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2020 届高三年级线上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①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
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②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
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
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
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
③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
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
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④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
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
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
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
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⑤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
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
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
的精神源头。
⑥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
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
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⑦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
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
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
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
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 “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
化这一传统。
C. 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
一种风骨。
D. 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能多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
族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林逋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 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所具有 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这种风骨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
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
一观点。
D. 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其内在品格的欣赏。
B. 古人概括提炼 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
是一脉相承的。
C. 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 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
精神的阐释。
【答案】1. B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的
的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决定了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这一传统”分析错误。原文第①段“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
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
关”强调有关系,并没有说起决定作用,夸大事实。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
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分析错误。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先分析中国文人
喜爱松竹梅的原因,然后分析这类自然事物所代表的中国文化风骨,接着阐释中国现代社会对风骨的继承
与发展。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根
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
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A项,“中国人喜爱松、竹、梅,本不在于……而在于……”说法错误。把兼备关系、主次关系变成了取舍
关系。原文为“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
C 项,“个体 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说法错误。“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特点,“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是现代意义上的风骨的内涵。不存
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D项“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说法错误。个别不能代替一般,对松竹梅进行革命精神的新
的阐释,并不代表一定要对所有的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都要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以偏概全。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
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
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
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
的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
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
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
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
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
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
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
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
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
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
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
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
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25 日 2 时 9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
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 21 颗卫星,包括 18 颗 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
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 颗 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斗人称为“吉星”;以及两颗 IGSO 卫星,
被北斗人称为“爱星”。
“萌星”是全球组网的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
则始终随着地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
聚焦亚太地区跳 8 字舞。此次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星”。
(摘编自 2019 年 6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果得到全方位展
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
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在北斗背后,
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凭借自力更生的
