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试卷(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数学第一次调研试卷(Word版带解析)

ID:416485

大小:1.1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高三第一次调研抽测 数学试题 参考公式:锥体的体积公式 ,其中 为锥体的底面积,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已知集合 , ,则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交集的概念,可直接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 , , 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熟记概念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2.设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的实部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的乘法运算,化简 ,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 , 所以其实部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运算,熟记复数的乘法运算法则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3.某校共有学生 2400 人,其中高三年级 600 人.为了解各年级学生 兴趣爱好情况,用分层 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学生中抽取容量为 100 的样本,则高三年级应抽取的学生人数为_______. 【答案】25 的 1 3V Sh=锥体 S h { 1,1,2}A = − {1,2,4}B = A B {1,2} { 1,1,2}A = − {1,2,4}B = {1,2}A B = {1,2} 3(1 )i+ 3(1 )i+ 3 2(1 ) (( 1 ) 2 (1 ) 2 21 ) = + + = + − ++ =i i i ii i 2− 2−【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确定抽样比,进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由题意,从全校 2400 人中抽取 100 人,抽样比为 , 又高三年级共有 600 人,所以高三年级应抽取的学生人数为 . 故答案为 2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各层样本数的问题,熟记分层抽样的概念,会求抽样比即可, 属于常考题型. 4.若从甲乙丙丁 4 位同学中选出 3 位同学参加某个活动,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先确定 4 位同学中选出 3 位同学事件数,再确定甲被选中事件数,最后根据古典概型 概率公式求结果. 详解:因为 4 位同学中选出 3 位同学共有 种,甲被选中事件数有 ,所以甲被选 中的概率为 . 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 (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 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 (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 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 5.在如图所示的算法流程图中,若输出的 y 的值为-2,则输入的 x 的值为_______. 100 1 2400 24 = 1600 2524 × = 3 4 3 4 4C = 2 3 3C = 3 4【答案】 【解析】 【分析】 先由程序框图,得到该算法流程图表示求分段函数 的函数值,由输出的 值 为 ,分类讨论,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程序框图表示求分段函数 的函数值; 因为输出的 的值为 , 当 时,有 ,所以 ,满足题意; 当 时,有 ,所以 ,不满足题意; 所以输入的 的值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条件结构的流程图,会分析流程图的作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6.已知双曲线 的焦距为 4.则 a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1 4 2 2 2, 1 log , 1 x xy x x  − >=  ≤ y 2− 2 2 2, 1 log , 1 x xy x x  − >=  ≤ y 2− 1x ≤ 2log 2x = − 1 4x = 1x > 2 2 2x − = − 0x = x 1 4 1 4 2 2 2 1( 0)x y aa − = > 3根据双曲线方程,得到焦距为 ,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双曲线 的焦距为 4, 所以 ,解得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双曲线的焦距求参数的问题,熟记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即可,属于常 考题型. 7.