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2020 学年高二年级历史自测试卷
命题人: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有学者认为:“政
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
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
为‘家’,只知效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认为( )
A.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
C.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D.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
2.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
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
A.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3.汉武帝见公孙弘既“习文法吏事”,又能“缘饰以儒术”,任命其为丞相并令其直接参与更定律令的
工作,这主要说明( )
A. 精通法是选官的依据 B. 当时丞相职权的多样化
C. 官员实践经验有助立法 D. 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趋向
4.下图为汉代推行的一项政策“推恩令”示意图,此图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汉代初年的政治变化。关于
此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根源
B.推恩令以一种中央与地方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王国问题
C.推恩令下的政治改革与“独尊儒术”的思想改革目的具有背离性
D.推恩令体现出了汉武帝及其统治集团的政治智慧
5.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
族领袖。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 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
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 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6.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
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这说明程朱理学( )
A.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 B.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
C.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 D.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
7.贞观元年,唐太宗设“九卿议刑”制,亲自规定“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
上及尚书九卿议之”。此外,他还总结继承并发展了自汉以来的“录囚”制度,即皇帝和各级
司法、监察机关对囚犯的情况进行审录。这表明( )
A.中央机构职能的转变 B.唐初皇帝慎刑的理念
C.古代德刑并举的传统 D.唐朝司法没有独立性
8.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
经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9.明代以后民间宗族祠堂兴盛,较大的宗族都有自己完整的公共设施和管理系统每个宗族即是
一个小社会由族长行使地方政权的部分权力,通过宗族管理协调族人间关系,并稳定地方基
层秩序。这种情况( )
A. 是地方行政管理的补充 B. 利于地区之间人口的流动
C. 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 D. 消除了地方割据潜在隐患
10. 在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抽象和思辨不为人们的科技活动所看重。研究什么,怎么研
究,是根据科技活动对具体社会生活能够具有改善和贡献作用来确定的。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 )
A. 科技具有较强实用性特点 B. 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C. 文化政策影响科技的发展 D. 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11.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
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
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12. 郑观应早年受到李鸿章等人的赏识,积极参与清政府的洋务事业,历任上海织布局总办,
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后撰成《盛世危言》一书,提出发展工商业,与
列强进行商战的主张,成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郑观应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A. 维新派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错位 B. 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C.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D. 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13.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
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
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
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2
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14.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公开批判杜甫描写盛唐景象的名句“香稻啄余器粒,碧梧栖老风枝”,应
是“鹦鹉啄粒,风凰栖枝”。这反映胡适
A.痛心国家危亡的爱国情绪 B.抨击封建王朝的者之风
C.支持文学改良的坚定态度 D.宣扬国民平等的价值观念
15.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要建立以中国
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
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一理论成果
A. 与中共一大的革命纲领是一致的 B.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C. 首次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 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6.在雅典历史上,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绩多么卓
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萨拉米斯海战
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民主政治深入人心 B.军事将领更易受罚
C.民主政治存在缺陷 D.公民参政热情高涨
17.恩格斯说:“这位托庇于萨克森选帝侯保护之下的维登堡名教授(指马丁·路德),这位一鸣惊人
声势煊赫而被一团趋炎附势之徒簇拥着的伟大人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
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
A.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 B.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
C.抛弃下层民众是其阶级本质所致 D.违背了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
18.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具有共同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
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
的爱憎与立场
A.宗教神学影响根深蒂固 B.害怕遭受教会势力的宗教迫害
C.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 D.享乐思想与禁欲主义矛盾尖锐
19. 16、17 世纪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无论是笛卡尔还是培根,都没有与现存的政治秩序发
生冲突,甚至还公然向现存的政治权威表示敬意。18 世纪则不同,那时的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
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 )
A. 掀起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的迷信 D. 维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秩序
20.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
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
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
A.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B.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C.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D.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2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
态度、能力和方法。阅读下表:
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计表
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 7% 6.3% 5.3% 2%
科学 1.8% 4.6% 7% 5.1%
上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科学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宗教改革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C.进化论瓦解了宗教神学地位 D.社会精英人士逐渐抛弃宗教信仰
