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2019-2020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417226

大小:47.1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 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选择(本题共 9 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弄(lòng)堂 蜕(tuì)变 喋(dié)血 病入膏肓(huāng) B. 敛裾(jū) 变徵(huī) 袅(niǎo)娜 安步当(dāng)车 C. 搽(chá)粉 啁(zhōu)啾 攒(zǎn)射 博闻强识(shí) D. 颀(xīn)长 作揖(yī) 殷(yīn)红 殒(yǔn)身不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 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 记忆相结合。本题中, B 项,变徵 zhǐ,安步当 dàng 车; C 项,攒 cuán 射,博闻强识 zhì; D 项,颀 qí 长,殷 yān 红。 故选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撰写 租赁 九宵 谈笑风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 修葺 福址 噩梦 义愤填鹰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C. 菲薄 叱咤 浸渍 蓊蓊郁郁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 婆挲 玉玦 笙萧 目眦尽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正确书写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平时积 累以及词语的意思逐项进行辨析,注意细节。本题中, A 项,“九宵”应写作“九霄”,“谈笑风声”应写作“谈笑风生”; B 项,“福址”应写作“福祉”,“义愤填鹰”应写作“义愤填膺”; D 项,“婆挲”应写作“婆娑”,“笙萧”应写作“笙箫”。 故选 C。 3.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描写月下荷花,连用了两个拟人,赋予荷花以 生命和感情,激发了人们丰富的想象。 B.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写作者想象着自己立于长天秋水的大自然里,同时也 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 C.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运用了比喻手法,“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 我还能回家乡吗?”运用了反问手法。 D.《故都的秋》中写牵牛花“蓝色、白色最佳,紫黑次之,淡红最下”,从视觉效果上突出北 国秋的特点,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 了解其表达的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本题中,B 项,“作者想象着自己立于长天秋 水的大自然里”错误,不是想象,而是实写。 故选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A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假如没有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D.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再拜:第二次拜 【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 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 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D 项,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恭敬地奉交给大将军您。再拜: 拜了两次,表示尊敬。 故选 D。 5.下列各组加点字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相同的一组是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道芷阳间行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 ④且贰于楚也 ⑤皆白衣冠以送之 ⑥舞幽壑之潜蛟 ⑦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⑧月明星稀,乌鹊 南飞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④⑥⑦ D. ②③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活用的类型, 掌握判断的方法,再审读选项仔细比对。本题中,①王,名词作动词,称王;②间,名词作 状语,从小路;③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④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⑤白衣冠,名 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⑥舞,使动,使……舞;⑦少长,形容词作名词,年纪小的人 和年纪大的人;⑧南,名词作状语,向南。①⑤活用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②③⑧活用相 同,都是名词作状语。 故选 D。 6.下列加点字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B.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古今异义词的含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 词,这就是古今异义词。要了解古今异义词的词义扩大、缩小和词义的转移等知识,平时对 课本出现的知识点应多梳理积累。做题时需要逐项加以分析、排查。本题中, A 项,“自足”,满足。古今同义。 B 项,“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古今不同。 C 项,“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古今不同。D 项,“涕”,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古今不同。 故选 A。 7.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秦王还柱而走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偭规矩而改错 ⑥暖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⑦箱帘六七十 ⑧酾酒临江,横槊 赋诗 A. ①②③⑥ B. ②④⑤⑦ C. ①③⑦⑧ D. ④⑤⑥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文言文中通假字的能力。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主要指用读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平时复习时要学会整理、积累,多读多背。本题中,①“距” 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②“还”通“环”,环绕;④“泮”通“畔”,边界、 尽头;⑤“错”通“措”,置;⑦“帘”通“奁”,匣子。 故选 B。 8.下列各组中句式相同的项是 A. 此余之所得也/何为其然也 B. 