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 41
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中 元 素 各
表示什么?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 注意下列性质:
(3)德摩根定律: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的取值范围。
{ } { } { }如:集合 , , , 、 、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 = = = =| lg | lg ( , )| lg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 的特殊情况。∅
{ } { }如:集合 ,A x x x B x ax= − − = = =| |2 2 3 0 1
若 ,则实数 的值构成的集合为B A a⊂
(答: , , )−
1 0 1
3
{ }( )集合 , ,……, 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 ;1 21 2a a an
n
( ) ( ) ( ) ( ) ( ) ( )C C C C C CU U U U U UA B A B A B A B = =,
5.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 ,“且” 和( ) ( )∨ ∧ “非”( ).¬
若 为真,当且仅当 、 均为真p q p q∧ - 2 - / 41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 f:A→B,是否注意到 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 B 中与之对应
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 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义域是_。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若 为真,当且仅当 、 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若 为真,当且仅当 为假¬p p
[ ]如:函数 的定义域是 , , ,则函数 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 ) ( ) ( )> − > = + −0
[ ](答: , )a a− - 3 - / 41
(①反解 x;②互换 x、y;③注明定义域)
13. 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称;
②保存了原来函数的单调性、奇函数性;
14. 如何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取值、作差、判正负)
如何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
( )
( )如:求函数 的反函数f x
x x
x x
( ) =
+ ≥
− <
1 0
02
( )
( )(答: )f x
x x
x x
− =
− >
− − <
1 1 1
0
( ) - 4 - / 41
15. 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值是( )
A. 0 B. 1 C. 2 D. 3
∴a 的最大值为 3)
16. 函数 f(x)具有奇偶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是什么?
(f(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注意如下结论:
(1)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一
个偶函数与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
( )在区间 , 内,若总有 则 为增函数。(在个别点上导数等于a b f x f x'( ) ( )≥ 0
零,不影响函数的单调性),反之也对,若 呢?f x'( ) ≤ 0
由已知 在 , 上为增函数,则 ,即f x a a( ) [ )1 3 1 3+ ∞ ≤ ≤
若 总成立 为奇函数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f x f x f x( ) ( ) ( )− = − ⇔ ⇔
若 总成立 为偶函数 函数图象关于 轴对称f x f x f x y( ) ( ) ( )− = ⇔ ⇔ - 5 - / 41
17. 你熟悉周期函数的定义吗?
函数,T 是一个周期。)
如:
18. 你掌握常用的图象变换了吗?
f x f x y( ) ( )与 的图象关于 轴 对称−
f x f x x( ) ( )与 的图象关于 轴 对称− - 6 - / 41
注意如下“翻折”变换:
19. 你熟练掌握常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了吗?
f x f x( ) ( )与 的图象关于 原点 对称− −
f x f x y x( ) ( )与 的图象关于 直线 对称− =1
f x f a x x a( ) ( )与 的图象关于 直线 对称2 − =
f x f a x a( ) ( ) ( )与 的图象关于 点 , 对称− −2 0
将 图象 左移 个单位
右移 个单位
y f x a a
a a
y f x a
y f x a
= > →
>
= +
= −( ) ( )
( )
( )
( )
0
0
上移 个单位
下移 个单位
b b
b b
y f x a b
y f x a b
( )
( )
( )
( )
> →
>
= + +
= + −
0
0
y
y=log2x
O 1 x
( )( )一次函数:1 0y kx b k= + ≠ - 7 - / 41
的双曲线。
应用:①“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二次方程
②求闭区间[m,n]上的最值。
③求区间定(动),对称轴动(定)的最值问题。
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 ) ( )( )反比例函数: 推广为 是中心 ,2 0 0y k
x k y b k
x a k O a b= ≠ = + − ≠ '( )
( )( )二次函数 图象为抛物线3 0 2
4
4
2
2 2
y ax bx c a a x b
a
ac b
a
= + + ≠ = +
+ −
如:二次方程 的两根都大于ax bx c k b
a k
f k
2 0
0
2
0
+ + = ⇔
≥
− >
>
∆
( ) - 8 - / 41
由图象记性质! (注意底数的限定!)
利用它的单调性求最值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区别是什么?
20. 你在基本运算上常出现错误吗?
21. 如何解抽象函数问题?
