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解析版)(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解析版)(1)

ID:419594

大小:457.73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24 页) 考向一 翻译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命题规律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 2—3 个小题,6—10 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选择题是选 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 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 1【2018 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 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 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 以比部员外郎出遂州。沪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民图像于庐, 而奉之如神,名曰“范仲淹”。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 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 株连者。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 猛相济,圣人之训。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由是一切以宽处之。中旨鞫享泽村民谋 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明 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以不应为杖之,足 矣。”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 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 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卒,年七 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 安不受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第 2 页(共 24 页)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 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 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 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 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答案】 10.D 11.C 12.D 13.(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 以叛逆定靠,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是可排除 B 和 C。“永昭陵建”的意思是“永昭陵修建”,这是一句话,应该断句,所以排除 A 项。由 此得出答案是 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正确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采用的是文言文阅读常规题型。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 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 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第 3 页(共 24 页) 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本题可根据句 意断句。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延续了近年高考命题风格,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 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 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 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 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此题所选词语是课内 及生活中常见的词语,并且选项只要求选出一个错项,难度不大。 12.【精准分析】此题综合考查筛选并整合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 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者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四句话,对文本所写人物作四 方面的分析概括。因为只设计了一个错项,所以难度并不大。A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范纯礼所说的“陵 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一语,据此可知该项 表述正确。B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 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听其家趣买以 赎,命释其株连者”,同时要注意前文的“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一语,对照可知此项表述正确。C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至“以不应为杖之,足矣”部分,对照可知此项表 述正确。D 项内容涉及文本中“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一句,由此句可知该项表 述错误:是王诜设宴款待辽使,并不是纯礼宴请辽使。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这类题 目的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 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 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 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 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地 点”,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第 4 页(共 24 页)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 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 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 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 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 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如此题中,文言实词“务”就是个多义词,应译为“致 力”;而“村野”应译为“粗鄙”,切不要只照字面将其翻译为“乡村野外”。 【2019 高考展望】近年高考对文言实词题目的考查从未间断,甚至有日渐重视的趋势。如加大翻译的分数, 增加选择题对文言句意的理解。