22.在 1543 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 1859 年出版的
《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这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作用 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C.提供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23. 达尔文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律后,“演化”已成为整个自然科学的核心概念和普遍规律无论向
哪里看去我们发现的都是演化。进化论使物理学与生物学实现了基本理论原则的统一。这
反映出( )
A. 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没落 B. 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普遍接受
C. 自然科学间有相通之处 D.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的理论
24.他们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强调主观、天才和灵感,强调人性的自由
和解放,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关注历史的兴趣和社会现实中重大事件。
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有( )3
二、非选择题(共 3 题,共 52 分。)
25.(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际上,董仲舒所完成的工作比起他的先辈来说要容易得多,因为他处于一个了不起
的历史关头。这时,宗法一体化结构与独尊儒术在皇权干预下终于成为现实。董仲舒的学说内容庞
杂,但总的来说是集前人学说中有利于宗法一体化结构的内容于一体。他提炼、强化了《韩非子》、
《吕氏春秋》、《公羊传》中君权至上的大一统的政治论,并把它和邹衍等阴阳家们的天人感应、
五德终始的学说相结合。他继承了孔、孟的有为的行为、伦理学说,并以荀子的性恶说和“一天下”
就要“务息十二子之说”为理论根据,强行推行儒家说教,使得思想文化专制主义也成为事实。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
材料二 《新青年》的作者们说,个人主义是他们的新道德、新思想、新信仰的核心。这虽然
表现了他们还只能从资产阶级的思想库藏中寻找武器,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思想武器是发
挥了战斗作用的。从个人有独立自主权利的观点出发,他们提倡独立思考,反对依附古人,反对盲
从封建权威,反对作习惯势力的奴隶,要求从封建传统束缚下解放人的个性与才能,使其能够得到
自由的发展。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儒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并分析该思想产生的负面影响。
(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呈现出的新现象。(4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决定儒学地位发生转折的主要因素。(6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认为,文明互动是一个双向的或多项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有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又有相互冲突、相互协作。文明互动更多地强调对异己文明的尊重和了解,强调
各种文明应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 21 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
结合材料,从全球视野的角度,围绕“文明互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
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27.(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 世纪时,西欧人文主义教育兴起。当时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普及拉丁
语和希腊语,通行历史教育,重建道德哲学和伦理学。这些决定了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和塑造的
人才目标是凡俗知识分子而不是牧师神父,是新市民而不是修士或经院学究,是追求自由、文
明并具有创造力的人,而非中世纪式的商人、哲学家和神学家。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系统地提出改造国民性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
的代表。他指出,“新民为中国第一要务”,这里的新民即指使民众接受新思想,戊戌变法失
败就是因为“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想要抵制列强侵略,唯有实行我们的民族主义,
而欲在中国实行民族主义,“舍新民莫由”。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
——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 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
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
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16 世纪西欧人文主义教育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思想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
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兴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 分)1
2019~2020 学年高二年级历史自测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下“国”与“家”的矛盾,未反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C 项错误;士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
D 项错误。
2.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可知贵族文化的下移能进一步促进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 项正确。
3.【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确立了“以礼入法”的原则,将儒
家精神注入法律,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在法律制定上自然要求立法者通晓律令和儒家思想,D
项符合题意;汉代选官是察举和征召,标准是品德与才能,不是熟知儒法,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
并不能反映丞相职权多样化,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4.答案:D 解析:七国之乱的教训是促使推恩令出台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地方王国势力威胁到中央
集权,排除 A 项。推恩令的根本宗旨是解决王国势力的威胁,不可能中央向地方妥协,排除 B 项。
从示意图可以直观看出,“推恩令”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既迎
合了汉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这体现了当时统治
者的政治智慧,选 D。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说明士族具有较大的独
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C 项正确。
6.答案:A 解析:据材料“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
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可以得出程朱理学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A 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从“九卿议刑”到“录囚”制度都是为了防止官吏断狱武断而造成冤狱局面的出现,体
现了谨慎用刑的理念,选 B。中书、门下的官员参与议刑属于参与政事,并不代表原来的草拟、审
核政令职能的废止,A 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德治,C 项错误;中国古代包括唐朝司法始终受到行
政权的制约,没有独立性,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8.答案:A 解析:王阳明主张“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思想,“反对用经验观念强
制管辖心灵”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叛逆思想,A 项正确。
9.【答案】A【解析】由宗族加强内部管理,以此改善族人间人际关系,并促进基层社会秩序的和谐稳
定,有利于提高区域稳定性,A 项符合题意;宗族管理的提高实际上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居民稳定性的增强会降低人口流动性,B 项不符合题意;宗族管理未妨碍皇权对地方的控制,C 项
不符合题意;地方宗族治理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治理,但不会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 项不符合题
意。故选 A。
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其对“具体社会生活”的“改善
和贡献作用”来确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实用性,A 选项正确;
知识分子学识广泛与传统科技研究的特点不符,B 选项错误;材料中未提及文化政策对古代科技
发展的影响,C 选项错误;科技发展的“基础薄弱”与材料内容无关, D 选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A 项
正确;据材料“1924 年 8 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B
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C 项错误;材
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
念,D 项错误。
12.【答案】C【解析】材料“积极参与清政府的洋务事业,历任上海织布局总办,上海电报局
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表明郑观应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说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
派思想有相通之处,C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A 选项材料未体现,错误,排除;B 选项错
