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上学期 12 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
赵启正
“中国读本”这本书有 13 亿页,一个外国人不可能读全,只能读几页,认识几个中国人,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中国人了。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应当珍惜自己的公共外交机会,为公
共外交做出贡献。
我认识一位上海的书法家,多年在国外传播中国书法,不仅给韩国人、日本人讲解,也
给欧美人讲解。他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书法研习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通过书法,潘基
文表示更理解中华文化了。其实,如果尽心,每个人都可以有为公共外交做贡献的机会。
当代的公众已经不只是公共外交的“受众”,更成为积极参与公共外交的“主体”。与传
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外交相比,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
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于前者。也正因此,许多国家把公共外交提升为全球战略布局的
重要一环,美国 1999 年就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的职位,英国在 2002 年也设立了类似职
位。在许多国家,由民间主动承担的公共外交更是风生水起。
今天,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构成了国家的整体外交。当然,公共外交领域里,政府也是
外交主体——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就是近年中国举行的标志性公共外交活动。而其他如
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社会精英等,乃是公共外交的中坚力量,广大公众则是基础,他们在
外交的重点、方式上各有例重,形成了互补之态。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有某种隔绝,外部世界对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感到陌
生,甚至有神秘感。加之冷战思维的残余,影响了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社会制度、经
济、文化的观察和评论,以致国际舆论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实情严重不符。开展公共外交是
中国的迫切需要。
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改善外国公众对本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阁政府对本国的政策,实质
上属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中国的公共外交本着求同存异的和谐理念,力求通过不同文明间
的对话,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共同繁荣
这与有的国家在公共外交中以打压他国的手段来推销自己价值观和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有着
本质的区别。
现在,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 8000 万人次以上,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
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
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公共外交并不要求人人都去谈政治话题,去解
疑释惑,实际上,谈吐得体、举止有度就是正面的公共外交。所以,公共外交的效果不仅仅
是对外说明中国,反过来也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爱国观,让公众明白做好自己就是一种爱国,
你的言行就是在表达中国。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因此,在许
多国家,新式公共外交风生水起,
B. 开展公共外交有利于增进外部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消除冷战思维的影响,从而改变 国际舆
论中与实情严重不符的中国形象。
C. 公共外交实质上属子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
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
D. 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只需要人们注意个人言行,做到谈吐
得体、举止有度就行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思路论述,既逐层推进,又横向展开。
B. 本文在举例分析时,既有个人生活中的事实,也有为大家所熟知的公共事件,说服力强。
C. 文章在论述中国公共外交的理念时,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
D. 文章最后一段以出境旅游的游客为例,既贴近大众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家通过书法帮助潘基文理解中华文化,说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表达中国的一种
有效方式。
B. 美国、英国相继设立“公共外交副国务卿”或类似的职位,这种重视公共外交的做法值得
我们借鉴。C. 开展公共外交,纠正西方政治力量和媒体对中国的偏见,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是中国的
迫切需要。
D.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即使无意识进括公共外交,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
交的效果。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
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影响力已经超过以政府为主体的传统公共外交”错误,
原文为“这种以公众为主体的新式公共外交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补充了前者,不少时候还甚
于前者”;
C 项,“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就会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突”错误,
结合“当不同文明之间缺乏足够的对话或者对话不对称时,则有可能产生重大的误解甚至冲
突”分析,原文只是说可能会产生冲突;
D 项,“公共外交并不需要人们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错误,原文只是说不要求人人都
去谈政治话题,去解疑释惑。
故选 B。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
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
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主要是为了批评有的国家的做法”错误。作者在论
述中国公共外交理念时顺带批评了有的国家的做法,但这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
是说明中国公共外交理念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故选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 项,“我们的所有言行也会产生公共外交的效果”有误,结合“我们每年出境旅游的人大约是 8000 万人次以上,
普通游客未必意识到自己在进行公共外交,但他的言行却带来了公共外交的效果,有正面也
有负面,比如礼貌、友好就有正面效果,大声喧哗、不守秩序就有负面影响”分析可知,文
中针对的是出境旅游的游客。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
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
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
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
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
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父亲敲门的时候,我正接着一个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