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不可放松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并加强对 文言文的训练。 14.【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实词和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是辨析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A 项,“日”:作名词,每天的日常事情;B 项,“胜”:作副词, 完,全都。D 项,“其”,作代词,那。C 项,“之”: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以不译;助 词,表停顿,不译。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是关注词性差异。二是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 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 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是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 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 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是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 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 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15.【精准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的采分点再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第 5 页(共 24 页) 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调换、删除。注意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语气,修辞 手法 等,把握语境进行推断。D 项,应为“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试题点评】该题要求考生给议论类文言文段找中心句,并给每段拟个小标题。跟以往简单地从文言文中 筛选整合信息不同。命题不再只是要求考生读懂浅易的文言文,而是对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参考译文】 (1)积少成多之道:一月一记不如一日一记,一季一记不如一月一记,一年一记不如一季一记。人 之情往往不在意小事,大事到来的时候奋起振作。于是常常干不过那些专事小事的人们。为什么?因为小 事情经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大,所以日积月累效果很大;大事情不常发生,其每天发生的概率很低, 所以累计的效果并不大。所以善于从每天的日常事务做起的人可以称王,善于每季统计工作成效的人可以 称霸,只会亡羊补牢的人很危险,荒淫无度不务正业的人必然灭亡。所以王者注重每天每日的事情,霸者 注重每个季书发生的事情,勉强维持的邦国往往是危殆之后才想到难受。而亡国之君直到灭亡的那一天才 知道国破家亡,死到临头才知道自己要掉脑袋。亡国之祸往往是悔不胜悔。霸者之显赫可以以时记载;王 者之功名,每天都记也记不完。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与之相反一-能积微者则速成。《诗经 大雅 蒸民》上说: “懿德就像鸿毛,人们却举不动它。”说的就是这的道理。 (2)假使治乱存亡如同高山与深溪,如同白垩与黑漆,则用不着智慧了,虽愚蠢也可以了,而治乱 存亡则不然,似乎可知,似乎不可知;似乎可见,似乎不可见。所以智士贤者共同积心处虑来求得,尚且 有管叔、蔡叔之事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所以治乱存亡,其开始时如秋毫,察其秋毫,则大事就不会有过 错了。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 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 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从此以后, 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 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 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孔子能从细小的事情上看到结果, 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2.讲基础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文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 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高考文言文翻译务必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 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 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的时候,按照原文的大意翻译。文言文翻译总的要求是 “信”“达”“雅”。“信”即忠实原文,准确不走样。“达”即自然通达,流畅不滞涩;“雅”即文笔第 6 页(共 24 页) 优美,高雅不粗俗。 3.讲典例 【例 1】【2019 届河南南阳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 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 “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既葬,庐墓六年。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 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 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 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 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服”,信服;“其”,代词,他的;“教”,教诲;“化”,被教化; “之”,代词,他;“耻”,意动,以……为耻。(2)“高”,称赞;“其”,代词,他的;“行”,品行; “谊”,情谊;“延”,请;“致”,致还、回来;“明”,阐明;“正”,合乎正道的。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 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 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 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 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曹端,字正夫,河南渑池人。明朝永乐六年考中举人。他五岁看到《何图》《洛书》两书,就画在地 上问他父亲。等到长大,专心于研究儒家性理之学(大道理)。他在学习时,努力从自身做起,而且把所 学的道理静存于心作为最主要的。(他)读宋代儒学著作《太极图》《通书》《西铭》,感慨道:“大道理就 在这里面了。”于是专心致志地研究,座位下踏脚的地方,两块砖都磨穿了。(他)对待父母极孝顺,父 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信中说道:“佛教把空作为要义,这不是 人类社会规律的要义;道教把虚作为理论,这不是依从人的本性的理论。”他父亲愉快地接受了他所说的 道理。后来父母接连亡故,(他)各种有滋味的东西都不吃,安葬了父母以后,筑庐冢守墓六年。曹端刚 开始读谢应芳的《辨惑编》时,非常相信其中所讲的道理,所有关于佛教的、巫术的、阴阳风水、时日吉 凶的理论都除去不用。他写信给县令,毁掉滥设的祠堂百余座,给百姓修土地庙,建谷坛,让他们祈报年 成。遇到荒年,鼓励(富户)救济灾民,救活了许多人。