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3月适应性线上试题(Word版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福建龙岩市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3月适应性线上试题(Word版附答案)

ID:417917

大小:1.85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 2020 届高三 3 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90 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 B.运动后 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而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进入血浆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及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3.研究发现,神经递质 A 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引起 K+通道 开放,使 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神经递质 A 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后会使 K+外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神经递质 A 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 奋性 D.神经递质 A 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4.如图表示 4 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①②③分别是 3 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梢,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4 个神经元之间构成 3 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 B.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 C.若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 D.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的相应受体 5.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 奋的过程。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 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刺激图中 b 处,在 c、d 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B.刺激图中 a 处,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图示过程中体现了神经活动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 6.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引感受器受到刺激 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 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 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当冲动到达 a 点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B.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 f→ d→c→ 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 定是图中的 c 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 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 止,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7.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过低有关,下图为某些抗抑郁 药物的作用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NE 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部失活 B.三环类化合物和 MAO 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相同 C.NE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8.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 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a 和图 b 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 b 和图 c 结果不 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10.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 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11.如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 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TRH TSH 甲 偏高 偏低 乙 偏低 偏低 丙 偏高 偏高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B.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C.甲最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丙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D.乙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 TRH 来进一步判断 12.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13.某同学患流感,医生建议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流感 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B.效应 T 细胞来源于 T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C.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细胞免疫再进行体液免疫 D.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之后,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传递给 T 细胞 14. 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疫 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与 d 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 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 a 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 的刺激 15.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有关 T 细胞“刹车”分子研究的两位 科学家,该“刹车”分子是 T 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 T 细胞的激活,从而避 免 T 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研究者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 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 T 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 B.T 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 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D.T 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1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 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 A 系鼠是抗体 B.子代 A 系鼠体内的 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 B 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 A 系鼠不排斥 C 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 T 细胞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 A 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 17.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 克、死亡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不会传染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18.(2019·徐州期末)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 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鲍森·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琼脂却不能透过云 母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19.(2019·日照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D.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 20.(2019·铜川模拟)图 1 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 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 A 表示),如图 2 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胚芽 鞘促进生长作用影响的示意图。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 b 时,则 A 值最小 B.图 2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得到相同的 A 值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 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据图 1 分析,在 b 点左侧促进生长,右侧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两重性 21.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在 0~5 μmol·L-1 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 月季插条生根 D.若探究 10 μmol·L-1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 设计 3 组实验 22.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相同 C.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此基础上的正式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D.该实验中低浓度组用浸泡法处理插条,高浓度组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23.