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根据(广州市番禺区 3 月线上检测、佛山市南海区 3 月综合能力测试、湛江市 3
月联考、深圳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广州市 3 月阶段训练、兴宁市 3 月质检、
兴宁一中 3 月质检、广州市适应性考试、广州市岭南中学综合模拟训练
一)语文试卷汇编而成
广州市番禺区 2020 届高三 3 月线上检测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祖琰,为魏度支尚书。大亮有文武才略,隋末,署庞玉行军
兵曹。
高祖入关,大亮自归,授土门令。秦王行北境,下书奖劳,赐马五乘,帛五十段。顷
之,胡贼大至,大亮度不能拒,乃单马诣营说豪帅,为分别祸福,贼众感服,遂相率降。
大亮杀所乘马与之食,至步而返。帝闻之悦,擢金州总管府司马。王弘烈据襄阳,诏大亮
安抚樊、邓,因图之,进击,下十余城。迁安州刺史。复使徇广州,至九江,会辅公祏反,
以计禽其将张善安。公祏方围猷州,刺史左难当固守,大亮率兵击走之。迁越州都督。贞
观初,徙交州,封武阳县男,召授太府卿,复出凉州都督。尝有台使见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绝畋猎久矣,而使者求鹰。信陛下意邪,乃乖昔旨;如其擅求,是使
非其才。”太宗报书曰:“有臣如此,朕何忧!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
亡千镒,乃朕所自御。”又赐荀悦《汉纪》,曰:“悦论议深博,极为政之体,公宜绎味
之。”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
破之,进爵为公。十八年,幸洛阳,诏副房玄龄居守。玄龄称“有王陵、周勃节,可倚大
事”。俄寝疾,帝亲和药,驿赐之。临终,叹曰:“吾闻男子不死妇人手!”命屏左右,
言终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赠兵部尚
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
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后破吐谷浑,复赐奴婢百五十口,悉以遗亲戚。殁后,所育
孤姓为大亮行服如所亲者十余人。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
之
B.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C.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D.初破公祏/以功赐奴婢百口/谓曰/而曹皆衣冠/子女不幸破亡/吾何忍录而为隶乎/纵遣之
(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署,古代官员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B.男,即男爵,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中的一个等级。
C.驿,指专供传递公文中途休息、换马地方,也指供官府或朝廷传递公文的马。
D.含,古代丧葬时只能用珍珠或金钱放在死人口里,也叫“含口”或“含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大亮智勇双全,面对敌众我寡的险境,他独闯敌营面见敌帅,晓谕祸福,并以真诚之
举感化敌人归顺。
B.李大亮忠君爱国,他对朝廷使者求鹰一事上表进谏,受到了太宗的赞扬,并得到了太宗
的赏赐与勉励。
C.李大亮忠诚尽责,无论是独当一面率军征战,还是协助同僚开展工作,都能竭尽全力,
成绩斐然,深受赞誉。
D.李大亮位高权重却仁爱清廉。他释放了朝廷赏赐的所有奴婢,亲自抚养亲族的孤儿,去
世后可谓家无余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复使徇广州,至九江,会辅公祏反,以计禽其将张善安。
②古人以一言之重订千金,今赐胡瓶一,虽亡千镒,乃朕所自御。
【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考生既要了解识记文学
著作名称、主要内容、表达的主题,还要了解识记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创
作情况等方面知识。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
对比。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
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
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C.句意:当初,打败辅公祏后,朝廷按军功赏赐李太亮一百名男女奴仆,太
亮说道:“你们都是官绅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么忍心把你们留下做奴隶呢?”
