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春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共 150 分,共 10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
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
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距今两千多年前,中国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首倡“朴素”观。“朴”是没有雕琢的木,
“素”是没有染色的丝。老子用它们代表事物原本的状态,即自然的状态。老子从哲学的高
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极致,也是人精神所应追求的极致,“见素
抱朴”是“道法自然”的美学表达。朴素观首创于道家学派,亦为儒墨等学派采用并融入自
身学说。在现实生活层面,朴素观与主要由墨家与儒家创立的节俭观结合,成为中华民族共
同奉行的道德观、审美观。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由道家创立的朴素观,在精神上发展出一种以自然为本位的崇真尚善
臻美的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本色观,崇尚天然,
崇尚纯真,以本色为真,以本色为美,如《论语》引《诗经》中所描绘的那位姑娘“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二是恬淡观,不慕繁华,不贪名利,以清廉为贵,以平淡为美;
三是清新观,不繁复,不艳丽,清雅,简洁,充满生气,如苏轼所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
清新”;四是精诚观,《庄子》中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诚”为真,为信,以诚为尊,
以信为美。此外,朴素观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内容轻形式等观念。就中国传统美学来说,
朴素是最高的美。这种美灵动而无限,既是美之极致,又是美之根源。其实,视朴素为美不
独中华民族为然,世界各民族也大都如此。法国雕塑家罗丹崇奉自然,他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就是“自然总是美的”。他还说:“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罗丹这里说的“自
然”“真实”,均可以理解成“朴素”。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工业社会追求财富、追求享受的价值导向所排挤,奢华成为人
们竞相追捧的“香饽饽”,奢华生活也成为个人炫耀的资本,进而腐蚀人心,催生腐败,引发
严重社会问题。以大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奢华生活方式可以说是工业文明发展之
“殇”。基于工业文明掠夺资源造成环境严重破坏的现实,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态
共生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提出来了;与之相应,
一种新的审美观念——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更受推崇了。
从人类利益出发,我们所希望的生态不是与人类利益相敌对的生态,而是有利于人类生
存与发展的生态。然而,生态自有其规律,完全不会迎合人类。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
身的努力,调节人与生态的矛盾,尽量实现文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
美观就建构在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作为一种审美精神,它又反过来促进这一宏伟历史使
命的实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朴素观的提出始于距今两千多年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他用“朴”“素”代表事物
原本的状态提出了这一观念。
B. 中国农业社会倡导的朴素观,在道德层面发展出一种崇尚天然、纯真、清廉、平淡、清雅、
简洁和诚信的美学观点。
C.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说,朴素美是最高的美,其他民族也大都崇尚这种美,如法国雕
塑家罗丹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D. 进入工业社会,朴素观被追求享乐主义的价值导向所排挤,人们崇尚奢华,奢华生活会腐
蚀人心,催生腐败,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朴”和“素”分别指原始状态的木和丝。老子提出朴素观,因为他认为自然才是事物的
极致,也是人的精神所追求的极致。
B. 老子从哲学的高度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见素抱朴”进行美学表达。这种观点
逐渐被融入到儒墨等学派的学说中。
C. 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自然是美的,这种美就该宣示一种真实的美。艺术家们所说的“自然”
和“真实”就是道家所提出的“朴素”。
D.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应构建在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这一宏伟的历史使命中并促进这一使命的实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现实生活层面,道家学派首创的朴素观与儒墨学派创立的节约观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
共同奉行的道德观与审美观。
B. 朴素观作为一种哲学观、道德观、美学观,不仅崇真尚善臻美,还导出重实质轻修饰、重
内容轻形式等观念。
C. 朴素观中“不慕繁华,不贪名利”的思想,到工业社会受到了错误思潮的冲击,从而导致
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
D. 工业文明发展之“殇”逐渐催生了文明与生态共生,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及
生态文明时代的朴素审美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 6 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
一。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共同起草制定《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其中提到,到 2030 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 38%以下,初中生近
视率下降到 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 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
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 3 年下降
