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北武邑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20447

大小:54.8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武邑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晚唐时期怀古题材的篇什大量涌现。诗人们面对昔日繁华一时的古迹,或者那些历史 上称雄一时的帝王陵寝,联想到唐王朝盛世不再,都不禁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当然,中晚唐 诗坛上之所以怀古诗发达,其深层的原因更在于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当年歌舞喧天 的繁华城阙,如今却荒草离离。诗人用自己的眼光、体验,来烛照历史的情境,使历史和现 实沟通起来。在历史中映出现实,在现实中反观历史。 诗的意境都是以时空形式存在,而诗中的时空,又未必是自然客观的,甚至也非纯然心 理的,而是将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便是形容诗的时空张力。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 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 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刘禹锡的《石头城》尤能 体现此种双重时空特征,其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山、城、潮汐,既是眼前之景,也是旧时风物。当下的时空是眼前景, 过去的时空隐含于其中,深邃的历史感寓含于诗境。 时空并置只是一种分析模式,而如果要在审美上感受到这种张力,并且获得对于历史的 感怀、对于当下的省思,必以意象或意境的直击心灵才能生发出强烈的审美效应。中晚唐的 怀古诗,为了表现世事的沧桑陵替,往往以意象为焦点进行转换,绾合古今,使读者往来于 古今之间。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堂前燕”的流转,寓含人世之沧桑。朱雀桥,乌衣巷,在六朝时 都是大士族的聚居之地,而今却成了寻常人家。“堂前燕”作为枢机,联结古今。如果说, 怀古绝句多数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 体组合式的双重时空。 时空的并置与绾合,通过意象的呈现而获得审美魅力,而诗人的观照方式也起着重要作 用。韩林德先生曾说:“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是持直线式的‘焦点透视’,还是 持曲线式的‘流观’,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思维支配。”(《境生象外》)“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从中晚唐的怀古诗来看,诗人往往从多 个视点上来观照古今的迁替,通过几个不同的意象表现盛衰之感。中晚唐怀古诗中的时空是 融为一体的,时间的纵深也就是空间的展开。怀古诗的审美魅力,可以从时空的向度上得以 理解。 (摘编自张晶《时间绾合的中晚唐怀古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凭吊古迹,遥想往昔的繁华,感叹眼前的衰败,寄托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因此创作了 大量怀古诗。 B. 怀古诗往往将现实和历史叠加在一起,立足当下,观照历史,深邃的历史感与真切的现实 感交织并存。 C. 怀古诗中的意象像联结古今的枢机,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使他们在时空转换中获得 审美体验。 D. 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创造了丰富的意象 或审美意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始终从“时空绾合”的角度论述怀古诗,分析这类诗歌在时空向度上的特点及审美效 应营造模式。 B. 文章先分析怀古诗涌现原因,进而分析其时空交错特点及意象作用、观照方式,层次清晰, 说理透彻。 C. 作者引用陆机和韩林德的话,佐证提出的概念或观点,极大增强了说服力,使文章内容变 得丰富多彩。 D. 作者从现实、心理与审美三个时空的维度论述怀古诗的意象,说明这三者并行不悖、相辅 相成的关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赋予“绾合”一词以特定含义,即怀古诗对时空、古今的联结,这种联结造就了怀古 诗的审美魅力。 B. 作者认为绝句意象单一,绾合力强;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多表现为两相对 待的双重时空。 C. 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如同绘画一样构造了民 族文化风格。D. 文中所举刘禹锡的两首怀古诗,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的时空,因而具有以古喻今、借古 讽今的寓意。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 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D 项,“怀古诗的作者往往借鉴中国画‘流观’的表现方法”,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 信息所说,“‘流观’似乎是中国画的观照方式,其实诗中也多用之”,可见二者没有谁借鉴 谁的说法。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 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 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 料进行分析。 D 项,作者从现实时空、心理时空与审美时空三个维度论述的不是中晚唐怀古诗的意象,而是 论述其古今“两重时空并置叠映”的特点;并且依据文章第二段所说,“而是将现实时空、 心理时空以意象化的方式绾合在一起的审美时空”,这三个维度并不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的关系”,而是前两者“绾合”成了后者。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 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 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 高等。 B 项,“律诗组合意象,绾合古今则显松散”于文无据,文中只说,“如果说,怀古绝句多数 是以一个意象来绾合古今,那么,律诗则是以若干意象来联结古今,构成了整体组合式的双 重时空”;C 项,“诗人的观照方式对民族哲学、美学思维的建立和形成有重要作用”,说法错误;根据 韩林德先生说的“一个民族持何种观照世界的方式……归根结底,受该民族的哲学思维和美 学思维支配”,可见,是民族哲学、美学思维影响了诗人、画家的观照方式; D 项,文中举例分析刘禹锡的两首诗,只是从现实的时空写到历史时空,但没有提到“以古喻 今、借古讽今的寓意”。 故选 A。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 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 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 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 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 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 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 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 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 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 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 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 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 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 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 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 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 31.6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85%。