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ID:422387

大小:1.34 MB

页数:1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 高三年级数学开学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从第 1 页至第 2 页;第Ⅱ 卷从第 3 页至第 5 页;答题纸从第 1 页至第 4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请在答题纸规 定处书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的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设集合 , ,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 ,故 考点:集合的运算 2.抛物线 上的点到其焦点的最短距离为( ) A. 4 B. 2 C. 1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焦点为 ,故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为 ,当然也可作图,利用抛物线的定义 考点:抛物线 3.过双曲线 的右焦点,且平行于经过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 }1A x R x= ∈ 2{ | 4}B x R x= ∈ ≤ A B∪ = [ 2, )− +∞ (1, )+∞ (1,2] ( , )−∞ +∞ A B∪ = [ 2, )− +∞ 2 =4x y 1 2 2 2 19 16 x y− = 3 4 15 0x y+ − = 3 4 15 0x y− − = 4 3 20 0x y− + = 4 3 20 0x y− − =双曲线 的右焦点为(5,0 )经过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斜率 . 所以直线方程为 ,整理得 .故选 D 4.已知等比数列 满足 ,且 成等差数列,则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公比为 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中项性质列方程,解方程可得 q,即可得到所求值. 【详解】 成等差数列,得 ,即: , 所以, =16 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中项性质,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5.已知向量 ,若 ,则实数 λ=( ) A. -3 B. C. 1 D. 3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量 ,则 ,若 ,则有 ,所以 . 故选:A. 6.已知 , ,直线 和 是函数 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则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因为直线 和 是函数 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 所以 T= .所以 ω=1,并且 sin( +φ)与 sin( +φ)分别是最大值与最小值,0< 2 2 19 16 x y− = 4 3 20 0x y− − = { }na 1 2a = 1 2, ,6a a 4a = 6 8 16 32 1 2, ,6a a 1 2 6 42 aa += = 1 4a q = 2q = 3 4 1a a q= ( ) ( ) ( )1 2 , 0 2 , 1,a b c λ= = − = −  , , ( )2 //a b c−   1 3 ( ) ( )1 2 , 0 2a b= = − , , ( )2 2,6a b− =  ( )2 //a b c−   2 6λ = − 3λ = − 0w > 0 φ π< < 4x π= 5 4 =x π ( ) sin( )f x wx φ= + φ = π 4 π 3 π 2 3π 4 4x π= 5 4x π= ( ) ( )sinf x wx φ= + 52 2π4 4 π π × − =   4 π 5 4 πφ<π, 所以 φ= . 故选:A. 7.已知 , , ,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 所以 选 C. 考点:比较大小 8.已知函数 ,则“ ”是“函数 在区间 上存在零点”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将函数的零点问题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问题,再判断充分必要性. 【详解】 =0,得: ,设函数 , 当 时,如下图,函数 有交点,所以, 在区间 上存在零点,充分性成 立. (2)当 在区间 上存在零点时, 4 π 1 32a −= 2 1log 3b = 1 2 1log 3c = a b c> > a c b> > c a b> > c b a> > 1 3 2 1 2 1 12 (0,1), log 0, log 1,3 3a b c −= ∈ = = .b a c< < ( ) af x x x = + 0a < ( )f x (0, )+∞ ( )= af x x x + ax x = − = x, ay y x = − 0a < = x, ay y x = − ( )f x ( )0,+∞ ( )f x ( )0,+∞如果 =0,函数 在 上无交点 如果 >0,函数 在 上图象在第一象限, 的图象在第四象限,无交点 所以,还是 <0,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充分必要条件,选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及充分必要条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中档题. 9.某购物网站在 2017 年 11 月开展“全部 6 折”促销活动,在 11 日当天购物还可以再享受“每张订单金额 (6 折后)满 300 元时可减免 100 元”.