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高三语文高考第三次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中医首先反映的是中国文化、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有人认为,中医的理论是
不科学的、模糊的、不可实证的,那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实证观念和思维。实证思
维主张分析还原,还原到后来就各自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整体关联的思维也讲还原,而整
体关联所还原的个体是相互关联的个体。从根本上说,中医研究的是人这个有精神的高级生
命体。因此,中医才有这样的观念,整体生命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完整地反映整体的面貌,而
不只是反映那一个部分。比如,肝脏不只反映肝脏,心不只反映心,而是与其他脏器的生理
功能密切关联。
中医诊治要周全地考虑不同性别、体质、地域、时间等因素,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
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然合理”的理念。“自然合理”有尊重自然和注重个
性两重内涵。中国哲学里的“自然”是本然的意思,任何违背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都是不合
理的,我们应该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因势利导”,要适合、符合这个事物本来的发展途径、
趋势。而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掌控自然,去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其实,很多现代科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并不是按照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界的本来关系,
而是使自然界和人类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此外,“自然合理”非常强调符合事物的本性,即
个性,这就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强调普遍化、普适性有很大的差异。
中医还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强调的直觉思维。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中,“望”和“闻”
是医生的直觉,中医通过“望”观察病者的气色、舌苔和形态,通过“闻”病者的体气、口
气、二便之气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医者“问”,患者通过口述的方式,将自
己的直观感受告诉医生。最后是“切”,医生通过脉象来印证医者对患者情况的直觉判断是否
准确。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源于近百年来,我们形成的这样一
种观念: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直觉是不可靠的;理性的东西是清晰的、准确的,直觉的东
西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其实,科学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模糊化更接近事物整体的本来
面貌,而有时候越清晰对事物的认识有可能越片面。这也正是现在科学模糊学理论发展的一
个道理。在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医,中医在模糊中间有着极其精确的一
面,这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特色。
我们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坚守中医的传统理念。这不仅仅是中医界的责任,同样也是中
国哲学界与文化界的责任。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医基于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认为每一个脏器都能反映整体的面貌。
B.中医选用药材强调地域的差异,这与“自然合理”理念中尊重自然的内涵不符。
C.中医通过综合运用“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诊断疾病,以实现对病情的准确把握。
D.中医被误解与我们未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局限,未充分理解直觉思维的价值有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阐释注重个性的理念,是建立在对尊重自然的理念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的。
B.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来论证中医体现了中国哲学强调的直觉思维的观点。
C.文章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依据,多方面论证了中医对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
D.文章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优点,包含了为中医正名的动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哲学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在对个体事物的分析上,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