创业精神,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
号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家战略,以谢
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
卫星方案,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
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
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
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27 日《经济参考报》)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北斗三号工程
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这
是一项团队工程,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
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明星”人物,也不“藏着掖着”。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
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表示:
“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
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 2018 年 9 月 25 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我国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第 21 颗卫星。
B.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力奋斗密不可分。
C.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
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 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 年再发射 6 至 8 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
代。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不
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到全球覆盖,为
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目的作出自
己的判断。
6.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提高国产化率,拥有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精神;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③攻坚克难、追求卓
越的精神。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错误,由原文“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
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北斗系统”能够与
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由此可见,北斗系统还没有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
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
行比对。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 “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错误,材料二原文第一段“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球组网步伐”,由此可知,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早已开启,今年
只是要继续加快步伐。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以及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接下来到材料中圈出
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关于“北斗精神”相关内涵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材料二
的和材料三。材料二中,“在北斗背后,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
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综合材料二的全文内容来看,他们秉持的“北斗精神”就是要凭借自力更生
的创业精神,提高国产化率,使中国拥有这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非常艰辛,“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之后的国产化攻关更为艰苦。以总指挥李祖洪、总设计师范本
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综合这些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一代代的北斗人无私奉献、
久久为功的精神,就是不怕困难,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材料三中,“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
师谢军告诉记者,这些人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同锻造了主动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他们相
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一代更比一代强”,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综合材料三这些
内容可知,“北斗精神”就是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
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
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
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
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
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
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城市消失的鸟群
邱红根
傻根娘眯着眼睛在阳台上晒太阳。阳台很大,挂满了香肠、猪蹄子、腌鱼等年货。按以往的经验,进
入腊月,傻根娘便准备忙碌了。
还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儿子这里住过一段时间。那次也是在冬天。一进腊月,城里人也开始“忙年”
了。傻根媳妇是个能持家的能干人。进了腊月,儿子阳台上便挂满了年货。这些东西——腌鸡鸭鱼、香肠、
猪蹄子都是要在阳台上晾干的,否则就会长出霉斑。临出门儿媳妇交代,
“妈,您帮忙照看一下阳台上的年货,城里的鸟蛮狠。”
儿子的房子很大,阳台也大,占了一面墙。阳台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着一层防盗网。
因为阳台上的年货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开,让阳光和风灌进来。
那时候,城市里鸟可真多。这些鸟都是被阳台上的香肠的香味吸引来的。麻雀、八哥、乌鸦、蓝鹊是
傻根娘叫得出名字的,还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这些鸟总是趁人不注意,飞进防盗网,飞上阳台,在
香肠上啄个洞就飞走了。最讨厌的是麻雀,这小东西灰头灰脑的,一来就是一群。那年的整个腊月,傻根娘就坐在阳台上赶鸟。
傻根娘不识字,看不懂电视。儿子家里的东西都是电气化,家务活插不上手,来到城里,傻根娘就觉
得浑身不自在。儿子儿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归的,孙子在外地上大学。儿子儿媳出门后,偌大的一个
房子,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对象。傻根娘就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在城市邻居之
间从来不说话不来往,这点可真比不上乡下,一出门,整个村子都是熟人,这里站站那里瞅瞅,一天时间
就这么过去了。在城市傻根娘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时间一晃就是五年。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随儿子来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觉得乡村
再没有值得牵挂的,才答应随傻根来到城市。儿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到了城里,后来
取了个城里媳妇,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傻根爹没去世时,傻根多次说,“妈,你们就
不种地了,到城市里来吧!儿子能养活你们。您和爸爸这么大年纪,也该享清福了。”对儿子的要求傻根
娘总是不答应。傻根娘是个明白人,她不答应儿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虽然儿媳妇很孝顺,但“媳妇和婆
婆原本就是天敌”——这可是书上说的。再孝顺的媳妇和婆婆待时间长了,也会闹出矛盾。“就是牙齿和
嘴唇也有打架的时候呢!”再说懒散惯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无论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
