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3
(时间:9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C )
A.取缔(dì) 愧怍(zuò)
憎恶(zèng) 磕头(kē)
B.蹒跚(pán) 凹凼(dàng)
诘问(jié) 涎水(yán)
C.惶急(huáng) 尴尬(gān)
骷髅(kū) 滞笨(zhì)
D.门槛(kǎn) 哀悼(dào)
自矜(jǐn) 粗拙(zhuō)
导析:C A 项,“憎”应读 zēng;B 项,“涎”应读 xián;D 项,“矜”应读 j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2 分)( A )
A.渴慕 霹雳 惧惮 宽敞
B.孤孀 和蔼 茉莉 头栌
C.蹋败 荒僻 镶嵌 糟糕
D.家圃 晌午 烦燥 厚道
导析:A B 项,“栌”应为“颅”;C 项,“蹋”应为“塌”;D 项,“燥”应为“躁”。2
3.(原创题)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 分)( C )
A.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B.他因为救灾受了伤,半年过去了,动作还是有些滞笨。
C.父亲老实厚道微不足道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D.父亲在大庭广众之下显得很不自在,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
导析:C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D )
A.又是一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随州日报》社的记者、编辑们简直忙坏了。
B.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法……等各家学说。
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D.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
有风声的。
导析:D A 项,“随州日报”的书名号应该去掉;B 项,省略号应去掉;C 项,双引号中
的句号应该在引号外面,因为这里属于间接引用,不是直接引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导析:A B 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有……就……”不能搭配,应为“只要……
就……”或“只有……才……”;C 项,“提高”与“特色”不能搭配,应将“提高”改为
“展现”;D 项,有歧义,可改为“李娟性格懦弱的母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
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
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 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
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露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不够!
买就得买新的!” 3
(1)这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舒庆春),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人物是
祥子。(3 分)
(2)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写出他的性格特征。(2 分)
答案:刘四(或刘四爷)他为人残忍,性格刚强,专横霸道。
(3)小说中祥子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
之后,最终哪一件事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变成了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1 分)
答案:小福子的死
7.默写。(4 分)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诗句是:谁家
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
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综合性学习。(5 分)
班级开展以“传递爱心温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征集“传递爱心温度”宣传标语,同学小吴已拟好上联,请补出下联。(1 分)
上联:爱心温度传千里
下联:学子关爱到(达)万家
(2)走进社区,为社区宣传窗出一期以“传递爱心温度”为主题的专刊,请拟出两个栏
目名称。(每个栏目名称 4 个字)(2 分)
答案:暖心故事、好人风采、爱心名言。
(3)开展小记者采访“爱心好人”活动,以下是小记者采访好人“老丁”的部分采访记
录,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2 分)
小记者:老丁,您好!①(示例)请问您主要做了哪些爱心活动?
老丁:我主要收集旧衣裤、鞋子等生活用品,洗晒、整理、打包后捐到云南、贵州、四
川等贫困地区。
小记者:②(示例)请问您是如何解决运费问题的?4
老丁:许多爱心人士捐助运费,解决了运费问题,让人们的爱心和温度及时传递到千里
之外,让那里的人们感受到温暖。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2 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
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 分)
(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3)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
(4)以钱覆其口(盖)
10.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C )
A.
B.
C.
D.
导析:C A 项,介词,凭借;介词,用。B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C 项,均
是副词,只是。D 项,代词,代卖油翁;代词,代“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吾射不亦精乎?
译文: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2)康肃笑而遣之。
译文: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2.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2 分)( D )
A.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5
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
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卖油翁“惟手熟尔”的观点。
导析:D “当世无双、十中八九”是陈尧咨自夸的资本,与卖油翁“惟手熟尔”形成对
比。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15 分)
①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
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
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
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
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
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
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
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
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
在那里了。
②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
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
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③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
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
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⑥“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⑦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
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⑧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
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⑨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6
13.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
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3 分)
答案:叔祖、其他人的漠不关心与阿长的热心形成鲜明的对比,后文写阿长主动来问《山
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可见阿长的热心、诚恳、关爱
孩子。
14.当阿长问《山海经》时,表现了她对“我”的关心,而“我”却认为“她并非学者,
说了也无益”,这种想法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3 分)
答案:说明“我”没有把买书的希望寄托在阿长的身上,只是随便说说而已。表现“我”
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意思对即可给分)。
15.文段⑧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中的
“这”指代的是:阿长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的事。(3 分)
16.文段最后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四本很粗
拙的书是作者最心爱的宝书?(6 分)
答案: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是“我”渴慕已久的,最初想得到的,而且是由一个谁
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
敬意”。所以对“我”来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8 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
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
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
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
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
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
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7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
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
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
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
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
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
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
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
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
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
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
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
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
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已不知不觉地
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用概括的语言
将其补充完整。(4 分)
①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 分)
②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③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2 分)8
18.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4 分)
答案:(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2 分)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
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2 分)(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
蓄深沉的母亲,(2 分)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
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2 分)
19.结尾段“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4 分)
答案: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
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4 分)
20.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
怎样的复杂情感。(6 分)
答案:(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
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3 分)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
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3 分)
三、写作(50 分)
21.以“小小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补全题目,然后作文。
(2)不少于 500 字。
(3)除诗歌外,自选文体。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