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东省济宁第二中学高三语文 10 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
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通群众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
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
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
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
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
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
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
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
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
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
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
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靠当代人
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
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儒家的 “四书五经”
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
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
花之感。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
面对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的回答不尽一致。如不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
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
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就会对博大精深的传
统文化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摘编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了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融合过
程中。- 2 -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有明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就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
据《人民日报》11 月 12 日报道,“双 11”的消费盛况,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内需潜力。无
论是“买买买”引发的抢单,还是“停不下来”的快递小哥, 都让“消费”这个词显得如此
动人心魄。到今年,“双 11”刚好走过 10 年,从一家电商的促销活动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参
与的消费节日,也为观察中国的消费升级和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窗口。
与现在动辄千亿级的成交额相比,很少有人会想到,2009 年“双 11”的成交额只有 5000
多万元。10 年来,“双 11”成交额的高歌猛进,反映出消费拉动力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不断
崛起。中国经济增长逐步实现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的转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9.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7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13 多亿人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不仅为中国经济增长蓄
积后劲,还为中国在应对外部冲击时赢得战略回旋余地,更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消费红利。
在消费规模不断攀升的大背景下,消费结构也在自我迭代、优化升级。有这样一个有趣
的对比:2009 年,“双 11”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是电热水壶和电热毯;到了 2017 年,人们最
喜欢的家用电器变成了净水器和扫地机器人。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健康,从传统电器到人工智
能,消费升级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的“双 11”,网购服务成为新的消费亮点,
迪士尼门票、出境游预订、在线医疗服务……从传统消费转向新兴消费,从商品消费转向服
务消费,消费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质化、单一化向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升级。消费结
构升级,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材料二: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 11 月 12 日报道,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美国爆发
贸易冲突,但并不妨碍消费者在这个购物狂欢节抢购打折商品。在强劲需求的推动下,中国
上月出口再度大幅增长,打破了许多经济学家对中美贸易争端导致出口放缓的预期。
海关数据显示,从美国到印度,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均有所增长。- 3 -
中国 10 月份出口总额以美元计同比增长 15.6%, 增幅高于 9 月份的 14.5%。
经济学家们表示,不仅仅是美国,几乎所有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均保持强劲增长,新
兴市场尤其如此,这表明中国的出口正得益于意外良好的全球需求。许多经济学家将最近几
个月的出口繁荣归因于企业赶在关税生效前提前装运,他们此前预计这一趋势将会消退。
与此同时,由于对全球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10 月份中国进口同比增长 21.4% ,增幅高
于 9 月份的 14.3%。其中,原油进口总金额同比增长 89%。
材料三: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11 月 12 日报道,中美贸易战属于持久战,可能在今年年底
或明年年初出现减缓或平和的迹象,但美国不会偃旗息鼓。
新加坡国立大学顾清扬副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战将是一场持久战。只是目前美国在贸易
战上耗费了政治与经济资源,这已经使它难以发动持续攻势。
报道称,顾清扬以最近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称举办进博会表明
中国不仅是一个制造业大国,还要成为引领全球消费市场的“消费大国”,以中国为中心形成
的全球终端产品的消费力将对美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美国的力量部分来自军事,更重要
是来自美国对全世界的购买力。他说:“买者为王,中国现在正成为这方面的王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个别电商的促销活动演变为全民参与的消费狂欢节日,走过 10 年的“双 11”,已成
为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窗口之一。
B.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9.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 78%,这表明消费已逐渐主导我国经济增长。