电子商务的高 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 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 168.2 万件,同比增长高达 126.2%,虚假广告、假冒 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 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 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 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 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 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 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 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 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 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4.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 比较甄别。 B. 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 用难保证。 C. 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 符合规则。 D. 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 就有益处。 5.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 在“刷单”。 B. 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 问题突出。 D. 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 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 的购物体验。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 【答案】4. B 5. A 6. ①政府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②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或遵循自 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参与竞争,履行义务)。③消费者:强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 自己的合法权益。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 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都存在着假折扣”错误。结合“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 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分析,“都”扩大范围。 C 项,“主要目的”错,是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D 项,“只要……就……”太绝对,还需电商遵循法规等。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 项,“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太绝对。结合“还有许多商家把 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 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分析,选项内容“如果……则是……”表述绝对 化。故选 A。 【6 题详解】 的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 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 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分析,政府部门完善法 律法规并执行好监管职责。结合“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 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分析,电商严格自律,合法经营。结合“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 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 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等分析,消费者需要提高辨别能力,强 化维权意识,注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 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 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 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 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5 年的羊 徐建宏 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的事.冬天的 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脸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也在中间。 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布包,大概是 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汁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 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清黄不堪, 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 兹借到瓦村元富家羊 20 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叶×× 1935 年 10 月 25 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 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那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 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 40 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 1935 年传来的羊叫声 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 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 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 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 1935 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 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 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 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 