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中检测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中检测试卷(附解析)

ID:419698

大小:1.58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中质量评估试卷 (分数: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 是( A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冷战化石”。在美苏冷战中,在军事方面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华沙条约组织已经随 着苏联解体而解散了,而北约至今依然存在。 2.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解析】 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A 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 义的出台,B 项错误;北约成立于 1949 年,华约成立于 1955 年,D 项错误,C 项符合题意。 3.某电视剧片段:1943 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 主动权。在此后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 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 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结合历史背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D ) A.英国试图称霸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苏联的国力超过了英国和美国的总和 D.大国争霸企图显现 【解析】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话语都显露了自己力图在战后称霸世界的 野心,大国争霸企图显现。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能全面准确表达三人话语的意思。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B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题中图片反映的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由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苏两 国进行了冷战。美国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 划。由此可知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冷战政策。 5.《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 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C ) ①朝鲜战争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能体现出“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只有①②,③古巴导弹危机和④德国的分裂都不在 亚洲。 6.“(美国)总共支付了 125 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B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 D.欧盟的成立 【解析】 结合题干中信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 年,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 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7.下面三幅图中黑色部分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 A ) A.欧洲一体化进程 B.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 C.华约成员国调整 D.北约的迅速发展 【解析】 紧扣题干中“布鲁塞尔”“1958”“1973”“1995”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7 年六国首脑在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 1958 年 生效;1973 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盟;1995 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 使《欧洲联盟条约》形成的欧洲联盟扩展至 15 国;另外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综合上述 信息可知题干中地图黑色部分变化反映的主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 8.20 世纪 50—7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 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B ) A.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C.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D.冷战爆发,美国扶持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解析】 ACD 三项都属于外部因素。 9.19 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C ) A.获得美国援助 B.对外侵略扩张 C.重视发展教育 D.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晚 期,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二战后的日本,长期坚持教 育先行的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 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 C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 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 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所引起的阶级矛盾,C 项 正确。 11.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也使福利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下列属于“福利病”的有 ( A ) ①国家财政赤字扩大 ②企业负担加重 ③部分民众工作积极性下降 ④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 缓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12.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B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解析】 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他评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 苏联的解体。 1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 中东乱局 A.民族问题、种族歧视、大国介入、委任统治 B.历史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制度、大国介入 C.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印巴分治 D.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历史问题 【解析】 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①大国争夺,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及石油资 源丰富,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该地区长期角逐使矛盾更加复杂;②历史因素,几十年中陆续 形成的领土争端;③民族和宗教因素,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民族信仰犹太教、基督教;④ 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⑤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⑥ 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14.英国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家马丁·怀特曾经说过:“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 败过另一个大国,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才会被别人承认为大国。”按照上述观点,新中国被国际 社会视为大国应该始于( A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重返联合国 【解析】 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 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1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B ) A.巩固新生政权 B.新中国的建设 C.“一五”计划成就 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解析】 观察题干学习笔记中的内容“1950 年土地改革、武汉长江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 这分别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关,体现了新中国的建设。 16.观察下表,与 1952 年相比,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造 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1952 年和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 经济 公私 合营 经济 集体所 有制经 济 国营经 济 1952 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 年 7% 0.1% 7.3% 53.4% 32.2% 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 与 1952 年相比,造成 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 大改造。1953 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 1956 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 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文化大革命”时 期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A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赠给最可爱的人”,可知其定做于抗美援朝时期;B 项根据茶缸上文 字“跃进”可知其定做于“大跃进”时期;C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造反派”可知其定做于“文革” 时期;D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自卫还击”可知其定做于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 年 2 月 17 日至 3 月 16 日)时期。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 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B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19.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 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B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析】 题干内容反映了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农村改革的成功,带动了城市改革的展 开。 20.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 2019 年 9 月 8 日至 16 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如 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 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A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 语言文字 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④错误,我国不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 21.2018 年 4 月 17 日至 19 日,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举行。