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河南九师联盟2020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卷(二)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1587

大小:14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南省九师联盟 2019~2020 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 历史(二)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的是某学者根据出土的春秋时期楚国的农具进行分类的情况 由此推知,当时楚国 A. 较早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B. 重视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已掌握较先进的农耕技术 D. 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农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题干材料所列出的掘土、中耕和收割农具来看,楚国已具备较为完整的生产环节的生产工具, 故 C 项正确。因为没有比较,所以无法推知楚国是否较早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同样也无法得知这些农具是 否由改进而来,故排除 A、B 两项;此时楚国生产工具的出现是否是当时政府所为,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知, 故排除 D 项。故选 C。 2.秦代郡级政区的幅员与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或者是一郡白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或者数 郡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少数情况下一郡包含几种不同的地貌类型。这一划分 A. 侧重于军事和边防管理 B. 以人文地理环境为依据 C. 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D. 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意思是说秦代郡级政区的划分尊重自然区域的关系,这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D 项符合 题意。材料是说“秦代郡级政区的幅员与自然地理区域存在相互对应的关系”,A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少 数情况下一郡包含几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可知,当时的划分是以山川地理为依据,B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秦 代”可知,当时国家已经实现了统一,C 项错误。故选 D。 3. “便宜”之权是中央赋予臣下的一种特殊权力,臣下随时决断,不受中央既有规定制约。南宋赋予川陕 宣抚处置司“便宜行事”之权,但强调“行事”中的“上奏”程序,对与法令不符的“便宜行事”予以否 定和更改,还设置副使等。南宋对川陕宣抚处置司的规定表明 A. “便宜”以加强中央集权为宗旨B. 地方官拥有对地方事务独断权力 C. 南宋中央集权遭到严重的冲击 D. 地方官“便宜行事”之权名不副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南宋赋予地方官处理地方事务的自由权,但又通过“上奏”程序、设置副使等措施 进行制约,这就加强了中央的权威,不至于对地方官失去控制,故选 A 项;“拥有……独断权力”的说法 过于绝对,排除 B 项;南宋的中央集权是得到了加强,排除 C 项;地方官的“便宜行事”之权并非名不副 实,排除 D 项。故选 A。 4.“一代大儒”王夫之声称,盐业利润很高,应该放开给商人去经营;文化人做生意不仅不是丢人的事情, 而且更被人所推崇,徽商、晋商涌现出许多“儒商”称号的生意人。这表明,明清时期( ) A. 传统重义轻利思想已被完全抛弃 B. 商品经济的繁荣冲击了传统观念 C. 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有了一定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所松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连“一代大儒”王夫之都声称要提高商人的社会地 位和经济地位,这说明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传统观念,故选 B。A 项说法过 于绝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体现王夫之对人性的关注,故无法得出 C 项结论,排除;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D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5.1858 年,在中国与英、美、法三国的税则谈判中,清廷代表桂良等人一方面指出“皇上驭天下之大柄, 唯信与财”,多次强调“利柄应该收回,税则不可轻免”;另一方面,桂良等人已经看到,西方列强有“夷 商”和“夷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这表明 A. 传统观念影响政府内政外交 B. 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体制出现危机 C. 中国传统外交体制逐渐转型 D. 政府以条约建成完善的涉外经济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桂良一方面强调清廷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看到对待西方列强有“夷商”和“夷 酋”之分,因此应分别对待,体现对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反思,反映了向近代外交的转型,故 C 项正确; 材料描述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没有涉及内政问题,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朝中央集权的危机,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经济制度的完善,故 D 项错误。 6.有学者说:“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 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学 者意在强调 A. 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B. 民主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 C. 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D. 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的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治已基本上脱离了神 权政治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使主权在民的权利 合法性原则得以肯定,故正确答案为 D 项。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ABC 项。故选 D。 7.近代西方国家电报行业的发展过程是先有国内线路,再有国际线路。在中国是先有国际线路,后有国内线 路。