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 2019----2020 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9 年 11 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
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
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
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
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
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
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
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
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
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
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
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
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
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
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
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
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
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
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
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
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
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
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
1. 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 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B. 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 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C.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 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D. 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B. 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C. 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 “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B. 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C. 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D. 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概念的内涵。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
然后抓住文中与所要理解的概念相关的内容理解。最后将选项内容与文中相对应的内容进行
比较。C 项,内容表述没有表现出“为生计忙碌着的人”是“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
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亚健康”状
的
的态。故选 C 项。
【2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
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
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D 项,对导致“精神亚健康”
的原因性质表述不当。“全球化浪潮”只是原因之一,而且“自我的迷失”也不是“全球化
浪潮”引起的。故选 D 项。
【3 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
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
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
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
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 项,“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表述绝对。“禁住物欲诱
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只是帮我们寻找到归宿感的一部分条件。故选 C
项。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
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
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
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
倒等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 1 月 24 日,华为北京研究所,全球首款 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正式发布。
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华为在 5G 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
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 5G 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网络,
并将最好的 5G 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
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 2.5 倍运算能
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 64 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 200M 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为 AAU 带来了
革命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 50%,重量减轻 23%,功耗节省达 21%,安装时间比标准
的 4G 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2018 年,华为奏响 5G 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
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 2018 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证,推动了
5G 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目前,华为已经获得 30 个 5G 商用合同,25000 多个 5G 基站已发往
世界各地。
2019 年 1 月 9 日,华为“5G 刀片式基站”凭借创新性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突破,
获得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基站实现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
装,使 5G 基站的安装像拼装积木一样简单便捷。华为 5G 产品线总裁杨超斌表示:“华为全
系列全场景极简 5G 解决方案,在兑现 5G 极致性能和体验的同时,能够大幅提升部署和运维
效率,使 5G 部署比 4G 更简单。”
此外,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还发布了全球最快 5G 多模终端芯片
——Balong5000(巴龙 5000)。这颗全新的 5G 芯片,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这是先进技术
和设计的体现,用户也不担心网络问题,它能够在单芯片内实现 2G、3G、4G 和 5G 多种网络
制式,可以有效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显著提升 5G 商用初期的用户体验,
在 5G 领域无疑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和成功。
摘自《华为天罡奠基极简 5G》
材料二:
美国彭博新闻社 2019 年 1 月 24 日发布题为“美国恐惧华为的另一个原因:物美价廉”
的报道:在美国俄勒冈州东部的偏远地区,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
而是通往 21 世纪的生命线。
东俄勒冈电信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约瑟夫·弗兰内尔说,这家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
生产高质量网络设备,卖给农村电信运营商的价格比其竞争对手少 20%到 30%。华为的设备还
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
事实上,包括弗兰内尔的公司在内的一些电信企业并没有联邦政府补贴,它们在向偏远贫困
地区提供服务时成本较高。但华为能让奇迹发生。华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