C.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市场的全球需求使中国的出口强劲增长,经济学家认为,这正是
中国商品出口保持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
D.新加坡媒体认为即使中美贸易战有可能出现减缓或平和的迹象,美国也难以持续进攻
中国,但中美贸易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消费结构的自我迭代和优化升级不仅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为中国经济转
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撑。
B.“双 11”所释放出的巨大的消费需求,不仅助力我国经济增长,应对外部冲击,还让世
界经济增长分享消费红利。
C.中美爆发贸易冲突,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强劲的需求、大幅增长的出口,打破
了经济学家对中国出口放缓的预期。
D.成功举办的中国首届进博会表明,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将会引领全球消费市场,成
为全球终端产品的消费中心。
6.针对“双 11”,中国《人民日报》、美国《华尔街日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都作了相应
报道。报道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题,15 分)-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蚕 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
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
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
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
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膩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
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
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
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
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
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
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
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
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5 -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
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
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
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
来……
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
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
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
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
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
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
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3 分)
A.“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
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
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小说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
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 6 -
D.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
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8.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6 分)
9.小说结尾写三十多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春节与其
母入贡复旧官乾德中平蜀,选为果、阆监军,年方弱冠,母忧其未更事,将辅以处耘左右。
继隆曰:“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母慰而遣之。会征江南,领雄武卒三
百戍邵州,止给刀盾。蛮贼数千阵长沙南,截其道。继隆率众力战,贼遁去,手足俱中毒矢,
得良药而愈,部卒死伤者三之一。太祖闻其勇敢而器重之。复从李符督荆湖漕运,给征南诸
军。吴人以王师不便水战,多出舟师断饷道,继隆屡与斗,粮悉善达。与梁迥治决河。迥体
肥硕,所乘舟弊不能济,继隆易以己舟。已而继隆舟果覆,栖枯桑杪, 赖他舟以度。后为镇
州都监,契丹犯边,与崔翰诸将御之。初,太宗授以阵图,及临阵有不便,众以上命不可违。
继隆曰:“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即从宜而行,败之于徐河。
李继迁叛,命继隆率兵击之。四月,出银州北,破悉利诸族,追奔数十里,斩三千余级,俘
蕃汉老幼千余,枭代州刺史折罗遇首。从曹彬征幽州,矢中左股,血流至踵,获契丹贵臣一
人。彬欲上其功,继隆止之。俄而傅潜、米信军败众溃,独继隆所部振旅而还。即命继隆知
定州,寻诏分屯诸军,继隆令书吏尽录其诏。旬余,有败卒集城下,不知所向,继隆按诏给
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真宗咸平二年,丁内艰,起复。王师失利于望都,继
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真宗慰谕之。景德二年春,加开府仪同三司。诏始下,
会疾作,上亲临问。卒,年五十六。车驾临哭之恸,为制服发哀。乾兴初,诏配享真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李继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 分)
A.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
春节 /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B.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
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C.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
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D.李继隆字霸图/幼养于伯父处畴/及长/以父荫补供奉官/处耘贬淄州/继隆亦除籍会长/
春节/与其母入贡/复旧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监军为临时派遣,在军队中负责对功罪赏罚进行稽查和审核,有时也由宦官充任。
B.漕运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措施,在文中指通过海道运输粮食来供应军需。
C. 车驾在文中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作帝王的代称,类似的说法还有“乘輿"“御驾”。- 7 -
D. 配享是以功臣附祭于祖庙或以贤哲附祭于孔庙,在文中指李继隆死后附祭于真宗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李继隆年轻有为,做事颇有自信。他年方二十,就被选用担任果、阆监军,母亲担心
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边的人辅助他,他却认为自己会有所建树。