造成中国这种不同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近代社会动荡与经济落后 B. 洋务运动在通讯领域决策失误 C. 近代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 D. 通讯事业近代化存在后发优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发展是服务于侵略者的,因此先有国际线路, 再有国内线路,故 C 项正确,D 项错误。“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与经济落后”是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但不是 主要原因,而且它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排除 A 项;近代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是外国人架设的,并 非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架设,排除 B 项。故选 C。 8.1935 年 11 月 4 日,南京国民政府公布的法币政策中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三大银行统一发行的钞票 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此次法币改革 A. 体现了官僚资本的掠夺 B. 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 C. 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负担 D. 杜绝了中国白银的外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法币改革体现了国内货币的统一,这有利于稳定国内的金融秩序,故 B 项正确。法币改 革是国家行为,并非官僚资本的掠夺体现,故 A 项错误;法币改革只是货币形式的变化,不能说明农民的负担加重,故 C 项错误;实行法币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但并不能杜绝外流,故 D 项错误。故选 B。 9.1938 年,日军计划兵分两路,一路从华北平原沿平汉线南下,一路溯长江西上,合攻武汉。但华北抗日 力量的壮大使日军从华北抽调兵力组成北集团的计划落空,被迫将主力分作两路,一路沿长江两岸进攻武 汉,一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策应。日军作战计划的改变说明 A. 敌后战场的发展打乱了日本的军事部署 B. 正面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C. 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 D. 苏联红军的东进配合了中国人民的抗战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汉会战发生于 1938 年,1937 年秋洛川会议以后,八路军、新四军纷纷奔赴敌 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敌后力量的发展壮大使中国人民的抗战形势得以扭转,日军的作战计划被迫不 断调整,A 项正确。从全面抗战开始到抗战相持阶段结束,正面战场一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排除 B 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 1938 年武汉会战结束后,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红军东进的问题, 排除 D 项。故选 A。 10.下面为山东省陵县农民增收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 农村经济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倾向 B. 农民的生产收入得到了普遍增长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后的收入总体上比单干时的收入增加较为明显,由此可知,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农村活力,故选 D。材料并不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平均主义倾向,排除 A;从材料可 知,与单干时收入相等和减少的农户也不在少数,因此 B 项中“普遍增长”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三 大改造完成于 1956 年,排除 C。 【点睛】判断图表的综合趋势需要学生根据表格上的横向指标进行判断,在做此类题目时学生要严格遵循 论从史出的原则,注意选项中的程度用词。 11.罗马法对契约规定严格。如早期的要式口约表现为未来债权人的问话和未来债务人的回答。这种问答都 是固定的。如:“你给付?”“我给付”;“你担保?”“我担保”;“你做?”“我做”。套语使用错误将 导致缔约行为无效。罗马法此规定 A. 因繁琐复杂而遭人诟病 B. 意在严格形式、保障公平 C. 不利于交易的正常进行 D. 流于表面形式、内容空洞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债务契约中口约必须正确使用套语,套语错误契约无效。这是要契约双方重视交易的 形式,保障交易后没有纠纷产生,故选 B 项。严格形式有利于保障交易的公平,而且材料也没有涉及罗马 人诟病此类规定,排除 A、C 两项;罗马法规定交易过程及其形式,目的是保障双方的利益与公平,并非流 于形式,而是非常必要和正确的,排除 D 项。故选 B。 12.与传统宗教画相比,1427 年,马萨乔的名画《失乐园》在描绘人体时刻意突出了造型的体积感、空间感 以及层次感,并运用远处的山脉风景作为背景。在构图上将亚当和夏娃的比例放大,将天使的比例缩小并 置于背景之中。这种绘画手法 A. 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 B. 是对宗教意识的否定 C. 突出宣扬了理性主义 D. 倡导民主与自由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叙述可知,《失乐园》与传统宗教画不同,绘画突出了客观事物,即人物的真实性,也突 出了人的重要性,降低了神的重要性,这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相符,但并未突出理性主义。故 选 A 项,排除 C 项。《失乐园》仍以宗教为题材,并未否定宗教意识,排除 B 项;倡导民主与自由思想是在 启蒙运动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A。 13.独立战争前夕,北美每个殖民地都有由有产者选举产生的立法议会,议会有权颁布法律、征税、管理财 政和举荐官吏。在个别殖民地,议会的权力完全凌驾于总督之上,总督都由业主任命或有产者选举产生, 英王的批准只是走形式。上述政治规则A. 说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控制放松 B. 说明北美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形成 C. 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D. 是北美挑起与英国的战争的根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描述 是北美殖民地民主政治的初建,议会权力甚至超过英国派驻的总督的权力,表明议会 权力至上。这与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民主政治具有一致性,故选 C 项。英国并未放松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 此后的北美独立战争就是证明,排除 A 项;此时北美尚未建立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排除 B 项;北美独立战 争是英国挑起的,排除 D 项。