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检试卷(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陕西省汉中市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六次质检试卷(Word版附解析)

ID:422063

大小:365.2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 2019-2020 学年高三第六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 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别中西 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 20 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患观主义意志 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 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 “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 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 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 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 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 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 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 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促、互鉴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 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 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 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 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 代宗教”说。 ④还有梁启超,前期以启蒙为宗旨,强调文艺改造人心的社会功能,提出了诗、文、小说的 三界革命论,目的在 “新民立人”或曰“移人”;后来借鉴西方哲学智、情、意三分理论,用 儒家思想加以化用,提出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 的“趣味主义”美学主张,在上世纪 20 年代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 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⑤其后,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进行自觉的中西比较和互鉴,达到了对西方美学有选择、 有针对性的消化、吸收和融通。这种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并非个例,在一个世 纪以来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 要贡献。尽管他们中有人提出“以西释中”的口号,表面上抬高了西学,但他们所作的理论探 索和创新,实际上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 ⑥总之,以文明交流互鉴的视域回顾百年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历程可以发现,虽然这个时 期我们的主动借鉴占主导,但实质上这是特定时代条件下中西文明互鉴的一种特殊形式。 (摘编自朱立元《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国维融通了德国古典美学各家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写出了中国现代美学 奠基之作《人 间词话》,创建了创新美学体系。 B. “美育代宗教”说继承了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同时也吸收、融合了康德的有关思想,并借 鉴了席勒的美育理论。 C. “趣味主义”美学主张以“情感教育”“趣味教育”为中心,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和形式, 它改造了西方的理论。 D. 中国古代美学“化西”式的现代转化在一个世纪以来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中具有相当 的普遍性,他们都为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指出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是在借鉴西方美学中进行的,借鉴是创新的重要途 径,这是本文论证的立足点。 B. 文章以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等美学大家为例,阐述了中国现代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借鉴和 超越的进程。 C. 文章以较多文字介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贡献,肯定了他所具有的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 的现代视野。 D. 对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这一话题,文章先提出观点,后运用举例等方法 进行论证,最后总结,重申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固执地坚持中学、西学二分的狭隘观念,一味“学西”,而不知中西互鉴互融就不可能 有中西美学的创新融合。 B. 王国维与蔡元培最早借鉴了康德的审美四契机说,并结合本国传统思想,各自提出了有创造 的性的学说主张。 C. 蔡元培、梁启超在建构自己的美学思想时,先借鉴西方美学思想,后吸收中国儒家思想。 D. “以西释中”是西学为贵思想的外化,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 更具包容性。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 C 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 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 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C 项,“它改造了西方的 理论”错,原文第四段的表述是“‘趣味教育’一词乃是直接借鉴、改造了西方的提法”。故 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 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 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 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B 项,“超越”错,原文第五段末“超越了‘以西释中’,达到了 中西互鉴互融的高度”并未提到二者有高下之别。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 中, B 项,“最早借鉴”错,于文无据,原文是“王国维......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 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未说“最早借鉴”。 C 项,“先借鉴……后吸收”错,原文是“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 美学思想,对 康德关于审美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 述”,是运用儒家思想对康德美学做了创造性阐述。 D 项,“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化表明‘西学’较之‘中学’更具包容性”错,中国古代美学 的的现代转化是由“学西”到“化西”,是中西方美学互鉴互融的特殊形态,文章并未就中西方 美学的“包容性”进行比较说明。 故选 A。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 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 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 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 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 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先人们常常使用水力发电,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 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的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随着科 技的发展,风力发电逐渐兴起。据估算,全世界可利用的风能为 200 亿千瓦(KW),比地球上可开 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 10 倍。全球风电行业未来几年是一个发展校好的时期:欧洲风电行 业框架立法以及欧洲对 2020 年风电行业的明确目标,能够确保行业的稳定性;美国和加拿大 风电规模发展速度仍然较快;中国风电市场继续保持强势。当然,也有类似英国取消风电优惠 一类政策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 (摘自前产业研究院 2018 年 2 月 8 日《全球风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材料二: 我国风电行业成长迅速。