仕宦于台阁/夫晋,何厌之有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高余冠之岌岌兮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为击破沛公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 句、倒装句。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句。解答此 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四大类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记住标志,能准确快速判断。 A 项,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翻译是:这是我得到(学习到)的东西;(箫声)为什么这样 (悲凉)呢? B 项,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翻译是:在朝廷中做官;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C 项,定语后置句。翻译是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我戴着高高的帽子。 D 项,被动句;省略句。翻译是: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困住的地方吗? 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故选 C。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编 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 B. 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雨巷》,他也因此被 誉为“雨巷诗人”。诗集有《戴望舒诗集》等。 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它与屈原的浪漫主义作品《离骚》,并称“风骚”。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 家、散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 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本题中,D 项,“南宋著名文学家”错误,苏 轼,北宋人。 故选 D。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 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 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得力士,为 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 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沛公略地下邳西,良遂属焉。沛公 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 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 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 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 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的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 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 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 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 欲亲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 坚矣。”於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候,我属无患 矣。” 汉十二年,高帝崩,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吏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B.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C.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 矣/不敢当三万户/ D.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 /不敢当三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悼惠王二十三年,是王公年次纪年法。我国古代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 B. 留候,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 C. 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D. 谥,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 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倾尽家产,为韩报仇。因祖父和父亲在韩国做过五代丞相,韩国被秦灭后,张良拿出 全部家财赏求刺客刺杀秦王,意欲为韩报仇。 B. 张良慧眼识主,认定沛公。张良曾将学到的兵法与他人言说,别人皆不能明白其妙,而沛 公却称好,并常用其策,于是张良就追随他。 C. 张良运筹帷幄,籍此封侯。张良因身体多病,不曾亲自带兵,无战斗之功,凭借出谋划策, 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获得了三万户的封邑。 的D. 张良机智敏锐,阻止谋反。在朝廷分封出现问题时,张良善于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提出 合理建议,成功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谋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沛公略地下邳西,良遂属焉。 (2)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 他。 (2)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相聚 图谋造反了。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 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 受三万户。”“曰”是“说”之意,其后宜断开,排除A;“臣计”是“我的计谋”共同作“用” 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 AC;“臣愿”与“封留”共同构成主谓短语,中间不宜断开, 排除 ACD。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C 项,“大夫死曰不禄, 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如最后一段“后八年留侯卒”。 故选 C。 【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C 项,“获得了三万户的封邑”错误,原文“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可知,张良推辞 了三万户的封邑,愿意受封留地,汉高祖同意了他的请求。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更,更改;亡匿,逃亡、躲藏;略,夺取;属焉, 跟随他。(2)见,被;及诛,遭受诛杀。