故选 C。 14.德意志在平均劳动时间方面,由 1872 年每周 72 小时下降到 1914 年每周 57 小时,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 产业工人实际工资在 1871 年至 1913 年之间翻了一番。人口平均寿命由 1871 年的 37 岁上升到 1910 年的 47 岁。这可以说明 A. 君主立宪政体利于德国社会的进步 B. 德国军国主义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C. 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国家 D. 工业化奠定了德国民主改革的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 1871 年宪法颁布后,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德国逐渐成为工业化国家,故选 A 项,排除 D 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特征,但 军国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经济军事化,并不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排除 B 项;材料并未把德国工业与美国 工业作对比,排除 C 项。故选 A。 15.如图是 1941~1959 年美国 GDP 变化走势。由图示信息可以推知 A. 第二次世界大战阻碍美国的经济发展 的B.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刺激经济持续增长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释放了美国的产能 D. 美苏冷战对峙严重影响美国 GDP 增速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曲线可以看出,二战后期到战后初期,美国 GDP 增速和人均 GDP 增速均急剧下降,在 1946 年前后触底回升,并有较快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各国恢 复发展经济。马歇尔计划使美国掌控西欧经济的同时,也为美国产品打开了西欧市场的大门,故选 C 项, 排除 B 项。二战期间美国是最大受益者,A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从数据看,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前,美国 GDP 急剧下降,此后有较大发展,虽然有曲折,但以发展为主,故排除 D 项。故选 C。 16.进入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提出了“西欧重返拉美的口号”;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普拉扎在 1970 年访欧时表示“拉美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任何大国的领地或后院”。材料说明 A. 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 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 C. 欧洲已经摆脱美苏的控制 D. 美国霸权政策受到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而美国加强了对拉美的控制。材料陈述的是西欧要重 返拉美,与美国竞争;拉美国家要摆脱美国控制,说明美国的霸权政策开始受到冲击,故选 D 项。A 项不符 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苏关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欧洲与苏联的关系问题,排除 C 项。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缺食 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不 可一毫妄取于民……”理学将孔孟提出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口号,变成价值信仰,反映了宋明 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理学家“格物穷理”的思辨方式和学术追求,把人们 的注意力引向探索规律;由张载、王安石等思想家发展起来的唯物论思想,引导人们去探索新奇的自然现 象。 ——摘编自周建标《宋明理学中的精华部分》 材料二 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根据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指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这些封建老教条是“奴隶之道德”,是同“今世之社会国家”根本不相容的。他们把打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时代的圣人孔子,掀起了“打倒孔家 店”的潮流。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道德建设的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宋明时期和民国初期道德建设的共同因素。 【答案】(1)内涵:重忠孝、讲廉耻、仁义、立秩序。影响:推动树立理想的人格;彰显儒家文化继承者 的家国情怀,激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体现了时代精神;理学科学创新的精神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影响深远;但同时,它通过重塑封建伦理纲常,禁锢了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 (2)原因: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道德观 念的传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推崇新思想、新道德。 (3)因素:儒学地位的变化;统治危机;科技文化的影响。 【解析】 【详解】(1)根据“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尊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邻里亲属 缺食者,应拨出稻谷借给他们,秋后收还,勿收利息。既仕,必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奉公勤政,抚恤百姓, 不可一毫妄取于民”可知宋敏理学道德建设体现出的内涵是重忠孝、讲廉耻、仁义和确立等级秩序等。影 响:根据“反映了宋明时代的忧患意识、担当意识、理性主义、求真务实”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推动树立 理想人格、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看到其积极影响,但也要看到其禁锢思想,不利于科技 文化发展的消极思想。 (2)根据“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期强调新道德 的原因主要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西方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 族资产阶级的的推崇等。 (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儒学地位变化、统治危机、科技文化影响等方面总结二者的共同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辉煌的葡萄牙帝国很快成为荷兰和英国的战利品;法国将大量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荷兰的大 量殖民地最终也落入到英国的手里。