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精析和练习(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中考物理知识精选专题4-1物态变化精析和练习(附解析)

ID:421024

大小:1.57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专题 4.1 物态变化丨知识精析丨挖空练 ★知识点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我们常说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如 果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相同。 2.摄氏温度:用“ ”表示,读作**摄氏度。在一个 下,冰水混合物的规定为 ,沸腾的 水的温度规定为 ,然后把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0℃以下读作负**摄氏 度或零下**摄氏度(如-10℃,读作负 10 摄氏度或零下 10 摄氏度)。 3.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玻璃管、水银和刻度。常 见温度计如图(1)所示。 图(1)常见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图(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 、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图(2)中温度计的量程为 50℃,分度值为 0.2℃),估测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待测温度不能 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 坏温度计);并看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测量时:如图(3)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 底部;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 在 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并估测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读数:图(3)中温度计读数为: ℃。2 图(3)温度测量要点 5.体温计:如图(4)所示,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 人体。 图(4)体温计 【真题跟踪一】(2019·贵港)亲爱的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学到了很 多物理知识。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9℃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7cm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 220V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40g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故 A 不符合题意;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 27cm,故 B 符合题意; C.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故 C 不符合题意; D.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故 D 不符合题意。故应选 B。 【真题跟踪二】(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 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答案】C。3 【解析】病人甲的体温是 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 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 38℃; 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 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38℃,体温计液注不 变化,仍为 38℃;若乙的体温高于 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 38℃; 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 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 38℃,不可能高于 38℃,故 C 正确。故选 C。 【真题跟踪三】(2019·岳阳)下列测量仪器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A.用刻度尺测量物块的长度 B.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C.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D.读取液体体积 【答案】B。 【解析】A、图中所示刻度尺没有放正,故 A 错误; B、图中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使用方法正确,故 B 正确; C、用镊子夹取砝码,用手会腐蚀砝码,故 C 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平,故 D 错误。故选 B。 ★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 1.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 有关。 2.物态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物态变化时伴随热量的传递,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熔化:(1)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4 (2)熔化过程的特点:物质熔化时要 ;对晶体来说,熔化时 共存,物质温度 。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 ,2)继续 。 4.凝固:(1)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各物态变化过程。 (2)凝固过程的特点: 共存,物质凝固时要 热量,温度 。 (3)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 (4)凝固的条件:1) 凝固点,2)继续 。 5.晶体和非晶体:固体可分为警惕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 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 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 时 ,继续吸热)。 【真题跟踪一】(2019·苏州)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清晨枝叶上形成露珠 B. 太阳升起后浓雾渐散 C. 气温升高使冰雪消融 D. 冬天铁丝网出现白霜 【答案】C。 【解析】A、清晨枝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的;故 A 错误。 B、浓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浓雾散去是因为小水珠变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 B 错误。 C、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水是熔化现象;故 C 正确。 D、铁丝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D 错误。故选 C。 【真题跟踪二】(2019·哈尔滨)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 【答案】A。 【解析】A.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属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 A 符合题意。5 B.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形成的,故属 于液化现象,B 不符合题意。 C.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形成的,故属于 凝华现象,C 不符合题意。 D.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是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 D 不符题意。正确答案是 A。 【真题跟踪三】(2019·湘潭)某固态物质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2 所示,请分析并回 答: (1)这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的   图象(选填“熔化”或“凝固”) (2)第 10min 时该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或“液”)。 (3)该物质的熔点是   ℃。 (4)组装图 1 中的实验器材时,应该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组装。 (5)灯内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酒精的热值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解析】(1)由图象可知,第 3min 时这种物质开始熔化,在第 9min 熔化结束,该过程中温度保持在 80℃不变,所以这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2)由图象可知,在第 9min 熔化结束,第 10min 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3)由(1)分析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80℃; (4)安装实验器材时需要先固定下面的位置,能够利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烧杯充分加热,然后再调整上 面的位置,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接触水,并且不要碰到烧杯壁和烧杯底,故从下往上安装;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则剩下 的酒精热值都不变。 故答案为:(1)晶体;熔化;(2)液;(3)80;(4)从下往上;(5)不变。 ★知识点三:气化与液化 1.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分别是 和 。6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是指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 (温度越高蒸发 -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晾晒衣服干 的快等)、 (表面积越大,蒸发 -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撑开、把地下积水扫开等)和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如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有关。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压强越 大沸点 (高压锅煮饭)。 2)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 ,还要继续 。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它们都是 ,都 热量;第二、沸腾只在 时才 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第三、沸腾在液体 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 进行;第四、 沸腾比蒸发 。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 ,人出汗 ,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 。