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次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前的规定相比,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厘清了相关部
门、学校、卫生机构的职责,引导我们更加关注孩子眼睛和体质的导向非常正确。”赣东北某
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华告诉记者,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设立达标数据,还
须考虑这个目标可行性,如果超出可实现的范围,很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
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
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
科学精神。”
(摘自《光明日报》2018 年 8 月 23 日)
材料二:
医学研究发现: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双眼内转看清字体)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现象同称为近反射,而且是同步产生。如近距离读写时,
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变厚,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长此以往,这种高强
度的调节状态将造成人眼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将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睫状
肌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就形成了近视。
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多数学生往往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混合的近视,所以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我们会
发现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解除调节紧张和集合现象是防治近视的关键。
(摘自《中华康网》2015 年 9 月 3 日)
材料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岳丽菁表示,青少年如今在做的治疗,比如贴耳朵、针
灸、OK 镜、滴眼药水等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睛疲劳而已,并不能起到治愈的作
用。也有些家长觉得: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
其实是个大误区!做了近视手术之后视力恢复正常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不是近视眼了,也
不能就此对眼睛“不管不顾”,如果继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一样有可能重新近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斜弱视专科主任医师康瑛建议:一、给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因为
小孩和成年人不同,正常视力达不到 1.0,因为在发育阶段会有生理性远视,如果能对孩子眼
睛做屈光筛查,可根据屈光发展状态及早预防。二、减少近距离用眼。建议眼与书本(电子
产品)能保持 33 厘米左右的距离,减少呆在室内的时间,使得眼睛能够远近交替使用,以预
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三、严格控制用眼时间,教会孩子合理用眼,避免过多地使用手机、ipad
等电子产品,因其容易造成屈光不正等问题。一般用眼 30-40 分钟后要有 10 分钟的休息,可
通过远眺或闭眼等动作来放松眼睛,多看绿色植物或做眼保健操。四、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
动,据最新研究发现,孩子每天户外活动 3 小时以上,近视概率大大降低。
(摘自《羊城晚报》2018 年 9 月 8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连续 3 年下降的地
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B. 《方案》虽然厘清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设立达标数据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一旦超出
可实现范围,就容易导致数据造假。
C. 多数近视患者摘掉眼镜时,他们的眼球是向外鼓的,因为其大多是屈率性近视和轴性近视
混合的近视。D. 岳丽菁认为,像贴耳朵、针灸、OK 镜、滴眼药水等治疗方法,只能减缓近视加深,舒缓眼
睛疲劳,并不能真正“治好”近视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眼科专家周行涛认为,只要考虑近视成因的学术因素,并以此来设立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
和目标,就会更符合科学精神。
B. 学生在近距离读写时,人眼同时会出现调节紧张、集合现象和瞳孔缩小现象,这三种是同
步产生的,但是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
C. 目前近视手术已经比较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但是依然要避免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以免复发。
D. 康瑛认为,小孩的正常视力一般在 1.0 以下,给孩子做屈光筛查及早预防,同时教会孩子
合理用眼,能够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6.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方法。(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到梨花屯去 何士光
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
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
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
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
又白又亮……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
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
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
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
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一一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
