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测试范围:学科内综合。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艺的语言同是社会交接的工具,所以说文艺有社会性。但是我们虽着重文艺的社会
性,却与一般从社会学观点谈文艺者所主张的不同。在他们看,政治经济种种社会势力对
于文艺倾向有决定的力量;在我们看,这些势力虽可为文艺风气转变的助因,而它的主因
仍在作者对于读者的顾虑。各时代、各派别的文艺风气不同,因为读者的程度和趣味不同。
汉人的典丽的词赋,六朝人的清新的骈俪文,唐宋人的平正通达的古文,多少都由于当时
读者特别爱好那种味道,才特别发达。中国过去文艺欣赏者首先是作者的朋友和同行的文
人,所以唱酬的风气特盛,而作品一向是“斗方名士”气味很重。在西方,有爱听英雄故
事的群众才有荷马史诗和中世纪传奇,有欢喜看戏的群众才有希腊悲剧和伊丽莎白后朝的
戏剧。近代人欢喜看小说消遣,所以小说最盛行,这些都是很粗浅的事例,如果细加分析,
文学史上体裁与风格的演变,都可以证明作者时时在迁就读者。
一个作者需要读者,就不能不看重读者;但是如果完全让读者牵着鼻子走,他对于艺
术也决不能有伟大的成就。就一般情形说,读者比作者程度较低,趣味较劣,也较富于守
旧性。因此,作者常不免处在两难境遇:如果一味迎合读者,揣摩风气,他的艺术就难超
过当时已达到的水准;如果一味立异为高,孤高自赏,他的艺术至少在当时找不着读者。
在历史上,作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因袭者,守成者;一是反抗者,创业者。不过这只
是就粗浅的迹象说,如果看得精细一点,文学史上因袭和反抗两种势力向来并非绝不相谋
的。纯粹的因袭者决不能成为艺术家,真正艺术家也绝不能以为反抗而不因袭。所以聪明
的艺术家在应因袭时因袭,在应反抗时反抗。他接受群众,群众才接受他;但是他也要高
出群众,群众才受到他的启迪。这话看来像圆滑骑墙,但是你想一想曹植、陶潜、阮籍、
杜甫、韩愈、苏轼、莎士比亚、歌德、易卜生、托尔斯泰,哪一个大家不是如此?
一般人都以为文艺风气全是少数革命作家所创成的。我对此颇表怀疑。从文艺史看,
一种新兴作风在社会上能占势力,固然由于有大胆的作者,也由于有同情的读者。唐代诗
人如卢仝、李贺未尝不各独树一帜,却未能造成风气。一种新风气的成立,表示作者的需
要,也表示读者的需要;作者非此不揣摩,读者非此不爱好,于是相习成风,弥漫一时。
等到相当时期以后,这种固定的作风由僵化而腐朽,读者看腻了,作者也须另辟途径。文
艺的革命和政治的革命是一样的,只有领袖而无群众,都决不能成功。作者与读者携手,
一种风气才能养成,才能因袭;作者与读者携手,一种风气也才能破坏,才能转变。作者
水准高,可以把读者的水准提高,这道理是人人承认的;读者的水准高,也可以把作者的
水 准 提 高 , 这 道 理 也 许 不 那 么 浅 显 , 却 是 同 样 地 正 确 。
(选自朱光潜《作者与读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持有社会学观点的人在看待文艺者的主张时,一般会认为政治经济种种社会势力对于
文艺倾向有决定的力量。
B.作者在创作作品时要注重读者对其作品的反应,但不能一味地迁就读者的反应,否则
作者就难以有伟大的成就。
C.在文学史上,作者有因袭者(守成者)与反抗者(创业者)之分,而这两种势力完全
相互抗衡,无法进行转化。
D.文艺史的发展充分证明,无论是破坏一种风气,还是养成一种风气,无疑都需要作者
与读者一起共同携手打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各时代、各派别的文艺风气会受到读者认知程度和趣味的影响,如汉人典丽词赋的发
达就完全是读者特别爱好它而形成的。
B.读者相比作者来说,他们认知程度较低,趣味较劣,也比较守旧,因此,作者在创作
时就会有一定的顾虑,往往处于两难境地。
C.唐代诗人如卢仝、李贺各独树一帜,诗风大胆,有一定的成就,但没有形成一种风气,其主要的原因是没有看好他们的读者。
D.作者与读者相辅相成,前者水准高,也可以把读者的水准提高,反之亦然,这道理是
