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六校2018-2019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宜兴市六校2018-2019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418667

大小:1.37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年春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 2019.4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探测地外生命和寻找地球之外的人类家园一直是人类不停的追求。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 基本条件之一是 A. 坚硬的固体表面 B.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适宜的大气厚度 D. 强烈的火山活动 2. 若登陆表中四颗行星,最能体会“度日如年”的是 A. 水星 B. 金星 C. 地球 D. 火星 【答案】1. C 2.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为适宜的大气厚度与大气成分、充 足的光照和温度范围、液态水等。与是否有固体表面、太阳辐射及火山活动无关,故选 C。 【2 题详解】 读图表可知,金星自转周期为 243 天,为四大行星中最长的,最能体会“度日如年”,故选 B。 读下面三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的3. 图中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4. 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某人从①地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 100 千米,最后此人回到起点 B. ②地位于③地的东南方向 C. 站在④地面北而立,前为热带地区,后为温带地区 D. ⑤地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答案】3. B 4. D 【解析】 【3 题详解】 结合图示经纬度,图中①地坐标 30°S、30°W,②地坐标 0°、0°,③地坐标 30°N、 30°E,④地坐标 30°S、30°W,⑤地坐标 60°N、90°E,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①④,B 对。 A、C、D 错。 【4 题详解】 某人从①地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 100 千米,最后此人回到起点西侧,A 错。 ②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B 错。站在④地面北而立,30°S 不是热带、温带分界线,C 错。 ⑤地坐标 60°N、90°E,位于北半球,东半球,D 对。 【点睛】回归线是热带、温带的分界线。从 20°W 向东到 160°E 是东半球,从 20°W 向西到 160°E 是西半球。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5. 甲、乙、丙、丁四艘船同时出发驶向 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慢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若甲、乙、丙、丁四阴影区所跨纬度一样,那么有关这四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 甲、乙、丙、丁的比例尺相同 C. 乙的比例尺最小 D. 甲的比例尺大于乙,丙的比例尺大于丁 【答案】5. A 6. C 【解析】 【5 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艘船同时出发驶向 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相同时间内,纬度较低的行 驶距离远,速度快,速度最慢的是纬度最高的甲,A 对。B、C、D 错。 6 题详解】 相同经度间隔,纬度越低,实际距离越长。相同纬度间隔,距离相等。若甲、乙、丙、丁四 阴影区所跨纬度一样,经度间隔相同,这四个阴影区域纬度低的实际面积最大,图幅相同, 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大小的叙述中,甲的比例尺最大,乙的比例尺最小,A 错, C 对。甲、乙、丙、丁的比例尺不同,B 错。丙的比例尺小于丁,D 错。 下面左图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台湾省地形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 纬度位置 B. 天气状况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8. 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A. 纬度位置 B. 天气状况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答案】7. B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试题难度一般。 【7 题详解】 读图可知同纬度相比较,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部小于西部。这是因为,台湾多山地,东 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获得的太阳辐射少,西部 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故选 B。 【8 题详解】 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则说明甲处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少。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薄, 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阻挡少,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而海拔低处则恰恰相反。甲处的海拔比 较低,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故选 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北京时间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传 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开启人类探月新篇章。 完成下列问题。 9.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有关下列各地景象的描述,可能出现的是 A. 悉尼(151.2°E,33.6°S)烈日当空 B. 科伦坡(79.9°E,6.9°N)繁星满天 C. 布兰卡港(62.3°W,38.8°S)旭日东升 D. 洛杉矶(118.3°W,34.1°N)斜阳西下 10. “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一个月时间内 A.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江苏省日落的时间越来越早 C. 京沪白昼时长差值逐渐缩小 D. 港津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增大 【答案】9. A 10.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9 题详解】“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东八区的时间是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则悉尼为东十区, 比北京时间早 2 小时,则其时间为 12 时 26 分,烈日当空,故 A 正确;科伦坡位于东五区, 比北京时间晚 3 小时,所以其时间为 7:26 分,位于白昼,B 不符合题意。布兰卡港位于西四 区,其区时比北京时间晚 12 小时,则其区时为 1 月 2 日 22 时 26 分,处于黑夜,C 不符合题 意。洛杉矶位于西八区,比北京时间晚 16 小时,则其区时为 1 月 2 日 18 时 26 分,冬半年在 18 时后,处于夜晚,D 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 A。 