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1584

大小:33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柳州市 2019 届高三毕业班 l 月模拟考试卷 文科综合历史 1.春秋时期被灭的诸侯国有 60 个以上,但其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 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这一现象说明 A. 周天子权威足以维持秩序 B.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利于国家统一 C. 宗族和姻亲关系发挥作用 D. 诸侯国之间力量势均力敌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出来“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说明被消灭的诸侯国大部分是少 数民族间的征战,姬姓相灭诸侯国的更少,明显是宗法观念仍有影响力。故选 C。材料“春秋时期被灭的 诸侯国有 60 个以上”发现,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其实是周王室衰微的表现,周天子权威已经不足以维持秩 序了,故排除 A。材料没有从“国家统一”的角度分析诸侯争霸的影响,故 B 与材料无关,排除 B。在周 王室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 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故 D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 【点睛】本题审题的关键是对材料“诸(华)夏国相灭只占极少数,姬姓相灭的例子尤少”的解读,考查的是 宗法制的考点。 2.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善于经营,可以“累其赢余,益市田数亩”,上升为自耕农或小地主,小地主经营 得法,也能上升为大地主。……不善经营,大地主也会下降为小地主,小地主破产为自耕农,乃至佃农, 及身无立锥之地。这说明 A. 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 B. 土地兼并是封建经济的顽疾 C. 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 D. 封建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小农善于经营,可以上升为小地主,小地主经营得法,可以上升为大地主,大地主不善经营,也会降为小地主,甚至佃农,也就是说每个人经济地位的沉浮,主要取决于是否善于经营,这就会使所有人 在经营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这体现了封建经济内的竞争性,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 经济地位处于变化中,发展不稳定,而不是封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排除 A 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土地 兼并,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自耕农是封建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信息,排除 C 项。 【点睛】本题审题的关键是理清佃农、小农、小地主、大地主之间的地位变化,从地位变化中得出“封建 经济内隐存竞争因素”的正确结论。 3.韩愈在《论佛骨表》中指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 A. 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 儒家地位受到佛教的冲击 C. 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 佛儒两教思想出现了融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材料“口不言先工之法 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也说明韩愈反对佛教大力提倡儒家学说 的,故选 B。魏晋以来信仰佛教的盛行,在社会有足够的影响力,说明佛教有较强的社会基础,故 A 表述不 符合史实,排除 A。魏晋以来信仰佛教的盛行,但儒家伦理仍然受社会所重视,故 C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C。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佛教与儒学的融合,故排除 D。 4.雍正年间,在各省总督、巡抚、布政使、将军、提督、按察使多重关系之间,已形成相互以密折形式监督 报告对方的“情报网”,大小文武官员无不在这种监视网络的扫描范围之内。这一现象说明 A. 当时官场风气存在严重问题 B. 地方权力的合理分化与制约 C. 封建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 D.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弱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雍正年间的“密折”制度使地方官吏处于严密的监控中,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的产物,地方官员之间“已形成相互以密折形式监督报告对方的‘情报网’”,密折成为官员之间打小报告 的常用途径,这样就引发了官员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同僚之间互相猜忌的弊端,说明官场风气存在严重 问题,故选 A。材料并不能说明地方权力的“合理分化与制约”,故排除B。封建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置,故 C 与材料无关,排除 C。密折制的出现正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的强化的表现, 故 D 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 【点睛】本题审题的关键词是“多重关系之间”、“相互以密折形式监督报告对方”说明官员之间打小报告是 常用途径,就可以得出官场风气存在严重问题的结论。 5.下表为 l750--1900 年欧洲与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表中 数据变化说明 A. 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C. 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D. 工业革命是中西方制造业的分水岭 【答案】D 【解析】 【详解】仔细观察图表信息,发现 1860 年是中西方制造业的分水岭,1860 年以前中国和欧洲在世界制造业 产量中所占比重差距不大,1860 年以后,差距明显拉大,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中 西方之间差距拉大,故选 D。A 项表述片面,从数据发现 1750 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比重超过了 欧洲,故排除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于 19 世纪 60、70 年代,B 项中“起步早”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 从 1860-1900 年数据发现差距不是缩小而是进一步拉大了,故 C 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C。 