做霍州学正时,研究整理儒学,学生们都心悦诚 服地听从他的教诲,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知府郭晟向他请教处理政事的方第 7 页(共 24 页) 法,曹端说:“也许是公和廉吧,做到公平公正那么百姓就不敢不敬了,做到廉洁那么百姓就不敢欺瞒 了。”郭晟拜谢欣然接受。曹端遇父母的丧事回故里,渑池、霍州的众多学生到曹端守墓的地方来听从他 教诲。服丧期满,改任蒲州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 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 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 项,“王梁当野王县令,世祖认为王梁有功劳,其后被世祖封为关内侯”错误。 结合“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分析可知,“赐爵关内侯”在“拜野王令”之前。 故选 B。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 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 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 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 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 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本是郡吏出身,渔阳太守彭宠让王梁代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 率领军队向南追及世祖到广阿,官拜偏将军。攻破邯郸后,王梁被赏赐爵位为关内侯。跟随世祖平定黄河 以北,拜为野王县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向南抗拒洛阳,向北镇守天井关,使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认为是 王梁的功劳。等到世祖当了皇帝,擢升王梁担任大司空,加封武强侯。 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人一起进攻檀乡,皇帝有诏书规定军事全部归大司马管理,然而王梁(违 背诏书)就征发野王县的军队,皇帝认为他不奉命诏书,令他在所在野王县中停止行动,但是王梁又以时 机有利擅自发动进攻。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生气,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到达军中要把 王梁斩首。宗广不忍心,就把王梁打入木笼囚车带回了洛阳。到达洛阳后,皇帝赦免了王梁。一个多月后, 他被任命为中郎将,代理执金吾负责保卫京城。其后向北镇守箕关,攻击赤眉别校,使之投降。三年春, 转战攻击五校,追击到信都、赵国,击败了他们,全部平定了聚众起事的队伍。冬,皇帝派遣使者持节拜 王梁为前将军。四年春,进攻肥城、文阳,占领了两地。推进跟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两地之间攻击佼 缰、功茂,占领大梁和啮桑,同时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一起进攻,一年多这些地方全被平定 了。五年,王梁跟从世祖刘秀亲征,在救桃城,破庞萌等战斗中,王梁战斗尤其有力。刘秀拜王梁为山阳第 8 页(共 24 页) 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者,将兵一如过去。 在担任山阳太守几个月之后,王梁被征召入京,取代欧阳歙担任河南尹。王梁开渠引穀水注入洛阳城 下,向东泻入巩川,等到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弹劾奏明,王梁惭惧,上书请求退职。刘秀下诏书说: “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他为贤,所以将他擢升到京师。他建议开渠,是为人兴利,众力已过,而功 不成。百姓埋怨诽谤,言谈者喧哗吵嚷。虽蒙皇帝宽宥,他本人还是执意谦退,‘君子成人之美’,特以 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建武十四年,卒于官,其子王禹继承爵位。 王禹去世,其子王坚石继承爵位。王坚石因父亲王禹及弟弟王平参与了楚王(刘)英谋反案而被追究连累 (连坐)定罪,被斩于市,封国被废除。 【例 2】【2019 届山东德州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 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 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 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 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 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 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 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 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 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 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 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 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 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 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 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B.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D.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第 9 页(共 24 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 以下的最高爵号。 B.崩,指帝王的离世。古代“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这反 映了古代社会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 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D.世家,即世世代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古代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司马迁撰写《史记》 时用“世家”来记述王侯诸国及大臣之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 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自己面向北回到臣子的位置上,谦恭谨慎,不再接 受其他臣子的朝拜了。 C.虽然天下安定了,但是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没有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 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 D.周公去世后,成王并没有按照周公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把他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自己 并不敢把周公当做臣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答案】10.C11.D12.C 13.(1)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 (2)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 子的能不谨慎吗?