在 18 世纪末,英国因为美国独立而失去了她在北美洲的 13 个殖民地; 而在 19 世纪初,西班牙也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了她在新大陆的所有属国。基于这些令人沮丧的经历,欧洲各 国对海外占领新的殖民地一时失去了兴趣。政治家开始信奉一个原则,就是殖民地“就像水果,一旦成熟, 很快就会从树上掉下来”。而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谈到英国的殖民地时曾经说:“这些可怜的殖民地就是我 们脖子上的重担。”但是在 19 世纪末,由于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兴趣上的复苏,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对 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唤醒和强化了对殖民地产生新的兴趣。——摘编自(美)迈尔斯《世界近代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概述和评价。(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概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海外占领了大量殖民地,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 场形成的主要途径;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进一步对外扩张,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世界市场基 本形成;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力高速发展,欧洲人口迅速增长,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 切,导致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斗争。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评价: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而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动力。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 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列强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示例二:观点:殖民霸权盛极必衰。 概述:白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各国在海外占领了许多殖民地,对殖民霸权的争夺十分激烈。由于各国发 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殖民霸权多次易手。最先开辟新航路的西班牙、葡萄牙最先掌握 世界殖民霸权;17 世纪荷兰靠商业优势取而代之;18 世纪以来,英国最终依靠工业革命的优势,成为世界 殖民霸主。由于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及战争的影响,英国最终也失去了殖民霸主地位。 评价:历史发展说明,霸权主义盛极必衰。西方国家对殖民霸权的争夺客观上了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但是也给殖民地带去了巨大灾难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确定论点,如根据“在 19 世纪末,由于对殖民地和附属国产生了兴趣上 的复苏,很多欧洲国家开始对海外殖民地展开激烈的争夺”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对殖民地重新发生兴趣是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很多欧洲国家希望拥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推动 世界市场的形成”,结合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对该论点进行论述即可。又如根据“辉煌的 葡萄牙帝国很快成为荷兰和英国的战利品;法国将大量殖民地割让给了英国;荷兰的大量殖民地最终也落 入到英国的手里。在 18 世纪末,英国因为美国独立而失去了她在北美洲的 13 个殖民地;而在 19 世纪初, 西班牙也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了她在新大陆的所有属国”可知每个国家的殖民霸权都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最终都出现了盛极而衰的现象,即“殖民霸权盛极而衰”,结合世界近代欧洲各国对外殖民扩展的史实进行 论述即可。 19.材料 清政府推行了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新政”,原本较为闭塞的奉天省亦不甘落后,着力开展新 式教育。奉天省成立了管理全省教育工作的学务处,还设有小学总查所、宣讲所、教育官练习所、教育总 会等教育辅助机构和研究团体。奉天省陆续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中、小学堂居大多数,其中初等小学堂 又占了很大比例,课程有经学、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仍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内容为主。此外,还有专门学堂、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女子学堂或半日学堂等。专门学堂有法政学堂(近代法律学校) 方言学堂(外文学校)等;实业学堂设土木、机械、印刷、纺织等专科,并结合所学建有各类实验工厂供 学生们实习。一些开明的地主士绅、官吏、商民,认识到教育对于开发民智,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所起 的重要作用,出资兴建私人学堂。随着新式学堂的踊跃建立,师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奉天省创办一系列 师范速成学堂,以解此燃眉之急,同时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回国后担任教职,或从事其他 科技文化事业 ——摘编自刘战《清末新政时期的奉天省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的奉天省教育改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新政”时期 奉天省教育改制的意义。 【答案】(1)特点:注重领导督导和教育研究;教育基本形成体系;发展注重基础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 础上发展新式教育;公立和私立教育并行;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培师资和留学教育并重等。 (2)意义:初步地建立起近代教育体系,促进了奉天省教育的近代化进程;培养了一批近代法制、科技以 及外语等方面的人才;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冲击旧有观念,利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等。 