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 【答案】(﹣1,2) 【解析】 【分析】 利用指数函数 单调性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 则 ,故 故填(﹣1,2) 【点睛】本题考查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指数运算,是基础题 8.设 A,B 分别为椭圆 C: (a>b>0)的右顶点和上顶点,已知椭圆 C 过点 P(2,1), 当线段 AB 长最小时椭圆 C 的离心率为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 , ,再由椭圆过点 ,得到 ,由基本不等式,确 定 取最小值时的条件,进而可得出结果. 的 2 2 22 2 2 1= + = +c a b a 2 2 2 1( 0)x y aa − = > 2 2 22 2 2 1 4= + = + =c a b a 3a = 3 2 3 12 2 x x− − < 2 3 12 2 x x− − < 2 3 112 22 x x− − −< = 2 3 1 1 2x x x− − < − ⇒ − < < 2 2 2 2 1x y a b + = 2 2 ( ,0)A a (0, )B b (2,1)P 2 2 4 1 1a b + = 2 2AB a b= +【详解】因为 A,B 分别为椭圆 C: (a>b>0)的右顶点和上顶点, 所以 , , 又椭圆 C 过点 , 所以 , 所以 , 当且仅当 ,即 时,取等号, 此时 ,所以离心率为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熟记椭圆的简单性质,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即可, 属于常考题型. 9.已知等比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若 , ,则 的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题中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首项与公比,再由求和公式,即可 得出结果. 【详解】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 由题意可得 ,即 , 解得 ,因此 . 2 2 2 2 1x y a b + = ( ,0)A a (0, )B b (2,1)P 2 2 4 1 1a b + = 2 2 2 2 2 2 2 2 2 2 4 1 4( ) 4 1 9 3 = + = + + = + + + ≥ =   a bAB a b a b a b b a 2 2 2 2 4a b b a = 2 22a b= 2 22a c= 1 2 2 2 = = =ce a 2 2 { }na nS 2 1a = 3 68 0a a+ = 5S 11 2 − q { }na q 2 1 2 5 3 6 1 1 1 8 8 0 a a q a a a q a q = =  + = + = 1 3 1 8 0 a q q =  + = 1 1 2 2 a q  = −  = − 5 1 5 1 (1 32)(1 ) 112 1 1 2 2 − +−= = = −− + a qS q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前 项和基本量的运算,熟记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即可,属于 常考题型. 10.将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则 “ ”是“函数 为偶函数”的________条件,(从“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 分”、“充要”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填一个) 【答案】充分不必要 【解析】 【分析】 先由题意得到 ,结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即可得出结果. 【 详 解 】 由 题 意 , 将 函 数 的 图 象 向 右 平 移 个 单 位 , 可 得 的图像, 当 时,可得 ,显然 为偶函数, 所以“ ”是“函数 为偶函数”的充分条件; 若函数 为偶函数,则 , 即 ,不能推出 , 所以“ ”不是“函数 为偶函数”的必要条件, 因此“ ”是“函数 为偶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熟记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即可, 属于常考题型. 11 2 − n ( ) sin 4f x x π = +   ϕ y g x= ( ) 3 4 πϕ = ( )g x sin 4 ( )= π ϕ + −  g x x ( ) sin 4f x x π = +   ϕ sin 4 ( )= π ϕ + −  g x x 3 4 πϕ = 3sin sin cos4 4 2 ( )= π π π   + − = − = −      g x x x x ( )g x 3 4 πϕ = ( )g x ( )g x ,4 2 π πϕ π− = + ∈k k Z ,4 πϕ π= − − ∈k k Z 3 4 πϕ = 3 4 πϕ = ( )g x 3 4 πϕ = ( )g x11.