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语文作文题详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语文作文题详解

ID:418597

大小:183.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语文作文题 详解 对于新鲜出炉的 2020 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语文作文题,不少师生表示很难写。 这道题直接指向每一个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语文课本、课文和语文学习生活,每一个学生 都有着真实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按说应该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有思可表。为什么大 家会觉得难写呢?我们不妨先细读一下文题: 该文题有两大突出的亮点:新和全。 关于新,文题针对语文教材的编写,考查“学过的语文课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的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多本语文教材上的多篇课文, 这些教材上的课文一般而言是语言文字运用和思想情感表达的经典范例,通过这些范例, 学生习得语言建构的规则和技巧,习得篇章构成的技巧和特征,也习得文本理解的策略 和路径,从而获得思维水平、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上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年级,语文考 试就不再只是针对这些课文上的知识点了,往往选用其他文本,考查孩子们是否能够把 通过课文学习所习得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迁移和运用到解决其他语境中的语文问题 中去。这道作文题却通过语文学习与个体成长之间关联的建立,直接让“学过的语文课 文”进入到作文考题中,十分巧妙地让考试回归课文学习,回归语文课堂。这是本作文 题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关于全,文题有“立德树人”的宏大主题、有八大主题的材料组合、也有真实情境 和任务驱动,按照笔者在备考 2019 年高考语文作文时所绘制的“一种态势”图(如 下),各个要素都已然齐备。“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是本文题的宏大主题,只不过 该主题聚焦于教育,而不是民族复兴的国家梦想和时代目标;本文题的材料组合为网友 们列出的八个主题,只不过这些材料统合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之下,形成的是一个闭合 结构;本文题的真实情境是“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 写作任务则是“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这样的 情境和任务表现了命题人在大小与虚实之间或者说在宏大主题与切身经验之间所做的 调和和努力。 按照写作任务中“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一 句,文体上应以议论文比较合适。作为一篇议论文,材料中已经给定了论题:“语文教 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而论点毫无疑问应该是语文教材有助于高中生良好品 格的养成,这一论点没有论证的空间和必要,写作者只需要提供论据,形成几个分论点 即可;分论点和论据都应该来自写作者语文学习的亲身经历,也就是哪篇或者哪几篇课 文形成了自己哪方面的良好品格。显然,这是一个在审题和立意上没有任何难度的作文 题,不需要任何关联性思维或结构化思维的介入,写作者只需要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 历中搜索论据,形成分论点即可。 写作的难度在哪里呢?在于文题中隐在的几处矛盾很难处理。 1.二元论题:虽然写作任务把考生需要谈论的论题确定为“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 品格养成”之间的关系,这一论题意在让考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成长经验对语文学 科教材编写提出合理建议;但实际上,综合文题全部内容来看,论题还应该包括新时代 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对语文学科教材编写的要求。针对“建议”论题,思维的过程应该是:“我”曾经受到过哪几篇课文的启发和影 响,培养了哪几方面的良好品格;这些课文体现的是什么样的主题(所列主题中的两 个);“我”建议教材主编在这样的主题之下选择优秀作品。 针对“要求”论题,思维的过程应该是: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功能和使命,而 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语文教材必须要体现和实现这一功 能;基于此,语文教材就需要更好地设定主题单元,选择更好的作家作品。(显然,语 文学科的独特功能在文题中没有提及,但在思维链条中需要补上。)如下图: 如果写作者能够顺利地把这两个论题统合起来,完整的思维链条应该是:立德树人 是新时代教育的功能和使命,而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语 文教材必须要体现和实现这一功能;基于此,语文教材就需要更好地设定主题单元,选 择更好的作家作品。“我”曾经受到过哪几篇课文的启发和影响,培养了哪几方面的良 好品格;这些课文体现的是什么样的主题(所列主题中的两个);“我”建议教材主编 在这样的主题之下选择优秀作品。 但是,在这两个论题之间,存在几个难以弥合的矛盾点:第一,“立德树人”与 “良好品格”之间的矛盾,如果说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指要培养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话,而良好品格只针对一个个体正向的比较稳定 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后者比前者的内涵和外延要小很多;第二,总体要求与个体经 验之间的矛盾,针对全面发展的人的特质和要求,“我”的个体经验无疑有所不足,更 何况,作文要求“我”只能选择两个主题。按照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文题中给出的八 个主题版块无疑都是必要的,按照文题的写作要求,写作者只能选择两个主题,而这两 个主题的选择基于个人学习经验的不同,这样不是基于学理性的认识和判断、而是基于 经验性和个性化的感受所作出的选择其实是无须论证的,也不存在与其他主题的可比性, 更不可能被教材主编采纳。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你无论如何说服和建议,你都只是基于经验和情感,教材主编 也不可能只选择你提出的两个主题,因为教材必须要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而主编必须 依据学理进行单元主题的设计。 2.双向论证:作为教材编者,“他”要先基于学理确立单元主题,再根据主题选择 单篇课文;作为写作者,“我”究竟是先选择两个在立德树人或培养高中生良好品格上 比较重要的单元主题(这一选择最好能够根据学理),再寻找学过的相关课文(选择好 的单元主题未必能够很好地对应上学过的课文,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需要往往基 于匮乏),还是先寻找学过的相关课文,再分析它们属于什么单元主题。根据写作任务, 写作者似乎应该走从主题到课文的思维路径;考虑可操作性,写作者似乎应该走从课文 到主题的思维路径;基于论题的二元特征,两个论题其实都需要兼顾,所以在单元主题 和单篇课文之间,写作者可能要有一个双向论证的思维过程。 因为论题的二元特征存在总体和个体的矛盾,论证的双向要求存在学理和经验之间 的矛盾,加上语文学科问题本身具有专业性,虽然该文题的论点无需论证,论据也已经 指定,那就是写出自己学习帮助自己养成良好品格的几篇课文的经验和体会,该文题的 写作依然存在难度。 就论点和论据而言,这是一篇封闭性特征比较明显的作文题,命题者可能试图表达 通过个体的、过往的语文学习为总体的、未来的人才培养需求提供借鉴和参照的努力, 但在“即将毕业”的时间点上,就每一个个体已经过去了的针对语文教材的语文学习进 行回顾和反思,使得时间跨度实在难以拉开,未来诉求也很难体现,加上“高三学生” 的真实身份和“辛昇(新生)”的写作者身份之间的矛盾,写作者的视野很容易被限制 在三年之间,很难表达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视野。总体上说来,在总体和个体的矛盾中更多地指向个体,在学理和经验的矛盾中更多 地指向经验,在未来诉求和过往经历的矛盾中更多地指向过往,在教育使命和语文学科 学习的关系中更多地指向语文学科学习,而且是限于教材的语文学科学习,也就决定了 这一文题在写作上并不需要太多的认识和判断,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思维(如果说有逻辑 思维的话,主要只在分析,分析影响了自己的课文属于给定主题中的哪一个)。应该说, 这个文题更适合以记叙文体的形式进行表达,与其做一次不需要论证的无意义的论证, 不如书写自己语文学习的真实经历和为文所化的深切感受,以情动人,表达对教材主编 的感谢,激发教材主编想要进一步编好教材的热情。基于此,笔者认为写作任务中“表 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一句改为“写出你对语文教 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经验和体会、认识与思考”更为妥当。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