于是释放了他们。“初”是后句状语,独立成句,排除 BD.“以功”是“赐奴婢百口”的
原因,不可断,故选 C。
(2)D.“只能”错,死者沐浴穿戴后,必须在口中放物,称“含口”,含口按其阶级地位
和贫富状况而定。后来民间将此俗演变为含银、含铜、含棒等,如用红纸包一块银角放人死
者口中,也有用红纸包金或银制的圆形管,塞人死者口中,包钱者称“含口钱”,包金、银
者称“含口劲”。
(3)D.“亲自抚养亲族的孤儿”于文无据。
(4)①“使”,命令;“以”,用;“禽”,通“擒”,捉;“徇广州”,攻取广州,;
“会辅公祏反”,遇到了辅公祏叛乱。译为:高祖又命令李大亮去攻取广州,军队进入了九
江,遇到了辅公祏叛乱,李大亮用计活捉了他的部将张善安。
②“以”,认为;“虽”,虽然;“亡”,通“无”,没有。译为:古人认为语言的重要性
可以用一字千金来形容。现在我赏赐你一个胡瓶,它虽然没有千金那么贵重,却是我自己使
用的爱物。
答案:
(1)C
(2)D
(3)D
(4)①高祖又命令李大亮去攻取广州,军队进入了九江,遇到了辅公祏叛乱,李大亮用计
活捉了他的部将张善安。
②古人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字千金来形容。现在我赏赐你一个胡瓶,它虽然没有千金
那么贵重,却是我自己使用的爱物。
【参考译文】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祖父李琰,北魏时官至度支尚书。大亮有用兵治国的才干与谋略,
隋朝末年,在(韩国公)庞玉军中任代理军兵曹。
唐高祖入进入关中,大亮主动归附,被授予土门令。秦王李世民巡视北部边境,写来书
信赞扬慰问他,赏给他五匹战马,五十段绢帛。不久,大批胡兵侵犯县境,李大亮考虑不能
硬打,就单人匹马前往敌营说服敌军主帅,讲明利害得失,胡兵将帅们都感动信服,于是纷
纷归降。大亮杀了自己所骑的马,跟他们饮宴,步行回府。唐高祖听说此事后十分高兴,提
拔他担任金州总管司马。王弘烈占据了襄阳,朝廷命令大亮安抚樊城、邓城军民,准备夺回
襄阳。李大亮挥师进攻,夺取了十多处城池。他改任安州刺史。又命令他去攻占广州,军队进入了九江,遇到了辅公祏叛乱,李大亮用计活捉了他的部将张善安。辅公祏刚刚围攻猷州,
猷州刺史左难当据城固守,大亮率领军队帮助他打败了叛军。大亮改任越州都督。贞观初年,
李大亮改任交州都督,封武阳县男爵号。后来调回朝廷任太府卿,又离京任凉州都督。曾经
有一位朝廷使者见到凉州有著名的猎鹰,委婉动员李大亮进献给太宗。李大亮秘密呈上奏章
说:“陛下禁止自己打猎已经很久了,但朝廷使者却替陛下索要猎鹰。如果这是陛下的想法,
就很是违背您过去的宗旨;如果是他自己擅自做主,这说明使者派遣得不恰当。”太宗给他
写回信说:“有像你这样的臣子,我还担心什么呢?古人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可以用‘一字千
金’来形容。现在我赏赐你一个胡瓶,它虽然没有千金那么贵重,却是我自己使用的爱
物。”又赐给太亮一部荀悦写的《汉纪》,说:“荀悦这本书说理深刻广泛,对如何治国说
得非常透彻,你应该研读品味。”贞观八年,担任剑南道巡省大使,恰逢讨伐吐谷浑,与李
靖一起从北路出兵,与敌军在蜀浑山相遇,一场大战,大败敌军,大亮被进封为国公爵号。
贞观十八年,太宗巡视洛阳,命令李太亮当房玄龄的副手留守长安。房玄龄称赞他“有西汉
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委托他国家大事”。不久患病卧床不起,太宗亲自为他调配药方,
用驿马快传赏赐给他。大亮临终前,叹息说:“我听说男子汉不死在女人的手中。”于是命
令人们走开。话说完后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九岁。他入殓时,家里没有珍珠玉石让他含在嘴
里,只剩存五斛米、三十端布。太宗悲痛大哭,追认他为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赐谥号
“懿”,并赐他在昭陵陪葬。当初,打败辅公祏后,朝廷按军功赏赐李太亮一百名男女奴仆,
太亮说道:“你们都是官绅人家的子女,不幸家破人亡,我怎么忍心把你们留下做奴隶
呢?”于是释放了他们。后来文亮打败了吐古浑,朝廷又赏赐了一百五十名奴婢。他全部送
给了亲戚。李文亮死后,他抚养的亲族孤儿把他当作父亲服丧的有十多人。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
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
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佛山市南海区 3 月综合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吕夷简,字坦夫。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时京师大建宫观,
伐材木于南方。我材木于曲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
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
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叛,执送阙下,左右称贺。既
而属御史台按之,非是,贺者趣具顺狱,夷简曰:“是可欺朝廷邪?”卒以实奏,忤大臣意。
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
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真宗祔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
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今天下之政在两宫,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
辞之,后为例。契丹聚兵幽蓟,声言将入寇,议者请城洛阳。夷简谓:“契丹畏壮侮怯遽城
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或曰:
“此虚声尔,不若修洛阳。”夷简曰:“此子囊城郢计也。使契丹得渡河,虽高城深池,何
可恃耶?”乃建北京。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范仲
淹屡言事,献《百官图》论迁除之敝,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时论以此少之。夷简当国柄
最久,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七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
/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B.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
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C.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飞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
/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D.契丹畏壮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景德之役/非乘舆/济河则契丹未易服也/宜建都大名
/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
探花。
B.祔庙,是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
祭祀。
C.郊祠,指古代帝王在郊外祭天地神祇。始于西汉,后被各朝统治者利用,规制逐渐完善。
D.幽蓟,指古幽州和蓟州的并称,指北京、天津与山西、河北北部地区,是中原的天然屏
障。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发现被送进京的叛贼“李顺”是假的后,那些曾向皇上贺喜的大臣想将错就错,吕夷简
坚持奏报实情、违逆了群臣。
B.太后想按真宗宫中服饰玩物的水准厚葬他,吕夷简劝阻说,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
圣德、才是对先帝最好的安葬。
