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全国I)仿真模拟试题5(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全国I)仿真模拟试题5(有答案)

ID:421372

大小:3.4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0 届高三化学 (全国 I) 高考仿真模拟训练(五)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50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Cl—35.5 K—39 Mn—55 Fe—56  Zn—65 Zr—91 Co—59 Ni—59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2020 年 3 月北京市适应性测试)高粱酿酒过程中的部分流程按顺序排列如下,其中能说明高粱转化 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答案 C 8.(2020 年 3 月北京市适应性测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是: B、乙烷的结构式是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D、中子数为 7 的碳原子是 67C 答案 B 9..(2019·全国卷Ⅰ,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答案 A 解析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与氧化亚铁有关,而氧化铁显红棕色,A 项错误;秦兵马俑 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B 项正确;陶瓷以黏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而成,属于人造材料,主 要成分是硅酸盐,C 项正确;陶瓷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中硅元素化合价处于最高价,化学性质稳定, 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D 项正确。 10.CO2 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 NH3 捕获 CO2 生成目标化工产 品三聚氰酸的反应:[来源:学§科§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 100% B.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C.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答案 D 解析 原子利用率= 预期产物的总质量 全部反应物的总质量×100%,因为产物中的水不是目标产物,所以原子利用率不是 100%,A 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明显这个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B 项错 误;这一办法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会引发温室效应,但不属于污染环境的气体,C 项错误, D 项正确。 11.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 H2S 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 H2S 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 H2S 燃 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 B.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4H++4e-===2H2O C.电路中每流过 4 mol 电子,在正极消耗 44.8 L H2S D.每 17 g H2S 参与反应 ,有 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 解析 电极 a 上 H2S 转化为 S2,发生氧化反应,则电极 a 为电池的负极,A 项正确;电极 b 上 O2 转化为 H2O, 电极反应式为 O2+4H++4e-===2H2O,B 项正确;负极反应式为 2H2S-4e-===S2+4H+,电路中每流过 4 mol 电子,在负极消耗 2 mol H2S,而不是正极,且题中未指明 H2S 所处的状态,C 项错误;根据 2H2S-4e-===S2+4H+知,17 g(0.5 mol)H2S 参与反应,生成 1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 项正确。 答案 C 12.下列叙述与对应图像或数据描述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原子半径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 低化合价 -2 +2 +1 -3、 +5 -1、 +7 +1 -3、 +5 +3 A.由上述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推断③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 B.图甲表示 Zn—Cu 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电流强度的变化,t 时可能加入了 H2O2 C.图乙表示某一放热反应,若使用催化剂 E1、E2、ΔH 都会发生改变 D.