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2019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重庆市2018-2019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ID:418672

大小:136.37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重庆市 2018-2019 学年高二 5 月月考语文试题(理科)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是构成艺术美不可或缺的因素,既 是中国山水绘画中的最高审美法则,也是每位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潜心追求的理想境界, 更是品评、鉴赏山水画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特征的主要法则。 山水画在元代绘画中成就最高。画家从自然界的直接感受中获得了有用的题材进行创作。 元代的山水画家,对于山水自然的理解更为深刻。画家之中,有的学道,有的参禅,有的啸 傲山林,所谓“卧青山,望白云”,成为山水画家一时的风尚。山水画艺术,尤其是在水墨山 水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勾、效、点、染、擦等技法,在讲求中规中矩的 前代绘画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 从外在形象转向重心源、重意象,变院体画严紧工整的风格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 的审美追求。画史所谓的“尚气重韵”,是说“淡泊清逸”的元代文人画新格局。 由于对抒情因素的强调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带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宋代所推崇的人品论, 被元代钱选发展为“士气”说,所谓“士气”是要求以超然、脱俗的隶体入画来表现清高的 节操。于是,文人画早期的观念与元初大盛的书画结合之风,形成了文人画新的、特定的审 美标准。这种创作价值取向,在每一个元代的文人画家的身上都不难找到。元代山水画,不 论是赵孟频“水墨浑染点草草,绿荫环绕清高雅”的《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层峦叠章碧山 青,杂木莽林气宏伟”的《天池石壁图》,还是倪云林“江上春风积雨晴,隔江春树夕阳明” 的《江岸望山图》都表现出了一种“简逸恬淡”的意境。 以书入画是元代文人画的一大特色。书画结合虽然在唐代已经提出,但在唐、宋付诸实 践的并不多。到元代,由于钱选、赵孟频等人的强调,以书入画已经从唐、宋时的泛泛而论 发展成从气质表现到具体运用,即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特定内涵的审美标准。如果说宋代以书 入画并没有形成真正风气的话,元代文人画家几乎无人不论,无人不作。画家们都将笔法、 墨韵看成绘画的重要因素,从中可以看出画家个性、品性是否直接流露,这也是判定雅俗高下的标准。这种笔墨形式获得了其自身的独立审美价值,对形式美的执着追求,是元代文人 画艺术更趋成熟和高级的表现。 对平淡、天真的追求是元代山水画风格的又一大特色。 那些隐居的文人画家追求的是心 境的平静、恬淡和荒寒简远,萧条寂寞。元代文人画家的平淡、天真风格发展多有变化,比 如那此具有浓厚书法意味的干笔简墨、侧锋皱擦,加上淡储轻染的“吴装山水”浓淡相宜, 空灵澄澈、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赵钢《浅谈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是构皮艺术美不可成缺的因素,是中国山水经画中的最高审美法则,被每一位山水画 家带入自己的画作中。 B. “卧青山,望白云”成为元代山水画家一时的风尚:有的画家学道,有的画家参禅,有的 画家啸傲山林。 C. 元代山水画注重勾、效、点、染、擦等技法,在前代绘画基础上有了很大发展,在水墨山 水画方面的发展尤为突出。 D. 元代山水画的审美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从外在形象转向重心源、重意象,形成了“淡 泊清逸”的文人画新格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意境 话题,然后以元代山水画为例,从局部到整体论证元代山水画的意境美。 B. 文章在论证元代山水画的成就时,从创作题材、对山水自然的理解技法等角度进行论证。 C. 文章列举元代画家赵孟赬、黄公望、倪云林的作品,论证元代文人画“简逸恬淡”的意境。 D. 第五段阐述书画结合从唐宋到元代的发展脉络,论证以书入画是元代文人画的大特色。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每一个元代文人画的身上,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创作价值取向,每一个元代文人画家都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 B. 元代文人画的笔法、墨韵具有独立审美价值,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个性、品性,可以 判定一个画家的雅俗高下。 C. 元代以超然、脱俗的隶体入画来表现清高的节操,这与对抒情因素的强调和民族矛盾的尖 锐带来的强烈的民族自尊有关。 D. 元代山水画追求平淡、天真的风格,因此那些隐居的文人画家追求的是心境的平静、恬淡 和荒寒简远,萧条寂寞。 的【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 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 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等。 A 项,“被每一位山水画家带人自己的画作中”错误,意境是每一位山水画家潜心追求的理想 境界。 故选 A。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从局部到整体”错误,应是从整体到局部。 故选 A。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 项,“每一个元代文人画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错误,应是在每一个元代文人画 家的身上都可以找到文人画新的、特定的审美标准。 B 项,“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个性、品性”错误,表述不严密,应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画 家的个性、品性是否直接流露。 D 项,“元代山水画追求平淡、天真的风格,因此……”错误,强加因果关系,“元代山水画 追求平淡、天真的风格”得不出“那些隐居的文人画家追求的是心境的平静、恬淡和荒寒简 远,萧条寂寞”,这样的结果。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一定读懂。