B.与中医尊重自然的理念相反,现代人所尊奉的“科学合理”的理念是要去改变事物的本
来面貌。
C.中医崇尚的“自然合理”的理念,也体现在了教育领域“因材施教”的做法中。
D.如果人们对理性与直觉的错误认识得以澄清,中医传统理念就能得到继承与坚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根据日前发布的 2017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2017 年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14.18%,较 2016 年的 11.58%增长 2.6 个百分点,呈持续上升态势。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
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的能力。从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来看,2017 年中国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
25.8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 14.3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 16.38%。
据了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会进一步加强农村等重点地区、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
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继续加大慢性病防治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提升力度,加强科学研究
和国际交流,为健康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摘编自《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新华网,2018 年 9 月 26 日)
材料二
风靡已久的“酸碱体质理论”骗局被揭穿,其炮制者罗伯特·欧阳被美国法庭宣判有罪,
并被处以上亿美元的重罚。其实,类似的健康类骗局还有很多。比如流传甚广的“吃黑巧克
力能减肥”,也是一条彻头彻尾的谣言。比如接种疫苗反而更容易生病,长期接触手机、微波
炉、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会导致人患上癌症,喝点红酒能软化心血管……这些早已被证伪的
健康谣言仍不时出现,令人难辨真假。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养生,各种各样的健康秘方、养生理论层出不穷。要想拨云见日、分辨真假,关键一招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少交“智商税”。科学是严谨的,
商家兜售的产品或理论是否符合常识、是否夸大其词、背后有无科学数据支撑等,都需要一
一厘清。健康养生,光动心还不行,必须要动动脑,有态度,更要有知识。
[摘编自汪灵犀《击破“酸碱”骗局重塑健康观念》,《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年 1 月 15 日]
材料三
(摘编自中商产业研究院《2018 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 世纪初,随着生理学、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发展,人类开始从遗传、生理、心理、
环境等多维度认识健康。国家、市场、个体都出于自身需求而进行健康管理,公民健康日益
上升为国家和民族问题。国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来改善公民健康,构建了一系列健康管理
制度,以促进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市场出于逐利目的,不断推进健康的资本化。个体为
保持自身健康状态,也不断产生全新的健康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家层面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建设、市场层面的健康
产业发展及个体层面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都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参与
到广义的健康管理中。
随着医学社会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应对更多地从医疗转向预防及行为干预。这影响了健康管理理念,即逐渐从治疗疾病转变为预防疾病。由此,人们对自身健康的
管理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表现为对整个生命周期健康状况管理的需求。随着个体日常生活模
式的变化,负责的公民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不断地进行调整、改善,以满足自身不断变化
的健康需求。
(摘编自李洁、郭丽娜《健康管理:在国家、市场及个体之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健康素养指政府采集居民的基本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表现为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方面。
B.2012—2017 年,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逐年增长,科学、精准地获取数据以监测自身健康
状况的做法,正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
C.健康体检有助于个人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所产生的健康大数据还可作为一系列商业投
