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
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 12 时;
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 1 时(即当地地方时为 13:00)左右
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 2 时(即当地地方时为 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
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5. 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
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
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
(一)海、陆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 6 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 7 月份;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 8 月份。
(辐射最弱为 12 月,陆地气温最低为 1 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 2 月份)
(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
海洋大。
3. 海拔因素。
(1)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2018·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
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第 1 题。
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春清晨 B.初春午后
C.初秋清晨 D.初秋午后
【答案】1.A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初春清晨地面气温较低,上空
相对气温较高,从而出现逆温现象。而地面降温迅速可能有霜冻,逆温最容易出现在初春清晨,B 正确。
(2019·高三月考)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
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a 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b
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 b 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
据此完成 2-4 题。
a
b
2.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 )
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 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
3.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9 时,可推测日出前后( )
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 B.有暖锋到达
C.有强对流天气 D.有浓云覆盖
4.该地可能位于( )
A.河南省中部 B.黑龙江省东部
C.西藏自治区西部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
【答案】2.A 3.D 4.A
【解析】考查区位日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地方时、区时计算。
2.读图可知,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 15 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晚,A 正确;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
时间大多在 14 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早,B 错误;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早上 5 点多,出现时间较早,C
错误;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 6 点多,出现时间较晚,D 错误。故选 A。
3.读图可知,当地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 7 时之前,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9 时,可推测早上地
面升温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故日出前后有浓云覆盖,D 正确。故选 D。
4.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接近日出时间,材料中介绍右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该地,读右图“该地
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可知,该地 3 月 21 日与 9 月 23 日日出北京时间为 5:55 和 6:05,非
常接近 6 时,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春秋分昼夜平分,地方时 6 时日出,说明该地与北
京经纬度相差不大,结合选项可知,A 项河南省中部最接近,故选 A。
(2018·湖南高考模拟)读下图,回答第 5 题。
5.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地区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答案】5.D
【解析】
5.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是青藏高原区,属于高寒气候,气温年较差小。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图
示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日较差大,D 对。A、B、C
错。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一)从地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1.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2)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3)天气状况:晴天白天气温高,光照强。
(4)日照时间: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2.下垫面。
(1)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
(2)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
3.大气保温作用。
(1)天气状况:阴天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晴天晚上气温低。
(2)天气状况:
①大气密度: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
②大气成分:大气中含水汽、二氧化碳多,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二)与外界热量交换
1.海洋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调节,沿海地区冬季比内陆地区气温高,夏季低,(年、日)温差小。
(2)寒、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2.冷空气影响:冷锋、寒潮过境,气温降低。
3.地形阻挡:
①阻挡暖空气:使气温降低;
②阻挡冷空气:使气温升高。
(三)人类活动。
1.全球性:全球气候变暖
2.区域性:城市热岛效应
四、气温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
1.纬度因素——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
2.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
3.地形因素——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
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
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盆地的等温线是闭合的,越往中心数值越大:夏季为炎热中心,冬季为温暖中心。
山地的等温线也呈现闭合,中心数值小,夏季凉爽,冬季低温。
4. 洋流因素——分别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
阅读左图世界某区域略图和右图某地气温与降水年变化图,回答 1-2 题。
1.影响该地气温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降水 D.太阳高度
2.科隆群岛地处赤道,但是栖息着大量的企鹅,关于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 B.受秘鲁寒流影响
C.此地海拔高,气候较冷 D.企鹅是热带生物
【答案】1.D 2.B
【解析】
1.读右图可知,该地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存在两个峰值,分别是 3 月和 10 月,说明该地地处赤道附近,
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因此,该地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太
阳高度角发生变化。故选 D。
2.赤道地区不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A 错误;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但受秘鲁寒流降温影响,适
合喜寒冷环境的企鹅生长,B 正确;群岛中部海拔高,周边海拔低,气温受海拔影响稍微下降,但下
降气温不足以满足企鹅的要求,C 错误;企鹅是寒带生物,D 错误。
下图是位于 21°N 附近某地的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第 3 题。
3.该地 5 月份气温最高,而 6 月份气温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5 月该地气旋活动多 B.5 月该地副高控制
C.6 月该地干热风控制 D.6 月该地进入雨季
【答案】3.D
【解析】
3.读图可知,该地 5 月份是旱季末,升温快,气温最高,6 月该地进入雨季,降水能使气温有所下降。
故选 D。
(2018·山东高考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
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 39°N 山体内外 10℃等温
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 a)及沿 39°N 的地形剖面图(图 b)。据此完成下面 4-6 题。
4.比较图 b 中甲、乙两地的气温
A.T 甲>T 乙 B.T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