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加入VIP免费下载

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ID:419600

大小:131.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8 个文言虚词小故事 1.而 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 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 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 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 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 转折。(6)连词,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译文:兵法,(是一门讲究)变幻莫测的学问,(并且)需要齐心协力。螃蟹有六 条腿和两个钳子,(但是)(它是)(一种)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藏身的动物,更 何况是兵法呢?所以冯宛贞说:“大家如果有抗敌的想法,看我的马头(就)可以 了。”宛贞,你的父亲就是一位英雄豪杰,但是(你)(就像)靛青,从兰草中提取 却比兰草的颜色更深。宛贞博学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读书人整天 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应她。不久,宛贞率领众少年穿戴好服装出来,果然大获全胜。 众人都赞叹:宛贞,(只是)小女子罢了:她的行为,却是巾帼豪杰啊。 2.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 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 (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 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 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 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 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 么样”、“怎么办”。 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 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 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 来 源 : 学 科 网 ] 3.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 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 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 王能谅之乎(8)? 解析:(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2)介词,相当于“于”, “在”。(3)(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5)句中语气 助词,表停顿。(6)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地”。(7)介词, 表比较,相当于“比”。(8)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 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 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 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 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 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 4.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 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 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 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 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 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 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译文:曾经听说陆放翁的节操气节,全都表现在《示儿》这首诗里,于是读了读 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深深地受到感动并佩服他, (陆放翁)(真是)忠诚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说;“这只是沽 名钓誉罢了。”大家向他询问道理,他无话可说,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说的话,恐 怕是炒作来抬高自己(的名气)吧。 5.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 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 (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 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么,真。(2) 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 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 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 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 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 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 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 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 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 了。 6.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 (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 (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3)副词, 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 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 译文:“活着的人姑且苟活着吧,死去的人就永远逝去了。”这难道只是石壕一 个地方的现象吗?中晚唐王朝全都这样啊。(国家治理得都)像这个样子(了),皇 帝仍然每天玩乐,而且把朝政委托给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将要灭亡,(是)一定的了。 再说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样清澈见底,在这样的世道上就没有入仕做官报效国家的道 路了。纵使他有“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拒绝”的勇气,(却)没有用武之 地,又有什么用呢? 7.若 [ 来 源 : 学 科 网 Z X X K ]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 (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 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 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 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 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 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 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 (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 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 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 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 了。 8.所 “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 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 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 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 教人向上者也。 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 (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 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 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译文:“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后 面。”蔺相如的这句话,值得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居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 样做,难道是别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凭此沽名钓誉 了。与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大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过访(朋友)的 事情的时候,前去拜访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 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榜样啊。 9.为 “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 (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 (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 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 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 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 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 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译文:“上天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 就灭亡了。”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说它,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 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 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 拒绝呢? [ 来 源 : 学 科 网 ] 10.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有伏焉(3),将士 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 焉(5),骄而轻敌若此,焉(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 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 解析:(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 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4)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5)语气助词, 不译。(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 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 相当于“之”,他们。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 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 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 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 来 源 : 学 科 网 Z X X K ] 11.也 “师道之不传也(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吾将劝勉督责以 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 解析:(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句末语气助词, 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语气。(5)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 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 能比得上啊!” 12.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 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 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 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 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 (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 之叹。 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 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 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 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 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 “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 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 “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译文:“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 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幅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 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 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 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 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抛弃精神的悠 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 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 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13.因 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 (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 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 (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 (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 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译文:根据才能授予官职,不依据出身高低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制度,这就 是曹操成就大业的原因。他常常趁敌人没有准备,突袭击败他们,例如乌巢火烧粮草。 这一次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就趁着有理的时机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一战 的大胜。这一战的胜利也是凭借许攸的帮助而取得的。后来曹操路过袁绍的坟墓,通 过守墓人来到坟前拜祭他。这气量难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为这些他得到大家的拥戴, 从而统一天下。因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怀气量,所以他能够成就非凡的事业。[ 来 源 : Z * x x * k . C o m ] 14.于 “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 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世人皆欲老于 (6)吾乡,此乃多人言于(7)我也,非吾杜撰耳。于(8)是吾等畅饮抒怀, 陶然醉于(9)是,不亦乐乎? 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 (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 比较,。(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6)介词,引进动作 行为的地点,在。(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向。(8)与“是”构成复 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9)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 译文:“黄雀缓缓地飞,美丽的翅膀参差翩然”,多么美好啊。然而对于我们来 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 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 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 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 吗? 15.与 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然今人与(2)古人孰智,庙堂与 (3)坊间之识,相去甚远。为国者,与(4)清廉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身 体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于彼百姓者,独何与(5)?吾 等与(6)君建言,又恐君自与(7)吾复算耳。 解析:(1)动词,赞许。(2)与“孰”组成文言固结构“与……孰……”,相 当于“跟……比较,哪一个……”。(3)连词,表并列,和,跟,同。(4)动词,结交,亲附。(5)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呢。(6)介词,表施动者发 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为”。(7)介词,和,跟,同。 译文:(一个人如果)在早上犯了过错到晚上就能改正,(那么)君子就会赞许 他,我也赞同。但是,现代人与古人谁更有智慧,(对此)朝廷与百姓的认识,相差 很大。治理国家的人,亲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远离奸邪而善于谄媚的小人,(凡 事)以身作则亲身实践,事业才会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却不能 到达本国百姓那里,(这)唯独是为什么呢?我们给您提建议,又害怕您跟我们算账 啊。 16.则 “此则(1)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 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 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 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 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赶至河边,则(7)已 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解析:(1)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表示条 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 “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 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 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 “原来已经”。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观啊”,(这句话)说出了岳阳楼的壮美,但是 岳阳楼名满天下,并非只凭借这个;如果这样,那么普天之下像岳阳楼的(建筑)多 了,为什么只有岳阳楼天下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赋,文章散布天下,岳阳楼 能名闻天下吗?当今的风气,与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认为这是值得羞耻的事情,遇到官 职高的就追随着阿谀奉承。范希文却不是这样,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调子。 (他的)朋友被贬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来不及。等到(他)知道了,急忙追赶到河 边,朋友已经在船上了,可见他性情的忠厚。 17.者 李白者(1),诗仙也。为当国者(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 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 数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 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解析:(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助词,附 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人” “的事”“的东西”“的想法”“的做法”。(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 助词作用,不译。(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样东西” “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 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 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 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18.之 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 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 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 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乎?” 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 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9)人称代 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 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 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 有什么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 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摘自:高中语文资料整理与收集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QQ:3063125390, 谢谢 新 书 推 荐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