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
在城市的这些日子,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勤劳了一辈子的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就
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样,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自己的“存在价值”。在隐秘的
内心深处,傻根娘已经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坚守。
现在,傻根娘躺在阳台的宽大藤椅上,眼睛眯成一条线。阳台上的香肠,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傻根娘
爱闻这种香气,这种香气仿佛是一种诱惑,人都受不了何况鸟。今年却出乎意外,没有一只鸟飞进阳台啄
食。这倒是让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鸟群都飞到哪里去了?太阳病怏怏地挂在天空,风中
流动着一种发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见阳台上的甜香肠的表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霉斑,特别是在香肠皱褶处
更明显。傻根娘知道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这一层,傻根娘颤微微地去厨房拿块抹布,把一
根根香肠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轻轻擦拭……
做完这项工作,傻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6 年第 7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的第四段采用了插叙的手法,通过插叙傻根娘当年在阳台上赶鸟的情景,和现在城里无鸟形成对比,
反映出任务内心的孤独。
B. 傻根娘本来一直不愿意到城里来住的,认为自己和媳妇合不来,后来发现傻根与傻根媳妇很孝顺,于是
才答应随傻根来城里居住。C. 小说在塑造傻根娘这一人物时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尤其通过对她的动作描写,
来体现其生活状态。
D. 这篇小说以一位农村老人的视角为切入点,通过老人的阳台赶鸟事件,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现实,
呼吁人们爱护环境,保卫家园。
8. 小说中“傻根娘”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富有深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勤劳朴实: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
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待”;②眷恋农村: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
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③
孤独寂寞: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
④渴望老有所用:自从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
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
9. ①突出表现了傻根娘感觉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动。②对比前文,揭示老人虽年老但仍有体现
自身价值的渴望。③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达了“年青的一代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
生活”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 项第 6 段,傻根娘不愿来城里居住的主要原
因是对农村有牵挂,她答应来城里居住主要是因为“傻根他爹去世”“觉得乡村再没有值得牵挂的”;C 项
没有外貌描写,并且文章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体现来傻根娘的生活状态;D 项“主要表现出城市环境变化的
现实,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保卫家园”对主题理解片面,文章表现的主要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老人的孤独,
呼吁青年一代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
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比如:傻根娘进入城市后“儿媳妇什么
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得“浑身不自在”,“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份期
待”,可见其勤劳朴实。最初傻根娘“受不了城市的局促”,“一直和傻根爹在乡下侍弄他家的一亩三分
地”;后来来到城里,也总是会怀念着农村生活,可见其眷恋农村。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
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可见其孤独寂寞。自从有了“赶鸟”的任务,傻根
娘“一直盼望着进入腊月”。在阳台上赶鸟,体现一下她的“存在价值,五年后,鸟消失了,傻根娘也觉得
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可见其渴望老有所用。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内容:写了什么,选材
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其中结构
上的作用有: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小说结尾部分富有深意,应该和表现主旨有关系。
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了傻根娘进入城市后的心理活动,“儿媳妇什么事情都不让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觉
得“浑身不自在”,城里的生活让傻根娘觉得“自己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相当地孤单”“自己是个多余
的人”,可见其不适应城市里的生活,以及孤独。等到有了“赶鸟”的任务,让傻根娘“把鸟当作自己的一
份期待”,可后来,五年后,傻根娘再来城里,鸟消失了,没有“赶鸟”的任务了,傻根娘觉得自己“真的
老了,不中用了”,可见其渴望老有所用。所以“跨过年,傻根娘就进八十七岁了”这句话在内容上主要是
突出表现了傻根娘真的年龄大了,以及感觉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动。同时对比前文,揭示老人
虽年老但仍有体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以及表现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达了“年青的一代
要多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
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
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
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
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
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其夏,齐地人相食。七月己酉,
地复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虚仓廪,开府臧,振救
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因赦天下,
举直言极谏之士。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
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
亲疏迭毁①,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
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
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
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奉传》有删改)
【注】①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
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迭毁”。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B.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C.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
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D. 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
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
B. 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
C. 己酉:己酉属天干地支纪年法,除此以外古代还有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