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老旺了杯茉莉花茶, 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湿, 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 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 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 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 真实无说,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 1 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 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今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 尘土飞扬,人们看到腿残又老实巴交的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 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 引人注日。1935 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 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进来的光线照出曾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酸,灶上的白烟袅袅 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 2000 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 留下的那几干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慈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 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 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的场景,表现了瓦村的偏僻贫穷,塑造了曹老师为了瓦村 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献的形象。 B.“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这既展现老旺这个农民 淳朴善良的性格特征,更为了表现百姓对政府毫无保留的信任。 C.“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这里的神态描写说明老旺一夜无眠,终于做出捐款决定,这样的处 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但也体现了艺术的真实性。 D. 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视角的变换使人物塑造更富立体感。 8. 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有人认为小说 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这样处理的用意。 【答案】7. C 8. ①作为文章线索,小说围绕着这张借条来叙述故事,使小说情节集中凝练, 结构清晰;②联接小说时空,小说借助这张借条,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 深度与广度;③交汇明暗线索,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老旺与曹老师,暗线是他们的祖辈 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世界连接在一起。 9. ①串联小说情节,小说用曹老师来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衬托(烘托)主要人物,小说 通过曹老师的视角来塑造老旺这个人物形象,而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也是因为受到曹老师精 神的感召;③拓展小说主题,曹老师作为革命烈士遗孤的后代,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将青春奉献 给瓦村,这个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 项,“这样的处理使得老旺这个形象前后矛盾”错,于文无据, 本文中老旺的形象前后不矛盾。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 题:小说中那张缺角的“借条”对小说的叙事起到怎样的作用?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然后明确 本题考查的内容,即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再看这一内容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之 间的关系。本题中,故事情节由那张缺角的“借条”展开,“借条”贯穿全文,可见,它是 文章的线索;其次,这张“借条”的落款是 1935 年,文中说道“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 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这样的构思将历史与现在巧妙的联接起来,拓展了小说的深度与广度; 最后,“借条”的设置是双线索结构中的交汇,文中可看出“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 张借条,首长的答字也真实无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 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 瓦村”,这些内容可见老旺与曹老师的祖辈父辈的奉献牺牲,一张借条,连接了两代人。 的【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老旺,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来写曹老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这 样处理的用意”,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 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 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 本题中, “曹老师”这一角色属于小说的次要人物,他的出现,贯穿了故事情节的前后,“曹 老师疑感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根据曹老师的指点”、“后来的消息是 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 办公室”,从这些内容可看出,“曹老师”推动情节的发展;其次,老旺之所以决定捐款,是 因为他想到“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 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所以,“曹老师” 的设置也烘托了老旺这一主要人物;同样,这是曹老师这一奉献精神,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体现了两代人高贵而明亮的精神品质。考生从这几方面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分析小说中物象的作用,要分析情节结构方面,概括主要故事情节,可以是文章的 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 有关的经历。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某一物象表达某种态度,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 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 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 么内容形成对比。