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抽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1525

大小:573.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1 - 2020 届高三第二次抽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10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 “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B.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C.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3.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认为要写好某种字体,必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 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下列字体最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4.明代一些皇帝认为,“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置不误。”设立内阁可以“拾 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由此可见,明朝内阁 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 B.负责行政事务的执行 C.拥有对皇帝的监察权 D.补充了中枢决策机制 5.在民国初年的教科书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性要高于鸦片战争。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教 科书的叙事主线,对这两场战争影响重要性的表述发生了逆转,即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开端的鸦片战争 成为近代史起点,并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意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则渐渐被忽视。这说明 A.材料多寡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 B.主观情感影响史家史事的评判 C.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事和评判 D.学术研究影响教科书叙述风格 6.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2 -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7.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 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 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 8.侵华日军在向陆军部的报告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石太路破坏极为严重, 敌人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性设备,予以彻底摧毁。材料所指的军事行动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恢复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 D.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9.8 月 7 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 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 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二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B.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 C.将战争引入“国统区” 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10.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次会议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表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 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 和。这里的“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B.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12.1978 年清华大学选派 9 名中青年学者赴美留学,数年后全部完成学业归来,校方专门制作简表表彰纪念 (简表信息节选如下)。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教育反映了- 3 - A.“三个面向”精神的贯彻 B.高考恢复促进经济发展 C.中美建交推动文化交流 D.国家战略主导教育发展 13.罗马“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除奴隶外的自由民,己取得了私人的平等地位”。该现象主要得 益于 A.公民法的制定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C.万民法的推行 D.《十二铜表法》颁布 14.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 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 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15.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信任;每个州的 公民享有(合众国)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这些规定 A.沿袭了邦联制的原则 B.有利于加强州际合作 C.弥合了各州间的分歧 D.保障了各州司法独立 16.《西方文明史》写道:“首先是对个人创造力,以及对自然的毫不含糊的、全面的颂扬,无论是一朵花, 还是一座山脉,大自然因其直接深刻地留在人的感觉之中而受到珍视。除了对生命之外,人们还可以根据 自己对自然的反应自由地作出各种解释,而不是仅仅反映一套一般的理性法则。”与这一特征相符的文学作 品是 A.《神曲》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人间喜剧》 17.布尔什维克党在《四月提纲》的指引下,深入工厂和农村,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 能的形式,扩大党在苏维埃中的影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 A.推动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出现 B.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专制统治 C.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18.1920 年,某位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在演讲中说“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 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下列有关这一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弥补经典力学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C.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突破 D.打破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的陈见 19.1947 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 14 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 4 - 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 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恢复西欧经济 B.稳固资本主义 C.打开西欧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 20.表 20 世纪 60 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 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 世纪 60 年代 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 B.两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冲击 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满分 60 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 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 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 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 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 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 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 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3 分)- 5 -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董仲舒的“道”与先 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 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4 分)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2 分) 22.(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 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 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 1926 和 1927 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材料二- 6 - ——摘编自《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 完成下列要求: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概括 1929-1932 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 特点的原因。(6 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及其历史意义。(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从中得出的感悟。(2 分) 23.(13 分)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之一,优良的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持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 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 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英国革命(1640-1688 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 家。……到 18 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 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 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 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含义。(4 分)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 17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 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 字左右)(9 分) 24.(10 分)商鞅变法中的富国强兵思想及其实践对秦国乃至后世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 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 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 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 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 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 7 - ——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5 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的富国强兵思想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影响。后来,秦朝的短命与商鞅 变法又有什么关系?(5 分) 25.(10 分)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政府 1870 年 12 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业兴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创办了 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873 年 11 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进殖产业 兴政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佳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 以推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府在 1880 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 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保护,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出现了早期工业 革命的浪潮。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 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 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 1875-1876 年的五六百人, 上升到 1890 年的 3000 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述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原因。