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ID:423006

大小:133.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 届高三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1.《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 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 A. 主张立法为民 B. 强调有法可依 C. 重视赏罚并重 D. 关注法律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是指国家都是有法律的,但是没有能保证这些法律一 定得到遵遁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商鞅探讨的是法律实施问题。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中的“法”主要是君 主统治臣民的工具,排除 A 项;有法可依解决的是立法问题,材料探讨的是法律适用问题,排除 B 项;根 据材料中“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可以看出商鞅重视轻罪重罚,排除 C 项。 【点睛】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包括: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 如称谓、官职、人名等。(3)时间信息,既包括文言文材料中的时间描述,也包括引文出处的时间等等。 (4)所选文献的出处、名称、作者等等。本题的解答首先必须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商鞅的主要观点, 然后联系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私人侧近的微臣逐渐获得权 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 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唐朝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此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内)朝”,此即“逐渐获得权力”,以削弱相权, 此即“压倒了政府的大臣”,这与材料中的描述相符。故答案为B 项。A 项,秦朝的“三公九卿”本身就是 手握重权的国之重臣,并不是皇帝“左右的微臣”,排除;C 项,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是将宰相的权力一 分为三,以加强皇权,排除;D 项,宋朝的枢密院主要负责军政,也是为了分割宰相职权,排除。 【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 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 础知识。 3.据《川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宰相刘祎之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借故敕惩治他,祎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 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 A. 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 B. 唐代三省六部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 C. 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 D. 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需经中书门下批准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体现宰相刘伟之对武则天下敕惩治他的的驳斥,并未体现相权高于皇权,所以 A 项错误。唐朝三省 六部制的本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B 项说法错误。唐代敕文的发布需要中书省的起草诏令与门下省的 封驳审议,而武则天直接发布诏令是违制的,故 C 项正确。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敕须经中书门下批准是不 对的,故 D 项错误。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唐代三省六部的运行体制是先由中书省负 责草拟诏令,其次门下省负责审议,审议通过的诏令交由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再安排由具体负责各种 政务的六部直接执行。材料从学生对三省六部职责内容的了解角度进行考查,不仅能起到强化对三省六部 体制的理解,明确权力的运行,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理解。与此 相关的内容还有科举制的具体信息也应该被学生所关注。 4. 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蜗嬗化 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 A. 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 B. 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 C. 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 D.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 【答案】A【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 中华衍教得学儒 学释学道之全。”可知犹太教传教中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宽容性,故 A 项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中外文化的融合,不是外来弱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依附, 故 B 项错误;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的,故 C 项错误;关于犹太人是世界 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一方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另一方面强调犹太人与这个材料的主旨不符,故 D 项错 误。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5.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 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 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 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 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 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 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所反映的《天津条约》内容,故 1858 年,故 A 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 京条约》中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中国司法主权,故 B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的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 地,但是说全方位开放表述不准确,故 C 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以后, 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A。 6.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 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 运。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短缺 B. 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 C. 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 D. 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的【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发起来的自救运动,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给与资金保障, 故 A 项错误;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洋务运动没有 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 公司等近代化的手段募集社会资金,说明晚清的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故 C 项正确;中体西用说的洋务派 的指导思想,在立足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基础上 (不出触动封建根基的基础上) , 学习西方的器物, 但是与材料并无相关, 故 D 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7.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学校 地点 特色 中央女校 北京 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 上海 设国文、国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 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 堂 上海 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 为学宗旨 A. 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 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的提高 D. 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民国初年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接受新式教育,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守旧势力,故 B 项错误;C 项错误,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但“普遍提高”的材料依据不足。所以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8.下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B.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C.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实业救国 热潮是指甲午战争后兴起,主要辛亥革命时期影响广泛,故 A 项错 误;1937 年南 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的官僚资本,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川、 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 无法得出抗战后方趋于合理,故 C 项错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伴随南京沦陷后, 1938 年 7 月在武汉的 工厂大规模迁往这七省,所以在 1941-1943 年数量多,伴随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而减少,故 D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抗日战争时期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熟练掌握,并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概况其 表现出来的特征,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概况能力。另外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 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 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②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 特征;③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④抗日战争的影响。 9.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 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 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 A. 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 B. 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 C. 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D. 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 的【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戏剧公演上众多 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政治中的 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可知这种戏剧公演能够培养公民之间的 情感和公民的集体意识,故 D 正确;戏剧公演是适用于众多雅典的公民,并不体现开放性,故 A 错误;“人 人平等”的原则在雅典是有条件限制的平等,只适用于本城邦的成年男子,不适用于妇女、奴隶、外邦移 民,故 B 错误;材料中并未突出戏剧公演与雅典公民在政治方面的关系,故 C 错误。 10.1850 年普鲁士颁布了宪法,其中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 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财政法案和国家预算应首先提交下院,国家预算 上院可以全部通过或者全部否决;……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 A. 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专制 B. 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 C. 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鲁士所确立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 A 项错 误;材料中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故 B 项正确;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权力过大,具有半专制的特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国王有宣战、 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每项法律需经国王和两院同意”说 明君主拥有实权,故 D 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 【名师点睛】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 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①君 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 专制主义色彩。