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 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 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 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 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 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 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 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 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 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 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 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 “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 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 短哉∕ B.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 哉∕ C.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 哉∕ D.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 官之副,官位渐高。 B. 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 4 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 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C.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 边境。大家都很赞同并被采纳实行。 B. 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 多采纳,有时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本意而依从他。 C. 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 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D. 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2)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答案】10. B 11. B 12. A 13. (1)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 (2)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 而不称呼名字。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 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的意思是:我们可以节省 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 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其中,“并”,连词,用在句首,此处应断开,排除 CD;“甲兵于塞上”,集中兵力于边塞上,结构完整,构成动宾结构,其后断开;“何必穷其 窟穴”,主谓宾俱全,其后断开,排除 A。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B 项,“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 4 个” 顺序错,戊为第五位。应为第 45 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 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 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 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 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 项,“大家都很赞同并被采纳实行”错,一段 末“事虽不行,识者是之”意为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说明 不是所有人赞同且事情并未被采纳实行。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诡谲”,诡计多端,;“万 乘”,万乘之尊;“以”, 借以。第二句中,“信重”,信任倚重;“及”,比得上;“名”, 称呼名字。 【点睛】参考译文: 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狄仁 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 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 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 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 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 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 确。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 佛舍利,太后答应了。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 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 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 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 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 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子骨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 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太后曾经询问仁 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 担任什么职务?”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 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 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 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 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 作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 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 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早年,仁杰担 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 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 坐 韩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 年~923 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 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景角度富于变化,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 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 的归宿。 C. 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 士的生活。 D. 