正确的,我们每个人也是要必须承认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艺的创作有其社会性,作者也时时会迁就读者,从文学作品的体裁与风格的演变过
程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B.聪明的艺术家在处理因袭和反抗时的方法非常得当,他既接受群众,也会高于群众,
这样,群众才会接受他。
C.在中国古代,对于作者创作的作品,朋友和同行往往是最早欣赏者,但他们只嗜好唱
酬,并不是真正的文人。
D.从文艺史可看出,新风气往往是在旧风气的打破中形成的,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相
互推动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现代文阅读(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看少年乘风破浪
1932 年夏,汪曾祺在县立第五小学毕业,同年秋考入高邮县立初级中学读书,这年
他才十二岁。
他家住在北门外东街的竺家巷,从家到中学可以走两条路。走城外,因为近得多,不
误上课;放学时大多是走城里,走城里可以看看热闹,或是买纸笔,买糖果零食吃。
每天,汪曾祺从竺家巷的家中出来,先是经过越塘。越塘是挑夫聚居的地方,城里的
人对挑夫是看不起的,称之为“挑箩把担”的,但汪曾祺从来没有轻视过他们。相反,他
尊重挑夫们,佩服挑夫们条件再艰苦却仍然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豪放性格。过了傅公桥然后
是一条很宽很平的马路,马路东是一大片农田,这片田因为可以从护城河引水灌溉,所以
庄稼长得特别好。汪曾祺看过割稻子,种麦子。沿着麦田边走,听微风吹着麦地里庄稼沙
沙地响,像一首遥远的温暖的歌,他在歌声里轻快地走着,心中充满快乐。
放学从城里走是又一番情景。汪曾祺放学时总是不忙着回家,东看看,西望望。路过
银匠店,他仔细看老银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的虎头帽上的小罗汉。
路过画匠店,他兴致勃勃地看他们画“家神菩萨”。路过竹厂,看竹匠怎样把竹子一头劈
成几岔,在火上烤弯,做成一张一张草筢子。路过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条旋出各种形状
的器物。汪曾祺喜欢边走边看边吃,吃什么呢?豌豆。他在王小二(这个王小二后来被写
入小说《异秉》里)的摊子上用两枚当十的铜元,买一小包炒豌豆和油炸豌豆,一路吃,
一路走,一路看。
汪曾祺很珍惜上学的这段课余生活。当他成为一名享誉海内外的作家之后,他曾在一
篇文章中深情写道:有人问我怎样成为一个作家的。我说这跟我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有
关。这些手艺人使我深受感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这
一路的印象深深注入我的记忆。
为了进一步培养曾祺,祖父慢慢觉得,光凭自己肚里那点墨水是不够的,得给他另请
老师。单是小学毕业的那年暑假,汪曾祺就先后跟过两位先生分别学《史记》,学桐城派
古文。
第一位是张仲陶先生,一位很有学问但又很怪的朋友。他讲课的方法很特别,在曾祺
和自己面前各放一本《史记》,讲课时并不怎么看,只是说说,闭着眼睛先背诵一段,然
后讲解。讲至得意处,特别是讲到司马迁对项羽成败的评价时,张先生一改平时轻声吟哦
神态,仿佛变了一个人,顿时慷慨激昂起来。朗诵完了这一段,张先生并不坐下,他不胜
唏嘘,仍沉浸在激动感慨之中。
第二位是韦子廉先生。家中人让曾祺师从韦先生,一是学书法,二是读桐城派古文。
他没有在学校里教过曾祺,只是利用暑假对曾祺进行指点。教初三几何的顾先生曾刻意辅
导曾祺,一心想培养曾祺将来进中央大学。曾祺画画不成问题,可数学却不行,他的心思、
兴趣早被文学被桐城派所吸引,任凭顾先生如何指导,仍无明显效果。气得顾先生长叹一
声,对曾祺说:“你的几何是桐城派几何!”正因如此,直至汪曾祺进入古稀之年后,仍为此专门作诗纪念:绿纱窗外树扶疏,长夏蝉鸣课楷书。指点桐城申义法,江湖满地一纯