(赋值法、结构变换法)
( )( )“对勾函数”6 0y x k
x k= + >
log log log log loga a a a
n
a
M
N M N M n M= − =, 1 - 9 - / 41
22. 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了吗?
(二次函数法(配方法),反函数法,换元法,均值定理法,判别式法,利用函数单调
性法,导数法等。)
如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23. 你记得弧度的定义吗?能写出圆心角为α,半径为 R 的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
24. 熟记三角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线的定义
( ) , 满足 ,证明 是偶函数。2 x R f x f xy f x f y f x∈ = +( ) ( ) ( ) ( ) ( ) - 10 - / 41
25. 你能迅速画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吗?并由图象写出单调区间、对称点、对
称轴吗?
又如:求函数 的定义域和值域。y x= − −
1 2 2cos
π
(∵ )1 2 2 1 2 0− −
= − ≥cos sin
π
x x
∴ ,如图:sin x ≤ 2
2 - 11 - / 41
(x,y)作
图象。
( )y x k k k Z= − +
∈sin 的增区间为 ,2 2 2 2
π π π π
( )减区间为 ,2 2 2 3
2k k k Zπ π π π+ +
∈
( ) ( )图象的对称点为 , ,对称轴为k x k k Zπ π π
0 2
= + ∈
[ ] ( )y x k k k Z= + ∈cos 的增区间为 ,2 2π π π
[ ] ( )减区间为 ,2 2 2k k k Zπ π π π+ + ∈
( )图象的对称点为 , ,对称轴为k x k k Zπ π π+
= ∈
2 0
y x k k k Z= − +
∈tan 的增区间为 ,π π π π
2 2
( ) ( )[ ]26. y = Asin x +正弦型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要熟记。 或ω ϕ ω ϕy A x= +cos
( )振幅 ,周期1 2| | | |A T = π
ω
( )若 ,则 为对称轴。f x A x x0 0= ± =
( ) ( )若 ,则 , 为对称点,反之也对。f x x0 00 0=
( )五点作图:令 依次为 , , , , ,求出 与 ,依点2 0 2
3
2 2ω ϕ π π π πx x y+
( )根据图象求解析式。(求 、 、 值)3 A ω ϕ - 12 - / 41
27. 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
范围。
28. 在解含有正、余弦函数的问题时,你注意(到)运用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9. 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了吗?
(平移变换、伸缩变换)
平移公式:
图象?
解条件组求 、 值ω ϕ
( )∆正切型函数 ,y A x T= + =tan | |
ω ϕ π
ω
( )点 ( , ) ,
平移至
( , ),则1 P x y a h k P x y x x h
y y k
→= → = +
= +
( ) ' ' ' '
'
( )曲线 , 沿向量 , 平移后的方程为 ,2 0 0f x y a h k f x h y k( ) ( ) ( )= = − − =
→
如:函数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换才能得到 的y x y x= −
− =2 2 4 1sin sin
π - 13 - / 41
30. 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和诱导公式了吗?
“奇”、“偶”
指 k 取奇、偶数。
A. 正值或负值 B. 负值 C. 非负值 D. 正值
31. 熟练掌握两角和、差、倍、降幂公式及其逆向应用了吗?
理解公式之间的联系:
“ · ”化为 的三角函数——“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π α α
2
±
( )如: cos tan sin9
4
7
6 21
π π π+ −
+ =
又如:函数 ,则 的值为y y= +
+
sin tan
cos cot
α α
α α - 14 - / 41
应用以上公式对三角函数式化简。(化简要求:项数最少、函数种类最少,分母中不含
三角函数,能求值,尽可能求值。)
具体方法:
(2)名的变换:化弦或化切
(3)次数的变换:升、降幂公式
(4)形的变换:统一函数形式,注意运用代数运算。
32. 正、余弦定理的各种表达形式你还记得吗?如何实现边、角转化,而解斜三角形?