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 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 5 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2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 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25.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 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a 点时环境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数量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b 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 D.特定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 26.(2019·济南模拟)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7.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 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 1            图 2 A.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对应图 2 中曲线 Y 上的 C 点 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6 题,共 36 分。第 5-6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6 分)新疆库尔勒香梨皮薄味美,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果树。香梨树的树形主要 有自然开心形和疏散分层形两种(如图 1 所示)。以同年定植、相同自然条件 下生长的两种树形的库尔勒香梨树为材料,每种树形选取位置相近的叶片, 测定其净光合速率,测定时间为 8:00~20:00,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结 果如图 2 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图可知,该实验中,每隔__________小时测定一次叶片净光合速 率;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温度 过高引起部分气孔关闭,导致__________吸收量不足;与其他月份相比, __________月份,两种树形香梨“光合午休”现象均不明显;午后净光合速 率又出现回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库尔勒香梨树全年的净光合速率进行研究发现,香梨树的净光合速率 在 4~5 月份出现第一次高峰,在 8 月份左右出现第二次高峰,9 月份以后净 光 合 速 率 下 降 的 原 因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 点)。 (3)研究发现,光照分布与树冠层次密切相关。疏散分层形香梨树叶片 的 光 合 速 率 均 值 在 生 长 各 阶 段 明 显 高 于 自 然 开 心 形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 分)在细胞免疫中,致敏 T 细胞(即下图中效应 T 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 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 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 2)。前者指致敏 T 细胞分泌诸 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 T 细胞通过表面 FasL 与靶细胞表面的 Fas 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致敏 T 细胞可以来自________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 致敏 T 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 靠___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___。 (2)图 1 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 T 细胞产生并以________的方 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 K+及蛋白 质等大分子物质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 2 中的 FasL 又称“死亡因子”,Fas 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 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合成 Fas 的基因能在各种 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 FasL 的基因只在致敏 T 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 和 FasL 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控制合成 Fas 和 FasL 的 基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 Fas 和 FasL 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 己 逃 脱 免 疫 系 统 的 清 除 。 此 时 , 肿 瘤 细 胞 内 Fas 基 因 的 表 达 变 化 情 况 是 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 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 Fas 和 FasL 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7 分)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其中 A、B、C 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___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 群,___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 则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6 分)已知番茄果实的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果肉颜色由另外 的基因控制。选取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亲本 P1 和果皮黄色、果肉红色的 亲本 P2 两种纯系品种进行杂交实验,F1 均为黄果皮红果肉,F1 自交,F2 中果 皮黄色 :透明=3 :1,果肉红色 :浅黄色 :浅绿色=12 :3 :1。请回答下 列问题: (1)番茄的果肉颜色由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F2 中能稳定遗传的果肉 为浅黄色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只考虑果肉颜色性状)。F1 与亲本 P1 杂交,子代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控制果皮颜色和果肉颜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关系,某小组有两 种假设: 假设一: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中有一对与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 假设二:控制果肉颜色的基因与控制果皮颜色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 色体上。 为探究两种假设哪种正确,该小组对 F2 果实进行综合计数统计(不考虑交叉 互换): ①若 F2 果实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现型,则说明假设一正确; ②若 F2 果实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现型,则说明假设二正确;此时,F2 中黄 果皮浅黄 果肉 :透明果皮红果肉=__________。 5.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8 分) 在秋末,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这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 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 肥力并缓解环境污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 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_____分解为 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 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 _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先行 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用______________(试剂)对纤维素分解产物进行定量测定。 6.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8 分) 甜味蛋白 Brazzein 是从一种西非热带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相对分 子质量较小的 蛋白质,它含有 54 个氨基酸,是目前最好的糖类替代品。迄今为止,已发现 Brazzein 基因在数种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动物细胞中都能表达。请同答下列问题: (1)Brazzein 基因除了可从原产植物中分离得到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 的方法获得,此方法在基因比较小,且__________已知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2)将 Brazzein 基因导入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细胞时都可使用的常用载体 是_________, 构 建 基 因 表 达 载 体 是 基 因 工 程 的 核 心 步 骤 , 其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基因表达载体中,除了目的基因外, 还必须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复制原点等。 ( 3 ) 若 受 体 细 胞 是 大 肠 杆 菌 , 可 先 用 Ca2 + 处 理 细 胞 , 使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将重组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 与大肠杆 菌混合;若受体是双子叶植物,则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受 体是哺乳动物,则可将 Brazzein 基因与______________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 重组在一起,以便从乳汁中获得大量的 Brazzein 蛋白。 6.答案(1)人工合成 核苷酸序列 (2)质粒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3)处于一种能吸收围环境中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或成为感受态细胞) 农杆菌转化法 乳腺蛋白基因 福建省龙岩市 2020 届高三 3 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 生物试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90 分钟 试卷满分:9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2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读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失调 B.运动后 Na+、K+排出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血浆中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而组织液中的物质不能进入血浆 D.