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提升版附答案)
(时间:120 分钟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8 分)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诗意的创造。根据要求,完成(1)(2)题。(7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夏至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
木槿花开,瓜豆满架,稻穗挂地
沏茶熏香,听夏虫(yín)①唱
小巷(yōu)②深,院子里(fán)③星点点
凉荫下,或是藤椅或是竹席
奶奶的大葵扇,缓缓摇起阵阵清风,助人(hān)④眠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
① ② ③ ④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关于冬至有很多俗语,根据语境,在横
线上填写正确的选项。(3 分)
冬至日后,白昼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天地间阳气恢复的体现,所以有“① ”
的说法;我国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大家围炉温酒,团聚闲话,把冬至当作一个重要节日,因
此有“② ”的说法;冬至日,温州民间有“③ ”的说法,在这一天
给孩子吃汤圆,教导孩子一切事情都要比去年做得更好。
A.冬至大如年
B.过了冬至大一岁
C.冬至一阳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B.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C.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有的国家或者派舰机到南海耀武扬威,或者在南海当事国之间挑拨离间,这才是推动南海
军事化的最大因素。
3.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1 分)
A.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
的表彰。(删除“和培养”)
B.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
门的技术人才。(将“要”改为“能否”)
C.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
集 50 万朵的花粉。(在“50 万朵”后面加“花”)
D.曹先生的音容笑貌虽然没什么变化,但眼角的皱纹还是掩藏不住他这些年艰辛的生活。
(删去“眼角的”)
4.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④①③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A.12 月 17 日,鲁南高铁临沂至曲阜段将全面开工,沿线设临沂北,费县北,蒙山,泗水南
4 个新建车站。
B.因为雾霾严重,汽车在滨河大道上行驶时,只能看到两侧半米以内和前方一、二米范围内
的地面。
C.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不知道。”他耸了耸肩膀:“这是动物学中,特别是有关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一大难解之
谜。”
6.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
(3)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4) ,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出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贫寒人士的温暖的名
句是: , 。
(6)呜呼!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二、名著阅读(2 分)
7.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点塑造了两个与保尔·柯察金有过密切交往的女性形象。其中冬
妮娅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爱憎分明,追寻自己的信仰,与保尔志同道合。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身体瘫痪的情况下写成的。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 1915 到 1930
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记录了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伙夫,后来在朱赫来
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三、综合性学习(4 分)
8.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
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初二(2)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关于家规的一则材料,
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材料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
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2)学校开展“中国好家庭”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
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2 分)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四、阅读理解(46 分)
(一)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下列各题。(6 分)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毛泽东在小序中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说说两首词各有怎样的“意”。
(2 分)
10.毛泽东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词内容进行赏析。(2
分)
11.有人说,“俏”字用得极好,古往今来梅花从未出现过这样的形象。请你谈谈这个字好在
哪里。(2 分)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12 分)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
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
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
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节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
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
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
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节选自《庄
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
奚:何,什么。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秋水时至( )
(2)河伯始旋其面目( )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4)称天师而退( )
1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河伯始旋其面目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B.望洋向若而叹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C.河伯欣然自喜曰:“然。”
D.于是焉是进亦忧,退亦忧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5.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2 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 分)
读书与快乐
①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
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想到的就是“头悬梁锥刺
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
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
就是一件关于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
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
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
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考问某个典
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
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
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有趣。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
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
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
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
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
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他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
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
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 300 字,细
水长流,终于把 40 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
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
心,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
高声朗诵一遍,然后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
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
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 年 11 期,有改动)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7.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8.从 A 和 B 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3 分)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
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
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
代名家。
19.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3 分)
20.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 分)
故 乡
梁孟伟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
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
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
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
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
咒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的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
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乡音日益陌
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
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
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
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
这种留恋一直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
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
成了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
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故乡要修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
图。忽然,我有一种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地
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
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回头凝望,这才发现,唯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
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
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我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
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
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
亮了我的泪眼。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
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⑪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21.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22.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3 分)
