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试题(附解析Word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试题(附解析Word版)

ID:420450

大小:118.36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2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 本试卷总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走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型成就展,一个感受特别明显:按时间线陈列的 展览,仿佛一条“时光隧道”,又像是一本 的历史书。 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建 成,第一家中外合作五星级酒店开业,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获批准……150 件标有“新中 国第一”的照片和实物,生动 了新中国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探索历程,令人震撼。 70 年前我国还有另一类“第一”:贫困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文盲人数世界第一。70 年前, 中国能生产什么?能生产斧头、镰刀、铁犁,再加上一些枪炮。( )。但也正是这样 的境地,反而更激发出中国人民用 双手开创美好生活的热情。每创造一个“新中国第 一”,一级台阶就被砌成,支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高、越行越稳。可以说,新中国的历 史,就是一部由无数个“第一”积累而来的创业史。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具象化 展现 一穷二白 勤劳 B. 形象化 展览 筚路蓝缕 勤奋 C. 具象化 展览 一穷二白 勤奋 D. 形象化 展现 筚路蓝缕 勤劳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地上跑的火车、汽车、自行车,天上飞的飞机,海里走的轮船,我们自己造不出任何一样 B. 地上跑的火车、汽车、自行车,天上飞的飞机,海里走的轮船,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已造的 C. 我们造不出以下任何一样:地上跑的火车、汽车、自行车,天上飞的飞机,海里走的轮船 D. 以下任何一样我们都造不出:地上跑的火车、汽车、自行车,天上飞的飞机,海里走的轮 船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每创造一个“新中国第一”,一级台阶就被砌成,支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高、越行越 远。 B. 每创造一个“新中国第一”,一级台阶就被砌成,支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越行越稳,越走越高。 C. 每创造一个“新中国第一”,就砌成了一级台阶,支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高,越行越 远。 D. 每创造一个“新中国第一”,就砌成了一级台阶,支撑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越行越稳,越走越 高。 【答案】1. A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 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 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 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 能不同,不可乱用。 具象化 ,就是把抽象的东西 ,表现得很具体,简单地说 就是把看不见的、不容易理解的, 变得看得见、容易理解。 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生活、思想和感情。与“抽象化”相对。 形象化,指文艺创作中作家、艺术家用形象来把握现实和表现思想情感的方法,以及所达到 的具体、生动的程度。它是文艺与运用概念、论证、推理等方法的科学区别开来的特性之一。 有时也指在不属于文艺性质的讲话或论著中某些生动、具体的描述。可见形象化专指文学创 作或说话表达方面,具象化应用更广泛一些。根据前语境,陈述对象是“大型成就展”,属于 具体可感的泛指内容,应该填“具象化”。 展览,著作权法术语,指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展现,是指明显 地表现出来的意思,通过具体内容,表现出抽象的精神等概括方面的内容。在题中后语境中 心词为“探索历程”为抽象的内容,应该选择“展现”。 一穷二白 ,比喻基础差,底子薄,物质文化水平不高;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根据前语境 强调“贫困人口数量世界第一,文盲人数世界第一”,应该选择“一穷二白”。 勤奋,意思是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勤劳,指辛勤劳作,努 力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勤奋强调精神态度,勤劳强调劳作付出,根据后语境,应该是 用“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的生活(物质+精神)。 故选 A。 【2 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里的衔接能力,具体内容指连贯,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 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 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首先回归原文看前后语境为“70 年前,中国能生产什么?能生产斧头、镰刀、铁犁,再加上一 些枪炮。( )。但也正是这样”,根据前语境应该强调不能生产的东西,所以应该先说不能 造出什么,然后再总结,这样不仅符合认知逻辑,更显得衔接紧凑,据此排除 CD。 再看 AB 项,主要区别在于最后一句话的表述,B 项“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已造的”,“没有一样” 紧邻着上文列举项,衔接更好些。据以上分析排除 A。B 项衔接更好。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根据衔接自然的方法,前两句表述成“每……,就……”更突出前后的承接关系,衔接自然紧凑, 中心突出;另外再根据前一句的宾语“一级台阶”顺势做后边分句的主语,照应谓语动词“支 撑”,形成承前省主语的表达形式,这种表达模式衔接也最好,据此排除 AB。 再看选句后语境区别点在于“高”“远”“稳”的选择和排序,前语境陈述内容为“台阶”,首先应该 照应“高”,然后才是“远”,与“稳”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 D。C 项最合适。 故选 C。 【点睛】语句衔接题的几种方法: 一、句式一致: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 法)和语言结构(短语类型)一致。 二、对象一致: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 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一。 三、 意境一致: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 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 四、 韵律一致 :指从音节和节奏上看,要前后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 五、 逻辑一致:指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 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 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 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这些规律表现为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 六、前后一致:指注意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 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 七、主旨一致:指一个语段只能表达一个主旨,选项应能保持整个语段的主旨一致,以免出 现文段的中心和重心不统一的情况。 八、结构一致:指句子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短语、 并列短语,近指和远指)要前后一致。 