2010 年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此后继续保持领 先地位,并逐渐拉开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据统计,2016 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已达到 168.73GW, 占全球比重高达 34.48%。具体变化情况如下图。 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变化材料三: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它不同于火 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 电方式。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 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对于缺水、缺燃料和文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 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摘自《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 材料四: 由于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中国风电稳步发展。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 年新 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随着第七批 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国家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速。2016 年底国家发改 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平价的意义在于,风电在无补贴的情 况正具备与火力发电直接竞争的能力,行业的存续不依赖政策的波动及补贴的缓急,并且随着 成本的不断降低获得永续的生命力。在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 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发,比如有一种分散式风电,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 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体量小、投资少,就成为民营资本投资风电项目的首选。如今,民 营企业的发展超过人们的预期,如天润、新天绿色等。 (摘自东吴证券公司《2017 年风电行业深度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来自欧洲风电行业的框架立法、美国和加拿大风电规模发展速度较快 和英国取消风电优惠等。 B. 较之于 2015-2016 年,起初的 2006-2007 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增加的数量减少,增长 速度放缓。 C.根据材料二中各个年度的累计装机容量、累计装机增长率,我们能够了解 2014-2016 年我国 风电行业迅速成长的情况。 D.因为风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拥有更多的优点,所以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 适合风力发电。 6.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 【答案】4. D 5. C 6. ①引导新增装机向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②风电标杆电价实现平价,增强企业竞争 力,获得永续生命力。③吸引民营企业参与风电开发,提高经济效益。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D 项,“电压低、线 路短”错误,原文是“不用像大规模风电场一样新建高电压、远距离输电线路”。故选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 A 项,误解文意,“英国取消风电优惠”不是风电行业的利好信息。B 项,对图形分析错误,“增加的数量减少”分析与原图不符,应为增加。 D 项,“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非常适合风力发电”说法不准确,原文的表述 是“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 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综合分析)。解答 此种题目的答题步骤:泛读——解文章大意、结构,圈出关键词、句;审题——确定范围、 角度、要求;精读—— 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加工——按题目要求整合。解答本题, 注意题干中“我国政府在风电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的措施”的要求,可知答题区间 主要集中在材料四中,抓住材料中的总结性语句,如“从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倾向数据看,2016 年新增装机将向河南、山东、湖南等中东部、南部等电力消纳情况较好的地区转移”;“截至 2016 年底,随着第七批风电能源补贴目录项目的申报,补贴将逐步解决,补贴时效也将提 速”;“2016 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政策,风电标杆电价逐步下调,风电已经实现平价”;“在 政府的引导下,风电项目具备较好的经济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风电项目的开 发”。抓住这四个关键句子,摘取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家(节选) 巴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 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 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 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 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 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 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却 是“捉鬼”。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 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 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 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 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 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 定的时间开演了。 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 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 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插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 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 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 “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些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 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人 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 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 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 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 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 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 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 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 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 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 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鬼” 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 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 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 尊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D. 