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颈联、尾联融入身世之感, 用语较为直白。 15. 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 病。②对官场失意的愤懑。自己本受皇帝器重,却因权臣排挤而被贬,最终无名无位。③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追寻隐逸的归宿。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 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 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错误,诗歌尾句“犹拟朝衣 换钓蓑”的意思是诗人甘愿把上朝的礼服换成垂钓的蓑衣,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 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表明了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于愤懑之情。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 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 要分析。”,然后理解所在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 “此夕襟怀深自多”在诗歌颔联第二句,提示“襟怀”内容应该从下文分析概括。第一,“格 是厌厌饶酒病”中“厌厌”用来形容病态,有病在身又借酒浇愁,可知这句诗中有作者对自 己病痛的感伤。第二,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可知诗人本受皇帝器重,但因权臣排挤而被贬,因此心中有对官场失意的愤懑。“无名无位堪休去”正是这种愤懑情感的集中表达。第三,“终 须的的学渔歌”“犹拟朝衣换钓蓑”两句中的“渔歌”“钓蓑”都是隐士的特征,从“学”“换” 两个动词可看出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 , _______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2)《琵琶行》中因为岁月流逝,年长色衰的琵琶女,只能“__________ ”,回想自己昔日“五 陵年少争缠头” 的时光,也只能“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 “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 (1). 瀚海阑干百丈冰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 老大嫁作商人妇 (4). 梦啼妆泪红阑干 (5). 相与枕藉乎舟中 (6). 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分析语境,然后 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 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默写的时候要注 意如下词语:瀚、阑、阑、藉。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 的故宫深处, 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 队人员都特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 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 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 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青年人热爱传统 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 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 ;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 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 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互 ,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细微 汇合 B. 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式徽 融合 C. 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细微 汇合 D. 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式微 融合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B. 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 当代青年人并不能很好地拯救传统文化 D.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不断创新和关注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今天不仅年轻人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 智。 C. 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 群。 D. 今天不只是年轻人在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 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 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结合语境,“故宫深处”不能说默默 无闻,没有名气,而是很少有人知道。排除 AC。“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 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 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结合语境,是说传 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所以排除 D。“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细 小微小。第三个空,意思是读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逐渐衰落,故填式微。排除 AC。 “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汇合”,指(水流)聚集;会合。第四个空,是说这股 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排除 AC。故选 D。【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 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 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 强调的重心。本题要求选择衔接恰当的一项。所填句子之后,提到了“陕西秦腔,年轻一代 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 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可见,这些句子侧重强调的是 “传统文艺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A 项能和这几个句子相照应。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做这类题目,尽量不要大量改动句中词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年轻人是 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他们贡献才智并且欣赏传统文化。A 项,前后分句主语是年轻 人,主语应该放在句首,关联词语位置不对,A 错误,排除 A。B 项,观看传统文化,不搭配。 排除 B。D 项,主语应该放在句首,关联词语位置不对。D 错误。