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 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我”“发”“士”“公”“天下之贤 人”“子”“鲁”“人”,虚词“以”“之”,“一沐三捉发”和“一饭三吐哺”结构相同,在“一饭三吐 哺”前后断开,排除 BD 两项。“子”为代词,意思是“你”,作“之鲁”的主语,意思是“你到鲁国”, 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 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了鲁国,千万不要因为 有国土而骄慢于人。”句子可以断开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第 10 页(共 24 页)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 项,“周公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得以便利,很高兴”说法错误,根 据文章,“百姓说”是因为周公“作《立政》,以便百姓”。故选 C。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一句关键词:“遗泽”,恩荫;“官”,给……封官;“其”,代词,他 的;“推与”,推让。第二句关键词:“异时”,他日;“独”,只;“诒笑”,被笑话;“竟”,最后。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 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范正平字子夷,学问操行很高,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父亲范纯仁去世,下诏 特地增加恩荫,给他的子孙封官,正平推让给幼弟。绍圣年间,任开封尉,有向氏在他的坟地上建造慈云 寺。户部尚书蔡京国向氏是皇后的亲戚,谋求跟他们结交,上奏开拓四邻田舍。百姓有上诉的,正平前去 察看,认为所开拓的都是百姓产业,不能侵夺;百民又击鼓上诉,蔡京获罪罚金二十斤,因此对正平积下 怨恨。等到蔡京当政,就上言正平假托伪作父亲遗表。又说李之仪所记述的《纯仁行状》,胡乱地记载中 使蔡克明传达二圣虛位以待的旨意,于是把正平连同之仪、克明一同逮捕到御史府。正平将去时,他的弟 弟正思说:讨论《行状》时,兄正在经营墓穴之事,参与修改的,是正思,和兄长有什么关系呢?正平说: 当朝宰相的意思是针对我,况且我是兄长,我不去,兄弟都将不能逃脱,不如自己承担。于是进了监狱, 鞭打很厉害,都想屈招服罪。只有克明说:按照旧制,凡是传达圣上的话语,在皇上面前记在本子上,拿 出御印盖上,在内东门注册。让人从他的家中找来永州时传达圣上话语的本子上盖有御印,又验证内东门 的注册都相同。他遗表上的八件事,几个儿子因为是朝廷大事,为防备后患,不敢上奏,上缴给颍昌府加 印寄存在军资库。从颍昌取来,也符合实情。案件于是撤销。正平羁管在象州,之仪羁管在太平州。正平 家属死了十多人。正逢赦令,得以回到颍昌。唐君益任太守,上表将其居所标为忠直坊,取自所赐的“世第 11 页(共 24 页) 济忠直”碑额。正平告诉他说:这是朝廷所赐,刻在金石上,标在墓道上,对于范氏子孙借宠是可以的; 如果在通途大道上成为往来的景观,来轰动平凡鄙陋的人,是不可以的。君益说:这是官府的事情,与你 们家有何关系呢?正平说:先祖先父的功绩名望,是人所共知的。十户人家的小邑,一定有忠信之人,他 日不只是我们家被笑话,你也会受到责备。最后撤掉了。正平退位闲居时间长了,作诗更精,尤其擅长五 言诗,撰写《荀里退居编》。因年老去世。 4.讲方法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 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 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 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 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②句中: 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 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中的“以”。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 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 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古汉语以单音节词 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第三步,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 “调”就是调整句式。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调整的特殊句 式主要是指倒装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 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 汉语表达习惯。古汉语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 翻译时,要把这些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补”,就是增补。①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古汉语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 并能判断一个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补出;②补出省略了的语句,古人用笔简约,往往前面说过的 话,后面一般就不再重复,而在现代汉语,就要给出。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 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第 12 页(共 24 页) 宴)),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而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 敢占有”,才能明确。 5.讲易错 【2019 届甘肃、张掖二中高三上第一次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简,写以 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 史。仁宗即位, 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 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 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 见,帝谓曰:“八番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 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 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 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 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 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 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 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答案】13.(1)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员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 人们都认为他很英明。 (2)我本是农家子弟,安于俭省节约,追求安宁平静,希望让我的百姓改变这种风气。 【错答】(1)有的人确实糟了灾而官员隐瞒不报,有的人没受灾却上报有灾,秦起宗微服私访得到了实情, 人们认为有神灵帮助。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考生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来辨析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B 项,两个“以”都是目的连词,来,用来。