(5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西化后产生的主要影响。(5 分)- 8 - 解析版 1.【答案】A 【解析】 通过材料“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州商代哲王得保民方法。”可知周代实行分封制是为了稳定政局, 故 A 正确; 阻碍西周势力的拓展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B; 材料信息并不能看出分封制导制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排除 C; 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排除 D。 故选:A。 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分封制的作用。 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2.【答案】C 【解析】 A.,汉代仍为君主专制社会,未转型,故 A 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故 B 错误; C.材料中的郡县制和察举制均为官僚政治的主要内容,减弱了血缘对政治的影响力,故选 A; D.“决定” 无法体现。 故选:选 C。 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要求学生结合查机制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查汉朝察举制的特征和影响,特别要搞清楚汉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表现。 3.【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楷书符合材料所说的“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使笔笔著力, 字字异形……”,故 B 正确。 A 为篆书,C 为行书,D 为草书,均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 然合度……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利用图片材料,准确获取和 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4.【答案】D 【解析】 材料显示皇帝经历有限,需要有人帮助处理有关政务,据此依据材料“拾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 等可知 D 正确。 题干相关信息显示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君主个人独裁,故排除 AC; 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机构,排除 B。 故选:D。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制度演变情况。关键信息有“拾遗补过”。 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教科书的叙事主线”,结合由于鸦片战争作为“帝国主义侵略”的 开端而被赋予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更重要的地位,可以看出时代发展,即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 剧,对历史叙事和评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故选择 C 选项; - 9 -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史料的多少问题,排除 A 项;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主观情感问题,故排除 B 选项; 材料强调历史叙事和评判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有关,而并非与学术研究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选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两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两次鸦片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仅仅是剔除儒家思 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因此 B 选项正确; A 选项中的“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 选项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排除; D 选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是主要目 的,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7.【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消费合作社还是生产合作社以及“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 和遗产税”,都体现出孙中山对中国资本的态度,要节约这些原有资本,即节制资本的思想,故 A 项正确。 B 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应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D 项曲解材料含义,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民生主义的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民生主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 A.打开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应该是平型关大捷。 B.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 1938 年日本占领了武汉广州以后。材料体现不出来。 C.恢复西南国际交通线的畅通,应该是远征军出国作战进行反攻。 D.从材料可以看出日本报道他们的交通线受到了中国军队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是百团 大战的表现,百团大战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时期国共抗战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 A.从材料中的时间和跨越的河流特征,可以看出,应该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从黄河流域打到长江流域,这 不是战略决战的序幕。 B.基本消灭国民党的主力部队应该是三大战役的胜利。 C.材料反映的是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要把战争引向国统区。 D.国民党政权被推翻,是渡江战役的结果。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10 -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解放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0.【答案】B 【解析】 A.政协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1949 年政协会议的召开。 B.1954 年,我国全国人大召开了政协,不能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就变成了一个统一战线的组织。 C.讨论确立新型国家的架构,应该是 1949 年政协的内容。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 1956 年。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政协制度,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政协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1.【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 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 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结合所学可知,该文件与日内瓦会议 有关,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故 A 项正确。 B 项是万隆会议,排除。 C 项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排除。 D 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考查日内瓦会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 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 政策,促进国际 紧张局势的缓和”的分析判断出是日内瓦会议,结合日内瓦会议的意义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日内瓦会议的意义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 从表格中的“理论固体物理”“波导光学”“反应堆物理计算”“生物物理”“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地震波 的信息处理”“坝工抗震”“铸工冶金学”“高温陶瓷”等信息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初期留学生“所学专业” 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端科技领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当时的国家战略所决定 的,故 D 正确。 “三个面向”的提出是在 1983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A。 表格体现的是教育发展,而不是经济发展,排除 B。 中美建交是在 1979 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C。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理论固体物理”“波导光学”“反应堆物理计算” “生物物理”“平行处理及多机系统”“地震波的信息处理”“坝工抗震”“铸工冶金学”“高温陶瓷”。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等素养。1983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叫公民法,即规定只适用于保护罗马共和国的公民,不包括罗马征服 地区的“臣民”,但向罗马帝国过渡中,为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即规定罗马境内所有 公民和自由民即臣民,都受到法律的保护。故本题 C 项符合; ABD 项都与罗马的“臣民”无关,故排除。 故选:C。- 11 - 本题考查罗马的法律。解题关键是理解“公民与臣民之间的差别从此消失”的含义和原因。 本题考查万民法的概念。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 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 系的罗马法律。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14.【答案】D 【解析】 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 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 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 D 正确; 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 A 错误; 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 B 错误; 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 C 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分析去判断是非曲直,完 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 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 15.【答案】B 【解析】 “每个州必须给予所有其他州的公共法令、档案和司法程序以完全 信任;每个州的公民享有(合众国) 诸州公民的所有特权与豁免权“材料中表现的就是各个州之间相对的权力支持。实际上就是联邦体制之下, 既尊崇本州的法律,又尊重其他州的利益。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 年宪法》,侧重于考查的是联邦体制。 通过考查对美国《1787 年宪法》的掌握,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 A.材料明显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作品。 B.《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作品,体现了材料的艺术特征。 C.《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D.这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著作。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和艺术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和代表作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7.【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四月提纲》中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依据材料“宣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 一可能的形式”可以看出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响应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故 D 项正确。 A 项是二月革命后的状况,排除。 B 项是二月革命的意义,排除。 C 项是十月革命的意义,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四月提纲》的内容及其实践。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四月提纲》的内容对“宣 传组织群众认清苏维埃是革命政府唯一可能的形式”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四月提纲》的内容及其实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 分析理解的能力。- 12 - 18.【答案】A 【解析】 “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份的”指的是量子论,A 是相对论, 符合题意; BCD 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相对论,解题的关键是“必须假定,能量在发射和吸收的时候,不是连续不断,而是分成一份一 份的”。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为人们提供了辨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19.【答案】C 【解析】 A.材料体现不出马歇尔计划恢复欧洲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的是马歇尔计划规定美国和欧洲贸易方面的特 点。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马歇尔计划有稳固资本主义的目的,但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 C.