资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科学研究。
D.随着医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知逐渐多维化,健康管理理念也相应发生
变化,使得应对疾病的方式由医疗转向预防及行为干预。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表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上升趋势,材料二反映居民健康观念中存在的问题,这
体现了媒体报道时关注点的差异。
B.材料二列举了诸多缺乏科学依据和健康常识的养生骗局,“智商税”一词隐含了媒体对
公众健康观念中非理性误区的担忧。
C.健康体检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体检人数的增加,与健康产业的市场化密切相关,也与人
们健康管理理念的变化和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有关。
D.国民健康事关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了满足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对健康管理的
需求,政府须及时调整国民健康政策。
6.根据以上材料,个人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健康管理?请概括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花工
刘庆邦
盛夏。正午。阳光炽白,树影发黑。在原煤炭工业部大楼东侧的花园里,一位看上去五
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正在花丛中锄草。他身穿一件半袖汗衫,敞着怀,头上戴一顶已经发黄的
草帽。他的裤腿向上绾着,绾得一只高一只低。他没穿袜子,赤脚穿一双塑料凉鞋。
无风,天气很热,他锄一会儿,脑门儿上就出一层汗。好在他左肩上搭有一条毛巾,为
避免汗水流进眼里模糊了视线,他不时地抽下毛巾擦一擦。擦完了汗,塌下腰接着锄草。 他的穿戴和干活儿的样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着怎么觉得有点儿熟悉呢?每个地方的
人都有自己习惯性的穿戴,我老家的父兄们夏天在地里干活时不就是这样的穿戴嘛!他手中
使用的锄板让我进一步认定,这位养花人就是从我的家乡来的。我走过全国许多地方,知道
只有我们家乡的农人使用的锄板才这样宽,这样长,而且有着独特的式样。于是我上前跟他
打招呼:“师傅,忙着呢?”大概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平时很少跟他说话,见我跟他打招呼,
他有些出乎意料似的,对我笑了笑。
我问:“看样子,您是河南人吧?”他说:“戏哩戏哩(是的是的)。您从哪儿看出来
的?”我听他说话就乐了,说:“因为我老家也是河南的,只有咱们那地方的人才用这样的
锄。”他把锄板看了看,停止了锄草,说:“那咱们是老乡。”我跟他交谈了一会儿,得知他
所在的县和我的老家所在的县果然相距不远,都在河南的南部;知道了他是临时受雇于煤炭
部机关绿化队,在这里专事养花种草,每月的工资是六百多块钱;并知道了他使用的锄是特
意从老家带来的。他姓宋,我叫他宋师傅。
宋师傅养花很上心,一到初冬,他就及时把花的残枝剪去,从郊区拉来一些发酵过的农
家肥,厚厚地封在花根上。到春天再来看,宋师傅养的月季花,花蕾格外多,每一枝都有十
来头;花朵格外大,每一朵都有一大捧;花色格外艳,照得人两眼放光。宋师傅除了养月季
花,还养有一串红、大丽花、菊花、美人蕉、兰花等多种花草。宋师傅像农民伺候庄稼一样,
把花草调养得很有光彩。
宋师傅跟我熟了,一看见我,就喊我老乡。我跟他开玩笑:“你不在家好好种庄稼,跑
到这里养花种草干什么?”宋师傅笑得很开心,说:“城里人喜欢花嘛!”有一次,我指着
他锄掉的野苋菜对他说:“这种菜挺好吃的。”他说他知道,问我:“你吃吗?”我说:“吃
呀。”从此,宋师傅在花地里锄草时就锄下留情,留下了野苋菜。我呢,中午临下班时,便拐
进花园里,掐一把野苋菜,回家下到面条锅里吃。有那么两三年,我夏天经常到宋师傅所负
责的花地里掐野苋菜吃。
宋师傅住在煤炭部家属区一间盛放工具的小屋里,我曾到他住的小屋看过他。其实他的
妻子也从老家来了,妻子还带来了他的小孙子。看到他们祖孙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说他的小
日子过得挺不错的。他承认日子过得不错,笑着说:“人不管走到哪里,有活儿干,有饭吃,
有衣穿,就中了。”
这年冬天,下了一场雪,又下了一场雪,却不见宋师傅把花的残枝剪去,更不见宋师傅
像往年那样早早地用农家肥把花根封起来。有的月季花不畏严寒,还在枝头顽强地开着。积
累的白雪下面透出月季花的一点红,显得分外妖娆。一向勤劳的宋师傅到哪里去了呢?
我碰到绿化队的人一问,才知道宋师傅去世了,秋天就去世了,是突发性心脏病夺去了
他五十多岁的生命。我马上赶到宋师傅住过的小屋,见小屋的门上果然挂着一把铁锁。宋师
傅去世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呢!我呀,我呀,难道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了
吗? 我知道,这多年来,我有不少老乡来北京打工。全国各地来北京务工的农民更是数以百
万计,他们在为北京的建设、发展和美化默默地做着贡献。他们有的在这里献出了青春和汗
水,有的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宋师傅就是把生命留在这座城市的一位普通劳动者。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宋。
后来煤炭工业部被取消了,那座“工”字形大楼经过重新装修后,大门口的牌子换成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地
面被硬化处理成水泥地之后,成了自行车棚和汽车通道。可我每次路过那里,都不由自主地
往那里看一看。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满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
身影。
(摘编自《北京观察》2010 年 02 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品开篇以“我”的观察和感知,详细描写了花工的穿着打扮,以及其在盛夏的正午辛