把握全文基本内容, 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 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 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 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 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是北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内完成 10 箭 19 星发射,创下世界卫星导 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高标准打造国际合作新亮点,成功主办联合 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建成首个海外北斗/GNSS 中心,签署中俄卫星 导航合作政府间协定;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 7000 万片,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 平,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这 一年北斗产业中,形成了珠三角、京津冀、长三角、鄂豫湘、川陕渝五大产业区,涌现出一 批有实力的卫星导航企业。这一年,北斗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应用走深走实,全国已有 617 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 个中心城市公交车,2960 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北斗。国内销售的智能 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而基于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驾驶汽车,有望 2019 年上市。这一年,北斗 已服务于俄罗斯、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国家,收获良好口碑。北斗已加入民航、海 事、移动通信国际组织,国际民航组织批准北斗星基增强服务商标识号和标准时间标识号, 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准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材料二:[注]E,表预测。 (选自《2018 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行业发展规模报告》) 材料三: 日本媒体 2018 年 12 月 27 日报道称,中国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当天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这意味着北斗系统跻身为仅有的四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其余三个系统为美国的 GPS、俄 罗斯的格洛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北斗系统在中国经济领域和私营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国期望北斗系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支撑点。 美国 The Next Web 新闻网报道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惠及中国,也能造福其他国家。 北斗一号,可提供全国范围的授时和导航定位服务;北斗二号服务范围覆盖亚太地区;而北 斗三号可为全球不同地理区域提供服务。报道进一步指出,到 2025 年,亚太地区的 GNSS 导 航设备数量(以智能手机为主)将从 2015 年的 19 亿增长至 43 亿,超过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总 和,因而有望成为该领域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摘编自《外媒:“北斗”拥抱全球中国卫星技术造福人类》) 材料四: 长期以来,中国大陆民用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位置服务主要由美国的 GPS 垄断,早前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站定位签到、搜寻附近服务等。 较之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这三大全球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拥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北斗三号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 能力,具有实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可提供 多个频点的导航信号,通过多频信号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务精度;其空间段采用高、中、 低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且高轨卫星更多,抗遮挡能力强,尤其在低纬度地区性能 特点更为明显;北斗三号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 拓展服务。其定位精度、授时精度、抗干扰能力等都已与 GPS 相当,且北斗具备无源定位和 短报文通信功能这一独门绝技。 (摘编自《中国北斗并不只是导航系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 年,我国北斗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等行业都可见到其身影,发挥 了巨大作用。 B. 2012 年以来,在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中,北斗系统的贡献率一路见长,预计到 2020 年可达 到国内卫星导航产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C. 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北斗系统评价较高,认为北斗系统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支撑点, 也可造福其他国家。 D. 北斗系统出现前,我国大陆民用的如电子商务、网站定位签到、搜寻附近等位置服务主要 由美国的 GPS 承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脚步正在加快,目前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国 际搜救卫星组织等国际组织。 B.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自 2000 年开始,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在 2018 年全面完成北 斗全球系统建设。 C. 中国北斗三号比北斗一号、北斗二号更为先进,其覆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全球搜救等服务 指标已达国际标准。 D.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区域组网阶段时间最长,前后共十年,全球组 网阶段历时最短。 6. 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北斗系统能够进入全球服务的技术方面的原因。 