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下巴上还夹着叽哩呱啦的电话。
父亲寻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吃中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
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
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
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一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吃了一
惊,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好跟你的文化界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
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
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
赶趟儿。”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
说。”
父亲急忙将我阻拦。他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 ,再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乡下好多事呢。”我说:“您如果真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了……
当爹的进城给儿子送烧饼,儿子却没管饭,等我回村,别人还不把我骂死?”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与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个酒店另开一个只属于我和父亲的
小包间,但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
多好。小包间正好被安排在朋友请客的大包厢的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
又对父亲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来。”父亲说:“那你快
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啊!”我笑了,父亲与刚刚进城时的我一样拘谨。
宴席开始了。我念着隔壁的父亲,说:“我先敬大伙儿一杯,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
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今天又没什么事,咱一醉方休。”我说: “可
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我笑笑:“我爹在隔壁。”
满桌人全愣了。
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
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
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
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现在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我说:“这挺好。不过你们要是真想敬他一杯酒的话,就一起过去。千万不要一个一个
地敬啊!他喝不了多少……”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然而推开门我就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板的服
务员。我问:“刚才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
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什么……
4. 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时,作者结果父亲送过来的纸箱,耳朵旁边还夹着手机在和朋友回着话,刻画了
作者世故,对父亲的到来并不觉得多激动。
B. “老家距离城里不过两个小时车程”中“不过”说明作者觉得父亲送烧饼也是应该,同时
也对自己总不回家的行为表示内疚。
C. 与父亲最终达成的协议是让父亲在作者聚会的酒店隔壁单独开一个包间,这样作者既陪父
亲吃了一顿饭,又不驳朋友面子。D. 听说作者的父亲就在隔壁,朋友们非要相邀并敬酒,作者却万般推辞,表现了作者看重朋
友情谊,也说明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
5. 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阅读,谈谈你的理解。
6.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隔壁的父亲就是标题,又是重要人物,其中隔壁有隔阂的意味。小说题目
与主要情节一致。父子之间的隔阂也被题目揭示出来。反应主题与现实意义。都市人育人之
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强烈的人性反差。
6. 父亲是一个非常疼爱孩子、善解人意、勤俭节约的好父亲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中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
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项,“说明
了作者很了解自己的父亲”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并不了解父亲。比如“父亲路上还是不
停地嘱咐我别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可见父亲是很想与儿
子聊聊天的,且父亲说“就要两盘水饺”,这也就暗示父亲很节俭,他不可能一个人“浪费”
那么多菜的,这也就为下文父亲退掉所有的菜而仅仅带走那盘水饺埋下了伏笔,而对于父亲
的这些心思,作为儿子的“我”是不了解的。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的标题‘隔壁的父亲’有一定的含义和作用,结合你对小说的
阅读,谈谈你的理解”,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既考查含义,也考查作用。第一问,考生可
抓住“隔壁”一词,联系全文内容,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概括其含义。从文中来看,父亲
与“我”一起“赴宴”,父亲在隔壁房间,“隔壁”一词,运用谐音,一语双关,“隔壁”既
指自己与父亲的位置,又隐含着“隔阂”的意味,反映出父子之间的隔阂。第二问,在文中
的作用,考生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隔
壁的父亲”既是小说的标题,又是小说极力塑造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标题即给出小说的主
人公;小说主要叙述了作者为挽留父亲吃饭又要参加朋友饭局而与父亲达到协议——让父亲
就在自己与朋友聚会的隔壁包间吃饭,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标题与这一主要情节一致;
作者与父亲相距不远,但很少回乡下去看望父母,倒是让父亲来给他送烧饼,父子之间的情
感明显是有了的“隔阂”,这是小说标题所揭示出来的;读者通过“隔壁的父亲”这一标题,
似乎可以看透都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无奈与虚伪,作者本人也与老实质朴的父亲之间有关强烈的人性反差,这些都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与现实意义。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 是“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这是考
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文章塑造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形象;然后找
出描写“父亲”言行举止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父亲路上还是不停地嘱咐我别
点菜,就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饺,
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这表现出勤俭节约的特点;如当知道儿子与朋友约好
吃饭时,父亲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再失约,多不礼貌”,这表现出父亲善解