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要求接受马歇尔计划的国家要用美元来购买美国的物质,还要有关税方面的优惠, 这体现出了美国战后想要打开欧洲市场,在欧洲销售自己的工业产品的目的。 D.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但材料体现不出。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马歇尔计划,要求学生结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具体内容和目的来分析材料。 马歇尔计划的官方名称叫“欧洲复兴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对二战中遭到重创的欧洲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帮 助其进行战后重建,另外自然也有阻止苏联在欧洲扩张势力的目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20.【答案】B 【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了许多有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 多极化趋势,故 B 项正确。 材料只是体现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了许多有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不能说明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 主流和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故 AD 两项错误。 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出现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故 C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查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与分析,注意 材料时间。 本题考查对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 21.【答案】(1)根据材料一所述,儒学具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并且使奴隶社会与封 建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联系史实,儒学能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这是其成为 显学的原因。 (2)分析材料,董仲舒引入了“天”的概念,用以说明他的观点,即天不变、道亦不变。第二小问可联系 史实,董仲舒改造儒学时吸收了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第三小问仍然联系所学史实,道家的“道” 指万物本源,材料中董仲舒的“道”指社会伦理道德。 (3)分析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理学家在哪些方面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完善,可联系所学解答。如:吸收佛 道思想。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如:对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养成等。 (4)材料四这强调“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可根据这一精神进行阐发, 如:发扬民族精神,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等。故答案为: (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 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 新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 13 -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 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 (3)深化儒学: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4)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 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 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3)本题考查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4)本题考查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 挥精神引领作用。 儒学所崇尚的“和为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合观念在处理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心与身的关系以及对促进个人道德修养、社会稳定、国际和平乃至推动人类社 会和谐、持续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2.【答案】(1)从材料可以看出 1929 年到 1932 年,当时中共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比较分散,面积 大小各异,大多在两省或三省的交界处,总体位于中国的南方。之所以出现这些特征,主要的原因应该是: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照搬苏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一再失败;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促进了根据地不断的发展;当时中共力量相对弱小,选择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多省交界的地方有利于 生存和发展;大革命的影响南方群众的革命基础较好。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两次思想解放分别是指 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 1992 年 邓小平南巡谈话,其历史意义结合书本知识来说就可以。 (3)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选择正确的 道路;要不断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故答案为: (1)特点:分布比较分散,面积大小各异,大多在两省或三省的交界处,总体位于中国的南方。 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照搬苏俄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一再失败;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促进了根据地不断的发展;当时中共力量相对弱小,选择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多省交界的地 方有利于生存和发展;大革命的影响南方群众的革命基础较好。 (2)第一次思想解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起步。第二次思想解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 方向,为党的十四大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做好了理论准备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走向深化。 (3)感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选择正确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不断地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形成背景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南方谈话,要求学生结合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南方谈话的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特征和影响因素,还要搞清楚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 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23.【答案】(1)联系所学可知,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 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 (2)解答本题首先读取材料信息,依据信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 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可以提 料一个论点如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相互推动,然后进行阐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即可。 - 14 - 故答案为: (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 基础,逐渐实现民主法治。 (2)论点: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相互推动。 阐述:制度创新促进国家发展,英国通过《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等确立并发展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使 英国在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推动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 为英国经济技术创新和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国家发展推动制度创新,随着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有产者通过在议会的竞争推动政府政策 制定和制度创新。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出现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资产阶级,在此基础上,1832 年英 国进行了议会制度改革,扩大中等阶级选举权,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推动了制度的创新,二者相互推动。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光荣革命,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2)本题考查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 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 天地”。 本题考查了光荣革命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24.【答案】(1)第一小问,由材料“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 事”“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可见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通过驱民农战、统一思想实现富强。 第二小问,可以从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封建经济发展、法家思想传播地方等方面归纳。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可见推动秦国迅速实现了富 国强兵,并统一全国;由材料“国家引向灾难”“短命怪圈”,结合所学,商鞅变法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 致秦朝的速亡。第二小问,由商鞅变法的,由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而忽视社会和谐来看,要实现长治久安, 必须法治与德治并重;由商鞅变法严刑峻法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来看,国家持续发展需要创设和谐的社会环 境。 故答案为: (1)指导思想:通过驱民农战、统一思想实现富强。 背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的形势;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经济发展;法家思想得到传播。 (2)影响:推动秦国迅速实现了富国强兵,并统一全国。但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的速亡。 启示: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农业与工商业并重;国家持续发展需要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需结合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商鞅变法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商鞅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 【小题 1】(1)第一小问,“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业兴政策的领导机关。工部省创办了官营 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1873 年 11 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进殖产业兴政 策。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佳呢绒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其目的是让它们起示范作用,以推 动私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政府在 1880 年又发布“官业下放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 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成立机构;制定政策;创办国营企业;转让国营企业。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 识,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第一小问,“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 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 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 1875 年~1876 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 1890 年的 3000 人 左右”全面西化;有选择的西化;利用外国人西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 转型;实现国家独立,走向对外扩张。 - 15 - 故答案为: (1)措施:成立机构;制定政策;创办国营企业;转让国营企业。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特点:全面西化;有选择的西化;利用外国人西化。 影响: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实现国家独立,走向对外扩张。 【解析】 本题考查日本发展近代工业的主要措施及原因、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及影响,需结合明治维新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