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及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解析:选 B 人在寒冷环境中会出现寒颤现象,这属于体温调节,使体温保持 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并没有失调,A 错误;运动后 Na+、K+排出较多,但机体可 进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因此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B 正确;血浆中 的物质可以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中的物质也能进入血浆,C 错误;抗原与抗体的 结合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而葡萄糖分解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内,D 错误。 2.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解析:选 D 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 不符合题意;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 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引起渴觉中枢兴奋,产生渴感,B 不符合题意;机体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C 不符 合题意;抗利尿激素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 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 符合题意。 3.研究发现,神经递质 A 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引起 K+通道 开放,使 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神经递质 A 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后会使 K+外流 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 C.神经递质 A 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 奋性 D.神经递质 A 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神经递质 A 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后使 K +顺浓度梯度转移,而细胞内 K+浓度高于细胞外,故 K+外流,A 项正确;离体神 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 项正确;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是 K +外流,神经递质 A 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 GalR1 受体结合,促进 K+外流,所以神 经递质 A 可以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其产生动作电位,从而抑制幼年大 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 项正确;神经递质 A 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不 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D 项错误。 4.如图表示 4 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其中①②③分别是 3 个神经元的轴突末 梢,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4 个神经元之间构成 3 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 B.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位为静息电位 C.若①和③同时释放神经递质,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 D.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 膜上的相应受体 解析:选 C 图中 4 个神经元之间构成 3 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突触,即轴突—轴 突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A 正确;当①②③均不释放神经递质时,④的膜电 位为静息电位,B 正确;神经元④只接受②和③的神经递质,因此①和③同时释放 神经递质,不会导致④的膜电位同时发生改变,C 错误;信号只能由②→④的原因 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D 正确。 5.下图表示运动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共同支配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过度兴 奋的过程。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 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刺激图中 b 处,在 c、d 两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B.刺激图中 a 处,会引起运动神经元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图示过程中体现了神经活动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能会出现肌肉收缩时间延长的现象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刺激 b 处,兴奋可以传至 c、d,可在 c、d 处检测到 膜电位变化,A 项正确;刺激 a,会引起运动神经元兴奋,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 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 项错误;刺激 a,使运动神经元兴奋,肌肉反应, 同时兴奋通过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枝传至抑制性神经元,使其产生抑制性神经递质 作用于运动神经元,从而抑制其兴奋性,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C 项正确; 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故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 会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或肌肉痉挛)症状,肌肉收缩时间延长,D 项正确。 6.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引感受器受到刺激 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 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 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当冲动到达 a 点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 B.产生尿意后,(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 f→ d→c→ 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 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 定是图中的 c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 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 止,该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 B 解析当冲动到达 a 点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 位,A 项错误;意识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脑发出神经 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依次为高级排尿中枢 f→传出神经 d→初级排尿中 枢 c→传出神经 a→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B 项正确;能够产生尿意,说明兴 奋能够传至大脑皮层,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可能是位于脊髓的初级排尿中枢受损 或脊髓的排尿中枢正常,但发出的指令不能到达膀胱,推测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 中的 c 或 a 或 a、c 同时受损,C 项错误;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 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 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D 项错误。 7.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过低有关,下图为某些抗抑郁 药物的作用机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NE 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全部失活 B.三环类化合物和 MAO 酶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机理不相同 C.NE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 B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NE 发挥作用后可被 MAO 酶分解,也可被突触前膜回 收,A 项错误;MAO 酶抑制剂可抑制 MAO 酶的分解作用,使 NE 不被分解,而三环 类化合物是抑制突触前膜对 NE 的回收,二者均能使突触间隙中 NE 的量增加,但 机理不同,B 项正确;NE 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 C 项错误;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其上存在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D 项错误。 8.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在恐 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 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 a 和图 b 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 b 和图 c 结果不 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 B.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 C.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 D.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解析:选 B 图 a 和图 b 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图 b 和图 c 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A 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激素具有调节作用, B 错误;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血液会更 多地流向骨骼肌,C 正确;神经调节比激素调节迅速,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 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D 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者细胞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B.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 C.