已知函数 ,若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则 的值为_______. 【答案】3e 【解析】 【分析】 先对函数求导,得到 ,再由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列出方程组,求出函数解析式,从而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 ,所以 , 则 , 又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 当 时, ,即 , 所以有 ,解得 . 因此 ,所以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由曲线的切线方程求参数的问题,熟记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属于常 考题型. 12.设 x>0,y>0,x+2y=4,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答案】9 【解析】 【分析】 将分式展开,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 ( ) ( ) xf x ax b e= + y f x= ( ) (0, (0))f 3 1 0x y− + = (1)f (0)′ = +f a b y f x= ( ) (0, (0))f 3 1 0x y− + = ( ) ( ) xf x ax b e= + ( (( )) )+ + = + +′ = x x xax bf x ae ae x b ea (0)′ = +f a b y f x= ( ) (0, (0))f 3 1 0x y− + = 0x = 1y = (0) 1f = 3 1 a b b + =  = 2, 1a b= = ( ) (2 1) xf x x e= + (1) 3f e= 3e ( 4)( 2)x y xy + + ( 4)( 2) 8 2 4 16 161x y xy x y xy xy xy xy xy + + + + + += = = +又 x+2y=4 即 ,当且仅当 等号成立,故原式 故填 9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考查等价变换思想与求解能力,注意等号成立条件 13. 函数 有两个零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 令 , 作 出 其 图 像 , 根 据 函 数 有 两 个 零 点 , 得 到 的图像与直线 有两个交点,结合图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令 , 因为函数 有两个零点, 所以 的图像与直线 有两个交点, 作出函数 的图像如下: 因为 , 由图像可得: 2 2 ,xy≥ 2xy ≤ 2, 1x y= = 9≥ 2( ) 3f x x x k= − − ( )9 0,4  − +∞   2( ) 3= −g x x x 2( ) 3f x x x k= − − 2( ) 3= −g x x x y k= 2 2 2 3 , 0( ) 3 3 , 0 x x xg x x x x x x  − ≥= − =  + ( )9 0,4  − +∞   1 1 1 1ABCD A B C D− ABCD P 1 1A D 1AD = 1 3AA = Q ABCD 2QC QP= BQ D DA DC 1DD x y z (0,2,0)C ( )1, 0, 3P (2,2,0)B ( , , 0)Q x y 2QC QP= 2 2( 2) ( 2) 4− + + =x y D DA DC 1DD x y z 1 1 1 1ABCD A B C D− ABCD P 1 1A D 2AD = 1 3AA = (0,2,0)C ( )1, 0, 3P (2,2,0)B Q ABCD ( , , 0)Q x y 2QC QP= ( )22 2 2( 2) 2 1 3+ − = ⋅ − + +x y x y 2 2( 2) ( 2) 4− + + =x y即点 可看作圆 上的点, 又 , 所以 表示圆 上的点与定点 之间的距离, 因此 (其中 表示圆 的半径.) 故答案为 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 最值问题,通常可用建系的方法求解,灵活运用转化与 化归的思想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9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 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如图,在四棱锥 中,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相交于点 , , 为 的中点, . 的 Q 2 2( 2) ( 2) 4− + + =x y 2 2( 2) ( 2)= − + −BQ x y BQ 2 2( 2) ( 2) 4− + + =x y (2,2) 2 2 max (2 2) ( 2 2) 4 2 6= − + − − + = + =BQ r r 2 2( 2) ( 2) 4− + + =x y P ABCD− ABCD AC BD O OP OC= E PC PA PD⊥(1)求证: 平面 ; (2)求证: 平面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连结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2)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直接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1)连结 . 