C.范仲淹以《百官图》进谏,指出随意提升官员的弊端,吕夷简斥责他狂姿放肆,将他贬
到外地,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
D.吕夷简很有政治才能,对内政敢直言,御外敌不退缩、他长时间执掌朝政,为太后临朝
时期的天下太平,做出了贡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2)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
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
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
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1)“畏壮侮怯”是并列短语,“怯”作“侮”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 AD;
“则”字顺承连词,一般引起下句,在其前断开,排除 C。
译文: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景德之役,如果
不是皇帝的车马渡河,那么契丹未必那么轻易就会服从。应该在大名府建都来展示皇帝将要
亲征,来打败他们的谋划。
故选:B。
(2)A.“特指考中进士、举人”错误,特指考中进士,不包括举人。
(3)C.“人们对此意见并不大”错误,原文“时论以此少之”可见,当时的人们因此而批
评他,并非“意见并不大”。
(4)①有司:有关部门;责:责成,督促;期:按照期限;至:以至于,因此;诬:被诬
陷;收系:收捕。
译文:有关部门责成在规定期限内运集木材,工匠徒役因此而死,却被诬陷为逃亡,收捕其
妻子儿女。
②治下:所管辖的范围以及属下的吏民;统治之下;是:这;尔:罢了;宜:应该;益:更
加。
译文:寇准治理地方严急,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不用过问,应迁徙他们到更远之处。
答案:
(1)B。
(2)A。
(3)C。(4)①有关部门责成在规定期限内运集木材,工匠徒役因此而死,却被诬陷为逃亡,收捕
其妻子儿女。
②寇准治理地方严急,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不用过问,应迁徙他们到更远之处。
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吕夷简进士及第,补任绛州军事推官,逐渐迁升大理寺丞。
当时京师大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树木。有关部门责成在规定期限内运集木材,工匠徒役因此
而死,却被诬陷为逃亡,收捕其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延缓劳役,皇上听从了他。又上言:
“隆冬运输艰苦,须等到河流渐渐畅通,以兵卒轮流运送。”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
国爱民之心啊。”提升为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蜀贼李顺造反,捕获遣送朝廷,左右
大臣道贺。不久让御史台审问,发现其人并非李顺,称贺者催促就把他当作李顺来定案,吕
夷简说:“这可以欺骗朝廷吗?”终于按实情上奏,触犯了大臣的旨意。寇准判永兴,将有
罪的人黥面流放湖南,道经京师,这些人向朝廷告发寇准有非常事变。吕夷简说:“寇准治
理地方严急,这是想中伤寇准而已,应该不用过问,应迁徙他们到更远之处。”皇上听从了
他。仁宗即位,进为右谏议大夫。真宗升祔太庙,太后想布置真宗生前服饰玩物就像在宫中
一样,并用银罩覆盖神位。吕夷简上言:“这不足以报答先帝。现在天下政权在两宫,希望
太后疏远奸邪小人,嘉奖忠直之士,辅助成就圣德,可以用来报答先帝的,应该没有比这更
好的了。”按照旧例,郊外祭祀完毕,辅佐的臣子要升官,吕夷简与同列官员都推辞了,后
来以推辞升官为例。契丹在幽蓟两州聚集军队,扬言将要入侵,议论的人请求把京城搬迁到
洛阳。吕夷简说:“契丹害怕强大而侮辱胆小的,突然迁都洛阳,没有用来示威的办法。景
德之役,如果不是皇帝的车马渡河,那么契丹未必那么轻易就会服从。应该在大名府建都来
展示皇帝将要亲征,来打败他们的谋划。”有的人说:“这不过是虚张声势,不如修建洛阳
城。”吕夷简说:“这是子囊城郢的计策。如果契丹能够渡河,虽那么即使有高墙深池,又
能够倚仗什么呢?”于是在北京修建。自从仁宗即位,太后上朝十几年,天下太平,吕夷简
出力最多。这之后范仲淹多次议论政事,献《百官图》来论述迁除的弊端,夷简指责他狂妄
放肆,把他排斥在朝外。当时的人因此责备他。吕夷简把握国家政权最久,对于天下的事,
随着时机而变化,操作有方。虽然多次被议论的人诋毁,但皇帝的眷顾始终不曾衰减。
【点评】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
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
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
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
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
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
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湛江市 3 月联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
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补隰城尉。顾中原方乱,慨然有
忧天下志。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
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
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
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太子即位,为中书令。
第功班赏,与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进尚
书左仆射,更封魏。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
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国繇此衰,则守文为
难。”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
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
“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
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薨,年七
十一,谥曰文昭。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明达吏治,议法处令,
务为宽平。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B.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
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D.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
见守文之不为易/
C【解析】首先“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是一组顶真句,“畏”是害怕的意思,语
义连贯,所以排除 A 项与 B 项;其次 A 项与 D 项中的“冒百死遇”语义不通,且“冒百
死/遇一生”属对仗句,语义通顺,所以排除 A 项与 D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
B.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C.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谥,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谥与恶谥之分。
