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 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物理 110 分,化学 100 分,生物分 90
分,共 3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54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6 分,共 9 个小题,共 54 分;其中 1-6 题为单选题,7-9 题多选题,少
选得 3 分,多选错选得 0 分。)
1.关于静电场的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线是真实存在的线,最早由法拉第发现 B.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较
疏
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 D.电场线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
动的轨迹
2.两个半径、材质均相同的金属球 A、B 带等量同种电荷,它们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本身
直径。已知它们相隔一定距离时,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 F,现在用一个带有绝缘柄
的原来不带电的半径、材质均相同的金属小球 C,先与小球 A 接触,再和小球 B 接触后移开。
这时,A、B 两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变为
A. B. C. D.
3.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杆上,套有一个通电线圈(从右侧向左看电流为顺时针方
向),线圈左侧放置一个与线圈共轴的螺线管。闭合开卷后,将通电线圈由图示位置静止释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F
4
F 3
4
F 3
8
FA.线圈向右运动,磁通量增大 B.线圈向右移动,磁通量减小
C.线圈向左移动,磁通量增大 D.线圈向左移动,磁通量减小
4.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带有一定电量的平行板电容器, 板电势高于 板电势,两极板
间距为 。质量为 、带电荷量为 的微粒,从 板的边缘以初速度 射入电场,沿与水平
方向夹角为 60°的直线从 板的边缘射出,设重力加速度为 。则
A.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 B.微粒的动能减少
C.微粒的电势能减少 D.微粒的机械能减少
5.如图所示,一束质量、速度和电荷量不全相等的离子,经过由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
组成的速度选择器,进入另一个匀强磁场中并分裂为 A、B 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组成 A、B 束的粒子都带负电 B.组成 A、B 束的离子质量一定不同
C.速度选择器中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D.A 束离子的比荷( )大于 B 束离子
的比荷
6.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 P 原处于静止状态,电流表和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当滑
动变阻器 的滑片向 b 端移动时,则
M N
d m q M 0v
N g
3mgd
q
3
3
mgd
3
3
mgd 3
3
mgd
q
m
4RA.电压表读数增大 B.电流表读数增大 C.质点 P 将向上运动 D. 上消耗的功
率逐渐增大
7.如图所示,在边界上方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有两个电荷量、质量均相同的正、
负粒子(不计重力),从边界上的 O 点以相同速度先后射入磁场中,入射方向与边界成 θ 角,则
正、负粒子在磁场中:
A.运动轨迹的半径相同 B.重新回到边界所用时间相同
C.重新回到边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 D.重新回到边界时与 O 点的距离相等
8.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 为定值电阻,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
滑动触头 P 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过程图线如图
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图线 a 是电压表 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线 B.电源内阻为 Ω
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W D.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功率为 W
9.如图,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 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 R,下端足够长,
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及一根质量为 m 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
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金属杆的速度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 vm,则
A.如果 B 增大,vm 将变大 B.如果 α 变大,vm 将变大
C.如果 R 变大,vm 将变大 D.如果 m 变小,vm 将变大
3R
1R 2R
2V 10
1.8 2R 3.6第 II 卷 非选择题(56 分)
二.实验题(16 分)
10.(1)如图所示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___mm.
(2)(Ⅰ)利用多用电表测某导体的电阻,该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电阻挡“×100”测量时发现指针向右
偏转角度过大,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应将选择开关旋转到____________(选填“×1 k”或“×10”)
的位置,然后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再用两表笔与导体连接好并读数。
(Ⅱ)他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用多用电表电阻挡测量时指针停在图所示的位置,则此材料电阻的
测量值为________Ω.
(Ⅲ)若该材料的长度为 L,直径为 D,电阻为 R,则该材料电阻率的表达式 ρ=________.
(3)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连接好部分实验电路.
(Ⅰ)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把图乙中剩余的电路连接起来_______.
(Ⅱ)在连接的电路中,为避免烧坏电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端(选
填“A”或“B”).
(Ⅲ)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 U-I 图象,由图可知,电源的电动势 E=____________ V,
内阻 r=__________ Ω.
三、解答题(40 分)
11.(12 分)如图所示是一提升重物用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的电路图.电动机的内阻 r=0.8 Ω,电路中另一电阻 R=10 Ω,直流电压 U=160 V,电压表示数 UV=110 V.试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
(3)若电动机以 v=10 m/s 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求该重物的质量.(g 取 10 m/s2).
12.(13 分)如图,两平行金属导轨间的距离 L=0.4 m,金属导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夹角
θ=37°,在导轨所在空间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 B=0.5 T、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
金属导轨的一端接有电动势 E=6.0 V、内阻 r=0.5Ω 的直流电源。现把一个质量 m=0.05 kg 的
导体棒 ab 垂直放在金属导轨上,导体棒静止。导体棒与金属导轨接触的两点间的电阻 R=2.5
Ω,金属导轨电阻不计,g 取 10 m/s2。已知 sin37°=0.6,cos37°=0.8,求:
(1)通过导体棒的电流大小;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3)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13.(15 分)如图所示,矩形线圈 abcd 的匝数为 N =100 匝,线圈 ab 的边长为 bc
的边长为 ,在磁感应强度为 B=0.4T 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
中线的 轴匀速转动,转动的角速度 ,若线圈自身电阻为 r=1Ω,负载电
阻 R=9Ω。试求:
(1)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
(2)设时间 t =0 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写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
1 0.2mL =
2 0.25mL =
OO′ 100 2rad/sω =
mE(3)1 分钟时间内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 Q 的大小;
(4)线圈从图示位置转过 的过程中,通过 R 的电荷量。
2020 年春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C 4.D 5.D 6.B 7.ACD 8.AC 9.BC
10.23.5 2.708-2.709 ×10 140 A
1.5 1.0
11.(1)通过 R 的电流: ;
(2)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
(3)电动机内电阻的发热功率: ,
输出的机械功率:
而
解得:
12.(1)导体棒、金属导轨和直流电源构成闭合电路,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2)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
F=BIL=0.5×2×0.4=0.4N
根据左手定则,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90°
2
4
RD
L
π
1 2 160 110 A 5A10
U UI R
− −= = =
1 2 110 5W 550WP U I= = × =
2 2
2 5 0.8W 20WP I r= = × =
3 1 2 550 20 W 530WP P P= − = − =( )
3P Fv mgv= =
530 kg 5.3kg10 10m = =×
6.0 A 2.0A2.5 0.5
EI R r
= = =+ +(3)导体棒所受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F1=mgsin37∘=0.3N,
由于 F1 小于安培力,故导体棒受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 f;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mgsin37∘+f=F
解得:f=0.1N
13.(1)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则表达式为:
(3)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电流有效值为:
由 得
(4)流过 R 的电荷量为:
平均电流为:
平均电动势为:
联立三式可得:
从 起转过 过程中, 内流过 R 的电荷量为:
代入数据得:
100 0.4 0.2 0.25 100 2V 200 2Vω= = × × × × =mE NBS
sin 200 2 sin100 2 ( )ne E t t Vω= =
mE 200V
2
E = =
200 A 20A9 1
EI R r
= = =+ +
2Q I Rt= 2 520 9 60J 2.16 10 J= × × = ×Q
q I t= ∆
EI R r
= +
E N t
∆Φ= ∆
q N R r
∆Φ= +
0t = 90° t∆ 1 2NBL LNBSq R r R r
= =+ +
=0.2C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