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最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 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8. 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 文简要分析。 9. 巴金在《初版代序》中说:“封建大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这个信念鼓舞我写出这部封 建大家庭的历史。”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家”崩溃的必然性。 【答案】7. B 8. ①“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对于“捉鬼” 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②“大获全胜”是因为觉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 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③更通过痛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 顺”和觉新的糊涂情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感到愧悔。 9. ①第一代人高老太爷奄奄一息,“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布,暗示了“家” 必定走向衰亡;②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代表的第二代,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 过着放荡、腐朽的生活,注定无法阻止“家”的崩溃。③以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思想进步, 敢于挑战封建迷信和宗族秩序,揭露传统礼教的虚伪,终将冲破“家”的牢笼,终结封建大 家庭制度。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B 项,“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理解错误,结合“克明、 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 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 可见克明并是不相信什么“捉鬼”,并不“笃信封建迷信”,并且他“羞愧”“痛悔”,可见他 并非“糊涂、麻木”。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 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 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 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 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题目是本文结尾为什么说觉慧的胜利是一次 “出乎他自己意料之外”的“大获全胜”?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首先理解“出乎他自己意 料之外”,结合“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 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 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可见是因为觉慧在家庭中地位辈分低, 对于“捉鬼”的抗议本来没有人听他的话;再理解“大获全胜”的含义,结合“平时这样的 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了”“克明第一 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上也不去揩拭。 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一句话也不敢说 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可见“大获全胜”是因为觉 慧凭借勇气和坚定的立场,最终结束了这场闹剧,没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屋里捉鬼;更通过痛 骂揭穿了陈姨太、克明虚伪的“孝顺”和觉新的糊涂情弱,使他们在自己的勇气与理智面前 感到愧悔。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及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实是一个“主旨题”。 本题实质是考查分析作品形象,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对形象进行分析,弄清 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作品主题的。题目是请结合本文中三代人的表现,分析小说中 “家”崩溃的必然性。首先分析第一代人高老太爷,结合“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 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 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 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可见高老太爷奄奄一息,“家”被一个愚昧无知的陈姨太支配摆 布,暗示了“家”必定走向衰亡;接着分析第二代人,结合“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 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慧侄, 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你一个人就不 愿意?’”,可见克明、克安、克定三兄弟代表的第二代,打牌、喝酒,顺从于封建迷信,过 着放荡、腐朽的生活,注定无法阻止“家”的崩溃;最后分析第三代人,结合“觉慧心里充 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 在他的眼前出现”“‘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 也算读了十几年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 我就打他的嘴巴!’”,可见以觉慧为代表的第三代,思想进步,敢于挑战封建迷信和宗族秩 序,揭露传统礼教的虚伪,终将冲破“家”的牢笼,终结封建大家庭制度。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 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 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 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选庶吉士。寻诏与选者皆改除,得刑部主事。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 松、顺天。行部乘马,不御肩舆。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 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 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 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 事 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 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 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 筑古北口等。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起故官,巡抚大同,与宣府巡抚李仁 易镇。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 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 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 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 理戎政。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 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 部奏/不能及事/B. 乞救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 部奏/不能及事/ C. 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宫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 部奏/不能及事/ D. 乞敕马兰等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地要兵弱/遇警必待 部奏/不能及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指接受皇帝的命令对犯罪的九卿、郡守等二千石高官进行拘捕关押的监狱。 B. 行部,长官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部”的意思是地区,是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C. 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防军队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 改元,旧时只有新皇帝即位不再用旧君纪年之数,改用新的年号,而把即位的当年作为元年。