A【解析】“代指国家政权”错,常用来代指治国人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
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
时许多年轻人;他尽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晚年多病的房玄龄留守京城时,
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房玄龄为人孝顺,谨于治家。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
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B【解析】因果关系错,“慨然有忧天下志”是做“隰城尉”时,在“被高孝基称赞”
之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众人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惟独房玄龄收拢人才到幕府,并与诸将暗相深结,人人都愿尽
死效力。 (“怪珍”1 分,“人物”1 分,“致”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
可。)
(2)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谦让确实是美德,然而国家依赖您(治理)已久,一旦失去优秀的辅国人才,如同失去
左右手。 (判断句 1 分,“相”“良弼”各 1 分,句意 2 分,共 5 分。意思对即可。)
深圳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
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
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三
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
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
以闻。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
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群臣皆莫敢言。于是乃令萧何第一,所食邑多,赐带剑履上殿,入朝
不趋。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
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
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
不多买田地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
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日:“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
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日:“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曰:“后
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
功不决/
B.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
功不决/
C.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
功不决/
D.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
功不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秦,指潼关以西的秦朝故地关中地区。项羽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B.趋,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文中“人朝不趋”是高祖刘邦给予萧何的一种高规格礼遇。
C.孝惠,指汉朝皇帝刘盈,孝惠是其庙号。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D.百岁,死的委婉说法。遇有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物,而需用其他的话委婉表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何目光远大,所为异于众将。攻入咸阳时,和众将争分金帛财物不同,他收藏秦朝的文
献档案,使刘邦得以详尽掌握全国地理、户口等方面的情况。
B.萧何功勋卓著,受到刘邦封赏。楚汉相争时,他留守后方,制定法令,安抚民众,补给粮
草、兵员。论功行赏时,被刘邦评为第一,受到封赏甚为优厚。
C.萧何心系国事,不计个人恩怨。重病期间,孝惠帝亲来探望。问及相国的继任者时,他尽
管与曹参不和,但还是举荐了曹参,并为得到合适人选而高兴。D.萧何功高震主,引发刘邦猜忌。位为相国,功劳第一,然而依然孜孜于国事,深得民心,
这引发了刘邦的提防之心。他以多买田地自污,保全了自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何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译文:
(2)何置田宅必居穷处,日:“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 广州市 3 月阶段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刘乃,字永夷,洺州广平人。少聪颖志学,暗记《六经》,日数千言。及长,文章清雅,
为当时推重。天宝中,举进士,寻丁父艰,居丧以孝闻。既终制,从调选曹。乃常以文部选
才未为尽善,遂致书于知铨舍人宋昱曰:“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
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斯为重任 近代主司,独委一二小冢宰,察言于一幅之判,观行
于一揖之内,古今迟速,何不侔之甚哉!诚能先资以政事,次征以文学,退观其理家,进察
其临节,则厖鸿深沉之事,亦可以窥其门户矣。”其载,补剡县尉,改会稽尉。宣州观察使
殷日用奏为判官,宣慰使李季卿又以表荐,连授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转运使刘晏奏令巡
覆江西,多所蠲免。改殿中侍御史、检校仓部员外、民部郎中,并充浙西留后。佐晏征赋,
颇有裨益,晏甚任之。大历十四年,崔祐甫秉政,素与乃友善。会加郭子仪尚父,以册礼久
废,至是复行之。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词义典裁,祐甫叹
赏久之。数日,擢为给事中,旬迁权知兵部侍郎。及杨炎、卢杞为相,意多丑正,以故五岁
不迁。建中四年夏,但真拜而已。其冬,泾师作乱,驾幸奉天。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
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又令其伪宰相蒋镇自来招诱,乃托瘖疾,炙灼遍身。镇再至,知不
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于斯,宁以自辱膻腥,复欲污
秽贤哲乎?”歔欷而退。及闻舆驾再幸梁州,乃自投于床,搏膺呼天,因是危惙,绝食数日
而卒,时年六十。德宗还京,闻乃之忠烈,追赠礼部尚书。
(选自《旧唐书·刘乃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
人斯为重任/
B.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 /斯为重任/
C.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