勤劳动时的动作情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B.作品对花工所养的月季花进行描写,还介绍了他种养的其他花草,是为了表现花工栽花
种草技艺的高超,并突出了他工作时的认真。
C.作品描写人物语言,既朴素风趣,富有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如宋师
傅说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就反映了他安于现状的心态。
D.作品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又由宋师傅联想到大量进京务工的农民,由点及面,
体现了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8.文章结尾叙写“我”的幻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9.文章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
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观点。(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安石字子坚,以荫锁厅及第。嘉祐中,为夔、峡转运判官。民蓄蛊毒杀人,捕诛其魁
并得良药图,由是遇毒者得不死。提点陕西刑狱,摄帅鄜延,能用谍者,敌动静辄先闻。尝
敕边民戒严,既而数万骑奄至,无所获而去,玺书嘉之。历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知
苏州、邠州、河中府。户部副使韩绛镇太原,议行盐法,与监司多不合,加安石集贤殿修撰,
为河东都转运使,议始定。谓其僚曰:“兴事当有渐,急则扰。”乃出盐付民而俾之券,使随
所得贸易,鬻毕而归券,私贩为减。进天章阁待制。官军西征时,遣县令佐督饷,安石谓文吏畏怯,武人邀功,乃但取敢行者。申约束以防众溃,曰:“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
罔民也。”王中正帅东师而西,报安石持四十日粮,而师驻白草平弥月。安石深念曰:“吾顿
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即擅发民再饷,乃以闻。李舜举劾其
专诏置狱于潞安石自麟州会逮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神宗察其无罪赦之尚书省初建,召为户部
侍郎。尝与右曹李定同奏事,帝目留之曰:“卿岂非在淮南日不肯保李定持服者乎?”对曰:
“诏问臣,臣不敢不以实奏。”帝曰:“以实事君,朕所与也。”进吏部侍郎。选人将改京官,
须次久,临当引对,率困于刑寺审问,或沮以微文,则一跌不复。安石则罢再问,以绝曩弊,
遂为后法。出知永兴军,邓、襄、陈、郑州,河阳,至龙图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卒,年八
十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李舜举劾其专诏 / 置狱于潞 / 安石自麟州会逮 / 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 / 神宗察其无
罪赦之 /
B.李舜举劾其专 / 诏置狱于潞 / 安石自麟州会逮 / 俄而他路馈粮多不继 / 神宗察其无
罪赦之 /
C.李舜举劾其专 / 诏置狱于潞 / 安石自麟州会逮 / 俄而他路馈粮多 / 不继 / 神宗察其无罪
赦之 /
D.李舜举劾其专诏 / 置狱于潞 / 安石自麟州会逮 / 俄而他路馈粮多 / 不继 / 神宗察其无罪
赦之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荫”指子孙因父祖有功而得到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陈安石以父荫应试及第。
B.盐法是国家对食盐征税和专卖榷禁的各种制度,规定经营食盐须由政府发放盐券。
C.监司是有监察州县之权的地方长官的简称,主要职责是监察辖区的官吏。
D.“引对”指官员被提拔进京任职时到吏部接受询问,由吏部主官面试谈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安石善于治边,获得皇帝嘉奖。代理鄜延路统帅时,他利用侦察人员预先掌握敌人动静,
敕令边民戒严,敌兵来犯,终无所获。
B.安石行事稳健,顺利推进盐法。韩绛因与监司意见不合,推行盐法受阻,安石巧用盐券
规范食盐贸易,私盐贩卖大为减少。
C.安石知人善用,保障军队粮饷供给。官军西征时,陈安石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他让
果敢的人参加行动,为军队向西进军提供了保障。
D.安石任职吏部,革除旧日弊政。以往官员进京任职,常常困于司法机构的询问,甚至因
此不被任用,他废除了这一程序,为后人效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事不豫警,俟其犯而诛之,是罔民也。
(2)吾顿兵益久,而秦甲未至,倘不足于食,将以乏军兴罪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疏雨
韩偓
疏雨从东送疾雷,小庭凉气净莓苔。
卷帘燕子穿人去,洗砚鱼儿触手来。
但欲进贤求上赏,唯将拯溺作良媒。
戎衣一挂清天下,傅野①非无济世才。
【注】①傅野:殷代名相傅说曾筑室于傅岩之野,后用“傅野”借指贤人隐居的草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迅疾的雷声仿佛是被疏雨送走,“送”字将疏雨描写得富有情趣,极具表现力。
B.疏雨为小院带来凉意,莓苔如洗,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也蕴含了诗人的感受。
C.诗人卷帘时,燕子从身旁飞过,洗砚时,鱼儿触手可及,画面宁静祥和,充满生机。
D.尾联用典,含蓄蕴藉,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
15.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二者之间是如何关联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形象生动,