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宗皋犯颜直谏,触怒皇帝。郭宗皋曾经劝勉皇帝为政要宽厚,不要一味以严格为治国方式, 皇帝大怒,杖打四十释放了他。 B. 郭宗皋为国为民,遭到怀疑,郭宗皋请求朝廷拨发钱款用于军防,皇帝怀疑他冒领占用,罢免 他的官职让他原地待命听候调查。 C.郭宗皋因为战事,坐罪罚俸。俺答军两次发动进攻,第一次明军与俺答军激战伤亡相当,第二 次两位高级将领战死,因此郭亲皋两次坐罪受罚。 D.郭宗皋辞官归家,获得关爱。郭宗皋因他人的弹劾以及自己年老请求离职,皇帝应允,他离职 后朝廷每年都供给俸粮和役夫,并派使者到他家慰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2)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答案】10. A 11. D 12. B 13. (1)宗皋评议刘夔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讲作风纪律,(惹怒皇帝) 被判罚剥夺两月俸禄。 (2)给事中唐禹议论过去作战死亡情况,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是几十年没有的大挫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的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解答本题,可从动词的角度分析前后的逻辑关系,“乞敕”即“请求命令”,而请求 的具体内容是“岁发千人”,“千人”后要停顿,据此可以排除 B、D 两项;联系前文分析可 知,“赴援”的宾语应是“密云”,此处“密云”承前省略掉了,故“赴援”后应断开,据此 可以排除 C 项。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把即位的当年 作为元年”错误,“改元”一般是把即位的次年作为元年。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 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 识。本题中,B 项,“让他原地待命”错误,原文中“罢归”的意思是被免官(或辞官)回归故 里。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无行,没有品行;不任风纪,不讲作风纪律;坐,判罚。(2)死事状,作战死亡情况;因, 趁机;衄,挫败。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 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 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 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 郭宗皋,字君弼,是福山人。嘉靖八年的进士。选为庶吉士。不久下诏书与被选任的人 都改任,得到刑部主事之职。宗皋劝说皇帝推崇(崇尚)宽容敦厚,认真考察采纳忠诚的言 论,不要只是把严明作为治理的标准。皇帝大怒,下诏入狱,打四十大板释放了他。历任苏 州、松州、顺天府的巡按使。恰逢朝廷推荐保定巡抚刘夔回来管理院中事务,宗皋评议刘夔 曾经推荐大学士李时之子,奉承讨好没有品行,不讲作风纪律,(惹怒皇帝)被判罚剥夺两月 俸禄。二十三年十月,敌寇攻入万全右卫,抵达广昌,布列大营四十里。当时顺天巡抚刚被 关入监狱,朝廷提拔宗皋以右佥都御史身份代替他,敌寇已经离去。宗皋上书说:“密云是 最要害的地方,应该设置重兵把守。请求敕命马兰、太平、燕河三军镇每年发千人戍守,在 五月奔赴密云,有警报总兵官就亲自带兵赴援密云。居庸、白杨,地理重要兵力薄弱,遇到 警情一定等待上奏部里批复,不能及时处理。请求预先拟定好借调的法令,命令建昌三镇之 军,平时就协助密云防务,遇到警情就移兵驻守居庸。”全都回复可以。不久,宗皋听说敌 人四十万骑兵想要分道进入,上奏调派京营、山东、河南军队做后援。已经准备完毕却没有 发生,被处罚剥夺一年俸禄。按照惯例,京营每年调发五军到蓟镇执行秋天防务。宗皋请求 停止调拨三军,用犒劳军队 的饷银补充本镇招募军队的费用。又请求调发修边剩余的银两, 增加修筑燕河营、古北口。皇帝怀疑他有侵夺冒领之嫌,命令罢职回来听候调查。不久事情 真相得以查清楚。不久进封兵部右侍郎,总管宣、大、山西军务。俺答汗带领三万骑侵犯万 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和俺答汗在鹞儿岭作战,双方战损相当,宗皋因此被处罚 剥夺俸禄。第二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和林椿都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因此被罚剥夺俸禄。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情况,趁机说全军全都沦陷,是数十年没有的大挫败。帝于是逮捕宗皋 和陈燿,各杖打一百,陈燿于是被打死,宗皋谪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卫的地方起 任刑部右侍郎,改任兵部,协助处理军政。很快进封南京右都御史,就职改任兵部尚书参赞 重要事务。给事中庄国祯弹劾宗皋衰老平庸,宗皋也自认为年老请求退休,下诏准许他的请 求。万历中,两次慰问,每年供给廪隶(粮食、奴仆)。十六年,宗皋年已九十,皇帝又派遣 行人慰问。这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康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①(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②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 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 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 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 势。 B. 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 象。 C. 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 样。 D. 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 象。 15. 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请指出其不同。 【答案】14. C 15. 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 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②王诗“不破楼兰终 不还” 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 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 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诗句中包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鉴赏能力。从题干来看,“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 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这是采用了比较阅读 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结合题目、注释、背景、诗歌内容分别把握两首诗的情感主旨, 接着对比二者的不同,再联系背景及作者情况分析原因。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 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关于“楼兰”的典故: 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 77 年,大将军霍光派 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扫除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障碍。杜 诗“楼兰斩未还” 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这一联寓含 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而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 化用了楼兰 的典故,这里借指吐蕃和突厥贵族的当权者。诗中所写的将士,并无久战思归的厌战情绪, 为了捍卫家国的安全,他们置个人利益于不顾,毅然地表示在大敌当前要继续奋战到底。“不 破楼兰终不还”,这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七个字,就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 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 动传神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 —→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 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 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 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 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平》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 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作者提出要打破斤斤计较于老师的贵贱长少的世俗偏见,接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从师学习的正确原则。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 幺》:最后,“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的【答案】 (1). 