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2020 届高三年级线上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
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
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
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
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
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
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
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
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
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
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
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
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
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
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
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
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
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
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
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 “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
化这一传统。
C. 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
一种风骨。
D. 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 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
族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林逋 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 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
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
一观点。
D.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 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是一脉相承的。
C. 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 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
精神的阐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25 日 2 时 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
的
的
的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 21 颗卫星,包括 18 颗 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
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 颗 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 IGSO 卫星,
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
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
聚焦亚太地区跳 8 字舞。此次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 2019 年 6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
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
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
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
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
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
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
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
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
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
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
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
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
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
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
“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
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 2018 年 9 月 25 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 21 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 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 年再发射 6 至 8 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
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
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
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
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消失的鸟群
邱红根
傻根娘眯着眼睛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很大,挂满了香肠、猪蹄子、腌鱼等年货。按以往的经验,进
入腊月,傻根娘便准备忙碌了。
还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次也是在冬天。一进腊月,城里人也开始“忙年”
了。傻根媳妇是个能持家的能干人。进了腊月,儿子阳台上便挂满了年货。这些东西——腌鸡鸭鱼、香肠、
猪蹄子都是要在阳台上晾干的,否则就会长出霉斑。临出门儿媳妇交代,
“妈,您帮忙照看一下阳台上的年货,城里的鸟蛮狠。”
儿子的房子很大,阳台也大,占了一面墙。阳台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着一层防盗网。因为阳台上的年货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开,让阳光和风灌进来。
那时候,城市里鸟可真多。这些鸟都是被阳台上的香肠的香味吸引来的。麻雀、八哥、乌鸦、蓝鹊是
傻根娘叫得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这些鸟总是趁人不注意,飞进防盗网,飞上阳台,在
香肠上啄个洞就飞走了。最讨厌的是麻雀,这小东西灰头灰脑的,一来就是一群。那年的整个腊月,傻根
娘就坐在阳台上赶鸟。
傻根娘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家务活插不上手,来到城里,傻根娘就觉
得浑身不自在。儿子儿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儿媳出门后,偌大的一个
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傻根娘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在城市邻居之
间从来不说话不来往,这点可真比不上乡下,一出门,整个村子都是熟人,这里站站那里瞅瞅,一天时间
就这么过去了。在城市傻根娘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随儿子来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觉得乡村
再没有值得牵挂的,才答应随傻根来到城市。儿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城里,后来
取了个城里媳妇,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傻根爹没去世时,傻根多次说,“妈,你们就
不种地了,到城市里来吧!儿子能养活你们。您和爸爸这么大年纪,也该享清福了。”对儿子的要求傻根
娘总是不答应。傻根娘是个明白人,她不答应儿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儿媳妇很孝顺,但“媳妇和婆
婆原本就是天敌”——这可是书上说的。再孝顺的媳妇和婆婆待时间长了,也会闹出矛盾。“就是牙齿和
嘴唇也有打架的时候呢!”再说懒散惯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无论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
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城市的这些日子,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勤劳了一辈子的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
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样,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隐秘的
内心深处,傻根娘已经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坚守。
现在,傻根娘躺在阳台的宽大藤椅上,眼睛眯成一条线。阳台上的香肠,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傻根娘
爱闻这种香气,这种香气仿佛是一种诱惑,人都受不了何况鸟。今年却出乎意外,没有一只鸟飞进阳台啄
食。这倒是让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鸟群都飞到哪里去了?太阳病怏怏地挂在天空,风中
流动着一种发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见阳台上的甜香肠的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霉斑,特别是在香肠皱褶处
更明显。傻根娘知道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这一层,傻根娘颤微微地去厨房拿块抹布,把一
根根香肠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轻轻擦拭……
做完这项工作,傻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 年第 7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的第四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插叙傻根娘当年在阳台上赶鸟的情景,和现在城里无鸟形成对比,
反映出任务内心的孤独。
B. 傻根娘本来一直不愿意到城里来住的,认为自己和媳妇合不来,后来发现傻根与傻根媳妇很孝顺,于是
才答应随傻根来城里居住。
C. 小说在塑造傻根娘这一人物时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
来体现其生活状态。
D. 这篇小说以一位农村老人 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老人的阳台赶鸟事件,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
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卫家园。
8. 小说中“傻根娘”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富有深意,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
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
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
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
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
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
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廪,开府臧,振救
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
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
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
亲疏迭毁①,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
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
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
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①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
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的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
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 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 己酉:己酉属天干地支纪年法,除此以外古代还有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
D. 般庚迁殷:般庚,商朝君主,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翼奉精通经术。他希望能把经术运用于政事,勤奋学习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
后,经儒生推荐,被征召到了宦者署。
B. 翼奉为人正直。平昌侯凭借外戚的身份想向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愿意,他认为平昌侯怀有奸邪之心,
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C. 翼奉直言不讳。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
宫加以缩减裁汰,以此来应天救邪。
D. 翼奉忧国忧民。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苑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
迁都,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
(2)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放言五首(其二)
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注】放言五首:公元 810 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
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藏钩:相传汉昭
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人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
子杀母。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
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
B. 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
C. 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
D. 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
15. 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
(三)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前的
是“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
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
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
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
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
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
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的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
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
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C. 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20.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
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
物。
21.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起源发展的,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
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不足而产生的,因此,行书是①________。“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
②________,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
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③________,而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
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深圳老牌名校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的 35 位教师均为硕士
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
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 20 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