九、语气一致:指一组句子或句群,由于几个分句都是为表达同一个中心,要尽量保持语气 一致,才能使句子衔接。 例 9: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 可以称道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 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 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 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一,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 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 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 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 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 遂定迁都之计。李冲言于上曰:“陛下将定鼎洛邑,宗庙宫室,非可马上游行以待之。愿陛 下暂还代都,俟群臣经营毕功,然后备文物、鸣和鸾而临之。”帝曰:“朕将巡省州郡,至 邺小停,春首即还,未宜归北。”乃遣任城王澄还平城,谕留司百官以迁都之事,曰:“今 日真所谓革也。王其勉之!”帝以群臣意多异同,谓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曰:“卿意如何?” 烈曰:“陛下圣略渊远,非愚浅所测。若隐心而害,乐迁之与恋旧,适中半耳。”帝曰:“卿 既不唱异,即是肯同,深感不言之益。”使还镇平城,曰:“留台庶政,一以相委。”任城 王澄至平城,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澄还报,魏主喜 曰:“非任城,朕事不成。”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有删改)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 B.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 C.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 D. 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 / 5.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主即北魏孝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 改革鲜卑旧俗。 B. 斧钺,是古代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泛指刑罚、杀戮,文中采用此词原意,指用于作 战的兵器。 C. 鼎,是古代的一种青铜炊具,多为三足,两耳,圆形,因可象征政权,后世称定都建国为 “定鼎”。 D.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 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文帝率兵到达洛阳,遭遇很多阻力。天气阴雨连绵,大臣在马前跪拜阻拦,尚书李冲更 是挺身而出,独自进谏,直言不讳提出批评。 B. 看到群臣阻拦继续南伐,孝文帝将计就计。他要求群臣当场就继续南伐还是迁都洛阳做出 选择,反对者不敢说话,于是确定了迁都大计。 C. 孝文帝为防备群臣反悔,拒绝重返代北。他准备以巡视地方的名义,暂时到邺都停留,同 时派任城王拓跋澄返回平城告知留守群臣迁都之事。 D. 孝文帝的迁都大业,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镇南将军于烈赞许魏文帝深谋远虑,任城王拓 跋澄很好地完成了对旧都留守大臣的劝谕说服工作。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一,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 (2)众始闻迁都,莫不惊骇。澄援引古今,徐以晓之,众乃开伏。【答案】4. D 5. B 6. A 7. (1)孝文帝非常愤怒地说:“我现在正规划治理天下,希望实现统一,可你们这些书生,却 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 (2)大家刚刚听到要迁都,没有不感到震惊的。拓跋澄引用古今经典事例,慢慢地解释开导, 大家才觉悟心服。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 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 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 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 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 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句意: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 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 “中土”是“南迁”的地点, 可见“欲南迁中土”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应该在“土”后停顿, 另:假设连词一般总领分句,故“苟(如果)”前应该停顿。据以上分析排除 AC。 “何如”等于“如何”,固定结构,“怎么样”的意思,之间不可断开,排除 B。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 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 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 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 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文中采用此词原意,指用于作战的兵器”,错。文中指刑罚,并非原意。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 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 项,“尚书李冲更是挺身而出,独自进谏”“独自”曲解文意。文中内容是“尚书李冲等 曰”,从“等”字可知,并非一人、“独自”。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 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 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 键词,比如: (1)方,正;经营,规划治理;期,希望;混一,统一;儒生,书生;屡,多次。 (2)始闻,刚刚听到;莫,无定代词,没有人;惊骇,震惊;援,提出;徐,慢慢地;以,来; 晓,解释开导;乃,才;开伏,觉悟信服。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 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 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 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 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 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 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 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孝文帝自平城出发到洛阳,雨一直连绵不止。丙子,下诏命令诸军出发。丁丑,孝文帝穿着 战袍,执鞭乘马出来。群臣聚集在他的马前磕头拦阻。皇帝说:“朝廷(南征)的大计已定,大军 就要出发,诸公还想说什么?”尚书李冲等人说:“陛下现在的征伐,天下人都不愿意,只合陛 下自己的心意。臣不知陛下如此独断专行,究竟要走向哪里!臣等不愿陛下出征,但不知道 该说什么来阻止陛下,只有以死相劝。”孝文帝大怒说:“我正在治理天下,希望有朝一日可 以完成统一大业,而你们这些儒生,屡屡怀疑我的大计,刑罚不饶人,你们就不必再说了。” 策马将行,这时安定王拓跋休等都恳切地哭着劝说皇帝放弃出征。孝文帝于是对群臣说:“现在兴兵出发,(场面)不小,最后如果出兵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拿什么给后人看呢(做后人的榜 样呢)?我世代居住在遥远的北方,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不南征,就迁都于此,各位王公认 为怎样呢?