人斯为重任/
D.虞书称/知人则哲能/官人则惠/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抡材/终之以授位/是则知人官人
/斯为重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判官是中国古代官名,始于隋唐,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职责主要是辅理政事。
B.册礼是古代册立、册封的一种礼仪,唐代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C.驾幸,敬辞,专门指古代封建皇帝亲临某地,在文中指德宗皇帝到奉天巡游。
D.忝列,谦辞,表示自谦的说法,在文中是“自己排列其中感到惭愧”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刘乃笃志好学,才华超众。他从小就立志学习,暗记《六经》;他才思敏捷,文笔清
新 雅致;所撰写的册文典雅规范,受到了赞赏。
B.刘乃通晓典籍,见解独到。他写信给宋昱,引用《虞书》,指出文部选拔官员的弊端,
认为应从政事、文学、理家和临节四方面考核。
C.刘乃为政宽简,颇具才干。他在巡察江西时,为百姓免除了很多赋税;在辅助刘晏征
收赋税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得到刘晏信任。
D.刘乃心系朝廷,忠贞不渝。叛贼作乱时,他想尽办法,坚决拒绝叛贼的招诱,最终为
表明自己的忠心,绝食而死,令叛贼感到羞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祐甫令两省官撰册文,未称旨;召乃至阁草之,立就。
(2)乃卧疾在私第,贼朱泚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笃。兴宁市 3 月质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
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
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
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
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
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
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
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
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
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
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辽史·大公鼎传》)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
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
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
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
天下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专门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卿,即大理寺卿,
位九卿之列。
B.“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进士”分等级,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
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C.“旬日”指十天,有时也指时间不长。古代把一个月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为十天,
分别为上旬、中旬、下旬。
D.“乞归”指请求辞职回乡,类似的词语还有“乞骸骨”“致仕”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公鼎心怀大局,思虑周全。辽东地区发生水涝,官府大规模调发壮丁来修缮堤防,他力陈征役之弊,朝廷最终停止了劳役。
B.大公鼎体恤百姓,务于教化。他任良乡县县令期间,为百姓减省傜役,重视农桑,兴办
学校,使百姓顺服,并得到教化。
C.大公鼎为官耿直,忠于职守。他调任长春州钱帛都提点时,公主按照惯例向他借钱,他
予以拒绝,即使被埋怨责骂也不为所动。
D.大公鼎以诚待人,令人信服。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
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5 分)
(2)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 (3 分)C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
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
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
词“公鼎”“朝”“大臣”“上”“一郡”“幸(幸运的事)”“他郡”“此”“天下”,
虚词“之”“为”“者”“其”“于”,标志性词“曰”,AD 项,“一郡”作“获安”的主
语,“获”为谓语动词,“安”为宾语,意思是“一个郡得到安宁”,结构完整,意思独立,
前后断开,排除 AD 两项;B 项,“从之”的主语为“皇上”,承前省略,不是“天下”,意
思是“(皇上)听从(采纳)了他的意见”,所以“从之”前必须断开,排除 B 项;再结合
本句意思: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
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
句子可以断开为: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
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故选 C。
11.(3 分)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
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
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
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一甲三人,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说法错误,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
甲较多,赐同进士出身。故选 B。12.(3 分)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
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D 项,“东京盗贼发动暴乱,百姓也互
相猜忌、争夺,他向百姓陈说祸福,发给盗贼凭证,劝他们改过,众人都听从命令”说法错
误,选项把大公鼎担任东京户部使和中京留守时的事揉在一起。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
原文为“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
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
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
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故选 D。