D. 般庚迁殷:般庚,商朝君主,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翼奉精通经术。他希望能把经术运用于政事,勤奋学习却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
后,经儒生推荐,被征召到了宦者署。
B. 翼奉为人正直。平昌侯凭借外戚的身份想向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愿意,他认为平昌侯怀有奸邪之心,
知识越多,危害越大。
C. 翼奉直言不讳。因为连年发生灾祸,皇帝忧惧不安,广开言路,翼奉上奏指出,要对诸侯王的园林和后
宫加以缩减裁汰,以此来应天救邪。
D. 翼奉忧国忧民。认为长安寝庙不行迭毁礼,花费很多,豪华的宫室苑囿又致民困国虚,他引述历史建议
迁都,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
(2)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
【答案】10. D 11. B 12. D
13. (1)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
(2)而且宫室园囿,奢侈过度难以供给,以致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
【解析】
【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
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
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郡国十一饥”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中间不能分开,所以排除 A、C 两项;“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
府员”“省苑马”句子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句,排除 B。译文: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
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负责供应的
御膳,裁减乐府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
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
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B 项,“山海关以东地区”,错,秦汉时,“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
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
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
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错误,原文是“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皇上采纳的是“定
迭毁礼”,并没有采纳迁都的建议。
故选 D。
【13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比年”,连年;“登”,丰收;“元元”,百姓;“胜”,禁得住;“刑辟”,刑法。
(2)“又”,而且;“奢泰”,奢侈过度;“以故”,因为这个原因,以致;“亡”,失去;
“畜”,积蓄。
【点睛】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因为不理解实词、
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就不能理解文意,也就无法进行文言文翻译。因此,考生对于考纲规定的 120 个文言实词,18 个文言虚词和常见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一定要熟悉其用法。
译文: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研究《齐诗》,和萧望之、匡衡师从同一个老师。三个人对经术都很精通,
匡衡是后辈,望之把经术运用到政事上,而翼奉勤奋学习不愿做官,喜欢历法阴阳占卜之术。元帝即位不
久,许多儒者就推荐他,他被征召在诏宦者署中,多次上书言事并在皇帝闲暇时被召见,天子很尊敬他。
当时,平昌侯王临凭着是宣帝外戚担任侍中,称诏要跟随翼奉学习经术。翼奉不肯和他说,就上了一封密
封的奏章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治道最要紧的在于知道人的正邪。人如果追求品行端正(正道),即使
愚笨也是有用的;如果他怀着奸邪之心,那么知识越多,危害越大。我实在不敢将它告诉邪恶之人。”这
一年,关东发生大水灾,十分之一的郡国发生了饥荒,瘟疫更加盛行。元帝于是下诏那些属于少府的江海
湖泊园林池塘用来资助贫穷的老百姓,不收赋税;减损太官(“大”通“太”)负责供应的御膳,裁减乐府
中的成员,减少苑中马匹的数量,皇帝很少临幸的各个宫殿馆阁不再修缮;太仆少府减少喂马的谷物,水
衡(掌管的上林苑中喂养的鹰犬)少吃肉类食物。第二年二月戊午那天发生了地震。夏天,齐地发生人吃
人的惨剧。七月己酉那天,又发生地震。皇上说:“连年没有丰收(好的收成),百姓饥困贫乏,受不了饥
饿寒冷,以致于触犯刑法(刑律),我很怜悯他们。已经下令让官吏打开仓库,救济贫穷的老百姓。各位官
员也要好好想想天地的告诫,有可以免除、减少、节省而方便老百姓的,可以上奏给我。尽心指出我的过
失,不要有所顾忌。”于是大赦天下,选拔直言敢谏的人。翼奉上奏了一封密封的奏章说:“诸侯王的园
林和他们的后宫,最好设定限额,遣出那些超过制度的人,这是消损阴气回应上天救治邪祟的办法。如今
怪异的事发生而不回应改正,灾难就会随之而来。愿陛下裁夺。”元帝又向翼奉请教得失之事。翼奉认为
在云阳汾阴祭祀天地,以及各个寝庙不因为亲疏而毁掉一部分,都要花费很多,这是违背古代制度的。而
且宫室园囿,过度奢华难以供给,以致百姓穷困国库空虚,失去了这么多年的积蓄。这些由来已久,如果
不改变根本,很难使末正常,于是上书建议迁都以正根本。奏章呈上之后,皇帝认为翼奉的意见与众不同,
就批复说:“问奉:如今皇帝墓地所在的宗庙有七个,你说要向东迁徙,怎么办?”翼奉回答说:“以前
成王迁到洛,般庚迁到殷,(他们)回避什么追求什么,都是陛下清楚知道的,不是有圣明之德,不能改变
天下,我刚直愚昧狂妄昏惑,全凭陛下裁断。”其后,贡禹也说应当定下迭毁之礼,元帝于是听从的他的
意见。翼奉年老而终。
(二)诗歌鉴赏(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放言五首(其二)
白居易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注】放言五首:公元 810 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
江州司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藏钩:相传汉昭
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人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
子杀母。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马失应无折足忧:这里引用塞翁失马的故
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开篇点题,揭示了世事无定、祸福得失相倚伏转化的现象,表达了朴素辩证观。
B. 这首诗语言形象生动深刻,将尘世的纷扰复杂比作一张网,将福祸轮回比作车轮转动。
C. 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
D. 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
15. 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进行解读。
【答案】14. C 15. ①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颈联中灵龟神算,却无法避免自己的灾殃,
充满对其中蕴含的矛盾和哲理的思考。引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塞翁关马故事的一个逆向思考。②表现了
他被贬谪时的自我安慰,与友人的互勉,通过典型的例证表现了作者对待命途不顺的一种看法,既是对个
人情绪的宽解,也是对友人的勉励。③表达作者对人生际遇的豁达。诗颈联体现的对人生起落无定的认识
和感伤,同时也有基于此对命理的认识和豁达。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
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
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
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 项,“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分析错误。注意选项前
面说的是借用典故,很显然藏钩就不能够指游戏,而是以钩弋夫人的命运典故来表达参悟命运的难以揣测。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
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题干要求“请结合颈联内容对本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感
进行解读”,首先要理解颈联的含义。“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意思是:龟有灵性,能够占
卜,却免不了被人挖肠的忧患;塞翁的马要是丢失了不再回来,那多他的儿子也就不会摔伤脚。这首诗主
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首联说世上的福祸出现和潜藏都是不确定的,在尘世的大网中纠缠最终也没有一个
休止。颔联和颈联使用了典故,说福祸的轮回就像车轮一样循环转动,钩弋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枯的翻
覆并没有恒常的规律。龟有灵性,能够占卜,却免不了被人挖肠的忧患;塞翁的马要是丢失了不再回来,
那多他的儿子也就不会摔伤脚。而尾联说不信请看下棋的人,输赢的判定只有等待棋局终了。再结合诗歌
写作背景:公元 810 年,白居易好友元稹得罪权贵被贬,写了五首《放言》。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
马。元稹闻讯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所以在分析诗歌情感的
时候要结合诗人的经历来分析,如诗歌颈联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