B.李继隆奋勇杀敌,受到皇帝赏识。征伐江南时,他率领人马奋力作战,手脚都被毒箭
射中,所辖士兵死伤的有三分之一,但终取胜,太祖因而十分器重他。
C.李继隆关心同僚,不顾个人安危。他与梁迥治理黄河决口时,用自己的船交换梁迥的
破船,后来船只倾覆,他停留在枯死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船才得以渡河
D.李继隆随机应变,行事有责任感。契丹侵犯边境,太宗传授的作战部署图不合实际,
他认为作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于是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打败敌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继隆按诏给券,俾各持诣所部。太宗益嘉其有谋。
(2)王师失利于望都,继隆累表求诣阙面陈边事,因乞自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②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眺,唐李白《秋登宜城眺北楼》诗:“谁
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B. 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
C. 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有一些苦辛。
D. 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人。
15. 两道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学而》中的“ , ”常
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君子应当采取的态度。
(2) 韩 愈 《 师 说 》 中 , 士 大 夫 之 族 以 地 位 、 官 位 为 借 口 拒 绝 从 师 学 习 的 两 句 是
“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一句承上概括风景,
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首批学生未等毕业就被各企业预定得①荡然一空,引发
了人们对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崭新魅力的热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已②不言而
喻,它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的战略之举。这几年的就
业市场,一头是工厂感叹招工难,另一头却是就业者③叫苦不迭,感叹就业难。其实,就业
问题不仅是总量问题,还有一个结构性问题。要化解这一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关注教育总体的均衡发展,关注个体的④因材施教。同时,当“工匠精神”广为称颂,
不少蓝领工人薪资超越白领,专业技术人才的收益与声誉⑤蒸蒸日上,这些都为职业教育的
长足发展提供了新的心理支撑。
当然,职业教育要赢得更多青睐,关键还在于不断提升自身质量。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
“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⑥炙手可热,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
场需求。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
糊、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
17. 文段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 错位问题急需解决,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B. 急需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补上职业教育短板
C. 急需补上职业教育短板,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D. 职业教育短板急需补上,解决劳动者技能与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19. 下列为文段拟写 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龙虾学院”为何走红
B. “小龙虾学院”引发热议
C. “小龙虾学院”擦亮特色招牌
D. “小龙虾学院”学生倍受青睐
20.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语病,请按要求指出并加以修改。
①钓鱼城峭壁千寻,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②俨然兵家雄关,③是重庆十大文化符
的
的- 9 -
号之一,④钓鱼城原为钓鱼山。⑤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⑥国家重点保护
文物单位,⑦传说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馒,山由此得名,⑧1259
年在这里进行了长达 35 年的“钓鱼城保卫战”,⑨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
例,钓鱼城因此被誉为“上帝折鞭处”。
(1)_________句的位置不当,应当放在__________句之前。
(2)_________句中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句不合逻辑,应当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列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根据图表信息,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每处 25 字以内)
大数据显示,除了正处于干季的云南之外, ① ;而在北方,
② 。
(2)请用仿句的手法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7 字)
由此看来,“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南方的普遍特点,但对于北方大部地区未说,几乎是
“____________”,这与北方在这个季节晴暖干燥的气候状况相吻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 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
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
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衰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
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
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哀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
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
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 10 -
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 11 -
高三年级十月份月考
语文科答案
2019.10
1.C
A 第 1 自然段表述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
史典故”,并没有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
B.第 2 自然段表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
深”, 选项属于强加因果。D.第 5 自然段表述为“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
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选项“只要……就……”说法绝对。
2.B
由文章第 2 自然段“对于普通群众而言”、第 5 自然段“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可知,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普通群众。
3. D
