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质量监测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省沧州市2020届高三语文12月质量监测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20440

大小:86.18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沧州市普通高中 2019 年 12 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与智慧。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 念,是讲人生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 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在人类存在的种种矛盾中,根本的矛盾就是“向死而 生”,即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终归死亡,可人又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 性,超越死亡。由此产生了人如何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一重大问题。这就是说,哲学就 是人生观,而人生观与世界观又密切相关、高度统一。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的问题。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 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必 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一句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文天 祥的干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 而生与死的意义属于历史规律。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 关系。因此,人生观不可能脱离世界观。人“向内”求解“人生之谜”,必然要“向外”探索 “世界之谜”,而“向外”探索“世界之谜”,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内”求解“人生之谜”,从 而实现自我发展。无论是探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关系,还是反思你、我、他的人与社会 关系,哲学都熔铸着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对人的发展境遇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在世” 的深层理解。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表现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统一,体现着人生的智 慧。 人生观是哲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医学、生物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 都不可能完全解答“人生之谜”……哲学问题不同于科学问题。人为什么有生有死,这是科 学问题,可人如何对待生与死,这是哲学问题。知道数学中有正数与负数,物理学中有作用 与反作用,化学中有化合与分解,生物学中有遗传与变异等,这是科学常识,可是从中引出 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引出对立统一规律并把它转化为矛盾分析法,这是哲学智慧。它使我 们善于在个体与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矛盾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人生问题。 哲学智慧不同于科学智慧。科学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思维的对象,即存在的 运动规律,哲学则是以理论思维的形式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探讨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思维如何反映存在及其规律等问题,并且进入到对象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对象是 什么,而且要知道对象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 是以抽象的概念体系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着特定的民族、阶级或集 团的利益和愿望。所以,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启迪人以真理;哲学不是宗救,但它也给予 人以信仰。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要“为学”,即学专业知识,还要“为道”,即学哲学。学哲学, 可以拓展理论视野,强化思维力度,善于辩证思考,把人们视为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问题 作为“问题”进行反思,在“熟知”中发现“真知”,从而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 垂范而示之以人所未行。 (摘编自杨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是教人如何生活的,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两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 B. 人生观不仅是伦理学问题,更是世界观问题,也就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 C. 科学回答人为什么有生有死之类的问题,而哲学则思考人如何对待生与死的问题 D. 哲学反映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运动,体现特定民族、阶级或集团的愿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分析宗教与哲学的不同,引出哲学是人生观且与世界观密切相关的观点。 B. 第二段紧承第一段,侧重阐述了哲学表现出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高度统一的原因。 C. “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如果正确处理好人与历史规律的关系就能流芳百世。 D. 第五段与前四段形成总分关系,进一步强调学哲学的意义,点明了写作的意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存在着许多矛盾,其根本的矛盾是如何通过某种追求来超越死亡,获得生活的价值和 生命的意义。 B. 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对人的生存方式、发展境遇的关注和对 人生意义的理解。 C. 科学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存在的运动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 价值与意义。 D. 学习哲学可以拓展理论视野,强化思维力度,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善于反思问题并能够发 现“真知”。 【答案】1. A 2. D 3. C【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 A 项,“两者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根据第一段内容可知,作者只是比 较了哲学与宗教研究内容的不同,并没有说二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 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 D 项,“总分关系”错,从第五段开头句的“正因为如此”可以看出是因果关系,是由上文进 一步推出结论,提出主张,前后呈递进关系。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 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 C 项,“科学以理性思维的形式描述和解释存在的运动规律,并进一步探索其对人的生存与发 展的价值与意义”错误,选项偷换概念,从第四段前三句可知,“探索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 的价值与意义”的是哲学。