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1590

大小:72.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1.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 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 B. 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 C. 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 D. 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法系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主要是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 注重礼刑结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影响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故 A 项正确。材 料强调古代中国法系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与宗法制无关,排除 B。C 项是中国古代法系的特点,与设问 原因不符,排除。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古代中国文明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2.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料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其中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 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 解释的是 A.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 B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 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C. “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D “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 【答案】B 【解析】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属于史实陈述,故 A 排除;“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 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属于历史解释, 故 B 正确;“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功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 政者哉!”属于历史评价,故 C 排除;“秦败魏师于元里,斩首七千级,取少梁。”属于史实陈述,故 D . .排除。故选 B。 3.有学者指出:“由于人 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 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材料 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 A. 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 B. 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 C. 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D. 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 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 正确;A 和 B 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 中根 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4.元中叶以后,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元代编修的《宋史》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不列陆九渊一派;元末 张九韶所撰《理学类编》仍将陆九渊心学排斥在外;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据 此可知 A. 程朱和陆九渊的思想不可调和 B. 陆九渊的“心学”缺乏理论基础 C. 王阳明混淆了“理学”和“心学”概念 D. “理学”成为宋明儒学的主流 【答案】D 【解析】 由题干中的“程朱理学上升为官学”、“以程朱一系为‘道学’”、“使用‘理学’的概念”等可以看出宋明时期儒 学的主流是理学,故选 D;由“明代王阳明折衷二家之说,使用‘理学’的概念”可以得出AC 不符合题干材 料原意,故排除 AC;结合所学可知,陆九渊的“心学”是有其理论基础的,故 B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B。 5.据统计,从 1895-1913 年,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 家。1894-1913 年,民族资 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A. 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的D.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答案】D 【解析】 材料“1895-1913 年”“新建工矿企业”“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 1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 战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 D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增 加,故 A 项错误;B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因社会 朱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作为一支新的社会政治力量逐渐成长起来,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6.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 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答案】D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 也”,大意是说在国际社会里弱国无外交,意在激发国人的民族救亡意识,故正确答案为 D 项。A 项不是梁 启超这番话的用意;材料体现不出 BC 项。 7.据统计,1949~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 户数和亩数,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 5 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 了土地的主人;由材料“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 5 倍多”可知,农村重新出现土地买卖,证明土地私有制 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故要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推行农业集体化方针,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改革的问题,而是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排除 A。农村重新出 现土地买卖,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排除 C。材料强调农村重现土地买卖的情况促使中国共产党加 快农业合作化步伐,而不是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排除 D。 8.1960 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 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时间提示:1960 年。A 项提出于 20 世纪 70 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 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 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资本主义主义国家,它的成立 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 项亦可排除;由于 1958 年 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所以为了与苏联对抗,中国不得不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B 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现代中国外交·背景 9.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 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公元前 399 年,检察官阿尼图斯、悲剧诗人美勒托和修辞学者吕孔控诉 苏格拉底不敬城邦认可的神、另立新神和腐蚀青年而判处死刑。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B. 城邦精神排斥多神崇拜 C. 城邦政治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D.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答案】A 【解析】 从普罗泰格拉和苏格拉底的遭遇来看,古希腊对神灵还是十分重视的,人文主义并不是社会主流思想,所 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不符合普罗泰格拉的遭遇;C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 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出“提 高”的内容。 10.1883 年 4 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定,将北美铁路时间标准的数量从约 50 个减少到 4 个。11 月,铁路 标准时间在北美正式施行。没过几天,大约有 70%的学校、法庭和地方政府采用铁路时间为自己的标准时间。 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开始分享同一时间。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美国 A. 联邦集权向纵深发展 B. 垄断渗透到社会生活C. 科学技术 进步 D. 