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8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 分 )
A.战栗 lì 恶劣 liè 姗姗 shān 来迟
B.泅 qiú水 阴霾 lí 毛骨悚 sǒng 然
C.厄è运 吞噬 shì 海市蜃 shèn 楼
D.凛 lǐn 冽 盘盂 y ú 冻饿之虞 yú
2. 下列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迫不急待 畏缩不前 刚毅不屈 念念有辞 姗姗来迟
B.死得其所 养精畜锐 齐心协力 头昏眼花 疲惫不堪
C.芸芸众生 坚持不泄 风餐露宿 鲁莽大胆 忧心冲冲
D.精疲力竭 怏怏不乐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精打细算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 分)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
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
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
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
们敬佩。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
5.诗词默写( 8 分)
①刘长卿《送灵澈上人》中写郊野向晚静景,蕴含无限情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约客》中表现作者含而不露的表达寂寞、焦躁心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运用典故,点染诗人浓浓乡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④在写作中,我们常引用《滁州西涧》中的诗句,来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表达
对无声息者的一丝同情,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昆虫记》的作者是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部著作被誉为
“ _________________ ” 。它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
出。( 2 分)
7. 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人要学会相信别人,也要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竞争,也要学会______________;学会
严格,也要学会________________;学会坚持,也要学会_____________;学会倾听,也要
学会表达;学会默默恪守,也要学会分享心灵;学会在挫折中守护理想,也要学会在超越
中留住平凡。
A.妥协 B.协同 C.宽容
8.将下列顺序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2 分 )
( )到了书店,最后一本刚好被一位叔叔买去。
( )星期天,我到李庆家去,发现他家里有本新出版的《赖宁的故事》。
( )我感激地接过书,付了钱,并道了谢。
( )我很失望。
( )我回家向妈妈要了钱,赶紧向书店跑去。
( )叔叔看到这个情景,就把书让给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
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 分)
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
2.翻译句子。(4 分)
(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4. 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 分)3
答:
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
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
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
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
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
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
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
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
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
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
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
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文学里,加
餐饭都一样重要。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
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
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
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
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
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4
⑪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
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⑫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
中,诗是他的救赎。
⑬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⑭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⑮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
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
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⑯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 年第 5 期,有删改)
1.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 15 字以内)(2 分)
2.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活情
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3 分)
3.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生活里,文学里,加餐饭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
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⑫段中有诗,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3 分)
5.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