描绘了蜀道之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雄奇景象。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以比喻和
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加冠之后,因为“ ”,加之身边没有优
秀的学者、老师,所以奔赴百里之外,只为“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2019 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 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
国外也备受好评。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 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
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
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因为这反映的是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 ,实则厚积薄发,( )。《纽约时报》发现了《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
“巧合”,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指出“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和科
幻片领域都是后来者,但现在这种局面就要改变了”。与令人 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
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的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
合作理念。国外影评人注意到,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
己的命运”,是对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流浪地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
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开拓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火如荼 不拘一格 独树一帜 击节叹赏
B.如火如荼 天马行空 异军突起 击节叹赏
C.热火朝天 天马行空 独树一帜 叹为观止
D.热火朝天 不拘一格 异军突起 叹为观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它诞生了
B.它正是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中诞生的
C.它正是诞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D.正是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促进了它的诞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突破了好莱坞
科幻电影的叙事套路。
B.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好
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C.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理念,是对于
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D.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好莱坞科
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20.下面是一则社区活动通知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要求
修改后语意准确,语言得体。(5 分)
为弘扬雷锋精神,传承敬老美德,居委会与黎明美发学校磋商,将组织学生志愿者到社
区开展义务理发活动。时间为 3 月 3 日上午 9 点到 12 点,地点在社区活动室。有需求的 60
岁以上居民请按时光顾。行动不便者可与居委会电话联系,居委会将安排志愿者登门拜访。
因为尚处实习期,志愿者理发水平较低,敬请居民海涵。
21.下面是某市学生寒假网络微课的自主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周末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聊,聊起幸福的话题。
奶奶说:“幸福就是吃饱穿暖,一家人团团圆圆。”
爸爸说:“幸福就是努力赚钱,有房有车,让家人生活富足。”
孩子说:“我和你们不一样。对我来说,幸福就是享受变化,体验快乐。”
每一代人的幸福都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作为
新时代的新青年,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答:B
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文章第③段“中医诊治”“对药材的采用也非常强调地域性的差异,这是基于中国哲学中‘自
然合理’的理念”可知,B 项表述错误。
2.答:B
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章引述科学模糊学理论是为了论证“许多人认为中医‘望闻问切’太主观、不科学”这一
看法是错误的。
3.答:C
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超越了实证观念与思维”于文无据。
B.由第③段结尾部分“自然合理’……跟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可知,“科