由第 5 自然段“普通群……就会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知是普通群众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4.C
原文为“几乎所有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均保持强劲增长”,选项遗漏了“几乎”一词,
范围不当。
5.C
由“虽然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与美国爆发贸易冲突,但并不妨碍消费者在这个购物
狂欢节抢购打折商品”可知,“中美爆发贸易冲突”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因果关
系。
6.①材料一侧重报道中国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了供给升级;②材料二
侧重报道大部分国家对中国商品有强劲需求,10 月份大幅增长的出口量,打破了许多经
济学家对中美贸易争端导致中国出口放缓的预期;③材料三侧重报道中美贸易战是一场
持久战,中国将成为引领全球消费市场的“消费大国”。
7.C
“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曲解文意,这两个动作,有不舍之意,
但又无可奈何。
8. 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
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蒋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
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
力。
【解析】小说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老师,所以从读者阅读效果方面,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 12 -
来叙述故事,增加了真实性,让蒋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从当年
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通过写蒋老师和学生一起养蚕,突出了蒋老师和蔼可亲的
形象特点,表现了学生心中真正优秀的教师的形象;从小说主题方面,从当年的学生“我”
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便于直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和尊重之意,突出了主题,增强了小说
的艺术感染力。
9. ①情节上,三十多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
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
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每点 2 分)
【解析】解答本题 ,可从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入手,如情节上,三十多年后重逢,
学生“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这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了交代,使小说
情节更完整;人物塑造上,写“我”在蒋老师的影响下回到母校当老师,并且延续了老师的
做法,表明蒋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老师;等等。
10.B “处畴”是伯父的名,不能与前面断开;“会”意为适逢,“长春节”是节日名称,
中间不能断开。
11.B 本文“漕运”是通过河道运输而不是“海道运输”。
12.D “独自承担了违反诏令的罪名”说法有误,原文意思是“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
请求独自承担”。
13.(1)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 让(使)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宗更加赞赏他有
谋略。(“券”“俾”“嘉”各 1 分,大意 2 分)
(2)朝廷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
献自己的力量。(“表”“阙”“效”各 1 分,大意 2 分)
【解析】(1)“券”,凭证;“俾”,使、让;“嘉”,赞赏、嘉奖。
(2)“表”,上表;“阙”,皇宫、朝廷;“效”,贡献。
【参考译文】
李继隆字霸图,自幼由伯父李处畴抚养。长大后,因父恩荫补供奉官。李处耘贬淄州,
李继隆也被削职为民。适逄长春节,(李继隆) 与其母入朝祝寿,官复原职。乾德年间平定
蜀地,(李继隆)被选用为果、阆监军,年方二十,母亲担心他还未曾经历世事,要李处耘身
边的人辅助他。李继隆说:“这次出行孩儿自然会有所建树,哪里要用这些人,希望(您)不
要为此担心。”母亲抚慰之后送走他。适逢征伐江南,(李继隆)率领雄壮威武的三百士卒守
卫邵州,仅供给大刀盾牌。蛮贼数千人在长沙以南布阵,截住他们的道路。李继隆率领人马
奋力作战,贼军逃走,(李继隆)手脚都被毒箭射中,获得良药得以痊愈,所辖士兵死伤的有
三分之一。太祖听说了他的勇敢因而器重他。(李继隆)又跟随李符管理荆湖漕运,供应征南
各军。吴人因为宋军不善于水战,经常派出水师切断运粮通道,李继隆多次与他们作战,(最
终)粮食全部安全送达。(李继隆)与梁迥(共同)治理黄河决口。梁迥身体肥硕,乘坐的船残
破无法渡河,李继隆把自己的船换给他。后来李继隆坐的船果然翻了,(李继隆)停留在枯死
的桑树梢上,依靠其他的船才得以渡过。后来(李继隆)任镇州都监,契丹侵犯边境,与崔翰
等将领抵御。起初,太宗把作战图交给他,临阵时有不实用之处,众人认为皇上的命令不可
违背。李继隆说:“事情随时会有变化,怎能预先确定,假如得到违反诏令的罪名,请求独- 13 -
自承担。”于是随机行事,在徐河打败了契丹。李继迁叛乱,(皇上)命令李继隆率军攻打李
继迁。四月,(李继隆)从银州以北出兵,打败悉利各族,追击(败军)数十里,斩首三千余级,
俘获蕃汉老幼一千余人,杀死代州刺史折罗'遇。(李继隆)跟从曹彬征伐幽州,箭射中左大
腿,血流到脚跟,(仍)俘获契丹显贵大臣一人。曹彬想要上报他的功勋,李继隆阻止了他。
不久傅潜、米信兵败溃逃,只有李继隆率领的军队振军回朝。( 皇上)当即任命李继隆为定州
知州,不久下诏各军分头驻守,李继隆命令书吏抄录全部诏令。十多天后,有败散士兵聚集
在城下,不知道应该去何地,李继隆按照诏书发给凭证,让他们各自携带到所属部队去。太
宗更加赞赏他有谋略。宋真宗咸平二年,李继隆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未满又被起用。朝廷
军队在望都失利,李继隆多次上表请求到朝廷去当面陈奏边疆事务,并请求贡献自己的力量。
景德二年春,(李继隆)加官开府仪同三司。诏书刚下达,正遇疾病发作,皇上亲自前来慰问。
去世,终年五十六岁。皇帝亲临哭得很悲痛,为他穿丧服表达哀伤。乾兴初年,下诏配享真
宗庙庭。
14. B【解析】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
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B 项,“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
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错误,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
15. 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
忍入眠的愉悦;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
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
郁闷。
16.(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17. B【解析】荡然一空: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句中是“学
生全部被预定”,不合语境。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叫苦不迭:形容连声叫苦。因材
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实行不同的教育。蒸蒸日上:形容事业
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句中是“声誉”,对象错配。炙手可热: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
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望文生义。
18. C【解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
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
选取。前面是“要化解这一问题”,后面还应承接“怎么办”,不要出现新的陈述对象,由此
