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x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南省洛阳市八所重点高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卷.docx

ID:421900

大小:11.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人而无德,行之不远。 ”一个社会文明有序,既靠先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相善其群的公德。 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要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 。近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阐释了新时代公民道 德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供了依据。紫纲要, 对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具有重大指 导意义。 ③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和谐的基础,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是新时 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纲要》提出, “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 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这五个方面的社会公德内容,涵盖了维 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既针对全体公民,也面向领导干部,有着重要的现实针 对性和实践指导性。把这些社会公德要求融入日常生活,强化制度保障特别是法律法规保障,使之成为人 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④“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培护社会公德,关键在于引导公众超越个人狭 阻眼界和功利目的,从公益众利层面实现小与大、私与公、家与国的融洽协调。 “环保是别人的事情,与我 无关” “大善做不了,小善不想做” “凭啥自己冒风险助人为乐”……公德遇阻,说到底是因为公共意识、 规则意识、群己权界观念等缺失。张扬社会公德的要诀,就在于唤起人们的公共责任心、公民义务感,破 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心理。广大民众明礼守法的公共文明意识,其实正是最宝贵、最强大的 道德资源。 ⑤道德是生活的哲学。道德建设既重视对孰善孰恶的辨析,更重视知行合一。从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到 邻里相处和睦互助,从举手之劳保护环境到心底无私为民服务,人人谨守社会公德,努力实现行为之善、 思想之真、精神之美,就能让道义的力量汇流成河,润泽社会使其有序运转。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对 个人而言,激发其“见善如渴,闻恶如聋”的意愿,增进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动力,就能使其 成为一个“精神富有”的人,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⑥每个人心底都蕴藏着善的种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纲要》强调: 。 “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高举光照世道人心的公德火炬,培护引领社会和 谐的公德高地,激励人们行动起来守卫心中的道德律, 一定可以奏响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和声, 让德耀中华、 德佑未来成为现实。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而无德,行之不远” ,这里面的“德” ,内涵丰富,包括两个层面, “先善其身的私德”和“相 善其群的公德” 。 B.《纲要》的印发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对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 高度的推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C.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使社会文明有序,这就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 养提供了依据。 D.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都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我们应把它们 融人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展开论述,指出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 内容。 B.文章第①段认为,人有“私德” ,也有“公德” ,本文主要从“公德”的角度进行论证。 C.文章第④段列举了现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从正面论证了社会公德与个人的密不可分 的关系。 D.文章引用“人皆可以为尧舜” ,说明每个人心底都存有善,表现出作者对公民道德建设的乐观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私德是对个人而言的,激发了善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可以让一个人“精神富有” 。 B.社会公德之所以是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原因在于社会公德是新时代公民 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C.“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是狭隘心理,只要克服了这种心理,就是一个有公德心的人。 D.知行合一,用行动守卫心中的道德律,一定可以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成为现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桂林产业扶贫抓出了新特色,全市贫困地区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深度挖掘潜力,坚持市场导向,优化 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日趋优化,打造出了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桂林为适应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了“富硒农业十扶贫” “超级稻十扶贫” “生 态循环农业十扶贫” “旅游十扶贫” “光伏十扶贫” “电商十扶贫”等特色产业扶贫模式,100%的贫园村、70% 的贫困户有了特色支柱产业,贫困地区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桂林市通过完善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接、信息征集互联共享、服务保障、风险补偿等机制,确保有贷款 意愿的贫困农户都能“应贷尽贷” “应贴尽贴” ,累计为 3.4 万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余额 13.3 亿元。 据官方统计,2017 年,桂林市共实现 74988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96 个贫困村摘帽出列。全市贫 困人口减少到 15.5 万人,贫困村减少到 290 个,贫困发生率下降 4.1%。 (摘编自杨志雄(桂林走出产业扶贫新路贫困村特色支柱产业全覆盖)) 材料二: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以来,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 贫,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创造了世界奇迹。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 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这些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全球减贫事 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 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 一是我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 二是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经验。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减贫合作。 (摘编自《一图读懂新中国 70 年减贫成绩单》) 材料三: 从产业扶贫到健康扶贫,从教育扶贫到生态环保扶贫,近日举行的 2019 年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总结 过往, 探索未来多样化、 差异化的扶贫形式, 可以说是一次脱贫智慧的交流激荡、 脱贫思路的集体展示。 “要 想富、先修路” ,这把脱贫致富的“万能钥匙”只适用于贫国人口体量庞大、分布集中的以往情况。当前扶 贫进入决胜的冲关阶段,大水漫灌势必造成跑冒滴漏,唯有将“一招鲜吃遍天”变为“一地区一法子” ,才 能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保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摆脱贫因。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之义。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需要“锁找钥匙” ,也要“钥匙找锁” 。如果说因地施策、因人施策是针对问题找 措施,各方也应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带着特长做帮扶。脱贫攻坚的事业不是个人的事,需要社会总动员、 全民齐上阵,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四川农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地方搭建“农业科技 110**农业科 技网”等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宜昌市夷陵区政府、电商平台等多方联动举办的“奔跑 吧柑橘”扶贫公益活动,让夷陵柑橘成了“网红” ,带动了特色农副产品销售;中国扶贫基金会等社会组织 发挥链接优势,整合资源、支持各地“儿童之家”建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方参与,专项扶贫、 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握指成拳,已形成高效有力的大扶贫格局。 每一个脱贫故事背后,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说产业扶植、就业协助、消费扶贫让老乡获得实实在 在的收益,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则立足于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公共服务的短板,既有输血 也有造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未来,既要物质脱贫也要精神脱贫,方可形成有层次、有质量的扶贫帮扶措 施体系。一项措施的效果有限,打出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大有小的攻坚组合拳,才是“啃硬骨头” “攻 老大难”的治本之策。 (摘编自臧荀《多措并举,凝聚脱贫攻坚最强合力》)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年以来,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 就,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 B.桂林的产业扶贫工作的成功在于完全依托使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调整产业发展模式,走地方 特色产业的路线。 C.材料二中 2012 年全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为 1985 年的 15%左右,说明 2012 年至 1985 年中国贫困地区农 村居民收入年年持续增长。 D.中国的减贫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是中国特有的,为人类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也为全 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