在“主导”,排除;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宗旨,D 选项错误,排除。
13.答案:B 解析:材料“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
儒学”“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
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心态,B 项正确。
14. 答案:【C】【解析】杜甫原诗同胡适修改相比,胡适是用正常语序表达,杜甫采用的是
倒装句。这反映了胡适主张白话文运动的立场。
15.【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论》中将中国革命分为两步,指出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动力和前途等,这一理论成果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B 选项符合
题意;《新民主主义论》与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一致,A 选项错误;首次明确中
国民主革命任务的是中共二大,C 选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并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理论,D 选项错误。
16.【答案】A【解析】“失去民心的领导人,不论其出身多么高贵,地位多么显赫,功
绩多么卓著,都可能被公民大会解职、处罚,如指挥马拉松会战的米尔提泰、指挥
萨拉米斯海战的铁米斯托克里和政治家伯里克利”表明雅典民主政治深入人心,故
A 正确;材料认为失去民心的领导人都容易被公民大会处罚,但未必军事将领更易
受罚,排除 B;材料的主旨并非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排除 C;材料未体现公
民参政热情高涨,排除 D。
17.【答案】C【解析】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强烈反对人民群众举行合法运动,排除 A;“毫
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不能说明马丁·路德宗
教改革旨在改变和扩大世俗贵族的权力,排除 B;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革,“毫不踌躇地抛弃运动中的下层人民,倒向市民、贵族和诸侯一边去了”是其
阶级本质所致,C 正确;题干无法体现马丁·路德违背因信称义的宗教改革初衷,排除 D。
18.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知三部文艺作品都以宗教为题材但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形成
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但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势力
比较强大,C 项正确。
1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 世纪之前,科学家们承认旧的政治秩序和权威,18 世纪
的哲学家们则直接思考和描绘未来社会、理性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转变冲击2
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B 选项符合题意;西方第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是发生在公元前 5 世纪中期
的智者运动,A 选项不符合题意;打破民众对罗马天主教廷迷信的是 1517 年,马丁路德倡导的宗
教改革,C 选项错误;维护现存社会政治秩序,与 18 世纪哲学家们的特点不符,D 选项错误。
2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
接挑战。”、“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结合卢梭的思想可知这体现了他的人民主权思想,
卢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否定封建王权的合法性,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因此 A 选项
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卢梭反对君主专制的人民主权思想,并未体现反对贫富分化的
经济主张;C 选项错误,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在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不是卢梭提出的;D 选项错误,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
三权分立学说,主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卢梭没有提出分权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十七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土对宗教和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变化统
计表”可知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科学初始兴趣取向比例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是由于科学发
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故 A 正确;材料中得不出宗教改革是否影响人的价值取向,故 B 排除;此
时进化论还没有出现,故 C 排除;“逐渐抛弃”说法较片面,故 D 排除。
22.【答案】C【解析】“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否定了天主教关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观
点,而“生物进化论”提出则是否定了天主教“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的观点,所以上述两种学说是
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与传统的宗教观念不同,故选 C;题干中的信息没有体现人的价值和
作用,故排除 A;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故 B 不符合史实;宗
教改革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故 D 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23.【答案】C【解析】进化论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而且使得物理学与生物学实现了基本理论原
则的统一,这说明自然科学之间有某种共通之处,C 项符合题意;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社
会科学的没落,A 项不符合题意:“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B 项不符合题意;进化论是适用于生
物科学领域的假说,并且该理论一直受到质疑,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24.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美术的发展。据材料中“深受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
和“在艺术创作中注重艺术家的主观创造性”,可知其为 18—19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所产生的浪漫主
义美术,代表艺术家为法国的德拉克洛瓦等人。答案选 B。其他三项与所给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25.(20 分)(1)特点:在继承先秦儒学体系基础上杂糅了其他学说;强调神权色彩;与宗法一体化
结构相融合。(6 分)负面影响:主张独尊儒术,易禁锢思想,不利于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迎
合专制统治的需要,使民间读经的功利性增强;对儒学之外的学问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有消极影
响。(4 分,回答出 2 点即可)
(2)倡导个人主义;抨击封建专制和儒学束缚;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性思想;对东西方文化存
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4 分)
(3)统治阶级和以董仲舒、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对待儒学的态度(2 分);儒学发展是否
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2 分);中国思想界的解放程度(2 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12 分)示例:
论题:元明清时期“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
元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将西方文化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影响了明
清之际进步思想,冲击了传统思想观念,促使部分中国人(士大夫阶层)开始面向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剧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对新航
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战胜封建势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启蒙思想家也利用儒
家思想来反对基督教神学。中国文化成为推动欧洲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动力之一
总之,元明清时期,中西方文明的互动,推动了双方的社会发展和世界的进步。
27.(20 分)(1)特点:人文主义教育与社会转型相伴而生;借助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优秀元素;
以培养和弘扬新兴资产阶级价值观为目标;重视培养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8 分)
(2)变化:国民性思想改造由强调国家独立、民族自由到强调人权,提倡发展个性自由,谋
求民主权利。原因: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危机严重,实现民族振兴和中华崛起是近代中
国人的迫切要求;新文化运动时期,袁世凯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解放思想为
新文化运动者所看重。(8 分)
(3)关系:新兴文化打破传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它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推动社会进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反映在文化领域则属于新兴
文化,因而社会发展助推了新兴文化的诞生和发展。(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