儒。
汪曾祺认为:“一个人成为作家,跟小时候所受的语文教育、跟所师承的语文教师很
有关系。”从小学到中学,教汪曾祺语文的有好几位老师,其中高北溟先生对曾祺影响最
大。而在他所授的古文中,对曾祺影响最深的就是归有光了。所以汪曾祺的小说散文里,
读者常常可以很容易地感觉出其中回响着归有光的余韵。
高北溟先生对汪曾祺的影响,除了学业上的,更有人格上的因素。他为人正直,待人
以诚,清高而从不与世俗合污,敬业能坚持勤奋终生。汪曾祺后来把他对高先生的敬爱一
一写进题名《徙》的小说之中,只是小说中写高北溟先生在初中未能受聘,又回小学教书
了,是为了渲染高先生悲怆遭遇而虚构的。 (节选自
陆建华《汪曾祺传》)
【相关链接】
这种传奇性渗透在以作者故乡大淖为背景的故事里,间或以西南联大或北京为背景的
故事里。汪曾祺也确实在写时显得更为动人与得心应手。在他的小说中,因自然而真实。
这或者就是作者自己口中所说的“和谐”,但是,和谐情调并不意味着这纪录下生活的作
品光只有柔美与精致,而忽视维持其内在精神的充盈。汪曾祺的小说,用水来比喻,那是
一口就离水田菜地不远的池塘,明净透亮。 (沈书枝《汪曾祺:温柔的午
读时光》)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汪曾祺读中学,上学时就走城外,放学时就走城里,前者是为了省时,后者主要是看
热闹或买东西。
B.城里的人和汪曾祺对待挑夫的态度完全不同,前者看不起挑夫,而汪曾祺则既尊重又
佩服挑夫们。
C.汪曾祺对中学时的课外生活十分珍惜,即使他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作家之后,他对此也
不能忘怀。
D.汪曾祺小时候天真活泼,对事物有浓厚兴趣,但他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于是主动跟
随名师学习。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节选部分的材料很典型,主要选取了汪曾祺在读小学和读初中时上学路上的课余生活,
以及汪曾祺跟随老师学习的事情。
B.选文第②自然段总领下文,一贯文末,既交代了汪曾祺上学要经过的两条道路,又总
括了汪曾祺在上学路上的主要表现。
C.汪曾祺上学生活很快乐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无论上学、放学,都能够看热闹,买东
西;二是没有在学校时的学业压力。
D.作为本文传主汪曾祺,人物性格鲜明;而他的四个老师形象描绘不鲜明,是因为写他
们只为了突出汪曾祺,属于次要人物。
E.汪曾祺的祖父很有眼光,曾经请了几位老师来教曾祺;而少年时的老师中,高北溟在
学业上和人格上对汪曾祺影响最大。
6.汪曾祺小时候只是专注于文学,对数学没有兴趣,很不在行,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试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5 分)
三、现代文阅读(三)(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错刀
梁重懋那块和田玉在懒龙的手上把玩了三年,终于,他选择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清晨开刀了。
一开刀,不得了,小刀剔玉,如玉女临浴,那个揉啊,那个搓啊,那个捻粉,那个挑刺,
足足一年,终于把石头雕成了“牧童玉笛”。
懒龙是同行给的雅号。作为雕玉艺人,他不把还没雕的玉叫玉,而是叫石头。很多人
都请他雕玉。但他是最不轻易动刀的,不是没有好石,也不是别人给不起工钱,总之,他
接了人家的石头,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有灵感了才动刀。请懒龙雕玉的人都知道
他的性子,要么不请他,请了就由着他。若是不懂得他的脾气,催他或是三番五次跑到他
的碧玉山庄里看,他会把石头拿出来退给你,“失敬!失敬!鄙人是一条懒虫,耽误不得
贵人的时间!”