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 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 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 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 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 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 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的材料一: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后,机场刷脸值机、刷脸安检、刷脸登机等乘机新体验让人 喷啧称奇。这些酷炫的智能黑科技出自“中国人脸识别领域”第一梯队——厦门瑞为信息技 术有限公司。 不同于以往通过验证员肉眼进行旅客身份核验,旅客在办理安检手续时,只需出示一次 身份证件,在通行过程中,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旅客信息核验及人证比对,整个过程耗时不到 1 秒,准确率高达 99%。 独特的自动预抓拍功能,无需旅客起身或改变姿态配合,即可获取旅客的最佳人脸照进 行人证核验;且不受旅客年龄大小、肤色、化妆等因素的影响,为旅客创造了更舒适的通行 体验。 实际上,瑞为的刷脸登机技术早在去年 1 月就应用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这一全国首创 的技术实现了刷脸安检、刷脸登机。目前,瑞为全流程刷脸登机解决方案,已覆盖包含北京 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在内的国内三分之一机场。 (选自《人工智能:加速赋能高质量发展》,《福建日报》2019 年 10 月 7 日) 材料二: 17 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 责任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强调了 和谐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的 八条原则。 “负责任”不仅在研发方面,源头设计需合乎伦理,以更高的技术控制潜在伦理风险与 隐患;更需要在应用层面,以最终人类权益为前提,避免误用,禁止滥用、恶用;同时,在 治理方面,积极探索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对未来更高级人工智能潜在风险持续开展研究和 预判。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李仁涵教授表示:“我们希望未来 在符合《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留有足够发展空间的同时,进行务实适用、行之有效的监督 管理,《治理原则》的发布将为后续人工智能立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治理原则》提出,人工智能发展应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充分保障个人的知情权和选 择权。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使用等各环节建立规范,反对任何窃取、篡改、泄 露和其他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选自记者袁于飞《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光明日报》2019 年 6 月 19 日)材料三: 当前,人工智能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 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 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可以预见,作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 将远超以往历次工业革命。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人类学 习和适应机器。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 人工智能高度发展,机器不再是单纯的工具,而有可能帮助甚至部分替代人进行决策, 如驾驶汽车、诊断病情、教授知识、检验产品等。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伦理道 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但相关的法律规范、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则相对滞 后。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 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走在国际前 列,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探讨才刚刚起步。我们应加快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步伐,在全球人 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中贡献中国智慧。 (选自李彦宏《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22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旅客在大兴国际机场安检时,通过人脸识别系统,不用出示身份证件,就可以自动完成信 息核验及人证比对。 B. 瑞为全流程刷脸登机解决方案深受欢迎,我国国内三分之一的机场都运用了此系统,其中 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C. 《治理原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行动指南,强调了八条原则,这为后续人工智能 立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D. 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学习和适应人类,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的时代,而此前某种程度 上是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瑞为的刷脸登机技术具有快速精准、极大方便旅客、国内领先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使得它 受到北京大兴机场的青睐。 B. 在人工智能时代,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非常重要,要抵制任何窃取、篡改、泄露和其他非 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C. 人工智能推动着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时代,对世界的影响已 远超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D. 人工智能有可能帮助甚至部分地代替人作决策,但也在很多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挑战,因此 必须要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 6. 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从不同角度简要概括如何发展健康的人工智能。 【答案】4. A 5. C 6. ①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②对人工智能的设计、 运用要合乎伦理,探索完善的治理体系。③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 【解析】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注意细节。学生必须养成一种良 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细比较选 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本题, A 项,“不用出示身份证件”错,原文说“不同于以往通过验证员肉眼进行旅客身份核验,旅 客在办理安检手续时,只需出示一次身份证件,在通行过程中,系统即可自动完成旅客信息 核验及人证比对”。 