(应用:已知两边一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边求角。)
( )( )角的变换:如 , ……1 2 2 2
β α β α α β α β α β= + − + = −
− −
( ) ( )如:已知 , ,求 的值。sin cos
cos tan tan
α α
α α β β α
1 2 1 2
3 2− = − = − −
(由已知得: ,∴sin cos
sin
cos
sin tan
α α
α
α
α α
2 2 1 1
22
= = =
( ) ( )[ ] ( )
( )∴ · ·
)tan tan tan tan
tan tan
β α β α α β α α
β α α− = − − = − −
+ − =
−
+
=2 1
2
3
1
2
1 2
3
1
2
1
8
正弦定理: a
A
b
B
c
C R
a R A
b R B
c R Csin sin sin
sin
sin
sin
= = = ⇔
=
=
=
2
2
2
2
( )求角 ;1 C - 15 - / 41
33.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角时要注意角的范围。
34. 不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 )(( )由已知式得:1 1 2 1 12− + + − =cos cosA B C
( )由正弦定理及 得:2 1
2
2 2 2a b c= +
[ ]反正弦: , , ,arcsin x x∈ −
∈ −π π
2 2 1 1
[ ] [ ]反余弦: , , ,arccosx x∈ ∈ −0 1 1π
( )反正切: , ,arctan x x R∈ −
∈π π
2 2 - 16 - / 41
答案:C
35. 利用均值不等式:
值?(一正、
二定、三相等)
注意如下结论:
36.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都掌握了吗?
(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等)
并注意简单放缩法的应用。
( )a b ab a b R a b ab ab a b2 2
2
2 2 2
+ ≥ ∈ + ≥ ≤ +
+, ; ; 求最值时,你是否注
意到“ , ”且“等号成立”时的条件,积 或和 其中之一为定a b R ab a b∈ ++ ( ) (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a b=
如:若 , 的最大值为x x x
> − −0 2 3 4
当且仅当 ,又 ,∴ 时, )3 4 0 2 3
3 2 4 3x x x x y= > = = −max
(∵ ,∴最小值为 )2 2 2 2 2 2 2 22 2 1x y x y+ ≥ =+ - 17 - / 41
(移项通分,分子分母因式分解,x 的系数变为 1,穿轴法解得结果。)
38. 用“穿轴法”解高次不等式——“奇穿,偶切”,从最大根的右上方开始
39. 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
40. 对含有两个绝对值的不等式如何去解?
(找零点,分段讨论,去掉绝对值符号,最后取各段的并集。)
证明:
( )37 0. ( )
( )
解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步骤是什么?f x
g x a a> ≠
例如:解不等式| |x x− − +
1
2
41. | | | | | | | | | |会用不等式 证明较简单的不等问题a b a b a b− ≤ ± ≤ +
如:设 ,实数 满足f x x x a x a( ) | |= − + − ( ) ( )恒成立 的最大值
a f x a f x> ⇔ >( ) ( )能成立 的最小值
例如:对于一切实数 ,若 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是x x x a a− + + >3 2
(设 ,它表示数轴上到两定点 和 距离之和u x x= − + + −3 2 2 3
( )定义: 为常数 ,a a d d a a n dn n n+ − = = + −1 1 1( )
等差中项: , , 成等差数列x A y A x y⇔ = +2
( ) ( )
前 项和n S a a n na n n dn
n= + = + −1
12
1
2
{ }性质: 是等差数列a n
{ } { } { }( )数列 , , 仍为等差数列;2 2 1 2a a ka bn n n− +
( )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 , ;3 a d a a d− +
( )若 , 是等差数列 , 为前 项和,则 ;4 2 1
2 1
a b S T n a
b
S
Tn n n n
m
m
m
m
= −
−
{ }( ) 为等差数列 ( , 为常数,是关于 的常数项为5 2a S an bn a b nn n⇔ = + - 19 - / 41
项,即:
44.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46. 你熟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求差(商)法
{ }S S an bn an n 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 的最值;或者求出 中的正、负分界= +2
当 , ,解不等式组 可得 达到最大值时的 值。a d a
a S nn
n
n1
1
0 0 0
0
> < ≥
≤
+
当 , ,由 可得 达到最小值时的 值。a d a
a S nn
n
n1
1
0 0 0
0
< > ≤
≥
+
{ }如:等差数列 , , , ,则a S a a a S nn n n n n= + + = = =− −18 3 11 2 3
等比中项: 、 、 成等比数列 ,或x G y G xy G xy⇒ = = ±2
( )前 项和: (要注意 )n S
na q
a q
q qn
n=
=
−
− ≠
1
1
1
1
1 1
( )
( )
!