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 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 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 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 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 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 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 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 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 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 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 使、纵使等等。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 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 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 张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前 250),张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 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 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 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 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张良曾经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秦始皇巡游东方,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 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更改姓名,逃到下邳 躲藏起来。沛公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跟随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用 《太公兵法》游说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 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追随了沛公。 张良多病,不曾独立带兵作战,一直作为出谋划策的臣子,时时跟从汉王。汉六年(前 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 之外,这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 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 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皇上 已经封赏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皇上在洛阳南宫,从复 道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皇上说:“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 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反叛呀。”皇上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留 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 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 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 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害怕陛下不能全部封赏,恐怕又被怀疑平生 出现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相聚图谋造反了。”皇上于是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 该怎 么办呢?”留侯说:“皇上平生所憎恨的,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为厉害?”皇上说:“雍 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 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 坚信不疑了。”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 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汉高祖十二年,高帝驾崩,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 三、古代诗歌阅读和默写(本题共 3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指庾信,鲍参军指鲍照,两人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指当时杜甫所在 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突出了李白诗歌的地位,交代出李白诗歌冠绝当代的原因是思想与众不同。 B. 颔联将李白的诗歌与古人作比较,突显了李诗清新俊逸的特点,饱含赞美之情。 C. 尾联既包含作者对过去两人友谊的怀念之情,又有对未来重聚论文的渴望之情。 D. 全诗以费诗起,以“论文”结,由诗到人,再回到诗,以“忆”统领,转接自然。 15. 颈联看似平淡,实则意蕴丰富,历来为人称赏。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A 15. 颈联写杜甫在渭北独对春天树,李白在江东远望日暮云,两句看似平淡, 连接起来却意蕴丰富,作者思念李白,远望南天暮云之时,李白也正在思念着作者,遥看北 国春树,两句时空重叠,蕴含着双方深重的离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 项, “交代出李白诗歌冠绝当代的原因是思想与众不同”理解错误,首联中“飘然思不群”的思 在此不仅仅指李白的思想,更偏重于指其才思。 故选 A。 【15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 诗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诗句内容;其次要看诗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诗的主旨,即诗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诗句 中包含的情感。结合全诗感情基调等内容理解与分析。分析本题,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李白的 赞誉和怀念之情。首先理解颈联的含义,再结合全诗赏析。颈联的意思是:如今,我在渭北 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当作者在渭北 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 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 也带着深重的离情。