23.面对故乡即将修建水库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文章
谈谈你的理解。(3 分)
24.文章开始写“我”一次次诅咒故乡,后面又写“我”因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痛苦,
这样安排却并不矛盾,为什么?(4 分)
五、作文(50 分)
25.根据下面材料的提示,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沟坎,畏惧不前;明知犯错,不敢正视;心中有疑,
害怕问询;面对丑恶,选择沉默……其实,只要鼓起勇气,向前再迈一步,就可以突破自我,
成为生活的强者。
请以“别怕,向前再迈一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1.(1)①吟 ②幽 ③繁 ④酣(2)①C ②A ③B
2.C【解析】C 项中,“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用在赛龙舟的场面中不
合适。
3.D【解析】D 项语序不当,应将“艰辛”与“生活”互换。修改错误。
4.B【解析】此语段围绕“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展开叙述,第②句提出观点,放在首句;
第①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跟在第②句后;根据句意及逻辑关系可知第⑤句与第①句
衔接最紧密;④③句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综上分析,最恰当的排序为:②①⑤
④③。
5.C【解析】A 项中,四个地点之间要用顿号;B 项中,“一、二”表示约数,中间的顿号应
删除;D 项中,冒号应改为逗号。
6.(1)曲径通幽处 (2)落日故人情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拣尽寒枝不肯栖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其真无马邪
二、7.A【解析】“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她爱憎分明,追寻自己的信仰,与保尔志同道合”,
说的是丽达,不是冬妮娅。
三、8.(1)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文化起源早)。
(2)【示例一】我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交朋友时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我更喜欢
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
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四、9.毛泽东词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
者的操守与傲骨。陆词以清新的笔调写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的坚贞不屈。
10.“已是悬崖百丈冰”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反衬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
杰的精神气质,也暗示了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11.一个“俏”字,不仅写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突显出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
质。这与通常把梅花写成不畏严寒、孤傲清高的形象大为不同,令人耳目一新。
12.(1)按时 (2)才 (3)拜见,拜访 (4)离开
13.D 【解析】D 项中,两个“是”都意为“这样”。
14.(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或听到的道理多了,就认
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
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
15.【甲】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乙】害群之马。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自身的经历,发
现自己的不足。(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参考译文】【乙】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
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
年回答:“是的。”黄帝说:“真是奇怪啊,这位少年!不只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
住的地方。请问怎样治理天下。”少年谢绝。黄帝再次询问。少年说:“治理天下,和牧马
又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其中危害马群的劣马罢了!”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
称“天师”而离去。
16.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
一般以四种形式出现: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
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推出中心论点。
本文的标题给出了论题,再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中心论点即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17.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把读书当成了一种
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
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
析,进行解答。第②段分别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应是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
以不同名人的话语,来论证名人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18.选 A。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根据具体的事例得出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材料 A 中
的武亦姝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 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
读书,成为一代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可见 A 能证明本段的中心论点。
【解析】论点与论据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解答此题关键是要理解论据的内容,再根
据论点来确定。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生活因读书而快乐。材料 A,“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
乐趣”“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可以看出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
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 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代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故选 A。
19.文章第④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
的观点,接着⑤⑥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
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的观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梳理。文章第④段,主要举
诸葛亮、苏轼、欧阳修等人读书的事例,论证了“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
的观点;⑤⑥两段,则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的观点。由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20.【示例】略。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结合自
己的读书经历,简要谈谈自己的读书方法即可。注意表述流畅,用词准确。
21.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益陌生,
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
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段落在文中
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③段主要交代了“我”
“逃离”故乡的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的日渐淡忘,与后文联系,很明显是为了与后
文中“我”对故乡态度的转变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故乡的依恋与不舍。从结构上看,这
段总结上文,并引出下文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
亲们来说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
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
力。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从句子内容来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
手法,然后根据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和此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来说即可。
23.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
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所以不希望离开。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可
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
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中描述,面对故乡即将修建水库的现实,“老人们还幻想着修
建水库的选址可以更改;年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结合前文“我”对故乡的态
度转变过程,“我”在年轻时也想着逃离故乡,后来对故乡有了难以割舍的依恋可知,这是
因为年轻人对故乡的情感不深,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走出乡村,改变现状。而老人生于
故乡,又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况且人老了更希望生活稳定,不希望离开。
24.这样的安排,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认知与情感
也发生了改变:诅咒故乡,是因为故乡的贫瘠,让儿时的“我”备尝艰辛;感到痛苦,是因
为自己依恋的故乡(精神家园),即将变成一片泽国,以后只能梦回乡关。 【解析】本题
考查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文章的主旨是要表现对故乡的喜爱与依恋,但前
文却一再写不爱故乡,这很明显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样写更能表现文章的主旨与作者的情
感。根据这一理解整理出答案即可。
五、25.【例文】
别怕,向前再迈一步
大漠长烟,孤泉冷月,在千年风霜与半生信仰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迈一步——
即使一路苦行,也要披荆斩棘。
芦花飘荡,残阳胜血,在生死险恶与一世枭雄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迈一步——
即使走向地狱,也要霸气豪迈。
白驹过隙,时光如水,在朱户阁楼与茅草小屋之间,你坦然地选择了向前再迈一步——
即使潦倒清贫,也要追随心境。
向前再迈一步,是你写下了万里迢迢的历史征途。
你孤身一人,却用强悍的体魄挑起了整个浩瀚大漠;你骨瘦如柴,却以坚定的步伐开辟
出一条信仰之路。你以一个勇敢者的形象为我们诠释着什么叫顽强拼搏,你以一个开路人的
形象为我们讲述什么叫锲而不舍。你脚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在这片厚实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你脚下的每一株草都会在你汗水的浇灌下生机勃勃。你脚下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刻在历史肥沃
的土壤之中,因为你的脚底烙着“向前再迈一步”!
向前再迈一步,是你宁死也不肯过那江东,为的是留下不朽的豪迈。或许是多舛的命运和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曾经称雄一时,最后却落得个惨痛结局。
你明明知道,只要你向前再迈一步,跳船渡江,来日仍可崛起。然而……当八千弟子在血泊
之中顷刻倒下之时,你并未胆怯而逃,而是唤来泪流满面的美人,尽情高歌“时不利兮骓不
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怎样的豪迈与气魄?怪不得易安居士会挥笔慨
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向前再迈一步,是你孑然一身的追求,是你鹏程万里的志向。
你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深感厌恶,因为你所崇尚的是清贫乐道的生活。即使织草鞋,你
也并不气馁,而是豁然相待。若不是这等修为,也不会有“庄生晓梦迷蝴蝶”这一典故了。
背离世俗,清静无为,这看似荒谬的想法,在你看来却是生命的座右铭。你在无形之中深刻
地为我们诠释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真实含义。你所迈的这一步,不仅是外物与自身
之间的抉择,更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比拼……你告诉自己,只需“向前再迈一步”,离梦里
的蝴蝶便不远了。
向前再迈一步,是玄奘俯瞰漫漫长路,凄风苦雨的英勇。
向前再迈一步,是项羽纵身潺潺乌江,滚滚热血的豪迈。
向前再迈一步,是庄子挥袂水击三千,背负九霄的洒脱。
【点评】本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文章开头化用诗句点明主题,结尾呼
应开头,升华主旨,给人以启迪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