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结晶现象
1.除去食盐中少量泥沙的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蒸发溶剂 D.重结晶
2.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提纯,可采用( )
A.溶解后升温的方法 B.溶解后蒸发溶剂的方法
C.溶解后过滤的方法 D.溶解后降低温度的方法
3.20 ℃时,将 100 克和 200 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 10 克水后,冷却到原
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 a g 和 b g,则 a 与 b 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2a=b
4.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 10 克水,冷却到 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
掉 10 克水冷却到 20 ℃时,析出晶体 3 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 10 克,冷却到 20 ℃,则析
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 3 克 B.可能大于 3 克
C.一定等于 3 克 D.一定大于 3 克
5.已知 KNO3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各图是某 KNO3 饱和溶液的浓度随温度升高
而变化的图像(不考虑溶剂的质量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6.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粗盐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的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C.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烧杯、玻璃棒等
7.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A 所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
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图 B)。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8.A、B、C 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 ℃时,A 的饱和溶液 65 g 中含有溶剂 50 g
B.将 t2 ℃时的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 ℃时,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
持不变
C.在 t2 ℃,A、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 B 溶液中得到 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 P 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使 30 ℃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
(4)使 50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10 ℃,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__________;
(5)向 100 g 50 ℃的水中加入 65 g 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
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C 6.C 7.A 8.C
9.(1)在 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降温结晶 (3)加入甲物质
(4)丙 (5)甲物质溶于水会放出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