故选 A。 【5 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 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 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 C 项,“对世界的影响已远超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错,据材料三“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 将远超以往历次工业革命”可知,“远超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是作者的一种预见,还没 有发生。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 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 由“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在京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 人工智能》(以下简称《治理原则》),提出了人工智能治理的框架和行动指南,强调了和谐友 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隐私、安全可控、共担责任、开放协作、敏捷治理的八条原 则”“在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使用等各环节建立规范,反对任何窃取、篡改、泄露和其他非法收集利用个人信息的行为”可知,应当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与法律规 范,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由“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 随之而来……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 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可知,对人工智能的设计、运用要合乎伦理, 探索完善的治理体系;由“人工智能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随之 而来,但相关的法律规范、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则相对滞后”可知,应当建立良好的社会公 德与行为习惯。 【点睛】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②对人工智能的 设计、运用要合乎伦理,探索完善的治理体系。③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德与行为习惯。 非连续性文本解题方法: (1)比较材料。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里,阅读新闻、报告类文本,要加强比较分析能力的 培养。要从材料来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数据图表等多角度比较分析,辨明异同,深入 探究规律。 (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一方面浏览全文,找到相应语句并在原文中标注出来。另一方面, 逐一把选项和原文比对,不一致的即可判定错误。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首先读懂文本,标记包含相关信息的重要语句。可以 从概括性的句子、文中运用的材料和作者的评价三方面入手。其次,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 作意图出发,结合新闻材料提炼观点。最后,观点必须于文有据,合情合理。要做到客观公 正,不能任意拔高或者贬低。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官宴 青霉素 窗外大雨如注,袁子卿在书房里来回踱着脚步,不时看一眼窗外的黑夜,身影被烛光拉 得长长短短。一道闪电,雨夜被扯开一道缝隙,袁子卿就看到了远处的翼云阁,似乎还看到 翼云阁飞檐下的风铃在雨中摇晃。 “河堤那边……没来人?”袁子卿看着窗外,问立在一边的夫人,同样的话他已问过多 次。 夫人趋前半步,轻声回道:“老爷宽心,师爷已带人去巡查,没人来就是太平。” 袁子卿没有接夫人的话,立在窗前喃喃自语:“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的窗外只有远远近近的风声雨声。 蜡烛将燃尽时,窗外有了曙光,风雨已停。 夫人看了一眼伏案入睡的袁子卿,熄了蜡烛,轻推房门来到庭院。满院充斥雨后的清凉, 石榴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树下有掉落的几枚青涩的小石榴,夫人弯腰拾起一枚,不觉叹 了一口气。 “经不住风雨,自然成不了气候。”袁子卿站在夫人身后说道。 夫人看了一眼袁子卿,说:“这场百年未遇的大雨,河堤竟也无恙,老爷两次清淡修堤 已见成效,现在三年任期已满,可安心离去了。” “是啊,我们可以安心走了,只是走时我还要设一次官宴。”袁子卿说。 夫人一脸疑惑,问:“还设官宴?你已经设过两次官宴了,第一次官宴用尽了头年的年 俸,第二次官宴又让次年的年俸覆水东流,现在又要……” 袁子卿看着夫人,只笑,不语。 第一次在县衙里大摆酒宴,是袁子卿刚来祁城不久。数排八仙桌摆满大堂,满桌子都是 笑脸。能被新任县太爷请来赴宴,邾城的士绅和各店铺的老板倍感荣幸,没有被请到的,托 人送礼也想得到一张请柬。邦城最好的厨师都请来了。衙门口很多人围观,阐到香味儿也是 福气。 酒过三巡,袁子卿起身向各位深施一礼:“感谢各位应邀,作为新任知县,我多次到河 堤查看,薛河绕邦城而过,给邾城带来通达和繁荣,但每年的汛期就是悬在我们邦城人头上 的一把剑,水流从上游夹杂着泥沙,绕城而过时泥沙淤积,不彻底清淤固堤,邾城人头上的 这把剑迟早就会落下来!" 众人相互看一眼,又一起看县太爷。 袁子卿举杯一饮而尽,又说:“清淤固堤需要银钱,朝廷拨发的款项有限,本县库府空 虚,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各位。”众人看着县太爷,又相互看着,这才知道县太爷设的官宴 是不好吃的。宴后,银钱陆续收到,修堤是为大家办好事,再说毕竟吃人家的嘴短。 河道清淤工程顺利完成。 袁子卿的第二次官宴是在上任一年之后。当时,街头巷尾凭空生出很多传言,传言说县 太爷假借工程,搜刮民财,中饱私囊,不少拿过钱的人就有当了冤大头的感觉。后来,传言 越传越盛,并且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不少士绅和店铺老板就联合起来告上府衙。后经查实所 集款项已全部用于清淤工程,县太爷自己还搭上了一年的俸银,袁子卿实为廉官楷模,知府 命袁子卿将诬告者严加惩办。告状的士绅和店铺老板们齐聚衙门大堂,叩头请罪。袁子卿把他们一一都扶起来,宣布 告状人一律宽恕,然后吩咐设宴。数排八仙桌又摆满大堂,只是每张面孔都少了一分笑颜多 了一分惶恐。 莱过五味,袁子卿起身向各位深施一礼:“河道清淤已经完成,固堤的银两尚有欠 缺……” 宴后,银钱陆续收到,毕竟证陷人气短,县太爷不给治罪已感激不尽,就破财免灾吧。 固堤工程又顺利完成。至于诬陷县太爷贪污的传言是从哪儿来的,夫人问过多次,袁子 聊一笑:“天机不可泄露!" 袁子卿的第三次官宴,设在城外官道边的半山亭。 袁子卿已接到转调的公文,此时,他和夫人静候在半山亭。赴宴的人来了很多,不仅有 所邀的邦城士绅和店铺老板,还有许多黎民百姓,人群围着袁子卿,要为他送行。 袁子卿拱手称谢:“本官三年任期已满,为答谢诸位协助,在此设宴,只是宴无酒肉, 只有夫人用老家的茶叶汤的香茶,请诸位品尝!" 有人上前一步说道:“县台大人,您还欠我们邾城一笔账,请结完账再走。”说话间, 打开“账本”,却是两轴对联。在场的人都围上观看,上写:官爷不廉,看我青山饮我水;草 民无礼,拦君坐骑脱君靴。早有人上前,把袁子卿的官靴脱了下来,之后,把一双草鞋给他 换上。 袁子卿手捧联轴,两眼含泪……. 官道曲折,脚穿草鞋的袁子卿,身影渐渐消失在官道的远处。 (原载于《小说月刊》2019 年第 6 期)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众人相互看一眼,又一起看县太爷”两个“看” 字写出众人先吃惊后又期待的心理。 B. “经不住风雨,自然成不了气候”一语双关,既是袁子卿对掉落的小石榴的感悟,更是对 大堤可能经不住昨夜大雨的担忧。 C. 小说的情节张弛有度,语言质朴自然,长短句交错和多个省略号的运用,使小说语言节奏 富于变化,又言简意赅,含蓄蕴藉。 D. 夫人是小说中不可缺少的次要人物,夫人的话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侧面烘托袁子卿这个 人物的作用,体现作者的构思匠心。 8. 小说中的袁子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9. 如何理解两幅对联“官爷不廉,看我青山饮我水;草民无礼,拦君坐骑脱君靴”?