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 5G。
“他们(华为)的设备非常非常好,”同时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主席的弗
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并试图破坏这个“奇迹”。
摘自《美媒:美国害怕华为的另一个原因》
材料三:
互联网数据中心公布的 2018 年第二季度全世界的智能手机排名前五的出货量(以百万为
单位)、市场占有率和年增长数据。
供货商
18 年第
二季度
出货量
18 年第
二季度
市场占
有率
17 年第
二季度
出货量
17 年第
二季度
市场占
有率
年增长
量
三星 71.5 20.9% 79.8 22.9%
-10.4%
华为 54.2 15.8% 38.5 11.0% 40.9%
苹果 41.3 12.1% 41.0 11.8% 0.7%
小米 31.9 9.3% 21.4 6.2% 48.8%
oppo 29.4 8.6% 28.0 8.0% 5.1%
其他 113.7 33.2% 139.5 40.1% -18.5%
总计 342.0 100.0% 348.2 100.0% -1.8%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 5G 领域,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开始全球
规模商用,华为 2018 可谓奏响了 5G 规模部署的序章。
B. 华为“5G 刀片式基站”:采用统一模块化设计,所有单元刀片化、不同模块间任意拼装。
因这类创新性技术,2018 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C. 华为向美国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因此,被人誉为
“通往 21 世纪的生命线”。
D.材料三显示,三星 18 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既害怕华为主导 5G 技术,未来成为全球 5G 的盟主,阻止其进入市场;又害怕华为领
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品。
B. 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全球率先突破 5G 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实现 5G 的
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 5G 大规模商业应用。
C. 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
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
D.华为 18 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巨大,仅次于韩国三星公司,领先于美国苹果公司,已
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6.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华为通信的优势,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C
6. 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 技术领先于世界。
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
产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
产品竞争有优势:开启 5G 规模部署。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分析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本题
A 项,“除华为外,全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文中无依据;文
中相关表述为“2018 年,华为奏响 5G 规模部署的序章,率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
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截至 2018 年底,华为已完成中国全部预商用测试验
证,推动了 5G 进入规模商用快车道”,文中只是说华为“率先发布”“率先开始”,并没有“全
球没有企业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全球规模外场验证”这样的说法,选项于文无据;
C 项,强加因果,根据原文,“华为远非美国官员口中的来自中国的‘大坏狼’,而是通往 21
世纪的生命线”“华为的设备还帮助二十多家美国电信公司向许多最贫困、最偏远的地区提
供座机、移动服务和高速数据”二者内容没有关联性,选项强加因果;
D 项,“三星 18 年二季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同比出现萎缩,其余品牌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并
不能表明“全球市场日益增大”,选项理解牵强,不合逻辑。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评价文本的基本倾向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
C 项,“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
频谱。它们能够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相关表述“华
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该芯片为 AAU 带来了革命
性的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 50%,重量减轻 23%,功耗节省达 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 4G
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解决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问题”可知,“能够有效解决站点获
取难、成本高等问题”的并不是“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极高算力、极宽频谱”,而是“该
芯片为 AAU 带来了革命性提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重量减轻、功耗节省等”。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
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
据“华为在 5G 领域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
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华为已经获得 30 个 5G 商用合同,25000 多个 5G 基站已发往世界
各地”,可总结出“创新研发有优势:不断创新,技术研发强大,5G 技术领先于世界”。据“华
为在网络设备制造方面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它正在努力主导被称为‘下一代无线技术’的 5G”
可总结出“技术设备有优势:设备可靠,技术领先”。据“担任俄勒冈州议会宽带咨询委员会
主席的弗兰内尔说,‘我们还没有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设备。’正是因为物美价廉,并且其
领先的技术和优惠的价格在市场上很难找到替代,华为令美国政府担忧起来”可总结出“产
品价格有优势:物美价廉,很难找到替代”。据“2018 年,华为奏响 5G 规模部署的序章,率
先发布全系列商用产品、率先全球规模外场验证,率先开始全球规模商用”可总结出“产品
竞争有优势:开启 5G 规模部署”。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铁盒里的秘密
朱士元
(一)
雪停了,大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路面被一层薄冰覆盖着,车子行驶在上面发出"咔咔"的
响声。
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究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
显得很兴奋。
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
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
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
不是还有 20 里的行程吗?
20 里转眼间就到了。
好,好,那就再等一会儿吧。这个雪,和我们那年在战场上一样,一下就是好几天啦,
雪停了以后,地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二)
华伟是 1949 年 2 月参军的,那年他刚满 20 岁。到了部队,他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班长
卫国。
解放家乡的战斗打得很激烈,捷报也频频传来。华伟跟在比自己大两岁的卫国身后,学
会了很多打仗的本领。
战斗休息期间,卫国教华伟识字,还教他打枪扔手榴弹,还为他补衣服。很快,华伟视
卫国为亲哥哥,卫国也视华伟为亲弟弟。
要去海南了。部队离开家乡的前一天晚上,华伟的母亲煮了 20 个鸡蛋送了过来,她要儿
子不要饿着。华伟无法面对母亲,劝她连夜回去了。
华伟把 20 个鸡蛋分给了全班人,班长让他留着自己吃,华伟一个也没留。
那么多的战斗,华伟经历了。他看着好多战友离开了他,心里想起来就会难受。
(三)
华伟,我们马上要去朝鲜参加抗美接朝的战斗了。你怎么想?卫国问。保家卫国,这是七尺男儿的担当,我一定去!华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高望山战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
雪是他们唯一充饥的来源。
敌人再一次反扑过来,战士们怒目圆睁,等待敌人靠近些,再靠近些。
打!首长一声令下,敌人倒下了一片,余下的缩着头拼命往回逃窜。
轰!一颗炮弹落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
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
班长卫国走到华伟身边一看,伤情十分严重。他立即叫来担架,要他们立即将华伟送到
战地医院。
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
华伟对卫国说,你也负伤了,要去,你去,我在这里守着。
你在这里已无意义了,得赶快走,有我在,敌人就别想上来。卫国坚定地说。
哥哥,我是含不得你何!华伟流泪了。
弟弟,有军人在战场上流泪的吗?