不同物体蒸 发 不同。 (5)汽化时能量的传递:汽化时要 。 2.液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液化。 是互为可逆的过程。 3.液化的方法:(1) ;(2) ( ,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4.液化时能量的传递:物质液化时要 。 【真题跟踪一】(2018·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C。 【解析】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 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 A 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故 B 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 C 正确。7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 D 错误。故 选 C。 【真题跟踪二】(2019·河南)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____(选填“A 处向上” 或“B 处向下”)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 (3)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 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A 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 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解析】(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即将 A 处向上调整。 (2)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可以提高水的初温,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②水在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A 处向上;(2)缩短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3)98;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收热 量但温度不变。(合理即可) 【真题跟踪三】(2019·天津)把酒精擦在手背上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 (  )。 A. 凝固放热 B. 升华吸热 C. 液化放热 D. 蒸发吸热 【答案】D。 【解析】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凉的感觉。是因为擦在手背上的酒精蒸发时,从手背中吸热,使 手背的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到凉。故选 D。8 【真题跟踪四】(2017•宿迁)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 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水蒸气;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 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属于液化,故 A 错。液化过程放热,故 B 正确。白霜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不是凝固,故 C 错。凝华是有气态直接 变成固态,凝华要放热,故 D 错。正确答案是 B。 ★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 。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 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 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4.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 5.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 。 6.常见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真题跟踪一】(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答案】D。 【解析】A、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故 A 不符合题意;9 B、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不符合 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 C 不符合题意; 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D。 【真题跟踪二】(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 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 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D.先溶化,后凝固 【答案】A。 【解析】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故应选 A。 【真题跟踪三】(2017·深圳)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 【答案】B。 【解析】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此说法错误。利用干冰给食品降温 不是汽化,因为干冰是固体,由固体直接变为气体是升华,不是汽化。 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正确。冰块由固体变为液态,属于溶化, 熔化吸热。 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此说法错误。湿毛巾里的水是液态, 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不是升华。 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此说法错误。液化放热,不是吸 热;应该说冷凝剂汽化吸热。 ★考点一:温度10 中考中,有关温度的考题较少,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和工作原理,试卷中也很少出现单独把温度作 为一个试题,但温度作为学习热学的重要物理量也是一个主要的知识点,考试中也有出现。主要题型是选 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较多,填空题考查温度计读数的较多。 【典例一】(2017•龙东)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 200kg;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 37ºC;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220V; 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 1.5×105Pa 【答案】C。 【解析】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约在 200g 左右,故 A 不符合实际;人的正常体温在 36ºC-37ºC 之间,人 感到舒适的温度应在 23ºC 左右,故 B 不符合实际;我们国家家用电器使用的额定电压均是 220V,家用电路 电压也是 220V,故 C 符合实际;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小,在海平面上气压在 1.0×105Pa 左右,高 山上的气压一定低于此数值,故 D 不符合实际。 【典例二】(2017•咸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 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答案】D。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如果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A的说法错误;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首先调零,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故B错误;使用托盘天平,不能用手直接拿砝 码,应用镊子,否则会造成砝码的锈蚀,给测量造成较大误差,故C错误;如果直接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 源上,会造成电源短路,同时损坏电流表,故D正确。正确答案是D。 【典例三】◆典例二:(2017·苏州)温度计示数是 ℃。 【答案】36。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 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11 解答: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 10 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 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40” 在“3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 0℃,为 36℃。故答案为 36。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常见物态现象分析 和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解释的考查。此部分考题平均分值在 5~6 分左右,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 值以 2 分居多)、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 2~3 分居多)、实验探究题(一个考题,分值一般为 3~6 分), 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究题分值稍高。 【典例一】(2019·益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 C 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D 正确。故选 D。 【典例二】(2019·菏泽)小明用甲图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现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4 -2 0 0 0 0 1 2 (1)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乙图中作出固体熔化的图象。 (2)根据做出的图象,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2 (3)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_________它在液体状态下的比热容(选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如上图;(2)晶体;(3)小于。 【解析】(1)由表中数据,描点可得固体熔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2)分析图象可知,物质在第 2 分钟时温度升到 0℃,然后温度保持恒定,直到第 5 分钟开始继续升 温,即该固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是晶体,其熔点为 0℃; (3)物质由固态熔化为液态,其质量不变;用同一装置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 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固态时温度升高的多,根据 q=cm△t 可知,该物质在固体状态下的比热容较小。 故答案为:(1)如上图;(2)晶体;(3)小于。 