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届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模拟考试 数学 I 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70 分.请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填空题的相 应答题线上.) 1.已知 , ,则 ________. 【答案】{3,4} 【解析】 由题意,得 . 2.函数 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得到相应的不等式组,即可求解函数的定义域,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要使此函数有意义,需 2x-4≥0,即 2x≥22,∴x≥2,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具体函数的定义域的求解问题,其中解答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列出相应 的不等式组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若复数 z 满足(1+2i)z=-3+4i(i 是虚数单位),则 z=________. 【答案】1+2i 【解析】 ∵(1+2i)z=-3+4i,∴z= =1+2i. 4.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_­­___. 【 { }1,3,4A = { }3,4,5B = A B = {3,4}A B = ( ) 2 4xf x = − { }| 2x x ≥ 3 4 ( 3 4 )(1 2 ) 5 10 1 2 (1 2 )(1 2 ) 5 i i i i i i i - + - + - += =+ + - 【答案】27 【解析】 由框图的顺序,s=0,n=1,s=(s+n)n=(0+1)×1=1,n=n+1=2,依次循环 s=(1+2)×2=6,n=3,注 意此刻 3>3 仍然否,所以还要循环一次 s=(6+3)×3=27,n=4,此刻输出 s=27. 5.在一个袋子中装有分别标注数字 1,2,3,4,5 的 5 个小球,这些小球除标注数字外完全相同,现从 中随机取 2 个小球,则取出的小球标注的数字之和为 3 或 6 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题设可得从 个小球中取两个的取法有(12)(13)(14)(15)(23)(24)(25)(34)(35)(45)共 10 种 取法,其中和为 3 或 6 的有(12)(24)(15)共 3 种,故所求事件的概率是 .应填答案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列举法列举出取出 2 个小球的所有可能情况,即 ,再列举出符合条 件的可能数字,即 ,然后再运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算出其概率 . 6.若数据 的方差为 ,则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的,数据不变,所以 2. 考点:1.方差的意义; 7.已知四棱锥 V­ABCD,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3 的正方形,VA⊥平面 ABCD,且 VA=4,则此四棱锥的侧面 中,所有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________. 3 10 5 3 10P = 3 10 10n = 3m = 3 10P = 2, ,2,2x 0 x = 2 x = 【答案】27 【解析】 可证四个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面积 S=2× ×3×4+2× ×3×5=27. 8.等比数列 中, , ,则数列的前 项和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 ,可得 , , . 考点:1、等比数列的通项及性质;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9.在 中,三个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若 , , ,则 ________. 【答案】6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先求出 ,可得 为锐角,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 ,利用 及 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求出 ,再利用正弦定理即可求出 . 【详解】在 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所以 , 所以 为锐角,所以 , 所以 , 由正弦定理得 ,即 ,解得 . 