黑龙江东南联合体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黑龙江东南联合体2018-2019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415593

大小:56.67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黑龙江省东南联合体 2018-2019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日期:2019 年 7 月 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 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在各题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 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向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 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 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 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 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 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 冠,自古被 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 中,总有老弱病 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 终,一只死去,另 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 千只汇集在一起,互 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 雁”带领,加速飞行时, 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 “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 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 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 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 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 。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 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 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 姻 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 段, 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 种候鸟 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 孕 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 越多, 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 成对或结 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 前加上喜字, 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 喜几乎成了我们 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 儿面对面叫“喜相 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 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 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 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 伴。 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 “雉” 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 由矢和隹两 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 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 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在迁徙的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 的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 B. 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中,用雁来作为五礼之贽, 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 C.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和绘画中的画鹊 兆喜都表达了人们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D.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雉”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也作为一种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小寒其实并不寒,因为小寒这个节气其实是阳能在增加,给人耳目 一新之感。 B. 文章论证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量引用了名言名句,非常有文化内涵。 C. 文章将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做了对比论证来分别表现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大有小,既 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 D. 文章在论述中采用总分的层次来安排内容,按照大雁、喜鹊、野鸡的顺序,分别论证了小 寒时的三种物侯特征,使论述既非常清晰有条理。 3. 下列诗句中,符合“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的一项是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 冰簟银床梦不成,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十二楼中月自明。 C.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 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等。A 项,“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强加因果,被称为“天厌”是因为它对 时节变化机智警觉。B 项,“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分析错 误,原文中指出大雁具有社会对婚姻问题中“礼”的需求。C 项,“《诗经》中的‘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不是对生活的美好祝福。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和思路的能力。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的总称。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 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A 项,“小寒其实并不寒”理由不成立,“阳能 在增加”不是衡量寒与不寒的标准。B 项,“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说法错误,原 文中说的是“大雁的行为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C 项,“对比论证”说法错误,文章介绍小寒节气中的三种物候(雁、喜鹊、雉),是举例论证,不是对比论证。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里既指季节(大雁北归),诗 人又自比大雁。此处北归的大雁说明此时阳能在增加。B 项,“冰簟银床梦不成”正面描写人 物清冷寂寞的意绪,不是阳能在增加。C 项,词中描写的是夏季的景物,不是冬天。D 项,“北 风吹雁雪纷纷”,写的是天气越来越冷,不是阳能在增加。故选 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 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 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 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 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 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 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 将对北京 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 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 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 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 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 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 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 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 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 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 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 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 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 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 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 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 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 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 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 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 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 单车等多种问题。 C.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 等不文明的行为。D.