因为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相交于点 , 所以 为 的中点. 因为 为 中点, 所以 . 因为 平面 , 平面 , 所以 平面 . (2)因为 , 为 的中点,所以 . 由(1)知, ,所以 . 因为 , , 平面 , , 所以 平面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熟记判定定理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6.在 中,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向量 ,向量 ,且 . 的 / /PA BDE PA ⊥ PCD OE OE ABCD AC BD O O AC E PC //OE PA OE ⊂ BDE PA ⊄ BDE / /PA BDE OP OC= E PC OE PC⊥ //OE PA PA PC⊥ PA PD⊥ PC PD ⊂ PCD PC PD P∩ = PA ⊥ PCD ABC∆ , ,A B C , ,a b c sin , 16a A π  = + −      ( )1,cosb A= 1 2a b⋅ =(1)求角 的大小; (2)若 , ,求 的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利用数量积的坐标运算,结合两角和差正弦公式和辅助角公式可求得 , 根据角的范围可确定 ;(2)利用余弦定理求得 ,根据正弦定理求得 ;由三角 形大边对大角知道 为锐角,从而求得 ;利用二倍角公式求得结果. 【 详 解 】 ( 1 ) ,解得: (2)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 得: 为锐角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知识的应用,涉及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两角和差和 辅助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的应用、二倍角公式的应用等知识,属于常 考题型. A 4b = 5c = sin 2B 3A π= 4 3 7 1sin 6 2A π − =   3A π= a sin B B cos B 3 1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cos6 6 6 2 2a b A A A A A A A π π π ⋅ = + − = + − = −    1sin 6 2A π = − =   ( )0,A π∈ 5π,6 6 6 π πA  ∴ − ∈ −   6 6A π π∴ − = 3A π= 2 2 2 2 cos 16 25 40cos 213a b c bc A π= + − = + − = 21a∴ = sin sin a b A B = 34sin 2 72sin 721 b AB a × = = = b c nT 3 3mS S T= ⋅ 4 2na n= − 1 15 2 − + 2 6 4 − + ( )21 28n nS a= + 1 2a = 2n 1n n na S S −= − 22nS n= 3 3mS S T= ⋅ 2 2 9 12 q qm = + + 1m = 2m = 1n = ( )2 1 1 1 1 28a S a= = + 1 2a = 2n ( ) ( )2 2 1 1 1 12 28 8n n n n na S S a a− −= − = + − + 2 2 1 14 4 0n n n na a a a− −− − − = ( )( )1 1 4 0n n n na a a a− −+ − − = { }na 1 0n na a − >+ 1 4n na a −− = { }na 2 4( 1) 4 2na n n= + − = − 22nS n= 3 3mS S T= ⋅ ( )2 218 2 2 2 2m q q= ⋅ + +所以 . 因为 ,所以 ,即 , 由于 ,所以 或 . 当 时, ,解得 (舍负), 当 时, ,解得 (舍负), 所以 q 的值为 或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熟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 求和公式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8.如图,某沿海地区计划铺设一条电缆联通 A,B 两地,A 地位于东西方向的直线 MN 上的陆 地处,B 地位于海上一个灯塔处,在 A 地用测角器测得 ,在 A 地正西方向 4km 的 点 C 处,用测角器测得 .拟定铺设方案如下:在岸 MN 上选一点 P,先沿线段 AP 在地下铺设,再沿线段 PB 在水下铺设.预算地下、水下的电缆铺设费用分别为 2 万元/km 和 4 万元/km,设 , ,铺设电缆的总费用为 万元. (1)求函数 的解析式; 2 2 9 12 q qm = + + 0q > 2 9 12m > 3 2 2m < *m∈N 1m = 2m = 1m = 2 7 02q q+ − = 1 15 2q − ±= 2m = 2 1 08q q+ − = 2 6 4q − ±= 1 15 2 − + 2 6 4 − + 4BAN π∠ = 3tan BCN∠ = BPN θ∠ = ,4 2 π πθ  ∈   ( )f θ ( )f θ(2)试问点 P 选在何处时,铺设的总费用最少,并说明理由. 