故选 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 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 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 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 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 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①__。 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 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②__。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 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 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 却③__。 的【答案】 (1). ①往往会遭遇争议 (2). ②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③经受 不住时间的考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 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 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第①处,主要根据下文萧红作品引起人们质疑 的情况,可以判断出来遭争议的结论,即“往往会遭遇争议”。第②处从下文经典是经得住时 间考验的,可以推断出萧红作品的正确定位,即“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第③处从 上文可以看出是从反面对一些反面作品做出的结论,仍然紧扣与时间的关系,即“经受不住 时间的考验”。 21.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 50 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 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 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 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答案】(示例)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的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 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这是一道下定义的题目, 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概念=种差十邻近属概念”。本题被定义概念是“微公益”,种差可以先 从材料中提取出“微公益”的特点,邻近属概念是“活动形式”,然后进行整合。特点有“普 通人参与”“草根公益”“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 社会力量”和“具有很强的利他性”“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然后按照顺序和字数要求组 织答案“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的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 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一位禅师在河边打坐,突然听到河里有异样的声音。他睁开眼睛一看,有一只蝎子正在 水里垂死挣扎。禅师伸手把它捞出来,却被毒蝎子蜇了一下。过了一会儿,他又听到挣扎的声音,睁眼一看,蝎子又掉进水里去了。他又把它救了上 来,结果他的手又被蜇了一下。 这时,旁边的渔夫说:“你真蠢,难道不知道蝎子会蜇人?”“知道。被它蜇了两次 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救它?”“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 它的本性而改变。” 蝎子又掉进了水里。禅师看看自己肿起来的手,再看看水里挣扎的蝎子,正犹豫间,渔 夫把一个干树枝递到他手上。他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这次他的手没有再被蜇。 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手段。”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坚守善良 讲究方式 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 非佛也!老僧的话深中肯綮,发人深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蝎子一命,正是 佛心的体现,也是老僧的天性使然。在他看来,救蝎子挨蜇,得能偿失,利大于弊。 禅师的本性没有因为手被蜇而改变。我们惊叹于禅师的善良与执著,而渔夫的智慧更引 发了我们对行善的思考:禅师的行为固然高尚,但以伤害自己为代价,实不足取。谁又能说 渔夫就没有同情心呢?渔夫的方法既能救起蝎子,又避免了伤害自己,实在高明。所以,我们 既要坚守善良,又要讲究方式。 还记得南京的彭宇扶起摔倒的老太太,被反咬一口,又输了官司,不就像这个被蝎子蜇 的老僧吗?因为法院不做无罪推定,最终做好事者反被讹诈。 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行善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吗?我们该怎样保护行善者的利益呢?其实, 类似于上述的事情是我们谁也不想看到的。试想,“彭宇们”若是再次遇到了别人的求助, 还会像上次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吗? 善是人的天性,虽然一些现象令人惋惜,但生活中善行仍在继续,就像老僧说的,不能 丢了本性。只是生活中一些现象在提醒我们:要保持善心,也要讲究方式。 不久前,上海人潘跃昀开车赴婚宴途中,见到一个遭到土方车碾压的四岁小女孩,便毫 不犹豫地把她送进医院,还垫付了几千元医疗费。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被赖上,他说:你没 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人。 潘跃昀的话振聋发聩,但我还想补充一句:特别是要做一个有防备的好人。做好事不留 名可以,但要留证据。最好合伙做好事,有人用手机拍;要把做好事当成技术活儿。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中,有人会以为农夫真是多管闲事,救了蛇却伤害了自己。农夫就 像那个禅师,有慈悲却没有智慧,行事的初衷是善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伤害农夫并非蛇 的本意,但这却是它的本性,是它在受到外界条件刺激下的条件反射,是谁都无法控制的。 那么,我们要救它,就要尊重它的本性,同时也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将蛇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就可以了。 生活中不乏好心救助反受伤害的例子,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要用智慧扬起善良的风帆, 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在坚守善良的同时,讲究行善之道,既救人又不伤己。 【解析】 【详解】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 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把握命题人的基本意图。禅师搭救落水的蝎子,两次被毒蝎子 蜇了手。面对渔夫的责问禅师说:“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我的本性不会因为 它的本性而改变。”禅师的话引人思考。当蝎子又一次掉进水里,禅师犹豫之时,渔夫递过 来一根干树枝这次禅师用干树枝捞起了蝎子,手没有再被蜇。渔夫笑着说:“慈悲是对的但 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方式。”渔夫的话同样耐人品味。正确理解禅师和渔夫所说的话准确立意, 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怀着一颗善心片 好意,去救助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有时不仅得不到对方的感恩和回报,还可能会因误解让 自己受伤害。这时,我们是不是也学着某些人丢弃良知?