故答案为: 1 2 1 2 { }na 1 632 0a a+ = 3 4 5 1a a a = 6 21 4 − ( )5 1 6 132 1 32 0a a a q+ = + = 1 2q = − 3 3 3 4 5 4 4 11, 1,a a a a a a q= = ∴ = = ∴ 1 8a = − 6 1 6 (1 ) 21 1 4 a qS q −= = −− ABC∆ , ,A B C , ,a b c 2 5b = 4B π= 5sin 5C = a = c C cosC sin sin( )A B C= + sin A a ABC∆ sin sin b c B C = 2 5 5sin 4 5 c π = 2 2c b= < C 2 25 2 5cos 1 sin 1 ( )5 5C C= − = − = sin sin( ) sin cos cos sinA B C B C B C= + = + 2 2 3 10 2 2 2 5 10 5 5 5 + == × × sin sin a b A B = 2 5 3 10 2 10 2 a = 6a = 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设 是函数 ( )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 点向直线 和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是 , ,则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形式、数量积公式等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检测运算求解能力和化归转化 能力. 设 ,则由题设可知 ,由 直线 可得: , 即 ,故 ,因为 ,所以 . 考点:向量的坐标形式、数量积公式等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及灵活运用. 11.已知函数 是奇函数,则 ________. 【答案】 【解析】 当 时, , ,所以 , , , , 所以 ;故填 .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解决此类问题一般根据奇偶函数的定义,本题由 是恒等式 可得 ,再结合诱导公式可得 .本题如果用 只能得出 ,得不能判断出 ,因此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检验. 12.已知点 在圆 上,点 的坐标为 , 为原点,则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6 【解析】 试题分析: 所以最大值是 6.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转化与化归能力,因为 是确定的,所以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若 x yΟ Μ ( ) 2 4xf x x += 0x > Μ y x= y Α Β ΜΑ⋅ΜΒ =  2− y x= ( ) ( ) 2 2 , 0 , 0 x sinx xf x x cos x xα  + ≥= − + + ( ) 2 sinf x x x= + 2( ) ( ) cos( )f x x x a− = − − + − + ( )2 2cos sinx a x x x− + − = − − ( )cos sinx xα − = − 32 2k πα π= + k Z∈ sin 1α = − ( ) ( )f x f x− = − cos( ) sinx xα − = − 32 ,2k k Z πα π= + ∈ (0) 0f = cos 0α = sin 1α = − P 2 2 1x y+ = A ( 2,0)− O AO AP⋅  | | | | cos | | | | 2 (2 1) 6.AO AP AO AP AO APθ⋅ = ⋅ ≤ ⋅ ≤ × + =      AO 最大,即向量 在 方向上的投影最大,根据数形结合分析可得当点 在圆与 轴的右侧交 点处时最大,从而根据几何意义直接得到运算结果为 . 13.已知实数 a,b,c 满足 a2+b2=c2,c≠0,则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 a2+b2=c2 可设 a=csinx,b=ccosx, = = ,可以理解为点(2,0)与单位圆上的点连 线的斜率的范围,而两条切线的斜率为± ,则 的取值范围为 . 14.在 中,角 所对 边分别为 ,若 且 ,则 面积 的最大值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 得 ,代入 得, ,即 , 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则 的 面 积 , 当 且 仅 当 取等号,此时 ,所以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 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 【方法点晴】本题考查余弦定理,平方关系,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考查变形、化 简能力,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属于中档题;由 得 ,代入 化简,根据 余弦定理求出 ,由平方关系求出 ,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表达式,由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出三 角形 面积的最大值.