{ }性质: 是等比数列a n
( ) , , ……仍为等比数列2 2 3 2S S S S Sn n n n n− −
45. 由 求 时应注意什么?S an n
( 时, , 时, )n a S n a S Sn n n= = ≥ = − −1 21 1 1 - 20 - / 41
解:
[练习]
(2)叠乘法
解:
(3)等差型递推公式
[练习]
{ }如: 满足 ……a a a a nn n n
1
2
1
2
1
2 2 5 11 2 2+ + + = + < >
n a a a nn n≥ + + + = − + < >− −2 1
2
1
2
1
2 2 1 5 21 2 2 1 1时, ……
{ }数列 满足 , ,求a S S a a an n n n n+ = =+ +1 1 1
5
3 4
(注意到 代入得:a S S S
Sn n n
n
n
+ +
+= − =1 1
1 4
{ }又 ,∴ 是等比数列,S S Sn n
n
1 4 4= =
n a S Sn n n
n≥ = − = =−
−2 3 41
1时, …… ·
{ }例如:数列 中, , ,求a a a
a
n
n an
n
n
n1
13 1
= = +
+
由 , ,求 ,用迭加法a a f n a a an n n− = =−1 1 0( )
n a a f
a a f
a a f nn n
≥ − =
− =
− =
−
2 2
3
2 1
3 2
1
时,
…… ……
两边相加,得:
( )
( )
( ) - 21 - / 41
(4)等比型递推公式
[练习]
(5)倒数法
{ } ( )数列 , , ,求a a a a n an n
n
n n1
1
11 3 2= = + ≥−
−
( )a ca d c d c c dn n= + ≠ ≠ ≠−1 0 1 0、 为常数, , ,
( )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a x c a xn n+ = +−1
∴ 是首项为 ,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a d
c a d
c cn + −
+ −1 11
{ }数列 满足 , ,求a a a a an n n n1 19 3 4= + =+
( )a n
n
= −
+
−
8 4
3 1
1
例如: , ,求a a a
a an
n
n
n1 11 2
2
= = ++
由已知得: 1 2
2
1
2
1
1a
a
a an
n
n n+
= + = +
∴
=1 1 1 1
21a an
为等差数列, ,公差为 - 22 - / 41
47. 你熟悉求数列前 n 项和的常用方法吗?
例如:(1)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解:
[练习]
(2)错位相减法:
(3)倒序相加法:把数列的各项顺序倒写,再与原来顺序的数列相加。
{ }如: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求a d a an
k kk
n 1
11 +=
∑
求和: …… ……1 1
1 2
1
1 2 3
1
1 2 3
+ + + + + + + + + + + n
{ } { } { }若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求数列 (差比数列)前 项a b a b nn n n n
{ }和,可由 求 ,其中 为 的公比。S qS S q bn n n n− - 23 - / 41
[练习]
48. 你知道储蓄、贷款问题吗?
△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
若每期存入本金 p 元,每期利率为 r,n 期后,本利和为:
△若按复利,如贷款问题——按揭贷款的每期还款计算模型(按揭贷款——分期等额归
还本息的借款种类)
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 元,采用分期等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
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第 n 次还清。如果每期利率为 r(按复利),那么每期应还 x
元,满足
p——贷款数,r——利率,n——还款期数
S a a a a
S a a a a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1 2 1
1 2 1
……
……
相加
(由f x f 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2
∴原式 = + +
+ +
+ +
f f f f f f f( ) ( ) ( ) ( )1 2 1
2 3 1
3 4 1
4 - 24 - / 41
49.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2)排列: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
(3)组合:从 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 m(m≤n)个元素并组成一组,叫做从 n 个不
50. 解排列与组合问题的规律是:
相邻问题捆绑法;相间隔问题插空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多元问题分类法;至多至少问
题间接法;相同元素分组可采用隔板法,数量不大时可以逐一排出结果。
如:学号为 1,2,3,4 的四名学生的考试成绩
则这四位同学考试成绩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
A. 24 B. 15 C. 12 D. 10
解析:可分成两类:
( 为各类办法中的方法数)mi
分步计数原理: · ……N m m mn= 1 2
( 为各步骤中的方法数)mi
列,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所有排列的个数记为n m A n
m .