13. (10 分)
(1)只有大公鼎说:“边境要塞刚刚安宁,大规模征傜役,不是造福国家便利农业的方
法。”(5 分)
(2)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
下。(5 分)
(1)句中的得分点“独”,只有;(1 分) “甫”,刚刚;(1 分) “道”,方法;(1 分)
句意 2 分;
(2)句中的得分点 “反侧”,指不安;(1 分) “生变”,发生变乱;(1 分) “为之肆
赦”,省略主语“皇上”(皇上)因此大赦天下;(1 分)句意 2 分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参考译文】
大公鼎为渤海族人,祖先世居辽阳率宾县。大公鼎幼年时庄重有志,长大后好学。辽道
宗咸雍十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沈州观察判官,当时辽东地区雨量过大,庄稼深受其害,北
枢密院大规模调发辽河两岸壮丁维护堤防,官府依照命令催促得很紧迫,只有大公鼎说:“边
境地区刚刚安宁,又大规模征摇役,不利于国家安定、发展农耕。”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奏报
朝廷,停止了这项工程,雨水也未造成灾害;沿河两岸千里之内的人无不喜悦。改任为良乡
县令,减省摇役,重视农桑,兴办孔子庙学,县民悦服并得到教化。经多次迁升至兴国节度
副使。
当时隶属于鹰坊的人,以捉鸟为名,扰害乡间田里,时间长了,百姓都不堪忍受。大公鼎向皇帝报告了这种情况,当即命令禁止。正值大公鼎进朝,大臣告知皇帝嘉奖采纳他建议
的事,大公鼎说:“一个郡得到安宁,确实是很幸运的事;其他郡这种事还很多,希望把这
一恩惠通赐天下。”又被采纳。调任为长春州钱帛都提点,当他到达春水,贵族、公主照例
向钱帛司借贷,大公鼎说:“岂可停止官家用度,他舞弊徇私拉人情?”予以拒绝。因此多
听到怨恨垢骂之语,他说:“这是我的职责,不敢渎职。”不久拜为大理卿,平反了许多冤
假错案。
天祥皇帝即位之后,他历任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任为东京户部使,当时贼盗
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开始是图谋他的财产,进而发动暴乱,百姓之间也互相猜忌,各家互
相争斗。大公鼎一个人单骑到郡中,向百姓晓以祸福,众人都扔下兵器叩拜说:“只要不欺
压我们,我们怎敢不听你的命令。”从此安居如故。被拜为中京留守,赐为贞亮功臣,乘坐
驿车赴任,当时盗贼充斥,有些盗贼在路上遇到大公鼎,都在他的马前叩拜,请求改过自新。
大公鼎发给他们凭证,让他们回家恢复旧业,盗贼听说后,接踵而来,要求改过。不到十天,
境内的贼盗便被肃清了。天祥皇帝听说后,加赐他为保节功臣。
当时人心不安,大公鼎忧虑发生变乱,请求布施恩惠来安定人心,(皇上)因此大赦天
下。大公鼎多次上表请求归家,皇帝不同意。正巧奴贼张撒八率无赖聚集起事,大公鼎想平
乱而没有力量,叹息说:“我想辞职已很久了,因为被世俗之念所牵思,才不幸到这一步,
难道不是天命吗!”从此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兴宁一中 3 月质检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杜)中立,.无为,以..历太子通事舍人。开成初,文宗欲以公主降士族,谓宰相曰:“民
间修昏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诏宗正卿取世家子以闻。中立及校
书郎卫沫得召见禁中,拜著作郎。月中,迁光禄少卿、驸马都尉,尚真源长公主。中立数求自试愦
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挠天下法耶帝闻异之转太仆卫尉二少卿历左
右全吾大将军。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驺唱珂卫,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中立部从
吏捕系,立棰死。迁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入谢,帝
曰:“卿用法深,信乎?”答曰:“毂下百司养名不肯事,如..尤丛剧。陛下无遽信流言,假臣数月,
事可济。”帝许之。初,度支度..飨钱移司农,司农季一出付吏,大吏尽举所给于人,权其子钱
以给之,既不以时,黄门来督责慢骂。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
为法。加检校右散骑常侍。京兆尹缺,宣宗将用之, 宰相以年少,欲历试其能,更出为义武
节度使。旧徭车三千乘,岁挽盐海濒,民苦之。中立置“飞雪将”数百人,具舟以载,自是
民不劳,军食足矣。大中十二年,大水泛徐、兖、青、郓,而沧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之毛河,东注海,州无水灾。卒,年四十八,赠工部尚书。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
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
帝闻异之/ 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B.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
帝闻异之/ 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C.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
帝闻异之/ 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D. 中立数求/自试愦愦不乐/因言朝廷/法令备具/吾若不任事/何赖贵戚桡天下法耶/
帝闻异之/ 转太仆少卿/历左右金吾大将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与本名意思有一定关联的名字,字与名的意思不得相
反。
B.门荫指子孙因先辈有功而获得入仕的权利,是除科举考试之外入仕的一条途
径。
C.司农即司农寺,古代官署名,掌粮食积储、仓廪管理等事务,长官为司农寺
卿。
D.六宫指天子的正寝和五处燕寝,即皇后和妃嫔的住处,也可用于指皇后和妃
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杜中立执法严明,重惩不羁恶少。他执法严格,皇帝也有所耳闻;有京城恶少在路上耍杂戏,
言行不羁,他派随从官吏前去抓捕,并处死恶少。
B. 杜中立实施新规,防止官员舞弊。有官员舞弊,挪用款项,六宫的饭食钱不能及时下
发,他将相关款项收归钱库,及时发放,解决了这一问题。
C. 杜中立以船代车,减轻百姓之苦。他任义武节度使时设置“飞雪将”,以船运输物资,改变了
徭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状况,碱轻了百姓负担。
D. 杜中立妥善治水,保障治所安全。大中十二年,大水泛滥,多地发生水灾,他亲自巡
视,运用导引之法治水,使徐、兖、青、郓四州皆免遭水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中立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5 分)
②中立居官精明,吏下寒栗畏伏。中虽坐累免,及复用,亦不为宽假。(5 分)广州市适应性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召试,为集贤校理。神宗即位,
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
然,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
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
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
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吏民
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除田租,修堤障,
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