我委托你一件事,把我这枚军功章送到我淮阴老家,也好让爹娘高兴一回。卫国说。
接了卫国的军功章,华伟便被担架队抬走了。
(四)
卫国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消息是连长告诉华伟的。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
的那一年。
华伟离休以后,写了无数封信去查询卫国的家乡,可一个回音也没有。
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病。
华伟的叹息声,唤起了孙子的一种想法。孙子对爷爷说,爷爷,我上网给您查询,再请
志题者们帮忙,一定能带来希望的。
孙子,这有可能吗?华伟用疑感的目光看着孙子。
试试吧!
好!
3 个月过去了,华伟老人的孙子收到一条信息,上面显示的与老人要找的卫国的家乡和家
人完全吻合。
(五)
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老人坐的车启动了卫国的侄儿已是年近 80 的老人了,见到华伟老人后泣不成声,说,叔叔有下落了,叔叔
有下落了。
华伟老人从小包中取出一个小铁盒递到卫国侄儿的手中,说,这是一枚军功章。
卫国的侄儿用手轻轻地打开小铁盒一看,只见那枚军功章熠熠生辉。
爷爷,这么多年,您一直不让我们看这个小铁盒,原来藏的是这么大的秘密啊。华伟老
人的孙子既惊讶又感慨地说。
是的,这个秘密可以洗清我叔叔那些传说中的不白之冤啦。卫国的侄儿用颤抖的手抚摸
着那枚军功章。
这么多年了,真的难为你们啦。华伟老人把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谢谢您何,华叔!您的小铁盒藏了我叔叔的一生啊。卫国的侄儿忍不住流下泪来。
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卫国的侄儿向华伟老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 年第 12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小铁盒里的秘密”为标题,既设置了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推动情节发
展,到最后真相大白,更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B.班长卫国教华伟打仗、识字,华伟把母亲煮的 20 个鸡蛋分给全班的人吃,突出表现了在战
争年代战士们所结下的浓厚战友情与兄弟情。
C. 小说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其实卫国的家人也一直在寻找华伟老人,他们要用军功章洗
清卫国在“文化大革命”中所遭受的不白之宽。
D. 小说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中间插叙回忆内容,娓娓道来,质朴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革
命友谊和华伟一生信守承诺的举动的赞美。
8. 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答案】7. C 8. ①寻找卫国的家人一直没有结果时:心里惦记,成了心病;②快见到卫国
的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的心理;③见到卫国的家人时: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 ①第一处“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烘托人物兴奋的心情,引出华伟老人对往事
的回忆;②第二处“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烘托战斗的
激烈。③第三处“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交代场景,暗示华伟老人将完成心愿。
【解析】【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
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
逐一进行分析。本题,C 项,“采用明暗两条线索行文”说法错误,本文没有采用明暗两条线
索,只采用了一条线索,还有“卫国的家人其实也一直在寻找华伟”于文无据。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中对人物的叙述描写,以及
人物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本题要求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
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分析小说中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
化,需要结合文章对华伟老人在送军功章的过程中的介绍,华伟老人的行为神情心理描写进
行分析即可得出。本题要求注意文章中插叙部分,华伟老人寻找卫国家人未果要放在前面。
比如,文章第四部分“66 年过去了,老人的心愿一直没有了却,这早已成了他心头的一块
病”,华伟老人一直寻找卫国家人,寻找了66 年没有结果,心里惦记,成了心病。文章第一
部分,“真是不巧啊,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
伟老人显得很兴奋”“爷爷,我们还得等一等,路面现在有点滑,车子不能开。孙子华振不
打算急于现在就开车走。孙子啊,我真的有点等不及了。您别急,我们到了这里不就是等于
到了卫爷爷的家了吗”快见到卫国家人时兴奋和迫不及待心情。文章第五部分“华伟老人把
卫国侄儿的手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手中”“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郑重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见到了卫国的家人,把卫国的军功章给了卫国家人激动和如释重负的心理。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环境描写作用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
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
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小说内容分别分析文中有三处对雪的描写的作用。答题时可按照上述思路
对照原文进行分析作答。具体作答时,先找出文中三处对雪的描写,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其作用。第一处对雪的描写在文章第一部分,“雪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根据后文
“刚到淮阴就一连下了几天雪,今天终于可以出门啦。坐在轮椅上的华伟老人显得很兴奋”
可知此处的对雪停后太阳露出笑脸的雪景的描写烘托了雪停了华伟老人终于可以去看卫国家人,完成卫国交给自己嘱托的兴奋心情,同时也引起华伟来人对往事的回忆。第二处对雪景
的描写在文章第三部分,华伟老人回忆自己与卫国当年参加高望山战斗时情景,“高望山战
斗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进行的。战士们已经断粮两天了,粮食还是送不上来,雪是他们唯
一充饥的来源”“雪还在下着。雪花打得人眼睛睁不开”,结合当时的战斗情景“一颗炮弹落
在华伟身旁炸响。班长卫国掸了掸身上的泥土和雪花,睁眼看了看,只剩下他一个人能够站
起来了。他看了看华伟正在向他招手,已不能说话”,可知此处雪景描写渲染了悲壮气氛和战
斗的恶劣。第三处雪景描写在文章第五部分,该部分写华伟老人经过 66 年的寻找,终于找到
了卫国老人的家人,此时“路面上的冰雪融化了”,华伟老人坐的车子启动了,此时雪景的描
绘交代了华伟老人见卫国家人的场景,冰雪融化暗示了华伟老人将要见到卫国家人将完成心
愿,也就是完成卫国老人交给自己任务——把卫国军功章交给卫国家人。
【点睛】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
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
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格,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
围等。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
具体如下: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
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第四步,深
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
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表达。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韩国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
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桡下军,良说曰:“秦兵
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
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奏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
