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考物理满分专练机械运动试题
题号
一、填
空题
二、选
择题
三、实
验,探
究题
四、计
算题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每空? 分,共? 分)
1、(2018•德州)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一枚纽扣的直径,纽扣的直径是 cm.
2、(2019 湖南岳阳)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3、(2019 贵州黔东南)如图所示,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铅笔的长度为 cm。
4、(2019 山东威海)如图所示,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
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 360km,乘坐动车约需 2 个小时;若古
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 5m/s,则大约需要 小时。
5、(2020 哈尔滨萧红中学)图中 A 物体的长度为 cm。
6、(2020 广西南宁)在如图所示机械停表中,根据指针指示的位置,读出该表的示数为_______。
二、选择题
(每空? 分,共? 分)
7、(2018 海南)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 3m 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得分8、(2019 云南)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
9、(2018 江西)2017 年 4 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
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长征七号” B.“天宫二号”
C.文昌航天发射场 D.地球
10、(2019 山东枣庄)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地面 B.机器人 C.餐桌 D.墙壁
11、(2018•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
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 2~4s 内静止
C.物体在前 2s 内和后 2s 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 6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5m/s
12、(2018 海南)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
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13、(2019 四川内江)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
别是( )
A.青山 青山 B.竹排 青山 C.竹排 竹排 D.青山 竹排
14、(2019 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 M、N 两点(M、N 间距为 20 米),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
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 甲、v 乙,经过 t 秒,甲、乙相距 10 米。则( )A.v 甲<v 乙,t 一定为 10 秒 B.v 甲<v 乙,t 可能为 30 秒
C.v 甲=v 乙,t 可能为 10 秒 D.v 甲=v 乙,t 可能为 30 秒
15、(2020 齐齐哈尔三中)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大约是( )
A.1.2 米/秒 B.24 米/秒 C.36 千米/秒 D.48 分米/秒
16、(2020 河北承德四中)小明同学学过长度的测量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度,测量的方法如图所示,
图中 A 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针对这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尺没有与课本的宽边平行
B.尺的刻度线没有贴近课本
C.视线没和尺面垂直
D.这个刻度尺不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17、(2020 北京)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
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 B.山 C.船 D.岸边的树木
18、(2020•日照四中)2017 年 4 月,中国自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如图)。经
过一天多的飞行,“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并送去 6t 重的补给。对接后的
“天舟一号”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月球 C.“天宫二号” D.太阳
19、(2020•潍坊三中)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
运动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 4s 时两者相距 16m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甲做速度为 4m/s 的匀速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 分,共? 分)
20、(2019 贵州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
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经测量,S1=0.9m,S2=0.4m,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过程中,秒表记录如图所示,
评卷人 得分则小车在 S3 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21、(2019 云南)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平均
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
到达 A、B、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通过分析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
速直线运动;
(3)小车在 AB 段运动的路程 SAB 是________dm;在 B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vBC 是_______m/s;在 AC 段运动的平均速度
vAC 是________m/s;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 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________.
22、(2018 安徽)王红阳同学到实验室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请你从“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温度计、薄木块、金属片、秒表、细线”中选出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
平均速度 v1 和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要求:
(1)写出所选实验器材。
(2)画出实验装置图,并简要说明测量方法。
23、(2020•潍坊三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斜面、小车、长刻度尺、录像机等,研究“斜面上运动的物体,运动路程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在斜面一侧沿斜面方向固定一长刻度尺,刻度为 0 的位置在上方,
并将该位置作为释放小车的位置。打开录像机的录像功能,并面向刻度尺录像。通过播放视频可以确定小车在不同时
刻的位置。
(1)视频显示,小车从 0 刻度处运动到 0.20m 刻度处,用时 1s,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0.2 m/s。
(2)通过视频查找出小车 5 次的位置,小车从开始运动到各个位置的路程 s 和对应时间 t 如下表所示,表中第三行数
据作为对应时间的平方。
s/m 0 0.05 0.20 0.45 0.80
t/s 0 0.50 1.00 1.50 2.00
t2/s2 0 0.25 1.00 2.25 4.00
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 s﹣t2 图象。
②经分析可得,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s 与时间的平方 t2 的关系式是 s= t2 。
四、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24、(2019 江西)小明家离学校 2km,他以 5km/h 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 5 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
上,立即以 10km/h 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上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
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小数点后保留 2 位有效数字)?
25、(2019 江西)一辆小汽车在南昌到九江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王发财在车经过如图所示的 A 处时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正好是 11h;当车经过 B 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11h48min。求小汽车从 A 处到 B 处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min;
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h。
评卷人 得分26、(2018 广西南宁)“五一”期间,小强一家开小车到来宾市旅游,接近来宾市时,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所示(标
志牌说明此处到来宾市还有 2km,车辆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60km/h)。此后小车用 1min 匀速通过一段长为 600m 的路段。
求:
(1)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小车在该路段是否超速行驶;
(3)请写出一句相关警示语,以提醒司机朋友要按交通法规安全驾驶。
27、(2020 南昌三中)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 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
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 12306 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20.