者面对人生起落的无奈。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
认知。也可从对现实命运的思考和无奈,被贬谪时的自我安慰,与友人的互勉,对人生际遇的豁达等角度
分析。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
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
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
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
有无暗示。如本题中诗歌引用典故,将飘忽不定的仕途与藏钩游戏联系在一起,表现作者面对人生起落的
无奈。尾联用弈棋输赢不可预测的现象,表现作者对世事无常、结局无法预期的现实的认知。
(三)名句默写(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忧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了一场激战,战斗中只听得“___________”,收兵后,呈现在眼前的
是“___________”的悲壮场面。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
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答案】 (1). 宁溘死以流亡兮 (2). 余不忍为此态也 (3). 角声满天秋色里 (4). 塞上燕脂凝夜
紫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
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
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溘”“燕脂”“酹”。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画是以墨色的变化、线条组织和色彩搭配进行绘制的,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的一大 。
历朝历代画家对于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到了 的地步,但描绘出的作品显得单一苍素。若盖上红印效果
就非同一般了,有了红印的衬托,就会更加突出主体,墨色的浑厚感和层次感也更趋丰富。
最初,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画面点睛的作用。自元代以后,
印章在国画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由于画家不断地探索,墨色和印章的红色的结合是 的,使之成为国
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要根据
具体情况,按照画面的内容和题跋、构图的需要而定,不能 。印章的风格与书画风格应该相吻合或
接近,决不可大相径庭,否则,( )。
自古诗、书、画、印一体,印章虽排在尾巴的位置上,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大。人们在欣赏名画、书
法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到那一方别具匠心的印章。所以说,印章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作品的内容,也影响到
人们的联想和心情。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创造 游刃有余 浑然天成 相提并论
B. 创举 炉火纯青 巧夺天工 相提并论
C. 创造 游刃有余 巧夺天工 一概而论
D. 创举 炉火纯青 浑然天成 一概而论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B.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C.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具有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D. 印章的使用只是一种为了构图完整的补救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画面点睛的作用。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美
B.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C. 非但不能促进画面的统一和谐,而且破坏了画面的美
D. 非但不能增加画面的美,反而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
【答案】17. D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
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
第一空,“创举”指前所未有的影响大的举动或事业。“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
来,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根据句意,墨分五色又是国画艺术发展中前所未有过的举动,
所以应该用“创举”。
第二空,“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语
境是指“对墨色的使用和研究”,应用“炉火纯青”。
第三空,“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
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根据语境不是在说人工雕塑技艺,而是说国画中
的颜色完整不可分割。应用“浑然天成”。
第四空,“一概而论”指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
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语境指“印章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运用”, 即在不同的情
况下有不同的使用,不能用同一标准来对待, 应用“一概而论”。
分析可知,D 项词语全都恰当。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
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
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成分残缺, “印章的使用”是种“方式”,而非“补救”,据此排
除 AB 两项;第二处是搭配不当,“演变成为”与“作用”不搭配,可将“演变成为”改为“具有了”,据
此排除 D 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
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反而”与“非但”搭配,衔接更流畅,据此排除BC 两项;“破坏了画面的统一和谐”的程度比“不能增
加画面的美”或“破坏了画面的美”的程度更深应放在后面,据此排除 A 项。
故选 D。
【点睛】考查语病的辨析与修改,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
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
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
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
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
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下面是一段捐助贫困地区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欢迎同学们莅临这次捐助贫困地区的活动,这次活动是应学校团委的要求组织发动的,我们的鼎力相助一
定会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燃眉之急,我相信大家都不是吝啬鬼,请到会的同学献出自己的爱心,务必捐款捐
物。
【答案】(1)“莅临”改为“光临”或“参与”;(2)“要求”改为“倡议”或“号召”;(3)“鼎力相
助”改为“大力相助”或“全力相助”;(4)“不是吝啬鬼”改为“一定会慷慨解囊”;(5)“务必”改
为“积极”。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
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莅临”用于领导、上级或重
要人物;“应……要求”不当;“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都不是吝啬鬼”过分口语化;
“务必”语气生硬。
21.在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行书是一种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是在楷书的基础上起源发展的,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
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不足而产生的,因此,行书是①________。“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
②________,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
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③________,而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
而实用性相对不足。
【答案】 (1). ①处: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2). ②处: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3). ③处:
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补写句子,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