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90 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 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的 AO AP⋅  AP AO P x 2 3 6× = 2 b a c− 3 3,3 3  −    ABC∆ , ,A B C , ,a b c B C∠ = ∠ 2 2 27 4 3a b c+ + = ABC∆ 5 5 B C∠ = ∠ 2 2 27 4 3a b c+ + = B C∠ = ∠ 2 2 27 4 3a b c+ + = 15.如图,在三棱锥 中, , 分别为棱 中点,平面 平面 . 求证: (1) ∥平面 ; (2)平面 平面 .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证得 MN∥BC,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2)证得 平面 .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即可 【详解】(1)∵ 分别为棱 的中点,∴MN∥BC 又 平面 ,∴ ∥平面 . (2)∵ ,点 为棱 的中点, ∴ , 又平面 平面 ,平面 平面 ,∴ 平面 . ∵ 平面 ,∴平面 平面 .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面面垂直的判定,考查定理,是基础题 16.已知 分别是 三个角 所对的边,且满足 . (1)求证: ; (2)若 , ,求 的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的P ABC− PA AB= ,M N ,PB PC PAB ⊥ PBC BC AMN AMN ⊥ PBC AM ⊥ PBC ,M N ,PB PC BC ⊄ AMN BC AMN PA AB= M PB AM PB⊥ PAB ⊥ PBC PAB ∩ PBC PB= AM ⊥ PBC AM ⊂ AMN AMN ⊥ PBC , ,a b c ABC∆ , ,A B C coscos cos cos c Aa B b A C + = A C= 2b = 1BA BC⋅ =  sin B 2 2sin 3B = (1)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的边角混合式化为 ,再逆用两角和的 正弦公式并化简,可得 ,进而可得 ; (2)由(1)知 ,可将 可化为 再结合 ,求出 ,从 而求出 ,再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 . 【详解】(1)由正弦定理 ,得 , 代入 ,得 , 即 ,因为 ,所以 , 所以 ,又 是 的内角,所以 , 所以 ,又 为三角形的内角, 所以 . (2)由(1)知,因为 ,所以 , 由余弦定理得 , 因为 ,即 ,所以 , 所以 ,所以 , 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属于中档题. 17.如图,在 中, , , 是 的中点, ,记点 到 的距离为 . (1)求 的表达式;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A B B A C C A+ = cos cosC A= A C= a c= 1BA BC⋅ =  2 cos 1a B = 2 2 2 2 2 2cos 2 a c b aB ac a + − −= = 2a cos B sin B 2sin sin sin a b c RA B C = = = 2 sin , 2 sin , 2 sina R A b R B c R C= = = coscos cos cos c Aa B b A C + =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A B B A C C A+ = sin( )cos sin cosA B C C A+ = A B Cπ+ = − sin( ) sinA B C+ = sin cos sin cosC C C A= C ABC∆ sin 0C ≠ cos cosC A= ,A C A C= A C= a c= 2 2 2 2 2 2cos 2 a c b aB ac a + − −= = 1BA BC⋅ =  | | | | cos 1BA BC B⋅ ⋅ =  2 2cos 2 1a B a= − = 2 3a = 1cos 3B = (0, )B π∈ 2 2 2sin 1 cos 3B B= − = ABC∆ AB x= 1BC = O AC 45BOC∠ = ° C AB ( )h x ( )h x (2)写出 x 的取值范围,并求 的最大值. 【答案】(1) (2)x 的取值范围是 , 的最大值是 1 【解析】 【分析】 (1)在 和 中同时利用余弦定理并结合 ,即可求出 ,再利用面积中算 两次得 ,从而求出 ; (2)根据图形中的限制 及 ,即可求出 的范围;将 化为 利用单调性运算性质,可判断出 的单调性,进而求出 的最大值. 【详解】(1)在 中,由余弦定理 , 所以 ① 同理得, ,② 因为 是 AC 的中点,所以 , 由②-①得 ③, 所以 , 又 , 所以 , (2)由③可得, ,又 ,即 ,解得 , 因为 在 上单调增, 所以 . 