懒龙雕玉的工钱有贱有贵。贱的,只一句好话,或者随手拿出一些碎银就能打发。贵
的,贵得吓人。当年汇总钱庄的李掌柜就拿过一块上好的翡翠让他雕,他瞟了几眼说:
“这石头不错!”话才出口,伸出了一个巴掌。一个巴掌代表什么?就是五根金条。后来
李掌柜得了懒龙雕的那尊玉麒麟后,钱庄的生意如日中天,爆得很。一日,李掌柜一个老
朋友造访,见了那尊玉麒麟,竟然出了百两黄金要他转让。李掌柜经不起重金的诱惑,拱
手相让了。尔后,他的钱庄却如快要落山了的日头,再怎么托也托不起来了。懒龙知道后
只说了一句:“老虎非要爬上树去吃一块腐肉,不摔死才怪!”
“牧童玉笛”的石头是一个米商拿来的,接石头的时候,懒龙没伸手指也不打凭条,
懒龙只笑了笑,米商也只笑笑,拱拱手走了。这米商叫农田,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名字,
可不知是因了他名字的相生还是什么,生意做得一直顺手。懒龙和米商平常也没怎么交往,
但懒龙知道这个人,不是米特别,也不是财大气粗,而是因为这个叫做农田的米商口碑很
好。据说某一年大旱,方圆百十里颗粒无收,眼看着逃荒的人潮水般往外涌,米商即开仓
放粮。救了多少人,不得而知。
对这块和田石玉,懒龙曾经有过许多想法,但每次刚有开刀的念头,就被他否决了。
能让懒龙否决的石头不多,让他一再否决的更是少之又少。
“牧童玉笛”是懒龙最好的创意。若是平常,玉器雕好后,他会让人去传话,叫来主
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而此次,“牧童玉笛”都完工半年了,他不但没再把玩别的石
头,还整日拿着玉器嘀咕。
“别再孤芳自赏了!”终于,有一天,他的夫人柔柔地在他耳边说了一句。他的眼翻
了下,“女人家知道什么?”
“难道你还不承认那是一刀错刀么?”
“你,你偷看了我的宝物?”
“还用我偷看?每天见你捧着早熟悉了。”
他的夫人是一位不轻易说话的人。
错刀。懒龙猛地站起来,看着已碎步走出厅堂的夫人,晃了晃脑袋,自言自语:啊,
还真是错刀。许久,懒龙伸着懒腰,心想:我怎么就犯了这么低级的错误呢?
这“牧童玉笛”玉璧雕的是一个童子戴着竹笠横坐在水牛背上吹笛子的背影,牛似乎
一路慢悠悠啃着地上的青草,童子的笛声在旷野上空悠扬地彻响,多么诗意啊!可是,懒
龙那错刀,竟然落在了笛子上,粗看没什么,细看,牧童手上的笛子已破裂了。
懒龙终日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心想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呢?
这样下去,非颠即傻,假如他废了,这个家怎么办?懒龙的夫人慌了,一时也想不出
个办法来。只好偷偷约请了玉的主人。
懒龙听到脚步声,知道是米商来要货了,一时羞愧无颜,抱起雕件,一个趔步向墙上
撞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正好让进来的米商连人带玉一把抱住。
“龙兄,你好不够朋友,怎么可以这样?”
“我的脾气你是知道的,我不可能让一件有错的物件流出去。”
“什么错件?难道是我的玉笛春风?”
“什么?玉笛春风?我雕的是牧童玉笛。”
“不,这正是我梦见的玉笛春风!”
“啊,有救了。”
懒龙转身入里,找出了一段绿丝带,往笛子上一扎,果然,春风动了!“谢谢你老弟,
是你挽救了一件玉品,也挽救了老朽,不嫌的话,拿去是了。”“那再劳烦您刻上几个字吧。”
“玉笛春风?”
“对,就是玉笛春风!”