请结合 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心系百姓,为民办实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筹银清淤固堤,治理水患; ②为官清廉,有奉献精神:为廉官楷模,甚至为清淤固堤搭上自己两年的俸银;③有计谋, 有智慧:为筹固堤银子,巧设宴席,后又设宴宽恕,让士绅和店铺老板们自愿筹银完成固堤 工程。 9. ①对联是正话反说,先抑后扬;②先说袁子卿“不廉”,理由是他“看我青山饮我水”,实 际上表现了袁子卿作为县令有着两袖清风的廉洁;③写百姓拦“坐骑”“脱君靴”,行为“无 礼”,看似是百姓对袁子卿的不满,实际上表达的是百姓对袁子卿的不舍与爱戴。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 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 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 B 项,“对大堤可能经不住昨夜大雨的担忧”错,结合前文“没人来就是太平”和“窗外有了 曙光,风雨已停”来看,袁子卿已知大堤经受住了风雨的考验,所以袁子卿拿掉落的小石榴 来对比,暗含对大堤的肯定。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 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 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文中袁子卿两次宴请宾客,只为河道清淤、修固堤坝,为当地百姓治理多年来的水患问题, 可见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个为民办实事官员;由夫人的话“还设官宴?你已经设过 两次官宴了,第一次官宴用尽了头年的年俸,第二次官宴又让次年的年俸覆水东流,现在又 要……”和“后经查实所集款项已全部用于清淤工程,县太爷自己还搭上了一年的俸银,袁 子卿实为廉官楷模”可知,袁子卿为官清廉;由“‘清淤固堤需要银钱,朝廷拨发的款项有 限,本县库府空虚,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各位。’众人看着县太爷,又相互看着,这才知道 县太爷设的官宴是不好吃的。宴后,银钱陆续收到,修堤是为大家办好事,再说毕竟吃人家的嘴短”“固堤工程又顺利完成。至于诬陷县太爷贪污的传言是从哪儿来的,夫人问过多次, 袁子聊一笑:‘天机不可泄露’”可知,袁子卿两设官宴中暗含计谋,谣言其实是他自己散 播的,为了再次让当地乡绅自愿筹银完成固堤工程。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 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 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 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官爷不廉,看我青山饮我水;草民无礼,拦君坐骑脱君靴”写“官爷不廉”“草民无礼” 是正话反说。由文本可知,袁子卿为官清廉,关心百姓,为了清淤修堤两设官宴,并搭上了 自己的俸禄。因此,在他离任之际,百姓夹道相送,并送上百姓编织的草鞋。百姓拦“坐 骑”“脱君靴”的行为,表面无理,实则表达百姓对其两袖清风的赞颂与爱戴之情,对其离 任的不舍之情。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 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 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考生要从小说中勾画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相关语 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文中其它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 解题思路可以分为四步:一、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 贬低;二、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 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选择恰当 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定国少学法于父 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会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 行淫乱,定国上书谏。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 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威称焉。 其决疑平法,务在衷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 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时陈 万年为御史大夫,与定国并位八年,论议无所拂。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 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二千石选 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今丞相、御史 将欲何施以塞此咎?"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 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 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定国慌恐,上书自劾,归侯印, 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 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 马、黄金七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 (选自《汉书·于定国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B. 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C. 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D. 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崩”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而“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 B. “廷尉”是掌管天下刑狱的官吏,案件要报到延尉处,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 C. “经术”指注解经书的学问,古有“五经”之说,指《诗》《书》《礼》《易》《春秋》。 D. “谥”指谥号,古代帝王、高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加给他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定国重视学习,拜师学经。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做廷尉后又拜师学习《春秋》,亲 自手执经书,面北向老师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人。 B. 于定国为官恭谨,主动担责。汉元帝曾两次责备大臣不尽职责,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于 是上书谢罪或引咎自责,最后因病情沉重不得已辞官归乡。 C. 于定国判案谨慎,深得赞誉。他判案保持审慎态度,除照顾螺寡孤独之人,对不是特别肯 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朝廷上下都称赞他堪比张释之。 D. 于定国尽心辅佐,深受器重。身为先帝的旧臣,他与御史大夫陈万年八年共事而从不相互 抵触,汉元帝称赞他“不敢稍有懈怠休息”,之后赐予车马黄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 (2)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尊敬备至,士人都赞 誉他。 (2)一个从东方来的郎官,说那里的老百姓(因灾荒)父子相互抛弃。丞相、御史你们这些 负责查办的大臣隐瞒不报吗?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意为:于定国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郡决曹等官,后补为 廷尉史,因为有才华而升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 “狱史”和“郡决曹”是一官职名称,担任者是“于定国”,两个官职应断开,A、D 项不妥。 “以材高举侍御史”中,“以材高”是“举侍御史”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B 项,“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错,“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 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 B 项,“因病情沉重不得已辞官”错,据“定国遂称笃,固辞”可知,原文中说于定国以病情重为借口辞官。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 (1)中,“卑贱”,地位低下;“过”,拜访;“钓礼”,平等礼仪;“恩敬”,尊敬;“咸”, 都。 (2)中,“郎有从东方来者”,定语后置句;“相弃”,相互抛弃;“案事之吏”,负责查办 的大臣;“匿”,隐瞒。 【点睛】文言文阅读方法多种多样,现在介绍常见 比较有效的几种。 (1)注释研读法。要学会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有些注释是提示性的,或交代文章出处,或 简介作者生平,或提示时间背景,或解释题意、点明主旨;有些注释是诠释性的,对一些实 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义作交代,对一些虚词的用法作说明。读普及性的文言读物,要养 成认真参看注释的习惯。 (2)猜读法。有些词或句不易理解,而且注释也没有,一时又找不到详释细译的书,这时需 要猜测它的意思。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书只注释“而或”为“或 者”,“长烟一空”未注,读者先要“猜”“长烟”是什么,认定系指“大片烟雾”或“大片 云烟”;至于“一空”,不是“布满整个天空”,而是“完全消散”。这种方法即称“猜读”。 (3)片段或全篇抄读法。在通读后,为帮助理解和记忆,可边读、边抄、边思、边记,摘段 录句或照录全文,这也是许多人喜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4)注译简析抄读法。这是一种费时较多的读法,看上去比较笨,但实际上极有好处。抄原 文;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义;有时还可对词性和用法,以及句式做一些说明;然后翻译一 遍。一小节或一段结束,对主要内容作一小结。如此坚持不懈,搞它二三十篇,必有助于提 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参考译文: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史、郡决曹等官,判案公平。于 定国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郡决曹等官,后补为廷尉史,因 为有才华而升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时值汉昭帝去世,昌邑王被征召继位,昌邑王品 行荒淫秽乱,于定国上书规谏。几年后,改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于定国于是拜 的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而行弟子之礼。他为人谦虚恭谨,尤其故重精通经术的 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尊敬备至,士人都赞誉 他。于定国判案公允,尽可能体恤鳏寡孤独之人,不是特别肯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 格外注意保持审慎的态度。朝廷上下都称赞他说:“张释之任廷尉,天下没有受冤枉的人; 于定国任廷尉,百姓都自认为不冤枉。”于定国很能喝酒,连饮数石也不会醉,深冬时节请 他办案议罪,饮酒后更加精明。甘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三年后, 宣帝驾崩,元帝即位,因定国是在职的先帝旧臣,汉元帝很敬重他。当时陈万年任御史大夫, 与定国共事八年,两人议论政事没有相抵触的情况。然而,元帝刚即位不久,关东连年遭受 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涌入关内,有人上书皇上把责任推到主管大臣身上。元帝于是多次在 听朝之日召见丞相、御史,进宫入诏,逐条批评他们不称职,说:“由于二千石的官员选举 下属官吏多有不实,因此令诸官在位者多不称职。农田遭受灾害,官吏不肯减免其赋税,反 而催收其租,以致百姓穷困加重。现在丞相、御史你们打算怎样弥补这些过错呢?”于定国 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天降霜,夏季寒冷,太阳暗而无光。汉元帝又下诏分条责备说:“一 个从东方来的郎官,说那里的老百姓(因灾荒)父子相互抛弃。丞相、御史你们这些负责查 办的大臣隐瞒不报吗?今年的收成还尚难预料,一旦有水早之灾,它产生的忧患不会小。公 卿大臣你们有什么可以防患于未然,或救难于已然的办法没有?”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上 书引咎自责,并归还侯印,乞求告老还乡。汉元帝答复他说:“您辅佐我治理天下,不敢稍 有懈怠休息。经书上说:"如果说天下有罪过的话,那么所有的过错都该归在我一国之主的身 上。,您虽身居要职,又何必独担责任呢?继续努力监察郡国守相等地方官吏,不称职的不要 让他继续在位长久地欺压百姓。”于定国于是又称病,坚决要求辞官归乡。皇帝便赐给他四 匹马位的车、黄金七十斤,定国罢官归家。又过了几年,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②,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南 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任上。②灞桥,在长安,位于灞河水道之上;曲江, 唐代著名皇家园林,有曲江池。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南郑远望南山,心生感慨,又写秋风吹起,号角声声,营造悲壮氛围。 B. “悲歌击筑”暗用荆轲悲歌与高渐离击筑典故,表达作者送别时的慷慨悲情。 C. 整首词的情感有变化,由“哀”到“兴悠哉”,“兴”字也暗合高兴亭的亭名。 D. “多情”两句运用拟人,写南山月最是多情,特地冲出云幕将月光洒照人间。 15. 请赏析词的最后“灞桥”三句。 【答案】14. B 15. ①“灞桥”“曲江”用了借代的手法,借指长安乃至沦陷金人手中的国 土,“待人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②具体、生动地表达了沦陷地区的人民渴望收复的心情; ③表现了作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 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 项,“表达作者送别时的慷慨悲情”错,此词题目表明是作者登高所作,为登临词。 故选 B。 【15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 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 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最后三句意思为: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 收复失地,胜利归来。诗人联想到灞桥烟柳、曲江池台那些美丽的长安风景区,肯定会多情 地等待收复关中的宋朝军队的到来。因此,“灞桥烟柳、曲江池台”是借代手法,代指沦陷 区;“待人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沦陷区人民此时迫切渴望收复失地的心 理。诗人借此来来暗示作者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抒发自己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表达 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点睛】赏析诗歌句子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 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 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 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 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 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 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 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 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 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 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 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 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 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 约含蓄。