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第 1页,共 10页
榆林市 2020 届高考线上模拟测试试题
(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
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 7 月,国务院印发了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在这些新挑战
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
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
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
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以音源库和全息
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
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
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
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
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
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
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
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
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
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
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
范围内的一项共识。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越来
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
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
优势。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
弹性。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语文试题 第 2页,共 10页
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人民日报》(2017 年 08 月 23 日 05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的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
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现
出了恐慌。
C.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
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未来发展走向,体现
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
风险的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
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
间的关系格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
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
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
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
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非典中最艰苦的一场遭遇战就发生在北京市人民医院。从四月五号开始,陆续有 222 人
感染,包括 93 名医护人员,有将近一半的科室被污染。门诊大楼北侧的急诊科是当时疫情
最重的地方。我不明白这家医院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感染,但我知道应该跟上次拍转运的那二
十九个盖白布的病人有关系,我得知道这是为什么。没人要我做这个节目,我也不知道能不
能做出来,能不能播。但我不管那么多,心里就剩了一个念头,我必须知道。
急诊科主任朱继红带我去看了留观室改成的 SARS 病房。我只看到几间普通的病房,迟语文试题 第 3页,共 10页
疑地问他:“你们的清洁区、污染区呢?”他指了指地上:“只能在这儿画一根线。”我不
能相信,问了一句:“那你们怎么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朱继红沉默了一会儿,慢慢举起
手,在胸口指了一下:“在这儿。”
我问:“你们靠什么防护?”
他面无表情,说:“我们靠精神防护。”
一直到四月二十二日我们来拍摄时,病人才开始转运到有隔离条件的医院。当时病人连
输液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在空地上输。他带着我去看,所有的椅子还在,输液瓶挂在树杈
上,或者开车过来,挂在车的后视镜上,椅子不够了还有小板凳。一个卫生系统的官员在这
里感染,回家传给了妻子儿子,想尽办法只能找到一个医院床位,夫妇俩让儿子住了进去。
两口子发烧得浑身透湿,站不住,只能颤抖着坐在小板凳上输液。再后来连板凳都坐不住了。
孩子痊愈的时候,父母已经去世。这是二〇〇三年,春夏之交。
九年之后,人们还会说我“是进非典病房的记者”,我常觉羞惭。当从头到脚盖着白布
的病人从我身边推过的时候,还有媒体的信息是“市民可以不用戴口罩上街”。我只不过隐
约感到怪异,仅此而已。我没有接到指令,这不是我节目的任务,我觉得转过头很快就会忘
记——然后我就忘掉了。
我做的节目播出后,有同行说:“你们在制造恐慌。”当时我身边坐着时任《财经》杂志
主编的胡舒立,她说:“比恐慌更可怕的是轻慢。”
(摘编自新闻记者柴静传记集《看见》)
材料二:
非典报道经历了从瞒报到高度透明化的历程,这表明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开始发生
变化:从“如何包”转到了“如何报”,从内容控制转到了方向调控。在传统机制下,一些
新闻主管部门认为消极信息容易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社会动荡,因而媒体在信息流通中
实行严格的把关制度,侧重于“包”不重“报”。中国传媒对于危机报道的典型做法是在保
守的方针下,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报道模式。应该说这一传统是在建国之初就形成的。 当时
中国面临国内外的险恶局势和政治、经济的双重危机,需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稳定社会秩序,
因而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信息封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其前提是资讯手段的不发达,信息渠
道的单一。
这一做法延续到今天则并不合适:一方面当前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公众的信息需求扩
大,对知情权的要求日趋强烈;另一方面通讯技术不断发展,使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
加。传播学认为,流言的流传程度=事件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如果媒体继续采取沉默
的态度,既达不到封锁信息的目的,又缺乏权威的消息。社会舆论主体缺位,必然纵容了流
言的传播而破坏社会稳定。从管理学上看,传统新闻管理侧重微观的内容管理,而非方向性
引导,而由于内容管理的庞杂,必然导致信息传送的滞后,造成舆论主导真空,流言乘虚而
入,反而容易引起恐慌。此次“非典”事件前期的抢购风波验证了这一点。
(《“非典”事件对新闻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
“非典”时的政府扣押信息、“媒体集体失语”等观点,与事实不符,是站不住脚的。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 23 条规定,在暴发严重疫情时,媒体在对外通报前须征得卫语文试题 第 4页,共 10页
生部的同意。我们需要强调,记者应当依法报道。由此可见,所谓非典期间“媒体失语” 的
主要原因,在于作为第一个环节的卫生部门出现了 “故障”。
事实也的确如此。“神仙打仗,凡人遭殃。”这句俚语,可以非常形象地形容 2003 年 3
月和 4 月中上旬中国社会的特殊状态。在医学界,北京的洪涛院士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
病原为衣原体”,而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南方专家却坚持认为是冠状病毒。双方对 SARS 病原
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然而,从当时 SARS 迅速蔓延
的紧迫形势看,人民群众急切地想要知道非典的病原信息。对此,当时的媒体都没有报道。