A 项,“因以为名也”,“因”是介词,因 此;“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因”是介词,因为。C 项,“康之由,革弊兴利”,“之”,结构助词, 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 也”,“如”,像,就像;“若属皆且为所虏”,“若”是代词,你。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从近三年的试题来看,2015 年和 2016 年、2017 年都是考查虚词的用法,只不过考查的形式 有所不同,2018 年沿用 2015 年和 2017 年考查虚词的模式,即结合课内的句子来考查虚词的用法,这第 13 页(共 24 页) 其实应该说是降低了难度。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 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 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 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 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本题中, 比如“以”,在句中的位置一样,且后面都是跟动词,故“以”为连词,且都是目的连词,用法相同。 10.【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 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以 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试题点评】本题应是天津卷向全国卷靠拢的信号,天津前几年的高考题中没有这方面的考查,这是 2018 年的新变化,2019 年是否会延续 2018 年的考查形式,还很难说,比如江苏高考题,2017 年在文言文 阅读的第二题中也考查文学文化常识,但 2018 年又回归到之前的考查方向,即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理解。2018 年的天津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原本的人物形象特点的理解辨析题,2019 年应该也是在 这两者中挑选其一。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 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 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试题点评】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 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 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 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 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 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 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 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 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第 14 页(共 24 页) 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 要记牢。 例 2【2018 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 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 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 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 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 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 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 1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疏通需断句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找句中 重要标志,如对话标志,句式特点等,也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谓宾来加以断句。该句的大概意思是当世 的人看颜太初的官职不能撼动别人,文章又多爱指摘攻讦,那些有缺点毛病的人就很厌恶看他的言论, 即使得到了他的文章,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丢失的居多,作者只得到两卷颜太初的书。还可以根据标 志性词语“又”“虽”“故”等副词,在它们的前面断句。根据主语“有疵病者”断句,在它前面断 开。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 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 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 文意进行分析。 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第一句,考生首先要补充省略的主语“颜太初”,再抓住句中 的几个关键词语“诵”、“夸诳”、“蹈而行之”。翻译第二句,要注意“不显于时”“立于后世”均 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还要抓住几个关键词的意义,如“贱”、“夭”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时记住“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 贯”,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 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第 15 页(共 24 页) 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诵”、“夸诳”、“贱”、“夭”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 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天下已经很久不崇尚儒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 即能发现问题。A 项,“以母亲病重为由拒绝出仕”错,由原文“宣帝复辟熹为太傅属,固辞疾,郡县扶 舆上道”可知,李熹是以自己有病为借口推辞宣帝的征召。故选 A 项。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因”,介词,趁着; “其”,代词,这个;“隙会”,机会;“启闻”,奏报;“辄”,就;“便宜”,便利;“遂”,于是; “克”,胜利。(2)“寇”,侵犯;“唱”通“倡”,倡导;“之”,代词,他们;“谓”,认为;“为”,造 成;“竟”,最终;最后一个“之”,代词,代李熹的建议。 参考译文 李熹字季和,上党铜靼人。李熹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他广博地学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管宁因贤 良被征召,不去。他几次被征入三府,不去就任。