人意的特点;如七月七给“我”送烙花,这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疼爱。考生根据这些内容
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
找出小说中关于“父亲”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
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
他的评价性的语句,如服务员说“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了一盘水
饺,说是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小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
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燥、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
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
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
成绩上等的学生 20 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
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
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的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认
为运动量不足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 30.4 个百分点。然而,有
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他们的运动量,占用了他们的运动时间。这不
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的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
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
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
己聊天,近两成父母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父母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
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
友的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
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
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 年 9 月 21 日,有
删改)
材料二:
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数据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 年 9 月 21 日)
材料三:
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 39 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
年最快乐。
这项调查是针对 11 岁到 15 岁的青少年,共有 39 国约 20 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
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
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 39 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
很少接触烟酒。
WHO 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
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家
庭与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
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生病少,并且养成了运动
的好习惯。
(摘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 赶超美国同龄人》,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论述了中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和快乐理念,并指出了影响少年儿童快乐的因素。
B. 材料二采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我国少年儿童快乐状况,用数据直观表现了性别间的快乐差异。
C. 材料三表明,荷兰的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
D. 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爱运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调整情绪,获得
快乐。
9. 根据上述材料,概述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做法。
【答案】7. D 8. B
9. 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②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运动的好习惯;③鼓励少年儿童与朋友保持
良好的关系;④国家繁荣富裕;⑤社会追求公平正义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
项对照,辨明正误。D 项,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三可知,不是 39 国青少年都做到了“运动而
且快乐”,而是荷兰这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最快乐”“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故选 D。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回答时需注意,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
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
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快乐理念”分析错误。材料一介绍了运动、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少
年儿童的快乐的影响,表现了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的快乐状况,并未表现其“快乐理念”。C 项,
“这是因为荷兰较为富裕,社会更重视公平”错误,材料三中说“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
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说明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程度较高有多
方面的原因,这只是原因之一。D 项,“不爱运动的孩子比较敏感、忧郁,快乐指数低”说法
绝对,从材料一来看,只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存在不良情绪或感受的比例更高。故选 B。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
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注意题干中“概
述能够帮助少年儿童提高快乐指数的做法”的要求。梳理材料内容,可从中归纳出一些较为
明显的答案要点,例如,在材料一中,抓住每一段所提到的“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
影响”和第二段所提到的“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就可得出两个
答案要点。在材料三中,倒数第二段提到了“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
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从中也可提炼出两个答案要点。另外,材料一最后提到的“学习、
情绪、兴趣、朋友”等,还有材料二图表中的“身体健康”“理想高远”等,都是能影响少