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
饰,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历齐、邓二州,
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哲宗登位,知郓州。学生食
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
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
力为屋。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以老力求淮南,
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
【注】 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
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
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
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
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答案】B
【解析】“获直”意思是“得到公正判决”,为动词和宾语关系,语意相连,不可断开,
排除 A、C 两项;“致伛”意思是“成了驼背”,语意相连,不可断开,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
用他字。
B.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的
爱称。
C.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费
用。
D.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得
名。
【答案】A
【解析】A 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错,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长。故
答案为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滕元发富有才智,深得神宗信任。神宗向他求取治乱之道,他的回答得到神宗的肯
定;他和神宗亲密无间,与神宗议事,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B.滕元发处事公允,反对不正之风。有人指责宰相跋扈,滕元发不完全认同;宰相任
命官员没有避嫌,谏官反对,皇帝没有接受,滕元发发表意见,皇帝醒悟。
C.滕元发刚直易折,遭受打击排挤。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神宗相信了王
安石,滕元发被贬;滕元发受妻子亲族牵连被排挤,流落外地将近十年。D.滕元发体恤百姓,关心教育事业。有地方发生大地震,造成了破坏,他不顾个人安
危,安抚百姓,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局面;他解决了多年积累的学校学田问题。
【答案】C
【解析】C 项,“神宗相信了王安石”错,应是王安石担心滕元发对新法有看法,而神
宗会认同滕元发的看法。故答案为 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2)元发虑流民且至,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答案】(1)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只具备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
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
(2)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暴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把富裕户召来,
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解析】(1)中关键词“虽”,即使;“济”,成功;“圣”,高明;“殆”,危险。(2)
“且”,将要;“度”,准备;“谕”,让,告诉;“使(之)出力为屋”,省略句。
参考译文:
滕元发,起初名甫,字元发。因为避高鲁王名讳,改用字作为名。召入朝廷考试,担任
集贤校理。神宗登上皇位,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
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即使是一个只具备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
成功;不是这样的话,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
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
罪,但认为宰相是跋扈,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自己
的儿子担任判鼓院,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这对于事情
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却让他儿子传达,行吗?”神宗明白了,就
取消这个任命。黄河以北的地区发生大地震,朝廷命令滕元发为安抚使。当时城中房屋多数
倒塌,官吏和百姓怕被压,都睡在帐篷和茅草屋中,滕元发独自住在房屋下,说:“房子倒
下百姓死去,我自己应当和他们同命运。”免除田租,修筑堤坝,纠查贪污残暴的官吏,责
罚盗贼,北路因此安定。升为开封府尹。百姓王颖有金钱被邻居家的妇人盗藏,经历几任府
尹查问都没有得到公正判决。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
问就得到实情,把金子返还给王颖,王颖抛掉手杖抬头道谢,驼背也就消失了。滕元发在神
宗面前议论事情,像家人父子一样,说话不加修饰,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
道滕元发忠心诚实,(所以)事情不论大小,人物不论亲疏,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一点儿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天下人纷纷议论,(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
神宗会听信他,因此借事,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历任齐州、邓州知州,恰逢滕元发妻子
的亲族李逢谋逆,有人因此排挤滕元发,(滕元发)被贬为池州知州,又改为安州知州。流落
在外地近十年,还因为以前的过错贬到筠州居住。有人认为他还会复官,滕元发跟平常一样
说说笑笑,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解,神宗看了很怜悯他。哲宗登上皇位,(滕元发)调任郓州
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滕元发说:
“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于是这场争讼停止。
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暴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
土地,把富裕户召来,让他们出钱建房屋。滕元发威名流传西北地区,号称名帅。河东的十
二将,其中有八将担负守备西部边界,分一半人轮休。因年老竭力要求去淮南任职,担任扬
州知州,没有到达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
广州市岭南中学综合模拟训练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