【 答 案 】( 1 ) , 其 中 ( 2 ) 当 点 P 选 在 距 离 A 地 处时,铺设的总费用最少,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过 B 作 MN 的垂线,垂足为 D,根据题中条件,得到 , ,由 , 得 到 , , , 进 而 得 到 ,化简即可得出结果; (2)根据(1)的结果,先设 , ,对 求导,用导数的方法 研究其单调性,即可求出最值. 【详解】(1)过 B 作 MN 的垂线,垂足为 D. 在 中, ,则 . 在 中, , 所以 . 因为 ,所以 , 所以 . 2 cos( ) 12 12 sinf θθ θ −= + × ,4 2 π πθ  ∈   (6 2 3)km− BD AD= 3BD DC= BPN θ∠ = 6 sinBP θ= 6 tanDP θ= 66 tanAP θ= − 6 6( ) 2 6 4tan sinf θ θ θ  = × − + ×   2 cos( ) sinh θθ θ −= ,4 2 π πθ  ∈   ( )θh Rt BAD∆ 4BAD π∠ = BD AD= Rt BCD∆ tan 3BDBCD DC ∠ = = 3BD DC= 4AC = 1 43BD BD− = 6BD =由 ,则 , 由 ,得 . 所以 , 即 ,其中 . (2)设 , , 则 . 令 ,得 ,所以 . 列表如下: 0 h(θ) ↘ 极小值 ↗ 所以当 时, 取得最小值 , 所以 取得最小值 ,此时 . 答:当点 P 选在距离 A 地 处时,铺设的总费用最少,且为 万元.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模型的应用,以及导数的方法求最值的问题,熟记导数的方法 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BPN θ∠ = 6 sinBP θ= 6 tanDP θ= 6AD BD= = 66 tanAP θ= − 6 6( ) 2 6 4tan sinf θ θ θ  = × − + ×   2 cos( ) 12 12 sinf θθ θ −= + × ,4 2 π πθ  ∈   2 cos( ) sinh θθ θ −= ,4 2 π πθ  ∈   2 2 2 sin (2 cos )cos 1 2cos( ) sin sinh θ θ θ θθ θ θ ′ − − −= = ( ) 0h θ′ = 1cos 2 θ = 3 πθ = θ ,4 3 π π     3 π ,3 2 π π     ( )θ′h − + 3 πθ = 2 cos( ) sinh θθ θ −= 3 ( )f θ 12 12 3+ 6 2 3AP = − (6 2 3)km− 12 12 3+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己知椭圆 C: 的左、右顶点为 A,B,右焦 点为 F.过点 A 且斜率为 k( )的直线交椭圆 C 于另一点 P. (1)求椭圆 C 的离心率; (2)若 ,求 的值; (3)设直线 l: ,延长 AP 交直线 l 于点 Q,线段 BO 的中点为 E,求证:点 B 关于直线 EF 的对称点在直线 PF 上。 【答案】(1) (2) (3)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椭圆的方程,结合椭圆离心率的求法,即可求出结果; (2)先由题意,得到直线 AP 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求出点 P 的坐标,表示 出 与 ,进而可得出结果; (3)由直线 AP 的方程与直线 l 的方程联立,求出 ,表示出直线 EF 的斜率,再由 结合韦达定理,以及题中条件,表示出直线 PF 的斜率,再由题意,即可 证明结论成立. 【详解】(1)因为椭圆 C: , 所以 , , . 又 ,所以 , , 2 2 2 2 1( 0)4 3 x y tt t − = > 0k > 1 2k = 2 2 PA PB 2x t= 1 2 2 2 45 13 PA PB = 1 ( 2 )2y x t= + 2PA 2PB (2 ,4 )Q t kt 2 2 2 ( 2 ) 3 4 12 y k x t x y t = +  + = , , 2 2 2 2 14 3 x y t t + = 2 24a t= 2 23b t= 2 2c t= 0t > 2a t= c t=所以椭圆 C 的离心率 . (2)因为直线 AP 的斜率为 ,且过椭圆 C 的左顶点 , 所以直线 AP 的方程为 . 代入椭圆 C 的方程 , 得 ,即 , 解得 或 (舍去), 将 代入 ,得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又椭圆 C 的右顶点 B(2t,0), 所以 , , 所以 . (3)直线 AP 的方程为 , 将 代入 ,得 ,所以 . 因为 E 为线段 BQ 的中点,所以 , 因为焦点 F 的坐标为(t,0), 所以直线 EF 的斜率 . 联立 消 y 得, . 由于 , , 1 2 ce a = = 1 2 ( 2 ,0)A t− 1 ( 2 )2y x t= + 2 2 23 4 12x y t+ = 2 2 23 ( 2 ) 12x x t t+ + = 2 22 0x tx t+ − = x t= 2x t= − x t= 1 ( 2 )2y x t= + 3 2y t= 3, 2t t     2 2 2 23 45( 2 ) 02 4PA t t t t = + + − =   2 2 2 23 13( 2 ) 02 4PB t t t t = − + − =   2 2 45 13 PA PB = ( 2 )y k x t= + 2x t= ( 2 )y k x t= + 4y kt= (2 ,4 )Q t kt (2 ,2 )E t kt 2EFk k= 2 2 2 ( 2 ) 3 4 12 y k x t x y t = +  + = , , ( ) ( )2 2 2 2 23 4 16 4 4 3 0k x k tx k t+ + + − = ( )2 2 2 4 4 3 3 4A P k t x x k − = + 2Ax t= −所以 , 所以点 P 的坐标为 , 所以直线 PF 的斜率 . 