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
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
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布出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
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
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
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祖曰:“运筹策帷帐
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
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祖崩,后八年卒,
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刪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B.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
户
C.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
户
D.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
万户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
这一爵位。
B. 字,是古时成年后取得表字,字和名一般都有意义上的联系。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
名表示尊敬。
C. 高祖,为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
者称宗。
D. 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皇太后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后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
通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找刺客暗杀秦王, 韩国报仇。
B. 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局势,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朝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
一举拿下咸阳。
C. 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桡下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
下了汗马功劳。
D. 张良思虑周全。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时,他劝止了汉王;当汉王封,赏他时,
他拒绝了重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
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
(2)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
项王的心。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 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
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
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
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句中“下邳”是“起”的宾语,意思是在下邳起兵,句子完整;“会留”是“会于留”的省
略,“与上会留”意思是与陛下在留县会合,句子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D 项。“此”
是“这”的意思,“此天以臣授陛下”意思是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故排除 A;根据语意,
“用”的宾语是“臣计”,而不是“臣”,排除 B 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
为
的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自称用字表示谦虚,称人用名表示尊敬”说法错误;应该是以字称人表示尊敬,以名
称己表示谦虚。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
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
B 项,“并亲身利诱秦朝将领”说法错误;原文说“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
重宝啖奏将”,可见是张良建议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
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而他并没有“亲身利诱秦朝将领”。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
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
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且,暂且;壁,营垒;食,粮饷;益,多;为,作为。
译为: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
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
第二句得分点:绝,断,断绝;示,告示,给……看;以,用来;固,稳住。
译为: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
住项王的心。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
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
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
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
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
留侯张良,字子房,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
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
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桡山
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
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
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
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
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
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因此劝汉王说:“大王为什
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于是派张良回去。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
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
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
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
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
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
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
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
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
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
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