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
成!责任归我负!”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
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
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一一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
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
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
肩膀最硬……”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
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
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
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
再说一句话。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1979 年 5 月(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包队”“定产到组”等词语,以及关于“安徽”的报道,都指向改革初期的现实,
在今天又使小说具有记录历史的意味。
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
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C.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两个下乡干部逐步消除因挖沟曾产生的隔阂,后半部分转而描写
赶车老人讲述填沟等往事,进一步深化了时代主题。
D.小说多次写到路,“拐弯”“爬坡”“重新展现”“越来越平坦”等,既是写实,又使最后一段自然地传达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愿景。
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 分)
9.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任昉,字彦升,乐安也。父遥,齐中散大夫。遥兄遐,字景远,少敦学业,家行甚谨,
位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中,遐以罪将徙荒裔,遥怀名请诉,言泪交下,齐武帝闻
而哀之,竟得免。
昉年十二,从叔晷有知人之量,见而称其小名曰:“阿堆,吾家千里驹也。”昉孝友纯至,
每侍亲疾,衣不解带,言与泪并,汤药饮食必先经口。初为奉朝请,举兖州秀才,拜太学博
士。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复引为主簿。俭每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
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于是令昉作一文,及见,
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
定吾文!”其见知如此。
昉以父丧去官,泣血三年,杖而后起。齐武帝谓昉伯遐曰:“闻昉哀瘠过礼,使人忧之,
非直亡卿之宝,亦时才可惜。宜深相全譬。”遐使进饮食,当时勉励,回即呕出。昉父遥本性
重槟榔,以为常饵,临终尝求之,剖百许口,不得好者,昉亦所嗜好,深以为恨,遂终身不
尝槟榔。遭继母忧,昉先以毁瘠,每一恸绝,良久乃苏。因庐于墓侧,以终丧礼。哭泣之地,
草为不生。昉素强壮,腰带甚充,服阕后不复可识。
奉世叔父母不异严亲,事兄嫂恭谨。外氏贫阙,恒营奉供养。禄奉所收,四方饷遗,皆
班之亲戚,即日便尽。性通脱,不事仪形,喜愠未尝形于色,车服亦不鲜明。
武帝践阼,历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
三千余人。时产子者不举,昉严其制,罪同杀人。孕者供其资费,济者千室。在郡所得公田
奉秩八百余石,昉五分督一,余者悉原,儿妾食麦而已。
出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人便
之。卒于官,唯有桃花米二十石,无以为敛。遗言不许以新安一物还都,杂木为棺,浣衣为
敛。阖境痛惜,百姓共立祠堂于城南,岁时祠之。
昉好交结,奖进士友,不附之者亦不称述,得其延誉者多见升擢,故衣冠贵游莫不多与
交好,坐上客恒有数十。时人慕之,号曰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以清洁著名,百姓年八十以上者,遣户曹掾访其寒温。尝欲营佛斋,调枫香二石,始入三斗,便出教长断。郡
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
曰:“与夺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南史·列传第四十九》有删改)
10.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B.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讼者 /就路决焉
C.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幅 /率然曳杖徒行 /邑郭人通辞 /讼者就路决焉
D. 出为新安太守 /在郡不事边 /幅率然曳杖 /徒行邑郭 /人通辞讼者就路决焉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
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
师。”。
B. “毁瘠”,亦作“毁胔”。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文中以此表现任昉性至孝。
C. “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
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功”有大功(五
个月)、小功(九个月)之别。
D. “践阼”,“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宾客相见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祭祀时,庙寝
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武帝践阼”,意即武帝即位,登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任昉秉性淳孝,敬事父母。文中通过三个事例予以描写:一是凡父亲生病,侍奉汤药饮食
必先经口;二是任昉因其父去世前没能吃到可口的槟榔,深感遗憾,自己便终生不再食用。
父死,泣血三年,杖而后起;三是为继母服丧期间,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
B. 任昉爱民勤政,为官清廉。任义兴太守,严明律法,助当地人口蕃息。提供钱财用度,受
到接济的人家有好几千。在新安任上卒,身后唯有桃花米二十石,连入殓的费用都没有。
C. 隋人王通在《中说·礼乐篇》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
不与也。”任昉在交游、奖掖后进方面存在着势交的局限性。
D. 任昉率性任己,又深受齐梁时代佛学影响,但于礼法却又能恪守谨严,可见尽管任昉会通