答: 的取值范围是 , 的最大值是 1 ( )h x 2 1( ) 2 xh x x −= 1 2 1x< ≤ + ( )h x BOC∆ AOB∆ OA OC= 2 1 2 2 xOB OC −⋅ = 12 = ( )2ABC OBCS S AB h x∆ ∆= ⋅ ( )h x ( ) 1h x CB≤ = 2 1 0 2 2 xOB OC −⋅ = > x 2 1( ) 2 xh x x −= 1( ) 2 2 xh x x = − ( )h x ( )h x BOC∆ 2 2 2 2 cosBC OB OC OB OC BOC= + − ⋅ ∠ 2 2 2 1OB OC OB OC+ − ⋅ = 2 2 22OB OA OB OA x+ + ⋅ = O OA OC= 2 1 2 2 xOB OC −⋅ = 12 2 sin2ABC OBCS S OB OC BOC∆ ∆= = × ⋅ ⋅ ∠ 2 2 OB OC= ⋅ 2 1 4 x −= ABCS∆ = 1 ( )2 AB h x⋅ 2 1( ) 2 xh x x −= 2 1 0x − > ( ) 1h x CB≤ = 2 1 12 x x − ≤ 1 2 1x< ≤ + 2 1 1( ) 2 2 2 x xh x x x −= = − (1, 2 1]+ max( ) ( 2 1) 1h x h= + = x 1 2 1x< ≤ + ( )h x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函数最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离心率为 的椭圆 的左顶点为 ,过原 点 的直线(与坐标轴不重合)与椭圆 交于 两点,直线 分别与 轴交于 两点.若直 线 斜率为 时, . (1)求椭圆 的标准方程; (2)试问以 为直径的圆是否经过定点(与直线 的斜率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 ;(2)以 为直径的圆过定点 .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离心率为 ,所以要确定椭圆标准方程,只需再确定一个独立条件,即点 P 坐标: 根 据 点 斜 率 为 且 可 求 , 所 以 , 又 ,解得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2)用点 P 坐标表示出 的坐标及以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设 ,则直线 方程为: ,∴ ,直线 方程为: ,∴ ,以 为直径 的圆为 ,利用 化简得 , 所以动圆必过 与 的交点 2 2 :C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A O C ,P Q ,PA QA y ,M N PQ 2 2 2 3PQ = C MN PQ 2 2 14 2 x y+ = MN ( )2,0F ± 2 2 OP 2 2 = 3OP ( 2,1) ( 2, 1)P P − −或 2 2 2 1 1a b + = 2 22 c b c a ba = ⇒ = ⇒ = C 2 2 14 2 x y+ = ,M N MN 0 0( , )P x y PA 0 0 ( 2)2 yy xx = ++ 0 0 2(0, )2 yM x + QA 0 0 ( 2)2 yy xx = +− 0 0 2(0, )2 yN x − MN 0 0 0 0 2 2( 0)( 0) ( )( ) 02 2 y yx x y yx x − − + − − =+ − 2 2 0 04 2x y− = − 2 2 0 0 2 2 0xx y yy + + − = 0y = ( 2,0).± 试题解析:解:(1)设 , ∵直线 斜率为 时, ,∴ ,∴ 3分 ∴ ,∵ ,∴ . ∴椭圆 的标准方程为 . 6分 (2)以 为直径的圆过定点 . 设 ,则 ,且 ,即 , ∵ ,∴直线 方程为: ,∴ , 直线 方程为: ,∴ , 9分 以 为直径的圆为 即 , 12 分 ∵ ,∴ , 令 , ,解得 , ∴以 为直径的圆过定点 . 16 分 考点: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 19.已知函数 . (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若 在 上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提示:可以用第(2)问的结论),任意的 ,证明: . 0 0 2( , )2P x x PQ 2 2 2 3PQ = 2 2 0 0 2( ) 32x x+ = 2 0 2x = 2 2 2 1 1a b + = 2 2 2 2 c a be a a −= = = 2 24, 2a b= = C 2 2 14 2 x y+ = MN ( 2,0)F ± 0 0( , )P x y 0 0( , )Q x y− − 2 2 0 0 14 2 x y+ = 2 2 0 02 4x y+ = ( 2,0)A − PA 0 0 ( 2)2 yy xx = ++ 0 0 2(0, )2 yM x + QA 0 0 ( 2)2 yy xx = +− 0 0 2(0, )2 yN x − MN 0 0 0 0 2 2( 0)( 0) ( )( ) 02 2 y yx x y yx x − − + − − =+ − 2 2 2 0 0 0 2 2 0 0 4 4 04 4 x y yx y yx x + − + =− − 2 2 0 04 2x y− = − 2 2 0 0 2 2 0xx y yy + + − = 0y = 2x = ± MN ( 2,0)F ± ( ) ln ,f x x mx m m R= − + ∈ ( )f x ( ) 0f x ≤ ( )0,x∈ +∞ m 0 a b< < ( ) ( ) 1 1f b f a b a a − ≤ −− 【答案】(1)见解析;(2) ;(3)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1)确定函数 的定义域,求 ,对 分类讨论确定区间 上 的根的情况, 从而确定函数 的单调区间; (2)若 在 上恒成立,则只需函数 即可,故根据第(1)问中函数 单调 性,可确定当 时函数 有最大值 ,利用导数法可判断 ,进而可得 ,从而可求得 的范围; (3) 可化为 ,结合由(2)得, 时, ,而 ,故可得 ,又 ,进而可证得结果. 