【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
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
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纽扣左侧与 2.00cm 对齐,右侧与 3.20cm 对齐,所以纽扣的直径为 d=3.20cm﹣2.00cm=1.20cm.
2、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 1mm;
铅笔左侧与 1.00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8.50cm 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3、1mm ,7.50。
【解析】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 1mm;
铅笔左侧与 1.00cm 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8.50cm 刻度线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L=8.50cm﹣1.00cm=7.50cm。
4、马(或自己);20。
【解析】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
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根据 v= 可得所用的时间:
t= = =20h。
5、2.13
【解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 0 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 0 刻度
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物体
左侧与 0 刻线对齐,右侧与 2.13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13cm。
6、1 分 10.8 秒
【解析】机械秒表读数问题是难点。要知道在读大表盘的读数时,一般没有估读,读数只读到大表盘的最小分度值,
因为机械秒表是靠齿轮转动,指针不是连续的转动,而是在跳动,它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间.多训练这方面知识是解决
问题突破口。
首先要观察小刻度盘的分度值和量程,再观察大刻度盘分度值和量程。分针刚过 1 分钟(没过半分钟),秒针按前半分钟
读数为 10.8 秒,所以该表记录的时间为 1 分 10.8 秒。二、选择题
7、A
【解析】A.一层楼的高度约 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 3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cm=0.8m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 17cm=0.17m 左右。故
C 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 170cm 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 160cm=1.6m 左右。故 D 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
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 1m 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 1s,所以成年人速度
大约为 1m/s, 因此选项中 1.2m/s 与此最接近。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 A 正确,BCD 错误。
9、B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
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
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10、B
【解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
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 ACD 不符合题意;
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 B 符合题意。
11、C
【解析】A.由 s﹣t 图象可知,当 t=6s 时,路程 s=15m,即物体在 6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故 A 正确;
B.由 s﹣t 图象可知,在 2~4s 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止,故 B 正确;
C.物体在前 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5m,后 2s 内运动的路程为 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
据 v= 可知,则物体在前 2s 内和后 2s 内的速度不相等,故 C 错误;
D.物体在 6s 内的平均速度:v= = =2.5m/s,故 D 正确。
12、B
【解析】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我们要找到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s=45cm
时间 t=14h35min05s-14h35min=5s
根据 v=s/t 得到 v=s/t=45cm/5s=9cm/s
13、C
【解析】“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
山为参照物;
“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
照物;
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 C 符合题意。
14、B
【解析】(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1)由图象可得:
甲的速度 v 甲= = =0.4m/s;
乙的速度 v 乙= = =0.6m/s,
故 v 乙>v 甲;(2)经过 t 秒,甲、乙相距 10 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 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 10m。据此根
据路程相等,利用速度公式列出等式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经过 t 秒,甲、乙相距 10 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 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
10m。
故可得:v 甲 t+v 乙 t=10m 或 v 甲 t+v 乙 t=10m+20m=30m,
代入数值可得:0.4m/s×t+0.6m/s×t=10m 或 0.4m/s×t+0.6m/s×t=20m+10m,
解得 t=10s 或 t=30s,即 t 可能为 10s,也可能为 30s。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 ACD 错误,B 正确。
15、A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结合人的步幅大小和迈步的频率可进行针对性的估算。
一个成年人,如果有意迈大步行走的话,一步的距离大约有 1m 多一点,而迈一步的时间也接近 1s,所以成年人速度
大约为 1m/s, 因此选项中 1.2m/s 与此最接近。1.2m/s=4.32km/h=0.0012km/s=43.2dm/s,故 A 正确,BCD 错误。
16、D
【解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要警醒“三看”:
一看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二看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三看它的分度值是多少,也就是相邻两刻线
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
(1)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2)视线要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
(3)记录数据由数字和测量单位组成。
在了解以上知识后,看清题意,让大家针对这个测量的情景来研究选项的说法哪个正确。
根据测量情景,我们结合刻度尺的使用不难发现,这个测量过程存在的错误挺多,如果把错
误都能指出来,对于解决本题就十分容易了。
A.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尺没有与课本的宽边平行,这个说法非常正确;
B. 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尺的刻度线没有贴近课本,这个说法非常正确;
C. 观察如图的情形看出,视线没和尺面垂直,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说法非常正确;
D.这个刻度尺就是学生日常学习用的直尺,量程远远大于书的宽度,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
所以这个刻度尺不适合测量物理书的宽度说法错误的。正确答案是 D
17、C
【解析】A.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B.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 B 不符合题意;
C.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 C 符合题意;
D.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山与岸边的树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18、C
【解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
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
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19、D
【解析】A.根据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第 4s 时甲运动了 12m,乙运动了 4m,甲乙两物体从同一
位置同时向上运动,所以第 4s 时两者相距 12m﹣4m=8m。故 A 错误;
B.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受到的重力与拉力大小相等,甲乙两物体质量相同,则重力相
等,所以甲受到的拉力等于乙受到的拉力。故 B 错误;
CD、根据图象可知,甲的速度为 v 甲= = =3m/s,乙的速度 v 乙= = =1m/s;v甲>v 乙,所以甲做速度为 3m/s
的匀速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故 C 错误、D 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
20、(1)刻度尺;(2)较小;(3)0.5。【解析】
(1)根据公式 v=s/t 可知,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用秒表测出时间,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距离,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秒表,因此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s1=0.9m,s2=0.4m,则 s1=0.9m-0.4m=0.5m,
由图知,t3=1s,
所以小车在 s3=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3=s3/t3=0.5m/1s=0.5m/s.
