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2019-2020高二语文3月网上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山东省栖霞市2019-2020高二语文3月网上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417880

大小:46.7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高二语文月考题 注意事项(其中客观题按规定操作,点击即可。主观题需要用碳 素中性笔答在白纸上,拍照上传在规定的区域。作文分三段拍照。书 写大方,不要太密。本试卷共 28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一、现代文阅读(21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 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 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 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 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 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 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 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 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 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 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 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 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 他人。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 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 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 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 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 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 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 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 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 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 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 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 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 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 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 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 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 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 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 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 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 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 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 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 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 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 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 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 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 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 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 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 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 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 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 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 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 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 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 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 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 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 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 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 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 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 秘集》)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 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 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 种精彩的写法。 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 真实心性又有害。 (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 剧人物的一项是 ______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 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______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 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 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 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 了贬损黛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边地老人 谢友鄞 我浪迹辽西边地,对老人满怀敬畏。一溜儿老头,撒蘑菇似的蹲 在墙根下,晚春了,仍穿着青棉袄、抿裆裤,像旧书插图里的庄稼人。 在边地,光阴流得很慢,但他们还是会死的。死了个老人,比死了个 年轻人更让我难过。一个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对生活已经烂熟,突然两腿一蹬,走了。这怎么受得住?年轻人对生活还不习惯,死的 时候就轻松多了。 房东老爷子家,墙上挂排猎枪,棚顶吊盘巨大的蜘蛛网,颤悠悠 垂下,又悠悠然缩回去。蜘蛛结网几十年,老人不准任何人碰它。蜘 蛛精摆的阴阳八卦,它盘踞在八卦图中,占卜着吉凶祸福,世事沧桑。 老爷子带人伐树,那是棵树王。根部被砍断,还不倒,活成精了。 汉子们唬得变色!老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报仇!老人脱下布褂, 朝山坡下忽悠一甩,树王误以为是人,顺势扑下去,轰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 打头的吆喝:齐步走啊! 众人和:嘿! 杠夫们奇怪,咋这般死沉,别扭?左边四位用右肩扛,左膀叫大 肩;右边四位搁左肩扛,右膀叫小肩。迈左腿都迈左腿,抬右腿都抬 右腿。谁迈错一步,被拽得一个趔趄,木头一扑棱,能把对面杠夫的 脑袋扑拉成血葫芦。一步不敢差! 眼瞅一个小伙计小肩塌软,小脸蜡黄,气喘吁吁,脚飘得要跟不 上了。打头的感觉出来,急出满脸恶汗,牙齿咬得咯嘣嘣响,却不敢 嚷叫不敢骂。老爷子犹如下山虎,猛扑上去,托住伙计的杠头,挺起 腰杆,瞬时,几十年前的力气重新回到了身体内。老人打胸腔深处吼 出一声: 迈左腿呀!