同意迁都的站在左面,不愿意的站到右面。”安定王拓跋休等人一起站到了右面。 南安王拓跋桢上奏说:“‘建立大功勋的人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如今陛下如果能停止南征, 迁都洛阳,这是臣等的心愿,也是百姓之幸啊。”群臣高呼万岁。当时虽然老一辈人都不愿 迁都,但相比之下更害怕南征,所以没有敢出来反对的,于是孝文帝就定下迁都之策。李冲 进言:“陛下将要在洛邑定都,但是新都的宗庙宫室并不是一时可以建造完成的。希望陛下 暂且回到平城,等到群臣把新都营造完毕,再备好车驾和典章文物,迎候陛下驾临。”孝文 帝说:“朕要去巡省州郡,在邱城稍微停留一下,初春时就会回到洛阳,不适合再回到旧都 了。”于是派遣任城王拓跋澄回平城,把迁都的事情详细告知了留下的官员,说:“今日是 真正的‘革’了。任城王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孝文帝深知群臣的意见并不统一,对卫尉卿、 镇南将军于烈说:“你认为迁都的事情怎么样啊? ”于烈答道:“陛下英明谋略深远,这些 并不是我等浅陋之辈能够猜测的。平心而论,愿意迁都和怀恋旧地的人,应该都占据半数。” 皇帝说:“既然你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也就等同于赞同了,我深切感念你没有说出什么反 对的话。”于是孝文帝派他还镇平城,说:“旧都的一切政务,都交给你处理了。” 任城王 澄到了平城,留守百官一听说迁都的事情,没有不吃惊害怕。王澄援引古今迁都史实,慢慢 地用道理开导劝说他们,众人才明白并且折服。王澄就回去奏报,魏文帝十分高兴地说:“若 不是有了你任城,朕迁都大业难以成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注〕 林则徐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注】本待作于 1842 年诗人因坚决抗英被贬伊犁途中,陈德培字子茂,是诗人的朋友,时任 甘肃主簿。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首联叙述两人情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了对友人的感激。B. 颔联化用班彪吟诵《北征赋》 典故,表达了愤世忧国的痛切心情。 C. 颈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于清廷投降派等小丑都没有灭亡的无奈。 D. 全诗悲愤激昂,诗人的感情发自肺腑,如江河奔泻,极富艺术感染力。 9.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爱国情怀? 【答案】8. C 9. 第一问:“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意思是诗人被贬谪到万 里之外的西北边关,可是梦里依然听到来自东南沿海抗英前线的战鼓声。第二问:这两句诗 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之后,远离战场之时,依然心忧天下,渴望重返战场杀 敌报国的崇高品格和爱国情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进行综合赏析的能力。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多方面。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判断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 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表现了诗人对于清廷投降派等小丑都没有灭亡的无奈”,曲解文意。颈联意思是:现 在已大敌当前,无人去歼灭,希望有志之士去澄清中原的战乱。这两句是用了一个典故。“揽 辔”,出自《后汉书•范滂传》:范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意思是我要像范滂 一样胸怀天下的大志。可见“小丑”,应该指入侵的外国敌寇。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尾联的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题干为“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 怎样的爱国情怀?”,可见本题有两问,其一为浅层句子含义,其二为深层情感。 “诗人被贬谪到万里之外的西北边关,可是梦里依然听到来自东南沿海抗英前线的战鼓声”, 这是字面意思。理解字面意思是,注意诗歌的特点“言简义丰”,所以一定要在字里行间中揣 摩出丰富多彩的信息,学会联系生活、身临其境勾连搭桥,以便充分准确解读字面浅层意思。 答案中“这两句诗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遭遇不公正待遇之后,远离战场之时,依然心忧天下, 渴望重返战场杀敌报国的崇高品格和爱国情怀”,是深层角度表现诗人的爱国情怀。解读情感 题要发挥联想想象能力,尽量能找到情感共鸣处。尾联的情感应该不局限于字面,照应题目 和作者注释,以及上文,力求全面、深刻地揭示情感主旨。 的【点睛】诗歌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高中古诗词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 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调歌头》中苏轼用质问的口吻埋怨月圆的不合时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2)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表达诗人对质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出武艺出众、英姿勃发的英雄形象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劝学》中作者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如果放弃了,结果是“______________”;如果 不放弃,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应有恨 (2). 何事长向别时圆 (3). 从今若许闲乘月 (4). 拄杖无 时夜叩门 (5). 马作的卢飞快 (6). 弓如霹雳弦惊 (7). 人生自古谁无死 (8). 留取 丹心照汗青 (9). 峰峦如聚 (10). 波涛如怒 (11). 朽木不折 (12). 金石可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 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本题为情境默写,注意语境提示,易错词语有:长、叩、 的卢、霹雳、汗青、涛、镂。 【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 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 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 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 145 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9 小题,45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刷 牙 路 遥 一九七八年夏天,大山村十八岁的青年社员黑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回来 后,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了。 回队后的第二天早晨,我们这位“医生”就赤脚片儿蹲在自家门前的硷畔上,刷开了牙。 作为“赤脚医生”,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刷牙的好处和不刷牙的坏处。 但是,在这个离县城一百多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六十里路的僻远山村竟然有人刷起了牙。 岂非咄咄怪事?所以消息风快传遍全村,先后有一些老者和童稚向刷牙者的院子里涌来,像看 一台大戏一样围住了他。 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惊叫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有几个老头竟然在 他的面前蹲了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他的嘴巴各抒已见。 黑牛向来遇事不慌不忙。这阵儿也一样:他照样不慌,不忙刷他的牙。他右手很不灵巧 地拿着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然后取出牙刷,喝了缸子里的一口清水漱了漱口,把牙膏 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了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他的嘴上; 又从他的嘴上看到土地上。 