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针对训练]
1.《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
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
A.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解析:选 C。烧酒的制造工艺利用的方法是蒸馏,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A 项,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错误;B 项,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
温度变化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错误;C 项,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不同,可用蒸
馏的方法分离,正确;D 项,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错误。
2.化学药品的安全存放是非常重要的。下列有关化学药品存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溴易挥发,应用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
B.硝酸见光易分解、易挥发,应用棕色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
C.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应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里
D.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
解析:选 B。A 项,液溴易挥发,由于液溴的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应用
少量的水液封并放在冷暗处保存,正确;B 项,液体应用细口瓶保存,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
应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密封保存,错误;C 项,金属钠遇到氧气和水均立即反应,保存时要隔绝
空气和水,由于钠的密度比煤油和液体石蜡大,与它们不能发生反应,故应保存在煤油或液
体石蜡里,正确;D 项,硅酸钠溶液具有黏结性,应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保存,正确。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解析:选 B。A 项,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故 A 正确;B
项,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和氯化氢,遇冷又化合生成氯化铵,而碘在加热时先升华,冷却
后又凝华,所以用加热的方法不能分离氯化铵和碘单质,故 B 错误;C 项,H2O2 在二氧化锰
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不用加热,故 C 正确;D 项,用该装置制取蒸
馏水,烧瓶中加沸石防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故 D 正确。4.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文化之一。为方便饮用,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罐装饮料茶:
关于上述过程涉及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物质作用中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萃取
B.②是过滤
C.③是分液
D.维生素 C 可做抗氧化剂
答案:C
5.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用品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要求
准确量取
19.01 mL 水
新制氯水的保存
测定 0.1 mol·L-1
Na2CO3 溶液的 pH
分离水和
乙酸乙酯
仪器、用品
25 mL 酸式滴
定管
带玻璃塞的棕色
细口瓶
镊子、pH 试纸、表面
皿
铁架台(带铁圈)、
分液漏斗、烧杯
解析:选 C。滴定管的测量精度为 0.01 mL,A 项正确;新制氯水见光易分解,且易挥发,
具有强氧化性,应用带玻璃塞的棕色细口瓶盛放,B 项正确;测定溶液 pH 时,应用玻璃棒蘸
取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用镊子,C 项错误;水和乙酸乙酯不
互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需用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D 项正确。
6.对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检验、除杂所使用的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及杂质 检验 除杂
A 乙酸乙酯(乙酸) Na2CO3 溶液 NaOH 溶液
B NaHCO3 溶液(Na2CO3) Ca(OH)2 溶液 过量 CO2
C CO2(HCl) AgNO3 溶液(含稀硝酸) 饱和 NaHCO3 溶液
D CO(NO2) 观察颜色或湿润的淀粉KI 试纸 水
解析:选 C。A.氢氧化钠不仅可以除去乙酸,也可以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错误;B.氢氧
化钙不仅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沉淀,也可以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水能除去二
氧化氮,但是又生成另外一种气体杂质一氧化氮,错误。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
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
化性B
向盛有 H2O2 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
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
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
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催化 H2O2 分解产生
O2;H2O2 分解反应放热,
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
移动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
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
温下,铝被浓硝酸钝化
D
向等浓度的 KCl、KI 混合
液中逐滴滴加 AgNO3 溶
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解析:选 B。蔗糖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使蔗糖炭化:C12H22O11 =====浓硫酸
12C+11H2O,表
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C 继续与浓硫酸反应:C+2H2SO4(浓) =====△
CO2↑+2SO2↑+2H2O,
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 SO2 气体,表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 项结论正确;向 H2O2 溶液中滴
加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发生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溶液变为棕黄
色;生成的 Fe3+又能催化 H2O2 的分解:2H2O2 =====Fe3+
2H2O+O2↑,溶液中出现气泡;H2O2
分解反应放热,促进 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红褐色沉淀,B 项结论错误;常温下铝
在浓硝酸中钝化,所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加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C 项结论正确;向等浓
度 的 KCl 、 KI 混 合 液 中 逐 滴 滴 加 AgNO3 溶 液 , 先 出 现 黄 色 沉 淀 AgI , 说 明
Ksp(AgCl)>Ksp(AgI),D 项结论正确。
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苯和四氯化碳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
B 制备 Fe(OH)3 胶体 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
C 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 NaHCO3 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
D 制取 NH3 直接加热 NH4Cl 固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解析:选 C。A 项,苯和四氯化碳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二者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