【答案】4. C 5. D 6. ①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精度高,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平;②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 授时精度、抗干扰能力等都已与 GPS 相当;③北斗具备了其他导航系统没有的无源定位和短 报文通信功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 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 项,该项信息源自材料一,正确; B 项,该项信息源自材料二的图表,正确; D 项,该项信息源自材料四,正确; C 项,“外国媒体……认为北斗系统能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支撑点”错误,表述绝对。材 料三第一段说的是“北斗系统在中国经济领和私营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期望北斗系 统成为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一个支撑点”,文中说的是“中国期望北斗系统成为……”,这是一 种“期望”,而选项变成“能够成为”,就变成“一定”的了,故 C 项错误。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 比对。 A 项,“目前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动通信、国际搜救卫星组织等国际组织”错误,选项 “已加入”将未然变成已然,从原文“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准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 计划”可知,北斗系统还未加入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故 A 项错误; B 项,“在 2018 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系统建设”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来看,2020 年才能完 成基础系统组建,故 B 项错误; C 项,“全球搜救等服务指标已达国际标准”错误,从文中“北斗三号未来还将按照国际标准 增加全球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服务”的信息可知,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故 C 项错误; D 项,该项是对材料二图表第二幅图表内容的概括,正确。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根据题干明确筛选的依据, 如本题要求“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北斗系统能够进入全球服务的技术方面的原因”,然后 浏览四则材料,分析四则材料的大概内容,借以找到设题的区域。由材料四“较之美国的全 球定位系统 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这三大全球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拥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这句可知,本题的答案主要源自材料四,这些主要 是北斗系统本身所具备的优势,而除了要考虑北斗系统本身,还要考虑北斗系统的构成材料 的特点。由材料一“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 7000 万片,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 平……”可以得出第一点;由材料四“北斗三号创新融合了导航与通信能力,具有实时导航、 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和短报文通信服务五大功能”可以得出第二点;由材料四“较 之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 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这三大全球导航系统,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拥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性能和特点”可以得出第三点。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 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 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 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 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 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 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 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邂逅马踏湖 王月鹏 不曾想过,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 第一次去到那里,完全是因了友人的安排,事先没有丝毫的了解,也不存在任何的企盼, 感觉自己仅仅是在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甚至,当友人在路上介绍它古时曾被称作“少海” 的时候,作为一个久居海边的人,我却有些不以为然了。这般心态,很快就被闯到眼前的景象湮没。我看到了水,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水漾漾地,像一条淡绿飘带,被密密的芦 苇抚摸着,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水波泛起,芦苇们迎风起舞。居住海边的日子, 一直感觉自己像一滴水;而在这里,我更向往的是成为一株水中的芦苇。一次次想到那个叫 做梭罗的人,想到他笔下的瓦尔登湖,想到干脆把自己从此留下来,什么也不要带来,什么 也不想带走,只是就这样一个人留下来,留在这水这苇丛之中。 她有一个响脆的名字:马踏湖。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经过南征北战,最终击败各 国诸侯。一日,他在桓台的起凤镇这一带会盟各国诸侯,众诸侯唯恐落入齐桓公圈套而率大 军前来,这片平地被马踏成湖,故名曰“马踏湖”。历史好像在开玩笑一样,曾经的战乱之地, 如今成了一个风景秀美的所在。马踏湖与其它湖是不同的。她既不小巧,也不浩淼,近百平 方公里的湖区,被纵横交错的沟河分割开来。十几个村落、约几万户人家,很随意地嵌在湖 边,藏在苇荡与绿树丛中。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因了芦苇的存在, 这里的水变得含蓄。水与芦苇若即若离地牵着手,在风中遥相呼应。湖民们在这小桥上来来 往往,撑着小船探亲访友、生产劳作…… 小桥,流水,人家。房在湖边立,船在门前泊,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大片大片无拘的 芦苇,构成了画面一样的情景,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 与我们同行的船家是一位朴素的老人。竹篙在岸上轻轻一点,“溜子”便倏地窜出了好 远。我们端坐小马扎上,听船家的絮絮叨叨,看水,看着两侧芦苇裸露水中的根。