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3 分)
(三)怀念一种声音
有一个声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它非常古老,来自我出生和成长的故乡小镇。那时,
每当夜深人静即将熟睡之时,街头巷尾就会传来“笃!笃!笃!关灯关门,小心火烛!”的打
梆子喊话声,随着夜风,在宁静、闲适的江南小镇上空飘忽穿行,由远及近,又由近及
远,直到听不见。5
更夫已经走远了,更谣的余味却很悠长。漆黑夜晚,每当这个声音在屋檐下若隐若
现、从窗棂前渐行渐远,小小的心灵就会被一股暖意包裹起来,尤其是碰着刮大风落大雨
的夜里,还时常衍生出一份感动。虽说当年少不更事,但从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里,我
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安全的;黑漆漆的房屋,独自静卧的每个人都是
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是可以踏踏实实地闭上眼睛睡上一个安稳觉的。所以一直以来对
这个声音充满了好感。
了解这个声音的来龙去脉,还是稍大一些,跟着大人去看了越剧《状元打更》之后的
事。戏中状元郎因弃患难之妻而被贬为更夫,此人白胡须,白头发,弯腰迈着缓慢的步
伐,艰难地拿着木梆子,边打边走。舞台人物一招一式、一唱一和及时地给我补习了一个
常识:很久以来,弥漫在我记忆深处,那个有温度有情感的声音来自一个习俗——打更。
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后又演变出一种防火防盗的功能,由此也产生
了一个巡夜的职业——更夫。每当暮色深沉时分,更夫们手提木梆和铜锣走街串巷,开始
按更次报时辰并伴有温馨提示:“一更打响,敬告街坊,水缸挑满,火种严防……”通宵
达旦,服务民众。
在故乡小镇,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摇啊摇,摇过外婆桥,桥头碰着打更公,打
更阿公真辛劳,不贪财帛为大家,春夏秋冬功德高。”
记得唐山地震那年夏天,由于当时信息不畅,恐慌中人们盲目地选择了夜宿露天,这
让我和弄堂里的小朋友有了一次伴随打更阿公夜游的机会。
大概是夜里 7 点钟,家家户户在自家院子里吃好了冰在井里的西瓜,打着饱嗝,拖着
竹躺椅聚集到弄堂口去乘凉。正当大人们咯吱咯吱摇着大蒲扇,捉打蚊蝇之际,打更阿公
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随着“镗”的一声
锣鸣,打更阿公起锣:“鸣锣通告,关好门窗,防火防盗啦!”在一旁结集已久的孩子们一
哄而上。打更阿公雄赳赳气昂昂、大摇大摆走在最前头,尾随其后的小尾巴拖得很长,还
时不时地同声高呼:“小心火烛!”绕过两道长弄堂,夜有点深了,这时打更阿公已悄然放
下铜锣,“笃!笃!笃!”地改敲起木梆,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快到小镇热闹街市口,突然
又是“镗”的一声,打更阿公收锣了,整个过程历时近 1 小时。小孩们着急起哄:“怎么
停了?”阿公嘿嘿干笑几声,清了清嗓门自语道:“戌时打头更,每个更次打一更,寅时
共五更。”小朋友们听了一头雾水,个个都傻眼了。
直至今日,准备提笔撰文,我才弄明白,头更大约在戌时开始,戌时大约在晚上 7 点
左右,头更又称作打落更,通常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二声,依此类推至五更寅时,也就是次
日早上 3 点左右。过去老一辈经常念叨的,读书人读到“半夜二更半”才能熄灯就宿、商
贾挑夫“半夜三更”就要出门,讲的便是打更记时的故事。
30 年过去了,鸣锣、敲梆打更早已成为一段历史,但在我的心灵空间始终更声不断。
我明白,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永恒地怀念它,以凭吊儿时的无尽情愫。6
(文/叶喆斐选自《2008 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1.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怀念幼年时听到的打更声?
2.第二段中说“这既熟悉又神秘的声音”,为什么说打更声既“熟悉”又“神秘”?
3.作者引用故乡小镇有关打更的歌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看过上面的三篇文章,请你也找出记忆中一种难忘的声音,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
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请另附稿纸)
四、写作部分( 45 分)
题目:当我面对 ________ 的时候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鼓励、打击、某种
目光等),使题目完整;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1 B 2 D 3 A 4 A
5. ①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②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③此夜曲中闻折
柳,何人不起故园情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6.法国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社会人生
7 .BCA
二、8 . 316425
三、(一)1.竞跑,赛跑想要
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
而死了
3.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7
4..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5.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这一形象,表现出一种
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二) 1.示例:①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②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
光。③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④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2.示例:(1)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2)在惩罚里听诗。(3)在门联、门楹上
听诗。
3.(1)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
读、多积累,补充精神食粮,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
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4.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
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5.示例:①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
享受。②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
做人的道理。
(三)1.①打更声使我能感知古镇的每一条小巷、每一个庭院都是安全的。②打更声
使我感知到独自静卧的每个人都是受保护的,是不寂寞的。③打更声是我童年生活的温暖
记忆。
2.熟悉是因为每天晚上都可以听到打更声,所以熟悉神秘是因为打更人总在夜晚出
现,手提煤油灯笼,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通体玄色,神秘地出现在巷口,所以神秘。
3.说明当年打更者的艰辛与威望,为下文作者表达对打更者的敬意做好铺垫。
4.略。
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