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 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 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 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 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 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 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5)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8)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9)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答案】 (1). 粪土当年万户侯 (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 复为慷慨羽声 (4). 夙兴夜寐 (5). 余独好修以为常 (6). 青青子衿 (7). 羁鸟恋旧林 (8). 齐彭殇为妄 作 (9). 渺沧海之一粟 (10).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侯、笙箫、慷慨、夙兴夜寐、常、子衿、羁鸟、 彭殇、渺、沧海、至者。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你唱首歌 张诗青 娘走的那天,雪大如席。 村外,狭窄崎岖的羊肠山道,刷得白茫茫,没有一个人。除了娘和我。 娘的胳膊上挽个包袱,塞着几件旧衣服,一边哭一边走。我跟在后边,也一边哭一边走。 不知走了多久,娘停下来,摸着我的头说:“娃,好好念书,长大后有点儿出息。别像你爹, 除了喝酒,就会打女人。” 话没说完,泪水就淹没了我的腮帮子。 我咬着有些冻僵的嘴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没一会儿,娘的背影,也刷得白茫茫, 模糊不清了。 娘走后,家里只剩下爹和我。 爹还是喝酒,喝完酒就去山上鼓捣苹果树,鼓捣完苹果树就去地里整庄稼,整完庄稼再 回家喂牛劈柴。总之,娘走了后,什么脏活累活,都是他一个人干。 我一点都不心疼他。相反,甚至觉得活该。谁让他打走了娘,让我七岁成了没娘的孩子。 娘走的前夜,他打在娘脸上的那记响亮的耳光,我真想给他还回去。 有时候,我会故意惹他生气,想让他狠狠打我一顿,那样我就可以去找娘告状,以后跟 着娘,哪怕喊另一个人爹。 爹让我往东,我偏往西,让我撵鸡,我偏打狗。我把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小学升初 中,从初中升高中,很顺利。能看得出爹心里也高兴,但父子之间还是很少说话。我好好念 书,绝不是为了让他感到骄傲,而是记住了娘的话。 县中念书那会儿,我住校,平均一个月回家一次。为了尽量避免那个看一眼就心烦的家。 有时我也会去娘那里。有一次,一连两个月,我都没回过家。 那天,爹竟然找到了学校。 见到我的那刻,他嘴唇抖得厉害,想说什么,但又像咽吐沫般咽了回去。 那深陷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我没说话。 倒是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路跟我到了宿舍。从肩上卸下一个花布包袱,那包袱上 还坏了个小洞,一扣一扣解开。从里面掏出一把煮熟的鸡蛋,接着又掏出几个苹果,一叠煎 饼…… 最后掏出一袋烧鸡。几个同宿舍的伙伴,有些目瞪口呆。 这也正常,城里长大的孩子,没见过这么土的人和这么土的货。 破旧的深色裤子,屁股上还打着块补丁,一双粗糙的手,像树皮般退去光泽。显然,与 给他们递牛奶的那些柔软的手,没法相提并论。 走的时候,爹又从腰间取下,一个旧得发黄的钱夹子,从里面掏出一叠钱,一张一张的 数着,却没有一张大的。 几个同宿舍的伙伴,更是张大了嘴。 这也正常,他们都习惯从爸妈手里拿整张的钱,一张就足够爹手里的一叠。我一个月的 生活费,他们哪里会知道,这是爹从地里,一滴滴汗水换来的钱。 看着爹,我不知该说什么。 我把爹送到校门外。当他骑着那辆大金鹿自行车,慢吞吞消失在拱桥上的时候,我第一 次觉得那样子,像彩虹那样美。 转身瞬间,不争气的眼泪,簌簌而下。竟是为曾经恨过的人。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 又参加了工作。娘对我说:“其实你爹这人不坏,就是脾气臭,不让人说一个不字,喝了酒 更起劲。那时我性子也倔。” 我咬着有些颤抖的嘴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 再后来,在老家结婚那天,不大的小山村,炸了锅,所有的人都送来了祝福。 我知道有个人比我还幸福。 当婚礼进行到一半时,我接过主婚人手里的麦克风,把筷子兄弟的那首歌,当着父老乡 亲的面,缓缓开口:“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 唱着唱着,我哽咽了。一生要强,现在已满头银发的爹,忍不住转过脸去,抹着眼泪。娘哭了,台下所有的人都哭了。 (有改动) 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叙事有详有略,语言朴实无华,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真 实立体的父亲形象。 B. 开头写雪大如席,以及刷得白茫茫的狭窄崎岖的羊肠山道,是为了营造氛围,烘托出母子 分别时心情的沉重。 C. 母亲临走时摸着我的头说的那些话,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也为后文“我”学有所成 等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D. 母亲走后,父亲不停地劳动,说明父亲已经很后悔打母亲的行为了。他希望通过劳动来弥 补,求得内心的宽恕。 18. 小说结尾写“我”为父亲唱歌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9. 请简析文中“我”的形象。 【答案】17. D 18. (1)结尾扣题,并与前文“我”对父亲的不理解形成对比,使故事情 节完整有变化。(2)烘托人物,通过歌词烘托出勤劳肯干、默默付出、疼爱孩子的父亲形象。 (3)升华主题,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理解、感恩与浓浓的爱。(4)用唱歌的方式结尾增强 了小说的抒情性与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 19.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有志气、有毅力、从倔强叛逆逐渐转变为懂事感恩的儿子形象。 (1)记住母亲的话,在家庭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坚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说明“我”有志 气,有毅力。(2)父亲赶走母亲后,“我”故意惹他生气,很少和他说话,长时间不回家等, 表现了倔强叛逆。(3)父亲到学校看“我”,“我”感动流泪,说明“我”变得懂事,理解了 父亲的不容易;在婚礼上为父亲唱歌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与感恩。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 项,“说 明父亲已经很后悔打母亲的行为了。他希望通过劳动来弥补,求得内心的宽恕”概括太绝对。 也许是出于后悔,想弥补错误,求得宽恕,但不完全如此。 故选 D。【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把握作者创作意图能力。具体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此类题要求考 生把握指定情节的内容,并从对情节(推动情节发展、构成情节逆转、掀起波澜)、对人物 (展现人物性格)、对主旨及给读者的感受(增强文学色彩、历史厚重感,丰富文章内容、意 蕴,引发读者思考、兴趣、共鸣等等)等方面来思考其作用。结尾写“我”为父亲唱歌,情 节结构上,呼应题目“为你唱首歌”,与前文对父亲的恨形成对比,构成情节逆转;塑造人物 上,歌词“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内容从侧面烘托了父亲的形 象;主题上,“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直接抒发 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恩之情;艺术效果上,“谢谢你做的一切”“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 你变老”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 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 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解答此题,遵循先概括,再具体的原则,首 先总括“我”的形象特点,再具体分析。