而直线 EF 的斜率为 2k, 若设 ,则有 ,即 , 所以点 B 关于直线 EF 的对称点在直线 PF 上.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离心率,以及椭圆的应用,熟记椭圆的方程,以及椭圆的简单 性质即可,通常处理此类题型时,需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结合韦达定理等求解,属于常考 题型. 20.已知函数 , . (1)当 时,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设函数 ,若 ,且 在 上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 围; (3)设函数 ,若 ,且 在 上存在零点,求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函数 的单调减区间为 ,单调增区间为 ;(2) ; (3) 【解析】 【分析】 (1)求导后,根据导函数的符号即可确定单调区间;(2)分别在 和 两种情况下, 判断恒成立的条件;当 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结合 可构造不等式求得 ( )2 2 2 3 4 3 4P k t x k − = + ( )2 2 2 2 3 4 12,3 4 3 4 k t kt k k  −   + +  ( ) 2 2 22 2 12 4 2 23 4 1 4 1 (2 )2 3 4 3 4 pF kt k kkk k kk t tk ⋅+= = =− −− −+ EFB θ∠ = tan tan 2PFB θ∠ = 2PFB EFB∠ = ∠ ( ) ( )2 1f x x a x a= + + − ( ) ( )ln ,g x x b x a b R= − ∈ 2b = ( )g x ( ) ( ) ( ) , 1 , 1 f x xh x g x x  ≤=  > 0a b+ = ( ) 0h x ≥ R b ( ) ( ) ( )u x f x g x a= − + 2a b+ ≥ − ( )u x ( )0, ∞+ b ( )g x ( )0,2 ( )2,+∞ 3 2 2,e −  [ )1,− +∞ 1x ≤ 1x > 1x ≤ ( )min 0h x ≥ b的范围;当 时,利用分离变量法得到 恒成立,进而通过求解右侧函数最小值得 到 的范围;两个范围取交集即为最终结果;(3 )将函数在 上存在零点转化为 在 上有解的问题;通过讨论 的正负可分离变量变为 ,利用导数求解不等式右侧函数的最大值得到结果. 【详解】(1)当 时, 令 得: 函数 的定义域为 当 时, ;当 时, , 函数 的单调减区间为 ,单调增区间为 (2)由 得: . 当 时, 恒成立 当 ,即 时, 恒成立; 当 ,即 时, 解得: 综上所述: 当 时,由 恒成立得: 恒成立 设 ,则 . 令 得: 当 时, ;当 时, 1x > ln xb x ≤ b ( )0, ∞+ ln 2xx b bx − − ⋅ ≥ − − ( )0, ∞+ lnx x− 2 2 ln x xb x x −≥ − 2b = ( ) 2lng x x x= − ( ) 2 21 xg x x x −′∴ = − = ( ) 0g x′ = 2x =  ( )g x ( )0, ∞+ ∴ ( )0,2x∈ ( ) 0g x′ < ( )2,x∈ +∞ ( ) 0g x′ > ∴ ( )g x ( )0,2 ( )2,+∞ 0a b+ = ( ) ( )2 1 , 1 ln , 1 x b x b xh x x b x x  − − + ≤=  − > 1x ≤ ( ) ( )2 1 0h x x b x b= − − + ≥ 1 12 b − ≥ 3b ≥ ( ) ( )min 1 2 0h x h= = ≥ 1 12 b − < 3b < ( ) 2 min 1 6 1 02 4 b b bh x h − − + − = = ≥   3 2 2 3b− ≤ < 3 2 2b ≥ − 1x > ( ) ln 0h x x b x= − ≥ ln xb x ≤ ( ) ( )1ln xm x xx = > ( ) ( )2 ln 1 ln xm x x −′ = ( ) 0m x′ = x e= ( )1,x e∈ ( ) 0m x′ < ( ),x e∈ +∞ ( ) 0m x′ > 综上所述: 的取值范围为: (3) 在 上存在零点 在 上有解 即 在 上有解 又 ,即 在 上有解 设 ,则 令 得: 当 时, ;当 时, ,即 . 设 ,则 同理可证: 则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故 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涉及到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恒成立 问题的求解、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问题的求解等知识;解决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的关键是能 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有解的问题,通过分离变量法将问题进一步转化为所求参数与 函数最值之间大小关系的比较. 