现在,黑牛刷完了牙。他很高兴:虽然牙床有点疼,但口里十分清爽。他不是看见,而 是感觉到自已的牙齿白净了——一定白净得像玉米籽儿一样! 他站起来了,手里端着刷牙缸子,本来转身想回家,但不知怎的,心头萌生起这祥一个 欲望:乘这个机会,他很想宣传一下刷牙的好处。 他好记性——把学习班上公社医院大夫的牙齿方面的卫生知识,几乎一字不落说了一遍。 他的宣传还没完,人群里就发出了嘲骂声: “哼!逛了几天门外,倒学起文明了!” “哈呀,一股洋腻子味,把人鼻子熏坏了!” 这时候,只见一个黑胡巴茬的老汉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径直朝人圈里的黑牛走来。他没出声,抡起庄稼人粗壮的胳膊,朝黑牛的嫩脸蛋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然后大声喝骂道:“不 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 老汉一记耳光打散了看热闹的人群,院子里很快就剩下了他父子俩。 黑牛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爸,你为啥打人哩?我现在是‘赤脚医生’,给大家说讲 卫生的道理,有什么不对?” “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 人哩!别给老子胡说了!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到茅坑里去!” 当天晚上收工后,满肚子委屈的“赤脚医生”去找生产队长——叫队长评评理吧! 老队长五十多岁的人,害着严重的气管炎。这阵儿正盘腿坐在煤油灯前,一边猛烈地咳 嗽着,一边用劲地抽着旱烟锅…不知哪个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庸医生告诉他抽旱烟能治气 管炎。并且理论说,气管炎是寒症,烟是热性的,驱寒。老队长竞相信了这“偏方”。尽管越 抽咳嗽越厉害,他还是拼命地用这“偏方”疗治他的气管炎。 老队长还没等他开口,便一边咳嗽,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我都知道了。咳,你们 这些年青人。庄稼人还刷牙哩?你看你洋不洋?咱个老百姓,刷那牙干啥?如果全村的青年人都 搞这个刷牙的把戏,这坏风气传开来还了得?当然,话又说回来,谁没年青过两天?有缺点错 误改了就对了。你也不要为这事熬煎,在咱社员会上好好检查一下思想就行了……” 老队长苦口婆心教育完黑牛,就猛烈地咳嗽起来。他赶紧抽了几口旱烟,接着又是一阵 更猛烈的咳嗽。 等咳嗽暂时平息了的时候,他抬起头吃惊地看见坐在脚地小凳上的“赤脚医生”正流眼 泪哩。他赶忙安慰说:“你看你这个娃娃,哭啥哩,以后不刷就对了嘛!” 黑牛满面流泪从小凳上站起来,几乎是绝望地喊道:“老队长,我检查!但你也叫我刷牙 吧!刷牙是讲卫生哩!” “还刷哩?哎呀,你这娃娃怎学成了个这?” 老队长也动气了,他直起身板来,想大声说些什么,一阵猛烈的咳嗽终于使他什么也没 说出来,上气不接下气,慌得黑牛赶忙上去给他捶背。 咳嗽停息了的时候,老队长已经没力气说什么了。他背靠在铺盖卷上,闭起双目,痛苦 地喘息着。 黑牛简直难受得连气也出不上来了。他觉得很闷,便从这屋子里出来了。 他站在村头一棵老榆树下,望着星光下朦胧的连绵不断的大山久久地出神。全村人都睡 了,看不见一星灯火。夏夜的风把他那梳得很整齐的少年偏分头吹得纷乱。在这沉重的寂静中,他突然好像听见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天很晴,不像是打雷。是什么呢? 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少年特有的 憧憬和幻想,使他忘记了一天的不愉快,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黑暗 中他微微笑咧开的嘴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夜。 (原刊甘泉县内部文艺刊物《泉》1979 年第 2 期,有删改) 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以简洁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唯一”二字,为后文叙述黑牛开 展工作遇到的各种阻碍做了铺垫。 B.路遥善于就近取譬,文中写村民“像看…台大戏…样围住了他”,以及黑牛感觉牙齿“白净 得像玉米籽儿一样”,都生动形象。 C. 黑牛在村中宣扬刷牙的益处,遇到了重重障碍,村民嘲骂,父亲殴打,连老队长也要求他 做检查,使他陷入了绝望。 D. 小说善于通过语言写人,如“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既表现了,黑 牛父亲的粗鲁,也显示了他对脸面的爱惜。 12. 路遥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 优秀作家”,请结合内容谈谈本文呈现了 农村在改革之初存在哪些问题。 13. 小说的结尾一段描写生动,极富深意,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11. C 12. ①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黑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 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②环境封闭,人们知识匮乏:村民围住刷牙的黑牛,“惊叫 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③观念保守,敌视文明进步;面对黑牛的宣传,人群里 “发出了嘲骂声”;老队长视刷牙为“坏风气”。 13. ①深化了小说主题:“全村人都睡了”,隐喻了保守力量的强大,“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 有些隆隆的响声”,象征着进步的潮流不可阻挡;②丰富了人物彤象:“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 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表现了黑牛的乐观豁达和对新事物的渴望;③引发读名更多思考; 以“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结尾,既与开头呼应,使结构完整,又大胆留白、引人遐想。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涉及角度有:内容、主旨、结构、手 法。要做好此题,一定要全面提取信息,迅速筛选,准确整合概括,本题考查的角度比较细 的微,因此在把选项和文本对照比较时需要冷静细致耐心,争取不遗漏一丝一毫。粗心马虎大 意,往往是是失分的主因。 C 项,“使他陷入了绝望”,理解有误。从结尾处“少年特有的憧憬和幻想,使他忘记了一天的 不愉快,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黑暗中他微微笑咧开的嘴巴,露出两 排洁白的牙齿……”,应该是充满信心和希望的。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为“路遥被誉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 放的优秀作家’,请结合内容谈谈本文呈现了农村在改革之初存在哪些问题”,可见要回答的 问题是“农村在改革之初存在哪些问题”,“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是 对答题角度和方向的提示,言外之意是从文中找出需要改革的问题。答案写成“面”加“点” 的形式。即每一点都要有概括和分析两方面。6 分的题一般答满 3 点即可拿到满分,当然还是 多多益善的,毕竟考生理解能力有限,可能不够准确,尽量多的写一写,反正写错了也不扣 分,但仅限多写一两点即可,太多了无益,答题区间也不够用,显着还乱。 答案①中“教育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体现于黑牛的视角);②中“环境封闭,人们知识 匮乏(体现于前三段中);③中“观念保守,敌视文明进步”(体现于群众的表现)属于概括 的方面。 剩下的“面对黑牛的宣传,人群里‘发出了嘲骂声’”;“老队长视刷牙为‘坏风气’;“黑 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村民围住刷牙的黑 牛,‘惊叫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等属于举例子分析,例子不唯一,可以使 用文中相关的任何一处。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段落作用题涉及的角度有:段意、深层主旨、语言特色、结 构作用等等。本题题干为“小说的结尾一段描写生动,极富深意,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题干 明确了答题区间为结尾段,赏析的角度“极富深意”主要是内容主旨方面,结合全文,暗示 了要全面理解。 结尾一段指“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少年 特有的憧憬和幻想,使他忘记了一天的不愉快,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 黑暗中他微微笑咧开的嘴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本段开头先使用心理描写:“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可见这是错觉,但“他”感觉“汽车”“火车”“飞机”等象征进步和文明的东西都 朝着他们村来了,照应并引出了下一句的“憧憬和幻想”。