【详解】(1)函数 的定义域为 , . ①当 时, 在 上单调增 ②当 时, ,所以 在 上单调增; ③当 时, 令 得,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增; 令 得,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 (2)由(1)知,当 时, 在 上单调增,且 , 所以 在 上不恒成立; 的 {1} ( )f x 1( ) mxf x x −′ = m (0, )+∞ ( ) 0f x′ = ( )f x ( ) 0f x ≤ ( )0,x∈ +∞ max( ) 0f x ≤ ( )f x 0m > ( )f x max 1( ) ln 1f x f m mm  = = − − +   max( ) ln 1 0f x m m= − − + ≥ ln 1 0m m− − + = m ( ) ( )f b f a b a − − ln1 1 1 b a ba a ⋅ − − ( )0,x∈ +∞ ln 1x x≤ − 1b a > ln 1 1 b a b a ≤ − 1 0a > ( )f x (0, )+∞ 1( ) mxf x x −′ = 0m = ( ) lnf x x= (0, )+∞ 0m < 1( ) 0( 0)mxf x xx −′ = > > ( )f x (0, )+∞ 0m > 1( ) 0mxf x x −′ = > 10 x m < < ( )f x 10, m      1( ) 0mxf x x −′ = < 1x m > ( )f x 1 ,m  +∞   0m ≤ ( )f x (0, )+∞ ( )f x ∈R ( ) 0f x ≤ (0, )+∞ 当 时,由(1)知,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 所以 ,故只需 即可, 令 , , 所以当 时, ;当 , , 所以 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所以 ,即 ,又 , 所以 ,解得 综上, 的取值范围是 . (3)注意:用第(2)题的结论: 时, . , 因为 ,所以 ,由(2)得, 时, 令 ,则 ,因为 ,所以 ,即 , 因为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求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及恒成立的问题,同时考查利用上问结论作为铺垫证明 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0.数列 , , 满足: , , . (1)若数列 是等差数列,求证:数列 是等差数列; (2)若数列 , 都是等差数列,求证:数列 从第二项起为等差数列; (3)若数列 是等差数列,试判断当 时,数列 是否成等差数列?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3)数列 成等差数列. 0m > ( )f x 10, m      1 ,m  +∞   max 1( ) ln 1f x f m mm  = = − − +   ln 1 0m m− − + ≤ ( ) ln 1g m m m= − − + 1 1( ) 1 mg m m m −′ = − = (0,1)m∈ ( ) 0g m′ < ( )1,m∈ +∞ ( ) 0g m′ > ( )g m (0,1) (1, )+∞ ( ) (1) 0g m g≥ = ln 1 0m m− − + ≥ ln 1 0m m− − + ≤ ln 1 0m m− − + = 1m = m {1} ( )0,x∈ +∞ ln 1x x≤ − ( ) ( ) lnln ln 11 1 1 b f b f a b a a bb a b a a a − −= − = ⋅ −− − − 0b a> > 1b a > ( )0,x∈ +∞ ln 1x x≤ − bt a = ln 1t t≤ − 1t > ln 11 t t ≤− ln 1 1 b a b a ≤ − 1 0a > ln1 11 1 1 b a ba a a ⋅ − ≤ − − }{ na }{ nb }{ nc 12n n nb a a += − 1 22 2n n nc a a+ += + − *n N∈ }{ na }{ nb }{ nb }{ nc }{ na }{ nb 1 3 0b a+ = }{ na }{ na 【解析】 试 题 分 析 : ( 1 ) 证 明 一 个 数 列 为 等 差 数 列 , 一 般 从 等 差 数 列 定 义 出 发 : , 其 中 为 等 差 数 列 的公差(2)同(1),先根据关系式 , 解出 ,再 从等差数列定义出发 ,其中 分别为等 差 数 列 , 的 公 差 ( 3 ) 探 究 性 问 题 , 可 将 条 件 向 目 标 转 化 , 一 方 面 , 所 以 , 即 , 另 一 方 面 , 所 以 , 整 理 得 , 从 而 ,即数列 成等差数列. 