三军可夺帅也 (2). 匹夫不可夺志也 (3). 道之所存 (4). 师之所存 也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曲终收拨当心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 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 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 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轻拢、慢捻、抹复挑、收拨、 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 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等特性,让石头 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値 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 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 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随着青铜文明 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 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 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买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 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 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 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取长补短 C.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 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取长补短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D.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19. 文中画横线的何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B.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 写形式。 C. 在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D.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 书写形式。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 容永久的生命力;根据文本第一处的文意理解,应是强调“不改变”,此处应该用“亘古不 变”; 第二处,“朴素无华”,是指人的朴素朴实;“质朴无华”是指人或物的内在的气质特点;根 据文意此处说的是“石头”,应该用“质朴无华”; 第三处,“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根 据文意,此处强调二者关系的密切,与“祸福”“利害”无关,应该用“息息相关”; 第四处,“扬长避短”,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取长补 短”,指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根据后文“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 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此处应该用“扬长避短”。 故选 C。【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根据对前后文文意的理解,主动者应该是中国人如何,为了主动和被动的一致,要用“创造 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而A.B、C 三个选项,主动被动相结合,与前后文语意不连 贯。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 变的。 A 项,“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 铜文明”之前; C 项,“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的前面; D 项,“随着……,使……”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 提到“可以”的前面。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们在谈到蓝光对人体的危害时,________,但其实蓝光除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之外,还会 对皮肤造成损伤。自然界的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________,如波长是 600 纳米 ——700 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红色:波长是 500 纳米——600 幼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黄 色;波长是 400 纳米——500 纳米的光,人们看到的是蓝色。蓝光能够滲入到皮肤,造成细胞 DNA 氧化损伤。________,例如可食用一些富合维生素 E、硒等的食物,这些都是天然的抗氧 化剂,另外在夜间使用智能手机时要开启夜间模式等。 【答案】 (1). 首先想到的是其对眼睛的伤害 (2). 波长决定光所呈现出的颜色 (3). 降低蓝光对身体损伤的方法很多 【解析】 【详解】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表达应用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 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 根据下文的“但其实蓝光除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之外”关键信息,可判断第一处应该填写的句 子是“首先想到的是其对眼晴的伤害”;根据下文的“波长”与“红色、黄色,蓝色”等关键 信恩,可判断第二处填写的内容应该是“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根据下文的“开启夜 间模式”等关键信息可知,第三处所填写的内容必须与 “降低蓝光对身体损伤的方法”有关。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50 个字。 2019 年 6 月 30 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涉及的机场主体工程、杭空公司基地工程、空管航 油工程、各项配套工程以及外的高速公路、高铁域铁等工程均如期建设完成,相关竣工验收工 作有序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主要工程项目的如期竣工,为下一步开展联调联试、投运演练打下 了坚实基础,机场也将工作重点转入准备授入运行。在授入运营阶段,机场将进行 6 次综合演 练,共计 787 个项目,航班量达 500 班次,计划模拟旅客 51984 人次,模拟行季 35270 件次。 【答案】①2019 年 6 月 30 日,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项目主要工程如期竣工,验收工作有序推 进。③在投入运营阶段,将进行 6 次综合演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 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 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 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材料是新闻报道,属于叙述性材料,概括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信息。 材料共有三句话,根据新闻的价值性原则,第 1 句说的是时间和主要事件,第 3 句说的是未 来将要完成的事,比第 2 句更重要,分别筛选概括 1 句和 3 句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 年一代争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 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 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千自成为引寻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镇地带动 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 创遗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 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 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线、国 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至 少选用三则材料,整体构思,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 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神圣庄严的国旗下演讲。古老的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历经几 千年辛苦经营,终迎来今日繁华似锦、盛世如画的新时代。