年儿童快乐的因素。根据这些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
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
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
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
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
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
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年十二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举成化二十二年
乡试第一。
时帝益倦于政,而万安、刘吉、尹直居政府,智愤之。道出三原,谒致仕尚书王恕,慨
然曰:“治天下,在进君子退小人。方今小人在位,毒痡四海,而公顾屏弃田里。智此行非
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恕奇其言,笑而不答。明年登进士,
改庶吉士,遂上疏曰:“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
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陛下岂不欲推诚待物哉?”疏入,不
报。
智既慷慨负奇,其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亦并负意气,智皆与之善。
因相与品核公卿,裁量人物。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复上
书曰:“少师安持禄怙宠,少保吉附下罔上,太子少保直挟诈怀奸,世之小人也。陛下留之,
则君德必不就,朝政必不修,此弊所当革者也。致仕尚书王恕忠亮可任大事,尚书王竑刚毅
可寝大奸,都御史彭韶方正可决大疑,世之君子也。”帝得疏,颔之。居无何,安、直相继
罢斥。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
鼐常朝当侍班,智告之曰:“祖宗盛时,御史侍班,得面陈政务得失,立取进止。自后
惟退而具疏,君幸值维新之日,盍仿先朝故事行之。”及恕赴召至京,智往谒曰:“后世人
臣不获时见天子,故事多苟且。愿公且勿受官,先请朝见,取时政不善者历陈之,力请除革,
而后拜命,庶其有济。若先受官,无复见天子之日矣。”鼐与恕亦未能用其言。
会刘概狱起,吉使其党魏璋入智名,遂下诏狱。智身亲三木,仅属喘息,慷慨对簿曰:“智
见经筵以寒暑辍讲,午朝以细事塞责,纪纲废驰,风俗浮薄,生民憔悴,边备空虚,私窃以
为忧。与鼐等往来论议诚有之,不知其他。”谳者承吉意,竟谪广东石城。
智至广东,总督秦纮檄召修书。弘治四年十月得疾遽卒,年二十有六。天启初,追谥忠
介。
(选自《明史·邹智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
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B.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C.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
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D. 陛下于辅臣/遇事必咨/殊恩异数必及/亦云任矣/然或进退一人/处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
一二小人阴执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 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
“入直”。
C.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
以称为三木。
D. 对簿,指受审问。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
实,故称对簿。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邹智生性耿直。他路过三原,拜见退休尚书王恕,为王恕的遭遇打抱不平,并表达了上书
天子的意愿,王恕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B. 邹智嫉恶如仇。万安、刘吉、尹直把持朝政,他十分愤恨,等到孝宗即位时,便对此三人
进行弹劾,后来刘吉被罢免,所以对邹智怀恨在心。
C. 邹智向皇帝推荐王恕,等到王恕受诏进京后,又建议王恕先拜见皇帝陈述弊政,后接受官
职,否则难以再见到天子
D. 邹智与御史汤鼐意气相较,关系友善,他们经常在一起品评人物,理论朝纲与民生。但后
来被品评过的少保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构陷邹智入狱。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智此行非干科名,欲上书天子,矫世变俗,拯斯民于涂炭耳。
(2)未几,孝宗嗣位,弊政多所更。智喜,以为其志且得行。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1)我此行并不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是想上书天子,改变风俗,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
拯救出来罢了。
(2)不久,明孝宗即位,对以往的弊政多有改革。邹智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志向将能够实行。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
明晓文段语意。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讲述的是邹智向皇帝上书的内容,可以翻译为“陛下对于辅臣,每当遇到
政事必定同他们商议,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的礼遇和特殊的恩惠,也可以说很信任了。然而或
是升降一个人的职位,或是处理一件事,往往直接由宫廷发出诏谕,使一二个小人暗中掌握
其权柄,这实际上是对辅臣既任用他而又怀疑他”。
第一,“进退一人”与“处分一事”结构相同,属于并列关系,两者中间应该断开,据此可
以排除 A、B 两项。
第二,“中旨”为名词,意思是“旨意”,在句中作“降”的宾语,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
以排除 C 项。
故选 D。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
A 项,“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错误,乡试是明清时期,在各省省城和京
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后来刘吉被罢免,所以对邹智怀恨在心”错误,根据原文“居无何,安、直相继罢斥。
而吉任寄如故,衔智刺骨。”,可知邹智弹劾万安、刘吉、尹直三人,万安、尹直相继被罢免,
而刘吉仍居旧职,他对邹智恨之入骨。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
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
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
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
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干,动词,求取;科名,科举功名;矫,纠正;拯斯民于涂炭,状
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涂炭拯斯民”,其中,“涂炭”比喻极困苦的境遇。
(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未几,不久;嗣,继承;更,改变、改换;以为,认为;且,将要。
点睛】参考译文:
邹智,字汝愚,合州人。十二岁能写文章。家境贫穷,他利用烧树枝树叶发出的火光,
夜以继日地读书三年,成化二十二年,乡试中获第一名。
当时明宪宗愈加懒理朝政,而万安、刘吉、尹直位居内阁权力机构,邹智十分愤恨。途
经三原时,求见辞官返乡的尚书王恕,感慨地说:“要想治理好天下,在于任用君子斥退小
人。当今小人在位,祸害天下,而您却被屏弃乡村。我此行并不是为了求取科举功名,是想
上书天子,改变风俗,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罢了。”王恕认为他说的话不寻常,笑
笑没有应声。第二年邹智考中进士,任庶吉士,邹智于是上疏道:“陛下对于辅臣,每当遇
到政事必定同他们商议,并对他们施以隆重的礼遇和特殊的恩惠,也可以说很信任了。然而
或是升降一个人的职位,或是处理一件事,往往直接由宫廷发出诏谕,使一二个小人暗中掌
握其权柄,这实际上是对辅臣既任用他而又怀疑他。陛下难道不想推诚布公地待人吗?”奏
章送呈皇帝,皇帝不给答复。
邹智生性大方豪气自负,当时御史汤鼐、中书舍人吉人、进士李文祥也都有志向气概,
邹智同他们关系都不错。他们在一起品评朝臣,议论人物。不久,明孝宗即位,对以往的弊
政多有改革。邹智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志向将要能够实行,又上书说:“少师万安恃位取宠,