概括“我” 形象特点时注意“我”的年龄、身份以 及情节前后的变化,概括要完整准确。分析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我咬着有些冻僵的嘴 唇,点点头,记住了娘的话”“我一点都不心疼他。相反,甚至觉得活该。谁让他打走了娘, 让我七岁成了没娘的孩子。娘走的前夜,他打在娘脸上的那记响亮的耳光,我真想给他还回 去”“我会故意惹他生气,想让他狠狠打我一顿,那样我就可以去找娘告状”“我把时间都 用在了学习上。从小学升初中,从初中升高中,很顺利”“转身瞬间,不争气的眼泪,簌簌 而下。竟是为曾经恨过的人”“我接过主婚人手里的麦克风,把筷子兄弟的那首歌,当着父 老乡亲的面,……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点睛】小说几种常见结尾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 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 之中。2、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 物性格;从表达效果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结局。从表达 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 喜剧性的结尾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 的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4、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 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走进李营村,一排排民房,红顶白墙,________,村在林中,好一幅美丽乡村画卷。30 年前这个村子还是个“烂摊子”,转变始于李志刚的“临危________”。他上任后,动员村民 搞“旱改稻”。但没水没电,又没钱,于是,李志刚天天往乡里县里跑,硬是跑来了 3 万多元 无息贷款。( )那年秋后,水稻大丰收!第二年,全村一鼓作气把旱地都改成了种 水稻。 李志刚并不满足。从“旱改稻”到“稻菜双茬”,再到“三位一体”生态棚,再到生态观 光园……32 年过去了,村民的人均收入已提高到了去年的 6 万元,远远超过了过去的 300 元, 增长了 200 倍,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好光景还要好________。李志刚给村干部“约法五章”,村民出义务工“四明确、四清楚、 四不准”,房屋地基、院墙、高度“三统一”,环境卫生“门前三包”……人人遵纪守法,李 营村营造出________的政治生态环境。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星罗棋布 受命 风气 春风和气 B. 星罗棋布 授命 风尚 风清气正 C. 鳞次栉比 授命 风尚 春风和气 D. 鳞次栉比 受命 风气 风清气正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心扎进工作 他,没日没夜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驾线引电,日夜奋战。 B. 他一头扎进工作,没日没夜地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驾线引电,日夜奋战。 C. 他一头扎进工作里,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D. 一头扎进工作里的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们挖沟修渠,架线引电,日夜奋战。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2 年来,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 300 元到去年的 6 万元,增长了 200 倍,成为远近闻名 的富裕村。 B. 32 年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过去的 300 元增长到去年的 6 万元,是过去的 200 倍,李营村 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的C. 32 年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00 倍,从过去的 300 元到现在的 6 万元,李营村成为远近 闻名的富裕村。 D. 32 年来,村民人均收入从过去的 300 元增长到去年的 6 万元,是过去的 200 倍,成为远近 闻名的富裕村。 【答案】20. D 21. C 22. B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符合语境。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此 处指房屋,应填“鳞次栉比”。 “受命”,接受命令或任务。临危受命,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授命”,献出生命或下命令。 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此处指接受任务,应填“受命”。 “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 或习惯。此处指村子中的流行,应填“风气”。 “风清气正”,风气清廉端正。“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 蔼可亲。此处指村子风气好,应填“风清气正”。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叙述的主体是“他”,所以“他”应该放在句首,排除AD;没日 没夜与日夜重复,排除 AB。 故选 C。 【2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人均收入”的说法不明确,应为“年人均收入”,排除CD;按文中数字来看,应为“是原来的 200 倍”或“增长了 199 倍”,排除AC;最后一句主语应是“李 营村”,排除AD。 故选 B。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胡春华指出,第一季度是猪肉消费较为集中的时期,必须多措并举保障肉食品市场供应,防 止脱销断档。要引导养殖企业及时出栏,鼓励社会储备投向市场,扩大牛羊肉、禽肉等替代 品供给,做好冻猪肉储备投放。要①_______,强化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确保肉食品质量安 全。要②_______,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操控市场等干扰市场秩序的违 法违规行为,严禁区域封锁、市场分割等做法。针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要完善社会保障 机制,使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③_____。 【答案】 (1). 切实加强猪肉市场监管 (2). 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3). 保障困难群众基 本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 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 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 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 材料围绕猪肉消费问题,站在国家和政府的立场,从多个角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举措。