分液,错误;B 项,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氨水并不断搅拌,得到的是氢氧化铁悬浊液而得
不到氢氧化铁胶体,错误;C 项,用酒精灯灼烧固体混合物,NaHCO3 受热分解产生 Na2CO3,
从而除去 Na2CO3 固体中的 NaHCO3,正确;D 项,直接加热 NH4Cl 固体,产生的氨和氯化氢
在试管口又重新反应生成氯化铵,无法制得氨,错误。
9.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A
将溴水滴入 KI 溶液中,从溶液中分离生
成的 I2
胶头滴管、试管、漏斗、玻璃棒、烧杯B
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
有的 Cl-等杂质制取蒸馏水
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
形瓶
C 用植物油提取溴水中的 Br2 分液漏斗、烧杯
D
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并收集氨
(不考虑尾气吸收)
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
解析:选 B。A 项,从溶液中分离生成的 I2,需要进行萃取、分液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
有分液漏斗和烧杯,错误;B 项,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 Cl-等杂质制取
蒸馏水,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圆底烧瓶、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正确;C 项,植物
油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提取溴水中的 Br2,错误;D 项,NaOH 固体溶
解放热,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制取氨不需要加热,则不需要酒精灯,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或试管),错误。
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取 20.00 mL KMnO4 溶液
从碱式滴定管初始读数为 1.00 放液体到最
终读数为 21.00
B 分离 KClO3 与 MnO2 制取 O2 后的残渣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 MnO2,
滤液蒸发结晶并干燥得到 KCl
C 证明 Ksp(BaSO4)<Ksp(BaCO3) 向 BaSO4 悬浊液中通入足量 CO2
D 配制 100 mL 1.8 mol/L 硫酸
量取 10 mL 18 mol/L 浓硫酸,倒入 100 mL
容量瓶中,然后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解析:选 B。 A.KMnO4 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必须选用酸
式滴定管,选项 A 错误;B.KClO3 与 MnO2 制取 O2 后的残渣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氯
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渣得到 MnO2,滤液蒸发
结晶并干燥得到 KCl,选项 B 正确;C.碳酸酸性弱于硫酸,反应无法进行,必须选用可溶性
的碳酸盐,选项 C 错误;D.配制 100 mL 1.8 mol/L 硫酸,量取 10 mL 18 mol/L 浓硫酸,慢慢
注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待冷却至室温后,转入 100 mL 容量瓶中,摇匀、定容,选
项 D 错误。
11.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浓度的 CuSO4 溶液中
通入适量 H2S 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 的酸性比 H2SO4
的强
B
向足量含有淀粉的 FeI2 溶液
中滴加 2 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I->Fe2+C
测定等浓度的 Na2CO3 和
Na2SO3 溶液的 pH
Na2CO3 溶液的 pH 较大 非金属性:S>C
D
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
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与 NH3·H2O 不能共
存
解析:选 B。硫化氢是二元弱酸,硫酸是二元强酸,A 项错误;测定等浓度的 Na2CO3 和
Na2SO3 溶液的 pH,得到碳酸钠的碱性更强,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得到亚硫酸强于碳
酸,但是上述结果不能证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C 项错误;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
到银氨溶液,不会有白色沉淀生成,D 项错误。
12.(2019·邢台质量检测)钌(Ru)是一种硬而脆、呈浅灰色的多价稀有金属,性质很稳定,
且耐腐蚀性很强。实验室用 H2 还原 RuO2 来制备金属钌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
B.洗气瓶中盛装的可能是 NaOH 溶液,用于除去 HCl
C.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再关闭活塞 K
D.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解析:选 D。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必须验纯,故加热试管前,应先收集气体并点燃,
通过爆鸣声判断气体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A 项正确;洗气瓶中盛装的可能是 NaOH 溶液,
用于除去氢气中的 HCl,避免制得的 Ru 中含有杂质,B 项正确;结束反应时,先停止加热,
再关闭活塞 K,用氢气冷却 Ru,以免生成的 Ru 在高温时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 项正确;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而启普发生器不能加热,且 MnO2 为粉末状,D 项
错误。
13.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制备干燥的 NH3:加热浓氨水,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B.提纯含有少量 HCl 的 CO2: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的洗气
瓶
C.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酸钾:取少量的食盐溶液,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D.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将盛有 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的烧瓶,先后置于冷
水和热水中,观察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解析:选 D。氨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应用碱石灰干燥,A 项错误;二者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来除杂,B 项错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
碘酸钾中不含碘单质,所以不会变色,C 项错误;温度不同,导致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
的平衡改变而向吸热或者放热方向移动,可通过观察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能达到目的,D 项
正确。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铝热剂溶于足量稀盐酸再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出现红
色
铝热剂中一定含有氧化铁
B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进行焰色
反应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 Na+
C
充分浸透了 Na2SiO3 饱和溶液的小
木条,沥干后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
小木条不燃
烧
Na2SiO3 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D
向 NaI 溶液中滴加 30%过氧化氢溶
液,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H2O2>I2
解析:选 C。可能含四氧化三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再滴加 KSCN 溶液,也会
出现溶液变红现象,故 A 错误;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玻璃棒含钠元素,则不能说明溶液中
一定有 Na+,应选用铂丝或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故 B 错误;Na2SiO3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由现象可知,Na2SiO3 可用作木材防火剂,故 C 正确;稀硝酸也能将 I-氧化为
I2,无法证明是 H2O2 将 I-氧化,即不能说明氧化性:H2O2>I2,故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