儒释道,但其思想体系中根深蒂固的仍是儒家思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乃出自作文,令昉点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知如
此。
(2)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吏人咸以百余年未之有也。昉曰:“与夺
自己,不欲贻之后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朝诗歌,完成 14~15 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
蓄而浓烈。“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
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B.“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
说的悲凉。整个诗写船上所见所感。
C.“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运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
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烘托了作者的迷茫心情。
D.本诗是抒情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
15.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从意象、主题、手法、章法等方面加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中国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是“戎马关山北,
___________,体现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是“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密在《陈情表》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乌鸦为喻,表达奉养祖母的希
望。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对货物进行分拣、搬运、质检、贴面单,然后出库,这都是王飞飞再_________不过的业
务了,因为他曾是物流仓库的一名出库打包员。如今,这些同原来完全一样的工作,
(______________)。替代他的,是他的机器人“同事”。而王飞飞也有了一个新身份——工业
机器人系统运维员。
每天上班后,王飞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机器人的状态。“要时刻关注这些工
业机器人,因为它们__________都有可能出现故障,我的工作就是要照看好它们,保证它们正
常运行。”言语间,王飞飞总会流露出对这些机器人“同事”的深厚感情。因为这些工业机器
人带给他的,不是身份的转变,也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提高收入。“以前和我一起分拣货物的
有 20 多个人,一天最多处理 6000 多个订单;但现在一个机械臂每小时就可以处理 700 至 800
单。工作轻松多了,收入也涨了不少。”王飞飞说。
这只是工业机器人在行业应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__________,已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铸造行业、物流行业等领域,并催生出许多新职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熟悉 检察 每时每刻 如火如荼
B. 熟习 检察 无时无刻 一日千里
C. 熟悉 检查 无时无刻 如火如荼
D. 熟习 检查 每时每刻 一日千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甚至再也不需要王飞飞亲自去做了 B. 却再也不需要王飞飞亲自去做了
C. 王飞飞却再也不需要亲自去做了 D. 但是王飞飞再也不需要亲自去做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不是身份的转变,而是在体力上的解放和在收入上的提高。
B. 既转变了身份,又解放了体力和提高了收入。
C. 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体力上的解放和收入上的提高。
D. 是身份的转变,也是体力和收入上的解放与提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在动物学上, ① ,诸如黑叶猴、眼镜猴、金丝猴等。事实上,对于一些普通民众而言, ② ,但他们对猴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并不乏猴的影像:生肖中有猴,游戏中有猴……考
察中国文化中的猴,更多的不是出现在庙堂之上, ③ 。正是依托其动物的本色,再借助
民间社会这一广阔的舞台,猴完成了一只文化灵物的精彩表演。
21.请将下面的译文改写成三个短句(5 分)
传统的现代派绘画——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抽象艺术是以
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1)
(2)
(3)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
请以“班级的主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透漏班级、师生姓名等信息。②运用描写手法,凸显人物个性。③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2020 年春期高二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B 2.C 3.D 4.A 5.D
6.(1)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2)依据医学研究,指导青少避免近距离用眼。(3)听取眼科医生的建议,做好屈光筛查,
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
7.B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
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9.第一问:两个乘客的沉默,是由于赶车老人的话使他们产生触动,并陷入沉思。第二问:①首尾
两度写到沉默,既是结构上的呼应,也强调了沉默之中含有深意;②小说在开头提示“回过头
来看一看”,结尾又说“不知为什么”,都指引读者去思考这个看似平淡的故事所包含着的深刻
意味。
10.A 11.C 12.A
13.(1)(王俭)于是拿出自己所作的文章,让任昉指点斧正,任昉于是修订了几个字。王俭
拍着几案感叹说:“后代有谁知道你修订了我的文章呢!”他像这样受到知遇。
(2)过去是替太守采摘的,任昉因为冒险多致人死亡,立即制止了此事,官吏们都认为百多
年没有过这样的举动。任昉说:“与其为自己夺取,不如将它留给后人。”
参考译文: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名任遥,为南朝刘中散大夫。任遥的兄长任遐,字景
远,自幼勤于学业,家教严谨,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禄大夫。永明年间,任遐因获罪将被