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
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
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
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
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
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
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
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
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
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
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
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
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
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
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
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B.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
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C.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
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D.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
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
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B.丁母丧,“丁”即“遭受”,“丁母丧”即“遭受母亲的丧事”,也称作“丁母
忧”“丁外艰”。
C.故事,在文中指旧事、先例,这与《六国论》中“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意思相同。
D.褒赠,“赠”是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对活着的官员则用“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九龄才华突出,受人赏识。他善写文章且少年时便受到广州刺史王方庆的赞赏;
张说也常向皇帝推荐张九龄为学士,以备皇帝咨询。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大礼时,张九龄劝说张说不要违
规提拔亲近的官员,他未听从;张九龄反对重用牛仙客,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
C.张九龄风度不凡,结交友善。后任宰相向唐玄宗推荐公卿时,玄宗都会询问此人是
否有张九龄的风度;他与严挺之等有才干的人相处友善,交往始终不改变。
D.张九龄目光长远,有预见性。他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指出安禄山有叛逆之心,
将来必成祸患,应该除去,后来玄宗逃亡蜀地时还追念他的先知先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
等第。
(2)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
10.D(“曰”后断,排除 AB;“焉”用于句末,表示陈述语气,其后断,排除 C。)
11.B(“丁外艰”错,应为“丁内艰”。)
12.B(“玄宗接受了他的建议”错,文中无据,原文是“帝不悦”,并未明说接受与否。)
13.(1)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才和参加科举考
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
(“才鉴”,鉴别人物的才能;“见”,被;“等第”,等级。)(2)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畦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押送(安禄山)到
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实施(处罚)。
(“以”,因为;“败衄”,失败;“执”,捉拿押送。)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写信求见广
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前途远大!”(后来张九龄)考中进
士,被授予校书郎官职。张九龄凭借(善于)鉴别人物的才能被推崇,当时吏部考试选拔人
才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让张九龄和右拾遗赵冬曦考核他们的等级。前后多次,每次都堪
称公平。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叙为宗族兄弟,张说
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多推荐两省录事主
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
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
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像穿衣裳一样上下颠倒,指责
和批评就会产生。”张说说:“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等到诏令出台时,朝
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担任学士,来满
足(皇帝)顾视咨询。张说去世后,皇帝想起他的话,召见任命张九龄为中书侍郎。张九龄
常常有秘密的陈奏,经常被皇帝采用。不久,遭逢母亲丧事回到故乡。二十一年十二月,被
起用又授以中书侍郎一职。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
押送(安禄山)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实施(处罚)。皇上特别赦免了安禄山。张九龄
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
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
山回到藩地。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本无学术,因为张九龄的文章与
德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
张九龄多次进言认为不可,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
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他的风度能够像张九龄吗?”张九龄又和中书
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严挺之等人有才干,而交往终始不曾改变,被当时的
人大加称赞。后因患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叫文献。至德初年,太上皇在蜀地,追
念张九龄的先知先觉,下令褒奖、追封官职,追赠司徒,又派遣使者到韶州祭奠。