21、(1)v=s/t (2)不是 (3)4.00 0.5 0.3 (4)大
【解析】(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就是 v=s/t;
(2)小车从 A 到 B 这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小于从 B 到 C 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小车在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
的过程中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SAB=4.00dm=0.400m SBc=0.500m tAB=2s tBc=1s
vBC=SBc/tBc=0.5m/1s=0.5m/s
vAC=s/t=0.9m/3s=0.3m/s
(4)根据 vAC=s/t 可知,路程一定,时间小了,得到结果大了。
22、见解析。
【解析】(1)实验器材:长木板、小车、薄木块、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2)测量方法: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如图所示;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1,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
滑下到撞机金属片的时间 t1,并将 s1,t1 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再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用秒表测出小车从
斜面顶端滑过上半路程 s2 所用时间 t2,并将 s2,t2 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 v= 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路程名称 通过的距离/m 所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上半段
23、(1)0.2;(2)①如解析图;②s= t2。
【解析】(1)用公式 v= 算出平均速度;
(2)①利用描点法做出图象;
②由数学知识,s=kt2 代入数据求得 k 值。
由题可知,小车从 0 刻度处运动到 0.20m 刻度处,用时 1s,
该过程小车的平均速度:v= = =0.2m/s;
(2)①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在坐标纸上做出小车运动的 s﹣t2 图象,如下图所示:②由上面的 s﹣t2 图象可知,小车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时,小车运动的路程 s 与时间的平方 t2 成正比,设 s 与 t2
的关系式为 s=kt2;
将第二次的数据代入 s=kt2,即 0.05=k×0.25,解得 k= ,
故小车运动的路程 s 与时间的平方 t2 的关系式应为 s= t2;
四、计算题
24、(1)小明父亲经 5min 能追上小明;(2)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 1.72km.
【解析】(1)由 v=s/t 可得,小明行驶的路程,s1=v1(t0+t)......①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行驶的路程,s2=s1=v2t.....②
由①②可得,v1(t0+t)=v2t,5×(5×1/60+t)=10t,
解得:t=1/12h=5min
(2)由 v=s/t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设为 t′ ,则
v2t′+ v1t′= v1t0
10 t′+ 5t′= 5×5/60
t′=1/36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
s2′=v2t′=10km/h×1/36h=5/18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
s″=s 总﹣s2′=2km﹣0.28km=1.72km.
25、48; 100km/h。
【解析】(1)小汽车从 A 处到 B 处所用的时间为小车经过 A、B 两点的时刻之差,
t=tB-tA=11h48min-11h=48min
(2)A、B 之间的路程 s=120km-40km=80km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 v=s/t 得小车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v=s/t=80km/48min=80km/(48/60h)=100km/h
26、(1)10m/s(2)小车在该路段没有超速(3)“驶上高速路,莫要抢速度”(遵守交通法规 关爱生命旅程)
【解析】(1)v=s/t=600m/60s=10m/s
(2)车辆最大速度 60km/h=60×1000m/3600s=16.67m/s
小车在该路段没有超速.
(3)遵守交通法规 关爱生命旅程.
27、(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爷孙俩最快能赶上 G1482 车次;(2)180km/h.
【解析】(1)由图知,s=30km,限速 v=60km/h,由 v=s/t 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 t=s/v=30km/60km/h=0.5h=30min,
他们 8:20 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 8:50,
由于到站时火车 G1692 已出发,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 G1482 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 G1482 到达南昌所用时间
t′=10:31﹣9:11=1h20min=80min,
总路程 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s′/t′=240km/(80/60h)=18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