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
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
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
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
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 诗的颈尾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
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 “眼中盗贼尚纵横”
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此类题型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
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
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
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
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切分关键信息,最后确定正确
答案。B 项,“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说法不正确,应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
景。“斗柄阑干洞庭野” 写的是“野泊”所见之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
地上洞庭茫茫,是静态;“角声凄断岳阳城”,写的是“野泊”所闻之声:诗人耳畔传来岳阳
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是动态。故选 B。
【15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
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
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诗颈联中,“酒添客泪”中的一个“客”字写出了诗人身在客
中的游子身份,“酒”“泪”“愁”三字写的是诗人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却依旧愁心难
抑的状态,“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从颈联中可以概括出诗人的忧愁和思归之情。
尾联中,“欲问行朝旧消息”中的“旧消息”是朝廷的音讯,这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
切之情;“眼中盗贼尚纵横”中,“盗贼”指的是兵乱,这一句指的是诗人眼中尽是遍地兵
荒马乱的景象。从尾联中可以概括出诗人的关心朝廷、忧虑民生的情感。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
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
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
角度的解读。第一,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
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
(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
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
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第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
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
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第四,分析运用的表
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第五,捕捉
蕴含的情感理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两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江南
水乡在夕阳西下时,晚霞满天,水天一色的动人画面。
(3)庄子在《逍遥游》中劝世人要认清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1)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2).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
共长天一色 (3).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
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悦,琴,孤鹜,辩,境。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型默写,二是直接默写。作答理解型默
写题时,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语。另外,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的写法,
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
“写”,不要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顷(qīng) 流憩 讥诮(qiào) 瓶无储栗
B. 提防(dī) 孰稔 祈(qǐ)祷 敛裳宵逝
C. 连累(1èi) 蚱蜢 箭镞(zú) 幼稚楹室
D. 胡诌(zhōu) 髭须 棕榈(zōng lǘ) 唉声叹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识记的能力。对于一些易错字音字形,需课下仔细识记,
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易写错的字形进行强化识记;字音字形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
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 项,顷,应读作 qǐng;瓶无储栗,应写作“瓶无储粟”。
B 项,孰稔,应写作“熟稔”;祈,应读作 qí。
C 项,累,应读作 lěi;幼稚楹室,应写作“幼稚盈室”。
故选 D。
18.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辞”,“赋”的一种,
一般要押韵。这篇辞赋反映了作者回归田园时的激动欣喜之情。
B.“东隅己逝,桑榆非晚”,“东隅”,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桑榆”,指日出的地方,表
示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C. “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D.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孝廉”,自汉代始荐举人才的科目,举
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即后代科举的秀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
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
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B 项,“东隅”“桑榆”词义颠倒。“东隅”应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桑榆”应指日落的
地方,表示晚。
C 项,“晦”“朔”词义颠倒。“朔”应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晦”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
日。
D 项,“秀才”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在汉代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是优秀人才
的意思;后代科举的秀才指院试考试考中的人。
故选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的央视春晚,以欢娱、激扬的节目来表现 70 年来新中国的_____,焕发新时代中国
人的文化自信和豪迈情怀。这其中,歌舞节目最为凸显。这些节目中,满怀深情的歌唱与欢
乐动感的舞蹈构成了节目的主体,后景的渲染画面也是_____的元素,( )。由于新中国 70
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自信、传播