不是媒体不能报道,也不是什么力量控制媒体不准报道,而是所有人,包括媒体和卫生部,
都必须等待专家们的最终判断。由此可见,由于 SARS 复杂病因引发的医学争论,才是造成
所谓当时“媒体集体失语”的真正原因。
2003 年 4 月 16 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 SARS 的病原体。洪
涛院士随即也改变了原有的观点。至此,争论结束。4 月 20 日,国家卫生部门开始以一种
全新的姿态面对“非典”疫情。接着,新闻媒体也是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面对急切盼望信息的
广大受众。
(摘编自尹韵公研讨会主题发言稿《对非典时期新闻传播的再反思》)
4.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 分)
5.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记者柴静对“媒体失语”的反思与材料三的立场有根本上的差异,柴静更强调在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新闻记者面向社会民众的主体责任。
B. 柴静调查发现,人民医院严重的院内感染很可能与该院防疫设施不完善有关。而该
期节目的顺利播出,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非典后新闻传播的改变。
C. 材料三认为政府和媒体在“集体失语与缺位”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问题产生的真
正原因是由 SARS 复杂病因所引起的医学界异乎寻常的争执与矛盾。
D. 世卫组织佐证了钟南山的观点,有力推动了政府的部署安排。但材料三为政府和媒语文试题 第 5页,共 10页
体所作的申辩,其实并没有全面解答柴静在采访中暗示的所有问题。
6. 面对近期依旧严峻的新型冠状肺炎防治形势,在新闻传播方面,我们可以从非典事
件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 舍
近来忙得出奇。恍惚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
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真理是这样: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反之,凡自己不喜
做,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想当初,苏格拉底终
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即以我自己说,
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
九十度(约等于 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
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我非圣
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
忘食,亦无所苦。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人在这样忙
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
金钱等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
人矣。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
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
地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
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它使人恨工作,
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做事,全是我不爱做的。我不能
不去做,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啪”的一声碎在地上!我得努
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
会里有许多奴隶。奴隶们为苏格拉底做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这不公道!
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
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啪”的一声打个粉碎。
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
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
许!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那么,懒又有
什么不可以呢? 语文试题 第 6页,共 10页
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
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
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选自《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
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之别,暗
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C.“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在这种
情况下,其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典雅
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的作用。(6 分)
9.在这篇文章中,老舍所说的“真忙”与“瞎忙”的本质内涵如何理解,请简要概述。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
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
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
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
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②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
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
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
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
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
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
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
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下锦衣..狱, 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
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
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
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
太师,谥.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 语文试题 第 7页,共 10页
【注】①鐍(jué),锁闭。②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
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
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B.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
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C.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
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D. 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
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
校长。
B. 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 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 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