【点睛】本题要仔细分析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以及变化较大的年份,结合 1860 年的欧洲已基本完成工业革 命的史实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6.1929 年 12 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大会起源 于军队内部关于党和军队关系的争论,最后决议的内容包括:确立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规定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等。此次会议表明 A. 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 B. 红军内部单纯军事观点得到彻底清除 C. 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阶级人民军队问题 D. 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答案】C 【解析】 的【详解】从材料“确立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红军中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的地位等” 可知,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里程碑事件,它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系统解决了如何建设无产 阶级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故选 C。中国共产党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材料显然没有涉及,故排除 A。B 项中“彻底”表述不客观,排除 B。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 队的开端是三湾改编,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D。 7.学者郭松民认为: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新的危机,l945 年 8 月中同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长城以北可能沦为苏联的势力范围,1946 年 11 月中国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对雅尔塔 协定中美国在中国特权内容的确认。解放战争恰恰解决了这一危机,拯救了中国。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尝试摆脱近代外交的顽疾 B. 美国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 支持 C. 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建立苏维埃政权 D. 解放战争促进世界民主力量壮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郭松民认为抗战虽打败日本殖民侵略者,但抗战后中国有可能出现新的危机,即北方被苏联控制, 南方被美国控制,解放战争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共摆脱列强操控中国的殖民属性的努力。故选 A。国民政 府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换取了美国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故 B 表述错误,排除 B。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政权成立于 1931 年,故 C 与材料无关,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解放战争促进世界民主力量壮大”的信 息,故 D 与材料无关,排除 D。 8.下面两幅图是我国 l964 年的宣传画,捕绘了我国大批年青人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 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没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 B. 实现了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 C. 基于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分析 D. 体现八字方针对工业的调整 的【答案】C 【解析】 【详解】宣传画时间 1964 年,地点是中西部地区,内容是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 设施建设,再与“备战备荒”的文字,可推断是防备美苏对华发动战争的“三线建设”,是基于国家对国际 形势的分析。故选 C。材料是在对国内外形势正确分析的前提下出现的,没有体现“左”倾思想,故排除 A。东西部经济平衡发展的战略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与材料无关,排除 B。“八字方针”主要是为了调整国 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与材料无关,排除 D。 9.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说:法律就是宣布正义。正义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 有益的东西。另一位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也曾说“法分自然法和人定法,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 是正义的表现。”这意在强调 A. 自然法和人定法存在区别 B. 人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精神 C. 罗马法要体现维护正义 D. 古希腊的立法标准和本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法律就是宣布正义”和“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是正义的表现”可见古希腊的立法 标准和本质是为了维护正义,故选 D。材料“法分为自然法和人定法,无论是自然法还是人定法,都是正义 的表现”反映的是两者的共性,故排除 A。由于人类个体和群体认知的局限性,人定法有时会违背自然法精 神,故 B 表述错误,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时期的法律而不是罗马法,C 与材料无关,排除 C。 10.下表是 1831 年和 l834 年法国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时的相关评论 这反映出 A.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更残暴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世界无产者进入联合斗争新阶段 D. 