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 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 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 帝没有监督权。 11.据统计,在 1913—1938 年的 25 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 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年增 的长率为 0.7%。这表明 A. 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 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 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答案】B 【解析】 1929 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故 A 错误;材料“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 3%”说明各 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 B 正确;凯恩斯主义与世界工业的发展之间不是因果关系, 故 C 错误;1913~1938 年国际关系并不是持续恶化的,也有缓和与稳定时期,故 D 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贸易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 经济危机时期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 案。 1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 不断增加,1961~1965 年是 19.8%,1966~1970 年为 23.4%,1971~1975 年则是 26.5%,这在当时世界 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 A.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B. 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C. 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 D. 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 A 错误;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 B 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领 域,故 C 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 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 D 正确。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农业问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 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 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 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 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 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1)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 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 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解析】 【详解】(1)材料“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表明荷兰侵略台湾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由此可知 17 世纪上半期荷兰是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但同时其他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进行殖民扩张。当时中国处于明朝 末年,统治阶级腐败无能,社会动荡。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历史北京。“目的”依据材料“我们必须用—切 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来分析。 (2)由材料“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可归纳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由材料“兴建孔庙,建立学 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等可归纳出有利于思想文化上的认同感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事件 约 1815—1835 年 欧洲商业帝国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价值增加了 5 倍 1840 年夏 为了对付中国中断与英国的贸易,英国封锁了中国的港口 1842—1844 年 《南京条约》结束了鸦片战争;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 埔条约》 1850—1859 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 80%1860—1861 年 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 19 世纪 50 年代 2.5 万中国劳工生活和工作于加利福尼亚 19 世纪 60—90 年代 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 1870—1900 年 世界工业产量增加了 4 倍;世界造船业增加了 2 倍;世界贸易额翻了 一番 1877 年 维多利亚女王接受印度女皇的称号 1878—1913 年 欧洲帝国的总面积翻了一番,达到 2000 万平方英里;欧洲帝国的总 人口从 3 亿增加到 5.5 亿 1894—1895 年 日本对华战争取得胜利并占领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 岛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整理 从表格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 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1: 论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 阐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 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华取得特权后,向中国疯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来 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 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 主义者在西方“民主”与科学”旗号下,掀起新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 结论: 示例 2: 论题: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巻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阐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打开了 中国国门,清政府妥协,《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产的品口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旅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对华输出资本,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结论: (说明:如答出与材料相符合的其他论论题,阐述有理有据亦可给分)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在西方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也可以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角度展开论述。如示例 1:论题: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逐步走向近代化。阐述侧重近代化角度, 即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的提升推动其向外扩展,在此过程中,中国被迫向西方学习,有学习西方技术 到学习西方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近代化逐步深入。阐述: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然后向欧 美其他国家扩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生产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欧美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取得在华特权后,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在外来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清政府掀起了“自强”“求富” 的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家创办近代企业;资产阶 级维新派与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激进民主主义者在西方“民主”与“科学”的旗号下,掀起新 文化运动。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逐渐步入近代化。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论述则需要从近代不平等 条约阐释来体现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一部分。论题:近代中国由封闭到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阐述: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对外贸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 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清政府妥协,《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五口通商,外来商品输入使传统的自然经济开 始瓦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发展。《马关条约》 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以输出资本为主,加大对华经济侵略。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来大一统的“王朝财政”架构。太平 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 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财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 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 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 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财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 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 ——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 【答案】(1)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财政开支庞大);传统财政制度无法解决困境;清政府自上 而下进行改革,实施新政;西方财政制度影响。 (2)效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近代财政管理制度,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晚清财政改革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财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境。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唐宋元明以降大 一统的“王朝财政” 架构”“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得出:传统财政制度无法 解决困境;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事后,各 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 的压力和各省财政紊乱的局面,”得出清政府的处境:内忧外 患。根据材料:“宣统元 年开始”时间:1909 年;“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时间是 1911 年:正处于清末新政 (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1901 年,在慈禧太后 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得出: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实施新 政,根据材料“早期移植西式预算 制度实践”得出:西方财政制度影响。 (2)在评价需要从积极消极两个角度:积极方面,根据材料“早期移植西式预算制度实 践,均系解决财政 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得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根据材料“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 预备金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得出:效 仿西方的财政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起近代财政管理制度, 促进了晚清财政制度的近代化; 根据材料“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 措尚不能 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得出:晚清财政改革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财政体系,不能 从根本上 解决财政困境。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晚清财政改革 ·背景和影响 【名师点睛】这一题是对选修一中改革知识的考查,关键在于解读信息要完整和准确。考生只有对晚清财 政改革的背景、影响等有总体的把握,再结合具体的材料进行准确解读才可以做对。所以提醒考生在复习 备考时,要注意对关键的概念的准确把握。这一题与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密切相关,以史为鉴功能 明显。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