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写到尽管因为有高尚的德行而遭到贬逐,被加上罪名,但他仍坚定 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如果有疑难问题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么结果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一文借物喻人,用“__________”来赞美君子美德远播,用“__________” 来赞美君子可敬而不可侮慢。 【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其为惑也 (4). 终不解 矣 (5). 香远益清 (6).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 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 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 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亦”“犹”“清”“亵”等字,默写时 要写准确。 【点睛】如何快速背诵课文: 首先背诵前自己要规定时间,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分读第一句话 5 到 10 遍,直到会背,用 同样方法读下一句背下一句,第二句背过时要和第一句连背,以此类推连句成层,连层成段, 连段成篇,背完整篇课文;最后对不够熟练和容易出错地方多下功夫。背诵时不要死记硬背, 要边背诵边思考,直到琅琅上口,滔滔不绝,一气背完的地步。只有这样,书上的营养才能 变成自身的力量。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起时尚,很多人想到的是 T 台华服、先锋前卫,感觉与生活距离较远。央视最近播出 的《时尚大师》第二季,打破了国内电视媒体时尚类节目的传统套路,令人_____。 一直以来,人们把时尚看成是舶来文化、现代文化、小圈子文化,( )。大众生活与 时尚紧密相连,它跃动着蓬勃的时代气息,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着国家和国民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与想象力。时尚不应是盲目的追随效仿和脱离现实的 __________,它深深__________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国民性格,在时代风气中开出独具 特色的花朵。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成语英雄》等传统文化电视节目走红,给业界带 来启示:利用现代手段盘活传统文化,以更新颖、更亲民的方式向大众呈现传统文化,这是 打造优秀节目的诀窍,________是激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有力手段。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耳目一新 异想天开 培植 更 B. 耳目一新 天马行空 植根 也 C. 焕然一新 异想天开 植根 更 D. 焕然一新 天马行空 培植 也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其实偏颇的、有局限性的是这种观念 B. 这种观念其实是有局限性的、偏颇的 C. 其实这种观念是偏颇的、有局限性的 D. 这种观念其实是偏颇的、有局限性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众生活与时尚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跃动着蓬勃的时代气息,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和国民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与想象力。 B. 时尚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跃动着蓬勃的时代气息,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和国民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与想象力。 C. 时尚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跃动着蓬勃的时代气息,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和国民想象力。 D. 大众生活与时尚紧密相连,它体现着人们对美的追求,跃动着蓬勃的时代气息,甚至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和国民想象力。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关联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 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 化。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从与前文“令人”的搭配来看,应用“耳目一新”。 第二处:天马行空: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异想天开:比 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语境中没有想象力的意思, 应用“天马行空”。 第三处:植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础。培植:指栽培草木,引申为培育人才。 “培植”不符句意。第四处:“更”表递进关系,“也”表并列关系,从句中的“诀窍”和“手法”来看,应是 并列关系,填“也”。 经分析可知,B 项全部正确。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A 项,叙述对象与前句不一致; B 项,“局限”的程度比“偏颇”深,应在“偏颇”之后; C 项与 D 项的句意都适合,但从连贯来看,“这种观念”指前句“人们把时尚看成……”,直 接衔接在后面更加紧密连贯。 故选 D。 【19 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 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A 项和 B 项,“国家和国民的经济、文化、科技水平与想象力”,搭配不当,应是“国家的经 济、文化、科技水平”,“国民的想象力”; A 项和 D 项,本段论述的对象是“时尚”,因此应用“时尚”做主语,据此排除 AD。 故选 C。 【点睛】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 (1)语序不当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 不能自给。) (2)搭配不当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 的革命形象”。 (3)成分残缺或赘余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4)结构混乱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 久久……) (5)表意不明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九月 15 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 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 日前/去汇报”) (6)不合逻辑 他是全部死难者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7)歧义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8)句式杂糅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 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处理人造的垃圾流是一项复杂工程,垃圾分类只是垃圾流程的中间过程,主要是便于垃 圾“桥归桥,路归路”,即让不同的垃圾____。