试题解析:证明:(1)设数列 的公差为 , ∵ , ∴ , ∴数列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4分 (2)当 时, , ∵ ,∴ ,∴ , ∴ , ∵数列 , 都是等差数列,∴ 为常数, ∴数列 从第二项起为等差数列. 10分 (3)数列 成等差数列. 解法1 设数列 公差为 , ∵ , ∴ ,∴ , , , ∴ , 的 1 1 2 1 1 2 1( 2 ) ( 2 ) ( ) 2( ) 2n n n n n n n n n nb b a a a a a a a a d d d+ + + + + + +− = − − − = − − − = − = − d { }na 12n n nb a a += − 1 12 2n n nc a a− += + − 1 12 n n n b ca −+= + 1 1 1 1 1 2 1 2 2 2 2 2 2 n n n n n n n n n n b c b c b b c c d da a + − + − + + + − −− = − = + = + 1 2,d d { }nb { }nc 1 3 0b a+ = 1 2 32a a a− = − 1 2 32 0a a a− + = 1 22 = +n n nb b b+ + 1 +2 3 +1 22 + 2 =2 2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1 2 2 1 32 2(2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 − − 1 22 0n n na a a+ +− − = { }na { }na d 12n n nb a a += − 1 1 2 1 1 2 1( 2 ) ( 2 ) ( ) 2( ) 2n n n n n n n n n nb b a a a a a a a a d d d+ + + + + + +− = − − − = − − − = − = − { }nb d− 2n ≥ 1 12 2n n nc a a− += + − 12n n nb a a += − 1 12 n n n b ca −+= + 1 1 12 n n n b ca + + += + 1 1 1 1 1 2 2 2 2 n n n n n n n n n n b c b c b b c ca a + − + − + + + − −− = − = + { }nb { }nc 1 1 2 2 n n n nb b c c+ −− −+ { }na { }na { }nb d′ 12n n nb a a += − 1 12 2 2n n n n n nb a a+ += − 1 1 1 12 2 2n n n n n nb a a− − − −= − 2 1 1 22 2 2b a a= − 1 1 1 1 1 12 2 2 2 2n n n n n nb b b a a− + − ++ + + = − 设 ,∴ , 两式相减得: , 即 ,∴ , ∴ , ∴ , 12分 令 ,得 , ∵ ,∴ ,∴ , ∴ ,∴ , ∴数列 (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14分 ∵ ,令 , ,即 , ∴数列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16分 解法 2 ∵ , , 令 , ,即 , 12分 ∴ , , ∴ , ∵数列 是等差数列,∴ , ∴ , 14分 ∵ ,∴ , ∴数列 是等差数列. 16分 考点:等差数列定义 数学Ⅱ(附加题) (考试时间:30 分钟 试卷满分:40 分) 【选做题】本题三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 答的前两小题评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 1 1 2 12 2 2 2n n n n nT b b b b− −= + + + 2 1 1 12 2 2 2n n n n nT b b b+ −= + + + 2 1 1 12 (2 2 2 ) 2n n n n nT b d b− +− = −′+ + + + 1 1 12 4(2 1) 2n n n nT b d b− += − − − +′ 1 1 1 1 1 12 4(2 1) 2 2 2n n n n nb d b a a− + + +− − − + −′ = 1 1 1 1 1 1 1 1 12 2 2 4(2 1) 2 2 2 4 2 ( )n n n n n n na a b d b a b d b d+ − + + + ′ ′= + + − − = + − ′− − 1 1 1 1 2 2 4 ( )2n nn a b da b d+ + ′− − − ′+= 2n = 1 1 1 1 3 2 13 3 2 2 4 2 2 4( )2 2 a b d a b da b d b + − + −= − − ′= −′ ′ 1 3 0b a+ = 1 1 1 33 2 2 4 02 a b d b a=′+ − + = 1 12 2 4 0a b d+ − =′ 1 ( )n na b d+ − − ′= 2 1 1( ) ( )n n n na a b d b d d+ + +− = − − ′+ − = −′ ′ { }na 2n ≥ d− ′ 12n n nb a a += − 1n = 1 2 32a a a− = − 1 2 32 