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届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

ID:421897

大小: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3月28日9:00―11:30】 2020 年高2020 级高三下期三月月考 语文试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综观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人类不断抗击灾难的历史。不同的灾难对人类文明的意 义也不一样。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方式,文艺也在对灾难的表现中不断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 量。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接通人类有关灾难的思想传统,不断攀升精神 与审美的高度。所以,如何真实地描绘灾难,刻画灾害中的人物,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 并进而对灾害进行反思,从而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更理性地面对自然和人类自身,是文艺家们 应该长久探索的问题。可以想见,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灾害将长久地留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 记忆中,对它的书写也将继续下去。 ②如果对世界文艺史上优秀的灾难文艺进行考察,它们大概体现出如下的特点,可以作为 此次抗疫文艺创作的参照。 ③首先是强烈的现场意识。现场感最能体现出文艺在灾难面前的人类担 当意识。在富于现 场感的灾难文艺作品中,灾难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它们以逼真的方式将灾难告诉世界,为 人们的记忆提供了完整的灾难地理坐标,复现出真实的灾难场景,特定的事件、人物、气氛如在眼 前,从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当然,这一切要经过精心的选择、剪裁,力求将有代表 性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事件呈现出来,从而构成完整的灾难叙事。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 提供令人难忘的人物与故事,尤其是那些堪称中流砥柱的英雄,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杰出人物,但 也可能是平头百姓。许多作品都将镜头对准了“草根”阶层,普通的、来自各行各业的平头百姓, 在日常生活中平凡得让人无法记得住他们的面孔,但当灾难来临时,却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 量和智慧。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他们在灾难中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 希望与绝望,彰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④其次是自觉的超越意识,在发现与反思中建构人文精神。在优秀的灾难文艺中,反思型 的作品令人瞩目,它们常常从一些新的角度去把握,去打量,将灾难中的一切作为思考对象去反 思,以忏悔之心检讨错误与教训,以善良的愿望祈祷人类的平安,以建设性的态度呼吁社会的改 革,帮助社会成员树立自觉的灾难意识。对此次新冠肺炎而言,可以预见,我们的文艺将会从人 与自然、生命,自我与他人,个人利益与公共关系,疾病与病毒的意义,药物与医疗的本质,国 家制度与卫生防控体系及其国民安全保障体系,国际间的救助合作机制,科技创新与科研伦理,直 至社会的文明水平等方面作出思考。它应该,也必将会把十几年前的非典文艺的灾难美学提高到 一个新的层次。 ⑤最后,优秀的灾难文艺总是能对灾难文艺本身的发展做出贡献。它们不断丰富世界文艺 史上灾难美学的含义,使灾难文艺成为有别于一般文艺的特殊类型。从题材、主题、情节结构、 人物塑造、思考方式、抒情手段等诸多方面,灾难文艺已经形成和积累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 式。作为重大题材,优秀的灾难文艺从不以为题材就能决定一切,更不会企图只以悲情换取眼泪, 它们时刻警惕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拉低精神的天际线,杜绝以虚假和恶劣的个性化哗众取宠、博人 眼球。唯有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椎心泣血,精益求精,才会创作出感天动地的优秀之作。 正因为志存高远,伟大的灾难文艺常常因为其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超越其自身,站到了人类思想 与艺术的巅峰。 ⑥客观地说,中国的灾难文艺总体水平并不高,与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与现实相比,中国为 世界贡献出的优秀灾难文艺作品还不多。现在,中国的文艺家们又一次站在了灾难面前。相信我 们的文艺家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灾难文艺的优秀传统, 创新创造,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摘自汪政《我们需要怎样的 “抗疫文艺”?》原载:《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优秀的灾难文艺总能超越局部灾难的表现,因而能够不断提升其精神与审美的高度。 B.要突出灾难文艺作品的现场感,就要全面、详细、具体地叙述灾难中的人物与事件。C. 只要坚持艺术良心和艺术理想,杜绝虚情假意,就能够创作出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 D.灾难面前,我国的文艺家,应守正出新,创作出能与世界灾难文艺经典对话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提出问题,然后论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章在新冠病毒肆虐带来灾难的背景之下,提出“如何书写抗疫文艺”的中心问题。 C.第⑤段从正反两方面比较,有力论证了好的灾难文艺作品能为其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D.文章第⑥段客观地指出我国虽然有着多灾多难的历史,但优秀的灾难文艺作品并不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挖掘特殊情境中人性的复杂性,对灾害进行反思是文艺家们应长久探索的主要问题。B. 当灾难来临时,普通的百姓可能比英雄人物更能迸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和智慧。 C.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冠病毒能使灾难美学提高到新的层次而展现出其美好的一面。D. 灾难文艺作品应从题材、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展现审美形态和审美风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前信息的困境由过去的匮乏转化为过剩。一方面,海量信息以其无序性挑战着人们的 认知能力,无效信息、虚假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另一方面,人们应用媒体的能力和时间有 限,如何快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迫切需求。诸如“今日头条”等资讯类App,借助基于算 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数据自动过滤掉部分信息,在短时间内呈现给用户更多 的有效信息,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户信息过剩的困境。 信息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激化了现代人追求个 性化的心理需求。市场需求决定着供给,用 户对于个性化信息的需求,刺激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产生。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技术,通过 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这种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较之传 统的人工信息在内容的把关上更为精准,给用户带来直接的“私人定制” 感,真正实现了 用户对于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摘编自齐沛尧《浅析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材料二: 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高效地打造了一个“私人定制”的时代。