在这样的 时候,可以随便地想些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必去想,所到之处,低头是漾漾的水,抬头是 密密的芦苇。船缓缓地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心事都渐渐地抛在了船后,沉到了这湖底。此刻 的自己,成了一个幸福的存在。 水有些深邃,有些不够清澈。水面平整得像柏油马路。船家说,马踏湖共有两千多条河 道,交织成网,蜿蜒成数百里的水路。倘若没有向导引路,游人大多会被搞得晕晕乎乎,不 辨东西南北。湖中的水路或长或短或窄或宽,不管如何地纵横交错,水路之间都是相通的。 常常是芦苇挡在了面前,水也行到了尽头,正是无路可去的时候,只需竹篙在水面轻轻一点, 眼前可能就出现座座房舍,闯入了别一番境地。 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至于无边的芦苇,好似从心底旁逸出的思绪,葳蕤, 且充满了灵性,它会跟你娓娓讲叙一个又一个关于水的故事。苇花飘散,那是水的纷纭心事。 还有亭亭的荷,一段藕节就是一段长长的往事,她们沉默着,她们不肯说出口。 在湖边,我见到了那些久违的农具,它们与我的乳名散发着同样的气息。水磨,石碾, 木推车……像一支童年的歌谣,亲切,且让人温暖。在这些农具的旁边,湖民正紧张地劳作着。一个老人正在纺纱,一种简单而又机械的劳动。我看到了她的皱纹,看到了她的安详的 神态。在石碾旁,年轻的母亲正与年幼的孩子在推磨。石碾声声,声声都响在了我的心头。 那是关于童年的乡村记忆。 不必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阐释,马踏湖仅仅是作为自然形态的景色,已经足够。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一个“居然”表达了作者对马踏 湖有如此的美景感到意外。 B. 文章联想到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和马踏湖的由来,为上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的轻柔而又有 灵性,安静但不呆滞的美景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C. “横七竖八的小船,则悠闲地停在门前或桥下”一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小船以生命, 生动形象,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D.作者说“让人心里忍不住藏了一个激动”,激动的原因是马踏湖一道道节制的水,还有大小 桥、流水和芦苇等构成的画面一样的情景。 8. 结合上下文,分析“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这句话的含意。 9. 有人认为本文第二段画波浪线部分是闲笔,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法。 【答案】7. B 8. 水是马踏湖的载体和魂魄,马踏湖的美是通过水的安静、从容等方面体 现出来的;只要读懂了马踏湖的水,也就读懂了马踏湖本身。 9. 不同意。这几句话看似是与主题无关的随意交待,但恰恰通过其中的关键词语,如没有丝 毫的了解“不存在任何的企盼”“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不以为然"等照应了文章开头的“居 然”,同时为下文对马踏湖美景的描绘与赞美起到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使感情的抒发更加真 实,自然。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 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B 项,“为上文描绘的马踏湖湖水的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的美景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错误,文章联想马踏湖的由来,只是增添了马踏湖的传奇色彩。 故选 B。 【8 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有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意;指出手法,分析句子;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 子。“理解马踏湖,从水开始,到水结束”,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理解马踏湖就必须理解马 踏湖的水”,从文中找出有关马踏湖的水的信息即可。文中有关水的重点句子有“齐国故地居 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我看到了水,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芦苇荡。水漾漾地,像一 条淡绿飘带,被密密的芦苇抚摸着,轻柔而又有灵性,安静但不呆滞。水波泛起芦苇们迎风 起舞” “所到之处,低头是漾漾的水,抬头是密密的芦苇。船缓缓地行着,这样或那样的心 事都渐渐地拋在了船后,沉到了这湖底” “不必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阐释,马踏湖仅仅是作 为自然形态的景色,已经足够”从上述信息可以看出,马踏湖的美主要体现在湖水上,所以 说读懂了马踏湖的水也就读懂了马踏湖。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作用、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 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 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这道题先表明观点,再阐述观 点。“第一次去到那里,完全是因了友人的安排,事先没有丝毫的了解,也不存在任何的企 盼,感觉自己仅仅是在走向一个平常的所在。甚至,当友人在路上介绍它古时曾被称作“少 海”的时候,作为一个久居海边的人,我却有些不以为然了”,根据后文语境“这般心态”可 知主要是写我去马踏湖的心态,是一种“不以为然”的心态,但是见到之后,却让“我”非 常意外,正如前文所说“齐国故地居然藏了这样一片安静从容的水”,第一段和第二段划线句 之间互相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从手法的角度分析,就是“照应前文”;文章的主要部分 写马踏湖的美,而文章开头却写“我”对马踏湖“不以为然”,前后截然不同,这种手法叫“欲 扬先抑”。 【点睛】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再次是要求考生具 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 作品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崇祯时,历迁左庶子, 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以《光宗实录》所载与《三朝要典》左,乃言 叶向高等所修非实,宜重修,遂恣意改削牴牾《三朝要典》者。崇祯改元,毁《三朝要典》 而所改《光宗实录》如故。六年,少詹事文震孟言:“皇考实录为魏党曲笔,当改正从原 录。”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士柔愤然曰:“若是,则《三朝要典》 犹弗焚矣。”乃上疏。疏上,不省。体仁令中书官检穆宗总记示士柔,士柔具揭争之。体仁 怒,将劾之,为同列沮止。士柔上疏曰:“累朝实录,无不书世系之例。臣所以抉擿改录, 正谓与累朝成例不合也。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保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 当日国本几危,坤宁调护,真孝慈之极则,顾复之深恩,史官不难以寸管抹杀之,此尤不可 解也。”