大学士。
B. 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 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入侵,他所提的
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D. 徐阶机敏自保,谨小慎微。闻渊任吏部尚书时独断专权,他为避免矛盾主动调离;严
嵩猜害同列,他小心应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 14--15 小题。
访中洲
姚 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语文试题 第 8页,共 10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雨丝花香,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
岫的茫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
B.“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作者以此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
绡之状。
C.“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未
暇论奇字”,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
D.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
15.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
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荀子《劝学》
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
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蜀之
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3)《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英国研究与创新署首席执行官 Mark Walport 在声明中表示,政府资金的投入要确保英
国各个行业都能够扎根于英国本土,并起到吸引内外部投资的作用。据悉,由于受到脱欧问
题影响,( ),其中本田已经决定在 2021 年关闭其在英国斯温登的工厂,日产则放弃
了在英国桑德兰工厂投产下一代 X -Trail 的计划。从英国政府的态度来看,其与德国在电
动车领域的策略多有类似,那就是利用政府投资来增大本国汽车工业对于内外部投资的吸引
力。去年 11 月份,德国政府宣布将投资 10 亿欧元支持研发新一代固态电池的计划。而这一
计划目的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英国政府同样面临类似的压
力。在今年 2 月份时,英国媒体就曾发表过一篇《英国正在电动汽车的竞争中失去动力》的
文章,其文章内容称,“在全球电动车竞赛当中,中国已经领先,但英国却失去动力”。英
媒表示,尽管英国政府努力用现金投入推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项目,但与中国
政府的投入相比,其投入微乎其微。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英国汽车产业投资也受到了冲击
B. 也冲击了英国汽车产业投资
C. 日本汽车企业也受到了冲击
D. 也冲击了日本汽车企业语文试题 第 9页,共 10页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而这一计划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的依赖。
B. 而这一计划目的是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
C. 而这一计划目的旨在减轻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的依赖。
D. 而这一计划旨在下降德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韩国等亚洲供应商的依赖。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在全球电动车竞赛当中,中国已经领先,但英国却失去
动力”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说,人民群众具有伟大的创造力。
B. 作者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两千多年了。
D. 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20.请指出下面语段中老陈推断思维的逻辑错误,并作简要分析。(6 分)
最近某研究所进行健康体检,体检后,老陈说:“我可能得了心脏病,检查时,心跳过
速、头晕、血压偏高。以前情报室的老黄就是心跳过速、头晕、血压高,结果是患了心脏病。
我这次和他差不多,所以我也一定是得了心脏病。”事后,老陈又做了全面检查,结果心脏
正常。医生认为老陈的症状可能是因失眠和气恼引起的。
21.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脸识别”下定义。(不超过 35 个
字)(5 分)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这种技术是以生物体(一般特指人)
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是一项热门的计
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计算机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
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型和角度等特征信息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
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 2020 年 3 月 5 日晚开始,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夕阳西下,阳光撒向大地,一名
医生和一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一同望向夕阳。照片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3 月 5 日傍
晚,援鄂的上海中山医院医生刘凯,陪卧床老人做 CT 途中,询问老人:“ 要不要看一眼夕
阳?”于是有了这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个是年近九旬的重病患者,一个是从业未久的年轻医
生,在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前,可能都曾有过惶恐、灰心、失落。报道里说,这位患者刚入院
时病情危重、心情低落,甚至拒接家人电话。而在这个下午的那一刻,两个生命在夕阳之下
的背影给我们带来一种莫名的感动。
人之为人,像一棵芦苇,脆弱也坚韧。病毒能袭击我们的身体,却难以击垮我们的精神。
一抹夕阳、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疲惫不堪的灵魂瞬间被“治愈”。我们总在很多时候有所
失去也可以有所得到。
在这样一个举国同抗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一名“停课不停学、奋力冲向高考”的
青年,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触动、启发和思索?请分享给你的好友,给他写一封信表达你的
思想感悟。 语文试题 第 10页,共 10页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人:榆林中学
审题人:榆林中学 1
参考答案
1.C(C 项原文是“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结合文意,人工智能在现在与未来都是
人类的工具,C 项表述正确。A 项“未然”改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
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B 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
“很多人 ”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D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
气氛”。)
2.B(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
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C(A 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
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或然”改成“必然”,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
的‘人机关系’”;D 说法绝对)
4. C