从中可以总结出人物性格:乐观、阳 光、自信。“忘记了一天的不愉快”“惊喜”“微微笑咧开的嘴巴”,都可见“黑牛的乐观豁 达和对新事物的渴望”。以上是人物形象塑造,即内容方面。答案①深化了小说主题属于深层 主旨情感方面。答案③引发读名更多思考,这是表达效果方面,结构和情感方面的作用为: 总领全文,既与开头呼应,使结构完整,又大胆留白、引人遐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 期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旁若无人 梁实秋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 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 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 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如果下决 心寻找震源,不久就可以发现,毛病大概是出在附近的一位先生的大腿上。他的足尖踏在前 排椅撑上,绷足了劲,利用腿筋的弹性,很优游地在那里发抖。如果这拘挛性的动作是由于 羊癫疯一类的病症的暴发,我们要原谅他,但是不像,他嘴里并不吐白沫。看样子也不像是 神经衰弱,他的动作是能收能发的,时作时歇,指挥如意。若说他是有意使前后左右两排座 客不得安生,却也不然。全是陌生人无仇无恨,我们站在被害人的立场上看,这种变态行为 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旁若无人” 的态度。 “旁若无人”的精神表现在日常行为上者不只一端。例如欠伸,原是常事,“气乏则欠, 体倦则伸。”但是在稠人广众之中,张开血盆巨口,作吃人状,把口里的獠牙显露出来,再 加上伸胳臂伸腿如演太极,那样子就不免吓人。有人打哈欠还带音乐的,其声呜呜然,如吹 号角,如鸣警报,如猿啼,如鹤唳,音容并茂。《礼记》云:“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 屦,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是欠伸合于古礼,但亦以“君子”为限,平民岂可援引? 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 肢体。 邻居有叟,平常不大回家,每次归来必令我闻知。清晨有三声喷嚏,不只是清脆,而且 宏亮,中气充沛,根据那声音之响我揣测必有异物入鼻,或是有人插入纸捻,那声音撞击在脸盆之上有金石声!随后是大排场的漱口,真是排山倒海,犹如骨鲠在喉,又似苍蝇下咽。 再随后是三餐的饱膈,一串串的咯声,像是下水道不甚畅通的样子。可惜隔着墙没能看见他 剔牙,否则那一份刮垢磨光的钻探工程,场面也不会太小。 这一切“旁若无人”的表演究竟是偶然突发事件,经常令人困恼的乃是高声谈话。在喊 救命的时候,声音当然不嫌其大,除非是脖子被人踩在脚底下,但是普通的谈话似乎可以令 人听见为度,而无需一定要力竭声嘶地去振聋发聩。生理学告诉我们,发音的器官是很复杂 的,说话一分钟要有九百个动作,有一百块筋肉在弛张,但是大多数人似乎还嫌不足,恨不 得嘴上再长一个扩大器。有个外国人疑心我们国人的耳鼓生得异样,那层膜许是特别厚,非 扯着脖子喊不能听见,所以说话总是像打架。这批评有多少真理,我不知道。不过我们国人 会嚷的本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电影场里电灯初灭的时候,总有几声“嗳哟,小三儿,你 在哪儿啦?”在戏院里,演员像是演哑剧,大锣大鼓之声依稀可闻,主要的声音是观众鼎沸, 令人感觉好像是置身蛙塘。在旅馆里,好像前后左右都是庙会,不到夜深休想安眠,安眠之 后难免没有响皮底的大皮靴毫无惭愧地在你门前踱来踱去。天未大亮,又有各种市声前来侵 扰。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以动物而论,狮吼,狼嗥,虎啸,驴鸣, 犬吠,即是小如促织蚯蚓,声音都不算小,都不会像人似的有时候也会低声说话。大概文明 程度愈高,说话愈不以声大见长。群居的习惯愈久,愈不容易存留“旁若无人”的幻觉。我 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间,低声说一句“早安”是不济事的,必得扯长了 脖子喊一声“你吃过饭啦?”可怪的是,在人烟稠密的所在,人的喉咙还是不能缩小。更可 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地认为是缺陷,而且麻衣相法还公 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 叔本华有一段寓言: 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但是他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于是不得不 分散开。可是寒冷又把他们驱在一起,于是同样的事故又发生了。最后,经过几番聚散。他 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同样的,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只是他 们本性中的带刺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他们最后发现的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 离,便是那一套礼貌;凡违犯礼貌者便要受严词警告——用英语来说——请保持相当距离。 用这方法,彼此取暖的需要只是相当地满足了;可使彼此可以不至互刺。自己有些暖气的人 情愿走得远远的,既不刺人,又可不受人刺。 逃避不是办法。我们只是希望人形的豪猪时常地提醒自己: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 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地伸张。 (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批评电影院抖腿的不文明现象,作者细致描述了在电影院不愉快的经历,表达了对于 邻座抖腿者的气愤与无奈。 B. 前两段是对旁若无人者的泛写,第三段是对邻叟的特写,诉说了作者被邻居骚扰之苦,虽 写凡人琐事,但文字犀利,惟妙惟肖。 C. 第四段对大声说话的种种表现进行了精彩的描绘,并将此类人与动物相比,是嘲讽,更是 提醒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D. 文章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描摹了在某些公共场合中人的不雅行为,以滑稽幽默暗示着人应该 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15. 在梁实秋先生看来,“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6.文章末尾,作者引用了叔本华所写的一段寓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 析。 【答案】14. D 15. ①忘记旁边还有别人,换言之,便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②有的人自己 不能管制自己的肢体,自控能力差。③传统中的劣根性使然。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 必得大声说话。时过境迁,积习不改。 16. ①形象上:“人形的豪猪”的比喻生动形象,对豪猪的议论,其实是对生活中一些人不拘 小节而至不文明的“旁若无人”的种种现象的生动再现,是对此类人的嘲讽。②主旨上:在 形象的描述中点明主旨,提醒我们——人,是群居动物,关爱自己的同时,请关注他人,让 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成为一种文化。③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卒章显志,增强了 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解析】 【14 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 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 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 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 硬伤。题中 D 项,本文语言风格是风趣诙谐,而不是朴素自然。故选 D。 【15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找到文中的相关句子摘取关键 词语作答,此题要求概括“旁若无人”现象产生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作答,可根据 文中的句子“这种变态行为只有一种解释,那便是他的意志过于集中,忘记旁边还有别人” 概括第一点;根据“对人伸胳臂张嘴,纵不吓人,至少令人觉得你是在逐客,或是表示你自 己不能管制你自己的肢体”概括第二点;根据“我们以农立国,乡间地旷人稀,畋亩阡陌之 间,……更可异的是,纸驴嗓,破锣嗓,喇叭嗓,公鸡嗓,并不被一般地认为是缺陷,而且 麻衣相法还公然地说,声音洪亮者主贵!”