图丙表示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X、Y、Z、W 中 X 的氢化物酸性最强 解析 A、①最低化合价为-2 价,即①为 O,④⑦化合价相同,说明④⑦位于同一主族,即为 VA 族,根 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④为 P,⑦为 N,⑤的化合价为-1、+7,推出⑤为 Cl,③⑥化合价为+1 价,③⑥ 属于同一主族,即位于 IA 族,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即③为 Li,⑥为 Na,推出②为 Mg,根据金属性 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依据金属性强弱比较顺序,碱性最强的是 NaOH,A 错误;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电流强度增大,B 正确;C、ΔH 只与始态和终态有关, 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活化能,ΔH 不变,C 错误;D、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位置,推出 X 为 N,Y 为 P,Z 为 S,W 为 Br,N 的氢化物为 NH3,其水溶液为碱性,D 错误。 答案 B 13.(2019·葫芦岛协作体联考)常温下,浓度均为 1.0 mol·L -1 的 HX 溶液、HY 溶液、HY 和 NaY 的混合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稀释后溶液的 pH 随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X 是强酸,溶液每稀释 10 倍,pH 始终增大 1B.常温下 HY 的电离常数约为 1.0×10-4 C.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a 点大于 b 点 D.c 点溶液中:c(Na+)>c(Y-)>c(HY)>c(H+)>c(OH-) 解析 A.根据图像可知 1 mol/L HX 溶液的 pH=0,说明 HX 全部电离为强电解质,当无限稀释时 pH 接 近 7,A 错误;B.根据图像可知 1 mol/L HY 溶液的 pH=2,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 0.01 mol/L,所以该温度 下 HY 的电离常数为c(H+)·c(Y-) c(HY) =0.01 × 0.01 1-0.01 ≈1.0×10-4,B 正确;C.酸或碱抑制水电离,酸中氢 离子浓度越小其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小,根据图知,b 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 a,则水电离程度 a<b,C 错误;D.c 点溶液中显酸性,说明 HY 的电离程度大于 NaY 的水解程度,则溶液中:c(Y - )>c(Na +)>c(HY)>c(H+)>c(OH-),D 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28 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5、36 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43 分) 26.(14 分)工业上常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 Co2O3,还含少量 Fe2O3、Al2O3、MgO、CaO 等杂质)制备钴的 氧化物,其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加入盐酸进行“酸浸”时,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方法有________(任写一种)。 (2)“ 酸 浸 ” 后 加 入 Na2SO3 , 钴 的 存 在 形 式 为 Co2 + , 写 出 产 生 Co2 +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 a 中加入 NaClO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淀 A 的成分为________,操作 2 的名称是________。 (5)已知:Ksp(CaF2)=5.3×10-9,Ksp(MgF2)=5.2×10-12,若向溶液 c 中加入 NaF 溶液,当 Mg2+恰好沉淀 完全即溶液中 c(Mg2+)=1.0×10-5 mol·L-1,此时溶液中 c(Ca2+)最大等于________ mol·L-1。 (6)在空气中煅烧 CoC2O4 生成钴的某种氧化物和 CO2,测得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 12.05 g,CO2 的体积为 6.72 L(标准状况),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水钴矿用盐酸酸浸,提高酸浸速率的方法有:将水钴矿石粉碎; 充分搅拌;适当增加盐酸浓度;提高酸浸温度等。(2)酸浸时,Co2O3 转化为 Co3+,酸浸后,加入 Na2SO3,Co3+转化为 Co2+,钴元素化合价降低,则 S 元素化合价升高,Na2SO3 转化为 Na2SO4,配平离子方程式为: 2Co3++SO2-3 +H2O===2Co2++SO2-4 +2H+。(3)NaClO 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溶液 a 中加入 NaClO,可将溶 液中 Fe2+氧化成 Fe3+。(4)溶液 b 中阳离子有 Co2+、Fe3+、Al3+、Mg2+、Ca2+,加入 NaHCO3,Fe3+、Al3 +与 HCO -3 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分别转化为 Fe(OH)3、Al(OH)3,故沉淀 A 的成分为 Fe(OH)3、Al(OH)3。 溶液 c 经操作 2 得到沉淀 B 和溶液 d,故操作 2 为过滤。