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在娱乐功能之外,今年的央视春晚有着更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
因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主轴设计而获得了文化深度,因小品等节目的丰富创新而获得了
娱乐维度,这形成了己亥年央视春晚两大亮点。今年春晚已过,明年的春晚又将出发。
_____、_____,获得文化价值与娱乐价值的统一,将是央视春晚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所选择的最佳路径。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翻地覆 举足轻重 继往开来 陈陈相因
B. 日新月异 不可或缺 继往开来 推陈出新
C. 天翻地覆 不可或缺 薪尽火传 推陈出新
D. 日新月异 举足轻重 薪尽火传 陈陈相因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景的渲染画面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B. 节目的艺术感染力因为后景的渲染画面得以增强
C. 这些元素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艺术感染力
D. 歌舞节目有了这些元素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新中国 70 周年主轴设计,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文化
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B.新中国 70 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得文化自
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C.由于新中国 70 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是获
得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D.新中国 70 周年主轴设计,使得春晚不再仅仅是一台以娱乐为目的的综艺晚会,而成为获得
文化自信、传播主流价值的重要平台。
【答案】19. B 20. C 21. D
【解析】
17.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①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也说地覆天翻。
日新月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句中想要表现建国 70 年来的快速
发展与巨大变化,选用“日新月异”更为恰当。②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
足以影响全局。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
喻一点也不能缺少。根据句意可知,舞台背景只是歌舞节目的有机衬托,不能用“举足轻重”
来形容,故选用“不可或缺”比较恰当。③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薪尽火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句中陈述对象是“春晚”,故可排除“薪尽
火传”,而选“继往开来”。④陈陈相因: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不符合语境。推陈出
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综上所述,
B 项四个成语都符合语境,全都使用恰当。
18.本题考查语言逻辑连贯能力。连贯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话题集中,前后一致”。A 项,陈
述对象是“后景的渲染画面”,没有紧承上句末尾的“元素”而展开,句子显得啰嗦而不够连
贯;B 项,陈述对象是“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中途易辙,与上句话题更不一致; D 项,陈述
对象是“歌舞节目”,与上句的主语也不一致,使得所连接的句子也有些突兀。比较而言,C项用“这些元素”与上文构成了称代连贯和顶真连贯,语句顺畅多了,因而补写得最恰当。
19.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能力。文中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不合逻辑的语病。A、B 两项,
仍存在不合逻辑的问题,“不再是”不符合事实,因为春晚仍然是有着娱乐功能的综艺晚会。
C 项,仍然存在主语残缺的问题,“由于”“使得”要任删其一。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适用排除法,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
须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记忆,同时在此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和方法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比如:
重点分析成语的关键词;注意词语的适用对象;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
简洁,防止出现语意重复。①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也说地覆天翻。日新月
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句中想要表现建国 70 年来的快速发展与
巨大变化,选用“日新月异”更为恰当。②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
响全局。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
也不能缺少。根据句意可知,舞台背景只是歌舞节目的有机衬托,不能用“举足轻重”来形
容,故选用“不可或缺”比较恰当。③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薪尽
火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句中陈述对象是“春晚”,故可排除“薪尽火
传”,而选“继往开来”。④陈陈相因:比喻因袭老一套,没有创新。不符合语境。推陈出新:
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故选 B。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逻辑连贯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
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题干选取的句子
在语段中一般起着过渡性作用,因此在解答过程中要多考虑前后照应关系。A 项,陈述对象是
“后景的渲染画面”,没有紧承上句末尾的“元素”而展开,句子显得啰嗦而不够连贯;B 项,
陈述对象是“节目的艺术感染力”,中途易辙,与上句话题更不一致; D 项,陈述对象是“歌
舞节目”,与上句的主语也不一致,使得所连接的句子也有些突兀。比较而言,C 项用“这些
元素”与上文构成了称代连贯和顶真连贯,语句顺畅多了,因而补写得最恰当。故选 C。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病识别与修改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高考命题辨析病句的六
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类
型的特征去排除错误选项。文中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不合逻辑的语病。A、B 两项,仍存在不
合逻辑的问题,“不再是”不符合事实,因为春晚仍然是有着娱乐功能的综艺晚会。C 项,仍然存在主语残缺的问题,“由于”“使得”要任删其一。故选 D。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工业 4.0 技术意味着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工厂
机器人化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还可以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人是无法与二十
四小时工作、出错率极低、不吃不喝、不要工资的机器人竞争的。机器人将人从一般工作中
解放出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
造性的工作。
【答案】 (1). 机器人可以大规模取代人工 (2). 降低生产成本 (3). 人们将获得更多
自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
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
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①处,从前文“以自动化控制为核心的工业 4.0
技术意味着”以及后文介绍的“工厂机器人化”等分析可知,此处应填机器人可以大规模取
代人工等相关内容;②处,从前文“不仅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及后文“人是无法与二十四小
