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历史
说明:
1.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 II 卷两部分,包括必做和选做试题。全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
钟。
2.答案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 I 卷 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
1.谥号是古代皇帝、大臣等有地位有影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的称号。西周时礼制严格,
据史料记载,对三公及诸侯一级贵族的赐溢,由太史负责;对公卿一级贵族的赐溢,由小史
负责。这一做法
A.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认同 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加速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D.巩固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2.明洪武十三年(1380 年)朱元璋废中书省罢丞相后,分权于六部。因担心六部权重又设六科给
事中一职,其职权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六科给事中的设置
A.直属于六部行使监察权 B.减少了行政决策的失误
C.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削弱
3.辛亥革命爆发后,《申报》《中外日报》《新闻报》等报刊因为报道革命军失败的消息而激起
民众的愤怒,致使报社建筑、橱窗被损毁。这说明当时
A.民主革命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B.革命派担心列强武装干涉
C.清政府加紧对革命党人的镇压 D.新闻不实遭到民众的抵制
4.20 世纪 30 年代,以梁思永为代表的海归大师展开了对黑龙江昂昂溪、安阳殷墟、仰韶文化
等遗址的发掘,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学者的“中国文化西来说”,使我国的田野考古工作跨入世界先进水平。这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史学研究
A.改变了近代考古学研究方向 B.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
C.体现了学术情怀和学术担当 D.确立了考古学世界领先地位
5 下图为 1961-1971 年历届联合国大会“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A.美国采取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得到亚非拉国家的认可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普遍认可
6.希腊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设立了“地母节”,这一天已婚女子可以远离家务尽情放松,
并且行使平时只有男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权利为城邦祈福丰收。这说明当时
A.提高了城邦公民人文素养 B.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
C.确立了农耕经济主导地位 D.扩大了城邦的政治影响力
7.1679 年英国通过的《人身保护法》规定:“非依法院签发载明缘由的逮捕证,不得逮捕羁
押。”议会上院曾力图阻挠这项立法,但最终还是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度尚未确立 B.政权内部缺乏制衡机制
C.议会上下两院斗争激烈 D.注重维护公民自由权利
8.马歇尔计划启动之初美国欢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加入,苏联表现出谨慎的态度,随后采取了
抵制立场并禁止东欧各国加入。苏联的这种态度说明
A.西欧各国反对苏联加入 B.美苏由同盟走向全面对抗
C.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立 D.社会主义已形成统一市场
9.《管子·乘马篇》“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出现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私田日益合法化 B.铁犁牛耕普遍使用C.井田制走向瓦解 D.租佃关系日益发展
10.读右图,元朝统治确立之后重新开通大运河并缩短航程,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这有利于
A.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防范西方殖民入侵 D.解决南粮北调问题
11.下图是近代中国 1862-1917 年部分贸易数据情况示意图(单位:万两)。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出口以轻工业品为主 B.对外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C.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 D.逐渐成为世界市场附庸
1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的完成情况表。这些数据表明我国A.主要依靠苏联援助 B.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C.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D 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13.上世纪 70 年代,我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考察情况如下图所示。这说明了当时我国
A.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C.为经济转型做准备 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14.英国农业经营体制较早地走上了资本主义大农业的道路。而法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
造成了土地占有与经营的分散,更造成了农民的贫困和国内市场的狭小。据此可知
A.农业经营规模影响现代化进程 B.只有大农业适合工业化发展
C.市场开放程度影响工业化水平 D.劳动力解放是城市化的标志
15.从“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到“世界一极”,苏俄(苏联)只用了短暂的几十年时间。
形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得到人民拥护
C.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实行 D.赫鲁晓夫等领导人的改革
16.2019 年 6 月,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经济学家》、《卫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纷纷刊文,
批评美国政府滥用关税“大棒”,升级贸易摩擦。这是因为美国
A.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B.阻碍了西欧国家联合的进程
C.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原则 D.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7.史学家翦伯赞说“汉代统治者把它当作一种材料,筑成了一条文化思想的狭路。在狭路的
起点,写着知识分子由此入口;在狭路的终点,堆积着大堆的禄米。”材料中的“它”指
A.黄老之学 B.儒家学说 C.察举制度 D.三纲五常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幸》一诗。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据此推知该诗明
显受到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19.明末清初扬州经济繁荣,声色之娱颇为兴盛,昆曲由此传入并落户;到了乾隆时期成为两
淮盐业中心的扬州富甲天下,盐商达官为了自娱或交际蓄养家班成风,昆曲发展如火如荼;
乾隆南巡时,著名的“七大内班”等昆曲戏班更是活跃,戏曲演出成为迎驾活动的内容。这
些都说明
A.戏曲发展植根于社会需求 B.商业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C.市民文化决定着戏曲发展 D.昆曲发展进人专业化阶段
20.“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
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这
表明“中体西用”
A.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减少了西学东渐的阻力
C.迎合了尊孔复古需要 D.加速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21.孙中山说:“我们民族是受什么祸害呢?所受的祸害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列强来的。所
受的祸害,详细地说,一是受政治力的压迫,二是受经济力的压迫,三是受列强人口增加的
压迫。”这说明孙中山
A.代表工人农民阶级的利益 B.希望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
C.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要求 D.认识到民生主义的重要性
22.1952 年前后,我国对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对综合性大学的文、理、工科院系进行剥离合并,
如清华大学成为以理工科为主导的大学,其文、史专业调人北京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拆分为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C.建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D.即将实行外交政策的转变