0a a a− + = { }na d− ′ 12n n nb a a += − 1 3 0b a+ = 1n = 1 2 32a a a− = − 1 2 32 0a a a− + = 1 1 22n n nb a a+ + += − 2 2 32n n nb a a+ + += − 1 2 1 2 2 1 32 (2 ) 2(2 )n n n n n n n n nb b b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nb 1 22 0n n nb b b+ +− − = 1 2 2 1 32 2(2 )n n n n n na a a a a a+ + + + +− − = − − 1 2 32 0a a a− + = 1 22 0n n na a a+ +− − = { }na 21.已知矩阵 ,其中 ,若点 在矩阵 A 的变换下得到点 ,求矩阵 的两个 特征值. 【答案】矩阵 的特征值为 或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 在矩阵 A 的变换下得到点 ,列出方程求出 ,从而可确定矩阵 ,再求出矩阵 的 特征多项式,令其等于 ,即可求出矩阵 的特征值. 【详解】由 ,得 ,所以 , 故 , 则矩阵 的特征多项式为 , 令 ,解得 或 , 所以矩阵 的特征值为 或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矩阵的特征多项式及特征值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曲线 的参数方程是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为极点, 轴 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是 ,它们相交于 两点,求线 段 的长. 【答案】 【解析】 【分析】 将曲线 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曲线 的极坐标方程互为直角坐标方程,联立方程求出交点 , 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 的长. 【详解】由 消去 得,曲线 直角坐标方程是 , 1 1 1A a − =    a R∈ (1,1)P (0, 3)P′ − A A 1− 3 (1,1)P (0, 3)P′ − a A A 0 A 1 1 1 0 1 1 3a −     =     −      1 3a + = − 4a = − 1 1 4 1A − =  −  A 2 21 1( ) ( 1) 4 2 34 1f x −= = − − = − −− λ λ λ λλ ( ) 0f λ = 1λ = − 3λ = A 1− 3 xOy 1C cos sin x y θ θ =  = O x 2C 2cos 6 πρ θ = +   ,A B AB 3 1C 2C ,A B AB cos sin x y θ θ =  = θ 1C 2 2 1x y+ = 因为 ,所以 , 所以 ,所以 , 由 ,解得 或 , 即 所以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极坐标方程互为直角坐标方程,关键是掌握这两类问题的 的互化方法. 23.已知正实数 满足 ,求证: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即可证得结果. 【详解】因为正实数 满足 , 所以 ,所以 , 所以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应用,属于基础题. 【必做题】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4.如图,已知 是圆柱 底面圆 O 的直径,底面半径 ,圆柱的表面积为 ,点 在底面圆 上,且直线 与下底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2cos 6 πρ θ = +   3 cos sinρ θ θ= − 2 3 cos sinρ ρ θ ρ θ= − 2 2 3 0x y x y+ − + = 2 2 2 2 1 3 0 x y x y x y  + = + − + = 0 1 x y =  = − 3 2 1 2 x y  =  = ( ) 3 10, 1 , ,2 2A B  −     2 23 10 1 32 2AB    = − + − − =        , ,a b c 3a b c+ + = 2 2 2 3b c a a b c + + ≥ , ,a b c 3a b c+ + = 33 3a b c abc= + + ≥ 1abc ≤ 3 3 2 2 2 2 2 2 13 3 3b c a b c a a b c a b c abc + + ≥ ⋅ ⋅ = ≥ AB 1OO 1R = 8π C O 1AC 60 (1)求 的长; (2)求二面角 的大小的余弦值.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根据母线 底面 ,即可找出 与下底面所成的角的为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 中, 即可求出 ; (2)以 为坐标原点,以 、 分别为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所需点的坐标,分别求出平面 和平面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得二面角 的大小的余弦值. 