数学Ⅱ(附加题) ( ) ( )minm x m e e∴ = = b e∴ ≤ b 3 2 2,e −  ( ) 2 lnu x x ax b x= + + ( )u x ( )0, ∞+ 2 ln 0x ax b x∴ + + = ( )0, ∞+ ln xa x b x = − − ⋅ ( )0, ∞+ 2a b+ ≥ − 2a b≥ − − ln 2xx b bx ∴− − ⋅ ≥ − − ( )0, ∞+ ( ) lnt x x x= − ( ) 1 11 xt x x x −′ = − = ( ) 0t x′ = 1x = ( )0,1x∈ ( ) 0t x′ > ( )1,x∈ +∞ ( ) 0t x′ < ( ) ( )1 1 0t x t∴ ≤ = − < ln x x< 2 2 ln x xb x x −∴ ≥ − ( ) 2 2 ln x xF x x x −= − ( ) ( )( ) ( )2 1 2ln 2 ln x x xF x x x − − +′ = − ln 2 xx < 2ln 2 0x x∴ − + > ( )F x ( )0,1 ( )1,+∞ ( ) ( )min 1 1F x F∴ = = − 1b ≥ − b∴ [ )1,− +∞21.已知矩阵 的一个特征值为 4.求矩阵 的逆矩阵 . 【答案】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先设矩阵 M 的特征多项式为 ,由题意求出 ,进而可求出结 果. 【详解】矩阵 M 的特征多项式为 . 因为矩阵 M 的一个特征值为 4,所以方程 有一根为 4, 即 ,所以 . 所以 , 所以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矩阵的逆矩阵问题,熟记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会由特征值求出矩阵 中的参数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2.在极坐标系中,曲线 C 的极坐标方程是 ,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是 .试判断直线 l 与曲线 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直线 l 与曲线 C 相离,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2 3 1M t  =    M 1M − 1 1 3 4 4 1 1 2 2 M −  −  =    −   2 3( ) 1 λλ λ − −= − −f t 2t = 2 3( ) ( 2)( 1) 31f tt λλ λ λλ − −= = − − −− − ( ) 0f λ = (4) 6 3 0f t= − = 2t = 2 3 2 1M  =    1 1 3 4 4 1 1 2 2 M −  −  =    −   2cosρ θ= cos 24 πρ θ + =  根据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求出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得 到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再由几何法,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由 ,得 , 所以 ,即曲线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为圆. 由 ,得直线 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所以圆心(1,0)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 所以直线 l 与曲线 C 相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熟记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以及 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3.如图,在直三棱柱 中, , ,M,N 分别是 , 的中点,且 . (1)求 的长度; (2)求平面 与平面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2 2( 1) 1x y− + = 2 2 0x y− − = 2cosρ θ= 2 2 cosρ ρ θ= 2 2 2x y x+ = 2 2( 1) 1x y− + = cos 24 πρ θ + =   2 2 0x y− − = | 2 2 | 22 122 − = − > 1 1 1ABC A B C− 4AC BC= = 4 2AB = AB 1CC 1 1A M B C⊥ 1AA 1AB N 1B CM 2 2 3 10 10(1)先由题意得到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根据 ,用 向量的方法,即可求出结果; (2)由(1)的结果,用向量的方法求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以及平面 的一个 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求出两法向量的夹角余弦值,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在 中, , , 则 ,所以 .