【典例三】(2018•广安)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  (选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 5min 时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解析】由图可见,该物质图象上有一段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因此该物质为晶体; 物质的熔化过程是从第 3min 到第 7min,因此在第 5min 时晶体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 【典例四】(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3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 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 AB 段与 CD 段可知:该物质在   (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答案】(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 【解析】(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 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 0℃以上,分度值为 1℃,故示数为 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 Q 吸=cm△t 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 成反比。AB 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 段的吸热能力小于 CD 段的吸 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 【典例五】(2017·攀枝花)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冰雪消融 B.露珠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的形成 【答案】A。14 【解析】冰雪消融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是固态变为液体的过程,此过程要吸热;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 程,此过程要放热;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凝华要放热;冰的形成 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凝固时要放热。故此题答案是 A。 ★考点三:气化与液化 汽化与液化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秋后早晨露珠的形成、从冰箱拿出的物体冒白气、冬天 浴室玻璃墙壁上出现的“雾”等均是液化现象;二、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环境、任 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并注意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沸腾是在沸点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蒸发与沸腾各有 特点,应加以区分,但其共同点是都需要吸热,同时还需要注意水沸腾的探究性实验。 物态变化在 2020 年中考物理试卷中仍会出现,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考 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判断物态变化的类型;(2)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3)图像分析。 【典例一】(2019·绵阳)装有半杯水的封闭玻璃杯,放入冰箱被冷冻较长时间,取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玻璃杯表面,放一会儿,玻璃杯表面会变湿。这是由于(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造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造成的; C.玻璃杯中的冰升华成水蒸气造成的; D.玻璃杯中的冰熔化成水造成的 【答案】B。 【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玻璃杯,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使玻璃杯表 面会变湿,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玻璃杯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会儿又变湿。 故选 B。 【典例二】(2019·泸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A、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 A 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故 C 错误;15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 D 错误。故选 A。 【典例三】(2019·潍坊)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 态变化是(  )。 A.汽化 B.升华 C.凝华 D.液化 【答案 】D。 【解析】“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选 D。 【典例四】(2019·达州)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 D.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A、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水滴吸收热量蒸发成为水蒸气,属于汽化过程。故 A 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B 错误;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会放出热量。故 C 错误; D、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会放出热量。故 D 错误。故选 A。 【典例五】(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解析】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故 A 错误; 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 B 正确; 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 C 错误;16 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四:升华与凝华 升华与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 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 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此部分常考题型有选择题(一个考题,分值以 2 分居多)、 填空题(一个考题,分值以 2~3 分居多),也曾出现过简答或对物态变化现象的解释等题型,其中实验探 究题分值稍高。 【典例一】(2019·邵阳)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 5A 级景区,2019 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 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答案】C。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附着在树枝上,属于凝华现象。故选 C。 【典例二】(2019·河北)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答案】B。 【解析】A、蜡属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 A 错误; B、由于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可以使食物降温,防止变质,故 B 正确;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 C 错误;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小水滴吸热汽化成了水蒸气,故 D 错误。故选 B。 【典例三】(2019·贵港)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 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 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汽化或升华 B.汽化或凝固 C.液化或凝华 D.液化或凝固 【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云是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的,因此,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形成, 则属于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物态变化是液化;若云由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形成,则属于气体变成固体的过17 程,物态变化是凝华。故应选 C。 【典例四】(2019·益阳)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 A 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 B 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 C 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 D 正确。故选 D。 【典例五】(2018·娄底)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 箱,这是(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答案】C。 【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 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典例六】(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A、冰凌的形成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需要放热,故 A 错误; B、雾淞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需要放热,故 B 错误;18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故 C 正确; D、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需要吸热,故 D 错误。故选 C。 【典例七】(2018·恩施)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 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 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 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答案】升华;凝华;霜。 【解析】(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 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 【典例八】(2018•呼和浩特)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 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 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答案】B。 【解析】碘由固态变为碘蒸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直 接变成固态的碘,这是凝华现象,故 B 正确。故选 B。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