然而,流程中还有同样重要的两个环节不容忽 视,一头是顶端的垃圾产生,_____,如沤肥、焚烧、再利用和填埋等。如果从垃圾产生的源 头控制垃圾,就可以让人们从纷繁而又艰难的垃圾分类中大大解放出来。有鉴于此,应减少 或禁止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现在,____,导致人们的消费产生大量垃圾。如今,上海酒店 客房已经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这是一种极好的做法。此外,产品的过度包装同样是制造大 量垃圾的一个源头,也应当禁止或减少。 【答案】 (1). ①回到它应该的位置 (2). ②另一头是终端的垃圾处理 (3). ③一次性 用品太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 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 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 写后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空:根据前文“桥归桥,路归路”和“即”字可知,空缺处和前句意思一样,此处“桥” 和“路”指的是垃圾,应填“回到它应该的位置”;第二空:根据前句“一头是顶端的垃圾产生”和后句“如沤肥、焚烧、再利用和填埋等”,再 根据句式对称可知,应填“另一头是终端的垃圾处理”; 第三空:根据前文“应减少或禁止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和后文“导致人们的消费产生大量 垃圾。如今,上海酒店客房已经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这是一种极好的做法”可知,应为“一 次性用品太多”。 【点睛】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 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 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 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 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1.右图是某学科学习小组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图,请把其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字。 【答案】首先选择主题,再制定计划,然后进行网上搜索,看是否达到目标。如果没有达到 目标,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重新进行网上搜索,达到目标后进行交流共享;如果达到目标, 就直接进行交流共享。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流程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 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解答此题,考生要关 注两个细节,一是“网上搜索”之后,分出“达到目标”和“未达到目标”两种情况;二是 “未达到目标”经“教师指导”后再返回“网上搜索”的环节。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号称“国民词典”。它最具规范性、 科学性和实用性,在语言知识和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现代汉语词 典》出手机 APP 了,我们再也不用背着厚厚的词典了,而且该 APP 还有很多智能功能,诸如 纠正发音、词语辨析、近义反义词、成语接龙等,还有易错词语学习游戏。但该 APP 每天只 能免费查找两个词语,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费 98 元,同款纸质书 的价格为 93 元。对此,有人认为文化知识应该传承,而不是拿来获取利益,该 APP 收费不合 适。 不同的人对此可能会有不同意见。请你以一位高中生(或语文老师,或记者,或其他人士) 的身份,对此事发表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知识付费”还需扬长避短 近年来,随着移动阅读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转变,“知识付费”俨然成 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又一大“风口”,引领着时代风潮。诚然,知识付费的“短平快”模式顺应 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既可以充分满足消费者愈发强烈的求知欲,又切切实实地体现了知识 的价值,可谓双赢之举。然而,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知识付费”也存在其局限性,因 此,我们在推广普及“知识付费”时必须要扬长避短,助其健康发展。 “知识付费”的一个局限即是对知识的过度压缩。综观当下,最普遍的知识产品即是将 一本几十万字的著作,压缩成一篇适合朗读的口播稿,然后录制成半小时左右的课程,而消 费者只需花费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一本书最核心的内容。这种将知识进行高度压缩化处 理的手段固然可以使得消费者以最小的时间成本获取最多的知识,但是,试问对于知识消费 者来说,花费数月去耐心阅读一部皇皇巨著与快速“吞服”半小时左右的浓缩音频,得到的 知识与收获又岂能相提并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普 通读者,我们固然不要求人人都做到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但是至少得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 去思考、体会一部著作,让著作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如此方能够真正了 解一本书,读懂一本书。而知识供应商提供的“知识浓缩药丸”虽然能够让读者一窥著作概 况,但缺少了这种入心入脑的品读体会过程,最终只能让读者停留在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 层面上。 “知识付费”的另一个局限则在于同质化现象显著。由于资本天生的趋利特性,知识供 应商在制作知识产品时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商业价值而不是知识本身,因而由资本驱动而成的知识产品首先是一个商品,其次才是知识。也正因为如此,知识产品往往需满足易读、有趣、 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篇幅合理等诸多限制条件。在如此多的限制条件之下,即使是脱胎于 几十万字的“大块头”而产生的知识产品,也难免出现解释思路相似、论述细节相仿等同质 化现象。对于同一著作或者同一问题,读者即便购买了多种知识产品,最终也只能获得大同 小异的若干知识的迭加,既谈不上广度上的拓展,更谈不上深度上的升华。 “知识付费”是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 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知识付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倘若这些局限不加以重 视、合理规避,终将会使“知识付费”变为转瞬即逝的“昙花”。无论是知识供应商还是知识 消费者,在享受“知识付费”带来的便利与回报的同时,还需扬长避短,让“知识付费”这 一新时代产物永葆生机,更好地造福人类社会。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任务驱动型材料写作能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 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 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 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 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 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 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3、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 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 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 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 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 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 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天处,落笔小处”。 