概括第三点。 【16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内容、结构和手法的角度分析,此题要 求分析文章结尾引用叔本华的寓言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明确语言的内容,然后分析作用,豪 猪的特征“经过几番聚散。他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引用豪猪的语言目的是通 过比喻说明“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的大大 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彰显文章的主旨;从手法看是比喻,形象生动;从结构看,此情节处 于文章的结尾,卒章显志,引用寓言,增强了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具有“画龙点睛”的 艺术效果。 【点睛】情节概括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原因,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 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以及表达 方式变换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沙海一苗树 梁衡 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 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 片混沌。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 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 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月照明 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村也分 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 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 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 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 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别看 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喘喘 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一长这 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 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 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平时低头 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有树 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 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树荫下试 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 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远 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是什么样子 呢? 2018 年 8 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井 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淡, 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木如 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的开 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着一 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成 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十 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点 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地 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六 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两 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 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哥 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参 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两 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钱 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 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 (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用苏东坡笔下 院子和想象中风沙过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较,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 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 B. 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官井村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表 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 C. 村民在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体现了保护环 境、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D. 高林树和村民们是改善环境、劳动致富的典范,他们用持续不断的辛勤努力,谱写了奋斗 创造幸福的时代篇章。 18. 这篇散文的内容具有纪实性,语言具有文学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9. 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7. C 18. 纪实性:①作者亲历;②材料真实;③情感真挚。 文学性:①多用修辞,形象生动;②化用名句,典雅隽永;③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 19. ①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 的火种,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 奋斗精神。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 注。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 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由文中“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 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 的曾是什么样子”知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不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 故选 C 项。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语言鉴赏的能力。