【10 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间是 1 月初,1 月 3 日之后的 1 个月时间内,地球逐渐远离近日点,公 转速度逐渐减慢,故 A 错误;1 月 3 日--2 月 3 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江苏省(北半球) 白昼逐渐变长,日落时间越来越晚,故 B 错误;1 月 3 日—-2 月 3 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向北移动,北京、上海白昼时长差值逐渐缩小,故 C 正确;1 月 3 日—-2 月 3 日,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动,香港、天津正午太阳高度差值不变,故 D 错误。综上所述,选 C。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我国儿童节(6 月 1 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 ) A. 立夏 B. 小满 C. 芒种 D. 夏至 12. 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 A. 春分→清明 B. 小暑→大暑 C. 霜降→立冬 D. 小寒→大 寒 【答案】11. C 12. B 【解析】 考查二十四节气。 【11 题详解】我国儿童节(6 月 1 日)期间,最接近的是夏至之前的一个节气芒种(6 月 6 日左右)。故选 C。 【12 题详解】 春分→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A 错误;小暑→大暑,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 向南移动,B 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 错误;小寒→大寒,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故选 B。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图中隧道(  ) A. 穿过等高线密集区,缩短距离 B. 应改为“之”字形,降低坡度 C. 穿越处的地质构造一定为背斜 D. 西北—东南走向,长约 8 km 14. 甲城镇与图中最高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680 m B. 480 m C. 500 m D. 720 m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 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隧道穿过等高线密集区,缩短了距离,A 正确;隧道不以直线较小的坡度穿过山 区,不能修建成“之”字形,否则会增大难度和成本,B 错误;该隧道穿越处的地形是一个鞍 部,无法判读该处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C 错误;结合图示经纬线,该隧道为西北—东南 走向,根据比例尺可知该隧道约为两个单位长度,长约 4Km,D 错误。因此本题 A 正确。 【14 题详解】 甲城镇海拔高度范围为 0—100m,图中最高处海拔在山顶 600—700m,则两者的相对高度大于 500m 小于 700m,A 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5.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 ①为地壳 B. ②为生物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16.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①圈层不属于自然环境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 题详解】 地面以上表示大气,地面以下属于内部圈层。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中,①为平流层,A 错。②为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 33 千米,B 错。③为上地幔的软流层,C 对。④为地球外 核,D 错。 【16 题详解】 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中,①圈层是大气圈的平流层,属于自然环境,A 错。②圈层的厚度陆地 较海洋大,大陆地壳平均厚度 33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 6 千米,B 对。③圈层横波能穿过, 在 2900 千米处,横波不能穿过,C 错。④圈层横波不能穿过,物质状态为液体或融溶态,D 错。 【点睛】大陆地壳平均厚度 33 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 6 千米。在 2900 千米处,横波不能 穿过。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⑤分别是(  ) A. 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 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 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 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18. 有关图中④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 B. 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 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 D. 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答案】17. A 18.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知状况,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取决于区域的生态 问题,干旱地区荒漠化、水土流失地区重水土保持,森林重养护、喀斯特地区谨防石漠化, 等等,据此做出判断即可。 【17 题详解】 根据图中①—⑤的位置可知图中①—⑤分别代表荒漠化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河源区、 云贵高原、森林地带,故其相应生态保护区依次是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 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选 A。 【18 题详解】 图中④功能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地区,不可能多冻雨灾害天气,选 D。(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错、少选或 不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9. 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20. 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 90° C. 甲、乙、丁三地的自转角速度、线速度均相同 D. 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答案】19. BD 20. AC 【解析】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甲、丙在晨线上,说明图中晨线东侧(右侧)为昼半球,由于昼长 从南向北递增,且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7 月初),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据图,160°E 地 方时为 6:00,计算可得 110°W 为正午 12:00,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的 110°W 经线 上。故 BD 项正确。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规律和意义。甲地位于乙地北面,因此白昼时间比乙地长。甲、乙、丁 三地纬度数相同,因此从理论上讲,三地所在纬线圈等长,其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所 以 AC 项正确。