【审题】材料中事件相关要素有纸质的《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APP、开发方和不 同的使用者,其核心问题是《现代汉语词典》APP 是否应该收费的问题。要求考生选择自己熟 悉的身份发表看法,既明确了分析问题的视角,又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首先 要肯定的大方向是《现代汉语词典》APP 的出现是进步的,是符合时代的发展的,更是需要的、 有益的,是纸质《现代汉语词典》的重要补充,这是分析此事件的前提。接下来要分析是否 应该收费的问题。如果肯定其收费,关键在于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收费的理由,如《现代汉语词典》APP 本质 是一种商品,它有开发成本,其运用与升级都需要费用,符合商品的属性;从使用者的角度 (如记者)来看,出于工作的需要,付费额度并不高;从时代角度看,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 付费本质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同时,也要注重 一分为二地分析,即便是收费,还涉及收费对象、收费金额的具体问题。写作时可以进一步 具体思考分析。 如果不赞成收费,也要表明理由,如《现代汉语词典》具有工具书 属性,具有文化传 承责任,即便收费也最好由政府买单;从使用对象来看,中小学生使用不应收费;从互联网 时代特点来看,不太符合以“方便”与“免费”为主的互联网精神,等等。 【立意】(1)知识付费的出现与流行凸显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既体现了付费者 可贵的求知热情,又体现了知识的价值,还提高了获取知识的效率,可谓多赢。 (2)不能一味依赖“知识付费”,要保留自己思考的权利,不管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应该 把思考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利用“知识付费”要科学适度,要保证自己有更多的通过思考探索获取知识的机会。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知识付费”还需扬长避短》,然后采用递进式,从“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几个角度展开议论。开篇引用材料得出论点——“知识付费” 时必须要扬长避短,助其健康发展。接着分析“为什么”——“知识付费”的一个局限即是 对知识的过度压缩;“知识付费”的另一个局限则在于同质化现象显著。正因为“知识付费” 存在其局限性,因此应当扬长避短。顺势总结全文,呼应标题和论点,思路清晰,论点突出。 【素材】1. 知乎 Live、喜马拉雅听书、豆瓣写作营、混沌大学……近年来,各类知识付费平 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用户从起初的质疑、不习惯,到如今乖乖上缴钱包。知识付费产业迅 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用户交了钱,就真的能学到知识吗?(5 月 3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伴随着 2016 年中国付费元年的到来,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开始迅速增长,相关数字显示, 2018 年已经达到 2.92 亿人。而且,艾瑞咨询发布《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下文简称《报告》)显示,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张,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235 亿元。由此可见,知识付费所具有的共识性以及强大的市场潜力。 2.不难理解,知识付费背后有着人们知识焦虑的因素。尤其是,日新月新不学则退的理念已 经深入人心。正如专家指出,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令那 些“大部头”书籍变得难以下咽。而知识付费的出现,正好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弥补心灵 上的空虚。加之技术条件的完备和移动支付习惯的普及,知识付费也就水到渠成。 的但同时也应认识到,知识付费的背后也并不见得能够学到知识。比如,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看 似庞大,但其中不乏付了费而没有享受服务的用户。就有的消费者就表示,自己买了很多课 程,但是真正看过的却没几个。同时,上述《报告》也显示,2018 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产品 平均复购率仅为 30%。可见,纾解知识焦虑不能只寄希望知识付费。 3. 此前就有媒体评论,用深阅读来纾解知识焦虑。诚如其言,无论是避免自己的知识短板, 还是单纯纾解知识焦虑,关键的是“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对时代和社会有自主的 观察和判断。”简言之,要明白自己该弥补哪些知识短板,然后踏实下心来静心阅读,甚至 有必要亲身实践。切莫为了跟风或者为了脸面追求错位的知识付费。 纾解知识焦虑也需要个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少一些与他人的比较,有的时候烦恼都是“比” 出来的,知识焦虑有时也未尝不是如此,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就会少一些“比”出来的 烦恼;不能让知识焦虑左右自己的人生,太过追求完美、太关注自我、太看重事物的结果、 太注重他人评价等,都可能诱发知识焦虑,故此当加以规避。 当然,更为期待的是知识付费须以优质的内容为核心。以此前的报道为例,一边是知识付费 行业的快速发展,一边却是知识付费产品侵权行为屡屡出现,盗版产业链也悄然形成。这显 然是与法治精神相悖的。故此,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服务,真正解决用户的知识焦虑, 才是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的方向,更是知识付费的使命所在。 4.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 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 识,和网络热点一样转瞬即逝,对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来讲,实在毫无作用。这也是很多人的 体会: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 没有什么变化。 我观察过薛兆丰专栏的数据,20 万付费订户,但是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平均在 2 万以上,也就 是说,只有 10%的读者打开了专栏(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了)。那些付费而又没有读专栏的人, 他们购买的只是“我花钱购买了专栏”这个行为而已,这是十足的学习幻觉。这是“知识付 费”热里最经典的场景,有知识,有付费,这是一个买卖,而和学习无关。 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努力。幻想花钱能够买来捷径, 最终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捷径。学习需要吃苦,试图偷懒的人,最后会一无所得。 【点睛】材料作文的写作策略 ①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 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 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 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 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 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 深:深入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 不要画蛇添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