不,人可以负我,但我不可负我心。 不管怎样我们做人的原则,我们人性中那些纯真而美好的情愫不可丢。正如禅师所言:“我 的本性不会因为它的本性而改变。”坚守我们心中那片净土,留存我们人性中的高尚。然而, 话又说回来,怀着善心去付出,我们可以不求回报但我们应该不受伤害才对。当我们付出了 爱意却得到了伤害时,心里总不是滋味。这时候就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行 善的方式,正如渔夫所说:“慈悲是对的,但慈悲也要有慈悲的方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 是这样,方式不对善意可能被误解甚至行善之人会受到伤害。开动大脑去思考,找到恰当的 方式,你的善行才可能惠人又不伤己。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根据分析,这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立意:1、坚守自己善良、真诚的 本性,不因受到伤害而轻易改变自己,丧失本真;2、做善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伤害对 方,更不能伤害自己;3、在坚守自己善良真诚本性的同时,做事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方式。而 空洞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蝎子”的角度立意,谈人们做事情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等立意都是不对的。 可用素材:1、见义勇为、舍己救人,是受到社会赞誉的壮举,而能做到理性救人的见义勇为更让人赞叹。据中国文明网最新报道,广东韶关一个名叫郭朝旺的好心人,3 月 2 日回家途中 发现河中一男子在挣扎,他第一想法是下去救人,但他没有盲目跳水,而是先打电话报警, 并想了救人的程序,然后将外裤、外套脱下,再跳下水救人。郭朝旺说,下水救人也有技巧, 否则反而对自己不利,更别说救人了。郭朝旺这种“自救自护”的理性救人做法,是值得这 个时代大力倡导的。 2、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我们 不断看到一件件英勇救人奋不顾身的感人事迹,但我们更对一些人因为救人而牺牲了性命而 惋惜,希望这样的悲壮场景不再发生。这几年,我们不断看到不想看到的媒体报道:内蒙古 发生的 1 名同学落水,其余 11 人下水救助,最终 4 人溺亡;广东发生的 1 名同学坠江,4 人 下水施救,最终 5 人溺亡;黑龙江一青年下粪井被熏倒,5 人连环施救 4 人遇难等等。当我们 为这些英勇救人的行为表示崇高敬意之时,更愿意看到既能救得了别人,又能保全自己,实 现完美救人的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技术问题。不分场合不计后果没有量力而行的见义勇 为,会带给人们悔之晚矣的伤痛与遗憾。救人的前提是学会自救自护,不仅要求当事人具有 美好的道德品质、充分的勇气,更要求当事人具备充足体力、丰富经验和专业素养。控制见 义勇为的安全风险,压缩利他行为的成本,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现代文明应有的尺度。 救人于危难,善莫大焉,可 有些时候,救人也需要技术,否则会适得其反。 4、清代阮氏《异闻杂录》载:广东番禺县人郭掌柜,以航海贩货为业。一天突遇飓风, 缆断船飘,不辨南北。继而狂风愈烈,大船被吹翻,郭掌柜带的五十多人,全部掉入海中。 人们只好抱着木头随波漂流。过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了一个海滩,等上岸后,仅幸存二十多 人,大家忍饥寻找生路。到第五天,大家走到一个地方,登高望远,只见林木中炊烟数起。 郭掌柜带着大家艰难地走到了跟前,有三四家小门小院,见他们狼狈而来,吓得把门关上。 旁边有一家很高大的房舍,郭掌柜上去敲门,出来了一个老人。郭掌柜讲明了他们的情况, 老人把他们带进家门后,就把大门上了锁。此时郭掌柜他们已经多天没有吃东西了,请求老 人给点吃的,老人走进了里屋。 过了许久,老人带着两个少年出来。两少年各托一盘,盘里有二十余杯酒,而且酒只倒 了杯子的一小半。老人命一人各送一杯,喝了这点酒,大家都说不够。老人又和两位少年进 了里屋,过了许久才出来,两个少年托盘如前,杯稍大,内盛米汤,也没有盛满,又命一人 各饮一杯。过了一会,众人沉沉睡去。约莫过了一顿饭的时间,大家醒了。老人已经煮好了 是粥,但是每人只让喝一小碗。直到第二日,才给饭吃。 老人讲起了原因:“君等腹饥,我一见面,即已尽知,但胃虚肠枯,猛然吃饱饭,必致 丧命。”所以入门即锁上大门,一是担心大家外出求食。先饮以酒,滋润其肠;次饮以米汤, 略开通其胃;后给以稀饭,渐渐养复元气。郭掌柜和大家听后,非常感激,立即磕头表示感 谢。老人又留他们住了三日,赠以干粮,授以地图,郭掌柜他们千恩万谢告别这热心的一家 人,他们终于回到了家乡。 5、马路上,一妇女因遭遇车祸而昏迷,路过的刁娜和丈夫立刻停车相助。路过的人怕增 加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施手把伤者抬到路边。刁娜和丈夫便义无反顾地护在伤者身前指挥车 辆绕行。天色渐暗,一辆飞驰的轿车不慎撞倒了刁娜,致使她双腿严重骨折。刁娜却为自己 拯救了另一个生命而欣慰。 车辆无情人有情!即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的刁娜依然坚守着善的本性,在车水马龙中 上演生死相助的大爱传奇。 6、坚守善良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影响社会的氛围,能够将能量在人群中扩散开来,带给 更多人勇气与决心。最美老师张丽莉,在失控客车撞向学生的一瞬间,用力拉开学生,自己 却被卷入车轮底下;最美司机吴斌,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努力把车正常停靠在路边,保 护了一整车乘客的安全;最美军人孟祥斌,奋不顾身地跳入河中,将溺水者救起,自己却被 湍急的水流冲得不见踪影……每年播出《感动中国》时,十几亿人为几个平凡人而感动,这 就是坚守的力量,是善良的力量。人性善良的光辉将世界照得更加透亮。 7、坚守善良是一种决心。它意味着面对身边事物改变时的波澜不惊,意味着在任何情况 下都不改变初衷的一种态度。正如我们所熟悉的郭明义,他 20 年献血 6 万毫升,是其自身血 液的 10 倍多,而自 1994 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 12 万元,先后资 助了 180 多名特困生,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 3 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 大山镇,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 40 平方米的单室里。即使他遭到非议,被怀疑作秀,作假, 甚至不接受他的帮助,可他也没有停下来,依然忘我地帮助那些困难的人。 8、坚守善良,最根本的是人能向善。善良是种境界,学会善良待人,就是掌握了一种自 我提升的有效办法。西藏曾经有位高僧,他每天打坐的时候,都要在面前放下一黑一白两堆 石子。善念萌生的时候,他会拿一颗白子放在身体的左边,恶念萌生时,则拿一颗黑子放在 右边。最初,大师检点石子发现,黑石子多,白石子少。每当这时,大师会扇自己耳光,痛 苦自责,四十多年过去了,大师两侧黑白石子全变成白石子了。最终,大师修成了菩提道。“人 之初,性本善”只因世上许许多多的诱惑,才使人有了恶念。当恶意萌生时,我们应尽快消灭它,要用善意处世。人能向善,人才能使自己趋于美好。 参考结构:坚守善良讲究方式 第一部分,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紧扣材料中“本性” 一词,肯定禅师没有因为手被蜇 而改变本性,禅师的善良与执著应该点赞。但渔夫的智慧既能救起蝎子,又避免了伤害自己, 更为高明。从而提出观点并点题:我们既要坚守善良,又要讲究方式。 第二部分,紧扣中心,展开论述。 第一层,列举南京的彭宇扶起摔倒的老太太,做好事反被讹诈的例子,引发分析思考: 难道行善就一定要付出代价吗?像彭宇一样心存善意的人若是再次遇到了别人的求助,还会像 上次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吗?然后得出结论:善是人的天性,生活中善行一直在继续,因为就像 老僧说的,人不能丢了本性。回扣中心:要保持善心,也要讲究方式。 第二层,列举上海人潘跃昀毫不犹豫地救起一个遭到土方车碾压的四岁小女孩,并垫付 了几千元医疗费的事例,并引他的话:你没办法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你自己可以做 一个好人。给行善者以信心,并证明人要坚守善的本性,再次回扣中心并提醒:要做一个有 防备的好人。 第三层,引述农夫与蛇的故事,证明行善且不受伤并不难。像农夫一样,首先我们一定 要救蛇,但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我们只需将蛇放到光线充足的地方就 可以了。 第三部分:首尾呼应,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用智慧扬起善良的风帆,既要 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