【解析】A 选项,采访朱继红的节目是在九年前播放的。B 选项,第一个框图内应为“消极消息”。D 选项,
群众对疫情产生的强烈信息渴望与“媒体集体失语”之间没有关系。C 选项,原文有“我们需要强调,记者
应当依法报道”一句,因而说“必然导致受到限刺”是正确的。
5. C
【解析】C 选项中的“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错,在世卫组织明确病原之后,政府与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化被
动为主动。“异乎寻常”与原文中“从科学研究角度看,这是非常正常的”不符。
6. (6 分)①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②提升记者面向社会的责任担当;③新闻主管部门应占据社会與论
主导地位,加强方向调控;④记者应依法报道。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7.D【解析】D 项,“文章……其语言……清新……典雅”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语言风格幽默诙谐、通
俗质朴,而“清新”是指语言新颖,不落俗套,“典雅”是说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这二者
在文中并没有体现,“清新”“典雅”的描述不准确。
8.①标题设疑,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②点明主旨,警醒读者自我反思。③交代文章的主要内
容,表明作者对“忙”的态度。作者为生计忙碌,觉得自己颇似驴马兽类,期望人类有一天能摆脱这种状
态。(每点 2 分)
9.①“真忙”是一种忙于真正有意义的工作,为了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而废寝忘食,亦无所苦的人生状态。
它追求一种超越金钱利害而对人生、社会有意义的人生境界。
②“瞎忙”是麻木地忙于自己并不喜欢做或为了“饭碗”不得不做的事。是一种不能自由地追求幸福的、
有意义的自我人生价值的一种人生状态。
10. C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两处争执:一是“嵩欲因鸾以倾”和“嵩欲因鸾以倾阶”,二是“自阶乃愕然止”和
“乃愕然止”。根据文意可知“嵩欲因鸾以倾阶”,其中“倾”使动用法,“使……倒”,打倒,“阶”是
“倒”的宾语,所以在“阶”后断开,译为“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及闻鸾罪发自阶”意思是“待
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自阶”作“发”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乃愕然止”译为“才愕然作
罢”,表示事件的结果。故选 C。
11. D2
【解析】D 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对谥号理解有误,谥号分“美谥”“恶谥”和“平谥”三种,选
项中漏掉了“恶谥”,即批评类谥号。故选 D。
12. B
【解析】B 项,“赢得朝野的敬重”在文中没有依据且夸大其词,原文只是说“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
意思是“(下层官吏)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
13. (1)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
(译出大意给 2 分;关键词“事”、“精治”、“迎”每个 1 分。事:事奉;精治:精心撰写;迎:迎合。)
(2)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牵涉到皇子,江山社稷该怎么办!”
(译出大意给 2 分;关键词:戒,告诫;即,如果;一,一旦;及,涉及、牵涉;如……何,固定结
构,怎么办。酌情给分。)
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略。皇太子
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
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
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
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
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
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
离其左右。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
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
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
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
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
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
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
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
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
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
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
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
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万
历十一年(1582)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14. A(不是“完全忘了”而是“无暇顾及”,是否与友人一起看云,也不确定。)
15. (1)“访者”是一个自然率性、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雅(隐逸)之士。(1 分)
自然率性:从出访时间看,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别样的率性;
格调高雅:从出访目的看,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论奇字”已算“无事忙”,非经世致用之务
而完全出于志趣,可见其格调高雅;3
充满意趣:从出访情形看,“访者”到来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
见其是充满意趣之人。(分析每点 1 分,共 3 分)
(2)侧面烘托:诗人通过“访者”来访的目的以及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
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2 分)
16.(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师不必贤于弟子 (3). 西当太白有鸟道 (4). 可以横绝峨眉
巅 (5)烽火连三月 (6) 家书抵万金
17.A【解析】联系上下文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应有主语,而 B、D 两项无主语,故排除;根据下文“放弃了
在英国桑德兰工厂投产下一代 X-Trail 的计划”“从英国政府的态度来看”可知,括号内的句子的描述对
象应该是“英国汽车产业投资”。故选 A
18.A【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赘余,“目的“与“旨在”重复,应删掉“目的”;
二是成分残缺,应在“亚洲供应商”后添加“的依赖”。据此排除 B、C 两项。D 项,“下降……依赖”搭
配不当,故排除。
19.D【解析】文中“在全球电动车竞赛当中,中国已经领先,但英国却失去动力”的引号的作用是引用,A、
B、C 三项引号的作用都是引用,D 项的引号表示特殊称谓。
20. ①老陈推断犯的逻辑错误是类比不当(机械类比)。②老陈仅根据检查时的若干表面症状与老黄的症状
相同,就推断自己也患了心脏病,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机械类比”是仅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表面的某些相同情况,推出另外某一情况也相同的逻辑错误。
这种逻辑错误的原因,在于把两对象间的某些表面相似之处,作为类比的依据进行推断,这样推出的结论
没有必然性。)
21. 人脸识别是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解析】 “下定义”的模式:被定义概念=种差+临近属概念,一般采用“……是……的……”陈述模式。
22.作文
评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注意写作要符合本题对写作背景、写作者身份和立场、写作内容、文体要求的限定。
2.参考立意:(1)精神的坚韧促成人的强大。
(2)任何一丝对美好的追求和期望总能让人拥有信念与力量。
(3)哪怕再微渺的希望也能在你的内心注入信念与力量。
(4)失去也总会让人得到些什么。压力与磨难总是在淬炼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