规定:Cn
0 1=
( )组合数性质:4
( )中间两个分数不相等,1 - 25 - / 41
(2)中间两个分数相等
相同两数分别取 90,91,92,对应的排列可以数出来,分别有 3,4,3 种,∴有 10 种。
∴共有 5+10=15(种)情况
51. 二项式定理
性质:
(3)最值:n 为偶数时,n+1 为奇数,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且为第
表示)
Cn
r 为二项式系数(区别于该项的系数)
( )( )对称性: , , ,……,1 0 1 2C C r nn
r
n
n r= =−
( )系数和: …2 C C Cn n n
n n0 1 2+ + + =
n C n nn
n
2 1 12+
+项,二项式系数为 ; 为奇数时, 为偶数,中间两项的二项式( )
系数最大即第 项及第 项,其二项式系数为n n C Cn
n
n
n+ + + =
− +1
2
1
2 1
1
2
1
2
( )如:在二项式 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小的项系数为 (用数字x −1 11
∴共有 项,中间两项系数的绝对值最大,且为第 或第 项12 12
2 6 7=
由 ,∴取 即第 项系数为负值为最小:C x rr r r
11
11 1 5 6− − =( )
( ) ( )又如: …… ,则1 2 2004
0 1 2
2
2004
2004− = + + + + ∈x a a x a x a x x R - 26 - / 41
52. 你对随机事件之间的关系熟悉吗?
的 和
(并)。
(5)互斥事件(互不相容事件):“A 与 B 不能同时发生”叫做 A、B 互斥。
(6)对立事件(互逆事件):
( ) ( ) ( ) ( )a a a a a a a a0 1 0 2 0 3 0 2004+ + + + + + + + =…… (用数字作答)
令 ,得: ……x a a a= + + + =1 10 2 2004
( )∴原式 …… )= + + + + = × + =2003 2003 1 1 20040 0 1 2004a a a a
( )必然事件 , ,不可能事件 ,1 1 0Ω ΩP P( = =) ( )φ φ
( )包含关系: ,“ 发生必导致 发生”称 包含 。2 A B A B B A⊂
A B
( )事件的和(并): 或 “ 与 至少有一个发生”叫做 与3 A B A B A B A B+
( )事件的积(交): · 或 “ 与 同时发生”叫做 与 的积。4 A B A B A B A B
“ 不发生”叫做 发生的对立(逆)事件,A A A A A A A = =Ω, φ - 27 - / 41
(7)独立事件:A 发生与否对 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
事件。
53. 对某一事件概率的求法:
分清所求的是:(1)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常采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即
(5)如果在一次试验中 A 发生的概率是 p,那么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 A 恰好发生
如:设 10 件产品中有 4 件次品,6 件正品,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从中任取 2 件都是次品;
(2)从中任取 5 件恰有 2 件次品;
(3)从中有放回地任取 3 件至少有 2 件次品;
解析:有放回地抽取 3 次(每次抽 1 件),∴n=103
而至少有 2 件次品为“恰有 2 次品”和“三件都是次品”
A B A B A B A B与 独立, 与 , 与 , 与 也相互独立。
P A A m
n( ) = =包含的等可能结果
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结果的总数
( )( )若 、 互斥,则2 A B P A B P A P B+ = +( ) ( )
( ) ( ) ( )( )若 、 相互独立,则 · ·3 A B P A B P A P B=
( )4 1P A P A( ) ( )= −
∴ · ·P C
3
3
2 2 3
3
4 6 4
10
44
125
= + = - 28 - / 41
(4)从中依次取 5 件恰有 2 件次品。
解析:∵一件一件抽取(有顺序)
分清(1)、(2)是组合问题,(3)是可重复排列问题,(4)是无重复排列问题。
54. 抽样方法主要有: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表法)常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少时,
它的特征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系统抽样,常用于总体个数较多时,它的主要特征是均衡成
若干部分,每部分只取一个;分层抽样,主要特征是分层按比例抽样,主要用于总体中有明
显差异,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55. 对总体分布的估计——用样本的频率作为总体的概率,用样本的期望(平均值)和方
差去估计总体的期望和方差。
要熟悉样本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2)决定组距和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直方图。
如:从 10 名女生与 5 名男生中选 6 名学生参加比赛,如果按性别分层随机抽样,则组
成此参赛队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56. 你对向量的有关概念清楚吗?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其中,频率 小长方形的面积 组距× 频率
组距
= =
( )样本平均值: ……x n x x x n= + + +1
1 2
( ) ( ) ( )[ ]样本方差: ……S n x x x x x xn
2
1
2
2
2 21= − + − + + − - 29 - / 41