某人在 11 日当天欲购入原价 48 元(单价)的商品共 42 件,为使花钱总 数最少,他最少需要下的订单张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算出一张订单需要多少件,再根据总数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为使花钱总数最少,需使每张订单满足“每张订单金额(6 折后)满 300 元时可减免 100 元”,即每张 订单打折前原金额不少于 500 元. 由于每件原价 48 元,因此每张订单至少 11 件,所以最多需要下的订单张数为 3 张. 【点睛】本题是一道应用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解法. 10.如图,已知直线 与曲线 相切于两点,函数 ,则函数 ( ) A. 有极小值,没有极大值 B. 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 C. 至少有两个极小值和一个极大值 D. 至少有一个极小值和两个极大值 【答案】C 【解析】 a = x, 0ay y x = − = ( )0,+∞ a = xy ( )0,+∞ ay x = − a y kx= ( )y f x= ( )g x kx m= + ( 0)m > ( ) ( ) ( )F x g x f x= −【分析】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讨论直线 与曲线 在切点两侧 的导数与 的大小关系,从而得 出 的单调区间,结合极值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由图像可知,直线 与曲线 切于 a,b, 将直线向下平移到与曲线 相切,设切点为 c, 当 时, 单调递增,所以有 且 . 对于 = , 有 ,所以 在 时单调递减; 当 时, 单调递减,所以有 且 . 有 ,所以 在 时单调递增; 所以 是 的极小值点.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 是 的极小值点, 是 的极大值点. 故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导数与单调性,与函数极值之间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第Ⅱ卷(共 110 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已知 ,其中 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 = .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 ,故 y kx= ( )y f x= ( )f x k ( )F x y kx= ( )y f x= ( )y f x= x a< ( )f x ' ( ) 0f x > ( ) ( )f x f a k′ ′> = ( ) ( ) ( )F x g x f x= − ( )kx m f x+ − ( ) ( ) 0F x k f x′ ′= − < ( )F x x a< a x c< < ( )f x ' ( ) 0f x < ( ) ( )f x f a k′ ′< = ( ) ( ) 0F x k f x′ ′= − > ( )F x a x c< < x a= ( )F x x b= ( )F x x c= ( )F x i 11 i a i= − +− i a考点:复数的运算 12.若 ,则 = . 【答案】 【解析】 . 13.对于 ,以点 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圆心为(1,0),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直线方程 为 即 考点:直线方程 14.已知 是等差数列,那么 =______; 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16;16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 ,故 ,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基本不等式 15.已知函数 ,则 ;下面三个命题中,所有真命题 序号是 . ① 函数 是偶函数; ② 任取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 , 对 恒成立; ③ 存在三个点 使得 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1 ①②③ 【解析】 f(x)必然是有理数 0 或 1,在代入函数必然是 f(f(x))=1. 的 tan 2α = sin 2α 4 5 sin 2α 2 2: 2 0A x y x+ − = 1 1( , )2 2 y x= y x= ,4,m n ( 2) ( 2)m n⋅ mn ( 2) ( 2)m n⋅ ( )( ) ______f f x = ( )f x T ( ) ( )f x T f x+ = x R∈ 1 1 2 2 3 3( , ( )), ( , ( )), ( , ( )),A x f x B x f x C x f x ABC∆(1)当 ,则 ;当 ,则 ,很显然函数 = 所以函数 是 偶函数.所以①正确; (2)任取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 ,当 ,则 ;当 ,则 ,很显然函数 ,所以②正确; (3)设 , , ,此时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③正确. 三、解答题(共 85 分) 16.如图,长方体 的底面 是正方形,点 在棱 上, . (1)证明: 平面 ; (2)若 ,求二面角 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根据长方体性质可知 平面 ,从而 ,由题意 ,即可由线面垂直的 判定定理证明 平面 ; (2)由题意 ,设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可写出各个点的坐标,求得平面 和平 面 的法向量,即可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得二面角 夹角的余弦值,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 系式即可求得二面角 的正弦值. ( )f x ( )f x T ( ) ( )f x T f x+ = ABC∆ 1 1 1 1ABCD A B C D− ABCD E 1AA 1BE EC⊥ BE⊥ 1 1EB C 1AE A E= 1B EC C− − 3 2 1 1B C ⊥ 1 1ABB A 1 1B C BE⊥ 1BE EC⊥ BE⊥ 1 1EB C 1=2AA AB 1AB = EBC 1ECC 1B EC C− − 1B EC C− −【详解】(1)由已知得, 平面 , 平面 , 故 . 