(5)根据 MgF2 的 Ksp(MgF2)=c(Mg2+)·c2(F-),当 Mg2+恰好沉淀完全时,c(F-)= Ksp(MgF2) c(Mg2+) = 5.2 × 10-12 1.0 × 10-5 mol·L-1= 52×10-4 mol·L-1,根据 CaF2 的 Ksp(CaF2)=c(Ca2+)·c2(F-),c(Ca2+)=Ksp(CaF2) c2(F-) = 5.3 × 10-9 ( 52 × 10-4)2 mol·L-1≈0.01 mol·L-1。(6)根据 CoC2O4 的组成,n(Co)=1 2n(CO2)=1 2×6.72 22.4 mol=0.15 mol,充分煅烧后固体质量为 12.05 g,则固体中 n(O) =(12.05-0.15×59)/16 mol=0.2 mol,n(Co)∶n(O)=0.15∶0.2=3∶4,故钴的氧化物为 Co 3O4,故煅烧 CoC2O4 的化学方程式为:3CoC2O4+2O2 ===== 煅烧 Co3O4+6CO2。 答案 (1)将水钴矿石粉碎;充分搅拌;适当增加盐酸浓度;提高酸浸温度等(任写一种) (2)2Co3++SO2-3 +H2O===2Co2++SO2-4 +2H+ (3)将溶液中 Fe2+氧化成 Fe3+ (4)Fe(OH)3、Al(OH)3 过滤 (5)0.01(或 0.010 2) (6)3CoC2O4+2O2 ===== 煅烧 Co3O4+6CO2 27.(14 分)(2019·福建泉州高三质检)热稳定系数和总氯量是漂白粉行业标准里的两个指标。 Ⅰ.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漂白粉的热分解产物。资料显示:久置于潮湿环境中的漂白粉受热生成的气体产物 有 O2 和少量 Cl2。 (1)加热干燥漂白粉样品,观察到 B 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则次氯酸钙分解的固体产物中一定有 ________。 (2)加热久置于潮湿环境中的漂白粉样品,观察到 B 中也有气泡产生。 ①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充分反应后,断开连接 A、B 的橡皮管,停止加热,冷却。利用 B 中产物,通过实验证明加热时有少 量氯气生成。请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测定漂白粉总氯的百分含量(即样品中氯元素总质量与样品总质量的比值)。实验步骤如下:①准确称取 5.000 g 漂白粉样品,研细,加蒸馏水溶解并冷却后,稀释至 500 mL。 ②移取 25.00 mL 该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调节 pH,缓慢加入适量 3% H2O2 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 加入适量 K2CrO4 溶液作为指示剂,以 0.100 0 mol/L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多次实验,测得消耗 AgNO3 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 25.00 mL。[已知:Ksp(AgCl,白色)=1.56×10-10,Ksp(Ag2Cr2O4,砖红色)= 9.0×10-12] (3)步骤①中,溶解、稀释的过程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 (4)加入 H2O2 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 (6)该漂白粉总氯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 (7)下列操作导致总氯百分含量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 A.指示剂 K2CrO4 的用量过多 B.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 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解析 Ⅰ.(1)加热干燥的漂白粉样品,观察到 B 中有大量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漂白粉受热生成的产物中有 O2, O 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 0 价,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Cl 元素的化合价应从+1 价降低到 -1 价,所以次氯酸钙分解的固体产物中一定有 CaCl2;(2)①因久置于潮湿环境中的漂白粉受热生成的气 体产物有 O2 和少量 Cl2,则在 B 中 Cl2 和 NaOH 发生反应生成 NaCl、NaClO 和 H2O,离子方程式为:2OH -+Cl2===Cl-+ClO-+H2O;②若漂白粉加热时有少量氯气生成,则氯气和 NaOH 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液 中含有 Cl-,所以只要检验 B 中含有 Cl-即可证明,实验方案为:取少量 B 中溶液,先加入稀硝酸酸化, 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 Cl2 生成。Ⅱ.(3)步骤①中,将称量的漂白粉样品研细,加蒸馏 水溶解并冷却后,稀释至 500 mL,则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 500 mL 容量瓶和胶头滴 管;(4)加入 H2O2 水溶液,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目的是使漂白粉与 H2O2 完全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ClO-+H2O2===Cl-+O2↑+H2O;(5)用 AgNO3 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中的 Cl-完全反应后,开始生 成砖红色的 Ag2Cr2O4 沉淀,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且 半分钟内不消失,即为滴定终点;(6)由反应方程式 ClO-+H2O2===Cl-+O2↑+H2O、Ag++Cl-===AgCl↓ 可知:ClO-~Cl-~Ag+,所以样品中氯元素的总质量为:m(Cl)=0.025 L×0.1 mol/L×500 mL 25 mL ×35.5 g/mol =1.775 g,则该漂白粉总氯的百分含量为:1.775 g 5 g ×100%=35.5%;(7)A.