无产阶级开始有科学 革命理论作为指导的【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而在法国,无产阶级却站起来反对资产阶级了”和材料“它是法国和欧洲阶级斗争发展史 上的转折点”,再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 舞台,材料和史实相印证,可知选 B。材料没有体现“资产阶级统治更残暴”的信息,排除 A。材料选取了 1831 年和 l834 年法国爆发两次里昂工人起义的史实,不能得出“世界无产者进入联合斗争新阶段”的结论, 故 C 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C。自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后,无产阶级开始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 指导,故 D 与材料无关,排除 D。 11.传统观点认为苏联“计划社会”的思想,是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是 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又有学者指出,应该是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即如何应付在提高国家生产水 平中出现的连续而长期的问题。据此可知,关于苏联“计划社会”思想的认识 A. 缺少对欧洲和世界视角的观察 B. 受到研究学者视角的影响 C. 新学者的研究观点总是标新立异 D. 受研究者阶级立场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关于苏联“计划社会”思想的认识,材料中有“来自恩格斯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学说”,也有“部分 地来自战争的经验”的观点,还有“来自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的观点,可见受到研究学者视角的影响, 故选 B。材料“后来有研究者认为,是部分地来自战争的经验”显然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对苏联的影响的角度 来分析的,是从欧洲和世界视角来观察的,故 A 表述错误,排除 A。C 项表述是对材料的误读,“总是标新 立异”的评价不符合题意,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研究者的阶级立场,故 D 与材料无关,排除 D。 12.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产品充斥全球,对美国贸易大幅顺差。随后美国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日本经济, 其中以 1985 年 9 月美国召集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签署的“广场协议”最为有效,逼迫日元三年内升值 达 50%,之后日本经历了“失去的 20 年”。这反映了 A. 美日的盟友关系已经名存实亡 B. 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 C. 新兴经济体对旧经济秩序的影响 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答案】C 【解析】【详解】材料史实是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对日本经济进行打压,体现了当时日本作为新兴经济对旧经济霸 主美国有一定的冲击,也体现了美国利用制定国际经济规则来打压国际竞争对手日本。故选 C。A 项表述不 符合史实,美日的盟友关系依然存在,排除 A。美日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意识形态相似故 B,表述错 误,排除 B。美国到现在经济霸主地位还没失去,还是超级大国,故 D 表述错误,排除 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作过巨大的贡 献。早在公元前二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成书,就确立了中国医学独特的理 论体系。继《黄帝内经》后,还先后编著了《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脉经》、《本草纲目》等一批 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广泛流传到海外,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等国。唐代“太医署”是世界上最 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有记载的名医 多达数十位,民族医学的奋起为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活力。 ——摘编自晓涓鹃《试述我国古代中医学和中药学方面的成就》 材料二:15 至 17 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 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16 世纪欧洲医学的主要成就是人体解剖学的建立,因为文艺复兴时代 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17 世纪随着实验的兴起,出 现了显微镜等许多科学仪器。18 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 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19 世纪初期,伴随着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把一些植物药的有 效成分提取出来。到 19 世纪末能够合成阿斯匹林,其后各种药物的合成精制不断得到发展。 ——摘编自《中西医比较》等资料 材料三:晚清以来,西方医学强势进入中国并得到迅速发展,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清晰地展现在国 人面前。1903 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设立 l 门中国医学和 16 门西医学科,但将前者列为首位。民 国初年,蔡元培、鲁迅等把中医学当作文化糟粕加以反对。1929 年国民政府以“愚昧落后”、“阻碍科学”、 “医事卫生障碍”等理由,通过了“废止中医案”,此政令一出震动了整个医学界。虽然通过中医界人士和 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保留住了中医,但国民政府对中医的态度却日渐苛刻,中医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来自 官方的支持。 ——摘编自赛柏蓝《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等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医发展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医和近代中医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请给传统医学的发展提出一些合理建议。【答案】(1)成果:较早确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编著了一批医学著作;培养了一批名医。 (2)趋势:近代西医强势发展,中医渐趋衰落。近代西医强势发展的原因:抗击黑死病推动欧洲城市公共 卫生事业的发展;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西医提供物质基础;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 值,促进人体解剖学的建立;近代实验科学、自然科学、生物学的发展,推动西医医学理论和建立和发展; 工业革命促使新提炼药物技术发展。)近代中医渐趋衰落的原因:医疗效果上,中医没有西医见效快,国民 逐渐接受西医;中医在教育上逐渐被边缘化;中医逐渐失去近代政府的支持;近代政治精英把中医视为文 化糟粕加以反对。 (3)建议:政府要统筹好西医和中医的协调发展;加大对传统医学的支持力度,如提供经费上,政策上, 法律上的保障;加大对传统医学的宣传力度;传统医学也要更新观念,充实和发展自我,适应人民群众对 健康卫生发展的需要。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成书,就确立了中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可以 概括的成果为较早确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材料“继《黄帝内经》后,还先后编著了《伤寒杂病论》、《神 农本草经》、《脉经》、《本草纲目》等一批医学专著” 可以概括的成果为编著了一批医学著作;从材料“唐代“太 医署”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校,唐朝成为东亚医药的中心。宋朝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 录》,有记载的名医多达数十位”可以概括的成果为培养了一批名医。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l5 至 17 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 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和材料三“但国民政府对中医的态度却日渐苛刻,中 医几乎无法得到任何来自官方的支持”可知近代西医和近代中医发展的趋势;第二小问,从材料“l5 至 17 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因为 文艺复兴时代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这反映在医学领域内人们首先重视的就是人体的构造”、“病理解剖学, 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伴随着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l7 世纪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 显微镜等许多科学仪器”可以提取近代西医强势发展的原因;从材料“民国初年,蔡元培、鲁迅等把中医 学当作文化糟粕加以反对”、“1929 年国民政府以‘愚昧落后’、‘阻碍科学’、‘医事卫生障碍’等理由,通过了‘废 止中医案’”可以归纳近代中医渐趋衰落的原因;还可以从医疗效果、国民的认识等角度展开。 (3)关于建议,可以从政策、法律保障、更新观念、人民群众的需要等角度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兰德公司是美国一家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下图是兰德公司不同时代研究中国的出版物结构图。请从图中任意提取一项信息,然后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主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须史实正确, 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1)信息:进入 80 年代后,美国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台湾问题的研究比重增加。 (2)主题: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引发美国的关注 (3)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2001 年中 国加入 WTO;台湾地区形势变化有关,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缓和,台独势力逐渐膨胀;与国际局势的变化 有关,苏联解体后,后冷战时代的需求,美国认为中国是其潜在威胁,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美国的全球 战略调整有关,战略重心逐渐放回亚洲太平洋。 【解析】 【详解】第一小问,关于信息,可以从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分析,分析发现,兰德公司在 1980-2003 年间更 加关注的是经济、军事、台湾问题,而政治、其他、外交关注程度下降,根据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第二小 问,从数据不难发现,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增强引起了美国的关注,故主题可以定为:中国综合国力的 提升引发美国的关注。第三小问,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角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的角度、加 入 WTO 的角度、海峡两岸的关系、苏联解题后的国际形势、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等角度阐述。 请考生在 45、46、47 三道历史选做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15.【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时期对监察制度进行了改革。在中央,沿袭秦朝的做法,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 关。其职责是“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以察举违法为职责,对官吏的违法行为,不问是否 有皇帝和丞相的指令,均有权进行案问。地方,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县的监察,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 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称为十三部刺史,隶属于中央御史台,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所属各郡进行监督。此外,皇帝还经常根据需要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绣衣直指御史。他们穿绣衣,持斧戴, 握有生杀大权。称“绣衣直指”,亦称“直指使者”、“绣衣御史”。 ——摘编自刘修明《汉代监察制度的渊源、作用和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改革监察制 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继承性:沿袭秦朝的做法,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创新性:地方上设置刺史, 监察各郡;灵活性:皇帝根据实际需要任命绣衣直指御史。 (2)强化和发展了监察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整顿了吏治,加强了官员的管理。 【解析】 【详解】(1)从材料“在中央,沿袭秦朝的做法,设立御史台,作为最高监察机关”,“以察举违法为职责, 对官吏的违法行为,不问是否有皇帝和丞相的指令,均有权进行案问”可知继承性的特点;从材料“地方, 为了加强对地方郡县的监察,汉武帝时开始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由各部派遣刺史一人”可知具有 创新性;从材料“此外,皇帝还经常根据需要直接从御史中任命绣衣直指御史”可知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2)关于历史意义可以从加强监察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巩固大一统等角度展开阐述。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2 年 10 月,苏联在古巴部署弹道导弹,随之引发了冷战时期东西方最严重的战争危机——古 巴导弹危机。l962 年 10 月 16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召集其主要顾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商 讨对策。l962 年 10 月 22 日,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 宣布武装封锁古巴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1962 年 10 月 23 日,苏联 政府发表声明,表示仍要按苏古协议继续使用武器“援助”古巴,“坚决拒绝”美国的拦截,对美国的威 胁“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1962 年 10 月 24 日,在 68 个空军中队和 8 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 90 艘军舰组 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剑拔弩张之际,一些国家呼吁美苏冷静下来。同时美苏进行着秘密外交谈判, 苏联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1962 年 10 月 28 日,苏联赫鲁晓夫宣布同 意撤回古巴的导弹。 ——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答案】(1)措施:成立国家安全委员商讨对策;发动與论宣传,向全世界曝光苏联的行动;以武力强势 威慑;通过外交谈判做出某些妥协。 的(2)原因:美国实力 遏制作用;核威胁下美国和苏联的共同克制;苏联愿望得到一定满足(得到美国从 土耳其撤出导弹的承诺);世界和平力量的推动。 【解析】 【详解】(1)从材料“l962 年 10 月 16 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召集其主要顾问,组成国家安全委员会执行委 员会,商讨对策”、“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1962 年 10 月 24 日,在 68 个空军中队和 8 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 90 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同时 美苏进行着秘密外交谈判,苏联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等几个方面归 纳概括即可。 (2)从材料“苏联得到美国同意不入侵古巴,并秘密撤回土耳其导弹的承诺”可知,苏联愿望得到一定满 足;从材料“一些国家呼吁美苏冷静下来”可知是世界和平力量的推动;再结合美苏争霸的原因,从两国 实力、核威慑的角度阐述即可。 1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茅以升(1896~1989 年),江苏镇江人。1912 年孙中山发出“中国革命的成功,同时需要武装和建设 两支大军”的口号,茅以升受到感召,发奋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去美国大学 继续深造桥梁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美国挽留毅然回国。l934 年,中国 政府从战略角度考虑,决定在钱塘汪上修一座大桥,打通浙赣铁路和沪杭铁路。茅以升被任命为钱塘江大 桥的总指挥,他和他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 等新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上的难关。1937 年 10 月钱塘江大桥通车,l937 年 l2 月钱塘江大桥将要 被敌人占领的时候他又亲手炸毁了大桥。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创办了桥梁工业学 堂,并且在多所大学里担任教授,传授桥梁专业知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桥人才;他还撰写了桥梁方面 的许多著作,传播和普及了桥梁知识。 ——摘编自项海帆《中国桥梁史纲》等资料 (1)根据材料,指出钱塘江大桥能够建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茅以升的贡献。 【答案】(1)条件:政府重视:为抗战打通补给运输线必须修建;个人努力:有留学经历的茅以升担任总 指挥;技术突破,创新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难关;技术团队合作努力。 (2)贡献:建成一批桥梁(钱塘江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为抗战做出贡献(抗战时期建成与炸毁钱塘江 大桥,为抗战运送物资与延缓日军进攻做出贡献);培养大批桥梁人才(新中国初期办校著书为国家培养大 批建桥人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解析】 【详解】(1)从材料“茅以升受到感召,发奋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去美国大 的学继续深造桥梁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说明他有留学经历;从材料“l934 年,中国政府从战略 角度考虑,决定在钱塘汪上修一座大桥,打通浙赣铁路和沪杭铁路”可以得出条件为:政府重视,为抗战 打通补给运输线必须修建;从材料“茅以升被任命为钱塘江大桥的总指挥,他和他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运 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等新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上的难关” 可以归纳。 (2)从材料“1937 年 10 月钱塘江大桥通车”、“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可见贡献之 一是建成一批桥梁;从材料“l937 年 l2 月钱塘江大桥将要被敌人占领的时候他又亲手炸毁了大桥”可知贡 献之二是为抗战做出贡献;从材料“创办了桥梁工业学堂,并且在多所大学里担任教授,传授桥梁专业知 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桥人才”可知贡献之三是培养大批桥梁人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