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专项训练
【2017•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
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
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
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
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
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
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
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
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
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
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
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
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
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
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2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
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
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
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6•全国卷Ⅰ】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
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
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
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
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
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
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
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
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
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
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
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
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3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
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
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
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
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15•全国卷Ⅰ】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
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
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
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
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敗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
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
异姓,吾当死之。”金人 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
人争斗杀之,误伤太予。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
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
4
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 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
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 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
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
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 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
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
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
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
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
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
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3)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4•全国卷Ⅰ】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
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
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
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
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
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
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
5
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
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
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
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
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
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
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
荣,少有其比。(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
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
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
不介意/
D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
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
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
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
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
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2013•全国卷Ⅰ】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
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
6
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
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
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
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
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
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
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
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
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
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
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
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
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
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
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 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 艰难 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
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
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
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
7
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2012•全国卷Ⅰ】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
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
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
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
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
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
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
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
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
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
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
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
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 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
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
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
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
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2011•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
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
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
吾目中矣。”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
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报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
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
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
他路最。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
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迁步军都虞候。金师南下,悉出
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黄河南
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背城拒战凡三
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 何灌行事有砀一组是(3 分)
(1)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 (2)或著崖石皆没镞
(3)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 (4)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5)得善田二万六千顷 (6)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
A、(1)(2)(5) B、(1)(3)(4)
C、(2)(4)(6) D、(3)(5)(6)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 ;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
以致三十年后提及 往事 契丹丈量 都 惊恐起拜。
B、 何灌泞谙西北 边事,受到微宗赞许。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
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
C、 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 运粮任务 ,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 时,
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 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 应募。
D、 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 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
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搞敌三日,受伤战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 汉语。(10 分)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