促胰液素是胰腺分泌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激素 D.胸腺既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也是重要的内分泌腺 答案及解析: C 试题解析:人体激素由特定的内分泌腺分泌或者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如下丘脑, A 正确。激素一般作用于全身细胞,通过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相关信息,与 神经调节比较,激素调节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B 正确。促胰液素是小肠 上皮细胞分泌可促进胰液分泌的重要激素,C 错。胸腺作为内分泌腺,分泌胸腺素, 作为免疫器官,与 T 细胞形成相关,D 正确。 10.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 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A.机体产热增加 B.体重快速增加 C.进食量明显增加 D.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答案】B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之一是加快细胞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呼吸消耗有 有机物增加,机体产热增加、体重减少,进食量增加,需氧增多,更容易窒息 死亡,ACD 正确,B 错误。 11.如表为三位低甲状腺激素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 激素(TSH)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TRH TSH 甲 偏高 偏低 乙 偏低 偏低 丙 偏高 偏高 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B.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 C.甲最可能是甲状腺发生病变,丙可能是缺碘造成的 D.乙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 TRH 来进一步判断 解析:选 C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A 正确; 激素都是通过血液来运输的,因此表中相关激素水平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B 正 确;甲最可能是垂体发生病变,C 错误;乙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 状腺激素(TSH)水平都偏低,最可能是下丘脑发生病变,可通过注射 TRH 来进一步 判断,D 正确。 12.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可通过神经细胞支配其他内分泌腺 B.垂体分泌的激素通过管道运输到体液中 C.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但不能作用于垂体 D.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 【答案】D【解析】 【分析】 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 能。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有感受、传导、分泌、调节四个方面的主要作用。下 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垂体调控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详解】垂体通过释放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A 选项错误;内分泌腺没有 导管,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激素分泌到体液中,B 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对 全身几乎所有细胞起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下丘脑也能作用于垂体,C 选 项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可通过下丘脑相联系,D 选项正确。 13.某同学患流感,医生建议多休息多喝水,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当流感 病毒侵入人体后,多种免疫细胞被激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 B.效应 T 细胞来源于 T 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分化 C.病毒侵入人体后先进行细胞免疫再进行体液免疫 D.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之后,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传递给 T 细胞 C 解析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 病原体的繁殖和扩散,A 项正确;在抗原的刺激下,T 细胞和记忆细胞均可增殖分 化为效应 T 细胞,B 项正确;病毒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同时启动,体 液免疫作用于侵入内环境中的病毒,通过阻止其传播感染而发挥免疫效应,当病 毒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发挥作用,C 项错误;大多数病原体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 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D 项正确。 14. 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疫 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 与 d 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D.c 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 a 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 的刺激 解析▶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 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及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它们应该是由不同种疫苗刺 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 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 错误;图中 c 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 b 时间段的更快、更多, 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 a 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 正确。 答案▶ B 15.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有关 T 细胞“刹车”分子研究的两位 科学家,该“刹车”分子是 T 细胞合成的蛋白质,能抑制 T 细胞的激活,从而避 免 T 细胞过度激活而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研究者通过阻断“刹车”分子的作用, 使细胞全力攻击癌细胞来进行癌症治疗。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只有 T 淋巴细胞才有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 B.T 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 C.抑制“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D.T 细胞发现并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解析:选 D 只有 T 淋巴细胞控制合成“刹车”分子的相关基因表达,其他细 胞该基因不表达,A 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癌细胞结合形成细胞集团,B 错误; 促进“刹车”分子的合成可以提高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率,C 错误;T 细胞发现并 攻击癌细胞体现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 正确。 1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 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 A 系鼠是抗体 B.子代 A 系鼠体内的 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 B 系鼠皮肤细胞 C.子代 A 系鼠不排斥 C 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 T 细胞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 A 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 解析:选 C B 系鼠和 C 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 A 系鼠是抗原,A 错误;子代 A 系鼠的效应 T 细胞裂解了移植的 B 系鼠的皮肤,B 错误;C 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 代 A 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 T 细胞,C 正确;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 A 系鼠出现 C 系鼠的淋巴细胞,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 错误。 17.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 克、死亡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不会传染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解析▶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 错误。 答案▶ D 18.(2019·徐州期末)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 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鲍森·詹森的实验选择琼脂的原因是化学物质能够透过琼脂却不能透过云 母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 解析:选 B 达尔文的实验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达尔 文的假说是可能有某种刺激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A 错误;鲍森·詹森的实验证 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 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 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其化学本质是 由其他科学家发现的,C 错误;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影 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 错误。 19.(2019·日照一模)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不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 C.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 D.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 解析:选 C 吲哚乙酸即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机物,A 错 误;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不敏感,故细胞的成熟情况会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发挥,B 错误;植物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侧芽处积累有关,即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导致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 制,C 正确;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于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D 错误。 