第 1 空,根据“强化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确保肉食品质量安全”推知应填针对“猪肉市场监管” 方面的要求;第 2 空,根据“严厉打击……等干扰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推知应填后面 一系列举措的目的,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第3 空,根据“针对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推 知应填一系列举措的结果,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六、写作(40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要求作文。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 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 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请从材料列举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中选择一至两个关键词,联系时代与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答案】例文: 自强不息,塑造民族品格 “腹有诗书气自华”使曹植七步成诗致曹丕泪目;“半部《论语》治天下”使赵普为宋 太宗开疆拓土保天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使陆游卧病荒村仍铁马冰河入梦来,使 勾践受尽屈辱仍卧薪尝胆成霸业。《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 以厚德载物。”自古以来,凡有成就者,无不是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内在修 养,才成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 万物生生不息,在弱肉强食的法则里,只有不断增强自身,才能更好地生活在这片天地 间。井底之蛙,目光虽短,尚能抬头望天,更何况人呢?曹操为天下枭雄,身经百战,虽然 没有实现雄心壮志,但是他的一生不断进取,意图霸业,不失为自强不息的明证。 奋发以图自强更是左右着国家的兴衰存亡与时代更替,我国的飞速发展与国富民强便是 如此。中华民族凭借自强不息的传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屹立于世界东方,闪耀天下,使 人惊叹,无论是巍巍大国,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是生存发展之道。 不断提高自身学识、修养,可以获得良好的气质,更可以自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 是花中第一流。”桂花以朴实无华的外表,馨香的内在,使众人折服。胸有成竹是气质的外 在表现,而满肚子的墨水更是给人带来一种自信、稳健的气质。凤雏庞统,诸葛亮曾言他有 自己十倍之才,但庞统相貌丑陋,以至于他刚投蜀时不受重用,后来一受重用,他的八斗之 才便喷涌而出,气质非凡。再为人熟悉不过的青莲居士李太白,满腹才华使他潇洒飘逸,似 仙人一般。这才造就了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狂妄,也充溢着“欲渡 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忧愁,如此收放自如,让人叹服!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昔曹操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今我辈年少,虽非君子, 需有乘风破万里浪之志,以及自强不息之品质,虽无李太白潇洒自如,文采飞扬,但仍要不 断进取,自强内修谱华章。 花不看开人易老,时光一逝永不回。我们应趁青春年少,不负韶华,自强不息,塑造民 族品格,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本题是关键词类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中华民族“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中的一组关 键词,考生要理解每一个关键词的内涵,可选取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中任意一个关键词立意, 比如“为劳动者点赞”“宽容是一种美德”“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爱”等。也可以选取两个 关键词立意,但一定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崇仁爱”与“扶危济困”,可以写成“扶 危济困成就仁爱之花”;比如“孝老爱亲”与“尚和合”,可以写成“孝道是和谐之根”。考生 可正向立意,比如个人立德、修身养性、崇德向善等。也可逆向立意,探讨当今社会文化传 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揭示其实质、根源和危害等,就此谈青年的责任等。 参考立意:1、孝道是和谐之根 2、扶正扬善、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 3、崇德向善是做人的根 本 参考素材: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懂的自强, 就会明白为什么人总会在一次次磨炼中成长起来,而且变的坚强。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强的概 念,又何须谈得起战胜困难,在我们把握好自强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2、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 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3、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 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 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 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 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 裨益。 4、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 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孝道文化,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 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 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 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结构示例:“自强不息,塑造民族品格”,议论文文体。开篇以自古以来成就事业的人物事例, 引出观点:凡有成就者,无不是靠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断提升内在修养,才成就“何 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正文部分首先论证自强不息作为传统美德的意义: 无论是巍巍大国,还是个人,自强不息是生存发展之道;然后论述如何自强:不断提高自身 学识、修养,可以获得良好的气质,更可以自强。最后联系现实,发出呼吁:我们应趁青春 年少,不负韶华,自强不息,塑造民族品格,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 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