一时间,牛活了,袅袅的笛声随着飘动的春风悠扬了起来。
(选自《小小说 300 篇鉴赏》)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小说开头一句“那块和田玉在懒龙的手上把玩了三年”构成了故事悬念,让读者产生
了往下阅读的兴趣。
B.雕玉人被人称为“懒龙”,一是指雕玉人的确很懒,不经常雕玉;二是指他雕一块玉
要花很长时间。
C.懒龙雕玉最烦别人催他,若是有人催他,他就会将东西还给别人,还会傲慢地说别人
耽误了自己的宝贵时间。
D.懒龙夫人轻易不说话,虽一说话就能指出问题的症结,可懒龙不但不领情,还骂她,
可见懒龙平时对夫人很苛刻。
E.小说情节比较单一,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在刻画懒龙这个人物时主要综合运用了语
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手法。
8.懒龙具有什么形象特点?试概括分析。(4 分)
9.有人认为小说标题应为“玉笛春风”,而不应为“错刀”,这种说法你同意吗?并阐述
理由。(6 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
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夷简罢相,复为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知郑州。尝
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公绰为奏
之,自是牛不入籍。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或请复太医局,及请设
令、丞、府史如天官医师。钧容直假太常旌纛,为优人戏,公绰执不可,遂罢之。虎翼卒
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因言:“京师卫兵百万,不
痛惩之,则众心摇。”遂斩庆以徇。迁史馆修撰。
时夷简虽谢事,犹领国史,公绰辞修撰。夷简薨,还兵部员外郎,复为修撰。服除,
复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以郊庙祭器未完,制度多违礼,请悉更造。故事,荐新
诸物,礼官议定乃荐,或后时陈败。公绰采《月令》诸书,以四时新物及所当荐者,配合
为图。
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改枢密直学士。安远砦诸羌来献地,公绰顾其属曰:“天
下之大,岂利区落尺寸地以为广邪?”却之。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
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给之祀明堂,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
府。岁余,愿罢府事,进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寺。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外属道士赵清贶受赂,杖脊道死。至是,御史以为公绰
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方杖清贶时,实非公绰所临。顷之,
公绰亦自辨,复侍读学士,徙河阳,留侍经筵。时久不雨,帝顾问:“何以致雨?”曰:
“狱久不决,即有冤者,故多旱。”帝亲虑囚,已而大雨。迁右司郎中,未拜,卒。(选
自《宋史》列传第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
给之/
B.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
给之/
C.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
给之/
D.弓箭手马多阙/公绰谕诸砦户为/三等凡十丁为社/至秋成/募出金帛市马/马少/则先后
给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荫补也称为奏荫、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指在古代因先世荫庇而补为官职。
B.文中的“吏部”,指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文中的“薨”指死亡。古代称皇帝、诸侯以及有爵位的大官死亡都会用“薨”表示。
D.文中的“服”是指一种丧服制度。中国古代可通过丧服等级表明亲属亲疏远近关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公绰关心百姓疾苦。当百姓们认为官府依据财产的多少来评定赋役重轻都不敢养牛时,
他把这种情况上奏,使得朝廷改变了政策。
B.公绰有很强的原则性。有人请求设立太医局,让仪仗乐队借太常旌旗,提供给优人来
演戏,他坚决反对,最终导致这项提议废止。
C.公绰非常讲究礼制。他发现祭器不完备,制度多违礼法,时鲜食品又失时损坏,于是
请求重新制造全部祭器,并将物品与祭品编成图册。
D.公绰有谦逊精神。他认为自己担任了过多的官职,于是在升任刑部郎中,召见龙图阁
学士之后,就请求辞去右司郎中等一系列的府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虎翼卒刘庆告变,下吏案验,乃庆始谋,众不从,庆反诬众以邀赏。(5 分)
(2)至是,御史以为公绰受籍旨,杖杀清贶以灭口,左迁龙图阁学士、知徐州。(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①,谁知入楚来。