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 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4. A 5. C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 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 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 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 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 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 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A 项,“最终成就自 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 2022 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 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 A。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 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 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 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C 项,“为了维护共 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 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他们的目的。文中也说“随着举报 反馈机制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出现。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材料,粗知大意, 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抓准问题的本质进行筛选。本题要寻 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 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 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 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 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 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 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 “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的“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 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 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 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 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 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 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 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 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 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 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 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 的背景。 C.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 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 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8. 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9. 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 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7. C 8. 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 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与文 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 9. ①历史政治意蕴:写老人不幸的身世,控诉战争给人民精神造成的创伤。②伦理道德意蕴: 写老人孤单寂寞的遭遇,针砭亲情的淡薄。③生命意蕴:老人的一生总的看来是平凡的,但 其中蕴含着人生中莫大的痛苦和挫折。这位从容安详地看落日、乐观平和待生活的老人能以 平常心面对不平常的遭际,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常。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坚强和乐观。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 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 项,“她十分痛惜没 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有误,“没有画完”这一说法,依据不 足;最后“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这应是运用心理描写,没有夸张手 法的运用。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题干要求,明确答 题的方向,从文中找出相关语段,从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多方面去考虑。题干问的是“文 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要思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 作用;然后通读全文找到有关“太阳”的文段,并思考这些文段与涉及的人物的关系。这是 考查物象的作用,且题干中明确指向“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哪些”,说明作用不止一点。 文中直接对“太阳”的描写有四处,如“描写太阳落山”,很容易联想到老人垂暮的苍凉;老 人欣赏赞美太阳,当然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等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主题的含义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 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去思考。题干要求“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 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小说的主题 也可切分出不同的小角度,除了人物形象(不同人物、同一人物的命运变化)、情节等常规角 度外,还有:①文本背景角度,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②现实角 度,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解答本题,先明确探究的方向,是小说的主题;再通读小说,明确主题“赞美像老人一样的平凡人物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表达对亲情淡泊的现实的不满”,答题时,还要特别注意老人与少女对话中关于老人儿子死于 战争的暗示,体会出“表达对给人民造成精神创伤的战争的控诉”的用意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 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 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 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 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 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 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 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 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 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 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 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 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 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B.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C.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 /弃卫是/鲁君疑之/谢吴起 D.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鲁君疑之/谢吴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 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 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 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 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 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 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 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2)等悼王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 尸体上。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鲁国就 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 的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 疏远了吴起。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 除 D 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 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排除 C 项。