宣帝又征召李熹为太傅属,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 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熹母亲病重,李熹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徒步回家,于是赶上母亲的丧事,议 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熹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熹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熹说:“过去先公征用你而 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熹回答说:“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 仕或退身。明公用法律来约束我,我害怕法律就来了。”景帝很器重他。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吏, 升任御史中丞。他居官正直,不畏强权,百官因慑于其威猛之政而风气肃然。他举荐的乐安人孙璞,也因 为有道德而显扬,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他迁任大司马,因公事被免官。 司马侑为宁北将军,镇守邺地,以李熹为军司。不久,李熹被任命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 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熹趁着这个机会,来不及奏报, 就见机行事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为功劳大免遭责罚,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汉朝的冯奉世、甘延寿。第 16 页(共 24 页) 他被授予冀州刺史,逐渐升迁至司隶校尉。等到魏帝向晋禅让时,李熹以司隶校尉的官职代理司徒的职务。 泰始初年,他被封为祁侯。 立皇太子后,任命李熹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太子之位长久空置,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 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设置,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熹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 谋划。因年老退位。当初,李熹任仆射时,凉州的敌人入侵边境,李熹倡导大义派兵讨伐他们。朝廷官员 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李熹的提议。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很 后悔。李熹自从做官,家中没有积蓄,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他死后, 被追赠为太保,谥号成。 【趁热打铁】【2019 届湖南雅礼中学高三月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罐,字用之。父羽奏补秘书省校书郎、监广积仓,知开封府仓曹参军。持法精审,明吏事。上元起 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罐年少辄诛索侵扰罐密以闻诏杖宦者遣之。瓘门人魏纲上疏诋天书, 流海岛,罐亦坐是停官。复监邓州税、鄂州茶,以大理寺丞知衡山县,就除转运使。刘铱时计口以税,虽 舟居皆不免,至是而雷、化、钦、廉、高州犹未除,罐为除之。减柳州无名役四百人。寻以罪降知洪州。 自主客郎中迁太常少卿,知广州。史沆性险诐,尝为瓘所劾免。会广州封送贡余椰子煎等饷京师,辄邀留 之,飞奏指以为珍货,诏遣内侍发验无有,沆坐不实废,罐亦降知鄂州。未逾年,复为陕西转运使,徙河 北。以给事中知开封府,政事严明,吏民惮之。侬智高寇广东、西,独广州城坚守不能下。于是论筑城功, 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知厂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给禁卒五千,听以便宜从事。属狄青已破贼, 召还,纠察在京刑狱。议者请开六塔河,塞商胡北流,宰相主其说,命罐按视,还奏以为不可塞。下溪州 蛮彭士羲叛,将发兵讨除。进龙图阁直学士、知荆南。罐以为“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 国家何所利?”因条上三策,以招徕为上,守御为下,功取为失。不报。后卒如罐议。徙澶州、滑州。又 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卒。 (《宋史·列传第六十二》,有删节) 【注】险诐(bi):邪恶不正,阴险诡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 之 B.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瑾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遣 之 C.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 遣之 D.上元起彩山/阙前张灯/与宦者护作/宦者挟气/视瓘年少/辄诛索侵扰/瓘密以闻/诏杖宦者 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 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第 17 页(共 24 页) B.“上元”,即元宵节,有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故又称灯节。现已成为中国、汉字文化圈地区以 及海外华人传统的重要年俗节日之一。 C.“奏”“疏”,和“章”“议”“表”“说”一样,均属古代常用文体,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 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 D.“补”“除”“迁”是古代官职授任或变动的术语。文中的“补”“除”与“授””拜”一样都 是任职授官,“迁”与“徙”一样都是调动职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瑾任职,蒙父推举。由于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他得以补任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 开封府仓曹参军等职。 B.魏瑾在任,为民着想。当时雷州、化州、钦州、廉州、高州沿用刘铱当时按人口收税的办法,即 使船民也难以幸免,魏瑾替他们废除了这一苛税。 C.魏瓘为官,精审守正。他曾揭发肆意妄为的宦官,后因株连停职;弹劾阴险诡诈的史沆,遭到报 复,被陷害诬告私自截留了上供的宝物。 D.魏瓘为政,敢于建言。在京刑狱担任纠察时,曾经对开凿六塔河以及镇压彭士羲叛乱的两个朝议 提出反对意见,朝廷都马上予以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五溪之险,师行鸟道,诸将贪功生事,于国家何所利? (2)又徙邓州,不行,请老,以吏部侍郎致仕。 【答案】10.D11.C12.D 13.(1)五溪地形险恶,官军在狭窄的山间鸟道行进(行进在只有鸟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 为贪功而滋牛事端,这些对国家有什么好处? (2)(魏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米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 身份)退休。 【1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第 18 页(共 24 页) 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C 项,对古代各种常用文 体的论说中,“是臣下向君王、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看法的文书”说法有误。“说”是古代议论说 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并不专用于臣下对君王或皇帝。故选 C 项。 参考译文: 魏罐,字用之。他的父亲魏羽奏请朝廷补任他为秘书省校书郎、监管广积仓,任开封府仓曹参军一职。 魏罐执法精确审慎,通晓吏员事务。时值上元节,需要在宫殿前搭起彩山,并张挂彩灯。魏罐与宦官负责 料理此事。由于宦官怀有私愤,并认为魏罐年幼可欺,于是到处索求财物,侵扰百姓。魏罐私下把这件事 禀告天子,天子下诏杖责(这个)宦官,并将他赶走。魏瓘的门客魏纲,因为上疏诋毁(被朝廷奉为祥瑞 的)天书,被流放到海岛,魏罐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停职处分。