【注释】①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见时局动荡,便佯狂不仕,被时人称
为楚狂。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A.诗的一、二句中运用叠词“遥遥”、“望望”,笔锋轻快、流畅,诗人的兴奋喜悦的情
感尽显其中。
B.作者连用“巫峡”“章台”“巴国”“荆门”四个地名,紧扣诗题中“度”字,突出
了船行的疾速。
C.“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写两岸风光,“分”“断”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令诗人
惊愕而欣喜。
D.诗中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人,从而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与诗人神采飞扬的形象完全
分离开来。E.诗人尾联运用典故,以接舆自况,表达对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又表达了自己傲世的
激昂之气。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韩愈在《马说》中用“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诗经·氓》中用“ , ”两句写出
了男女主人公年少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3)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的句子是“ ,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据科学家研究,散煤污染是东北、华北冬季遭遇大面积雾霾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散
煤污染已是当务之急,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B.不管是限行、限购也好,还是收费也罢,都是属于末端治理。如果不从拥堵的源头抓
起,对症用药、标本兼治,终究将事倍功半。
C.面对群众质疑和专家批评,当地有关部门却振振有词,解释说具有国家统招全日制本
科学历的人才能申请公租房是对特定人才的激励政策。
D.制作精良,尊重史实和追求艺术高品质的《天涯浴血》,不仅吸引了一批中老年观众,
也让很多年轻观众走进了琼崖纵队的那段蹉跎岁月。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
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
“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
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
D.小事问责制度对遏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消除“门难进、脸难看、事
难办”的衙门作风无疑起到了巨大作用。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从小,家父一入秋总是要买几盆菊花回来, , 。 , ,
, 。 ,又不知蜜蜂是怎么知道这里有菊花的消息的,各种蜜蜂都来了。
那种热闹是秋季最后的热闹,菊花一谢,蜜蜂也就不见了。
①花农种出来的千头菊
②特别是那种开花很多的千头菊
③一米多大的花冠上全是小朵小朵开或尚未开的菊花
④让人有说不出的好感
⑤这样的一盆菊花放在院子里,不知消息如何传出
⑥花冠极其平整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④①⑥③⑤
C.④③①②⑥⑤ D.④⑥⑤①③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得超过 15 字(5 分)对运动员而言,① ,是一种超越;对观众而言,观看他们的
比赛,从中享受快乐体育,同样是一种超越。② ,我们更想知道
运动员在赛场外的另一面。运动员们为了几公斤的提升、为了零点几秒的突破,
③ ,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21.右面是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徽(会徽中的蛇杖是国际 通用的医药
学标志),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 寓意,要求
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 字左右。(6 分)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6 年 5 月 29 日的《非你莫属》节目中,一位女生在求职结束之后,要求跳一段舞
蹈,以完美展示自己。一些评委、职场老板表示愿意给她一个机会;而主持人涂磊则表示:
流程已经完成,无须展示,你为什么不在前面的求职时间里完成舞蹈呢?如果给了你时间,
那么对其它选手是一种不公平。结果女生黯然离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
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答案与解析
1.【答案】C【解析】“相互抗衡,无法进行转化”错误,文中有“文学史上因袭和反抗两种势力向来并
非绝不相谋的”的信息。