然而换个角度看, 技术、算法与其说是引领者,不如说是迎合者;与其说是提供思考的导师,不如说是强化偏见的 囚徒。 技术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 我们或可名之为“孤岛效应”――在自我重复、自我肯定、自我强化中,公众的知识、思想逐渐 固化,成为海面上的一座座孤岛。只看自己喜欢的、只读自己认同的,难免会带来固执己见、固 步自封的危险。 (摘编自《算法时代,人民日报透过舆情看大势》) 材料三: 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流量焦虑”;而智能推荐改变原有分发模式,又带 来了“算法焦虑”。流量焦虑之下,各种“哭晕体”“震惊体”频现,偏激观点、浮夸文风令人不 适;算法焦虑背后,则是所谓的“推荐阅读”助长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的传播。 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信息平台确实在内容审核上下了大力气。某信息聚合类APP的员工 中,内容审核团队几乎占去了一半。但“偏轨”问题一再发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技术的过 度依赖。内容的生产靠“众包(一种新闻生产模式,新闻机构通过网络平台邀请用户为 新闻报道贡献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承担包括消息源、文字记者、摄影师、评论员 等多种角色) ”、内容的分发靠算法,这些具有媒体属性的平台,既缺少“总编辑”,也缺少“把 关人”,技术取代内容成了主角。生产和分发一旦“去编辑化”,审核团队人再多,也无法应付海 量内容。而如果媒体平台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平台,既难言质量,也难保导向。 技术承载着价值,决定了它可以也应该成为主流价值的载体。比如,在决定给用户推送哪 些内容时,不但要考虑用户的个人兴趣和习惯,帮助他们“各取所需”;更需要对内容产品的 质量做出全面评价,善于辨别真伪、敢于判断对错。技术不是号称中立、逃避责任的借口,而 应该成为启发思考、启迪智慧、传播主流价值观的流量入口。 重视技术带来的问题,并不是要拒绝技术,而是更需要保持技术敏感,学会“驯服”算法、 驾驭技术。算法的优势在于充分了解读者、不断回应诉求。这也启示主流媒体,不能再 “埋着头”创作、“仰着头” 传播,而必须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让主流价值搭上新技术的 快车。 (摘编自《用主流价值纾解算法焦虑》) 4.下列不属于对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产生的原因表述的一项是(3 分) A.大量无序信息挑战着人们的认知能力,当今的人们已陷入无效信息、虚假信息泛滥的困境。 B.当代社会已由信息匮乏转化为过剩,如何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 C.基于算法的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能使当代广大用户追求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D.在高度信息化当代社会中,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更多关注,催生了广泛的“流量焦虑”。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服务,受用户欢迎,看似在引领用户成长,实 则放弃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B.算法主导的信息分配机制,开启了符合读者口味的一扇窗,但是也给广大用户们带来了固执 己见、固步自封的危险。 C.算法推送能让被过剩信 息包围的用户减少虚假信息的干扰,但又因“推荐阅读”的方式迎 合用户而助长了虚假信息。 D.一味追求“众包”生产新闻内容和靠算法分发内容体现了互联网信息平台对技术的过分依赖, 易导致新闻价值偏差。 6.在信息化社会,众多网络信息平台盛行运用算法推送存在较多的弊端,请结合全文提出改进 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 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 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 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 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 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 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 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 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 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 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 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 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 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 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子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 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 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 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 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 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 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 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 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 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 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 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 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 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 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 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 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 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 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 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 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不说官场商场,不 议谁肥谁瘦,远离世俗的纷扰。 B.文中“我”与哥哥拔草闲聊的情景看似闲笔,实则既表明兄弟间平淡又真实的关系,又引 出了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 C.从文中看,父亲爱栽树,除了这是他的爱好外,还有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和供给哥哥与 “我”上学的费用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蜜蜂,写出了村庄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 8.(原创)文章标题“父亲的树”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 分) 9.(原创)本文语言风格朴素平实,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