流放到荒远的地方,任遥拿着名片去 求情申诉,边说边流泪,齐武帝听后很同情,最终任遐
被赦免。
在任昉十二岁时,任昉的堂叔任晷有识别人才的能力,他喊着任昉的小名说:“阿堆,
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驹啊。”任昉非常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每当父母生病,他总是侍候在他们
的身边,衣服从不解带,说话时难过地流下眼泪,汤药、饭食必先亲自尝一尝。起初任昉为
奉朝时,被推举为兖州秀才,授为太学博士。永明初年,卫将军王俭兼任丹阳县令,又引荐
任昉为主簿。王俭每读到任昉的文章,必再三阅读,认为当时没有人能与之相媲美,说:“自
傅季友以来,这样的好文章才又始见于任昉。如果孔门收录,则任昉已经过到了入室升堂的
地步了。”于是,王俭让任昉写篇文章,看后,说:“正中我意。”王俭拿出自己写的文章,让任昉修改,任昉改定了几个字。王俭拍着桌子感叹说:“后又有谁知道我的文章是由你改
定的呢!”任昉竟然被王俭如此赏识。
任昉因居父丧离职,三年服丧期间,非常悲痛,以至于用杖拄地才能起立。齐武帝对任
昉的伯父任遐说:“听说任昉因哀痛导致身体瘦弱,超过了丧礼所要求的,使人为他担心,
照此下去,失去的并非只是你的好侄子,也是当今文坛的损失啊。你应该好好劝导他一番。”
任遐劝任昉稍进饮食,任昉当时尽力咽下,等到叔父回去,又即刻呕出。任昉的父亲任遥平
素喜欢兄槟榔,把它作为常吃的食物,临终的时候曾要求吃槟榔,剖开上百个,竟没有一个
合口的,任昉感到非常难过,自己虽也喜欢吃,但终生不再食槟榔。后为继母服丧期间,由
于先前身体已经很虚弱,任昉每一次恸哭,都会昏厥过去,过好长时间才会苏醒,因而在墓
边搭了间简陋的茅屋以尽丧礼。凡任昉哭过的地方,草木不生。任昉本来很强壮,腰带充实,
服丧三年丧期后,虚弱得好像变了一个人,几乎让人认不出来了。
侍奉叔父母与自己的亲身父母没有区别,侍奉兄嫂态度恭谨。外祖父母家贫困缺衣少食,
常常奉养供给食物。所收禄奉,各处的馈赠,都分给亲戚,当日便分完。性情通达脱俗,不
拘易容形貌,喜怒不形于色,车舆礼服也不鲜艳明丽。
武帝登基,历任给事黄门侍郎,吏部郎。出京任职义兴太守。荒年时节百姓离散,用自
己的俸禄买来大米、小豆做成粥,救活三千余人。当时百姓生了子女却不能抚养,任昉严格
制度,生子不养与杀人同罪。提供怀孕的妇女钱财,救济了千多户人家。在郡所得公田奉秩
八百余石,任昉监督只拿出其中的五分之一,其余的都援助了百姓,妻子儿女吃的只是小麦
罢了。
出任新安太守,在郡不修边幅,潇洒地扶杖出行,遇到郡县有人诉讼,在路边就审判处
理了。为政简练,属吏都认为他很有才干。在任上去世,只有二十石桃花米,连入殓都没有
钱物办理。遗言不许把新安郡的一件东西带回京城,用杂木作棺材,穿着洗过的衣服入殓。
整个新安郡为之痛惜不已,百姓一起在城南为他修建了一座祠堂,每年祭拜他。
任昉喜欢结交朋友,奖掖举荐奖进朋友,不依附他的人也不称赞呈述,得到他传播好名
声的人很多都被提拔,故名门世族没有不和他交 好的,座上客常常有几十人。时人称慕,称
他为任君,言如汉之三君也。在郡尤其以清廉著名,百姓年满八十以上者,委托户曹掾对他
嘘寒问暖。曾想营设佛斋,征调二石枫香,才入三斗,便出来叫人不再征集。郡有蜜岭及杨
梅,过去是替太守采摘的,任昉因为冒险多致人死亡,立即制止了此事,官吏们都认为百多
年没有过这样的举动。任昉说:“与其为自己夺取,不如将它留给后人。”
14.C15.①首联选取了“落叶”“鸿雁”“长江”等典型意象,点明季节,描绘了一幅凄凉寒冷的深
秋景象。②一个“寒”字,既点明了题目中的“早寒”,又渲染了秋天的寒意,还烘托了作者
内心的失意悲凉。③首联采用了起兴(或借景抒情)的手法,奠定了全诗悲凉迷茫的感情基
调,为后文的思乡与或出世或归隐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做了铺垫,结构上也与诗歌的最后
一句相呼应。
16.凭轩涕泗流 吞声踯躅不敢言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乌鸟私情 愿
乞终养
17.D 18.B 19.C
20.①猴有很多种类(猴有很多类别)②他们可能从未见过真正的猴③而是存在于民间
21.①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②它是由毕加索、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
来的。③它是以高度发达的审视技能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22.班级荣辱我的责任
同学们,七天的国庆长假已经结束了,我们又相聚校园,开始了紧张有序而又充实快乐的学
习生活。在这七天长假里,我们看到祖国热闹非凡,人们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举国上下都
在欢庆自己的节日。生活在繁荣昌盛的祖国,我们大家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内心油然而生对
祖国的热爱之情。
爱国,这是我们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怎样去爱。许多人以为,爱国就是要
为祖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爱国就是要出人头地做大事。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他包含了 56 个民族,几十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就是说祖
国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比如;湖北省是中国的个体,荆门市是湖北的个体,青山小学是荆
门的个体......这些个体都与祖国共呼吸、共生长。因此,我们爱祖国就应该从热爱身边的个体
开始。
班级是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个体了,它是我们在学校生活的小家庭。班级中的每一个老师,
每一位同学都是我们这个家庭中的成员,班级这个小家庭建设的好与坏,我们每一位同学都
有责任。因此,作为这个家庭中的成员,我们首先要对所在的班级有责任感。首先,我们要
爱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欺负弱小,不做不利于同学的事;其次,我们要爱老师,
在这个家庭中,老师就好比我们的家长,有时你们做错了事情,难免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你们一定要记住,老师永远是爱你们的;再者,我们要为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每
个同学都应该思考一下,我到底应该为班级做那些事?这些事是有利于班级呢?还是损坏了
班级荣誉?
其实,在坐的各位同学都很爱自己的班级,早上来了,主动扫地、摆桌椅、擦玻璃,主动参
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争光。当学校把流动红旗奖给你们班级时,这些曾经为班级付出
过的同学会感动无比的自豪,因为你们对班级的爱已经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你们做到了爱班
级,再上升一步就总是做到了爱祖国!而有些同学呢,不但不为班级服务,还做损坏班级荣
誉的事:乱丢垃圾、上课不守纪律、打架骂人.....如果你是这一类同学中的一个,那么你就该
反思一下:我的这种行为会受到别人的欢迎?它给班级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因素呢?如果人人
都像我,这个班级还会和谐吗?我相信,这些同学通过反思会明白一个道理:班级荣辱,我
的责任!
同学们!爱祖国就是要从爱班级开始。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班级开始,共同
营造良好的班风,共创和谐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