2.【答案】A【解析】“完全是读者特别爱好它而形成的”错误,扩大了范围。原文有“多少都由于当时
读者特别爱好那种味道”的信息。
3.【答案】C【解析】“不是真正的文人”错误,文中只是说“作品一向是‘斗方名士’气味很重”,没
有否认其中有真正的文人。
4.【答案】D【解析】“主动跟随名师学习”错误,他不是主动跟随名师学习,而是他祖父另请老师对他
辅导。
5.【答案】A、E(选 A 得 3 分,选 E 得 2 分,选 B 得 1 分,选 C、D 不得分。)【解析】B 项“一贯文
末”错误,只是管辖到关于上学路上的内容。C 项“没有在学校时的学业压力”错误,于文无据。上学
快乐的主要原因是能够感受到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D 项四个老师的形象描绘是鲜明的。
6.【参考答案】
观点一:人需要全面发展。
①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科在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中,从不同的角度起作用,学习不
同的学科可以培养我们全面的思维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②学好各门功课,不仅是为了掌握多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实践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智力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
会。
观点二:术业有专攻。
①人各有所长,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进行学习。
②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化、专业化,我们只要在某一专业领域中学精学透,就能让自己出彩。俗话说得
好:“一招鲜,吃遍天。”
③每一个专业的知识有很多,专注于某一方面,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时间做好一件事情,而不必广撒
网,浪费时间与精力。
(观点 2 分,理由每点 1 分,共 5 分。言之有理即可。)
7.【答案】A、E(答 E 得 2 分,答 A 得 2 分,答 B 得 1 分,答 C、D 不得分)【解析】B 项“不经常雕
玉”有误,应是“懒龙不轻易动刀”,这跟不经常雕玉是两回事。C 项“傲慢地说别人耽误了自己的宝
贵时间”错,没有“傲慢”的信息,只是自嘲说自己耽误了别人的时间。D 项中,懒龙没有不领情,而
是他意识到了错误;也没有骂夫人,只是生气地认为夫人偷看了自己的玉;且“平时对夫人苛刻”于文
无据。
8.【参考答案】
①拥有高超技艺。如请他雕玉的人很多,所雕的玉麒麟被李掌柜一个老朋友竟然出百两黄金买走。
②识人精准。如他对待李掌柜与对待米商的态度可以看出,对待前者来雕玉要五根金条,对待后者则没
有提价格。③具有敬业精神,追求艺术的完美。如他轻易不动刀,发现错刀非常自责,竟然想以身殉玉。
④重义轻利。如他雕玉有时只一句好话,或者随手拿出一些碎银就能打发;雕刻米商的玉没有提价格。
(每点 1 分,共 4 分)
9.【参考答案】
观点一:小说标题应为“玉笛春风”。理由:①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写懒龙雕“牧童玉笛”变成“玉笛春
风”的过程。②小说的结尾点明了“袅袅的笛声随着飘动的春风悠扬了起来”,富有美的意蕴。③“玉
笛春风”象征了懒龙和米商的美好人性和优秀品质,体现了小说为人要厚道、轻利重义的主题。
观点二:小说标题应为“错刀”。理由:①“错刀”事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有了错刀,才会有后
面如何对待错刀的内容。②“错刀”事件构成了情节的变化,使“牧童玉笛”变成“玉笛春风”,从而
使小说产生了波澜。③“错刀”事件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品质,如懒龙对艺术的精益求精,米
商的宽容与机智。
(观点 2 分,理由分析 4 分,每点 2 分,任选两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0.【答案】A【解析】根据句子结构,“诸砦户为三等”作“谕”的对象,其后应断开;“凡”往往用
在句子开头,故前面要断开;“至秋成”表示到这个时间,中间不能断开; “募出金帛市马马少”中,
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如果没有活用的话,就会是前者作宾语,后者作主语。第一个“马”作“‘市’”
的宾语,第二个“马”作后面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故答案为 A。
11.【答案】C【解析】不是指皇帝死亡。皇帝死亡用“崩”。
12.【答案】D【解析】还末就任右司郎中,公绰就已死去,请求辞去的是开封府职。
13.【参考答案】
(1)虎翼卒刘庆告发谋反,交付官吏查验,却是刘庆首先谋反,众人不顺从,刘庆反而诬告众人来求
取赏赐。(关键词:变,谋反;下,交付;乃,却,表转折;邀,求取;句意理解;各 1 分)
(2)至此,御史认为是公绰领受庞籍意旨,杖杀清贶用来灭口,贬为龙图阁学士、主管徐州的官员。
(关键词:以为,认为;旨,意旨;以,用来,表目的的连词;左迁,贬官;句意理解;各 1 分)
【参考译文】
(吕)公绰字仲裕,因父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年间,任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推