若指示剂 K2CrO4 的用量过多, 溶液中 CrO 2-4 的浓度较大,会造成 Cl-尚未完全沉淀时就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 测定结果偏低,A 错误;B.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会使读取的标准溶液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 错误;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使标准溶液体积偏大,测 定结果偏高,C 正确。 答案 (1)CaCl2 (2)①2OH-+Cl2===Cl-+ClO-+H2O ②取少量 B 中溶液,先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 白色沉淀,说明有 Cl2 生成 (3)500 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4)ClO-+H2O2===Cl-+O2↑+H2O (5)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中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6)35.5% (7)C 28.(15 分)三氯氧磷(POCl3)广泛用于农药、医药等的生产。工业制备三氯氧磷的过程中会产生副产品亚磷 酸(H3PO3)。回答下列问题: (1) 三 氯 氧 磷 可 由 三 氯 化 磷 、 水 、 氯 气 加 热 反 应 生 成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 知 亚 磷 酸 (H3PO3) 为 二 元 弱 酸 , 则 Na2HPO3 溶 液 中 , 各 离 子 浓 度 的 大 小 关 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温下,将 NaOH 溶液滴加到亚磷酸(H3PO3)溶液中,混合溶液的 pH 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表示 lg c(HPO) c(H2PO)的是曲线________(填“Ⅰ”或“Ⅱ”)亚磷酸(H3PO3)的 Ka1=________ mol·L-1,反应 HPO2-3 +H2OH2PO-3 +OH-的平衡常数的值是________。 (4)工业上生产三氯氧磷的同时会产生含磷废水(主要成分为 H3PO4、H3PO3)。向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漂白粉, 再加入生石灰调节 pH,将磷元素转化为磷酸的钙盐沉淀并回收。若处理后的废水中 c(Ca2+)=5×10 -6 mol·L-1,则溶液中 c(PO3-4 )=________ mol·L-1。(已知 Ksp[Ca3(PO4)2]=2×10-29) 解析 (1)三氯化磷、水、氯气加热反应,三氯化磷转化为三氯氧磷,磷元素由+3 价升为+5 价,则氯元 素由 0 价降为-1 价,氯气转化为 HCl,配平化学方程式为:PCl3+H2O+Cl2 ===== △ POCl3+2HCl。(2)亚 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则 Na2HPO3 为正盐,Na2HPO3 溶液由于 HPO 2-3 水解而呈碱性,离子浓度大小为: c(Na+)>c(HPO2-3 )>c(OH-)>c(H2PO-3 )>c(H+)。(3)Ka1(H3PO3)=c(H+)·c(H2PO) c(H3PO3) ,当 c(H2 PO-3 )=c(H3PO3)时,即 lg c(H2PO) c(H3PO3)=0 时,Ka1(H3PO3)=c(H+);同理,Ka2(H3PO3)=c(H+)·c(HPO) c(H2PO) ,当 c(HPO2-3 )= c(H2PO-3 )时,即 lg c(HPO) c(H2PO)=0 时,Ka2(H3PO3)=c(H+)。由于 Ka1≫Ka2,由图中横坐标为 0 时,曲线Ⅰ 对应的 pH 大,曲线Ⅱ对应的 pH 小,知曲线Ⅰ表示 lg c(HPO) c(H2PO),曲线Ⅱ表示 lgc(H2PO) c(H3PO3)。根据曲线Ⅱ, lg=c(H2PO) c(H3PO)=1 时,pH=2.4,即 c(H2PO) c(H3PO3)=10,c(H+)=10-2.4 mol·L-1,故亚磷酸(H3PO3)的 Ka1= c(H+)·c(H2PO) c(H3PO3) =10-2.4×10 mol·L-1=10-1.4 mol·L-1。反应 HPO2-3 +H2OH2PO-3 +OH-的平衡常 数 Kh=c(H2PO)·c(OH-) c(HPO) ,根据曲线Ⅰ,lg c(HPO) c(H2PO)=-1 时,pH=5.5,即c(H2PO) c(HPO) =10,c(OH -)=10-8.5 mol·L-1,Kh=10-8.5×10 mol·L-1=10-7.5 mol·L-1。(4)根据 Ksp[Ca3(PO4)2]=c3(Ca2+)·c2(PO3-4 ), 则 c(PO3-4 )= Ksp[Ca3(PO4)2] c3(Ca2+) = 2 × 10-29 (5 × 10-6)3 mol·L-1=4×10-7 mol·L -1。 答案 (1)PCl3+H2O+Cl2 ===== △ POCl3+2HCl (2)c(Na+)>c(HPO2-3 )>c(OH-) >c(H2PO-3 )>c(H+) (3)I 10-1.4 10-7.5 (4)4×10-7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35.【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 分)锆英石常用于耐火材料,其矿砂常与钛铁矿、金红石、石英共生。 针对相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基态 Si 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中最能准确表示出电子排布特点的是________(填标号,下同),能够表 示出原子核构成特点的是________。 (2)SiO2 晶体常伴生于各种矿石中,其晶体结构中,最小的环上有________个原子;Si 与 C 元素位于同一 主族,比较 SiO2 与 CO2 的键角大小:SiO2________CO2(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是 ________。 (3)钛铁矿经过 H2SO4、HNO3 等多种物质处理后会生成 TiOSO4 等中间产物 。 ①TiOSO4 晶体中存在________(填标号)。 A.离子键 B.σ 键 C.π 键 D.氢键 ②H2SO4 为 粘 稠 状 、 难 挥 发 性 的 强 酸 , 而 HNO3 是 易 挥 发 的 强 酸 , 其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O 是离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下图的 Born-Haber 循环计算得到。可知,O 原子的第一电子亲和能为________kJ·mol-1,FeO 晶格能为________ kJ·mol-1。 (5)ZrO2 可用于制造高温发热元件,其在高温时具有立方晶型,晶胞如图所示。已知晶胞参数为 a nm,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则 Zr 原子与 O 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nm;ZrO2 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列式表示)。 解析 (1)轨道表示式能够表示出各能层所容纳的电子数和成单电子数,所以最能准确表示出电子排布特点 的是轨道表示式,故选 D;原子符号能够表示原子中所含有的质子数和质量数,也能通过原子符号计算出 原子中所含有的中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所以能够表示出原子核构成特点的是原子符号,故 选 C。(2)根据 SiO2 晶体结构特点可以得出最小环由 12 个原子构成;SiO2 中心 Si 原子采用 sp3 杂化,键角 为 109°28′;CO2 中心 C 原子采用 sp 杂化,键角为 180°,故 SiO2 的键角小于 CO2,(3)①在 SO 2-4 中有 σ 键 和 π 键,故 TiOSO4 存在离子键、σ 键 和 π 键。②H2SO4 为粘稠状、难挥发性的强酸,而 HNO3 是易挥发 性的强酸的原因是:H2SO4 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而 HNO3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造成分子间作用力减弱, 易挥发,(4)第一电子亲和能是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变为气态一价负离子放出的能量,故 O 原 子的第一电子亲和能为 142 kJ/mol;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 1 mol 离子晶体所释放的能量,题 图中 Fe2+(g)+O2-(g)===FeO(晶体) ΔH=-3 902 kJ/mol,故 FeO 晶格能为 3 902 kJ/mol。(5)1 个 ZrO2 晶 胞中 Zr 原子位于顶点及面心,故 N(Zr)=8×1 8+6×1 2=4;O 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故 N(O)=8,故 Zr 原子 与 O 原 子 之 间 的 最 短 距 离 为 体 对 角 线 的 1 4, 即 3a×1 4= 3 4 a nm ; ZrO2 的 密 度 为 ρ = m V= 91 × 4+16 × 8 NA × (a × 10-7)3 g·cm-3。 答案 (1)D C (2)12 小于 SiO2 中心 Si 原子采用 sp3 杂化,键角为 109°28′;CO2 中心 C 原子采用 sp 杂化,键角为 180° (3)①ABC ②H2SO4 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而 HNO3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造成分子间作用力减弱,易挥 发 (4)142 3 902(5) 3 4 a 或 0.433a  91 × 4+16 × 8 NA × (a × 10-7)3 36.【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15 分) 合成中间体 L 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或试剂略去): 已知: (1)A 的名称是______。 (2)A 与 Br2 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发生 1,4-加成反应生成 B,A→B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B→C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4)D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5)E 与 NaOH 的乙醇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C→D 在上述合成中的作用是______。 (7)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K→L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9)设计由 L 制备 M( )的合成路线______(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无机 试剂任选)。合成路线图示例如下: Ⅰ . Ⅱ. Ⅲ .(1)1,3-丁二烯 (2) (3)取代反应 (4)溴原子、羟基 (5) (6)保护碳碳双键,防止其被氧化 (7) (8) (9)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