“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 A 项。 分析可知,B 项断句正确。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 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C 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C 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 任相位的不满。故选 C。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 译:(1)“所以”,……的原因。第一处“乃”,就是。第二处“乃”,才。“此乃吾所以居 子之上也。”是判断句式。(2)“及”,等到。“作乱”,发生骚乱。“走”,逃跑。“之”, 到。 【点睛】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奉事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 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 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鲁 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魏文侯就任用他为 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 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 说后,就放声大哭。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 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 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 瑰宝啊!”吴起回答说:“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 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 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武侯回答说:“讲的好。”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 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 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 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 该托付给您啊。”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 如田文。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 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于 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 国。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悼 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 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 七十多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14. B 1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 显,清新流畅。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 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 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 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 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 波光参差。故选 B。 【15 题详解】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 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 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 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 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 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 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 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 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 髓。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 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写自己因洁身自好反遭殃受累,早晨进谏傍晚被贬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浮光跃金 (4). 静 影沉璧 (5). 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 (6). 謇朝谇而夕替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 字 形 和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别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扪”“胁”“抚”“膺”“璧”“姱”“謇”“谇”等,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 写。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 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 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幻,在 2019 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 ________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 40 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 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 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____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 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 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 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 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 不是________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C. 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D. 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 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C. 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 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 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答案】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 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 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 度不大。A 项,成份残缺,去掉“在……中”;“感觉”与“魅力”不搭配。B 项,表意错误, 主语应为影片。D 项,搭配不当,“体验”应改为“感受”,“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 【围的事物。故选 C。 【1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 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 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 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 而感到无能为力。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语境说的是“以 前,电影投资人面对‘科幻’二字,总是很害怕,不敢拍”。因此选用“望而却步”。厚积薄 发: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语境说的是《流浪地球》 看似异军突起,实际上是经历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选用“厚积薄发”。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 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 语境说的是《流浪地球》很明显是一部好作品,因此选用“毋庸置疑”。一挥而就:形容才思 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 就成功。语境说的是中国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虽然不错,但是和好莱坞的优秀作品之间 距离很大,不是一下子能赶上的,因此选用“一蹴而就”。故选 D。 【1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 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 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 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科技发展对科幻电影的影 响,引出下文中科幻电影融入中华文化。依据括号后面《流浪地球》的例子,可推知,括号 内是的主语应当是电影,因此排除 C 项、D 项。比较 A 项、B 项,B 项,后面分句间的关系是“既…… 也……”,是并列关系;而 A 项,后面的是“不仅……也……”是递进关系。语境后面强调的 是文化对电影的影响,因此应选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也……”,故排除 B 项。故选 A。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是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 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 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把握 文段层次,确定中心。(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 句式。(5)选词造句。(6)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7)串读检查。 20.