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则 , , , , , , 所以 , . 因为 , 所以 , 解得 ,即 的长为 . (2)由(1)知, , 由 N 是 的中点,得 . 所以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 , 90ACB °∠ = 1A A a= 1 1A M B C⊥ 1AB N 1B CM ABC∆ 4AC BC= = 4 2AB = 2 2 2AB AC BC= + 90ACB °∠ = 1A A a= (4,0,0)A (0,4,0)B (0,0,0)C 1(4,0, )A a 1(0,4, )B a (2,2,0)M 1 ( 2,2, )A M a= − − 1 (0, 4, )= − −B C a 1 1A M B C⊥ ( 2) 0 2 ( 4) ( ) ( ) 0a a− × + × − + − × − = 2 2a = 1AA 2 2 1(0,0,2 2)C 1CC (0,0, 2)N 1 ( 4,4,2 2)B A = − 1 (0, 4, 2)B N = − − 1AB N ( )1 1 1 1, ,n x y z=由 , , 得 取 . 又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 , 由 , , 得 取 . 设平面 与平面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 则 . 所以平面 与平面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中的棱长问题,以及二面角的求法,熟记空间向量的方法求 解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24.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记 (1)求 , 的值; (2)求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为定值. 【答案】(1) ; .(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条件,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结果; 1 1n B A⊥  1 1n B N⊥  1 1 1 1 1 4 4 2 2 0 4 2 0 x y z y z − + + = − − = , , 1 (1, 1,2 2)= −n 1 (0, 4, 2 2)= − −B C (2,2,0)=CM 1B CM ( )2 2 2 2, ,n x y z= 2 1n B C⊥  2n CM⊥  2 2 2 2 4 2 2 0 2 2 0 y z x y − − = + = , , 2 (1, 1, 2)= −n 1AB N 1B CM θ 1 2 1 2 1 2 3 10cos cos , 10 θ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1AB N 1B CM 3 10 10 { }na 1 7 1 7 3 3 n n na    + −= −          *n N∈ 1 2 1 2 n n n n n nS C a C a C a= + + + 1S 2S n 2 n n 1 S S S + + + 1 2 7 3S = 2 16 7 9S =(2)先记 , ,由题意可得 ,进而得到 ,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1)因为 , 所以 ; . (2)记 , . 则 . 注意到 , 所以 , 所以 为定值.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应用,以及二项式的应用,熟记二项式定理,以及数列求和的 概念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 7 3 α += 1 7 3 β −= ( ) ( ) 1 0 0 0 n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i n n n n n i i i i S C C C Cα β α β α β = = = = = − = − = −∑ ∑ ∑ ∑ 4 7 4 7(1 ) (1 ) 3 3 n n n nα β    + −= + − + = −          2 1 8 3n n nS S S+ += − 1 2 1 2 n n n n n nS C a C a C a= + + + 1 7 1 7 3 3 n n na    + −= −          1 1 1 1 2 7 3S C a= = 1 2 2 2 1 2 2 16 7 9S C a C a= + = 1 7 3 α += 1 7 3 β −= ( ) ( ) 1 0 0 0 n n n n i i i i i i i i i i n n n n n i i i i S C C C Cα β α β α β = = = = = − = − = −∑ ∑ ∑ ∑ 4 7 4 7(1 ) (1 ) 3 3 n n n nα β    + −= + − + = −          4 7 4 7 13 3    + −× =          2 2 2 4 7 4 7 3 3 n n nS − + +    + −= −          1 1 4 7 4 7 4 7 4 7 4 7 4 7 3 3 3 3 3 3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n nS S+= − 2 1 8 3 n n n S S S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