少保刘吉对下附和对上欺骗,太子少保尹直心怀奸诈,都是些世上的小人。陛下留用他们,
那么君王的德行必不完善,朝政必定整治不好,这弊病是应当革除的。退休尚书王恕忠诚磊
落,可以担当重任,尚书王竑刚强果断,可以止息大奸之谋,都御史彭韶端平正直,可以决
断大政方针,他们是世间的君子。”皇帝看完奏疏,点头表示赞赏。过了不久,万安、尹直
相继被罢免。而刘吉仍居旧职,他对邹智恨之入骨。
【汤鼐经常在朝廷值班,邹智告诉汤鼐说:“先世兴盛,御史值班,可以当面向皇帝陈述
朝政的得失情况,皇帝即刻决定是采用或是禁止。到后来只有等到退朝后用疏来陈述,这样
君臣之间不能相互交流,你有幸遇到朝廷革新的时候,何不效仿先朝事例行事。”等到王恕
接诏到了京城,邹智前去拜见王恕说:“后世做臣子的没有机会见到天子,因此处理政事大
都马虎草率。希望您暂且不接受官职,先请求朝见皇帝,将时政治理不善的一些情况一一向
皇帝陈述,极力要求革除,然后再接受官职,这样就可能于政事有所益。如果先接受官职,
就再没有见天子的日子了。”汤鼐与王恕也未能采用他的建议。
时逢刘概的案子兴起,刘吉指使同党魏璋把邹智名字牵涉进去,邹智被捕关进诏狱。邹
智的颈、手、足上都套上刑具,仅能呼吸,邹智在接受审问时,慷慨地回答:“我见御前讲
席在寒暑间停止讲习,午朝以皮毛小事敷衍塞责,朝政纲纪毁坏,风俗轻浮,人民生活困苦,
边境防备空虚,我暗自为此担忧。与汤鼐等来往时议论这些情况是有的,其他什么就不知道
了。”议罪的官员承奉刘吉的意图,最终将邹智贬到广东石城。
邹智到了广东,总督秦纮用檄文召他撰写有关著作。弘治四年十月得病突然去世,年仅
二十六岁。天启初年,追赠谥号“忠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句点明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 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远在天边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 “鼓角”是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
战争频仍。
D. 作者深夜不寐,听到野外传来众多家庭的哀哭声,也听到几处渔人樵夫唱起少数民族的歌
谣。
E.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有音乐和书籍与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寥。15. 这首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与《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都是律诗的颔联,而且写到了江水和夜景。它们在意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
同之处?试作分析。
【答案】14. AD 15. 相似之处:①“三峡”“星河”“平野”“大江”都是辽阔、浩荡的意象,这
两联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境。
不同之处:②“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从“五更”到“三峡”,时空结合,将眼前之景
与心中忧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二。(以哀景写哀情)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自然景物之间相互映衬,以辽阔和原野、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
和凄苦的心境。(以乐景写哀情)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
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 项,句意理解错误。“霁”指雨雪停止,云雾散开,天色放晴。“天涯”
是指作者所处之地。C 项,“五更”不是“五遍”,是“接近天明”的意思。E 项,“人事”
是亲朋的存亡情况,“音书”是消息和书信。消息和书信断绝,只好任凭寂寞孤独。。故本题
选 AD 项。
【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意境。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精读“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
星河影动摇”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联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其中的情感表
达,最后在回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先回答相似之处,后回答其不同之处。《阁夜》全
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
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开首二句点明时间是岁暮,一“催”字,形
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
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
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
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
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
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
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旅夜书怀》首联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
月夜孤独地停泊着。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首诗是写
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实际上,诗人写辽
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
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两联的相似之处从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上回答:取景
都大气,“三峡”“星河”“平野”“大江”等意象都辽阔、浩荡,都营造出雄浑阔大的意
境。不同之处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以哀景写哀,将眼前之景与心中忧
国伤时之感、身世凄凉之情合而为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以乐景写哀情,以辽阔
和原野、皎洁的月光、闪烁的星星来反衬诗人孤独的形象和凄苦的心境。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
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
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
错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6. 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17. 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很有特点,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答案】16. “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
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
17.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
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
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
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
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
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解析】【16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分析诗歌的语言的能力,主要考核炼字,答题时注意分析句中眼,重点从表层
和深层分析,“凉”不仅有身体上的寒冷,还有心理上的凄凉。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 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