疏上,报闻。体仁滋不悦。会体仁嗾刘孔昭劾祭酒倪元璐,因言士柔族子重熙私撰 《五朝注略》,将以连士柔。士柔亟以《五朝注略》进,乃得解。寻出为南京国子祭酒。体仁 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赠官诰属诰敕中 书职掌。崇祯初,褒恤诸忠臣,翰林能文者或为之,而中书以为侵官。崇祯三年禁诰文骈俪 语。至是攀龙家请给,去士柔草制时数年矣,主者仍以士柔前撰文进。中书黄应恩告至发诰 语违禁,至发喜,劾士柔,降二级调用。士柔寻补尚宝司丞,迁少卿,卒。子琪诣阙辨诬, 乃复原官。赠詹事兼侍读学士。 (节选自《明史·许士柔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 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 B.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 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 C.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 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 D. 体仁去/张至发当国/益谋逐士柔/先是/高攀龙赠官士柔/草诏词送内阁/未给攀龙家/故事/ 赠官诰属诰敕/中书职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文中指上呈给皇帝的奏章。含有相似含义的词语还有“表”等。 B. 出,可以指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文中指许士柔出京任南京国子祭酒。 C. 骈俪,常用来指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通常多用对偶句法。D. 阙,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又可代称朝廷,“诣阙”指入朝觐见君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许士柔忠于职守,敢于上奏朝廷。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魏忠贤按自己编辑的《三 朝要典》任意删改《光宗实录》,许士柔后来就《光宗实录》相关问题上奏。 B. 许士柔推崇规矩,具有抗争精神。温体仁派中书官检出穆宗的总记给许士柔看,许士柔写 揭帖争论;他在上疏中认为删改后的实录和历朝老规矩不符合。 C. 许士柔赞扬孝慈,讴歌皇后恩德。许士柔认为皇后在太子危险时对太子进行调养保护,是 孝慈的最高法度;史官轻易抹杀皇后的深厚恩德,更是不可理解。 D. 许士柔针锋相对,招致奸人报复。许士柔的奏章使温体仁很不高兴,正逢温体仁唆使刘孔 昭弹劾祭酒倪元璐,温体仁就打算潜许重熙之事来牵连许士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温体仁当国,与王应熊等阴沮之,事遂寝。 (2)孝端皇后,皇考之嫡母也,原录具书保护之功,而改录削之,何也?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当时温体仁掌握政权,和王应熊等暗地里阻挠,事情就被搁置。 (2)孝端皇后,是皇考的嫡亲母亲,原来的实录里完备地写着保护的功劳,然而修改后的实 录里却删去了,为什么呢?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 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 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温体仁离职,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在此之前,高攀 龙被追赠官职,许士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 于诰敕中书负责。” “体仁去”, “张至发当国”,一人离职,一人当权,句意相对,之间之后断开,排除 AC; “属诰敕中书职掌”,诰敕由中书科缮写,经内阁诰敕房核对无误后,加盖御宝颁发,意思紧 密,之间不断开,排除 AD。 故选 B。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 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 项,“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错误,“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 诣阙指入朝觐见皇帝。 故选 D。 12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 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作出判定。 A 项,“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魏忠贤按自己编辑的《三朝要典》任意删改《光宗实录》 错误,原文“崇祯时,历迁左庶子,掌左春坊事。先是,魏忠贤既辑《三朝要典》”,意思是 崇祯年间,历任左庶子,负责左春坊的事务。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不 是许士柔掌管左春坊的工作后,是在之前。 故选 A。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 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 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 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 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当国”,掌握政权;“阴”,暗地里; “沮”,阻挠;“寝”,搁置。(2)中“嫡”,嫡亲;“具”,完备地、详细的;“削”,削去。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 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许士柔,字仲嘉,常熟人。天启二年(1622)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崇祯年间, 历任左庶子,负责左春坊的事务。在此之前,魏忠贤已经编辑了《三朝要典》,因《光宗实录》 【的记载和《三朝要典》相矛盾,于是称叶向高等人所编撰的不真实,应该重新撰写,恣意篡 改删削与《三朝要典》相抵触的地方。崇祯改元,烧毁了《三朝要典》,而被篡改的《光宗实 录》如故。崇祯六年(1633),少詹事文震孟奏称:“先帝实录是魏党的曲笔之作,应当改正 依照原来的实录。”当时温体仁当权,与王应熊等人暗中阻挠,事情便沉寂下来。许士柔愤 然地说:“如此,则《三朝要典》也不必焚毁。”于是上奏,庄烈帝并未省悟。温体仁命令 中书官将穆宗总记出示给许士柔看,许士柔详细做揭文与他争辩。温体仁发怒,准备弹劾他, 被同僚阻止了。许士柔又上奏说:“各朝的实录,没有不记载世系的例子。我所以选择抉发 篡改实录事,正是因它与各朝的既定例制不相吻合。孝端皇后是先帝的嫡亲母亲,原实录详 细记载了她保护先帝的功绩,而修改的实录删去了,为什么?当时,太子差点儿不保,坤宁 皇后调理保护,真是达到孝义、慈善的最高准则,父母养育的深厚恩情,史官轻易就用笔将 它们抹杀了,这最不可理解。”奏疏呈上,庄烈帝答复知道了。温体仁更加不高兴。遇上温 体仁教唆刘孔昭弹劾祭酒倪元璐,就称许士柔的族子许重熙私自撰写《五朝注略》,准备株连 许士柔。许士柔赶紧将《五朝注略》呈献上去,才得以解脱。