不久,他又恢复官职,任邓州税务、鄂州 茶务,以大理寺丞兼任衡山知县,即刻升任转运使之职。刘铱当时在当地实行按人口收税的方法,就连常 年居住在船舱里的百姓也要缴纳税收,此时雷、化、钦、廉、高等州仍然未废除此种政策,魏罐(到任后) 替百姓废除了此项弊政。又在柳州释放了被非法征集服役的百姓四百人。不久,他因过失被降官至洪州任 知州。他从主客郎中升官至太常少卿、广州知州之职。史沆性格阴险诡诈,他曾因魏罐的弹劾而免职。恰 逢广州拟将朝贡后剩余的椰子煎等物品封缄馈送京师,史沆于是请求留下这些物品,并立即上奏魏罐私自 扣留了上贡的奇珍异宝,皇帝下诏派宦官打开物品验看,结果没有(所说的珍宝),史沆因为所言不实被 罢官,魏罐也因此降官任鄂州知州。没过一年,他又被任命为陕西转运使,转任河北。(后来,他)以给 事中的职位担任开封府知府,治理政事严明,官吏和百姓都畏惧他。叛军侬智高攻打广东、广西时,唯独 广州城久攻不下。于是朝廷认为这是当初魏瓘筑城的功劳,将他升任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复任广州知 州,兼任广东经略安抚使,朝廷还派出禁兵五千人交给魏罐, 任凭他见机行事。大将狄青大败叛军,朝廷 将魏瓘召还,任命他纠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人提议开凿六塔河,并堵塞商胡河的北支流,宰相也 支持这一建议,朝廷派魏罐去视察,魏瓘视察完毕后上奏,认为北支流不能堵塞。下溪州的少数民族彭士 羲叛乱,朝廷打算发兵讨伐。魏罐于此时升任龙图阁直学士兼知荆南府。他认为,“五溪地形险恶,官军 在狭窄的山间乌道行进(行进在只有乌可以飞过的山道);将领们会因为贪功而滋生事端,这些对国家有 什么好处?”于是列出了三种对敌策略上奏,以招降敌人为上策,以防御敌人为下策,以主动攻打敌人为 失策。没有得到批复。后来朝廷最终所采取的计策,还是像魏罐所献之策那样。魏罐转任澶州、滑州。(魏 瓘)又将转到邓州任职,没去就任(未能成行),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以吏部侍郎之职(的身份)退休, 直到去世。 【例 2】【2019 届江西吉安高三上五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 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 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 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 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 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 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第 19 页(共 24 页) 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弓弩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 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 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 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 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 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 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B.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C.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 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D.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 /尽遣儿弟下都为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古人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 B.褐,是用葛等材料制作的粗布或粗布衣服,释褐指脱下粗布衣服,代指做官。 C.崩,古代称帝王死为“崩”,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引明辨时势,率家南迁。侯景叛乱时,朝士大多前往归附梁元帝,萧引认为梁元不是未来君主, 主张前往南边,于是率领家人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 B.萧引见微知著,处变不惊。欧阳纥统领父亲部众时,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进而加以规劝纠 正,到欧阳纥兴兵造反时,其他人惶恐不安,萧引毫不惊讶。 C.萧引治理有方,受到器重。萧引任库部侍郎时,仅一年就使器械充足;后来吏部侍郎一职空缺, 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 D.萧引不附权贵,受到陷害。萧引多次拒绝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的 请托,于是他们勾结起来陷害萧引,导致萧引被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 (2)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 【答案】10.D11.C12.A 第 20 页(共 24 页) 13.(1)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 (2)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本题中,C 项,“崩,……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错误,“崩”用以称帝王或王 后的死,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之死称“薨”。故选 C 项。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 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 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 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 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 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 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 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 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 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第 21 页(共 24 页) 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 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 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 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 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 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 部侍郎,掌管制造弓弩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 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 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 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 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 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 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 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 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 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趁热打铁】【2019 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三上 11 月模块诊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 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转尚书三公郎,累迁太子中庶子。