此类题型,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 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 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文章采用第一人 称的形式对人物进行采访,有问有答,从纪实性的角度可概括为:①作者亲历;②材料真实; ③情感真挚。 由文中“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苏东坡形容月 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 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可从文学性角度概括为:①多用修辞, 形象生动;②化用名句,典雅隽永;③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标题含义的能力。概括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经常会融合在文章的结构中 考核,又是也会单独命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 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 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 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文中对高树林 故事的描写,以及从村长和高树林儿子的话中可知,在沙漠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是高树林克服 困难带着乡亲们一点一点富起来的,所以从双层含义来分析,这“沙漠一苗树”既指树本身, 也指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同时又运用“对比”手法来突显主题。可概括答案:①含义 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齐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生活的火种, 生命的希望。②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活的奋斗精神。 ③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者关注。 四、语言表达运用(5 分) 20.下图是衡水银行的徽标,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并说明徽标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答案】图形深色部分为字母“H”,中间空白区域为字母“S”,体现其名称特点。融入古铜 钱元素体现其银行 行业特征。方,代表着严格、规范、认真;圆,象征着饱满、亲和、融 通。衡水银行徽标融入太极图元素,太极两仪的图形围绕中心方形旋转流动寓意银行资金流 通与汇聚,象征衡水银行在资金的积累过程中发展壮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徽标题,徽标类首先要做好图文转换。总体思路:多 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 一、主题。这个一把要参考题干,会有提示词, 比如“下图是衡水银行的徽标”,可见主题应该与银行有关,自然会想到和谐发展壮大等词语。 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二、文字。 本徽标名称中关键的四个汉语大字“衡水银行”以 及其下英文单词,这是明着的。另外还要注意文字或者字母的变体,比如本题中体现其名称 特点的深色部分为字母“H”,中间空白区域为字母“S”。三、颜色。注意徽标中颜色变化。四、 图形。图形样子也和寓言有关,比如上面的图案像太极、铜钱,可以理解为“围绕中心方形旋 转流动寓意银行资金流通与汇聚,象征衡水银行在资金的积累过程中发展壮大”, 融入古铜钱 元素体现其银行的行业特征。可见除了欣赏图文的审美素养,还要具备联想想象能力,学会 知识迁移,从而得出“方,代表着严格、规范、认真;圆,象征着饱满、亲和、融通”的结 论。解读时一定要全面观察细致深入地思考,力求准确解答。 【点睛】图文转换题中,徽标类的难度较大,我们应强化审题意识,审视从题干“概念”入 手,确保审题无误,准确答题。注意审题,区别易混概念,避免跌入答题陷阱。所谓“易混 概念”,主要体现在徽标题的设问技巧当中,命题人通过题干中呈现出的“描述”“介绍”“写 出”等不同概念,设置审题陷阱,考查我们的审题细心程度以及对不同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 如不仔细分辨,可能会答非所问。我们强调细致审题,但并不矫枉过正;有时题干中的一些 问法,看起来复杂繁琐,实际上其中的很多概念对审题、答题没有帮助,只是虚晃一枪,审 题时完全可以模糊处理,对它们视而不见,从而做到重拳出击,抓大放小,高效答题。 五、写作(6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的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鸿蒙”来源于上古传说,是盘 古开天地之前的混沌元气。其实,这之前华为发布的多款产品的命名也同样来自中国传统文 化,如手机处理器领域的“麒麟”、手机基带领域的“巴龙”等等。当然,不光华为,近年来, 多个领域都出现了类似的命名,比如航天领域的“天宫”“嫦娥”“墨子”“悟空”,汽车领 域比亚迪的“唐”“宋”“元”系列车型的车标……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或者产了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终极浪漫”的文化力量   据媒体报道,华为公司正在计划推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该系统有个“很中国”的名 字——“鸿蒙”。与此同时,网友还发现,华为注册了很多从中国古典文化中选出的商标名称, 如朱雀、腾蛇、青牛、青玄、当康、玄机、白虎,等等。有人说,让中国古典文化在现代科 技中焕发生机,这大概就是中国科研人员的“终极浪漫”。   是的,血脉相通的中国人一定能读懂 “终极浪漫”的涵义。“鸿蒙”的背后是华为操作 系统研发团队从零开始、破开混沌的决心,“麒麟”的背后是华为自主研发手机芯片被寄予“祥 瑞、杰出”的期望,还有鲲鹏、泰山、凌霄……它们都代表着远大的理想、坚定的目标,深 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饱含着中国人深厚炽烈的家国情怀。   不只是华为,在我国航天航空、科研军事等许多领域,都有充满浪漫色彩的命名。比如, 人们熟知的航天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嫦娥奔月 的神话故事,如此命名,不但是用简单几个字就能让人一目了然其科学意义,而且更重要的 是让中国的神话故事在今天成为了现实,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成真。在未来,我 们也可以骄傲地对后人说,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玉兔”。   中国人不仅以此来纪念神话梦想变为现实,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以鼓舞和激励。比 如一次次向太空运送航天器、卫星的系列火箭叫“长征”,系列反舰导弹叫“鹰击”,系列反 潜导弹叫“长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 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怎样的豪迈气概、怎样的雄心壮志,又是怎样的坚 定执着!   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几千年的历史,以深沉厚重的方式磨砺着整个民族的心性和精神。历史不会忘记,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逆境中崛起,在绝境中重生,创造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 接近民族复兴的人间奇迹。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焕发出更加 灿烂的光彩,赋予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与能量。   最是文化魅力动人心。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就是根植于血脉的文化相通。共同的文化、 共同的民族精神,将中华儿女紧紧连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共同追求发展和进步,共同面对 国家、民族命运,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奋斗。汲取中华文明的丰厚营养,拥有无比深 厚的历史底蕴,这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动力和自信源泉,这是任何外 力都无法压垮、无法瓦解的坚强力量。 