嘿! 杠夫们得救似的叫出来! 老爷子背起猎枪,看山护林。一只鹰在天上盘旋,黑压压翅膀遮 住阳光,羽肋白骨分外清晰。鹰影落在地上,像一只蝙蝠。老人皮肉 皴皱,硬得像穿山甲。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怎么也撵不上那只“蝙 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挡道,就甭开枪。我说:咋?老爷子说: 你养儿育女,人家也生儿养女,各过各的日子。我说:可不,人和野 物,日子和日子,是连在一起的。我学会了拍马屁,拍别人的马屁, 拍自己的马屁;装孙子,装重孙子。一个城里人,在乡下便如鱼得水 了。 老爷子蹲在岗尖吃晌午饭了。老人头发、眉毛、胡须如雪,敞胸 袒乳,露出牛皮鼓似的肚子。牙没了,两手逮住大饼子,像老鼠将食 儿拖进黑洞,搁牙帮嗑,眯缝眼睛,腮帮抽搐,满脸皱纹活了。他突 然抬起头,盯住我,问:春秋战国时,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戏,百 鸟争鸣。曹操东征到辽西,须派工兵伐木开道。森林哪儿去了? 更古远,这儿是海。船中载满逃生的人,船下还有更多的落水者, 抓挠船帮,拼命朝上爬。船剧烈摇晃起来,一个人也容不得了。否则, 船上船下的人,将同归于尽。一位满头雪白的老兵挺身站立,拔出军 刀,在船舷上乱砍。鲜血激溅,数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舱内,水 里的人张扬着光秃秃的血手,呼儿唤女,哭爹叫娘,下饺子一样沉了 下去……老人泪水横流:船载满乡亲们开走了,白雪满头的老兵,一 头扎进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我说不出的震撼!我把常年浪迹的神秘边地,视作第二故乡,老 人深沉地一笑:什么叫家乡? 你在这儿生活过,不管你生活多长时间,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 出生,不能叫家乡;你在这儿有亲属,不能叫家乡;你有实实在在的亲人埋在这里,这儿才是你的家乡,你才刻骨铭心地永远不会忘记它! 啊,边地老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958-2000》, 有改动)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房东老爷子家中棚顶的蜘蛛网盘踞了几十年,从不准任何人碰, 表现了老爷子认为蜘蛛能够占卜吉凶祸福的迷信。 B.小说写老爷子带人砍伐树王,遭遇传说中的树王精报仇,老爷 子坦然机智应对,化解了一场人与树的凶险对弈,情节充满了神话色 彩。 C.房东老爷子看山护林,对于猎杀动物自有一番理论,乍听简单, 细思却不失深奥,透着“人与自然共生”的大智慧。 D.小说写的是辽西故事,写出了边地远古的传说和历史大背景, 突出了边地文化以及边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气质。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在小说中既是叙述者又是旁观者,在文中起到穿针引线、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B.“一溜儿老头……的庄稼人”一句中,生动形象的比喻与简洁 明了的白描交相辉映,极富表现力,带给读者以美的阅读享受。 C.小说以塑造人物为突破口,借人物来表现边地文化与风情,紧 紧围绕“边地”选材、组材,显示边地特色。 D.小说的行文风格幽默、飘逸,对人物的刻画长于简笔勾勒,突 出了边地特有的人物形象特征。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 店我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不想去。最少在眼 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 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 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 人有,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姓毁到了何种程 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 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 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 她让少平先一个人待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 ————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 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 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 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 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 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 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 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 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 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 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敲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 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 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 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 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 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唬唬,在桌 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 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 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 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 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墨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 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 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 ——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 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 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 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 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 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幵石山和 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 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 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 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 哥早日摆脱痛苦。 B.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 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 打击是巨大的。 C.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 悄地离开了她们。 D.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 “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 生命也有意义。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 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你这可笑的驼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 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 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了孙少平。 D“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 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二、现代诗歌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 2 个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本诗选自《诗集 1942-1947》,作者郑敏是 40 年代后期出 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8)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 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 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 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 首沉思”的内容。 (9)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 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 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 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 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 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三、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7 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 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 州张雍曰:“射洪令,笫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 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 寻大雨, 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 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 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 利之。曹汭狱事起,宦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 之,问执政,众顾望未有对者,士逊徐曰:“ 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 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是岁早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 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 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 “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 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 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 有删节)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是岁早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 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早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 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早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 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早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土逊又请降 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 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 B.“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 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C.“迁”指古代官员的升职,如“左迁”。与职位调动有关的词还 有“擢”“拔”“拜”“除”等。 D.“致仕”之意是“还禄位于君”,是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 类似的词还有“乞骸骨”。 (1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 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 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 令把州府迁往阳信,并果断地将多余粮食无偿发放给贫苦百姓,政府 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方便。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 被宦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 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 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 党是为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5 分) ②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5 分) (14) 士逊称道:“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事。”为何有这样的称道?请 简要概括。(2 分) 文言文阅读(2) 洪彦升字仲达,饶州乐平人。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 申期三月以规荐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历郴州判 官,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彦升尝辟广西经略府,或称其才,擢提举常平。御史中丞石公弼 荐新提举广西学事幸义可御史,及陛辞,适与同日,徽宗两留之,遂 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彦升孤立,任言责阅五年,论:“蔡京 再居元宰,假绍述之名,一切更张,败坏先朝法度,朋奸误国,公私 困弊。既已上印,而偃蹇都城,上凭眷顾之恩.中怀跋扈之志。愿早 赐英断,遣之出京。 “何执中缘潜邸之旧,德薄位尊,当轴处中,殊不事事,见利忘 义,唯货殖是图。愿解其机政,以全晚节。”“吕惠卿与张怀素厚善, 序其所注《般若心经》云:‘我遇公为黄石之师。’且张良师黄石之策, 为汉祖定天下,惠卿安得辄以为比?"他如邓洵仁、蔡疑、刘拯、李孝称、 许光凝、许几、盛辛、李弓惠、任熙明之流,皆条摭其过,一不为回 隐。右仆射张商英与给事中刘嗣明争曲直,事下御史。彦升蔽罪商英, 商英去。 又累疏抨郭天信以谈命进用,交结窜斥;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先是,诏诸道监司具法令未备,若未便于民者,久而弗上。 彦升言:“吏狃于势,随时俯仰,不能上承德音,因缘为奸者众。 有因追科而欲害熙宁佞保伍之法,因身丁而故摇崇宁学校之政,省事 原情,当有劝沮。宜遣官编汇,辨其邪正,以行赏罚。”皆从之。 迁给事中。尝谒告一日,而张商英复官之旨经门下,言者以为顾 避封驳,出知滁州。寻加右文殿修撰,进徽猷阁待制,知吉州。久之, 知潭州,未行,卒,年六十三。赠太中大夫。 (节选自《宋史·洪彦升传》)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 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B.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 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C.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 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D.登第/调常熟尉/奉母之官/既至前尉/欲申期三月以规荐/ 而中分奉入/彦升处/僧舍却奉不纳/如约/始交印/ (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元宰,文中指宰相。宰相最早起源于先秦时期,秦朝时,宰相 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B.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即位前的住所,有时借指太子尚未 即位。 C.释教,即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取其第一个字作为 名称,故称佛教为释教。 D.保伍,古代为了有充足的军力而将百姓五家编为一伍,又立保 相统摄。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洪彦升为人忠厚,拒绝不劳而获。他带着母亲奔赴任职之地, 在尽孝的同时又为国尽忠;能够宽待前任县尉,给别人提供方便却不 收取好处。 B.洪彦升不畏权贵。数次指责权奸。他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从不 回避隐瞒权臣的过错,指责吕惠卿德不配位,将邓洵仁、任熙明等人 的过错逐条列出。 C.洪彦升不信邪说,敢于明断是非。当官员发生争执的时候,他 不怕得罪人,明确归责;又多次上疏说明郭天信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朝 廷重用。 D.洪彦升关心时政,提出治理良方。