【详解】(1)设圆柱的母线长为 ,则根据已知条件可得, , ,解得 ,因为 底面 ,所以 是 在底面 上的 射影,所以 是直线 与下底面 所成的角,即 在直角三角形 中, , , (2)因为 是底面直径, ,所以 以 为坐标原点,以 、 分别为 、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AC 1A A B C− − 3AC = 3 4 1A A ⊥ ACB 1AC 1ACA∠ 1A AC AC A AB 1AA y z 1AA B 1A BC 1A A B C− − l 22 2 8S R Rlπ π π= ⋅ + =全 1R = 3l = 1A A ⊥ ACB AC 1AC ACB 1ACA∠ 1AC ACB 1 60ACA∠ =  1A AC 1 3AA = 1ACA∠ = 60 3AC = 2AB = 3AC = 6CAB π∠ = A AB 1AA y z 则 、 、 、 , 于是 , ,设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则 即 不妨令 ,即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 , 因为平面 的一个法向量为 , 设二面角 的大小为 ,则 , 由于二面角 为锐角,所以二面角 的大小的余弦值是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角的找法及利用向量法求二面角的的大小. 25.记 为从 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随机变量 表示满足 的二元数组 中的 ,其中 ,每一个 ( 0,1,2, , )都等可能出现.求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关键解组合不等式 ,由于 ,所以先具体探究,再分类说 明.随机变量 可以取 0,1,2, ,10,当 时,满足 的 共 9 个;当 时, 满足 的 共 9 个;当 时,满足 的 共 9 个;当 时,满足 的 共 3 个;当 时,满足 的 共 3 个;依次验证得 (0,0,0)A 3 3( , ,0)2 2C 1(0,0,3)A (0,2,0)B 1 (0,2, 3)A B = − 3 1( , ,0)2 2CB = − 1ACB ( , , )n x y z= 1 0, 0 n CB n A B  ⋅ = ⋅ =   3 1 0,2 2 2 3 0, x y y z − + =  − = 1z = 1ACB 2 3 3( , ,1)2 2n = 1A AB 1 (1,0,0)n = 1A A B C− − θ 1 2 1 2 3 | | 32cos 2 4| || | n n n n θ ⋅= = =     1A A B C− − 1A A B C− − 3 4 r iC i r ξ 21 2 r iC i≤ ( , )r i r {2,3,4,5,6,7,8,9,10}i∈ i Eξ 77 24 21 2 r iC i≤ {2,3,4,5,6,7,8,9,10}i∈ ξ 0rξ = = 21 2 r iC i≤ 2,3, ,10i =  1rξ = = 21 2 r iC i≤ 2,3, ,10i =  2rξ = = 21 2 r iC i≤ 2,3, ,10i =  3rξ = = 21 2 r iC i≤ 3,4,5i = 4rξ = = 21 2 r iC i≤ 4,5,6i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试题解析:∵ , 当 时, , , , , ∴当 时, 的解为 . 3 分 当 , , 由 可知: 当 时, 成立, 当 时, (等号不同时成立),即 . 6 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8 分 ∴ . 10 分 考点:数学期望 ξ ( )P ξ 3 16 3 16 3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24 1 48 3 1 1 1 77(0 1 2) (3 4 5 6 7 8) 9 1016 16 24 48 24Eξ = + + × + + + + + + × + × + × = 21 2 r iC i≤ 2i ≥ 0 211 2 i i iC C i= = ≤ 1 1 21 2 i i iC C i i−= = ≤ 2 2 2( 1) 1 2 2 i i i i iC C i− −= = ≤ 2 3 5 5 2C ≤ 2 5, *i i N≤ ≤ ∈ 21 2 r iC i≤ 0,1, ,r i=  6 10, *i i N≤ ≤ ∈ 1 1 2 r r i i iC C r+ −≥ ⇔ ≤ 3 2( 1)( 2) 1 6 2i i i iC i − −= ≤ 3,4,5i⇔ = 0,1,2, 2, 1,r i i i= − − 21 2 r iC i≤ 3, , 3r i= − 3 21 2 r i iC C i≥ ≥ 21 2 r iC i> ξ ( )P ξ 3 16 3 16 3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16 1 24 1 48 3 1 1 1 77(0 1 2) (3 4 5 6 7 8) 9 1016 16 24 48 24Eξ = + + × + + + + + + × +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