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3(含答案)

ID:419691

大小:54.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 试卷 3 (时间:120 分钟 总分:120 分) 第二部分题号 第一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 (1~5 题 21 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 1 分,共 5 分)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 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 1 分,共 4 分) (1)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挑衅(   )行为。 (2)看着数学试卷,他不停地慨叹(   )着“真难啊”! (3)他极力抵抗着游戏的巨大________(yòu huò),翻开书包开始写作业。 (4)老师的一番话深深________(zhèn hàn)了张亮迷茫的心。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这件事终于使他大彻大悟,重返正途了。 B.他还很年轻,又缺乏经验,不懂得人情世故。 C.这起贪污案分布范围之广、团伙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D.老师突然走进教室,他肆无忌惮的大笑戛然而止。 4.下面文段中②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 分) ①一个民族应该有值得回顾的辉煌历史,②它会稳定和提升现在的现实生活。③人们通 过对先人所经历的艰苦磨炼和取得的辉煌成果的回忆,来升华和照亮现在的生活。④民族的 生活和个人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经验财富。⑤这种经验财富,如果得到巧妙的运2 用,就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相反,如果滥用或误用,就会导致空想、迷惑和失败。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校文学社准备举办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替社长拟写 一则邀请函。(5 分) 社长:周老师,我们打算邀请民俗作家张老师来校作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 老师:好啊,这对同学们了解民间文化很有帮助。什么时候? 社长:打算安排在下周三(2 月 22 日)下午 4 点,就在学校二楼阶梯教室。 老师:那天二楼阶梯教室有公开课,放一楼阶梯教室吧。你写一则邀请函吧。 社长:好的,我这就去写。 第二部分 (6~20 题 4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6~10 题。(16 分)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 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 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 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 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 同“背”,背诵。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 分) (1)患记问不若人 患:________________ (2)其所精诵 其:________________ (3)迨能倍诵乃止 止:________________ (4)乃终身不忘也 乃: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迨能/倍诵乃止   B.患/记问不若人 C.书/不可不成诵 D.思其义/所得多矣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2)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9.文中“下帷绝编”写的是司马光独自苦读。请再写出至少两个类似的成语形容读书 勤奋。(2 分)3 10.概括司马光成长的历程,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1~15 题。(13 分) 陪父亲看戏 苏正新 ①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我从城里回家乡的小镇,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 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要吃午饭了。 ②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 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是否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 ③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 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 看戏的事。 ④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 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 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提起马扎就要走。 ⑤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 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路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 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 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那佝偻的背影,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 ⑥那时,在农闲时节,镇上有时会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 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尤其是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情节 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上几句。因此,一 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 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糖球之类 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 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 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我都是由父亲背回家的。 ⑦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看年迈体衰的父亲,心中陡然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 ⑧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 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 着脸,不停地吧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那十分投入 忘情的样子,我在心里偷偷地直发笑。 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是城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 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我犹豫片刻,看看身旁陶醉于戏中的父亲,断然回绝了同学的邀 约,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 ⑩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 角色,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文章有删改)4 11.文章以“陪父亲看戏”为题,有什么好处?(3 分) 12.第①段中加着重号的成语“春寒料峭”有什么作用?(2 分) 13.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2 分) 14.作者说“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请说说“我”幸福的原因 有哪些。(2 分) 15.从全文来看,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 分) 三、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回答 16~17 题。(5 分) 16.《傅雷家书》是一本普通而又奇特的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 的爱。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哪两大问题?(2 分) 17.