排除 AD,从逻辑先后的顺序看,应该先“补上短板”再“解决问题”,由此排除 B。
19. A【解析】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为文段拟写标题,答题注意文段的陈述主体,
然后注意主体的内容,此文主体是“小龙虾学院”,然后又将讲到“职业教育”,通过结尾的
句子“这也启示更多学校,只有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个关键,避免管理松散、培养目标模糊、
理论脱离实际等人才培养窘境,才能擦亮特色的招牌”可知是介绍“小龙虾学院”成功的原
因。
20.(1)④ ⑦ (2)⑥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⑧ 1259 年在这里爆发
的长达 36 年的“钓鱼城保卫战”- 14 -
21.示例:(1)①南方大部清明节降雨概率均在 30%以上 ②清明时节雨日的概率明显比南
方小,好多地方不到 20% (2)清明时节雨歇歇
作文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
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美情趣- 15 -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题目要求写一篇演讲稿,参加“致敬大师,放飞青春”主题座谈会,这就限定
了文章的主题要包含两个要点,一为“致敬大师”,一为“放飞青春”,任何脱离二者的写
作都为跑题,脱离其一的即为偏题立意。
2.内容限制。“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意即“感悟和联想”不能脱离上面
给出的材料,特别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比如“不断学习”“不知疲倦”等。紧扣“致敬大
师”谈感悟,可以从袁隆平投身科研、挑战自我、不断学习的角度来谈;紧扣“放飞青春”
写联想,可以联系自身的发展,写制定高远的人生目标,拼搏奋斗不负青春等内容。
3.价值取向的限制。从价值取向看,命题者有意引导考生学习袁隆平科研探索与勤奋学习的
精神,由“放飞青春”可知,考生要尽量结合个人理想来谈奋斗主题,彰显核心价值观。
4.文体限制。题目要求写一篇发言稿,要注意格式和语体特征。此外,这是在“致敬大师,
放飞青春”主题座谈会上的发言,演讲的受众是十几岁的青年,倾诉情感及举引事例要能激
励学生并唤起其共鸣。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自由的。材料交代了袁隆平全面发展、胸怀世界、不断学习、有自己的兴趣爱
好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由此生发出来的观点也是多元的,即考生“致敬大师”“学习大师”
的侧重点可以是多方面的,这就给考生立意提供了多个思维角度。考生可以从工作与生活并
行不悖的角度,写袁隆平对事业与兴趣的投入,以及对青年人的启发等;也可以赞美袁隆平
身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由此延伸开去,论述不惧年龄、挑战自我、活出无悔
人生的主题等。不论采用什么角度,都要联系现实,呼吁青少年放飞青春,摒弃佛系思想,
努力奋斗。
2.“感悟与联想”是自由的。考生在构思的过程中,可以站在任一角度合理联想同质材料和
反质材料作为例证,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站在任一角度分析、评价,以增加思考的深度。
这也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3.表达是自由的。“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即要能展现青年人对以上材料的感悟
和联想。在演讲稿写作中,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或议论发人深省,或抒情真切动
人,或描写形象生动,还可以叙议结合。总之,表达是自由灵活的。
解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一是袁隆平在中非农业
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用英语致辞,获得网友点赞;一是袁隆平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学习,
不知疲倦,苦练英语。综合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感知到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
力、勤奋好学的精神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16 -
其次,考生的文章要突出“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在褒扬大师风范的同时,不忘对
实现个人梦想的表达,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融合。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奋斗打造亮丽人生。
2.放飞梦想,永不满足。
3.追求让生命华丽绽放。
4.致敬大师,让梦飞翔。
5.追梦青春,尽显芳华。
6.胸怀世界,放飞自我。
7.学习大师,放飞青春。
偏题立意:
1.开展科研,成就自我。 (“致敬”的意思不明显,“开展科研”也不符合中学生实际)
2.发展个人爱好。(主题跑偏)
3.努力学习,成就自我。(脱离“致敬大师”的方向)
下水文
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山西太原古交一中
张俊梅老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能参加由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
题座谈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追慕大师风范,让青春闪闪发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耄耋之年的袁隆平不断追逐自己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
覆盖全球梦”。心中梦想澎湃如昨,奋斗热情依旧高涨,这位“当代神农”,不仅让更多人
远离了食不果腹之忧,还以自身经历给了世人另一种精神财富:对科研的忘我投入与对生活
的无比热爱,不断学习、不断突破,对未来充满希望,为理想倾尽毕生精力,让自己活出闪
闪发光的样子。- 17 -
心系天下苍生的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发现水稻“杂
种优势”,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等,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神话。在 89 岁
高龄之时,袁隆平用发音清晰的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尽显大师风范。袁隆平在致辞中表
示,自己努力练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与国际友人沟通,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
这种胸怀世界、胸怀人类的思想正是大师的情怀和风范,值得世人致敬!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
袁隆平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伟大的英雄主义精神。美国的摩西奶奶认为“人生永远没有太晚
的开始”,热爱生命的她,70 岁拿起画笔,80 岁首次开个人画展,她坚持绘画,不断创作,
活出了勇于挑战自我的境界。他们的事迹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真正有追求的人来说,生命的
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面对未来和自我的挑战,只有放飞理想,青春才能变得色彩斑斓!
只有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拿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姿态,我们的每一天才能过
得充实而有意义。追梦的路上怎能不跌跌撞撞?唯有一路向前,才能让青春在梦想的天空下
自由翱翔。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铺成通往理想的大道,越过泥泞奋勇向前,高扬青春的旗帜,
才能让青春的颜色变得多姿多彩,让青春的价值在进取中彰显。
大师终会老去,手握历史接力棒的青年人,理应责无旁贷地扛起使命,不负青春年华,
追逐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在人生的航程不断劈波斩浪,用奋斗书写辉煌的明天。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