天文日照时数是指如果一个地方一直都是晴天,太阳照射地面的时数,也就是实际日照 时数的上限。实际日照时数与天文日照时数的比值,就是日照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方晴 天的发生率。下图为“冰岛简图”和“北京和雷克雅未克各月日照时数分布状况图”(图中曲 线分别为北京和雷克雅未克天文日照时数和实际日照时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下列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时数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①为雷克雅未克实际日照时数 B. 曲线②为北京实际日照时数 C. 曲线③为雷克雅未克天文日照时数 D. 曲线④为北京天文日照时数 22. 下列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北京天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比雷克雅未克小 B. 雷克雅未克实际日照时数各月均少于北京 C. 雷克雅未克夏季日照率高于北京 D. 北京日照率夏季高于冬季 【答案】21. AB 22. BD 【解析】【21 题详解】 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时数曲线的表述,雷克雅未克纬度高,夏季白昼时间长,冬季白 昼短,曲线①为雷克雅未克冬季实际日照时数,A 对。曲线②为北京冬季实际日照时数,B 对。 曲线③为北京夏季天文日照时数,C 错。曲线④为雷克雅未克夏季天文日照时数,D 错。 【22 题详解】 关于北京和雷克雅未克日照状况的描述,北京天文日照时数季节变化比雷克雅未克小,A 正确。 根据图示曲线,雷克雅未克夏季实际日照时数多于北京,B 不正确。雷克雅未克夏季日照率高 于北京,C 正确。北京夏季多雨,日照率夏季少于冬季,D 不正确。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局部等高线地形示意图,甲处海拔 800 米,植被属常绿硬叶林,等高距为 50 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示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A. 280 米 B. 305 米 C. 396 米 D. 430 米 24. 甲、乙两处 A. 位于山脊的南侧 B. 植被不可能相同 C. 降水甲处多于乙处 D. 热量乙处少于甲处 【答案】23. BC 24. CD 【解析】 试题分析:【23 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图中陡崖处有 7 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高差公式, (n-1)·d≤H<(n+1)·d,可以算出 300≤H<400 之间,B、C 对。A、D 错。 【24 题详解】 读图,根据等高线弯曲情况和指向标判断,甲位于山脊的南侧,乙位于山脊的北侧,A 错。图 示区在北半球,南侧是阳坡,北侧是阴坡。甲地海拔约 800 米,乙地海拔约 900 米,差异不 大,所以植被可能相同,B 错。甲处是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控制时甲位于 迎风坡,多雨。乙在背风坡,少雨。所以降水甲处多于乙处,C 对。乙在阴坡,所以热量乙处 少于甲处 D 对。 考点:高差计算,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 下图为“2010-2050 年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趋势示意图”(单位:万吨),下表为“世界主要 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情况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 有关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 叙述,正确的有 A. 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 B. 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 C. 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我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将会快速下降 D. 推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 26. 有关表中 1990-2009 年碳排放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有所下降 B. 表中各国固体废弃物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C. 美国 2009 年固体废弃物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 1990 年有所上升 D. 欧盟固体废弃物碳排放的下降幅度超过其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 的【答案】25. AD 26. B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25 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可知,现阶段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呈快速上升趋势,A 正确;我国固 体废弃物排放的碳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B 错;随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制度的实施,我国固体 废弃物的碳排放将会有所下降,但我国城市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不会快速下降,C 错;推 行清洁生产有利于减少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D 正确;故选 AD。 【26 题详解】 根据题上表格信息可知,日本、澳大利亚碳排放总量有所上升,A 错;各个国家的固体废弃物 的碳排放量都在下降,B 正确;美国 2009 年固体废弃物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较 1990 年有所下降,C 错;欧盟固体废弃物的碳排放量的下降幅度超过其他碳排放总量的下降幅度, D 正确;故选 BD。 二、综合题 27.下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以_______极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日期为_____________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晨昏线 ABC 中,晨线是__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__。 (4)A、D、E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 (5)A 点的昼长为______小时,C 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 时。(6)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时,与北京时间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___。 (7)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南 (2). 12 月 22 日 (3). 90°W,23.5°S (4). AB (5). BC (6). D>A>E (7). 12 (8). 18 (9). 2:00 (10). 1/4 (11). 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由 45°E 和 90°E 可以判断 C 点的经度为 0°,A 点经度为 180°,由此可以判 断出该半球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故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太阳光照图,根据南极地区为 极昼可以判断出日期为 12 月 22 日前后。 (2)由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判定太阳直射的纬度为 23.5°S,由图示可以判断出昼半球的中 线即 12 时所在经线为 90°W。 (3)B 晨昏圈与南极圈切点,即为晨昏线分界点,因顺时针自转,所以 AB 为晨线,BC 为昏 线。 (4)该日为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故 A、D、E 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依次是 D>A>E。 (5)图中 A 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故昼长为 12 时;C 点位于昏线上,又位于赤道上,为日落 时刻,地方时为 18 时。 (6)图中 C 点为 18 时,经度为 0°,C 点时间和北京时间相比相差 8 小时,18 时加 8 小时可 求出北京时间 2 时,东十二区的区时为 6 时,可知与北京处在同一日期的范围有 6 小时,故 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一。 (7)该日为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昼最长, 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 5 月 5 日,阳光灿烂,东南风 3-4 级。李老师和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相约到“媚 尼风景区”进行地质野外考察。 材料二 下图为“媚尼风景区”略图。 是(1)李老师和同学们事前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汇合,这座古寺是_____。(填数码) (2)同学们想进行“漂流探险”,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 a 和媚河 上游 b“漂流”,哪一个更刺激?_____,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 (3)漂流后,李老师按原计划将带领同学们登上山顶 C 一览风景区全貌,大家在古寺②处休 息调整。登山前,李老师拿出地形图,请同学们读图计算两地的温差,你能帮忙计算吗? ___________。(写出温度范围) (4)登上山顶后,李老师给大家介绍:“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该风景区将在图中的 D 处规 划建一水坝(如图:“//”),由于担心水坝建成后水位的上升淹没土地和建筑物,图中三座 古寺中有一座正在筹备搬迁,你觉得可能被水淹的古寺是___(填数码),写出 D 处适合建水 坝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 C 位于①的__方向,河流(b 段,在 D 点以上)的流向总体为 ______。 【答案】 (1).① (2).支流 a (3).因为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 水流急,漂流时更加凉险刺激。 (4). 大于 4.8℃、小于 5.4℃ (5). ② (6). 口小 肚大,水坝工程量小,而水库蓄水量大 (7). 西南 (8). 自西向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可确定方向,尼湖之南的古寺应是序号①。 (2)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支流 a 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漂流 时速度快,更加惊险刺激;上游 b 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说明河流的落差较小,水流平缓一 些,漂流时速度慢一些。 (3)从等高线地形图看出,C 处等高线闭合且四周低中间高,为山顶;该图的等高距是 100 米,C 处的海拔大于 900 米、小于 1000 米,古寺②的海拔为 100 米,所以两地之间的高差为大于 800 米、小于 900 米,根据海拔高度每相差 100 米,温度相差 0.6℃,可计算出两地的温 差为大于 4.8℃、小于 5.4℃。 (4)从图中可看出,在 D 处拟建一水坝,水坝建成后,三座古寺中②古寺位于水库中且海拔 较低,因此有可能被水淹的是②。D 处等高线较密集,口小肚大,水坝工程量小,节省建设成 本,且水库蓄水量大,所以 D 处适宜建水坝。 (5)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可确定方向,图中 C 位于①的西南方向,河流 b 段总体为自西向 东流。 29.【环境保护】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在城市化过程中,先后建设了二、三、四、五环等环路,城市扩张带来了 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下图为北京“不同环线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 材料二:Cd(镉)、Pb(铅)、Cu(铜)、Cr(铬)、Zn(锌)等重金属是城市土壤中广泛 存在的污染物,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研究表明,Pb(铅)主要来源于 汽车尾气排放,Cu(铜)、Zn(锌)、Cd(镉)主要来源于汽油燃烧、车体的磨损等,交通活 动产生的灰尘经外力扬起沉积在周围土壤中,导致土壤中 Pb(铅)、Zn(锌)、Cu(铜)、Cd (镉)含量升高。 (1)北京市 Pb、Cu、Zn 最高值均出现在_____,不同环线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 为_______。 (2)推测影响北京市环线土壤重金属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土壤污染对城市 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 (3)为了防止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 (1). 二环 (2). 由二环向四环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五环有所上升。 (3). 交通流量 (4). 人口密度 (5). 危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 (6).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修复己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 识。 【解析】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 Pb、Cu、Zn 最高值均出现在二环,不同环线土壤综合污 染指数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由二环向四环呈逐渐递减的趋势,五环有所上升。二环土壤重金属 主要为 Cu、Pb 和 Zn,三、四和五环土壤主要体现为 Cu、Zn 和 Cr 污染。 (2)据材料可知影响北京市区环线土壤重金属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流量,由于人为原 因是影响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故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原因。土壤污染对城 市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害人体健康;大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 (3)为防止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可从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污 染源的治理、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入手。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江苏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 年)》明确了太湖流域湿地区、长江沿江湿地区、淮河 流域湿地区和滨海湿地区的保护任务,到 2030 年,全省湿地保有量 282 万公顷以上。下图为江 苏省主要湖泊分布示意图。 (1)湿地与 、 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和最富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2)湖泊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简述江苏湖泊的分布特点。 (3)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 、 。 (4)简述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的主要措施。 【答案】(1)森林 海洋 (2)主要分布于西部和南部:分布较为广泛(或南北都有分布)。 (3)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或调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 境;有利于降解污染物。 (4)退耕还湖(湿);保护植被;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使用水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加 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解析】 试题分析:(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2)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主要从总体分布特征(是否均匀)及极值(主要集中区域)角度考 虑。读图可知,江苏省湖泊从南向北都有分布,南北向分布较为均匀,而从东西方向来看, 主要集中分布江苏西部,东部地区较少。 (3)湿地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功能主要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或调 节径流、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有利于降解污染物等。 (4)湿地的保护和修复的措施主要从湿地破坏的原因与规范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角度考虑。 湿地减少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以及人类围湖造田及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有关。所以要 退耕还湖,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针对湿地水体污染可以减少和限制 工农业污水排放量。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可以有效的对湿地进行保护,逐步修复其功能。 考点:江苏湖泊湿地的分布特征 湿地的生态效益及保护措施 【知识拓展】湿地的生态效益 1.维持生物多样性。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 植物极为丰富。全球超过 40%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许 多濒危鸟类、迁徙候鸟都在湿地中栖息和繁殖。我国 40 多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约有 1/2 生活在湿地。同时,湿地还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 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在蓄水、调 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 沿海许多湿地抵御波浪和海潮的冲击,减缓和防止了风浪对海岸的侵蚀。此外,由于湿地的蒸发作用,在其附近形成降雨,使区域气候条件改善,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3.提供水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文明史中被称为“生命之源”,专家特别指出,在考虑淡水资 源的问题时,许多人都忽视了淡水湿地的重要作用。淡水湿地是大自然中最大的滤水池,可 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水,并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水源。20 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在 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环境也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特别是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严重威胁 和制约着人类涉水的发展。目前全球有 11 亿人不能获取安全的淡水,17 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 21 亿多人的生活用水没有安全的处理设施。为此,联合国决定将 2003 年定为“国际淡水年”, 《湿地公约》第八次缔约国大会于去年 11 月 18 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召开,会上把 2003 年 2 月 2 日的第七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定为“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4.降解污染物。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农药、工业污染 物、有毒物进入湿地,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可是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从而使当地和下游 区域的环境免受污染。 31.“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下图为“我国生 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图”和“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比例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生态脆弱 A、B、C、D、E、F 区域中,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_______,盐渍化 主要分布在_______,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在_______。 (2)A 区域的荒漠化会加重 B 区域的_______、_______等环境问题,因此 B 区域环境保护的 生物措施是_______。 (3)从气候、地形、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 D、E、F 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有_______。 (4)防治生态恶化的环境管理手段,除了法律手段、新闻媒介和宣传教育手段外,还有_______ 的手段等。 【答案】(1)A B C (2)沙尘暴 营造防护林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多山 地丘陵,地势起伏大;毁林开荒、陡坡开垦 (4)经济手段;行政手段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分布及对策措施、沙尘暴问题的成因等问题。 (1)风蚀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及青藏高寒区,气候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以 流水作用为主,不会发生风蚀荒漠化问题。 (2) A 区域为我国西北新疆地区,B 为华北地区,受我国冬季西北风的影响,新疆荒漠成为华 北地区沙尘暴的风沙源之一,因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会加重华北地区沙尘暴现象。华北地区 环境保护的生物措施是在华北的西北方向营造防护林,起到防风固沙作用。 (3)D、E、F 属于南方湿润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加重水土流失, 还与当地降水多、地形起伏大密切有关。 (4)本小题考查防治生态恶化的环境管理手段,除了法律手段、新闻媒介和宣传教育手段外, 还有经济、行政等手段。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