23.20 世纪初,物理学界提出了新的理论:“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连续的单位
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非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连续不断的方式释放。”该理论
A.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B.引导人们探索微观世界
C.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 D.打破了上帝造人的学说
24.在艺术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机械重复的
戏剧动作和前言不搭后语的枯燥语言来从总体上体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这反映的文艺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其中第 25、26、27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第
28、29、30 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择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一 为安置降附的诸族人,唐朝在原边界州内设置侨置州县,以管理内迁各族人口,形
成民族杂居局面。周边诸族大多从事畜牧业,内迁以后大都改以农业为主。这一方面是唐朝
有意引导,另一方面是受内地农业生活环境的影响。从内迁胡族的第二代起,就同当地百性
一样,完全成为唐朝的编户齐民了。在长安、洛阳及内地诸州,唐朝统治时期不断地把周边
胡族人口迁入。杂居民族在共同经济生活中,形成共同语言、通常是以多数人的语言为共同
语。同时,各民族的文化、风俗也逐渐改变,慢慢地趋向一致。
——摘编自史念海《中国通史·隋唐时期》
材料二 早在 1941 年 5 月 1 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民族政策》一文中就主张:依据民族
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5 年 4 月 24 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
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和中
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个政策而奋斗;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
被尊重。1949 年 9 月 29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共同纲领》,规定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等民族政策。后来,这些内容被中共归纳为“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摘编自《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处理民族问题的主要措施。(4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9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 10.6%,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工业化吸纳
了大量农民进入城市,1960 年中国城镇人口是 1949 年的 2.3 倍,平均每年增长 660 多万。1966
年至 1978 年,受文革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基本停滞,城镇化率仅从 17.86%提高到 17.9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从 1978 年的
17.92%提高到 2018 年的 59.58%,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以上。——摘编自《中国城镇化 70 年:城市中国崛起》
结合以上材料,就中国城镇化问题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
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1755 年卢梭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并完成《政治经济学》,由于同狄德罗在宗
教等观点上的不同,1758 年卢梭与百科全书派决裂。1761 年发表《新哀洛绮丝》,这部小说
猛烈地冲击封建专制制度,给卢梭带来了巨大声誉。1762 年《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相
继出版,更激起了新旧教会的极大愤怒和政府当局的谴责,卢梭宣布放弃日内瓦的公民身份,
晚年在法国去世。
——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卢梭无疑是对近代中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西方政治家思想家之一。20 世纪初,以“中
国革命的象征性符号”和“契约论思想家”这样两种形象为线索,出现了“自由与公民”、“公
意”等大量专题文章:既有晚清时期严复与章士钊的笔战,也有民国以来张奚若、张翰书、
朱坚章这样一些著名政治学家对卢梭的精微阐释,更有王元化、朱学勤、崔之元等当代著名
学者的交锋与反思,以及学界青年才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完整地再现了卢校这位伟
大的启蒙政治思想家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勾勒了中国卢梭研究的基本轨迹。
——摘编自袁贺、谈火生《百年卢梭:卢梭在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进中国人如何以卢梭思想为武器开展救亡运动。(6
分)
28.[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新式学堂、新式学生和由此而产生的新式学制,使废除科举的时代要求显得更加迫切,
又为社会准备了科举废除后所必需的替代物。同时,清政府里原先坚持八股取士的顽固大臣
或被处死,或被贬职,而力主废除科举制度的袁世凯等人却地位上升,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废
科举运动提供了可靠的权力保证。1905 年,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会同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封疆
大员联合奏请清政府立即停罢科举。几天后,清廷就发布上谕,称“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寥寥数语,宣告了科举制的终结。
——郑大华《文化与社会的进程一影响人类社会的 81 次文化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05 年废除科举制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905 年废除科举制的影响。(9 分)29.[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在这个人类面临的悲惨的境况,我们认为科学家应该集中起来议论由于发展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以及战争带来的危害。我们在这个场合,不是作为哪一个民族的成员出现,而是作
为人类的一员出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很多的冲突与共产主义和反共之间的斗争相比都
相形见绌。……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中立的立场,作为人类来说,我们必须记住,人类决定
自己的命运。……我们邀请本次大会的科学家们对世界和一般公众,订立下面的决议:“鉴
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必将被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各国
政府,公开承认不能挑起世界战争,应该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
——摘自《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 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原因。(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给我们的启示。(6 分)
30.[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全国解放
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
下钻探和开采仍是难中之难。1960 年春,王进喜率领 1205 钻井队,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
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没有公路,车辆不足,王进喜说: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靠双手和肩膀,奋战 3 天 3 夜,38 米高、22 吨重的井架
迎着寒风矗立在荒原。突然井喷,只得用成袋的水泥压井,王进喜甩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
身体搅拌。井喷被制服,王进喜被人誉为“铁人”。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
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和
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填满式钻井法”,还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他对待工作严
肃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对得起子孙万代的
检查。”
——张卓娅《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发大庆油田的背景。(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