在此规定下向量可以在平面(或空间)平行移动而不改变。
(6)并线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7)向量的加、减法如图:
(8)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分解定理)
的一组基底。
(9)向量的坐标表示
(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的长度,2 | |a
→
( )单位向量 ,3 10 0| |
| |
a a a
a
→ →
→
→= =
( )零向量 ,4 0 0 0
→ →
=| |
( )相等的向量 长度相等
方向相同5 ⇔
=
→ →
a b
b a b b a
→ → → → → →
≠ ⇔ =∥ 存在唯一实数 ,使( )0 λ λ - 30 - / 41
表示。
5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2)数量积的运算法则
i j x y
→ →
, 是一对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则有且只有一对实数 , ,使得
( )a x i y j x y a a x y
→ → → → →
= + =,称 , 为向量 的坐标,记作: , ,即为向量的坐标( )
( ) · · 叫做向量 与 的数量积(或内积)。1 a b a b a b
→ → → → → →
=| | | |cosθ
a b a b a b
→ → → → →
· 等于 与 在 的方向上的射影 的乘积。| | | |cosθ - 31 - / 41
[练习]
答案:
答案:2
答案:
58. 线段的定比分点
注意: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 · · · ·( ) ( )a b c a b c
→ → → → → →
≠
( ) ( )( )重要性质:设 , , ,3 1 1 2 2a x y b x y
→ →
= =
② ∥ · · 或 · ·a b a b 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bλ λ( , 惟一确定)0
( )已知正方形 ,边长为 , , , ,则1 1ABCD AB a BC b AC c
→
=
→
=
→
=
→ → →
( ) ( )( )若向量 , , , ,当 时 与 共线且方向相同2 1 4a x b x x a b
→ → → →
= = =
( )已知 、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那么3 60 3a b a bo
→ → → →
+ =| |
( ) ( ) ( )设 , , , ,分点 , ,设 、 是直线 上两点, 点在P x y P x y P x y P P P1 1 1 2 2 2 1 2 l
l 上且不同于 、 ,若存在一实数 ,使 ,则 叫做 分有向线段P P P P PP P1 2 1 2λ λ λ
→
=
→
P P P P P P P P1 2 1 2 1 20 0
→
> ⇔ = ⇔ < ⇔
x y ∆
∆ ∆ ∆0 0 0
第一定义
椭圆 ,
双曲线 ,
抛物线
⇔ + = > =
⇔ − = < =
⇔ =
PF PF a a c F F
PF PF a a c F F
PF PK
1 2 1 2
1 2 1 2
2 2 2
2 2 2
第二定义:e PF
PK
c
a
= =
0 1 1 1< < ⇔ > ⇔ = ⇔e e e椭圆; 双曲线; 抛物线 - 39 - / 41
70. 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要注意其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
0 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0 下进行。)
71. 会用定义求圆锥曲线的焦半径吗?
如:
( ) ( )[ ]弦长公式 P P k x x x x1 2
2
1 2
2
1 21 4= + + −
( )[ ]= +
+ −1 1 42 1 2
2
1 2k y y y y - 40 - / 41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者;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72. 有关中点弦问题可考虑用“代点法”。
答案:
73. 如何求解“对称”问题?
(1)证明曲线 C:F(x,y)=0 关于点 M(a,b)成中心对称,设 A(x,y)为曲线
C 上任意一点,设 A'(x',y')为 A 关于点 M 的对称点。
如:椭圆 与直线 交于 、 两点,原点与 中点连mx ny y x M N MN2 2 1 1+ = = −
线的斜率为 ,则 的值为2
2
m
n
(由 , , )a x x b y y x a x y b y= + = + ⇒ = − = −' ' ' '2 2 2 2
( )只要证明 , 也在曲线 上,即A a x b y C f x y' ( ') '2 2− − =
( )点 、 关于直线 对称 ⊥
中点在 上2 A A AA
AA
' '
'
l l
l
⇔
⇔ = −
k k
AA
AA'
'
·
中点坐标满足 方程
l
l
1 - 41 - / 41
75.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注意讨论范围。
(直接法、定义法、转移法、参数法)
76. 对线性规划问题: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标函数为截距的直线,在可行域内平移直线,
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74 2 2 2. cos
sin
圆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x y r x r
y r
+ = =
=
θ
θ θ
椭圆 的参数方程为 ( 为参数)x
a
y
b
x a
y b
2
2
2
2 1+ = =
=
cos
sin
θ
θ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