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北美铁路时间标准数量的调整很快得 到大部分学校、法庭、地方政府的响应,并且迅速波及很多城市,铁路交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 组成部分,说明当时美国的民众生活方式和观念已发生变化,故 D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美国联邦中 央政府集权的发展情况,故 A 选项错误;垄断的特点是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与材料中的学校、法庭等社会 活动场所无关,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北美铁路时间标准数量的调整与科技进步的关系,故 C 选项错误。 11.比利时外交部长斯帕克在 1956 年的一份报告中强调:“欧洲这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 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 斯帕克认为欧洲失去“进步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 欧洲国家间矛盾尖锐竞争激烈 B. 战后亚非国家纷纷独立,东西欧对峙 C. 战争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经济 D. 战后美国独占世界市场,并控制欧洲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欧美国家利用落后地区的廉价资源获得了经济长期发展;二战后,西 欧国家普遍衰落,且东西欧形成对峙局面;故斯帕克主要强调了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导致西欧国家失去广 阔的市场和资源,加之冷战的出现,自身发展从而受到限制,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欧洲国家间矛盾 尖锐竞争激烈,而是强调欧洲衰落的原因,排除 A。C 项也是欧洲衰落的原因之一,但与斯帕克的观点不符, 排除。D 项中“独占”说法错误,且与斯帕克的观点不符,排除。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欧洲这 一世界制造业的巨头,曾经从其海外市场获得大量重要资源,如今正面临着外在地位衰弱、影响力衰减的 局面,它在分裂中失去了进步的能力”,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战后欧洲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 即可知道答案。 12.表是 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概况。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年份 1960 年 1970 年 1980 年 1990 年 2000 年 的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 22% 27% 37% 36% 43% A. 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 B. 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C. 产业的适时升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 D. 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高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下降,但这不能说明高收入国家已完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故 A 错误;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最高,也不能说明中收入国家经济干预八十年代最强, 故 B 错误;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增加,高中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产业下降,说明产业的适时升 级换代是世界级课题,故 C 正确;低收入国家工业的全球比重增加也不能说明低收入国家普遍实行计划经 济体制,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数据变化的原因与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产业与第三 产业比重变化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 观逐渐形成,奥古斯丁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需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 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 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 治和分权。 ——摘编自吕世伦《当代法的精神》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 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迅速养 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 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认为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 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作用: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 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 (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 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 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社会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学习西方转变国家观念,探索强国之路。 【解析】 第(1)问,“作用”,由材料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 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 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得出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社会契约“洛克强 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得出国家归属, 即人民主权;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家运行机制是三权分立;国家职能是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 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等。 第(2)问,“相同之处”,由材料一信息“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 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和材料二“他强调只有兴民权 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 者”得出都反对专制;都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由材料一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 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和材料 二信息“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 主义的侵略”得出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 义侵略。“原因”,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 党 年份 党员人数 员人数 1921 年 7 月(一 大) 53 1934 年 30 万 1922 年 6 月(二 大) 195 1937 年初 4 万 1923 年 6 月(三 大) 432 1940 年 80 万 1925 年 1 月(四 大) 994 1945 年 4 月(七 大) 121 万 1927 年 4 月(五 大) 5.7 万 1947 年 12 月 270 万 1927 年 4 月后 1 万 1949 年 10 月 448 万 1928 年 6 月(六 大) 4 万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年度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 论证。(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答案】主题方向:①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现象,进行分析论证(1927 年和 1934 年—1937 年) ②就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少增多,选取任意两个时间段进行分析论证(1925 年—1927 年;1927—1934 和 1937—1940 年等)。③选取增减各一个时期,进行分析论证。④从变化总的趋势,看中国共产党如何在 奋斗中不断壮大。⑤其它合理的论题 示例: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 。论证:①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 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5.7 万急剧减少为 1 万。 ②1934 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 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 产党党员人数由 30 万急剧减少为 4 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 共同导致的。 【解析】 【详解】从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表”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中共的人数变化 不一样,1927 年 4 月有 4.7 万人,4 月后变成 1 万人,表示中共人数有一个大规模的减少;1934 年 30 万人 到 1937 年变为 4 万人也有大规模的减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共犯的右倾错误和左倾错误密切相关, 而在其他时期都有所增加,这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要结合大革命的基本史实,以及红军长征的基 本事实来进行论证故答案为论题: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原因略探。