不久,出京担任南京国子监祭 酒。温体仁离职,张至发当权,更加谋划驱逐许士柔。在此之前,高攀龙被追赠官职,许士 柔拟草稿送交内阁,没有发给高攀龙家里。旧制,追赠官职的诰令,属于诰敕中书负责。崇 祯初年,对各位忠臣的褒扬、抚恤,翰林中能够行文的人有时行使了此事,而中书认为这是 侵犯了官职权限。崇祯三年(1630),禁止诰令中使用骈体、华丽的语句。到此高攀龙的家人 请求追赠,离许士柔草拟诰令已有几年,主事的人仍然将许士柔先前的撰文呈入。中书黄应 恩告诉张至发,法令的语言违反了禁令,至发很高兴,弹劾许士柔,将他降了两级官阶调用。 许士柔不久补任尚宝司丞,升任少卿,直至去世。他的儿子到朝门申辩冤枉之事,于是才给 士柔恢复原来官职,追赠詹事兼侍读学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赏心亭① 王琪 千里秦淮在玉壶,江山清丽壮吴都。 昔人已化辽天鹤②,旧画难寻《卧雪图》③。 冉冉流年去京国,萧萧④华发老江湖。 残蝉不会登临意,又噪西风入座隅。【注】①金陵,南京。赏心亭,在南京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河。②辽天鹤,辽东丁令威学 道成仙后,化作白鹤回到家乡去。③卧雪图,指《袁安卧雪图》。相传赏心亭上曾张挂《袁安 卧雪图》,后遗失。袁安,东汉人。曾在雪天僵卧床上。④萧萧,花白稀疏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千里秦淮的壮丽,第二句写江山的清丽壮美。 B. “旧画难寻《卧雪图》”一句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想效仿袁安在雪天僵卧在床的心愿。 C. 颈联第一句写诗人离开京城,时光缓缓流逝;第二句写诗人在江湖,白发稀疏。 D. 此诗与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的地方相同,但抒发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15. “残蝉不会登临意”一句包含了诗人哪些“登临意”?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答案】14. B 15. ①怀乡恋家之情;②流年已逝,漂泊江湖,华发已生的感慨。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 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表现了诗人想效仿袁安在雪天僵卧在床的心愿”错误,“旧画难寻《卧雪图》”一句 意思是,旧画里难寻那珍品袁安卧雪图,而不是效仿袁安。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 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 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译文: 千里秦淮似是雕镌在玉壶,江山清丽、壮美最是吴都。故友远去飘渺如冲天云鹤,旧画里难 寻那珍品袁安卧雪图。光阴冉冉,我离开京城已经数年,白发萧萧我要终老于江湖。残秋的 蝉儿不理会我登临之意,西风里,又送来阵阵鸣声到我的座处。这是一首暮年登临之作。从“残 蝉”、“西风”可推知该诗作于秋末之时。全诗由登临而写景,因景而怀古,继而转入咏怀, 感叹时光流逝,身世凄凉,写得一波三折,十分感人,是一首情景合一的上乘之作。“冉冉 流年去京国”,可以看出对家乡的思念;“萧萧华发老江湖”可以看出年华易逝,终老江湖的 的 的 的感慨。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 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 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 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 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 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 【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舳舻千里 (4). 旌旗蔽空 (5). 潮平两岸阔 (6). 风正一帆悬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 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 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参省”“己”“知”“舳舻”“旌” 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 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 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 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 句名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崖壁东面的小山旁已开辟出一个宽阔的停车场。对面隔溪的崖壁上,“仙字” ___________。这是个群山环抱的山盆地,清澈溪水里游鱼___________,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远眺村庄炊烟袅袅,每逢春天,溪岸桃花盛开,男耕女种,宛如一幅桃花源胜景。走在清风 吹拂的栈道上,耳闻欢快的流水声,面对崖壁上的“仙字”,我们__________。 此段溪流全以石头为底,只一两处水流湍急,深可没膝。涉水到对面崖下,顺溪岸而下, 逐一寻找刻字。先见一处崖刻较低,___________,中间零星的几处较高,其中有五处尤高, 可望而不可即。其中“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为现代汉字,另有一处白色字样,分明是后 人所涂。五处零星崖刻一人形字的上方有一深沟,( )。通过仙字潭的石刻让我们清 楚地看到了岁月的刻痕,慕名前来的游人可以还原远古,推算三千年前祖先生活的面貌雏形。 仙字潭的存在,让人怀想从千年前的岁月河道里流出来的汰溪的源头清泉,悠远而又清幽, 虚幻而又真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模模糊糊 屈指可数 流宕忘返 触手可及 B. 模模糊糊 历历可数 流连忘返 触手可及 C. 朦朦胧胧 历历可数 流宕忘返 应接不暇 D. 朦朦胧胧 屈指可数 流连忘返 应接不暇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非石壁自然裂痕,极似人工所刻,沟痕粗而平 B. 沟痕粗而平,极似人工所刻,而非石壁自然裂痕 C. 而非石壁自然裂痕,租而平的沟痕极似人工所刻 D. 沟痕粗而平,而非石壁自然裂痕,极似人工所刻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仙字潭的石刻让我们看到了清楚的岁月刻痕,慕名前来的游人可以还原远古的历史,推测 三千年前祖先生活的面貌雏形。 B. 仙字潭的石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岁月的刻痕,慕名前来的游人可以还原远古,推算三千 年前祖先生活的面貌雏形。 C. 仙字潭的石刻让我们看到了清楚的岁月刻痕,慕名前来的游人可以还原远古的历史,推算 三千年前祖先生活的面貌雏形。D. 仙字潭的石刻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岁月的刻痕,慕名前来的游人可以还原远古的历史,推 测三千年前祖先生活的面貌雏形。