他深知社会积弊太久,主张 对违法乱纪者有所规劝和阻止,建议派遣官吏汇编作奸犯科之事,以 便实行赏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 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 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 攻击他。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 作者态度很镇定。 B. 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的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 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 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 倒黑白混淆是非。 D. 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 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9)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已 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 的理由。(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自己归隐后,春天到来的时候,还要 享受春耕之乐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2)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概括了历 代君王能创业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3) 《 论 语 》“ 一 箪 食 , 一 瓢 饮 , 在 陋 巷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贤哉,回也!” 四、语言文字运用(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美丽中国”愿景是“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不要花大气力去 __________,很多山城、水城很有特色,完全可以依托现有山水脉络 等独特风光,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我国城市建 设几十年来取得瞩目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遗憾,某些扩建的城市新 区,缺乏个性和特色。从美学角度深入探究这一情况,将有助于我们 改善提升城市建设,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美好目标。中国地域辽阔, 各地风貌__________。从南到北 1.8 万多千米海岸线,海岸城市从南 部的海口、三亚到中部的上海、厦门,再到北部的青岛、大连;从东 到西,从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起伏的山岭到崎岖的高原,各具 特色;长江、黄河、松花江、伊犁河以及青海湖、洞庭湖等各类水系 __________,神州大地__________。然而,城市街区中无论是街道景 观、中心广场还是民居建筑,( )。其审美效果是,如果只看建筑风 貌,人们不知道身处哪一座城市,也不知道城市所在地域,城市就与自然割裂开来。让城市美丽起来,不仅需要建筑师、规划者、开发者 进一步提升美学境界,更需要反思以前建立在西方古典宇宙观基础上 的城市美学误区。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 美学理论上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劈山填海 丰富多彩 各有千秋 众彩纷呈 B.夷为平地 众彩纷呈 各有千秋 五光十色 C.劈山填海 五光十色 平分秋色 丰富多彩 D.夷为平地 丰富多彩 平分秋色 五光十色 22.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人们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是很难的 B.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很难让人们直观感受到 C.人们很难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D.都很难让人直观感受到城市所在地域的特征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 有所运用、有所研究、有所建树。 B.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 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C.这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立足中国本土,在城市美学理论上 有所研究、有所建树、有所运用。 D.这就要立足中国本土,发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城市美学理论上 有所研究、有所运用、有所建树。 2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 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 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 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 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 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 城”必然岌岌可危。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 (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羸(l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 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可谓亮点突出。该节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 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近两年来,该节目 收获了大量粉丝。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 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 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乙】白皮书还显 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 据此,不少业内人土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丙】有导 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 面,而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硬知识” 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25. 文段中的粗体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娓娓道来 B. 演绎 C. 而是 D. 喜闻乐见 26.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2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 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 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理由很简单,人类 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 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的考古学 研究,③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 成果。 四、写作(60 分) 2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早晨坐公交车去上课,本就狭小的空间却被堆积的行李等物品充 斥。母亲发消息问我是否到达上课的地方,我和她漫不经心的抱怨着, 今天的车上如此拥挤,这时,后面一位老人急冲冲的准备下车,撞到 我后,我下意识往后一退,一不小心踩到了坐在椅子上一位中年男子 的脚,我正准备转头道款,他却抢先一步,“不玩手机你能踩到我?” 他气势汹汹,打碎我所有想道歉的心思,只漠漠地“哦”了一声,他 不甘示弱,“以后少玩电子产品。”我后来想想甚至觉得他胡搅蛮缠, 扔了句“这两者没因果关系”就愤愤地下车了。某中学高二年级一名 同学上学途中经历的一件事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会写一篇文 章,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少于 800 字。写在方格纸上。分三块拍照。高二语文月考题答案 评分标准:客观题每个小题 3 分 (1)B.“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 美”错误,原文第四段为“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 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 着中和之美”。 (2)A.原文第二段“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 故”,这种解释不是胡菊人先生的,最后“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 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内容在第三段。