【解析】 【详解】(1)根据“设有小学总查所、宣讲所、教育官练习所、教育总会等教育辅助机构和研究团体”可 知注重领导督导和教育研究;根据“中、小学堂居大多数,其中初等小学堂又占了很大比例”可知发展注 重基础教育;根据“还有专门学堂、实业学堂、师范学堂、女子学堂或半日学堂等”可知在传统教育基础 上发展新式教育,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根据“出资兴建私人学堂”可知公立和私立教育并行;根据“师 资问题显得越发突出,奉天省创办一系列师范速成学堂,以解此燃眉之急,同时派遣一定数量的留学生赴 国外学习”可知培养师资和留学教育并重。 (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奉天省教育改制的意义可从建立近代教育体系、推动教育近代化进程、培 养近代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冲击旧观念、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20.材料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海军宣布封北起秦皇岛,南至北海口的中国海岸,封锁中国港口, 与内地交通中断。这样中国抗战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陆路国际交通。当时,从苏联经新疆到西安的西北 国际运线由于线路长达 4000 千米,环境恶劣,运输量十分有限;而滇缅公路 1938 年 8 月底通车时,路况 也很糟糕,因此,连接广东、广西和越南港口的桂越国际交通线便成了当时获取境外物资最主要的通路。 这一时期,外援的军用和民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桂越运往各地前线,桂越成了抗战物资进出的一条后方 大动脉。据统计,在 1938 年 10 月,中越交通运输线的月运量仅为 5000 多吨,到 1939 年下半年,运量已 达 9000 吨以上。仅 1939 年 9 月,运进中国的 1.47 万吨物资中的 1.25 万吨即经此路线,达 85%。这些战略 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广西社会科学》 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桂越国际交通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桂越国际交通线建立的历史作用。 【答案】(1)背景:抗战爆发后,日本封锁中国沿海,中外联系受阻;西北国际运输线和滇缅公路运输有 限;苏联和美国的援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共两党的努力。 (2)作用:支持了中国 持久抗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日军的 封锁,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志;破坏了日本速战速决解决中国问题意图;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其他反法 西斯国家间的联系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封锁中国港口,与内地交通中断。这样中国抗战物资的运输,只能依靠陆路国 际交通”可知抗战爆发后日本对中国沿海进行封锁,中外交通受阻;根据“从苏联经新疆到西安的西北国 际运线由于线路长达 4000 千米,环境恶劣,运输量十分有限;而滇缅公路 1938 年 8 月底通车时,路况也 很糟糕”可知西北国际运输线和滇缅公路运输有限;根据“外援的军用和民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桂越运 往各地前线”可知国际社会给予中国大量援助;同时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等。 (2)根据“援的军用和民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桂越运往各地前线,桂越成了抗战物资进出的一条后方大 动脉。……这些战略武器和物资在中国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建立有 利于支持中国持久抗战,打破日军封锁,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意图,同时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反法西 斯国家的联系。 21.材料 陆贽(754~805),苏州人。十八岁登进士第,780 年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 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政或有缺,巨细必陈”,为德宗所看重。唐中期以后均田制遭到 破坏,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租庸调制难以实施。为此陆贽主张采取改良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凡所占田, 约为田限”。实行轻徭薄赋,要“量人之力”征收赋税,“裁减租价,务利贫人”,以缩小“贫富悬绝”,使 “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陆贽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指出:“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 赋人取财,所以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固不立矣。”因此,他反对对农民进行毁家取财的极度剥 削,认为这是统治阶级“厚其所资,而害其所养”,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的做法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陆贽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陆贽经济思想的意义及其实质。 【答案】(1)经济思想:政府设置田限限制土地兼并;实行轻徭薄赋,降低剥削率,缩小贫富差别;要求 政府爱护劳动力,以“养人”为立国之本。 (2)意义:在其主张中,能兼顾农民阶级的利益,反对贫富过于分化,表现出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对限制 统治阶级的无节制的聚敛,缓和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 的产,解决面临的经济危机,加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具有积极意义。实质: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 的矛盾中寻找平衡,实质上是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详解】(1)根据“主张采取改良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实行轻徭薄赋”、“反对对农民进行毁家取财的 极度剥削”等内容可知陆贽的经济思想主要是限制土地兼并、实行轻徭薄赋,反对对农民极度剥削,要求 政府爱护劳动力,实行“养民”。 (2)意义: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陆贽的经济思想需要从一定程度维护农民的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加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实质: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陆贽 的经济思想实际上还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封建统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