辞,改校理,迁升太子中允。夷简罢相,复任直集贤院、同管勾国子监,出京知郑州。曾经访求百姓疾
苦,父老说:“官府登记百姓财产,评定赋役重轻,以致不敢多养牛,田地长久荒芜。”公绰上奏,从
此牛不计入官籍。回朝判吏部南曹,接连为官迁任太常博士、同判太常寺。有人请求复设太医局,以及
请求设置令、丞、府史如同天官医师之列,允许仪仗乐队借太常旌旗,提供给优人来演戏,公绰坚持不
同意,就停止了。虎翼卒刘庆告发谋发,交付官吏查验,却是刘庆首先谋反,众人不从,刘庆反而让诬
告众人以求赏。于是上言:“京师禁卫军队百万,不严肃惩处,就会军心动摇。”就斩杀刘庆示众。升
任史馆修撰。
当时夷简虽然退职,仍主领修撰国史,公绰辞去修撰。夷简去世,回朝任兵部员外郎,复任修撰。
服满丧期,又同判太常寺兼提举修祭器。公绰因郊庙祭器不完备,制度多违礼法,请求全部重新制造。
旧例,用时鲜食品祭献时所用各物,礼官商量决定后才进献,有的失时而陈旧而腐坏。公绰采用《月令》
诸书,以四时新鲜的物品以及所应当进献的祭品,配合成图。历任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改枢密直学士。安远寨诸羌部落来献地,公绰看着他们说:“天下这
么大,哪里会贪图部落尺寸之地来以为广阔呢?”拒绝他们。弓箭手的马大多缺少,公绰告谕各个寨户
分成三等,计十丁为社,到了秋收,募集拿出金帛买马,马少,就分先后供应。祭祀明堂,迁升刑部郎
中,召见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一年多后,希望免去府职,进为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
寺。
当初,公绰在开封府,宰相庞籍的外家亲属道士赵消贶受贿,杖脊死在道上。至此,御史认为是公
绰领受庞籍意旨,杖杀清贶以灭口,贬为龙图阁学士、主管徐州的官员。杖打清贶时,实际上公绰并不
在现场。不久,公绰也为自己辩说,复任侍读学士,从河阳,留京侍讲经筵。当时很久没有下雨,皇帝
询问:“怎样才能下雨?”公绰说:“案件久不判决,就有冤屈,所以多时旱。”皇帝亲自审察犯人案
情,不久天下大雨。迁升右司郎中,还未拜授,去世。
14.【答案】C、D【解析】C 项“分”、“断”写出了青苍苍的原野无边无际,远远地偶尔可见一两座城镇
的轮廓;视野尽头,树林如带,隐隐与白云相接。这是奇妙而美好的风光。这种风光令作者遐想,而不
是惊愕而欣喜。D 项“完全分离开来”错误,而是景象与形象交相辉映,融于一体。
15.【参考答案】
①抒发度荆门时的欢快之情。首联以“遥遥”与“望望”重叠,将欢快之情注入轻舟疾行之中。
②诗人目睹新奇之景,表达出兴奋激动之情。诗人在颔联中用“烟雾开”三字,简练而形象地描绘了度
荆门时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行进中,水气蒸腾,烟环雾绕,越过之后,则是豁然开朗,天宽地阔。
③尾联以接舆自比,写出了入楚地的兴奋之情,既表达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又充分表达了傲
世的激昂之气。(每点 2 分,共 6 分)
16.【答案】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3)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17.【答案】D【解析】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此句应用“峥嵘岁月”。
18.【答案】D【解析】A 项语序不当,“学习如何做人”与“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的位置
要互换。B 项句式杂糅,“借口……”或“以……名义”,删掉其一。 C 项缺少主语,把“通过”放在
“政府”后面,或将“政府”放在“加强”前面。
19.【答案】B【解析】本题第一空根据前面“买几盆菊花回来”可知后面要填这些菊花的情况,因此要
填②;②中“特别”二字是为了突出“千头菊”,故第二空要填感受,为④;第三空后面都是围绕“千
头菊”来写,先讲花农种的千头菊情况,所以第三空填①;接①可知,第四空填⑥;再由⑥中的“平整”
信息,对应③中的“全是小朵小朵开或尚未开的菊花”,因此第五空填③;最后由“又不知”的信息,
推知第六空填⑤,故答案为:B ②④①⑥③⑤。此题可用排除法,直接由最后一空后面的“又不知”,
推出第六空填⑤,从而先排除 D 项;然后再排除其它项,选取正确答案。
20.【参考答案】
①争金夺银
②我们想看到运动员赛后喜悦的一面③背后付出的艰辛与痛苦
21.【参考答案】
构图要素:主体由中国版图、蛇杖、左侧的齿轮、右侧的麦穗、底部的香草构成。(2 分)
寓意:中国版图表明地域;蛇杖是国际通用的医药学标志,表明为病人解除痛苦,表明协会性质;齿轮、
麦穗表明是农村,香草植物象征着中医药,也暗示是农村。(3 分)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时评类材料作文题。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的内容,然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有话
说的一个角度,确定观点立意,进而完成写作任务。从涂磊行为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遵守规则”
“做人要公正”等;从女生没有把握机会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机会的重要性”“人生要把握机
遇”等;从评委、职场老板行为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给别人机会”“宽容的力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