不论是神话故事,还是诗词名篇,历史文化记录着、见证着中华民族从不放弃希望,从不放 弃努力所走过的每一段历程。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注定充满艰难曲折,我们从“浪 漫”中品味豁达与智慧,铭记坚韧与顽强,坚守理想与信念。有这样的文化基础、文化力量、 文化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追寻胜利、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脚步, 无法阻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华文明绵延不 断、生生不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 一则材料作文训练,首先要细读材料,把握中心话题,准 确立意。 材料介绍了无论是华为的“鸿蒙”系统、“麒麟”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名, 都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紧扣传统文化来思考,否则就属立意 偏差。这是写作方向的限制。无论是华为对自主系统和芯片的命名,还是中国航天设备的命 名,都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 现。其中有着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因素,有着对传统文化的赞扬与自豪感,考生需要据此确立 文意,才能切题。这是写作价值观的限制。从材料的隐性要求来看,涉及的虽是中国科技企 业对设备的命名,但可是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扣住传统文化或者浪漫情怀、人文积 淀、审美情趣即可。这是写作思维的开放性。 立意提示: 1.科技和文化 2.科学的文化魅力 3.诗意的科学 是4.在科研的路上坚守传统 5.科学的翅膀——文化 6.发挥科技优势,弘扬传统文化 可用素材: 1. 近日,撒贝宁所主持的《开讲了》又一次的被网友们送上了微博热搜榜。而此次上榜的原 因是撒贝宁和被邀请的科学家嘉宾教人硬核表白,而网友们在看到这期节目之后也不由得感 慨道,果然科学浪漫起来,想挡都挡不住。而撒贝宁也不愧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娱乐大咖,枯 燥的科学却是让他解读的极为有趣。看这一期的节目,相信很多观众都记住了撒贝宁的那一 句超硬核的表白:“我对你的爱,就像海水里的氘在核聚变之后所释放出的能量一样——供你 用到地老天荒”。 2. 科学就是极致的浪漫,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带着地球去流浪,这是多么大胆狂妄的想 象。这是中国人才能想出来的故事,这是属于中国的浪漫情怀,这是真正的中国科幻片。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 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 要,科技为辅? 3.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 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 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 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 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4.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 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 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 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5.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 焕发出新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 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 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 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 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6.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 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 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 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 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 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 21 世纪人类的生存问 题,必须去 2019 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 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 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浪漫”的名字,让议论文具有了诗意、人文的魅力。然后开篇由材料说开去,得出 “中国人不仅以文化命名来纪念神话梦想变为现实,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自己以精神鼓舞和激 励”的美好现实。其次,主体部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积淀,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 宝贵财富”来写作,多角度多侧面展示文化的终极浪漫力量。结尾发出号召“我们从浪漫中品味 豁达与智慧,铭记坚韧与顽强,坚守理想与信念”“有这样的文化基础、文化力量、文化自 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追寻胜利、实现伟大梦想的坚定脚步,无法阻 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生 生不息”,升华深化主旨,具有鼓动性感召力。结构严谨论证充分。 【点睛】写作,一定要灵活善变,一定要有相应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谋篇布局,才能把整篇 作文写得出色,方法很重要,一定要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高考的作文承载着社会功能和思 想教育功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与“作文”。因此,写这类作文不能流于表面,而应 深入挖掘出其思想内涵。具体来说有以下的方法:   一、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关注生活,写出个人生命体验。像我们所说的“责任” 这个话题,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责任感是不同的。而这种话题更多地体现在针对学 生这一个年龄层次来进行命题的,更多是关于学生的责任、学生的生活,不是空洞地喊口号式责任,而是注入了很多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责任。   二、从哲理的思辨性方面去思考。比方说“优势与成败”这个话题,体现出成败和优势 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具有优势的人并不一定就能成功,而在劣势下面他也并不一定就失败。 这是一种辩证哲理思维,我们平时要多去仔细思索、思考,从理性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去 理解它,特别要时刻提醒自己,作文内容要尽量贴近现实生活,注意用辩证眼光看问题。   三、结合我们时代的一些特点去思考。平时要多关注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有利于 从时代的眼光去把握问题。 四、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我们平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素材,而且要按不同的类别分门别类。 比如从自信心的角度去总结一些素材,从责任的角度又总结一些素材。可以按这样的类别整 理情感、道德、科技、环境、自然、人生感悟、社会生活、文化问题等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