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而我 们新青年也应有新的作为。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 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无论是疾风卷席下的近代,抑或改革开放以来 40 个春秋 冬夏,青年始终都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始终屹立于时代最前端。从改革开放初期“头啖汤”的出场而创造中国经济发展奇迹。到“从我做起”,激励发奋图强,从“网民”“创客” 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再到“志愿服务”传递互助奉献的正能量。无论到了哪个 国度,哪个时代,社会永远都缺少不了将个人发展与时代相连的青年群体。如今,亦然。 展望今朝,只待指点江山、激扬自信。新时代的到来,正是我们新青年引领新发展的契 机。百年探索,40 年铺垫,如今的中国,历经 40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正日益走向世界舞 台的中央。“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彰显一个日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雍容 华贵的大国气度,时代为我们提供契机,时代为我们提供可能。我们新一代新青年站在前代 人的肩膀,拥有眺望全球的世界视野,理应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随祖国走向世界中央,传 扬中国文化、中国自信与中国的新青年风范! 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代过去了,那个只能看人脸色,“弱国无外交”的时代过 去了。如今,无数“新青年”正走向世界中心,展现中国风范。君不见青年科学家颜宁潜心 研究,使中国结构生物学领跑世界;君不见中国青年发起了的“ofo”、摩拜为全球绿色出行提 供服务。这些都是新时代青年的中国自豪,都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青年风范! 老师、同学们,迟子建先生曾说:“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喜与眼泪。” 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戮力同心、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结果。如 今,时代的浪潮已涌入我们的面前,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惟愿大家从现在做起,勇做新 时代弄潮儿,包容自信,兼具国际视野,带着中国自信、中国自豪向世界中心迈进,终有一 日,祖国将以你为荣! 值此纪念我国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再次祝愿祖国如大鹏展翅,直破云霄!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所给任务非常明确,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既有文 章主题立意上的任务,也有文章题材上的任务。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由四十年来,不同时期 青年的六句流行语组成,材料背景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再出发”,材料作用是“引发 考生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写作情景是“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写作重心是“我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写作者本人)或者我们与新时代的关系”。然后分析这六句流行语,明确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彰显出的精神和要承担的责任。“敢喝头啖汤”意思是要“要敢喝煮出 来的第一口汤”,这是强调时代青年要有率先探索和尝试的勇气,以此创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从我做起”,立足自我,强调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网民”强调 时代青年在科技方面的追求,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创客”突出时代青年的创新理 念和自主创业的意识,表现出青年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的精神。“志愿服务” 强调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识,彰显出时代青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彰 显出的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世界范”强调时代青年在世界面前的自信、自豪,他们越来 越表现出国际思维、国际视野。考生可以选择其中几句来谈时代青年彰显出的精神状态和应 该承担的责任。如结合“敢喝头啖汤”和“创客”可以谈时代大潮中青年们的勇于创新探索 创造的精神,可以谈时代青年创造个人价值彰显出的风采;如结合“从我做起”和“志愿服 务”可以谈青年们的责任意识,可以谈青年们在社会服务中表现出的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如结合“网民”“创客”“世界范”可以谈青年在时代大潮中表现出的自信向上,还可以谈 青年们的开阔的思维和视野。因为题干已经指明写的是“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故要注意 “发言稿”的格式,即开头要有称呼,还要注意“发言稿”的用语要有鼓动性,要能彰显出 青年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 参考立意: 1、探索创新,彰显青年风采 2、引领时代潮流舍我其谁 3、问苍茫大地,“我”主沉浮 参考素材: 1、时代成就英雄,英雄铸就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感知时代的律动,让青春的心 跳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2、这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做勇于创新的青年。20 世纪以来,知识进入爆炸式增长 阶段,知识半衰期大大缩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变革创新层出不穷,高铁、移动支 付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而我们作为新世纪出生的零零后、互联网的原居民,天然的拥有 了超越前人的知识资源和条件。我们不仅要有脑髓和眼光,如鲁迅先生所言“自己来拿”,更 要有毅力和决心自己埋头钻研创造出我们自己所有的、引领世界的技术和产品。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紧跟时代,为时代的发展做贡献 3、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要做努力拼搏的青年,于国家,在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情 况下,我国仍存在着核心技术自主权不足、脱贫攻坚进入决战期等挑战;于个人,就业竞争激 烈、经济压力挤占精神生存空间等挑战也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继承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 青年“敢喝头啖汤”的探索精神,勇敢的面对挑战。在从我做起、奋发图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将个人的努力镕铸于祖国发展的历史中而不朽,做勇立潮头中流击水的健 儿。 4、这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我们要做自信包容的青年,一路走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尽管世界上仍存在某大国不断退群、难民危机等诸多題,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流。随一 帯一路通向世界的,不应只有商品,还有中国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和平愿景。我们应具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情感与诉求,明 确我国“和平大国”的外交定位,避免“崇洋媚外”或“大国沙文主义”的不当心理,让我 们每个人走出去都成为中国人的名片。 结构示例:“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文体:议论文。开篇从国旗下的演讲引出 新时代、新青年的话题,亮明观点:走向世界中心,勇做新时代弄潮儿应是我们的选择。正 文部分化用毛主席的诗词作段首语:“回溯过去,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展望今朝,只待指 点江山、激扬自信”。从过去和现在连个角度分析青年人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文尾部分以迟 子建的话再次强化观点,向青年人发出呼吁,收束全文。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 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 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 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 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 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 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 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