时工作、出错率极低、不吃不喝、不要工资的机器人竞争的”可以推知,此处应填机器人在
成本方面的有优势,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等内容;③处,从前文“机器人将人从一般工作中
解放出来”及后文“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开发自己的兴趣,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可以推
知,此处应填人们将获得更多的自由之类的内容。
23.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 ,不超过 50 个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等人发现侏罗纪具膜质翅膀的恐龙
——长臂浑元龙化石。长嘴浑元龙标本是 2017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带领团队在辽宁晚侏
罗纪地层考察时获得的一件新化石,发现于燕辽生物群晚侏罗纪早期(距今约 1.63 亿年)的海
房沟组。经过长达一年的室内修理、实验和对比研究,研究团队复原了浑元龙,它体长约 32
厘米,体重约 306 克,为杂食性。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浑元龙的正型
标本是目前已知最完整的善攀鸟龙类化石,为了解这类恐龙提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答案】(1)我国科学家发现长臂浑云龙化石;(2)长臂浑云龙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
(3)为了解长臂浑云龙提供了形态和生态学信息。
【解析】
的【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材料,然后依据题目要求比
较筛选出重要信息,最后概括出答案。
第一句写中国科学院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第二句、第三句是对介绍发现长臂浑元龙化石的
发现人、时间、地点、复原情况等的进一步解说,属于对第一句的阐释,可以忽略;第四句
写研究人员认为其代表一种新的善攀鸟龙类;第五句写浑元龙的正型标本为了解这类恐龙提
供了大量形态和生态学信息。最后将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即可。
【点睛】压缩语段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
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
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
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
四、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的兴盛,不少人为了引起关注,吸引“粉丝”,无所不用其极,有人攀
爬城市高楼,做出各种惊险动作,以赢得点击;有“14 岁荣升宝妈”的少女,靠展示自己的
肚皮,获得打赏;有农村青年靠直播生吃青蛙、老鼠,被转发;有父亲,虚构家庭困境,靠“卖
惨”为重病女儿筹款……一个比一个奇异,一个比一个惊悚。
对互联网所催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
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做冷静的接收人,为理智的评价者
一抹赏心的风景,一句简单的心情,一件怡心的乐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构成了千千万
万人的社交主页。在屏幕面前,信息的发出者们在浏览他人生活琐事的同时,也带着些许不
安的心情:这条动态会得到多少人的点赞?又会有多少人来评论?
在言论自由的时代,我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生活进行评论。然
而,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收到的评论中,总会有正面或负面的言论;我们在发表
评论的同时,也总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位冷静的接收人,
理智的评价者。
我们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后,围观者往往是我们的亲朋好友。通过一条条评论、一个个
点赞,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分担我们的痛苦。得意时,他们毫无顾虑地给予忠告;失意时,
他们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这不失为联络感情的一大方式。然而,总有人过分地在意他人的
评价,为求得他人艳羡的目光而迷失了自己。他们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橱窗人”,晒出价值不菲的物品,换上运动服出门拍张照发布后回家接着睡觉,都只是为了能得到他人的一句赞美
的评价。正像席慕容在《独白》中说的:“为了博得他人的称许和微笑,我战战兢兢地将自
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途中才忽然发现,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
不能回头的路。”由此,我们要做一个面对外界评价冷静的接收人,“水流任急境常静,花
落虽频意自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境界。
公众人物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总有人带着引起关注等特殊目的对其进行歪曲、
大肆宣扬,企图引起舆论关注。今年一月,赵雅芝在微博上发表“每次路过天安门,都会深
深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却遭到了质疑她国籍的网友的辱骂,引起轩然大波。难道
爱国也有错吗?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是无可非议的,网友行为的实质是一种道德绑架。不禁
想起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一句话:“一旦堕入笑骂由人的尘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也寸步
难行。”谁也不想成为被言论攻击的受害者,在言论自由的时代,唯有每个人都坚守住道德
的底线,做一名理智的评价者,我们才能展开威猛有力的羽翼,更加自由地翱翔。
正如荣格所说: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对他人的生活进行评价,
是走近他人、联络感情的不错方式,但也需要我们不要忘记审视自己,不为他人的评价所左
右。
在评论时坚守道德底线,做冷静的接收人,理智的评价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对互联网所生出来的这种社会现象。材料
以多个事件来反映种种社会现象,网络自媒体使用各种奇葩手段“吸粉”走流量。这固然有
利益层面的原因:为了获得打赏而带来的直接经济利益。但更深层原因:有想要一夜成名的
焦躁,有想要被人关注的心理需求,有晔众取宠的低级浅薄,有无知无畏的追风……而这种
现象已经对社会产生了恶劣影响。比如,你可以不劳而获,只要你足够吸引眼球;用虚假的
悲惨故事消费善良,伤害社会的公德。互联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在互联网上频
繁接触一些社会负面影响,这使得我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形成冲突,使价值观产生倾斜。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中学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要有正确的
认识。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占领网络阵地,建立
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的网络教育基地。加强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工作,正确
制定应对措施。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参考立意:①该网络自媒
体的素养、责任和义务;②谈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③谈如何正确获得别人及社会的关注和
肯定;④谈理智对待网络信息。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
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
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
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
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
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
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