①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 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也由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出现右倾错误, 大革命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5.7 万急剧减少为 1 万。②1934 年,由于王明“左”的错误占据 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加上长征路上,红军 物资匮乏、道路险峻以及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损失巨大。使得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由 30 万急剧减少为 4 万。 总而言之:上述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大量减少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错误和敌人的绞杀两个原因 共同导致的。 1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企改革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 1978 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 6 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 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 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 力下放给企业。 阶段二 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 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阶段三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 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 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 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答案】(1)特点:1978—1984 年为第一阶段:试点和起步;1984—1992 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展开;1992 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明确目标,不断深化,制度创新。 (2)原因: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 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 【解析】 (1)由材料“1978 年……等 6 家企业为试点企业”“1984 年……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展开。”“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见 我国是渐进性改革。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党的十三大报告”“党的十三大报告” 可见我 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可以从国内理论、政策、科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和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归纳。 16.材料 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 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1977 年 11 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 得进展。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 1978 年 8 月派国 务卿万斯出面斡旋。1978 年 9 月埃、以在美国的戴维营签订了戴维营协定。根据这项协定,以色列将把它 所占领的全部西奈土地归还给埃及(1982 年以色列完成撤军),埃及允许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和阿喀巴湾。 在协定中,埃及同意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问题放在一边,不让其影响埃、以和平。 埃、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埃及摆脱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并收复了失地。 为此,埃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埃及人长期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但当戴维营协定签订时,埃及已被 看做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与公敌,埃及遭到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制裁。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戴维营协定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戴维营协定的签订。 【答案】(1)中东战争给埃、以双方带来巨大损失;埃及领导人主动和解;美国调停。 (2)促使埃、以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严重分裂;协议无 法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 【解析】 【详解】(1)由材料“……中东问题由来已久……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主 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美国……于 1978 年 8 月派国务卿万斯出面斡旋……”等关键信息可知,戴维营协 定签订的背景是中东战争给埃、以双方带来巨大损失;埃及领导人主动和解;美国调停。 (2)由材料“埃、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埃及摆脱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埃及 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埃及人长期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埃及已被看做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与公 敌……埃及遭到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制裁……”等关键信息可知,戴维营协定的签订促使埃、以关系缓和;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造成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严重分裂;协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东问题。 17.材料:徐寿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但他自幼便喜欢科学,反对迷信思想。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 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1870 年 8 月, 徐寿任山东机器局总办,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通过该厂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运行,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 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徐寿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 注重化学实验仅器的购置及课堂实验等。他采用幻对片、展品等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 考试及评分制度。徐寿父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促进了化学工业、火药及采矿等工业的发展、推 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同时。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药,贡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 《徐氏火药学》,填补了当时中国化学领城中的空白。 ——摘鳊自冯霞《我国近代化学先驱徐寿的贡献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寿进行化学研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寿在我国化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答案】(1)原因:清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清朝积弱不振,因此他立志科研和创新;受家庭熏陶, 喜欢科学研究;受鸦片战争以后进步思想家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 (2)贡献: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创建了新的化学教育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 备和教学方式;促进了化学等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火药工业的近代化;试制化学药品,写出了近代最早的 火炸药专著。 【解析】(1)从材料“生活在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国外帝国主义入侵的封建社会末期”“他成长在一个热爱自然科学 的家庭,从小喜欢钻研科技书籍,立志从事科研及科技创新工作”“鸦片战争以后,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 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中可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成功地生产出优质火药”“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火药机器和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创建了中国 近代化学教育新的制度及方法,采用了新的教学设备”“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硫酸厂”“徐寿成功试制镪水棉花 药,贡爆药等,写出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大炸药专著《徐氏火药学》”中可以归纳出答案。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