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四川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ID:419140

大小:60.7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年春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 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 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 100 分,共 300 分 第 I 卷 选择题(48 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个小题,共 48 分) 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 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 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所有犯罪行为 B.亲亲得相首匿的目的在于尊崇伦理 C.被告人亲属如果出庭作证将受处罚 D.这一原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 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受到传统民本思想影响 D.开始受到西方人文主义影响 3.张汤是汉武帝时实行严刑峻法的重要人物。司马迁评价“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将 其列入《史记·酷吏列传》。东汉初年的班固则评价“汤虽酷烈,及身蒙咎,其推贤扬善,固 宜其后”,将其独立列入《汉书·张汤传》。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东汉执政理念存在去法家化倾向 B.评价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 C.班固对张汤的评价比司马迁客观 D.东汉政治环境比西汉更加恶劣 4.一曲《沂蒙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山东临沂的绮丽锦绣。临沂有着灿烂的人文景观, 城内有“洗砚池”和“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东晋“书圣”不朽的作品。这位“书圣”是: A.欧阳洵 B.颜真卿 C.张旭 D.王羲之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上述变化从侧面反映了 A.宋代依然是贵族政治 B.社会阶层流动减弱 C.宰相权力日益加强 D.科举制度影 响日深 6.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 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 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中一个引 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首次觉醒 B.提倡个性解放和物质享受 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7.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提出了“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改革纲领。1899 年,他又在 《东籍月旦》中使用了“东方民族”“民族竞争”等新名词。上述行为意在 A.促成变法维新运动开展 B.唤起民族积极进取意识 C.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 D.激励国人探索救国道路 8.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 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据此可知 A.世俗理性的觉醒只存在于西方社会 B.社会环境差异造成中西方不同的理性观 C.民族危机延缓国人追求理性的步伐 D.儒家的思想意识扼杀了近代国人的理性 9.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 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说明伏尔泰 A.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 B.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C.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 D.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 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 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11.章士钊在《评新文化运动》中说:“文化运动,所以化扬民族之特性,一民族之特性, 在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是谓文化,然则所谓新文化,应不应该脱离吾国民族数千年固有 之特性?欧洲文化,亦自有其历史上之特性,中国人能否一概搬运过来?有无力量运用之于 中国?”这表明,章士钊 A.主张用民主科学精神唤醒国人 B.顽固坚持“中体西用”的旧观念 C.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D.赞同“旧瓶装新酒”式思想革新 12.18 世纪的德意志地区杂志蓬勃发展。这些杂志在 18 世纪前期,刊载内容主要以报道皇室 成员的生活为主;到了 18 世纪后半期,这些刊物的热点话题基本上转向了经济、文化以及社 会解放等方面。材料反映了 A.统一促使了热点话题的转移 B.皇室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D.工业化加速了媒体刊物发展 第 II 卷 非选择题(52 分) 13.(25 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内涵“近代性”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的政治哲学论著《明夷待访录》以鲜明的态度宣布告别秦汉以下的君主 专制,又隐约暗示走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趋势。其或鲜明或朦胧地昭示的路向是,从农本型自 然经济迈向工商发达的商品经济,政治上从“君治”通往“民治”。黄氏拥有的学术资源基本 上是中国本土的——因袭并变通先秦以降的民本思想,直承中明以来党社议政之风及市民文 化的精髓,显现了中国本土文化自生的“近代性”趋势。 材料二 由于明清之际历史条件的限制,《明夷待访录》之类论著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 长期遭到禁毁,黄氏之书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 书》,都表明具有早期“近代性”的思想在近代前夜的中国深受压抑,难以流播发扬。清末维 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在向国人宣传“民权”“立宪”之理想时,曾在中国近代政治和文化运动中 所发挥的继往开来、汇通中西的枢纽作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冯天瑜《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夷待访录》“隐约暗示”的“近代性”思想,分析影响黄宗羲形成 这些思想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夜早期“近代性”思想“难以流播发扬”的历史 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维新人士和革命斗士”借助《明夷待访录》 思想,宣传“民权”“立宪”的不同之处和共同目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由于存在不同的文化构成因素,所以必然形成西方文化内部的矛盾冲突,主要表 现为:教权与人文思想的冲突;基督教与科学思想的冲突;理性中心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冲突; 个人自由与社会统一秩序的冲突;民族独立与一体化经济共同体的冲突等。这些内部冲突的 存在,并非完全是不利因素,西方历史上,这些文化的内在冲突,对社会发展曾经起了推动 作用。 一一据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西方文化的内部冲突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从材料中选取两种冲突,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雄新路径,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 充满了“贤人作风”。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不论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 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 与人生论;其所研究的对象也大都以人事为范围;其关于自然认识, 显得分量不大;其关于宇宙观问题的理解,也在形式上仍遵循着西周的传统。 其“智者气象” 在战国中叶才发达起来。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 由于摆脱了对神灵崇拜的束縛,希腊的先贤们开始了对世界本原、自然存在等问题 的探讨,长足的自然探求结果给希腊留下了大量的知识源泉。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手工经 济、工商业的发达,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对于此时的“爱智者”来说,变幻 莫测的天体自然已经不能像城邦社会本身那样让他们感到惊异。自然的探索已经积聚了足够 的知识,他们的认识兴趣转向了人类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成、囯家的产生和 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等,成为智者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共同关注的主题。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贤人作风”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与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相比古希腊先贤思想的特色。 2020 年春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D 6.B 7.B 8.B 9.A 10.D 11.C 12.C 13.(1)思想:发展工商业;民治。 因素:传统民本思想;党社议政之风;市民文化的精髓。 (2)历史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实行重农抑商、海禁政策;思想控制。 (3)不同之处:维新人士:保留君主、君主立宪制;革命斗士:推翻君主、民主共和制。 共同目的:救亡图存(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14.评分标准: 一等(12-10 分):论题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二等(9-7 分):论题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 述比较清楚。 三等(6-4 分):论题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 述基本清楚。 四等(3-0 分):能够写出某一论题或未能写明论题,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 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 15.(1)表现:关心社会政治,重视道德伦理(或宣扬“仁”“德治”“兼爱”“尚贤”)。 原因:维新传统的影响;礼崩乐坏,挽救社会危机需求的推动。 (2)特色:开始对世界本原的探索;重视研究自然;智者气象在前,贤人之风在后。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