历官多所驳正,有补于时。齐王冏建义,越 王伦收冏弟北海王实及前黄门郎弘农董祚弟艾,与冏俱起,皆将害之,纳上疏救焉,并见宥。后为中护军、 太子詹事,封晋昌公。以洛下将乱,乃避地东南。元帝作相,引为军谘祭酒。纳好奕棋,王隐谓之曰:“禹 惜寸阴,不闻数棋。”对曰:“我奕忘忧耳。”隐曰;“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 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裔成败,皆当闻见,何不记述而有裁成? 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皆行于世,便成没而 不朽。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此可兼济,何 必围棋然后忘忧也!”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耳。”乃言之于帝曰:“自古小国犹有史官, 况于大府,安可不置。”因举隐,帝以问记室参军钟雅,雅曰:“纳所举虽有史才,而今未能立也。”事 遂停。然史官之立,自纳始也。初,弟约与逖同母,偏相亲爱,纳与约异母,颇有不平,乃密以启帝,称: “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人谓纳与约异母,忌其宠贵,乃露其表以示约, 约憎纳如仇,朝廷因此弃纳。纳既闲居,但清谈、披阅文史而已。及约为逆,朝野叹纳有鉴裁焉。温峤以 纳州里父党,敬而拜之。峤既为时用,盛言纳有名理,除光禄大夫。卒于家。 9.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 灭/ B.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第 22 页(共 24 页) 灭/ C.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灭 / D.盖闻古人/遭逢则以功达其道/若其不遇/则以言/达其道/当晋未有书/而天下大乱/旧事荡 灭/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文中指王敦征召祖纳做从事郎中。 B.疏,有“分条陈述”的意思,是大臣向皇帝提意见或建议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范畴。如《谏 太宗十思疏》。 C.公,古代贵族封号,被封为“公”的贵族可以享受俸禄和管理封地,如文中晋昌公就可掌管晋吕 郡的军政等事务。 D.清谈是指在魏晋时期.士大夫等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反复辩论 的文化现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纳不顾个人安危,仗义执言。齐王司马冏竖起义旗,司马伦将其逮捕准备杀害时,祖纳不惧牵 连,上疏解救,齐王冏最终得到了赦免。 B.祖纳颇受赏识,能匡正时弊。祖纳曾任尚书三公郎、太子中庶子等职,被封晋昌公;在任职期间, 他能对不好的政事进行驳斥或纠正。 C.祖纳心有块垒,爱好下棋。祖纳心怀忧愁,他下棋以解脱,王隐觉得他有些消极,认为大丈夫应 有所作为,祖纳以能力不足予以推辞。 D.祖纳举贤荐能,推动职官设置。祖纳力陈史官设立的重要意义,并顺势举荐史才,他的建议虽然 未被采纳,但史官之立却从此开始。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无才,非志不立,故疾没世而无闻焉,所以自强不息也。 (2)约怀陵上之性,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 【答案】9.C10.C11.A 12.(1)我虽然没有才能,(但)不是正确的志向不确立,所以我担心自己(在)这个时代湮没而没 有人知道,这是我自强不息的原因。 (2)祖约怀有凌驾国君的心思,现在在国君身边担任要职,给予他权势,(这)将成为祸乱的根源。第 23 页(共 24 页) 【10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题中 C 项,“晋昌公就可掌管晋昌郡的军政等事务”说法错误,本文中“公”是贵族封号。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 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项,司马冏讨伐的是司马伦,司马伦抓捕了与司马冏共同起事的司马实和董艾, 因此祖纳从司马伦手中解救的是司马实和董艾。故选 A。 【参考译文】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 年)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 福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仝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番客杀人,又命郑辰前往,郑 辰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诏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 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 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皇上对方宾说:“他真是国家耳目之臣啊!”十六年(1418 年),他被破格提 升为山西接察使,调查惩治贪污者,没有丝毫宽恕。潞州盗贼兴起,有关官上报说有反叛,朝廷下令发兵 去讨伐。郑辰正因为有事回京师朝见,上奏说:“这是百姓苦于徭役而已,请不要发兵。”皇上认为他说 的对。他回去时则屏去骑马的侍从,亲自入山谷中进行安抚晓喻。盗贼都感动而泣,重做良民。礼部侍郎 蔚绶转运粮食给山海关驻军,郑辰統领山西百姓用车运粮,完成差役。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耗,蔚 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郑辰说:“山西百姓贫穷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会生变。不如先缓一下,让 他们自通有无。”他的意见被采纳,终于没有拖欠的。遺母丧归家时,军民都前往御史处乞请把他留下。 御史上报朝廷,郑辰守孝期满后回到旧任。宣德三年(1428 年),郑辰被召回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当初, 两京六部堂官出缺,皇上命令廷臣推荐可胜任的在外的方面之臣。蹇义等推荐了九个人。只有郑辰和邵圯、 傅启让三人,皇上素知他们的名字,马上真授予他们官职,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英宗即位后,分派大臣 考察天下地方官。郑辰前往四川、贵州、云南,全部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人。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丧期间第 24 页(共 24 页) 续娶,郑辰弹劾他有伤风化,周璟因此事被免职。正统二年(1437 年),他奉命赈济南畿、河南饥荒。当 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堤防。有人建议从大名开渠,引各河的水流入卫河,以利于灌溉运输。郑 辰说这样会劳民,不便利,此事就停止了。后他升任兵部左侍郎,与城侯李彬转运粮食到宣府、大同。镇 守都督谭广阻挠命令,郑辰弹劾他,事情得以办妥。八年,他患风疾,告病归家第二年去世。郑辰为人貢 义轻财。刚考中进士时,他把财产都让给了兄弟。在山西时,与同條杜佥事有言语冲突。杜去世后,郑辰 为他治丧,出资遣送他的妻儿回乡。 (想获取更多语文学习资料,可添加微信 1731621645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