学合理”的理念与“中医尊重自然的理念”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不是相反的。
D.“如果……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答:C
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由材料一第①段可知,健康素养针对的是个人而非政府。
B.“逐年增长”说法错误。材料三图 2 显示,2014 年的体检覆盖率略有回落。
D.因果倒置。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是“随着医学社会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疾病
的应对更多地从医疗转向预防及行为干预”导致“健康管理理念也相应发生变化”。
5.答:D
解: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为了满足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于文无据。
6.答:①提升健康素养水平,建立科学理性的健康观念。
②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掌握有效的数据以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③形成从治疗疾病转换为预防疾病的健康管理理念,密切关注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并及
时做出行为调整。
解: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7.答:C
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安于现状”说法错误。“安于现状”是指对目前的状况感到满意,不思进取,是贬义词。此
处应是反映了花工“易于满足”或“知足常乐”的心态。
8.答:
①“我”希望花园常在,与花园的消失相对比,突出了“我”对宋师傅的理解、怀念与感激。
②与前文相呼应,虚实相映,丰富了文章内容。
③以幻觉的形式呈现“我”的内心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和感染力。
解: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9.答:
示例一:认同前一种看法。
①花工宋师傅的故事是作品叙述的主体,作品中的“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
只起陪衬作用。
②花工宋师傅身上所表现的人性美德,具有诗性的光辉,从审美价值而言,更具有激励人心
的力量。
③花工宋师傅的故事具有代表性,从社会价值而言,易于引起社会对进城务工者的关注和重
视。
示例二:认同后一种看法。
①花工宋师傅只是“我”观察和感知的对象,“我”对人物生活与心灵的认知是作品叙述的主
体。
②“我”理解宋师傅时也在理解自我,“我”的反思与愧疚感,因身份的特殊性更具有情感的
冲击力。
③“我”是宋师傅的同乡,但又是离开乡土的城里人,“我”对宋师傅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从
社会价值而言更有警示意义。
解: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既可认同“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也
可认同“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可分别从
小说的叙述主体、情感意义、社会价值方面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答:B
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诏置狱于潞”意为“皇帝下令在潞设法庭(进行审理)”,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D 两项。
“他路馈粮多不继”意为“其他路运送的粮食大多不能接续”,“多”与“不继”之间不能断
开,排除 C 项。
11.答:D
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引对”是指皇帝召见官员询问政事,官员对答。
12.答:C
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陈安石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说法错误。应是“朝廷派遣县令协助督运粮饷”。
13.答:
(1)事前不预先警告,等到犯法后诛杀他们,这是欺骗百姓。
(2)我军屯驻这么长时间,而秦地军马仍未到达,如果粮食不足,就要以缺乏军粮的罪名来
责难我。
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
豫:通“预”,预先。
俟:等到。
罔:欺骗。
(2)
顿兵:军队屯驻。
倘:如果。兴罪:责难。
【文言译文】
陈安石字子坚,凭借父亲恩荫以现任官参加锁厅试为进士。嘉祐年间,担任夔、峡转运
判官。百姓有养毒虫杀人的,(安石)捕获诛杀了他们的魁首并得到解药的图纸,因此被下毒
的人得以不死。担任陕西提点刑狱时,代理鄜延统帅,能使用侦察人员,敌人有什么动静就
能先知道。曾经命令边民采取严密的防备措施,不久敌人数万骑兵突然来到,一无所获离去,
皇帝下诏嘉奖他。(安石)多次出使京西、河东、淮南、京东,历任苏州知州、邠州知州、河
中府知府。户部副使韩绛镇守太原,商议实行盐法,与负有监察之责的官吏意见多有不同,
朝廷加封安石为集贤殿修撰,担任河东都转运使,商讨才有定论。(安石)对他的同僚说:
“做一件事情应该循序渐进,过急就会导致混乱。”于是将盐交给百姓并发放盐券,让他们带
券买卖,卖完盐后交回盐券,私贩因此减少。升为天章阁待制。官军西征时,(朝廷)派遣县
令辅助督运粮饷,安石认为文官畏惧胆怯,武官求取功劳,于是只让果敢的人(参加行动)。
申明规约以防止百姓溃散,说:“事前不预先警告,等到犯法后诛杀他们,这是欺骗百姓。”
王中正统帅东部军队向西进军,让安石筹备四十天的粮草,但军队屯驻在白草平已达一个月。
安石深入思考后说:“我军屯驻这么长时间,而秦地军马仍未到达,如果粮食不足,就要以
缺乏军粮的罪名来责难我。”便擅自发动百姓再运粮饷,并报告朝廷。李舜举弹劾他独断专行,
(皇帝)下令在潞设法庭(进行审理),安石在麟州被逮捕,不久其他路运送的粮食大多不能