20.(2019·铜川模拟)图 1 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 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 A 表示),如图 2 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胚芽 鞘促进生长作用影响的示意图。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 b 时,则 A 值最小 B.图 2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得到相同的 A 值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 c 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据图 1 分析,在 b 点左侧促进生长,右侧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 两重性 解析:选 D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 b 点时促进作用最强,胚芽鞘弯曲最大, A 具有最小值,A 正确;由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故图 2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 可能会得到相同的 A 值,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 A 值,B 正确;通过图 2 可知,生长 素浓度大于 c 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开始抑制,C 正确;通过图 2 可知,生长 素浓度大于 c 时,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开始抑制,D 错误。 21.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某种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能证明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C.在 0~5 μmol·L-1 浓度区间进行实验,可探究激素类似物乙是否能促进 月季插条生根D.若探究 10 μmol·L-1 激素类似物甲和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 设计 3 组实验 解析:选 C 从题图中可看出,图中浓度为 0 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 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该种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 用,但不能证明激素甲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 错误;激素类似物甲和乙是人工合成 的,表示天然的植物激素,B 错误;题图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该种月季 生根具有抑制作用,该实验不能证明激素类似物乙能促进生根,要探究激素类似 物乙是否具有促进该种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应在 0~5 μmol·L-1 区间再设置一 系列浓度梯度重复实验,C 正确;若要探究激素类似物甲、乙对该种月季插条生根 的复合影响,除设置单独的 2 种、复合的 1 种这 3 种培养基外,还需要设置空白 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 4 组实验,D 错误。 22.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 中,错误的是(  ) A.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相同 C.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此基础上的正式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D.该实验中低浓度组用浸泡法处理插条,高浓度组用沾蘸法处理插条 解析:选 D “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 性而造成的浪费,A 正确;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属于无 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B 正确;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 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 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但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C 正确; 该实验中可都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或都用沾蘸 法处理插条,D 错误。 23.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 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 生率 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 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 5 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 解析:选 B 根据试题分析,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迁出率,④是迁入 率;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③迁出率和④迁入率;利用性引 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⑥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悬 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 5 米种一棵,这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 2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 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选 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 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 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 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 先稀释后再计数。 25.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 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 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 a 点时环境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数量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 b 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 D.特定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 解析▶ 从图中个体数量在 K 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 定的生态系统。若 a 点时环境发生变化,食物量不变,增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所波 动,但个体数量仍按“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大或减小而已,A 错误。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将增加,但在 K 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 b 点,B 正确。 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与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所以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C 正确。 特定年龄组成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也应该是在 K 值附近波动,D 正确。 答案▶ A 26.(2019·济南模拟)假设在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的种群呈“S”型增长, 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该家畜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种群增长速率为乙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 C.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 D.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解析:选 B 种群增长速率为甲时,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 长型;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该家畜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乙时,种群的数 量为 K/2;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家畜,可以在丙点时适当捕获使种群增长速 率维持在乙点附近;种群增长速率为丁时,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即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可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7.(2019 年孝义一模)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 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 1            图 2 A.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对应图 2 中曲线 Y 上的 C 点 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 解析▶ 据图 1 可知,该种群在前 5 年λ值不变,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 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型增长,对应图 2 中 曲线 X 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A 正确。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的λ值等于 1,表示 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相等,而图 2 中曲线 Y 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C 点已达到 K 值,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即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 量也相等,B 正确。图 2 中 B 点位于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 K/2 处,此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C 正确。图 1 中,第 10 年到第 20 年之间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