故选 A。 (3)C.“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错,原文第三段“只能 说有讨好之嫌”。故选 C。 (4)A (5)D (6)C (7) B (8) D【解析】A 项,正确。先给“稻束”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 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 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联系全诗看,这 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 间的意味。可见时间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B 项,正确。C 项, 正确。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 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 项,错误。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 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 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 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 题的点睛之笔,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 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9) D【解析】A 项,正确。该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 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 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 力消逝的沉思。B 项,正确。C 项,正确。“金黄”指稻束成熟, 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 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 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 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 项,错误。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 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10)D.译为:这一年发生旱灾蝗灾,张士逊请求仿照汉朝的先 例下文件免除赋税,(朝廷)没有答应。等到皇帝减去自己的尊号, 张士逊又请降自己一级官位,来回应上天的灾变,皇帝安慰勉励 他。“册免”是“免除赋税”的意思,意思紧承前句,不可断开, 排除 AB.“尊号”是“损”的宾语,不可断,故选 D。 (11)C.“左迁”是降职。 (12)B.“公私兼顾”于文无据,文中没有这些内容。 (13)①“寻”,不久;“廷”,院子;“须”,等到;“去”,离 开。译为: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 得)充足了才离开。 (本题 5 分,错一个关键词扣一分) ②“不肖”,不成才;“知”,了解;“状”,具体情况。译为:这 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曹利用是朝廷大臣,应该不了解具体 情况。(本题 5 分,错一个关键词扣一分) (14)放宫女,减不必要的开支,献宫女而推却。 (2 分,一个 要点一分) 【参考译文】 张士逊,字顺之,阴城人。淳化中(约公元 992 年)考中进 士,担任射洪县县令。转运使发出公文晓谕土逊前去治理都县, 百姓得知后拦住马头,(张士逊因此)没能离开,于是(转运使) 听从(民意),(又让张士逊)回去治理射洪县。安抚使到梓州(巡 视),问下属官吏有没有才能,知州张雍回答说:“射洪县令,才 能第一。”(于是)改任(张士逊)襄阳县令,(先后)担任过秘书 省著作佐郎、邵武县知县等职,因为对待百姓宽厚仁爱而深得民 心。以前管理射洪县时,因为旱情,到白崖山陆使君祠祈祷下雨, 不久下起了大雨,张士逊站立在院子里,等到雨水下充足了才离 开。到了这里,邵武县大旱,他到欧阳太守庙去祈祷下雨,太守 庙距离邵武县城超过三十里,张土逊撒去伞盖,雨水浸湿了双足 才肯回去。 (张士逊)升任侍御史,调到黄河以北任职。黄河侵蚀棣州, (朝廷)下诏迁州府到阳信,议事的人担心粮食过多,不可能转 运。张士逊看到靠近黄河的几个州的百姓正面临粮食匮乏的问题, 立即统计多余的粮食借贷给贫穷的百姓,约定第二年(还贷时) 运送到阳信州,(这样)公家和百姓都得了方便。曹汭的案件发生 了,宦官罗崇勋、江德明正掌权,于是进谗言中伤曹利用。(仁宗)皇帝对这件事感到疑惑,询问执政大臣,大家都回头相望没有回 答。张士逊慢慢地说:“这只是不成才的侄子做的事情,曹利用 是朝廷大臣,应该不了解具体情况。”太后大怒,打算要罢免张士 逊。 明道初年,张士逊又入朝为相。第二年,晋升为门下侍郎、 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这一年发生旱灾蝗灾,张士逊请求仿 照汉朝的先例下文件免除赋税,(朝廷)没有答应。等到皇帝减去 自己的尊号,张士逊又请降自己一级官位,来回应上天的灾变, 皇帝安慰勉励他。宝元初年,张士逊与辅臣们向皇帝禀奏朝事, 皇帝随口说:“我前段时间放还了(部分)宫女,不只是怜悯他 们被幽禁,也是为了省下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近来又有人献宫女, 我推却了,没有接受。”张土逊说:“这是品德高尚的事啊。”皇 帝说:“君子和小人都各有自己的朋党(团体)吗?”张士逊说: “都有,只不过有为公还是为私的不同罢了。 张士逊多次写奏章请求退休,于是(朝廷)授予他太傅的 尊称,封他为邓国公,张士逊在这个职位上退休回家。他曾经请 求买城南的官园,皇帝把他赐给了张士逊。他住进这座宅第总共 十年,后来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古文 15、A 16.D 17.B“指责吕惠卿德不配位”错,指责的是何执中德不配位。 18. B B 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误,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 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故选 B。 19. 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面对“众人纷纷”,王 安石不争辩,不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南吾 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 的评价,而在于白己本身的德行,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 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3 分,一个要点一分) 20、(一个空 1 分) (1)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重点字:畴) (2)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重点字:寡)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 A【解析】根据“山城、水城、山水脉络”的语境,第一空应 填“劈山填海”;排除 B、D。“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 各有特色;“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排除 C。 22. D【解析】根据上文关联词语“无论……还是”的语境,推知应为“都……”A、C 则更换了主语,不连贯。 23. B【解析】病因是语序不当,从逻辑角度讲,D 项也可以,但 从语段的表达重点来看,研究城市美学的目的还是要提升美学境 界,建设美丽中国,最后的落脚点是运用,B 项更恰当。 24 C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及字 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选正确的还 是有误的,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A 项,挫 cuò;B 项,彤 tóng;D 项,熠——奕。故选 C。 25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 语境辨析正误。A 项,娓娓道来,意思是连续不断不停地说、生 动地谈论。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与后文的“讲述”语意重复。 B 项,演绎,1.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 结论。2.铺陈;发挥。3.展现;表现。这里取第三个意思,是嘉宾 办成古人表演故事,使用正确。C 项,“而是”表转折,与前面的“并 不需要”搭配和谐,使用正确。D 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是指文化类节目要找到观众喜欢的形式,使 用正确。故选 A。 26、B 本题考查标点的使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常用标点 的使用方法,熟悉常用错误,再进行比对。本题 B 项,乙处,“白 皮书”属于特定称谓,应该使用引号。 27 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②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 思想的 ③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3 分,一个空 1 分) 28、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