接续,神宗察知他无罪赦免了他。尚书省刚刚建立,召他担任户部侍郎。(安石)曾经与右曹
李定一起奏事,皇帝使眼神让他留下,说:“你难道不是在淮南的时候不肯担保李定服丧的
那个人吗?”(安石)回答说:“皇上下达命令问我,我不敢不以实上奏。”皇帝说:“用忠
诚侍奉君王,是我所赞赏的。”升为吏部侍郎。入选改任京官的官员,必须(留京)等待很长
时间,临近接受皇帝召见询问对答时,常常困于司法机构的询问,有时因为苛细的法律条文
而被阻遏抑制,就再也不能被任用。安石就废除了这一程序,来杜绝原来的弊端,后来沿用
成例。(安石)曾出京担任永兴军知军,邓州、襄州、陈州、郑州知州,河阳知府,官至龙图
阁直学士。绍圣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答:D
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超内容的能力。
“意在表明诗人想要脱去戎衣,像傅说一样隐居草野”说法错误。尾联意在表明诗人虽然像
傅说一样隐居草野,但一样有济世之才,一旦披挂上阵就能使天下清平,其间流露出诗人隐
居于此的不甘。
15.答:诗歌前两联描写环境的清幽和谐,表现闲居生活的美好。后两联抒发对济世救民、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但欲”“唯将”构成情感上的转折,流露出诗人闲居于此
的不甘,将前后两部分关联了起来。
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翻译】
迅疾的雷声从东边渐渐消失,似乎是伴疏雨而走的,雨后的小院空气清凉,青苔如洗。
卷起珠帘,燕子从身旁飞过;清洗砚台,鱼儿向手边游来。只想着推荐贤才以获得皇上赏识,
(看来)只有通过救危扶世来实现了。一旦我披挂上阵就能使天下清平,我虽隐居草野,却
并非没有济世之才。
【诗歌鉴赏】
本诗抒发了诗人虽隐居草野,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无奈的心情。前两联诗人通过
疏雨、青苔、燕子、游鱼这些意象写出了闲居的舒适与生活的情趣。后两联笔锋一转,颈联
直抒胸臆,尾联用典抒情,表达了诗人虽闲居革野,却时刻渴望着得到皇上的赏识,跨马征
战,平定天下,一展济世之才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答:
(1)飞湍瀑流争喧豗 砅崖转石万壑雷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益慕圣贤之道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方法技巧】
对于易错字,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记忆:
①字形辨识法;
②语义辨识法,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掌握字形;
③结构分析法,做到“字不离词”;
④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对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词语语境
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答:B
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
或气氛热烈高涨。此处形容“票房大战”十分激烈,故应选“如火如荼”。
②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此处形容“想象”,选用“天马
行空”更为合适。
③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的力量突然兴
起。此处与后文“厚积薄发”形成对比,故应选“异军突起”。
④击节叹赏:打着拍子赞赏。形容非常赞赏。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
两个成语都可选用。
18.答:C
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该句的主语是“《流浪地球》”,排除 D 项。
该句重点强调“《流浪地球》”而不是“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排除 A 项。
C 项较 B 项的句式更简明,排除 B 项。
19.答:B
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在“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
命运”后加“的理念”。将“对于……的突破”改为“对……的突破”。
20.答:
①“磋商”改为“商定”;
②“光顾”改为“到场”;
③“拜访”改为“服务”;
④“较低”改为“有限”:
⑤“海涵”改为“谅解”。
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一般用于正式场合。应改为“商定”。
②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志愿者开展的义务理发活动与商业无关,
故应改为“到场”。
③拜访:敬辞,访问。志愿者登门是为居民理发,不是看望,故应改为“服务”。
④“较低”不够委婉,应改为“有限”。
⑤海涵:敬辞,大度包容(用于请人原谅时)。根据语境此处强调的是理解,因此应改为“谅
解”。
21.答:寒假网络微课自主学习时,首先登录网站,从微课目录中选取所需的课程内容,自学过程中可进行视频学习、交流讨论和在线自测,学生可查询学习过程的测评报告,完成后
退出或再次进入微课目录选取课程内容。
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流程图的箭头标示了活动项目的先后顺序,依照顺序逐一解说活动内容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答:略
解:本则材料通过三代人对幸福的不同阐述,点明了“每一代人的幸福都烙上了不同的时代
印记”这一观点。因此写作时要抓住“幸福”及“时代印记”两个关键点。同时要注意写作
的角度,以“新时代的新青年”的身份来写作。
参考立意
①每一代人的幸福都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
②反思当代青年“享乐即为幸福”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