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这段文字谈论的是行书与楷书、草书的渊源关系。根据上下文语境,第①处应填“是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根据后文“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第②处应填“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第③处由后文“楷书是文字符号,艺术性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草书艺术性高,而实用性相对不足”可知,行
书兼具了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故应填“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深圳老牌名校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该名单中的 35 位教师均为硕士
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
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 20 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雄鹰只是百鸟中的一只,但它敢于搏击苍穹,他的生命从此不再平凡;梅花只是百花中的一朵,但它
敢于凌霜傲雪,它的生命不再平庸;他们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个,但是他们终生奉献,他们的人生从此不
再平凡。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他们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虽然平淡却无怨无悔,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闪
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璀璨的人生。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他依旧躬耕于田畴,
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袁隆平,在自
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他整日穿梭于稻田之间,天为伴,地为友,生
活虽然平淡,但他无怨无悔。他甘心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奉献自己的人生。他的奉献已超
越了国界,他的奉献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他的奉献使得他虽处平凡的岗位,却已种下不平凡的人生。
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
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杨善洲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干
部,但他对党有着无限的忠诚,对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工作无比的热爱。他用激情、用热情、用生命
向世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 60 年如一日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他的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的
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在人民的心中竖起一座丰碑。他的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的卓越
精神境界和他的公仆本色、百姓情怀成为一代人的楷模,他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昨天,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绽开的鲜花;今天,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着不平凡
的人生。他们隐没于茫茫人海之中,用平凡诠释了伟大,用奉献回答了生命的意义!而我们,或许渺小如
沧海一粟,或许平凡如一朵朴素的花,但是,只要我们心中有善、心中有爱,并且付诸行动,不因善小而
不为,那么一定会写就自己不平凡的传奇。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
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
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联想,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
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人的价值,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
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本题材料比较简单,主要讲深圳老牌名校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转名单引发人
们热议。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当今时
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
靠教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可以认为不是“大材小用”,可以从职业
取向、个人价值实现的方式、重视基础教育等方面分析立意;也可以认为是“大材小用”,需要言之有理,
能够自圆其说(此角度不建议)。
参考立意:①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吸
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基础教育;③大材在小岗位上也会有大用;④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发展
的根基,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大有可为;⑤让高层次人才当教师有利于人才培养;⑥“三百六十行,行行
出状元”,平凡的岗位也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观点“平凡的岗位也能造就不平凡的人生”。然后结合不同的人物事例
进行分析论述,如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仍然有一些人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因为他们对他们的工作情有独
钟。结合汶川地震中那后一群可爱、可亲、可敬的武警战士、袁隆平、邓亚萍等事例来分析论述。最后可
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对一件事情情有独钟,投入感情,认真的去做好它,就一定能有非凡的成就;
平凡亦是伟大,也唯有平凡能造就不平凡。
【素材】转变就业观念,发挥专长,做到极致,才能成“状元”。
时代在变化,每个人自我价值体现的方式也在变化,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果自己真是个“大材”,就不需要害怕大材小用,就应该更加勤奋,以卓越的表现和成绩,让人佩服、
称赞,从而实现“大材”大用。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根本不是人才,但是司马迁以他的《史记》向历史证明
了自己的伟大。李白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尽管唐玄宗不认他这个人才,但是李白以自己的诗篇,证明了自己实在是中华文化的天才。历史发展虽然确实埋没了许多人才,但是也让更多的、数不胜数的英杰、
伟人,如耀眼的繁星。体育比赛总有黑马杀出,演艺界常有新人涌现,都很能说明真正的人才是不可能永
远被埋没的。
那些觉得自己小材大用,而实际上很有可能不是“小材”,只是为人低调、谦虚的人。这样的人,必然
能够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以勤补拙;这样的人,必然领导器重,群众佩服;这样的人,必将进步地快,
即使真是“小材”,也必然能终将成长为“大材”。
当前浮躁的时代,不少人容易眼高手低,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不安于踏踏实实做事,只会抱怨和指手
画脚。他们愿意看、愿意说,却不愿干。看到别人工作,他们嗤之以鼻,评论起来头头是道,可若要将他
安排到同样岗位,却做得不如别人。这样的人最爱抱怨“大材小用”,其实是自不量力。
当今需要抓住难得发展机遇,提升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扩大教育硕士规模,坚持培养原则,确保
培养质量。
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就象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没有水晶纯净,没有宝石艳丽,更没有钻石那般光芒
四射。我曾经这样想过:谁愿意,将自己的才华局限在那小小的三尺讲台?谁愿意,面对着一群懵懂的孩
子日复一日地传授着相同的知识?谁愿意,在一届届学生的迎来送走中看到自己的年华流逝? 可是,为了
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能满足那对知识充满渴求的眼神,无数的教育工作者愿意。愿
意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不选择捷径,一步步、一天天拼命、认真、踏实地工作,积以时日,梦想变为现实,事业获得成功,
这就是非凡的凡人。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
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
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
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
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
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
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