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
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
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等)。此题重在“虚实结合”,注意抓住第三句的“忆”分析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四、情景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智、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
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
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和______。”
(3)杜甫《蜀相》中,采用设向手法,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
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为国以礼 (2). 其言不让 (3). 泻水置平地 (4). 各自东西南北流
(5). 丞相祠堂何处寻 (6). 锦官城外柏森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
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泻、丞、祠、柏。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
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 名句大多
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
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
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
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
“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的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媒介形态的演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
展报告 2019》指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
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在这一背景下,许多没有知名度的普
通人,靠优质内容创作赢得了关注度。数字经济新趋势,( )。
无论是保护新业态发展还是保护消费者 ,对出现的问题,不能 ,而应在
规范的同时加强监管。相较于线下门店,网红直播销售的即时性,无疑大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投诉渠道,对明确违法的行为做到“重拳出击”、 。从
平台监管角度看,一方面要保护广告客户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帮助其准确知晓相关账号
的流量价值,对商业纠纷要建立常态化的处理机制;另一方面,对“买粉”“刷单”“假评
论”“卖假货”等行为,也要加大打击力度。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
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只有用健康可持续的
商业模式作为保障,让人们愿消费、敢消费,才能让消费更好地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生 权益 听之任之 以毒攻毒
B. 催生 权利 信马由缰 以儆效尤
C. 催生 权益 听之任之 以儆效尤
D. 发生 权利 信马由缰 以毒攻毒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让人们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
B. 传统商业营销格局得到了改变,人们看到了社会化营销的新商机。
C. 改变了传统商业营销格局,让人们看到了营销的社会化新商机。
D. 传统商业营销格局得到了改变,人们看到了营销的社会化新商机。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
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
B. 比起监管部门,凭借平台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更深度
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C. 比起监管部门,凭借平台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戳穿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参与到
互联网发展更深度共治中来。
D. 比起监管部门,平台凭借数据优势与管理权限,更容易刺破商业欺诈的面纱,理应更深度
参与到互联网发展共治中来。
【答案】19. C 20. A 21. D
【解析】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和词语的能力。此类题一般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和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
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催生”,助力,帮着生长。第一空,语境是
在“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的带动下,产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因此用“催生”。排
除 AD。
第二空:“权益”,指公民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权利”,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
一种力量。与义务相对应。根据语境可知应保护权利和利益两个方面,第二空应使用“权
益”。排除 B。
第三空:“听之任之”,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信马由缰”,比喻无主见,随外力
而转移,对象是人。第三空,语境对象是“对出现的问题”,应使用“听之任之”。
第四空:“以毒攻毒”,指利用某一种有坏处的事物来抵制另一种有坏处的事物;“以儆效
尤”,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第四空,文中“重拳出击”
的目的是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应使用“以儆效尤”。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
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从陈述对象的角度看,主语是“数字经济新趋势”,BD 项偷换主语,将其换为“传统商业营销
格局”,因此,排除 BD 两项。
“社会化”表所属,“营销”是动词短语,按照多项定语语序,“社会化”在前,排除 C 项。
故选 A。
【21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
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A 项,语序不当,“更深度”是状语,应修饰“参与”。
B 项,成分残缺,应将“平台”放在“凭借前”,使其做主语。
C 项,语序不当,“更深度”是状语,应修饰“参与”;成分残缺,应将“平台”放在“凭借
前”,使其做主语。
D 项,修改正确。
故选 D。
六、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先生针对美国“封锁华为”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 5G
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
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我们很多员工春节加班连家都不回,打地铺睡,
就是要抢时间奋斗。物质待遇肯定会有,主要还是给他们使命感,有做成事的机会。
迟早我们要与美国相遇的,那我们就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好一切准备,
从那时起,就做了一些准备。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人类社会做贡献的。
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苹果的生态很好,不能狭隘地认为爱华为就爱华为手机。
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竞争与合作
在广阔的社会天地里,各种各样紧张激烈的较量竞争在时时处处进行着,它们不是为了