又 ,且 , 所以 平面 . (2)由(1)知 .由题设知 ,所以 , 故 , . 设 ,以 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 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建立如 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 则 , , , , , ,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 所以可取 . 设平面 的法向量为 ,则 即 所以可取 . 于是 . 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得二面角 的正弦值为 .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由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夹角大小,注意本题求解的是二 面角夹角的正弦值,属于中档题. 17.已知 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三个: 1 1B C ⊥ 1 1ABB A BE ⊂ 1 1ABB A 1 1B C BE⊥ 1BE EC⊥ 1 1 1 1B C EC C∩ = BE⊥ 1 1EB C 1 90BEB∠ =  1 1Rt RtABE A B E∆ ∆≌ 45AEB∠ =  AE AB= 1=2AA AB 1AB = D DA x DA D xyz− ( )0,1,0C ( )1,1,0B ( )1 0,1,2C ( )1,0,1E ( )1,0,0CB = ( )1, 1,1CE = − ( )1 0,0,2CC = EBC ( )1 1 1, ,n x y z= 0, 0 CB n CE n  ⋅ =  ⋅ =     , 1 1 1 1 0, 0, x x y z =  − + = ( )0, 1, 1n = − − 1ECC ( )2 2 2, ,m x y z= 1 0, 0 CC m CE m  ⋅ =  ⋅ =     , 2 2 2 2 2 0, 0, z x y z =  − + = ( )1,1,0m = 1cos , 2 n mn m n m ⋅< >= = −      1B EC C− − 21 31 2 2  − − =   ABC① ;② ;③ ;④ . (Ⅰ)请指出这三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Ⅱ)求 的面积. 【答案】(Ⅰ) 满足①,③,④;(Ⅱ) . 【解析】 【分析】 (Ⅰ)通过余弦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①,②不能同时满足,也就可以判断出③,④能同时满足,最后判断 出②不能和③,④同时满足; (Ⅱ)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出 的值,再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面积. 【详解】(Ⅰ)解: 同时满足①,③,④.理由如下: 若 同时满足①,②. 因为 ,且 ,所以 . 所以 ,矛盾. 所以 只能同时满足③,④. 所以 ,所以 ,故 不满足②. 故 满足①,③,④. (Ⅱ)解:因为 , 所以 . 解得 ,或 (舍). 所以△ 的面积 .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弦函数的性质、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考查了数学推理论证能力. 18.为了解甲、乙两个快递公司的工作状况,假设同一个公司快递员的工作状况基本相同,现从甲、乙两公 司各随机抽取一名快递员,并从两人某月(30 天)的快递件数记录结果中随机抽取 10 天的数据,制表如下: 甲公司某员工 A 乙公司某员工 B 3 9 6 5 8 3 3 2 3 4 6 6 6 7 7 π 3A = 2cos 3B = − 7a = 3b = ABC ABC 6 3 c ABC ABC 2 1cos 3 2B = − < − (0,π)B∈ 2 π3B > πA B+ > ABC a b> A B> ABC ABC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2 2 2 17 3 2 3 2c c= + − × × × 8c = 5c = − ABC 1 sin 6 32S bc A= =0 1 4 4 2 2 2 每名快递员完成一件货物投递可获得的劳务费情况如下: 甲公司规定每件 4.5 元;乙公司规定每天 35 件以内(含 35 件)的部分每件 4 元,超出 35 件的部分每件 7 元. (1)根据表中数据写出甲公司员工 A 在这 10 天投递的快递件数的平均数和众数; (2)为了解乙公司员工 B 的每天所得劳务费的情况,从这 10 天中随机抽取 1 天,他所得的劳务费记为 (单位:元),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3)根据表中数据估算两公司的每位员工在该月所得的劳务费. 【答案】(1)平均数为 36,众数为 33.(2) 136 147 154 189 203 (3)甲公司 4860 元,乙公司 4965 元 【解析】 【 详 解 】 试 题 分 析 : ( 1 ) 由 平 均 数 计 算 公 式 得 : ,出现得最多的数是 33.(2)先计算出随机变量 取值集合,当投递件数为 34 时, =136 元;当投递件数为 36 时, =147 元;当投递件数为 37 时, =154 元;当投递件数为 42 时, =189 元;当投递件数为 44 时, =1203 元;再分别求出其概率,最后 利用数学期望公式 求出 (3)甲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为 元,乙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为 元. 试题解析:解: (1)甲公司员工 A 投递快递件数的平均数为 36,众数为 33. X X X P 1 10 3 10 2 10 3 10 1 10 X X X X X(2)设 乙公司员工 B 投递件数,则 当 =34 时, =136 元, 当 >35 时, 元, 的可能取值为 136,147,154,189,203 的分布列为: 136 147 154 189 203 (3)根据图中数据,可估算甲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 4860 元,乙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 4965 元. 