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8~22 题。(15 分) 家乡的渔鼓 李海流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 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 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乐器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5 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 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简板 的尺寸、质地各有不同,一般以竹木制作,长者约五十厘米,短者约二十五厘米。一面渔鼓、 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岔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 现在想来,或许是受“蓝采和持简板唱踏歌行乞于市”的影响,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 定做的工具。多年后,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样的情境:每当大门口有“渔鼓拍到主人家,六 畜兴旺人丁发”之类的渔鼓词唱起来,母亲总会接过艺人的大搪瓷缸到自家的泥缸里舀上半 碗粮食端到门口,唱渔鼓的人便会将随身背着的布袋打开,将粮食倒进去。有时遇上家人正 在吃饭,唱渔鼓的人便会递上一个大碗,让母亲给他盛上一碗热饭,夹一些菜卷在煎饼里。 接过饭菜,唱渔鼓的人收起渔鼓和简板,蹲在门口的大槐树下香甜地吃起来。吃完,有时还 会唱上一段《十三款》或《张果老逃婚》以示感谢,俚语民谣,声情并茂,唱完拱手而别, 再前往下一家。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 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 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 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 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 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 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 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 板、夺词,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 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 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 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 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水 浒》《西游》《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 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 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 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 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 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18.渔鼓的演奏方式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话回答。(2 分) 19.选文主要描写了哪几种渔鼓艺人的故事?(3 分)6 20.作者为什么对渔鼓有着“独特的感情”?(3 分) 21.如何理解文末画线句中“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的意思?(3 分) 22.简要分析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上,选文和课文《安塞腰鼓》有什么不同之处。(4 分) 第三部分 (23 题 50 分) 23.作文。(50 分) 联欢晚会荟萃各类艺术品种,云集各路名家新秀,调动一切技术手段,为观众奉献一场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视听盛宴。 请以“我最喜爱的节目”为题,写一篇作文,抒写你对某一个节目的喜爱之情。 要求: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认识深刻。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 1.(1)胡为乎中露 (2)悠悠我心 (3)气蒸云梦泽 (4)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1)tiǎo xìn (2)kǎi tàn (3)诱惑 (4)震撼 3.C(解析:C 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 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1)去掉“现在的”或“现实”。(2) 将“升华”和“照亮”调换位置。 5.邀请函 尊敬的张老师: 您好!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民间文化的了解,更好地感受民俗风情,我校文学社想邀请您于 2 月 22 日(下周三)下午 4 点在校一楼阶梯教室作一场关于民间文化的知识讲座。期待您的光 临。 ××学校文学社 ×年×月×日 6.(1)担心 (2)代词,代指司马光 (3)停止 (4)这才 7.A(解析:A.迨/能倍诵乃止)  8.(1)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去玩耍休息了。(2)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 睡不着觉的时候。 9.[示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韦编三绝 10.[示例]司马光小时候谈 不上聪明,却勤奋苦读,终成一代名臣。(2 分)可见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在于是否聪明,而 在于努力的程度。我们应该以司马光为榜样,奋发努力(1 分)。 附参考译文:7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 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去玩耍休息了;唯独司马光还刻苦读书,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由于读 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这才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 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 思,收获就多了!” 11.[示例]该标题是故事的叙事线索(1 分),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 分),字里行间透露 出“我”的幸福感(1 分)。 1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自然环境(1 分),为后文写在露天市 场看戏渲染氛围(1 分)。 13.外貌描写(1 分),突出了父亲年老之后变化之大(1 分)。  14.陪父亲看戏,“我”找回了童年时温馨、熟悉的感觉(1 分);陪父亲看戏,父亲感到幸 福和满足,所以“我”也感到幸福(1 分)。 15.插叙(1 分);作者插入了小时候“我”与父 亲看戏的情景(1 分),写出了那时看戏温馨的感觉(1 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1 分)。  16.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1 分)以及如何对待生活(1 分)两大问题。 17.在儿子受到打击意 志消沉时写的(1 分),目的是劝慰儿子面对感情创伤要学会泰然处之(2 分)。 18.演奏时左 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 时击敲,以配合说唱。(2 分) 19.以乞讨为生的渔鼓艺人,为红白喜事助兴的渔鼓艺人, 类似说书的渔鼓“先生”。(每点 1 分) 20.“我”怀念家乡的渔鼓(1 分),它带给了“我” 太多美好的回忆(1 分),让“我”不能忘怀(1 分)。(或:渔鼓滋养了童年时的“我”干涸荒 芜的心灵,给了“我”美好的童年回忆。) 21.“亲切”是因为“我”对乡村渔鼓有着独特 的感情,乡村渔鼓的声音时时在耳畔回响(1 分);“遥远”是因为“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 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寻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 (1 分)。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怀念之情(1 分)。 22.选文只运用了记叙(1 分)的表达方式, 课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1 分)等多种表达方式;选文包含着浓浓的乡情风韵(1 分),课文《安塞腰鼓》则是气势磅礴的(1 分)。 23.作文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