下面一封求职信,有许多表述不妥之处,请推敲一下,提出六点修改意见。 我是一个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广告设计师①,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②。虽然我 的学历不高③,但希望贵公司领导不唯“历”是图④。附上我设计的几份广告,相信你们会 慧眼识英雄而量才聘请我的⑤,希望能得到你们的雅正和帮助⑥。 【答案】①中的“经验”改为“经历”;②中的“以求”应删去;④中的“唯历是图”,应改 为“能唯才是举”或“重视真才实学”等;⑤中的“慧眼识英雄”应删去;⑤中的“聘请” 应改为“录用”;⑥中的“雅正”改为“指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文段,找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 看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 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后,逐一作好表述。①搭配不当。“有三年以上工 作经验”不搭配,“经验”应改为“经历”;②结构混乱。“很希望能到贵公司以求发展”句 式杂糅,“以求”应删去;④“不要唯‘历’是图”表述不够委婉,应改为“能唯才是举” 或“重视真才实学”等;⑤中的“慧眼识英雄”过于抬高自己,应删去;“聘请”,原指公府 征辟,后可指邀请人任职。在此是求职,希望公司给自己做事的机会,与“邀请”的特征不 符,应改为“录用”。⑥中的“雅正”,常用于书画等的题款上,意谓对方高雅,请其指正。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应改为“指导”。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 头族”“拇指王”成为一个新的群体标签。过度依赖手机,往往产生不良影响,据世界卫生 组织调查,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 3%到 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出现疲劳、头晕、失 眠等症状,还会打乱生物钟,引发多种疾病。英国一项调查警告,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越来越 依赖手机,导致新一代人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退化。而其危害远不止这些。据日本《读 卖新闻》2 月 27 日报道,2013 年全年,因在徒步或开车时使用手机发生车祸被送至的人数, 仅东京都就多达 36 人,其中一人死亡。 (1)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主要有:导致疾病多发, , 。(每空限 6字) (2)为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新学期,某高中根据相关规定禁止智能手机带入校 园,请拟一条劝阻“低头族”“拇指王”过度依赖手机的宣传语。 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不少于 10 字,不多于 20 字。 【答案】(1)造成沟通障碍 引发交通事故 (2)示例:①不做手机的奴隶,要做手机的主人②走路挺胸抬头,切莫低头手游③捧着手机 上路,当心小命玩丢!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段,根据问题 指向,把握语意,提取内容要点。材料中提到“过度依赖手机,往往产生不良影响”,结合上 下文看,危害在后面,由“长期暴露在电磁波下,约 3%到 5%的人会患上电磁波敏感症,出现 疲劳、头晕、失眠等症状,还会打乱生物钟,引发多种疾病”看,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疾病 多发;由“数字化时代的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导致新一代人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能力退化” 可知,过度依赖手机会导致沟通交流的问题;由“而其危害远不止这些”这句看,后面的“日 本《读卖新闻》2 月 27 日报道是另一方面的危害,根据要求,每空限 6 字,提取关键词,与 横线前的“导致疾病多发”相照应。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生动、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通读材料,在理解材料大意的 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写一条宣传语,注意宣传的目的是保障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 长,实行禁止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规定,核心内容是劝阻“低头族”“拇指王”过度依赖手 机。比如告诉“低头族”要抬头看世界,行路多注意脚下,注意危险;告诉“拇指王”,注意 解放手指,防止关节变形,关注面要更广泛;消除依赖,要做主宰者,不做手机的奴隶,被 手机迷惑、驱使或驾驭等。答案形式要符合宣传语的特征,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利于 学生接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国文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屈原到鲁迅……一代代有名或无 名的作者写下了大量精彩篇章。请从“人民性”“世界性”“浪漫”“现实“质朴”“瑰 丽”“现实意义”“深远影响”中,任意选两词,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 或认识。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汲精华于文学,造福祉于当下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优秀的文学典籍更浩如烟海,文学之树上结育出的“人民性” 之花芳香扑鼻,“现实意义”之果奇硕无比,静待着普罗万众汲精华于文学,造福祉于当下。 古往今来,我国文学一直以蓬勃势头向前发展,其形式有变,内容常改,但是,在我看来, 中国文学所蕴藏的“人民性”内核从未更改,而且如今改革发展之途中,其所彰显的“现实 意义”也愈发闪耀。这两者大体涵盖了中国文学的最本质特征,乃是中国文学的精华,需要 当下的我们去领悟,去开拓,去利用他们为中华复兴之梦添彩插翼! 中国文学的“人民性”是历史洪流中的灿灿金光,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屈子行吟河 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于掩袖抽涕之举中流露出对天下苍生的悲悯;杜少 陵倚杖而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沧桑感慨之句中寄托对黎民百姓 的祝福;周树人以笔代枪:“无数的人民,都和我有关”一句蕴含着为民请命的情怀。从古 至今“人民性”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学之中,或表现在悲悯天下的诗词里,或印刻在为民谋福 的文章中,作为中国文学的内核,它不仅为文化的发展添砖加瓦,更是一盏明灯,照亮中国 人的“民心”,为中国发展建设引路指航。 在大改革快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人民性”逐渐被发掘、变现,为中国的发展提 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观念基石,这便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特质——“现实意义”之所在。 最高领导人曾强调:“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最伟大”,这即是当今社会对人民的重视。(而这种 理念的形成,正是)得益于中国文学的“人民性”,使其在现实中发挥了教育教化功能,具有 了“现实意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古典文学中的政治智慧,中国当代领导人深 悟其中的现实意义,秉持文学中贯穿的“为天下立命”之理念为苍生造福:养老保险制度的 完善,城乡医保体制的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口号的提出……凡此种种,都是 在中国文学的影响下孕育出的“人民至上”“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由此可见,中国文学 的教化功能功效显著,其“现实意义”非同小可。 (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希望中国的发展能继续汲取中国文学 “人民性”的精华,不断发扬壮大其对发展建设性的“现实意义”,让我们的祖国载着中国文 学的智慧,为生民谋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的写作任务非常明确——要求从题目中所给的八个词语中,任意选两词,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命题形式与 2017 年课标乙卷一致。考生必须 从题目所给的八个关键词中任选两词,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对中国文学的感悟或认识。考 生由材料引发的感悟或认识的对象必须为中国文学,否则即判为偏离题意甚至离题,同时任 选的两词必须在材料所给的八个关键词中选择,如选择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即判为审题失误, 没有依据写作要求写作。从命题来看,虽然材料所给的八个关键词并非按照一一配对的形式 出现,但依据其排列顺序,尤其是每个关键词的内涵理解,这个八个关键词貌似以配对的形 式出现,“人民性”与“世界性”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性质的差异;“浪漫”与“现实” 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现手法的差异,但也包括了文学内容的差异;“质朴”与“瑰丽” 相对,主要表现的是文学表达风格的差异;“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相对,主要表现的 文学功用的差异。当然,依据题目写作要求,考生在具体写作中,并不需要按照上述配对关 系选择关键词,任选两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表达出对中国文学特定的感悟与认识,即 为符合题意。人民性反映的文学内容的性质,“人民”,古义泛指人,一般指平民百姓,近代 成为一个专用的政治术语,与“敌人”相对,很明显,此处的“人民性”的“人民”指的应 是平民百姓,所谓“平民性”指的大概就是文学作品取材于民间,反映的是普罗大众的生活, 表达的是百姓的心声与期望。而“世界性”反映的是文学作品所写内容及所涉主题的广阔, 体现了文学作品主题的普世意义与共同的价值追求。严格来说,“世界性”应与“民族性” 相对,从命题而言,“民族性”或者更妥当,另外“现实”、“现实意义”两个关键词的内涵 理解也对考生造成了困扰。浪漫,主要指的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夸张的想象、奇特的构 思;与此相对,现实,主要指的是现实主义表达手法,当然,如考生理解为内容的直面现实, 反映现实主题也是恰当的。质朴,主要指的是语言或表现形式的平实,以平实的笔调叙述、 描写,朴实而不造作、不虚浮,却有一种直击人心、天然雕饰的自然之美;瑰丽,主要指的 语言或表现形式的细腻传神,摇曳多姿。“现实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而“深 远意义”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的历史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考生选择哪两个关键词,都 需要对所选的关键词的内涵有所了解,需要对关键词有具体化的阐述,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抽 象概念的空洞议论,此为区分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指标。应该说,本次写作对考生的阅读积 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主题、手法均要有较清晰的理解,在行文 中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具体阐述,对阅读的重视,对学科素养的要求,这是此次作文的意义 所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