考点:分布列,数学期望 19.已知函数 . (1)求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 (2)求 的单调区间; (3)若对于任意 ,都有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3) . 【解析】 【分析】 (1)先求得导函数,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得切线的斜率,再求得切点坐标,即可由点斜式得切线方程; (2)求得导函数,并令 求得极值点,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判断函数单调区间; (3)将不等式变形,并分离参数后构造函数 ,求得 并令 求得极值点,结 为a a X a 35 4 ( 35) 7X a= × + − × X X X P 1 10 3 10 2 10 3 10 1 10 1 3 2 3 1( ) 136 147 154 189 20310 10 10 10 10E X = × + × + × + × + × 1655= =165.5( )10 元 ( ) lnf x x x= ( )y f x= ( )( )1, 1f ( )f x 1 ,x ee  ∈   ( ) 1f x ax≤ − a 1y x= − ( )f x 1,e  +∞   ( )f x 10, e      1a e≥ − ( ) 0f x′ = ( ) 1lng x x x = + ( )g x′ ( ) 0g x′ =合极值点左右两侧的单调性和端点求得最值,即可确定 的取值范围. 【详解】(1)因为函数 , 所以 , . 又因为 ,则切点坐标为 , 所以曲线 在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 (2)函数 定义域为 , 由(1)可知, 令 解得 . 与 在区间 上的情况如下: - 0 + ↘ 极小值 ↗ 所以,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3)当 时,“ ”等价于“ ”. 令 , , , . 令 解得 , 当 时, ,所以 在区间 单调递减. 当 时, ,所以 在区间 单调递增. . a ( ) lnf x x x= ( ) 1ln ln 1f x x x xx ′ = + ⋅ = + ( )1 ln1 1 1f ′ = + = ( )1 0f = ( )1,0 ( )y f x= ( )1,0 1y x= − ( ) lnf x x x= ( )0, ∞+ ( ) ln 1f x x′ = + ( ) 0f x′ = 1x e = ( )f x ( )f x′ ( )0, ∞+ x 10, e      1 e 1,e  +∞   ( )f x′ ( )f x ( )f x 1,e  +∞   ( )f x 10, e      1 x ee ≤ ≤ ( ) 1f x ax≤ − 1lna x x ≥ + ( ) 1lng x x x = + 1 ,x ee  ∈   ( ) 2 2 1 1 1xg x x x x −′ = − = 1 ,x ee  ∈   ( ) 0g x′ = 1x = 1 ,1x e  ∈   ( ) 0g x′ < ( )g x 1 ,1e      ( )1,x e∈ ( ) 0g x′ > ( )g x ( )1,e而 , . 所以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为 . 所以当 时,对于任意 ,都有 .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的求法,由导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分离参数法并构造 函数研究参数的取值范围,由导数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左、右顶点分别为 A,B,点 M 是椭圆 C 上异于 A, B 的一点,直线 AM 与 y 轴交于点 P. (Ⅰ)若点 P 在椭圆 C 的内部,求直线 AM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设椭圆 C 的右焦点为 F,点 Q 在 y 轴上,且∠PFQ=90°,求证:AQ∥BM. 【答案】(Ⅰ)(- ,0) (0, )(Ⅱ)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根据题意可得得 c2=a2﹣2,由 e ,解得即可出椭圆的方程,再根据点在其内部,即可线 AM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题意 F( ,0),设 Q(0,y1),M(x0,y0),其中 x0≠±2,则 1,可得直线 AM 的方程 y (x+2),求出点 Q 的坐标,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和斜率公式,即可求出 kBM﹣kAQ=0,问题得以证明 【详解】解:(Ⅰ)由题意可得 c2=a2-2, ∵e= = , ∴a=2,c= , ∴椭圆 方程为 + =1,的 1 ln 1 1.5g e e ee   = + = − >   ( ) 1 1ln 1 1.5g e e e e = + = + < ( )g x 1 ,ee      1 1g ee   = −   1a e≥ − 1 ,x ee  ∈   ( ) 1f x ax≤ − ( )2 2 2 1 22 x y aa + = > 2 2 2 2  2 2 2 2 c a = = 2 2 2 0 0 4 2 x y+ = 0 0 2 y x = + c a 2 2 2 2x 4 2y 2设 P(0,m),由点 P 在椭圆 C 的内部,得- <m< , 又∵A(-2,0), ∴直线 AM 的斜率 kAM= = ∈(- , ), 又 M 为椭圆 C 上异于 A,B 的一点, ∴kAM∈(- ,0),(0, ), (Ⅱ)由题意 F( ,0),设 Q(0,y1),M(x0,y0),其中 x0≠±2, 则 + =1, 直线 AM 的方程为 y= (x+2), 令 x=0,得点 P 的坐标为(0, ), 由∠PFQ=90°,可得 • =0, ∴(- , )•(- ,y1)=0, 即 2+ •y1=0, 解得 y1=- , ∴Q(0,- ), ∵kBM= ,kAQ=- , ∴kBM-kAQ= + =0, 故 kBM=kAQ,即 AQ∥BM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 2 m 0 0 2 − + m 2 2 2 2 2 2 2 2 2 2 2 0x 4 2 0y 2 0 0 y x 2+ 0 0 2y x 2+ PF FQ 2 0 0 2y x 2+ 2 0 0 2y x 2+ 2 0 0 x 2 y + 2 0 0 x 2 y + 0 0 y x 2− 0 0 x 2 2y + 0 0 y x 2− 0 0 x 2 2y +21.