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 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 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 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 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 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 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第一空:模模糊糊:指看不清事物的状态或意志不清醒。朦朦胧胧:指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 事物界限不清。这里根据语境,应用“模模糊糊”。 第二空: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历历可数:表示可以清楚地一 个个或一件件地数清楚。这里强调水清,根据语境,应用“历历可数”。 第三孔:流宕忘返:长期在外面漂泊而不知返回。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 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这里根据语境,应用“流连忘返”。 第四孔: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这里根据语境,应用“触手可及”。 故选 B。 【18 题详解】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 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根据前句的宾语“深沟”,可知此句的主语应为“沟痕",A、C 项不当,排除 AC; “而非”是针对“人工所刻”而言,所以应放后面,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 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 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 题, A 项,语序不当,“清楚”应放在“看到”的前面。 B 项,成分残缺,在“还原远古”的后面加上“的历史”;搭配也不当,要将“推算"改为“推 测”。 C 项,语序不当,“清楚”应放在“看到”的前面;搭配不当,“推算”不能跟“雏形”搭配, 应改为“推测”。 故选 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 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 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 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右图为 2018 年上海世界进口博览会吉祥物——进宝 ,请对图片进行简要描述并概括其取 名的寓意。 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描述:进宝是一只大熊猫,它围着一条围巾 ,手里拿着一根(四叶)草, 朝着你我走来。 (2).寓意: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含义,也 是“进博”的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我们要抓住图文的构成要素,如果是表,还要注意 它的变化趋势,用文字叙述,当然,还要抓住图文所表达的寓意,还要总结变化的规律。进口博览会的吉祥物主体形象为大熊猫“进宝”。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中国特有的名 片,其憨态可掬又充满灵气的形象、特质受到全世界人民喜爱,它多次担任友好使者,为中 国发展对外友好关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吉祥物围着一条绣着进口博览会标识的围巾。 吉祥物手中所持的四叶草,既代表了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主体建筑的造 型,又具有幸福幸运的象征意义。吉祥物取名为“进宝”,既有“进口博览会之宝”的涵义, 也是“进博”的谐音,还暗含着“招财进宝”的吉祥寓意。 【点睛】近几年图文、表文转换题的选材非常生活化,内容涉及亲情、节约水资源、网络语 言等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由此可见,该题型走向生活,体现实用性、人文性、情趣性的趋 势较为明显。 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是高考图表题的两大类型,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性较强, 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表面上是“看图说话”,实际上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 语段、准确、鲜明、生动、连贯等多个考点,其实是对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而这两个类型 又包括多种考查形式。 表文转换: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 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结构图表文字转换。 图文转换:徽标文字转换、图片文字转换、漫画文 字转换。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因为荷蓧丈人是隐居不仕的高人。在他看来,孔子这些人不参加劳动却热衷于政 治而去周游列国,跟他不是一路人,所以语含讥讽,表示不满和讽刺。②看到子路面对自己 的批评与不理睬反而表现出恭恭敬敬的样子,丈人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邀请子路留宿其家, 并杀鸡为黍,见其二子。丈人这样做是有意让子路看看隐者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以及全家团 圆的温馨场景,行“不言之教”。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 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隐者,一般属于道家学派。道家主张 清静无为,主张避世,主张“小国寡民”。在他们看来,孔子到处奔波,试图整治天下,是“知 其不可而为之”。子路见此人出语不凡,于是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子路拱而立”)荷蓧丈 人开始对子路很气愤,很骄傲,见子路对他恭恭敬敬,又热情地接待他。这是有用意的,是 向子路展示田园生活的宁静、安闲、团聚。实际上也向子路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清静无 为,隐居避安。孔子深知道家学者们的主张,命令子路“反见之”,是想告之以君臣之义,表 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 却给予严厉的批评,同时表达了孔子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处世的态度。这两种态 度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成为彼此思想矛盾的根源。 【点睛】做题要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①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情境,揣摩人物的内心世 界或情感变化。