供人观赏,而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如果在竞争中,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
段伤害别人,这是极大违背了竞争存在的意义,竞争以共同提高为原则,所以我们要团结互
助,通过良好的合作来促进竞争,不仅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未社会贡献了更大的力量。
合作,这个耳熟能详的词,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科学家说:“合作是几种物
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生成一种新的物质。”字典的解释是:“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的,
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事。”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成功的人士不都是善于合作的典范吗?拿计算机这个行当来
说,绝大多数好的软件都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作出创造和贡献的最主要的研制者也常常不止一个,单枪匹马很难有大作为。所以说,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中,善于合作的科学家取得大成
就的机会更大。有一个例子是:一个年轻人能力出众,干活麻利可靠,他真诚坦白,从不骄
傲,对同事也没有小心眼,与合作者关系融洽。后来他到一家公司主持开发软件,当他发现
下属编的程序有错误时,采用委婉的方式指出来,下属也改正了错误。讨论软件制作时,同
事们各抒己见,而他也择优选用,使得该软件很快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地位。这件事也体现
了合作的内涵:不仅自己才华横溢,而且能够让比他更出色的人充分施展才华。
说到合作创造双赢,不得不说一个小故事:有两个饥饿的人,碰到一个渔夫,渔夫给了
其中一个人一条鱼,另一个人得到一枝鱼竿。可是一天过去了,有鱼的人把鱼吃光了,最后
还是饿死了;另一个人因为饥饿过度,没有力气去钓鱼,也饿死了。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合作,
一起享受鱼。再一起去钓鱼……
合作与竞争,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而是相依相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在
合作中竞争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相互竞争;另一方面,
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竞争中需要合作。竞争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在竞争中,合作的越
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
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
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
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理性爱国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
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材料比较简单,是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先生针对美国“封锁华为”事件发
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在5G 技术方面,别人两三年肯定追不上华为。其实我们牺牲了个人、
家庭,牺牲了陪伴父母……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站到世界最高点”分析,主要强调理
想的作用,做人应该有理想,它是前进的动力。结合“要准备和美国在‘山顶’上交锋,做
好一切准备”分析,做一个有准备的人。结合“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在山顶上拥抱,一起为
人类社会做贡献的”分析,要有开放、包容的心,不能做独行侠,要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姿
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我们家人现在还在用苹果手机……就爱华为手机”分析,要
理性爱国,结合“中国将来和美国竞赛,唯有提高教育,没有其他路”分析,强调教育和人才的作用。
参考立意:1.卓越的成就来自为理想而不懈地奋斗;2.理想(使命)是成就事业的动力;3.
要居安思危;4.既要竞争,也要合作;5.要理性爱国;6.竞争的关键是人才;7.以开放包容
的姿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话题“竞争与合作”。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世
界的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进步,无不展现出一种巨大的力量——竞争;
竞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一颗美丽动人的明珠;竞争固然是好,但离不开合作,我们
在竞争过程中,也要善于合作。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感悟,如要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
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竞争,合作,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等。
【素材】上帝创造了孤单的人,人类之所以生存到现在,不是因为刀耕火种的演化,也不是
因为战火纷飞的时代变迁,而是因为他们从上帝手中学会了如何合作。
生存需要与人合作,只有合作才可能在两人之间形成互利,两个人才能生存在不断日新
月异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因此,我们要记住,要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要不断的与人合作。
“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合作”。只有共同发展了,才谈得上竞争;只有竞争才能
促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因为竞争,人类才得以在历史的行程中碾下一道道不可磨灭的痕
迹。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黑夜里的路灯,发出明亮的光芒照亮你的路;理想是沙漠中的清泉,
用清凉的甘露滋润你的嘴;理想是大海上的路标,用箭头指明你的家……理想会一直坚持,
也会突然改变。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理想对一个人支撑的力量有多大。大好的年华里,我们需要的不是守
韶华向远,难道不应该为了将来而选择在合适的年龄做了对的事。因为我懂得:别在最能吃
苦的年纪里选择了安逸。
爱国并不一定非要轰轰烈烈,其实,它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每次升旗仪式,我们
端端正正地站,恭恭敬敬地行礼,这就是爱国;我们现在认真学习,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
人才,这是爱国;我们爱护家园,保护环境,这是爱国;我们孝敬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这也是爱国。
我们要理性爱国,不能盲目,在不破坏国家经济、秩序、法律道德的前提下爱国,坚决
不做损人害己的事。
大海包容波浪,于是行成汪洋,海水包容沙子,于是形成沙滩。所以,上帝给予他们同
样的名字:海洋,海滩,容纳千千万万个“水宝宝”。包容一句语言,兴许会消除矛盾;包容一个动作,兴许会化解误会,包容一种流言,兴许会消睨争执。而此看来,包容中总会拉进
人与人间的感情,让陌生不在永远。
包容就像一盏灯,灯亮了,光明就近来了,自然,温暖就会溢绕着每一个人,人与人的
感情就会被拉的跟近。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
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
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
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
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
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
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