对于数列 ,定义“ 变换”: 将数列 变换成数列 , 其中 ,且 ,这种“ 变换”记作 .继续对数列 进行 “ 变换”,得到数列 ,依此类推,当得到的数列各项均为 时变换结束. (1)试问 和 经过不断的“ 变换”能否结束?若能,请依次写出经过“ 变换”得到的 各数列;若不能,说明理由; (2)求 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 (3)证明: 一定能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结束. 【答案】(1) ;(2) ;(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定义,可得 不能结束,数列 能结束,并可写出数列;(2) 经过 有限次“ 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 ,先证明 ,则经过一次“ 变换”,就得到数列 ,从而结束,再证明命题“若数列 为常数列,则 为常数列”, 即可得解;(3)先证明引 理:“将数 的最大项一定不大于数列 的最大项,其中 ” ,再分类讨论:第一类是没有为 的项,或者为 的项与最大项不相邻,(规定首项与末项相邻), 此时由引理可知, ,第二类是含有为 的项,且与最大项相邻,此时 ,证明第二类数列 经过有限次“ 变换”,一定可以得到第一类数列. 详解:(1)数列 不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 ; ; ; ; ; ;….从而以下重复出现,不会出现所有项均为 的情形. 数列 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 ; ; ; . (2)解: 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 . 若 ,则经过一次“ 变换”就得到数列 ,从而结束. 当数列 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能够结束时,先证命题“若数列 为常数列,则 为常数列”. 当 时,数列 . 由数列 为常数列得 ,解得 ,从而数列 也为常数列. ( )1 2: , ,... , 1,2,...n n iA a a a a N i n∈ = T T nA 1 2: , ,...n nB b b b ( )1 1,2,... 1i i ib a a i n+= − = − 1n nb a a= − T ( )n nB T A= nB T ,...nC 0 3 : 4,2,8A 4 :1,4,2,9A T T 3 1 2 3: , ,A a a a T 4 1 2 3 4: , , ,A a a a a T 3,2,7,8;1,5,1,5;4,4,4,4;0,0,0,0 1 2 3a a a= = 3 : 4,2,8A 4 :1,4,2,9A 3A T 1 2 3, ,a a a 1 2 3a a a= = T 0 0,0, T nA( ) 3A ( )T nA nA 3n ≥ 0 0 ( ) ( )4 4max max 1B A≤ − 0 ( ) ( )4 4max max 1B A≤ − 4A T其它情形同理,得证. 在数列 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结束时,得到数列 (常数列),由以上命题,它变换之前的数列也为常 数列,可知数列 也为常数列. 所以,数列 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 . (3)证明:先证明引理:“数列 的最大项一定不大于数列 的最大项,其中 ”. 证明:记数列 中最大项为 ,则 . 令 , ,其中 . 因为 , 所以 , 故 ,证毕. 现将数列 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没有为 的项,或者为 的项与最大项不相邻(规定首项与末项相邻),此时由引理可知, . 第二类是含有为 的项,且与最大项相邻,此时 . 下面证明第二类数列 经过有限次“ 变换”,一定可以得到第一类数列. 不妨令数列 的第一项为 ,第二项 最大( ).(其它情形同理) ①当数列 中只有一项 时, 若 ( ),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或含有 项但与 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 ,则 ; 此数列各项均不 为 或含有 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 ( ),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为第一类数列; 若 ,则 ; ; ,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为第一类数列. ②当数列 中有两项为 时,若 ( ),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为 为第一类数列; 若 ( ),则 ,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或含 有 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③当数列 中有三项为 时,只能是 ,则 , ,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 ,为第一类数列. 总之,第二类数列 至多经过 次“ 变换”,就会得到第一类数列,即至多连续经历 次“ 变换”,数列 的最大项又开始减少. 又因为各数列的最大项是非负整数, 故经过有限次“ 变换”后,数列的最大项一定会为 ,此时数列的各项均为 ,从而结束.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运用、新定义问题及分类讨论思想,属于难题.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 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 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 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 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