②联系上下文,结合情节发展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③抓关键词,结合 外部表情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没有讽刺,没有杠精,这里只有夸、夸、夸,某高校几名学生突发奇想建立的“夸夸群” 在网络上火了。心情不好,有群友安慰;感冒生病,有群友关心。在群里,无论发什么内容, 都会受到他人的夸奖。建群者说:“我们这样做就是想传递快乐。”这种社交聊天群迅速扩 展到年轻职场人群。 只有语言别致、创意新颖,才称得上一个合格的夸夸选手。例如,夸男生长得好看,不 能用“帅”“美”这样的常用形容词,而要说“你的脸就像雕刻出来的一样,五官也太立体 了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耳顺,而从心所欲 孔夫子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何为耳顺?在我看来,眼睛看 得清他人各式关怀下的目的,耳朵听得清纷繁言语背后的含义,不任人摆布,不随波逐流,不做“驯服的工具”,如此,可谓达到了“耳顺”的最高境界。 生活本是由一张意义丰富之网编织而成的,每个人处在社会中,必然和周围一切有着这 样或那样的联系。别人对自己的称赞与批评,也是顺着网流入了每个人的耳朵里。有的人捂 紧双耳宣称自己需要康德所言的“独立思考的头颅”,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很多时候,他 人一句善意的劝告或真挚的夸奖对人而言就像一份爱的提示、一份画外音式的鼓励与陪伴。 试想,如果没有魏征在唐太宗晚年骄横奢靡时提出的警示与劝告,“贞观之治”将会以 一幅何其惨淡的场景收尾?如果没有恩格斯在马克思流亡穷困潦倒时给予的帮助与鼓励, 《资本论》这一皇皇巨著何时才能问世?更不用说生活中,无论是骄傲自大时老师的劝诫, 还是低落绝望时父母的鼓励,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正是这一句句的夸奖与劝诫, 让我们在面对无数的沮丧与懊恼时仍想起有“最好看的霜”,仍想起世上还有温暖陪伴着我们。 但是,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的结尾中提出的一样:“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 于我们是黑暗。”“夸夸”一旦泛滥,猛烈到吞噬了人的自我思考时,我们自己必须果决地 去关上水的阀门,万不可让事态发展成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言:疯子带着瞎子走路。 无论是称赞或是批评,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它们至多是照亮我们前行路途的明灯,而绝不 是牵着我们鼻子走的驯兽师。 我们得目光明亮,精神开阔,以“耳顺”的态度去对待外界的声音,而不是在光明中失 明,陷入赫胥黎式的精神枯萎。正如杨绛先生所言:“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 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外界的一切,终究是我们生命之中的过客。如何在 众多的評价与言论中汲取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真正的内在,如何“耳顺而从心所欲” 是我们穷极一生的修行。 “人们!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呀!”伏契克的临终遗言仍回响在耳畔。在信息爆炸 的今天,在昏暗的沙漠中以峭拔的姿态擦亮双眼,做到“耳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引 领者。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 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 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 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 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材料引导同学们思考群落背后的社会现象,在写作中观照和建构自己的人生观。根据材料,写作立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向:认可“夸夸群”,认为遇到压力的时候特别需要支 持;不要过分在意“夸夸群”的“夸”,要有定力,坚守自己的原则;在沮丧的时候需要“夸 夸群”的鼓励,“夸”有可取之处;肯定“夸夸群”存在的意义,但是也要理性地思考群落 文化可能会掩盖个体思想的危害。当然,如果思考“夸”现象背后的社会本质,分析这种群 落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它们的利弊,思考对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要注意的是,所有 的立意都要落脚在群体氛围对“我”或“我们”的影响上。 【立意】面对“夸夸群”,最该担心的事情并非乐此不疲的互相夸奖,而是毫无底线的他人溢 美之词;夸奖和鼓励不代表放纵,更不应成为滋养学习生活坏习惯的“幕后推手”;“夸夸群” 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学生疏导和鼓励,方为“良药”,而非不辨黑白,一味自我麻痹。 【结构】文章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肯定了批评和鼓励能够起到的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 又审慎地指明了“夸夸群”里信息泛滥可能会吞噬个体思考的忧虑,提出坚持“做到‘耳顺 才能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引领者”的观点。这个立意有点卓尔不群,也体现了作者的整体观 照和理性思维。文中网、孤岛、霜、阀门、明灯、驯兽师、过客、沙漠等意象具备的隐喻性, 不仅增加了文采,还增添了特有的思想的味道。 【素材】1.诚然,积极寻求方法为自己镀金,彰显自己的优秀才能是人再正常不过的本性, 而沉溺在“夸夸群”的“彩虹屁”中本质上是人们理性的出逃。“夸夸群”何以流行?不过 是群成员互相加油打气,人们需要外界的支持去消解自我的压力。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 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来弥补遗 憾、缓解焦虑。 2.个体与个体之间互相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补偿”无法给人真正的安 慰,看似是正能量的放大,实则是群体性孤独的写照;看似是双赢甚至是多赢的结果,实则是 满盘皆输。 3.社会真正需要的是努力,那么请回到努力本身。造就努力的不是批评,是见识,是眼界, 是境界。不那么友善的言论未必能锻造更好的自我,反倒使我们垂头丧气、消磨心志,使我 们与成功的彼岸渐行渐远。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 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 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 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 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 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