参 加活动的台胞表示:两岸民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期盼加强两岸交流,谋求同胞福祉。举办该活动 ( B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②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沟通和交流 ③有利于 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 ④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题干中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有利于两岸人民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感 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①与题意不符。 22.据图推断,1972 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D ) 1949—2008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图片材料表明 1972 年出现建交高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23.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记载:“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收获。中美双方 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 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材料中提及的事件( B ) A.实现了中美建交 B.加快了中日建交步伐 C.解决了台湾问题 D.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开始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同时,1972 年,日本迅速与中国建立 外交关系,故 B 项正确。尼克松访华发生在 1972 年,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 A 项。C 项说法明 显错误,排除。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就已经恶化,排除 D 项。 24.《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 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 想( B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解析】 由题干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它是指 1958 年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经济建设方针 开始出现“左”倾错误,受此影响,此后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5.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热烈拥护 的是( D ) A.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大锅饭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978 年后,农村率先进行了经济改革,逐步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这种责任制下, 农民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提高了,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 1945 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 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 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 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 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 治格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4 分) 【答案】 政策:冷战。(1 分)原因: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 霸欲望强烈;苏联国际威望提高,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敌人;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 大差异,使双方对抗加剧。(3 分,每点 1 分) (2)根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 (4 分) 【答案】 原因: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2 分)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北约和华约的成立;德国分裂等。(2 分,回答两点即可,每点 1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答案】 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2 分,每点 1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通过不懈的努力,战 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整 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西欧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日本的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 府的哪些积极措施?(3 分) 【答案】 组织:欧共体或欧盟。(1 分)措施:重视教育;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作为基本国策。(2 分, 每点 1 分) (2)到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排序?(3 分) 【答案】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3 分) (3)用史实说明 20 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有“美国因素”的影响。(成败任选一方面各举一例)(2 分) 【答案】 成: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联邦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 分)败:二战 后期,美国参战,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 分) (4)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借鉴些什么?(2 分) 【答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教育;加强国际合作等。(2 分,回答两点即可,每点 1 分)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 有失败的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 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 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答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 分)变化: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1 分)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到 1956 年年底,全国 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从 1953 到 1956 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分) 【答案】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走农业合作化道路)。(1 分)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 年 8 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 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 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 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3 分) 【答案】 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 分)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 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2 分)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 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 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 作用?(4 分) 【答案】 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 分)作用:调动 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2 分)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 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业 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 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 分) 【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是 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2 分,回答两点即可,每点 1 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 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 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 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 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分) 【答案】 有利于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 于扩大中国的对外影响;有利于刺激就业,增加收入。(3 分,回答三点即可,每点 1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说出 1980 年我国设立的一个经济特区的名称。(5 分) 【答案】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4 分)一个经济特区:深圳。(1 分, 或写出珠海、汕头、厦门任意一个即可) (3)对比上述材料,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2 分) 【答案】 由引进资金、技术到输出产品、技术和设备。(2 分) 30.今年暑假期间,小明和父母出去旅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 他们的第一站是东方之珠——香港。香港回归以来,遭遇了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 年“非典”疫情和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每当香港遭遇危难,中央政府、祖国内地总是第一时间挺 身而出,帮助香港遇难成祥,转“危”为“机”。香港连续两年以满分 100 分的成绩位居全球最具竞 争力经济体榜首。 (1)香港回归以来,实力增强,活力迸发。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D )(2 分)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 ②香港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③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支持 ④香港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材料充分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4 分) 【答案】 结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 分)最佳方式:“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2 分) 材料二 他们的第二站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镶嵌在西太平洋上一块 璀璨的宝石。台湾人民对大陆游客很热情,一位店家说:非常欢迎祖国大陆的亲人,大陆游客的到 来给我们带来了商机,使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加快了我们共同心愿的实现。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2 分) 【答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 愿。(2 分,每点 1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